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週記

【精華】語文週記高中7篇

欄目: 週記 / 發佈於: / 人氣:1.9W

時間飛快,一個星期已經結束了,我們一定都積累了不少寶貴的經歷,是時候認真地做好週記了。週記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週記高中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語文週記高中7篇

語文週記高中 篇1

生活無處沒有語文,有語文的地方,就是一個充滿花香的世界,他能讓你沉浸在那個世界裏。

語文就像一扇門,只要你推開這扇門,它就能放你發揮無限的力量,就能看見你的前途所在。當然,只有愛語文、懂語文的人,才能用他的“魔法”把這扇門打開。

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就像他們的擋箭牌,他能在你最危險的時候救你。語文就像人們的食物,他能在你飢餓的時候,給你充飢。語文就想衣服,他能在你寒冷的時候給你温暖。語文能讓你一個幼小無知的孩子長大成人,從無知走向有知。

語文是空中的雷雨,給旱民們帶來濕潤,語文是話,給無色的世界帶來色彩。語文是鳥兒,給空中帶來色彩。語文是春天的萬物,給春姑娘打扮,語文是夏日的夕陽,給結伴到老的夫妻帶來喜悦。語文是秋日的落葉,給大地增添色彩。語文是冬日的雪人,給孩子門帶來歡笑。

總之,生活中無處沒有語文,語文能讓一個盲孩子,也能看見光明

語文週記高中 篇2

要認識自己真的很不容易,需要耗費我很多的腦細胞,乾脆,我就別想。

我想飛,所以我羨慕鷹。我讚賞它們飛翔時的雄姿,飛翔時的勇猛,飛翔時的瀟灑。為何有失重這樣繁瑣的物理現象?否則我會從懸崖上跳下去,尋找刺激。當然,我會繫好安全帶。

我喜歡夏季的一陣風,夾雜者冰涼的水珠,拂面吹過,打濕我的衣裳。清爽的感覺彌補了我對長髮飄逸,長裙飛舞的依戀。

我喜歡畫畫,我喜歡雨後彩虹。我依然喜歡粉紅色,我依然愛看卡通片,我依舊有純真的夢。

婆婆的“女兒經”一代傳一代,所以我不得不在大人面前擺出一副文靜的樣子。為了得到身心解放,我會在週末美美地幹上一場遊戲大戰。太多的手下敗將了,我咧嘴痴狂大笑。

該是看書的時候了,可是卻被形容為凶神惡煞,冷冰冰!My god!讓我靜靜!

語文週記高中 篇3

語文是我們的母語,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語文是語言,語言是工具或交際工具。 語文是精神文化。所以語文既是交際工具,又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語文是與實踐性聯繫在一起的。語文是母語課程,它與外語不同。不必像學外語那樣從零開始,花很多氣力去記憶大量的詞彙,掌握語法的規則。我們生活在母語環境中,生活中處處都是語文學習的資源,時時都有學習語文的機會。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在實踐中接觸大量的語文材料,豐富語言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培養我們的閲讀與表達的能力。

在言語實踐活動中去自悟、自得,自己去獲得語言能力、自己鍛鍊用語言去吸收、去交流的本領。

在語文學習中字要端端正正地寫,詞語要一個一個地積累,句子要一句一句地理解,課文要響亮流暢地朗讀,話要正確連貫地説,作文要通通順順地寫,該背誦的好文章要老老實實地背誦……當然更要重視做大量的課外積累,擴大知識面。

語文週記高中 篇4

我獨自一人站在我的窗前,外面的月光靜靜的傾瀉在了我窗前的那一棵小樹上,我靜靜的望着,我轉身,回頭,我看見我身後的那三雙鞋子也靜靜的待在我的牀底,它們停在了我的記憶裏。

