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關於規則的作文【熱門】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4.09K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規則的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規則的作文【熱門】

關於規則的作文1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規矩”,便是事物發展的規則。天地萬物都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對人而言,這不僅僅是一種規則,這更是一種習慣。

規則不是法律條文,不需要明文規定,卻能規範人們的一言一行。從待人處世應尊老愛幼、顧全大局,到日常生活中的自覺排隊、上廁所後沖水,都是規則意識的引導,久而久之,我們便形成了習慣。然而,這規則意識本身也來源於習慣。

習慣很奇妙,他會讓人下意識地做出一些舉動,他可以養成,卻很難改掉。有人也許覺得遵守規則是一種“束縛”,可是當他將“不得不遵守規則”作為一種習慣後,遵守規則也就相應變成了他的活動準則。

我們都知道,“狼孩”在回到人類社會後很難按照正常人的行為原則生活,例如,吃飯時他會為了護食而表現出十足的警惕,而想要什麼東西時,他會選擇直接撲上去爭搶。正是他成長的環境使他養成了靠力量和速度來得到一切的習慣,這樣的習慣應該是由他幼時不得不遵守狼的生存規則所致。當狼孩回到人類社會,雖然有專門的人在教育他,他仍舊會出於習慣去遵守動物社會的`生存規則,因為這些規則早已化為習慣融入他的生命,無論他是否處於這個社會,他都會去遵守。而與之相對,有教養的人也會有他出世的習慣:習慣於不在公共場合喧譁,習慣於遵守交通規則,習慣於待人謙和禮讓,習慣於讓自己的一切合乎規矩。他所處的環境使他清楚:要想做一個有教養的人,必須遵守規則,而要想時刻遵守規則,必須養成這樣的習慣。

我們無法想象德國人有一日會“靈活變通”而去插隊,我們也無法期望一個從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會突然轉性而開始走斑馬線。所謂“規則”,不過是人們對待事物的正確做法,而沒有遵守規則的習慣,便無所謂“規則意識”。

看來,遵守規則確實是一種習慣,一種社會習慣。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假如人們都願意花一小段時間讓自己遵守規則,那麼個人就會在全社會的帶動下,在個人努力下,養成遵守規則的好習慣。到那時,我們的社會必將變得更加井然有序,我們的生活必將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關於規則的作文2

《淮南子》説;“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

——題記

“規則”穿越千古,綿延千年,在奔流不息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曹操是歷代人們吟誦的對象。一次,他帶領士兵穿過一片麥田時,曾這樣下令:“如果有誰違反軍規踏麥田的話,違者,斬!”可曹操沒有想到,自己的馬兒卻受驚踏入了麥田。於是曹操拔起寶劍,割去了自己的頭髮,因為作為統帥自己不能違反自己立下的規矩。在古代割發如同行刑,士兵們見狀,無一不信服,從此,曹操在軍隊中樹立遵守規則的榜樣。

可見,遵守規則不分地位高低貴賤,如曹操一般,只有自己也遵守,才使得他人信服。

回看今朝,規則是每個普通人必須去遵守的,就如一首曲子,彈錯一個音,必然毀掉整場表演。哈爾濱曾發生過這樣的案子:在哈爾濱的一個冬天,兩個女人因為一雙滑冰鞋而發生爭執。可那雙滑冰鞋貨存只剩一雙了,兩個人誰也不讓誰,不願意遵守“先來後到”的規則,不想最後竟打了起來。結果,滑冰鞋被摔壞,兩人扭打在一起,遍體鱗傷,其中一人身受重傷,還因為毀壞他人財產而被追求法律責任。

無獨有偶,在江蘇的一條街道上,一名女子正帶着一個孩子過馬路,當人行道上閃爍着綠燈時,她們開始行走。突然,一輛貨車疾馳而來,女人猝不及防,她瞬間推開孩子,自己卻被碾在了輪子底下。這輛貨車的司機,因為違反交通規則,一條鮮紅的'生命就此逝去,一個家庭就此毀滅。如此案例,不勝枚舉!

