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民風的作文【薦】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17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民風的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民風的作文【薦】

民風的作文1

近日的雨讓人心情意外安定,閉起眼聽一曲黃梅戲,更顯暇意。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豫劇並稱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其中,我最喜歡的還要數黃梅戲,聽村裏的老人説,這種戲劇原名黃梅調”,發源地就在我的老家安徽。

黃梅戲以唱腔委婉著稱,嚴鳳英的《天仙配》實為代表之一。我閉着眼聽戲,在優美動聽的旋律聲中,我彷彿看到了綠水青山,聽到了聲聲悦耳的鳥鳴,聞到了大自然清新的空氣曲到高潮,我不禁睜眼,那精緻的髮髻,飄飄的衣帶,華麗的刺繡,無不吸引着我的眼球,那飄逸之美一度環繞於我心間,那似清泉般清澈的.音韻亦帶走了周遭所有紛擾。

為什麼黃梅人要唱黃梅戲呢?我心中甚是疑惑。原是黃梅縣自然災害頻繁,特別是水災,當地人民深受其害,以適應災年逃水荒、打連廂、唱道情行乞他鄉求生存的需要,人們便唱起了黃梅戲。歲月流轉,黃梅戲便以其行雲流水的唱腔,通俗易懂的唱法,在各地人民羣眾中深受歡迎。

黃梅戲,演的是生活,唱的是淳樸,説的是人民美好的願望一代又一代的農民在戲中感受生活,懂得生活,像泥土一樣,樸實而又深厚。

民風的作文2

春節時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的日子,也是在一年中最忙的日子和最熱鬧的日子了。

俗話説:“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貼花花;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七年級扭一扭。”雖是在濮陽過年,但是我們很快樂。

“二十三 ,祭灶官”是因為傳説二十三這天是灶王爺上天彙報人間情況的日子,要買來麻糖,麻糖又甜又粘,吃了以後能粘住灶王爺的嘴,讓灶王爺只説好,不説壞。

“二十四,掃房子”新年快到了,房間已經有幾個月沒有打掃了,得快點打掃乾淨利落才行,快點行動吧。

過了二十四,大人們都忙了起來,就連我們小孩子也忙了起來。大人們在家磨豆腐、割年肉、燉肉肉,貼花花、蒸饅頭……我們小孩子就去買鞭炮、放鞭炮 。有的時候還幫幫大人在家裏裝飾房子,把家收拾的漂漂亮亮整整齊齊的。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來了,更使人們激動人心了。除夕,家家户户張燈結綵,熱熱鬧鬧,充滿了愛的氣息,大人們把早就準備好了的的年夜飯端出來,門外的鞭炮聲聲響震耳欲聾。吃完飯,好看的春節聯歡晚會就開始了,這一夜,每家每户的燈都亮着,都還沒有睡,鐘錶一分一秒的'走動着,12點了,響起了一聲聲的鞭炮聲……

大年七年級,大家早早的就起了牀,吃完飯,就去串門了,“噔噔噔”,家裏又來了一位客人,一進門,就互相説:“新年好!新年好!”拜完年他們就回家了……過了這幾天,春節也就過完了,學生們就應該上學了,我們也該忙碌的生活了!

民風的作文3

淳樸善良的壯族自治區人們一直保留着先人留下的悠久傳統,走進這裏,他們濃郁的民風民俗將感染我們。

這裏,傳統的節日他們過出了不同的韻味,比如春節,他們稱春節為“新年節”。這一天,人們穿着自己縫製的衣服,上面繡着各種各樣的圖案有花鳥,圖騰等等,顏色鮮豔各異,出門無論遇到誰都要相互祝賀,認為這樣一年才能吉祥。壯族過晚年並稱做“吃立節”。“吃立節”是在這個月的30號,相傳在100多年前,壯族的一支農民武裝在抗擊外來侵略者後凱旋歸來,這時春節已過,壯族羣眾為了歡迎他們,就在這個月的30號為他們重過春節。

壯族人們能歌善舞,最喜歡他們的“歌墟節”,這個節日是每年的農曆三月九年級,在這一天,每一個壯村都是熱鬧紛繁,他們在迎接其他村的人們,並接受他們的唱山歌的挑戰。台上的人唱山歌,台下的人也會跟着唱助威,壯族人一向秉承着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優良品質,壯族人們熱愛唱歌,無論在家還是在田間地頭,他們都會不時的哼着小曲,唱着動聽的歌謠。