我清楚的記得,那一雙白色的鞋子,是我在三歲時,我媽媽給我買的,她給我的時候,她悄悄的對我説“你也慢慢的開始要長大了,這一雙鞋子就當你成長的禮物。”我還很清楚的記得當時媽媽對我説的話,那時我還慢慢的走路,我緩緩的看着我腳下的那一雙白色的鞋子,我天真的以為,我可以就這樣保存我的第一雙鞋子,我還小,但我喜歡那雙鞋子潔白的樣子,我喜歡它那如天空的白,它像天空是如此的沒有瑕疵,我悄悄的穿着它,在我身後輕輕的走着,在我自己的身後留下我的那一些白色的足跡,我很開心的繼續向前走。

那一雙白色的鞋子雖然很潔白,但它畢竟很容易就會弄髒,我漸漸的開始捨棄了那雙陪了我多年的白色鞋子,我喜歡上了藍色的鞋子,我又獨自一人靜靜的穿上那一雙鞋子,它有大海一般的深邃的藍,我喜歡它讓我有大海一般的胸懷,雖然它沒有白色鞋子那樣的潔白,但它有它的另一種美,自從我開始上國中,我就開始喜歡上它那一抹淡淡的憂傷,我開始會遇上一些不如意的事,我會想獨自的回頭去找我的那一雙白色的鞋子,我要去找回我的那一份我最初的天真,但我總是在一個人尋找無果之後,又漸漸的明白,我現在只能自己去默默的去接收我成長給自己帶來的那一份憂傷,儘管我沒了以前的那一種天真,但這又讓我又慢慢的成長起來,這一次我還是選擇,我勇敢地穿起我的藍色鞋子,雖然,這一次,我有點痛,但我還是很用力的走下去,也許,人生就是這樣,我很用力的在自己的身後留下一些重重的腳印,我一邊看着自己,一邊走着。

我的鞋子又破了,我又得放棄我自己的年那一雙藍色的鞋子,這一次我選擇了一雙黑色的鞋子,我清楚的看見我身後的漫長的一大串的足跡,我明白我應該選一雙黑色的鞋子了,儘管它沒有白色鞋子的天真,也沒了那一雙藍色的鞋子的那一抹淡淡的憂傷,但我從不會後悔我自己選擇了這一雙黑色的鞋子,我明白我自己也開始慢慢的走向了成長熟,我沒有辦法拒絕讓自己成長起來,那我有何必讓自己過得如此的辛苦,我明白,自己的選擇我自己去負責,在這一雙唯一的黑色的鞋子裏,我明白自己的人生,我堅定的向前走去,在人生路上留下長長的腳印。

我明白自己的路程是怎樣的,也明白這是自己的選擇,我可以好好的走下去。

我看見了自己窗前的'那一輪明月是如此的明亮,那三雙不一樣的鞋子在我自己的記憶裏,他們獨自的閃爍着美好的光亮,我深深的銘刻在了心裏。

語文週記高中 篇5

x月1日早晨,我早早地便起了牀,因為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哦!我的心情十分緊張,嘿嘿,我的作業還未完成,怕老師批評嗎!

我騎着自行車,一陣風似的奔向學校。我心想:無聊而又無味的寒假生活終於結束了,我又可以投入到緊張而又有趣的校園生活中去了。想着想着,我越想越來勁,飛快地奔馳在路上。

眼民,“哇!”我不禁驚歎着,學校裏到處洋溢着新的氣息。校園裏的一切都變了,變得新鮮了。瞧!校園裏的冬青個個都是翠綠色的,樹木個個煥然一新。走進教室,更是到處都充滿着同學們的歡聲笑語,也許他們還未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吧!看,同學們有的精神飽滿,有的開懷大笑,也有的同學卻悶悶不樂。可能他們還在想念寒假,不想投進繁忙的學習中吧!

“hi!”王佳軒過來和我打招呼了,她可是班裏的學習尖子,所以見到我的第二名話便是:“你的作業完成了嗎?怎麼樣?難嗎?”連珠炮似的問題,還不等我回答,她便又跑去問別人了。我正在整理書包,只見馬青雲得意地跑過來,説:“喂,你過年掙了多少壓歲錢?我可掙了兩千多呢!”這可是一位搗蛋分子,與王佳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就是什麼人講什麼話吧!