試想如果她們互相禮讓,遵守公共的行為規則,也不至於釀成最後的苦果了吧。由此可見,遵守日常生活的規則是有多麼重要。車水馬龍的馬路上,正是因為有了交通才更井然有序;校園裏的朗朗讀書聲,正是因為有了校規才更美好。家有家風,校有校規,國有國法。社會也因這些規則而美好。

規則是每個人必須遵守的,也是每個公民都需要去維護的。正如萊蒙特説:“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要知道,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則,一旦你脱離了或破壞了它,可能就會給他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

關於規則的作文3

古人云:無規不成方圓。

西諺説:行為形成習慣,習慣塑造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臵一把沙於紙上,微微振動紙的邊緣,沙子便肆意地流動,如果在紙上塗一層明膠,再放之以沙,則粒粒皆安份地粘在紙上,還可以用之做砂紙,賦之以實用價值。

如果把人類比作砂,把社會比作紙,那麼規則便是那明膠,它使人類與社會相輔相融,並使人人發揮各自的功用,凝聚為一個堅實的羣體,如果沒有規則,人類必將是—盤散沙。

由此説,規則是社會形成的基礎,沒有規則便沒有人類社會。

然而,規則不是死的,不是—成不變的,它要適時、適地、適人、適度。一方面,它要限定,制約人類的行為;另一方面,它也要促進人類的發展與進步。

此所謂“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

原始社會中,獵獲均分,人人平等,這種規則與原始社會低下的生產力相適應。而如今,按勞分配,能者多得,這則是為了適應當今激烈的人才競爭,優化社會的勞動力。

在古代,政教合一,一個國度的人民大多數只允許信奉統一的宗教,異教 徒中,勇者或能改天換地,弱者只是自取滅亡。這種殘酷的規則是與當時的強權統治相適應的,而如今,信仰自由,言論自由,人民找到了自我的`價值,擴大了生存的範圍,這是朝代的要求,是人性獨立的需要。

古往今來,人類這羣會思考的蘆葦以其無限智慧不斷探索着最適生存與發展的環境,也在世代的繁衍中不斷去舊取新,追尋着最有利社會進步的規則。 規則與發展

從羣主立憲、商鞅變法到羅斯福新政、聯合國的成立,再到“改革開放”、“一國兩治”和歐盟的擴大,人類從一盤散沙逐漸成為一個充滿智慧與魄力的堅不可摧的羣體。

我相信,隨着更新,更完善的規則的確定,這顆顆金沙將把美麗的星球裝點得熠熠生輝,無限燦爛

關於規則的作文4

生活在這世上,時時處處都有規則。面對規則,有的人抱怨他讓人放不開手腳,有的人對他不屑一顧,還有人遵守規則,並享受着規則帶來的有序生活。規則在人們心中的印象各不相同,我們要怎樣對待規則呢?

規則應該是張無形的網,他在無形之中限制人們的活動。規則這張網,大到國家的政策方針,小到日常行為規範,時時刻刻在我們左右。而我們,可能同時身處各種“網”之中,大大小小,隨時隨地。想象一下我們身處各種“網”中的情形,行動受阻,不禁有種窒息的感覺。可是,我們要知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則亦是如此,沒有這麼多規則參與我們的生活,我們現在可能早已處在一片荒蠻、混亂之中了。

可是,有時規則又不是“規則”了。為什麼有人面對規則會那麼坦然?因為他們眼中的規則早已不是束縛人的網了,或許已經融入了他們的生活,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遵守交通規則的人,從不會覺得等紅燈是束縛他們的網;守時的人從不會認為每日按時出勤是一種負擔;年僅十歲的孩童,早已明白上完廁所後沖水是一種規則。因此,把規則當成一種習慣,心中常有規則意識的人不會為規則所累,不會抱怨規則。或許,“路不拾遺,夜不閉户”就是人人都有規則意識的社會之寫照。

規則無論大小,他不會是完美的。規則,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無一紕漏的,因此,我們不能做規則的'“鑽空者”。投機取巧不會得來所謂的“自由”,反而會給自己帶來嚴重的後果。規則,不可能是感性的,他不會考慮每個人的感受,我們不做規則的“篡改者”。不要試圖為自己找理由辯解,不要用“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來為自己開脱。我們更不要做“犯規者”,明知規則卻要違反。但有時,規則並不是對人們行為的規範,或者已成了變了味兒的規則,這時,我們不能做規則的“盲從者”。