在壯鄉每個人都深深地愛着他們的傳統文化,他們共同維護着他們的民風民俗,不允許被破壞和遺漏,還有丟失。

民風的作文4

傣族擁有着悠久的歷史,下面讓我來為大家介紹。

傣族擁有他們自己的文字。比如他們把小男孩稱為xiaolongzai、小女孩稱為xiaopushao、他們稱小夥子為 maoduoli、稱小姑娘為saoduoli、老奶奶稱laomitao、老爺爺稱為laobotao。

傣族的習俗也不一樣。傣族重女輕男,從古至今都是女的當家,男的都在家裏帶小孩、幹家務。傣族一般 都是男嫁女娶,男的.要在姑娘家幹三年苦力根據表現來決定。這裏只要哪家生了姑娘就可以去政府領取土地, 還要辦三天酒席。這裏男的8歲就要去廟裏當和尚學習傣文,可是這裏的小和尚非常自由,雲南十八怪裏有一怪 就是“小和尚可以談戀愛”。雖然傣族重女輕男,但是他們的文化之傳男不傳女。雲南十八怪中有一句是“十 八大的姑娘叫老太”,就是説姑娘十八歲沒結婚就管她叫老太婆。

今天就先講到這裏

民風的作文5

一轉眼,又進入了臘月,蛇年即將過去,馬年就要到來。新年時,家家户户貼春聯,掛年畫,吃年夜飯,放鞭炮。除了這些和大家一樣的風俗外,我們這兒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 正月七年級 ,但在我們這兒,過年是從 臘月二十四 的掃塵開始到 正月十五 元宵節結束。 臘月二十四 掃塵,按民間説法:“塵”與“除”諧音,新春掃塵有“除塵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全部掃出門。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户户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庭院。

到了除夕或者除夕前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祖,也叫“辭先”。這個活動非常隆重,要做許多好菜擺在桌上,請祖先回來吃,還要燒紙錢給他們,稱為“壓歲錢”從長輩到晚輩,按次序磕頭。最後就是除夕晚上全家人還要吃團圓飯,稱為年夜飯。

到了 正月七年級 ,要吃湯圓,放鞭炮,拜年,人人喜氣洋洋,但這一天卻有許多禁忌:不能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吃湯泡飯,免得這一年出門遭雨,還不能掃地,朝門外潑水,免得把財運掃出去。

八年級、九年級、初四,人們互相拜年,吃“春敍酒”。但到了初五被稱為小年,一般人都在家裏吃飯,這天也要放鞭炮,吃湯圓。“七不出,八不歸”是指初七不外出,初八在外面的人不回家。 正月十五 ,也稱元宵節,這天可熱鬧了,我們這有猜燈謎、舞龍等活動。過了這天,過年也就基本結束了。

當然,有許多習俗是封建迷信,在科學發達的今天,我們從不再沿襲,現在只剩下高尚的娛樂活動了。

民風的作文6

今年的元宵節,比以往元宵節都不太一樣,因為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富裕起來,燈也隨之好看了起來。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到街上去看燈。雖然北方的天氣寒冷無比,但寒冷擋不住人們的熱情

剛到馬路上,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已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

我和爸爸媽媽也隨着人流匯入了燈區。“千萬”條金黃色閃光燈從六七米的“高空”懸下,如瀑布一般,哎呀,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麼繁多,這麼出奇的燈。看都看不過來。瞧,那一盞盞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花燈真是令人大飽眼福。有紅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雞”,活潑可愛的“小猴子”……你看那隻神氣活現的鳳凰!。兩隻寶珠般的圓眼,放射出白光。美麗極了。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家鄉繼續往前走,只聽見不知道是從哪裏傳來的歌聲“在我的地盤你就得聽我的.……”。那肯定就是移動通信公司的宣傳了。果然,前面有一個舞台。上面雖然空空如也,但旁邊是一個手機,(還挺形象,一看就知道是做手機廣告)手機的屏幕上還有動畫。哦,怪不得聽見歌聲,只見屏幕裏的周杰倫正賣力地拿着話筒,唱着呢!看來,元宵節不僅燈好看,還處處充滿商機。

這邊剛剛送走了周杰倫,那邊的刀郎又來了。因為那熟悉的旋律“20xx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的時候來的更晚一些”真悠閒啊。原來是為九曲黃河陣做廣告啊。看那九曲黃河陣,左拐右拐,精妙無比,正如人生道路上,雖然左拐右拐,但最後還是會出去,獲得勝利。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民風的作文7