這時班主任郝老師來了,她清了清嗓子,滿面笑容地説:“同學們,現在大家先去打掃衞生,然後給同學們發新書。”一聽到“新書”二字,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喊道:“好!”大家你爭我搶地奪過勞動工具,幹得是熱火朝天,以最快的速度幹完,等待着發新書。

輕鬆的一天隨着下課鈴聲結束了,面對已過去的寒假和新年,面對將來的課堂與校園,同學們一個個表情凝重,神采飛揚早已無影無蹤。

新的學期,新的開始,新的課本……一切都是新的,當然我也會在新的學期裏,展現了新的自我,學習會“更上一層樓”!開學的第一天也象徵着一種新的希望!

語文週記高中 篇6

昨天晚上,我與海貝去東園玩耍。燈光的照耀下,不時有幾隻螞蚱躍入我們的眼簾,於是,我們決定捉螞蚱。

我是第一次捉螞蚱,便問老手海貝:“用手抓還是?”海貝順手拿起一個空瓶子,説:“哪有這麼笨的?我示範給你看!”此時,恰巧不遠處有一隻黑色的螞蚱,他三步並作兩步,快步衝到螞蚱前,用獨創的“走路踩法”朝螞蚱身上踩去。

我等着螞蚱被踩成肉泥的“鬼樣”。可等海貝挪開他的腳,我驚訝地發現:螞蚱沒有死!但有點半死不活!海貝熟練地把瓶子打開,朝螞蚱面前一擺,可憐的“小強”就慢慢地自取滅忙——進入瓶子了。

我簡直看呆了:好熟練啊!這麼快就捉完了,看來很簡單。於是,我摩拳擦掌,準備試一試。

可看人挑擔不吃勁!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還真難!我從沒捉過螞蚱,一點經驗也沒。踩螞蚱時不是它毫髮無損,就是斷腸爛肚。海貝不時旁邊提醒:“輕一點,慢一點,別把到嘴的肥肉送給天堂!”可是我怎麼也做不到,一隻、兩隻……等我踩死第四隻時,海貝終於按捺不住了,説:“不如分工吧,我來踩,你來捉。”

這個辦法挺不錯!一會兒,我們就捕捉了五隻。望着瓶子裏的螞蚱個個都爭先恐後地踩自己底下的螞蚱往上爬的可憐樣,我與海貝不僅沒有憐憫他們,反而哈哈大笑起來。阿姨説我們沒良心,我們也不生氣,繼續大顯捉功!

突然,我們遇到了一個難纏的對手——一隻跳得極高的螞蚱,而且速度超快,我叫它將軍。

海貝與我同時發現了將軍。海貝猛的一踩,可將軍快速跳走了,高度達到它身體的幾十倍!海貝又朝它踩去,可以想象,將軍一定會疼痛難忍。可出乎意料的是,它竟以超音速竄到了草叢中。海貝火冒三丈,大吼:“可惡,惹我胡澤宇,揍你沒商量。”説完,他站到草坪上一陣亂踩才罷休。

接着,我們繼續捉起來。值得慶幸的是,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捉住了一隻海貝想都不敢想的聖甲蟲!

嘿嘿,第一次捉螞蚱,我永遠忘不了!