規則不是為了束縛人而存在,他不是對我們的故意刁難;規則不是為了守規則的人而創造,他只是對規則意識淡薄的人的一種鞭策。要知道,我們不必為規則所累,不必為逃避規則而費盡心思,只要規則在心中,生活也可以有序而輕鬆。

關於規則的作文5

無規矩,不方圓。任何時候,都需要規則,就像社會需要法律一樣。只有運用規則賞罰分明,人們才會遵紀守法,才不會去破壞法律,社會秩序才會和諧。

三年級時,一件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讓我深深感受到了規則的重要性。

那一天清晨,我走進了班級,我看見了值日生小A在領讀課文。小A像個君王一樣,掃視着班上的每一個同學,春雷般的聲音在我耳邊炸開:“所有同學把書翻到第十課……”

我看了看正在值日的小A,走到了座位上。今天值日的是小A和小B,小B和我是十分要好的朋友,我偷點懶,講一下小話應該不要緊的吧!

我轉過身子,和後座講起了閒話,我們時不時傳出嬉笑聲。小B用目光提醒我了一下,那對刺透人心的雙眼無非在説:“別講了,再講我就要記你了!”

我很不高興地轉身去讀書,這時,我看到後座的同學拿出一支十分漂亮的筆,我的'興趣又來了,又轉過身去與她講話。小B滿臉黑線地在本子上記下了我的名字,我感到十分委屈,相互照顧,這才是好朋友啊!虧我們關係那麼好,你居然記我的名字!哼!

小B見我躁動不安,還沒有讀書,索性把我的名字記到了黑板上,記到黑板上多丟人啊!

看到我的名字無比“榮幸”地“金榜題名”,我心中十分生氣,一下從位子上跳起來,幾乎腳不沾地衝到她面前,像獅子一般吼道:“你記我就算了,為什麼要記到黑板上面?”

小B向小A傳遞了一個眼色,小A立馬對我説:“是你先講的話,難道我們錯怪你了?你這個樣子,還把班級規則放不放在眼裏了啊?你認為我們值日生就是來包庇你們的嗎?沒在你名字下寫‘乘二’兩個字都不錯了,違反了規則還有理啊?都像你這樣,班裏還讀不讀書了!”

我的臉立馬像成熟的蘋果一樣,紅腫起來,又變成紫,又變成了黑,心中像打碎了五味瓶般難受,又同時在想:“小A説的倒是事實,只有維護規則,班裏才能正常的讀書。”

從那以後,我上課幾乎再也不敢違反規則了,因為我知道,我的身邊有規則,也有一雙雙眼睛監督着我,只有遵守了規則,我才能安安心心學習啊!

關於規則的作文6

德國人相信規劃,生活中,充滿了規劃。

德國的門把手,一律“一”橫。因為“扭”力比“一”橫的柄大,結果故障率高。“一”橫柄,往下按,輕輕推,豁然洞開。用力小,損耗低,最符合工程經濟學。

德國的窗,都是往裏開,而且從上部開,這樣上寬下窄,兜住所有輕輕揚起的室內濁氣、塵埃,落於窗外,又不讓落葉、雨水漏入室內。倘若側開窗,雨就會從側面斜入。風,不管從哪個側面飄,側開窗的上面豁開的角度肯定會滲入。

在歐洲,有教堂的地方未必有廣場,那是小鎮:有廣場的地方一定有教堂,那一定是個大鎮。

而號稱法蘭克福南京路上的廣場,卻不在教堂門前。原來,第二次世界大戰,法蘭克福幾乎化為廢墟,所以那裏的古建築少,高樓多。這是座重新規劃的城市,所以在這裏廣場不再是教堂的附屬物,而體現出現代市政的理念。廣場是人流、車流中轉,更是商業聚合中心。那個廣場是地鐵出口,四周都是“豁”口,而不是隻有十字路口,這樣便於抄近路去到每個方向,但任何“豁”都不會堵車。每個“豁”口都有“包口”--岔路口弧形店鋪,左右過客都能一目瞭然的店鋪。過去上海法租界這樣的商鋪較多,可謂是“龍額上的.珍珠”,在上海是“可遇不可求”,租金明顯高於隔壁沿街店鋪。站在法蘭克福的廣場,環顧橢圓四周,包口店鋪盡收眼底,這樣的店鋪開角更闊、收視率更高,租金也更高。路口越多,包口越多,顧客越多,消費越多,政府税收就越高。