“56個民族一家兄弟,愛我中華,愛我中華……”。家喻户曉的一首經典之作,流露着一個國家,團結、繁榮、昌盛等。

雲南有“彩雲之南”,“金屬王國”,“動物王國”……當然也是少數民族最多,鄉土民風忒別純的地方之一。比如德宏傣族,有景頗族,慄粟族,阿昌族,德昂族… 雲南只可會意不可言傳,需要切生去看,去聽,去感悟。應為雲南風景數不勝數,豐富多彩,就用德宏舉例詮釋雲南角落美。

雲南德宏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有“孔雀之鄉”,“日光之城” ,小小城市,各種名族和諧,快樂,安定的生活。其中傣家人民辛勤勞做,長久以來,走了她們獨特的飲食文化,崇高的信仰。 “ 金孔雀,展翅開,傣家的竹樓,傣家的小竹帽”…聽這首歌,我總會有身處其景,聽着娓娓動聽的葫蘆絲,看着温文爾雅的傣家少女竹樓河邊一次次婀娜的舞姿。

傣家,萬人狂歡“潑水節”,真的.有非一般的感覺,這個節日有美麗傳説。潑水節向她們潑水,是發表對他人的美好祝福,樣樣好的意思。她們她們在歌在舞,她們名族獨特的舞姿,伴隨聖水,一起狂歡三天。驅走夏日的炎熱,迎來清涼夏日。 節日説了,下面説説吃的。首先呢想到吃的一馬當先的應該是烤乳豬,皮脆肉鮮,在家獨特沾水,風味十足,回味無窮。然而,薩斯這道美味佳餚也是當仁不讓的,她永遠吃不膩,吃了還想吃,爬朗菜,牛犢子果……

一切的美,美在德宏,美在盈江,“三角梅之鄉 ”,美在勐弄,有原生態風景,有回味無窮的“勐弄山茶”勐弄山歌大賽,也在冉冉…… 民風民味,非一般感覺,身處其景,民情暖暖。

民風的作文8

隨着“哈哈!”五(7)班裏傳出的爽朗的笑聲,大家多感到疑惑吧,他們為什麼這麼開心,想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嗎?那還是從上個星期説起吧。

上個星期,李老師告訴我們下週要開展“多彩的民風民俗”綜合性學習活動。聽了這個消息,我很快與幾名同學結組,起名為“中國傳統節日風俗研究”,我們還做了精心的準備。

接下來,就讓我向大家介紹在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小組吧!“節日風俗知多少”小組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其中,由黃子暢、王子騫、劉子豪表演的雙簧最為精彩。

首先,他們三位同學相繼上場。不一會,表演就進入到了最精彩的片段。蹲在椅子後面的王子騫多次搗亂,讓坐在椅子上的黃子暢被燙傷、被炮炸……看到台上精彩的演出,許多同學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演出最終在同學們的一陣陣的笑聲中結束了。説了給我印象最深的小組。接下來,就讓我大家介紹介紹我們小組的展示吧!

首先,是由我們組的三位同學分別朗讀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的簡介與風俗習慣。接着,就該我出場了。我的任務是為大家讀燈謎,讓大家猜一猜。我開始讀了,我剛開始讀的時候,心裏有些緊張,但是由於我的一字不錯,我緊張的心終於慢慢的放了下來,我馬上就順利的讀完了。我展示後,我們組的.其它同學也開始了他們的展示,他們展示的也十分精彩。不一會兒,我們組的展示就圓滿結束了。觀看了每個小組的展示,我們評出了一、二、三等獎,我們組得了二等獎,雖然我們沒有拿到一等獎,但我們都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多彩的民風民俗”綜合性學習活動結束了,在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我們收穫了很多的知識與快樂。

民風的作文9

苗族的歷史悠久,四川、貴州、湖南的苗族至今把蚩尤當作自己的祖先。傳説蚩尤是“九黎”之君,在5000年前,九黎部落與黃帝部落衝突,敗而退出黃河下游,佔據長江中、下游。逐漸形成“三苗”。公元前2世紀後,苗族先民大部分已遷至湘、鄂、川、黔等地。海南的苗族是十六世紀從廣西去的士兵。

苗族最大的節日是“西松”(祭祖),每年秋後舉行一次。鬥牛是苗族喜愛的.一項活動,每年正月、端陽、火把、中秋等佳節都要舉行。此外還有踩鼓、賽馬、摔跤、鬥馬、鬥鳥等活動。苗族喜愛歌舞,蘆笙是苗族人民最喜歡的的著名樂器,大的長一、二丈,小的只八、九寸。具有民族特色的蘆笙舞流行於貴州、四川、雲南等地。跳舞時,往往幾百人用大大小小的蘆笙吹着同一曲調跳舞。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着中國民間的織、繡、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繡,或者染中帶繡,或者織繡結合,從而使這些服飾圖案花團錦簇,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從形式上看,分為盛裝和便裝。盛裝,為節日禮賓和婚嫁時穿着的服裝,繁複華麗,集中體現苗族服飾的藝術水平。便裝,樣式比盛裝樣式素靜、簡潔,用料少,費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