語文週記高中 篇7

一年的高三畢業班的教學工作終於結束了,回顧這一年來的點點滴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下面我就這一年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點簡單的小結。

首先,由今年大學聯考語文試題的特點來反思平時的課堂教學,尤其是高三複習的教學過程,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一、基礎,還是基礎。大學聯考題目出的大都是基礎知識,同學只要平時稍加註意,就不會失分。

二、平時講課要注重積累,注重語言積澱,不必過多地關注專業知識。大學聯考題目不是光靠這些專業知識就能完全解決的,比如説,病句題,同學知道病句類型有搭配不當、成分殘缺等等,但是一個句子擺在你面前,你卻看不出來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錯之所在,那麼你所知道的這些專業知識等於是擺設,沒有任何實際作用。而如果你語言積澱比較豐厚,對語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較敏鋭,一讀,就知道,這個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這可以就此判定這個句子就是個病句,沒有必要非知道它屬於哪一種錯誤類型不可,這叫多此一舉。

三、在注重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擴大閲讀面,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閲歷,為作文準備素材。作文實際是生活經歷、情感、觀點的展示,一個人,要想寫好作文,除了基本的寫作功底、寫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素材的積累。俗話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個人腹內空空,想讓他道出來點東西,可真是難為他呀。相反,如果同學頭腦中積累有許多素材,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可以信手拈來,左右逢源,寫出的文章就事實充分、材料翔實,就會得高分。不會像擠牙膏一樣,半天也寫不出幾句話來。

四、學過的知識要不斷地回頭複習。只有不斷地複習,才能“温故而知新”。大學聯考試題中許多題目在課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題目就是書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學早已忘得無影無蹤,把不應該失的分給丟了,這就未免可惜了。為了避免這些分數的丟失,只有不斷地引導學生及時回頭複習。

五、適當的有針對性地訓練。大學聯考畢竟是一次考試,和平時的考試其實沒什麼兩樣,只不過重要性不同罷了。為了讓同學們及早地適應這種考試,就必須平時有針對性加以訓練,但這種量不宜過多,過猶不及。在訓練的過程中,要重點訓練以下幾項內容:

1、書寫的規範性;

2、審題的準確性;

3、答題的程序性;

4、時間利用的計劃性。

六、加負永遠是失敗之舉。高三,無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都是非常時期。在高三,人們覺得進行大劑量、高難度的訓練名正言順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學,一舉多得:可以檢查水平,可以看出問題,可以推進複習,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樂不為?教師的意圖很好,出發點不錯,似乎就無可非議,無庸置疑了,但這種步入誤區的做法,這種給師生加負的舉措,既無科學性,又無操作價值,因此不可能獲得預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遠得不償失的失敗之舉。

我以為教師的教學應該而且必須遵循學生心理需要的原則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獲得成績,主動學習;要達到這一目的,方法有兩個:一是降低考試難度,降低考試頻率;二是加強管理,積極引導,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由此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七、讓高三學生擁有成就感。高三學生學習語文缺乏成就感,與教學模式、教學重點、教師對學生的導向、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慾望、條件之間存在着因果關係。現在,已經到了思考以下問題並作出抉擇的時候了:

①為什麼語文知識和考點都比較少,但學生還學不出色,教師還教得不滿意?

②師生最需要的結果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們在追求結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霧中?

③大學聯考語文題總體難度不高,而我們的學生為什麼總是做得不盡如人意?

我們需要的結果是學生獲取優良的成績,但偏多偏難偏怪的訓練正是學生獲取優良成績道路上的攔路虎。學生語文成績較差,從表面的邏輯推理得出的結論將簡單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學生“雙基”確實太差;其實,追根究底,語文學習不能令人滿意,是語文教學模式的落伍和誤導的必然惡果:偏多的訓練,取締的是學生必要的學習複習、消化吸收、補充整固;偏難的訓練,消耗的是師生的熱情和信念,給人以教師勞而無功,學生學無所成的錯覺。長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動力,增長的是失敗的情緒,弱化的是學生自學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學的質量,浪費的是寶貴的時間。

正確之舉是儘快降低語文訓練的難度,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學習的成效,而難度恰當的訓練同樣能讓人發現問題。在這樣的語文測試與訓練中。我們才有條件大膽地承認,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主流,問題是枝葉;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激情、興趣,穩固他們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於存在的問題的發現、思索、解決,有助於富有針對性地展開新的複習。

正確之舉在於儘快降低考查或訓練的頻率,使師生均有反思過去、修正現實、規劃未來的時間地帶,使教師擁有指導學生的機會,使學生擁有知識儲備的條件。把時間交給學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師手上進行無價值的、不厭其煩的考查。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不“養”,談何“用”?沒有儲備,怎能應戰?這不是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嗎?