在德國,凡事都很合理,合理的背後就是規劃,規劃的結果是規則,有了規則,就按照規則做,哪怕看上去有那麼一點兒迂腐。

素材運用:德國人以嚴謹聞名世界。1899年,德國人在青島租借區鋪設了水管網,百年後一些零件需更換,德國一家企業發郵件提示,按德國人做事的規則,他們必定在老化的零件周邊3米內。存有備件。承建公司按圖索驥,果然發現了百年前留下的備件,嶄新完好,可見德國人從規則中學到了足夠的智慧。

關於規則的作文7

家有家規,班有班規,校有校規,國有國規。但是我認為對於我們學生來説課堂上的規矩是必不可少的,我認為以下幾點,是作為一個學生該遵守的:

一、課前準備:上課前必須準備好本節課要用的所有學習用品,書本統一放在課桌的左上角,文具盒橫放在書本右上方,學具放在鉛筆盒下方。

二、候課:預備鈴響時,要立即進入教室安靜伏在桌上,右手在下,左手在上,面朝走廊,安靜等待老師上課。

三、問好:上課鈴響,教師走進教室 ,班長喊:“起立”,全體同學立正向老師行注目禮,老師説:“同學們好”後,同學齊答:“×老師,您好”,説“您好”字時行鞠躬禮,“您好”字結束後即站直,老師還禮後坐下。坐下要安靜、端正。

四、整隊:師生問好後,到專用教室上課的同學,聽從老師要求快速整齊排隊,做到快、靜、齊、輕。

五、坐姿: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平放桌面,抬頭挺胸身體坐直,雙腳自然叉開與肩同寬。

六、舉手:左手自然舉起,五指併攏,向上舉直不離開桌面。

七:傾聽:首先別人講話時,要坐姿端正,專心致志地聽。其次應學會邊聽邊想,思考別人説的話的意思,能記住別人講話的要點。第三不打斷同學的發言,等別人講完後,再舉手得到同意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

1.上課準備:預備鈴響,教師務必提前一分鐘到達教室門口,檢查學生課前準備情況(課本、練習本、草稿紙、筆等,要按指定位置放好),調控師生情緒,以創造良好的`教學氣氛。

2.上課:課堂教學要用普通話,語言要規範、清晰、生動、有感染力,教態要自然親切,教學要注意實效,要有小結;下課鈴一響,準時下課,堅決不準拖堂。

3.知識性:課堂教學內容必須豐富、充實、有層次,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到不同學生的要求。對概念、規律的表達要求準確、精練、邏輯嚴密,講授知識必須準確,堅決杜絕出現知識性錯誤和術語錯誤。我們要人人做到遵守課堂規則。

關於規則的作文8

只有按規辦事,才能明理樹信,“規則”才能稱其為“規則”。商鞅立木為信,包公剛正執法,解放軍的“三在紀律,八項注意”……哪一個不是“堅明約束”而後大獲成功的呢?哺育“規則”需要嚴守“規則”的大力支持!

當北京與2000年奧運會失之交臂時,大家失聲痛哭。然而,這使大家知道了申辦奧運的一個“遊戲”規則,那就是“優勝劣汰,擇優而任”。於是大家揮灑汗與淚來建設北京,政府不遺餘力地支持北京,終於使山明水秀,空氣清爽,市民文明,交通便捷,經濟興盛的歷史古都——北京以幽雅的姿態閃亮亮相,使“北京”這響亮的名字在2001年七月十三日晚響徹全世界大家的耳邊。從那時起,“優勝劣汰,擇優而任”的規則更深地印在了大家每一個人的心中。於是這“規則”便愈加活潑好動,生機勃勃。原來哺育“規則”需要大家為之付出這樣多的淚水與汗水。