苗族創造了豐富的文化藝術,有大量的優美詩歌和傳説故事流傳至今。“飛歌”享有盛名。樂器主要有:蘆笙、木鼓、皮鼓、銅鼓最富盛名。

無論是誰只要去過苗族,就會讓你流連忘返,捨不得走。

民風的作文10

説實話,我的家鄉民風挺淳樸的。而且,人都挺實在,也沒有太多的勾心鬥角。多的是人與人的信任,也有自己要遵守的風俗。

鄉里鄉親們的.原則就是不太會計較。也不佔小便宜,別人有錯都會直説。自己有錯就會改。

比如説:有個老太太買魚,賣魚人一般都會自動便宜些價錢 。他已經看到了,老太太的沒辦法了的樣了啊,他是會能便宜一點就便宜一點,更有把魚切好的老闆呢。看到這一幕,我着實的感動了一把。這,不是一種民風嗎?這,不是一種鄉情嗎?這,又何嘗不是民俗呢?

又或者暖心的在你冷的瑟瑟發抖之時給你送上一杯熱水。

又或者是鄰居家的小孩子生病了他爸媽又不在怎麼辦?放心,只要你家旁邊有人,你的鄰居肯定會幫你送到醫院。還會慰問你更多的甚至還會買牛奶,棒棒糖什麼的。雖然這只是小小的一點心意卻是足以温暖人心,甚至有些人看着孩子是留守兒童,直接説:不需要還藥費了。這又是多麼温暖的一件事啊!

關於風俗,家鄉人則是很謹慎。新婚包糖一定要放九個糖。寓意天長地久,長長久久。等新娘來了。一大堆孩童會贏,用方言説着:“添丁添丁!”然後新娘就會給你紅包。做房子,做房子吃完酒席後晚必定一張張疊起來,代表着更上一層樓,還有就是碗不能過夜,所以每天晚上都要洗完碗,大家都這麼遵守着風俗是為什麼呢?其一:它是習慣了。其二:民風,民風實在。不勾心鬥角,所以風俗,也變成了民風之一。因民風所致,大家都很本分遵守。有時,我看着家鄉蔚藍的天空,我會覺得很自由,有時,我看着家鄉的綠地,我會覺得很平靜,我看着我的家鄉,我會覺得世界很美好。可能家鄉……就是有這樣的魔力吧!

家,生我養我。鄉,則是育我的家的地方,家鄉!我愛你,同時也愛你那淳樸的民風!

民風的作文11

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各民族的服飾各有特色,五彩繽紛、絢麗多彩。少數民族服飾歷史悠久,風格奇異,是民族的重要標誌。少數民族同胞每逢過年,過節或喜慶的日子,穿上絢麗的民族服裝載歌載舞,更是增添了節日喜慶氣氛。

在我國雲南中部和南部的彝族姐妹頭上戴着一種美麗的帽飾。這種帽形狀像雞冠,俗稱“雞冠帽”或“公雞帽”。説起來,其中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説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人人羨慕的彝族情侶,姑娘美麗善良,小夥勤勞勇敢,白天一起放羊,晚上夥伴們對歌跳舞,然而他們的愛情引起了森林魔王的嫉妒。有一天,他們在森林裏約會,終於讓魔王找到了下手的機會,小夥子為了保護姑娘不幸慘遭殺害,姑娘逃到了另一個山寨,魔王還是緊追不放。這時,山寨的雄雞正好高叫,這聲音嚇跑了魔王,於是姑娘抱起一隻雄雞,來到小夥身旁。在威武雄壯的雄雞高叫聲中,她的戀人居然復活了,魔王也不再來招惹他們,他們終於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雄雞驅魔的傳説就這樣在彝族中廣泛流傳。姑娘把象徵喜祥的雞冠帽戴在頭上,希望雄雞永遠保護自己,於是雞冠帽成了彝族的一種服飾,流傳至今。

民風的作文12

各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過春節的習俗,那就讓我介紹我家是怎樣過春節的吧!