八、管理至上,指導為重。樹立管理至上,指導為重的基本策略;放棄盲目蠻幹式的加時間、加題量、加不必要的壓力;嘗試從管理追求效益,從指導收穫成就,從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消化去追求學生語文水平提高和語文能力發展的效果。

語文教學的三大禁忌卻正是高三教師採用最多並樂此不疲的基本模式:

①大量講述;

②大量訓練;

③對學生大量的不斷地否定;這種模式的特點相當突出,其內容組件之間的因果關係顯而易見。這種做法的弊端不僅體現為主賓倒置,取消學生主體參與,教師過於居高臨下,而且這種做法也正符合孫子所謂之“攻城”的戰術特徵:

①“投入”多,“產出”少,得不償失;

②曠日持久,“久則鈍兵挫鋭”,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強度的講述訓練中被抵消;須知,講述和訓練是兩柄“雙刃劍”;

③在無效訓練及其帶來的失敗的心理壓力下,學生就會逐漸喪失提高語文學業水平的信念,士氣日益低落,陷入簡單應付的狀態。因此,孫子特別指出“攻城之法,為不得已”。我以為,高三語文教師要做的工作有兩件:

①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基本條件;

②對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指導、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就應精於講述,即對知識不是進行面面俱到的簡單“回鍋”,而是富有針對性的、具有啟發性的、含有前瞻意義的“指導”;是給學生解決問題,給學生留出時間,啟發學生自主學習;要改善和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就要忍痛割愛,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質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戀考試,而是從有效考試中審視教與學的成敗,得失,改觀與不足——讓講述轉化為指導,讓考試有利於質量的提高。語文教師要明確且要踐行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的理念,要創設使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情境,就必須還學生以時間和空間,這是達到這一目的的先決條件。只有給學生以時間,讓他們有條件解決存在的問題,進行知識的鋪墊,為有效訓練作出有針對性的準備。給學生學習的空間,他們才有可能自主選擇,學習可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才有思考的空間,有提出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如果是這樣,學生將不再是被動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識的奴隸;教師也不再是知識的“霸主”,學生的“暴君”。在這樣的條件下進行的難度適中而又合乎“大綱”“考綱”要求的考查訓練,因還學生以時空而降低了頻率,避免了“地毯式轟炸”的漫無目的,也因學生有了學習主動權而能提升教與學的實績,學生才能從有效學習中收穫無限的快樂,而對考查與訓練中暴露出的問題才會萌動解決的慾望——於是高三語文教學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要提高高三語文教學質量,就要降低考查訓練的難度,精心設計考查訓練題,還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時間空間,這是一個基本的前提,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成績,實現提高。要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則應在管理和指導上大做文章,大顯身手,教師的作用並不主要體現在知識講述和組織考查上。高三語文教師的主要任務在於:

①學生情緒的控制與誘導;

②學習方法和解題方法的點撥;

③幫助學生構築能力體系;

④幫助學生制定語文學習的短、中、長期目標;

⑤對學生當前語文學習狀況進行評估並提出指導性意見和建議。教師職責的根本是指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有效的學習和複習,把學生由“學習”變為“求知”,以此實現語文成績的顯現。在這樣的任務定位的條件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出擊者,教師則是學生的導遊員和服務員。

大學聯考是一次檢閲,大學聯考是一位老師;它檢閲着我們老師教學的思路和教學的成果,它引導着我們走向更正確的教學之路。它讓我看到許多教學的不足和缺憾,同時以肯定了我的一些做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於未來的教學,我心中似乎越發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