“規則”是個頑皮的小孩,當他調皮時,就需要大家來“調教”。伴隨年代的進步,人類的生產力不斷進步,因而人類的思想也在進步。當一些“規則”不適應年代的腳步時,大家就要適合地修改它,不可以循規蹈矩,要勇於革新,使其為人類,為自然的進步起積極有哪些用途。

中國入世,是大家幾十年來追求的夢想。而今夢圓,大家倍受激勵,由於這能促進國內的經濟進步向前邁進一大步。然而WTO的“規則”中有一部分會給大家對外貿易的進步帶來不好的影響,於是經濟學者、法律專家聚在一塊,商討怎麼樣修改國內有關的法律,使之適應國際市場,為國內營利。可見,適合修改“規則”是大有必要的。

“規則”需要大家來哺育!人類的'進步需要“規則”為大家獻智獻力,讓大家把握好“規則”這一“諾亞方舟”,為祖國的興盛、人類的進步、世界的和平揮灑血汗吧!哺育“規則”,是大家為之努力奮鬥所邁出的至關要緊的一步。

關於規則的作文9

毋庸置疑,瑞士社會的安定是其他國家不可同日而語的。具體原因,不僅僅在於瑞士與世無爭的國際政治境況,更在於瑞士社會本身的“規則意識”。一名不滿十歲的小孩尚有如此之規則意識,更何況舉國的瑞士人民呢?這樣的社會,即使沒有道德的約束,恪守規則的瑞士人也會把這裏建設得穩定、和諧。

説起道德和規則到底哪個更重要,我無疑是傾向於規則的。美國憲法之父麥迪遜曾説:“如果所有的人民都是天使的話,我們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政府是由天使來管理的話,我們就不需要權利的制約了。”很明顯,人不是天使,都會有私心雜念,那麼僅僅依靠個人內心的道德約束而控制整個社會,並使之繁榮昌盛的設想,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我們需要一個客觀存在的約束來管理我們的社會,這就是現代理性的產物——規則。挪威曾經是一個重視道德、秩序井然的人間天堂,甚至首相總理都在使用公共交通而且不需帶保鏢。可是就在前幾天,一個槍擊案使挪威社會的道德底線崩潰,使一個過分依賴道德而穩定存在的'社會產生了空前的恐慌。一個沒有完善規則的社會,猶如一棟沒有打穩地基的高樓,道德的樓層越高,經濟水平的裝飾越豪華,坍塌的風險也就越大,坍塌的結果也就越令人難以接受。

規則固然重要,但並不是一切。再完備的規則也必有其疏漏之處。道德,作為一種內在的約束力,是很又存在價值的。比如南宋末年的徐珩,一句“梨雖無主,我心有主”就彰顯了道德在維持社會秩序與人際關係中的巨大作用。但是,道德就像遠航水手眼裏的孤島,可以以它為依託,但不能以它為依靠。規則,才是真正可以依靠的港灣。

總之,我的觀點就是“讓規則之橋架於道德之上”,在規則的嚴密保護下,再發揮道德的作用。久而久之,必然形成一種規則完備,觸犯規則的人卻少的趨勢。社會道德在規則的監控下蔚然成風,最終達到一種規則即道德,道德即規則的境界。正如材料中的那名孩子,在規則的意識下其實展現了良好的道德素質。

關於規則的作文10

規則面前,我們都不是局外人。

當被踐踏的規則化作冰冷的獠牙刺透生活的細縫,當監管的漏洞為死亡搭建生命之橋,對規則的漠視如冰雹鋪天蓋地襲來,與之相伴的是一個個駭人聽聞的慘劇。

蔑視規則的傷害,往往附着沒心沒肺的“戲謔”。20xx年1月寧波雅戈爾動物園老虎咬人事件一時間風波大作,相關的報道更是在社交媒體上鋪天蓋地地襲來。人們對此眾説紛紜,莫衷一是。探其根源,有如此慘劇的發生,還是遊客對“明碼標價”的規則的視而不見。僭越規則,把白紙黑字的入園須知當兒戲;逃票入園,置猛虎的獠牙於不顧,最終生命的悲劇避無可避。正如約翰。多恩説的那樣:“不要問喪鐘為準而鳴,它就為你而鳴!”是的,誰對神聖的合理規則不抱有半點敬畏之心,喪鐘便會為誰而鳴。