大年七年級,我來到了外婆家。早晨,我一起牀,吃完早飯,就準備上外公家拜年去。我穿好我的新衣裳,媽媽和妹妹也穿好了各自的新衣裳,準備上外公家去。馬路上的汽車川流不息,鞭炮聲一直在我的耳畔響起,我的臉上不知不覺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到了外公家,已是中午。一進門我們兩兄妹就連忙説:新年好!”外公一聽到這三個字,就高興地摸了摸我們的'頭。接着外公就去燒飯了,我們也坐到沙發上津津有味地看起電視來。不一會兒中飯就燒好了,我們吃完飯後,就回家了。

回家的路上,我們一直在想着今天的春晚會有什麼節目。到家後我們立刻打開了電視。今年春晚的內容可豐富了,有迎新年的唱歌跳舞、也有精彩又神奇的魔術。還有幽默滑稽的小品,使我看得如醉如痴,目不暇接。

正在這時媽媽和外婆把年夜飯端到了桌子上,有雞肉、牛排、鴨爪、芹菜、豆腐。我看到了菜後,我一個箭步走到餐桌前,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不一會兒,菜就被我們一掃而光了。

吃完了年夜飯,我們一家人在一起看春晚,度過了美好的一夜,真希望每天都是過年。

民風的作文13

彝族是一個少數民俗,它的服飾,各地不盡相同。涼山、黔西一帶,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寬腳長褲。婦女較多地保留民族特點,通常頭上纏包頭,有圍腰和腰帶;一些地方的婦女有穿長裙的習慣。

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地區是玉米,次為蕎麥、大米、土豆、小麥和燕麥等。肉食切成大塊大塊煮食,漢族稱之為“坨坨肉”。彝族喜歡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禮節。酒為解決各類糾紛,結交朋友等各種場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彝族的房屋結構有的.地區和周圍漢族相同。涼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頂、土牆;廣西和雲南東部彝區有形似“幹欄”的住宅。

各種地區彝族盛行父系小家庭制,幼子往往和父母住在一起。婦女地位較低。遺產有諸子平分。

一夫一妻是彝族婚姻的基本制度。建國前雲南部分彝族地區還保持着公房制度。

民風的作文14

春節從農曆十二月二十就開始了,從除塵、祭灶、請菩薩……各種充滿年味的活動就有條不紊地進行起來了。

春節的序幕從撣塵開始了。放假的我早早的起了牀,拿着雞毛撣子這裏掃掃,那裏撣撣,做媽媽的小幫手。可是為什麼要除塵呢?在網上一查,才知道這跟灶王爺有關。灶王爺會把每户人家做過的好事壞事都記下來,因為事情太多了,灶王爺靠記憶是記不全的,因此它把這些事情記在哪裏呢?傳説是記在這些灰塵上面的。也就是説你這户人家如果灰塵越多,灶王爺記的事情就越多。各家為了讓灶王爺把這些事情忘掉,所以也就形成了除塵,好讓灶王爺沒什麼事情可向玉皇大帝彙報。

臘月二十三,就得祭灶神了。外婆早已把準備好的祭灶果給了我,我也是十分期待這一天的到來,因為在祭灶神結束後,我就可以吃上甜甜膩膩的祭灶果了。然後要上年貨市場購買年貨等一些過年用的'物品,差不多就是春節的“彩排”,寧波地區俗稱“小年”。

這一天過後,春節就來的特別快。伴着“年”味漸漸濃起來。炮仗聲漸漸多起來,三十年夜在一轉眼之間來臨了。三十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古時候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除夕夜,爸爸、奶奶等親朋好友都會在飯店吃完年夜飯後,給我包上紅包,讓我晚上壓在枕頭底下,過一個平平安安的年。據説,壓歲錢能夠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我們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的度過一歲。

民風的作文15

白族主要信奉本主教和佛教。“本主”所指內容有祖先神、自然神和英雄神等多重含義。白族有豐富的民間音樂、舞蹈、戲曲和手工藝品,白族的音樂、旋律優美,曲調動聽,感情十分豐富。其手工藝品十分精美別緻,木質雕刻著名,在房屋大門、廟字、橋樑、樓閣等處,雕龍刻鳳,顯示出精美手工藝技術。婦女的挑花、繡花圖案變化無窮,有豐富的想像力。

白族人民歷來重視學習文化,不僅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學藝術,而且還有書面文學。傳統的`民間文學有詩歌,故事、傳説、民歌、童話、民瑤和諺語。特別是有豐富多彩的民間神話傳説,如“創世説”、“族源説”,都以豐富的想像力和生活實踐經驗的積累,經過數百年的相傳和不斷的藝術加工,使之通俗易懂,語言簡煉,結構嚴謹,內容豐富。它反映了白族先民的生產、生活、與大自然發展變化,以及民族歷史的變遷等等。有很高的文學和史學價值。其民歌、民謠、童謠等,也都充滿着古樸的哲理,反映了白族人民處理人際其生產、生活。有較強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