老虎咬人事件不是第一次發生。20xx年7月幾名自駕遊遊客在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遊玩時,因違反園方規定,中途私自下車,被一隻老虎突然襲擊,釀成一死一傷的慘劇,讓人唏噓不已。這樣的悲劇着實令人痛惜。細思之下,“老虎咬人之殤”,誰之過?誰之責?如此活生生血淋淋的案件為何依然如魔咒接踵而至?溯本追根,這其實是由於生活中人們常常有意無意地忽視身邊大大小小的規則。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禁必欲止,令必欲行。一隻強有力的作戰部隊就是靠嚴明的紀律將一盤細碎的散沙凝聚成一記無堅不摧的鐵拳。一個強大的國家靠的就是公正無私的法律懲擊罪惡,保國興邦。誠如程頤所説“人無規矩,不可立於世。”每個人都應有自己所愛之外的良知和準則。

在物慾橫流的今天,由於人類自身素質所存在的或多或少的缺陷,我們無法很好地保護自己不受外界侵害抑或是傷害他人。規則便應運而生。規則就好比一根準繩,強有力的束縛住人性的'陰暗。而當人一旦試圖掙脱這根準繩的束縛,災難的種子就悄然落土生根。當規則的準繩被人性的不完美粗暴地擰斷時,可怕的災難便噴薄而出,最終吞噬我們自己。

孔子説:“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一個完整的人,不應只有慾望,還應有良知和準則。遵守規則,時不我待!請以一顆虔誠的心去敬畏規則、踐行規則。規則面前,我們都不是局外人。

關於規則的作文11

“當一切的規範和禁忌都不存在的時候,你離—有多遠?”這是恐怖片《隱身人》海報上的一句話。一個透明的人面對那不透明的世界時,潛伏在其心底沉睡的慾望開始甦醒,於是,就有了那個—的隱身人以及這部驚悚的影片。

真正的不安並不來自於片中的可怕情節,而是來自於我對自我的.拷問,“當沒有任何規則制約時,你會做壞事嗎?”我的答案竟是:我會!這是源自人性之下的潛伏的慾念,也許外面每個人心底都靜置着—,而禁錮—的束縛一旦開啟,那麼就有了人類歷諸多暴行。我認為,人類文明的根本象徵在於控制慾望,這也是人類擺脱野蠻的標誌。起先對於慾念的壓制來源於道德,這是一種來自人類長久社會活動中積累的理念,明白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這是我國古代儒學的中心之道,但古人云:無德必之,唯德必危。這就是説,沒有強制的道德是蒼白無力的。從這一點上説,法家倡導的“以法治國”才是治理社會的方法,儒家所謂“以德治國”只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理想。

我們無法抑制慾念的衍生和流動,卻可以約束由慾念產生的行為,這就是建立在道德基礎上的規則。我們的邪念可能將某種道德—了千次萬次,但帶有懲罰性的規則使得邪念無從迸發,並扶正着道德之樹,從而形成了法制社會。可謂“人性本惡,而人行總善。”道德是規則的基礎構建,但違背道德卻未違背規則,納撒尼爾·霍桑筆下的威克菲爾德就是這樣的人物,也許是出自對流浪的熱望,他在某一天離家出走,卻只到離家僅有一個街道之隔的旅店住下,並且一住便是二十年。這個離家出走的流浪者更引人注目,讀者不禁會由此丈量他距社會—道德間的距離,他違背了道德,脱離了本位,但我們不能説他有任何越軌行徑,而老練的霍桑為我們解答了難題,他在最後寫道:“在看似傷亂的世界中,我們每個人被規範地放在某一個位置,一旦脱離了這個位置,我們將被這個世界永遠地地遺棄。”這個威克菲爾德將被事實上也的確為這個世界所遺棄。在這裏,威克菲爾德違背的是另一種規則,一種社會法則。

正如《麥田守望者》中斯賓塞先生對霍爾頓所説:“人生就是一場球賽,我們卻要遵守每一項這樣或那樣的規則。”是的,我們生存在這個社會,參加這樣的“球賽”,就只有遵守所謂“規則”。

關於規則的作文12

20xx年1月28日,寧波一位男子因沒有購票入動物園而被老虎吃掉的事件在網上被大家傳得火熱。另外,在某城市一個男子因為站錯了站台,所以想要橫跨鐵軌,然而這並沒有成功,反而被夾在了列車和鐵軌之間,一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消失了。這兩個事例讓大家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一個關鍵詞——規矩。為了讓同學們瞭解規矩的重要性,金老師決定舉行一場關於規矩的討論會,這樣可以讓同學們互相討論一下對規矩的看法,以免讓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討論會開始了,同學們有的説了事例中的情景,有的談了規矩對人的重要性,還有的明確告誡大家如何遵守規矩……總之,同學們的發言都相當的精彩。

蔣睿同學一馬當先:“被老虎吃掉的這個人就是自作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啊!如果買了票,就不會被老虎吃了,也許這就是報應吧!做任何事情都會有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些都是他自找的。”

“規矩只可能給我們帶來好處,否則國家為什麼要設定這些規矩,這不是害我們嗎?所以,我們要遵守規矩,做一個好孩子。”許涵堅定地税。

“事件中的兩人都是抱有僥倖心理,但是錢可以再掙,命只有一條呀!我還查了資料,被列車壓死的人的妹妹,哥哥出事後一直找站台要説法,而不去找原因,這樣的人我真想給她一記耳光。”惲笑添説。

…………

金老師説:“同學們説出了自己的感受,是呀,規矩,是通往安全道路的橋樑,是一縷希望的陽光,讓我們每個人都遵守規矩。”

“我們要遵守規矩!”不知是誰帶了個頭,整個教室全被帶動起來了。

“我們要遵守規矩!”

“我們要遵守規矩!”

…………

一時間,這聲音傳得很遠很遠,所有人都能聽見……

是呀,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叫規矩,它無處不在,讓我們都遵守規矩吧。掙斷線的風箏不僅不會得自由,反而會一頭栽向大地。

關於規則的作文13

世有規則。學習規則只有付出才有收穫。;交通規則禮讓為先。;官場規則爾虞我詐。;生存規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許許多多的規則構成了社會。若有一人,偏就打破不合理的規則,脱離社會呢?

他雖只是澎湖縣令,卻不阿諛奉承上司。怎可謂五斗米而折腰?!他灑脱,他傲然,他偏就不信官場生存規則,他偏生恨着阿諛奉承的市儈凡俗。於是他打破規則,跳將出來,隱逸深山。獨自空悼菊花,偏就獨酌清酒。嚮往着世外桃源,卻每每耕種於南山。他遺世清高,孤傲。他打破一個世俗規則,打敗一個官場規則,換得半生自在,一世清明。

他雖官無實權,只為皇上吟詩以作樂,卻不討好官職氣盛之人。他敢叫高力士脱靴,敢叫楊國忠研磨。他狂放,他不羈。他痛恨官場的媚上欺下,他看不慣皇帝身邊的討好逢迎。於是他打破規則,跳將出來,散發放舟。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飲一口烈酒,嘯一口劍氣,三分豪情,七分壯志,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誰有他這份桀驁不馴?誰有他這種壯志豪情?他打破一個世俗規則,打敗一個官場規則,換得豪情壯志滿河山,換得一個浪漫瀟灑天地間的詩仙。

他雖滿腔詩意卻不兒女情長。他雖鬢微霜,又何妨!他遊戲官場,卻又豪情壯志,愛金戈鐵馬,敢射天狼。他打破宋詞的一貫規則,他膩了那些花前月下,滿肚愁腸。他意氣風發,將一腔詩意轉為為國效力的一腔熱血。他看大江東去,浪淘盡。他聽邊塞號角呼號。他豪放,他灑脱。他打破宋詞豔麗的外殼,打破一個世俗規則,跳將出來,成就麾下三千將士大啖牛肉的豪情。換得一個老當益壯,酒酣胸膽,左牽黃右擎蒼的'豪放派詩人。

他是陶淵明,是李白,是蘇軾,是。他們打破世俗規則,跳將出來、走自己的路,將自己的才華橫溢留給後世。而自己,偷得一世自在,留下萬古英明。

打破規則,跳將出來,做一個特立獨行的自己!

關於規則的作文14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孟氏教導子孫們小心謹記,表現出規矩既立不可反的道理。

孔子贊同弟子做好事應該有善報,更不能讓行善的人有所損失。俗話説:“善有善報。”這是中國庚古不變的定理。而“行善”。“為善”之所以不及前者是因為它涉及的不僅僅是個人,而是社會利益和道德問題,是規則問題。

當一切規範和禁忌都不存在的時候,你離邪惡有多遠?這是恐怖片〔隱身人〕海報的一句話。一個透明的人面對一個不透的世界時埋藏在你心底的慾望得到召喚,開始慢慢甦醒。於是就有了邪惡的“隱身人。”

其實每個人的心底都靜置着邪惡,而筋骨邪惡的束縛一旦消失,那麼就有了人類歷史上的諸多暴行。即使在有規則的舒服下仍會有人蠢蠢欲動。爭先恐後的去做那個“隱身人。”

對慾念的壓制來源於道德,這是一種來自人類社會長久社會活動中幾類的理念,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這是我過古代儒學的中心之道。古人曰:無德必亡,唯德必威。也就是説沒有強制力量的道德是無力的'從這一點來説,依法治國才是治理社會有效的切合實際的方法,而所謂的“以德治國”實際上是一種雞肋。

人性所致,我們無法抑制慾念的衍生,但輿論力量的攻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約束,這就是規則。

記得有一位小説家納撒尼爾。霍桑寫過:在看似傷亂的世界中,我們每個人都被規範的放在某一個位置,一旦脱離了這個位置,我們將被這個世界所遺棄。”他筆下的威克菲爾違背的是另一種規則。

正如《麥田守望者》中斯賓賽先生對霍爾頓所説:“人生就是一場球賽,我們都要遵守每一項這樣或那樣的規則。”是的,我們生存在這個社會,參加這樣的“球賽”只有遵守既定的規則,就能將比賽進行到底。

有一種善叫作惡,善因未必有善果,道德標準的社會基礎的制度與道德誰更有用?

關於規則的作文15

什麼是規則?是白紙黑字的法律條文,還是七大章八大節的校規?應該不是這些。當一個孩子在你身邊摔倒時,沒有哪條規則要求你必須把他扶起來,但你還是這樣做了,因為你心是有這樣一個規則:要幫助比你弱小的人,心中這種規則多了,道德也就隨之形成了。規則與道德是相輔相成的。

沒有道德,規則是無法支撐一個社會正常運轉的,規則是人定的,如何嚴密也不能夠到“天衣無縫”。若沒有道德的'支撐,規則是很容易被人鑽空子的。你説不許“隨地”吐痰,那我就吐到公園的長椅上好了;你説不許“亂塗亂畫”,那我就“認認真真”地給你畫上一排青面獠牙的小鬼,如何?

事情若真到了那一步,恐怕就不是一口痰,一幅畫那麼簡單了。律師們大可鑽法律的空子,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將事情弄得黑白顛倒,是非不分,只怕年年都要“六月雪”了。

沒有規則的社會更是要方寸大亂。不是所有人都能像範促淹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路不拾遺”或許還有可能,而“夜不掩户”卻怎麼聽怎麼像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説,當道德不足以約束人們的行為時,規則將會適時地補上這個漏洞。

“個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聽上去是道德的淪落,但美國卻制定法律,要求你先把自家門前的雪掃乾淨了再説,至少不能讓路人被你家的積雪滑倒。這就是道德的底線——規則劃出來的。

理想的社會應是規則與道德並存的。規則約束着人們,使其不至滑出道德的底線;同時,道德也填補了規則的漏洞,使其更加完美。一個人被外在的規則和內在的道德約束着,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一個社會的規則與道德相輔相成,這個社會才能充滿希望。道德是通向美好未來的路,而規則就是路旁的燈,照亮我們純潔的靈魂,也照亮那條充滿理想的大道。我們將道德埋在心底,將規則挽在手上,勇敢地面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