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書韻的作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86K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書韻的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書韻的作文

書韻的作文1

初秋,

雨季。

品着淡淡的香茗,手握一卷書,指腹輕輕劃過每一個字跡,那淡淡的墨香沁人心脾,如夏季從遙遠的海邊吹來的風,讓人無限伸搌,讓人如痴如醉,翻閲那受盡人生千般氣象~萬眾風情的紙頁,那真摯的情感,絢爛的意境,彷彿只在片刻間被我捕獲,着迷於書香,難以言語,卻又讓你愛不釋手。

書香盈鼻,夜闌人靜,小窗幽開,清風習習,沉醉在那五彩斑斕的世界,感受那最獨特的'韻律。那份奇特壯美,兒女情長,悠然自得,淡淡憂傷,在剎那間幻化成一篇天藍的氤氲,沉醉的心扉被輕輕叩醒,如置身花雨繽紛的雨季,時而漫步清幽小徑,時而看芳草連天,時而聞暮鼓晨鐘,時而聽深秋暮雨踏着書之韻,起舞在人間。

沉醉書韻,我們盡情欣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沙漠奇景,領略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萬丈豪情,包攬“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風情,感受李清照“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那抹心傷哀愁惟有書色,豔比西子。

讀書,讀的是一份意境,讀書不是孤獨寂寞時的消遣,不是高談闊論時顯示自己的口才。

讀書,讀的是另一個人生。佛雲:“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多讀一本書,無異於多活一個人生。讀到一本好書,我們的心情會隨波逐流,與保爾一起成長~堅強,與岳飛一起“收拾舊河山”,與曹操一起“煮酒論英雄”,與黛玉一起淚葬桃花,與關公一起“過五關,斬六將”靜心讀書,便已至人間之大善。

我珍惜與書之間的那份情緣。手捧一本小集,細品一杯香茗,茶香與書香交織入鼻,書韻緩緩流瀉,心中的那份書情油然而生。內心浮躁時,不由自主地握起一卷書,在氤氲的書香中,在唯美的書韻中,品位點點滴滴書之濃情。讀書就是讀人生,於是在這個深秋

九月,

十月,

花滿一地。

書韻的作文2

書若繁星,它使我的生命多姿多彩,書若綠茶耐人尋味,只有細細品讀,才能品出它的幽香與甘甜。讀書讓我們深知“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上眉頭,卻下心頭"的憂愁"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無奈“秋陽不散在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的蕭瑟,“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的珍惜,“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憂愁。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書就像一座屹立在平原之上的一座高山,它用中華五千年的不滅之魂,讓我感受到中華大地的多姿多彩,如畫的美景。

就如《題金陵渡》這首詩是詩人漫遊江南時寫的一首小詩,張祜夜宿鎮江渡口時,面對長江夜景,以此詩抒發了自己旅途中的愁思,表現了自己心中的寂寞淒涼。“潮落夜江斜月裏,兩三星火是瓜州。”這不就把江南那美妙如畫的江上夜景描寫的寧靜悽迷,淡雅清新嗎?不道江南也能領略那幅美妙的夜江畫。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古代的.送別詩我也讀過很多,也大都表現了"黯然銷魂"的情感,但王勃的這一首卻一洗悲酸之態,意境開闊,音調爽朗,獨標高格。也就如同書和我一樣,我與書也是不可分離的,我,註定是它一生的朋友,它,註定是我一生的老師。

我與書如同乾涸的大地與水那樣,書滋養了我的知識,使我相信一顆赤誠的種子,在貧瘠的土地都能開出七色之花,讓我懷揣希望與憧憬,看向未來。

書與我如同天空與鳥兒那樣,它讓我在它寬闊的胸膛,自由的飛翔,讓我知道自己的渺小,使我懷揣志向,勇敢的飛翔。

冰心用她的細膩,讓我沐浴在愛的光環下,魯迅,巴金則讓我看到了人世間的艱辛和滄桑,孟郊只用了一首《遊子吟》就讓我體會到外出在外的遊子的那種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

書是我的友人,我對書這種永恆不變的執念,使我走向了這條不歸路。卻也為我打開了通往另一個世界的一扇門。

書韻的作文3

古人有云:“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而之於當下,這句箴言似乎已黯然失色。那麼,在物質繁榮精神空虛的時代浪潮下,那一抔書韻情思又該如何安放呢?

當物質的繁榮掩蓋了精神的光芒之時,人們眼前剩下的或許只有一種富足的荒蕪。“讀書無用論”“知識無力感”的背後掩藏的是人們對於閲讀的質疑與無奈。就連上海大學一位博士的返鄉筆記中也充斥着“知識無力”這樣感傷憂慮的論調。而這隻能披露出我們對讀書、對知識的瞭解不夠深,即“讀書不夠”而非“讀書無用”。

置身於社會環境下,不難發覺如今中國在經濟上日益富裕,而文化卻蒼白貧乏。一方面是商業大潮和拜金主義的衝擊,另一方面是對思想言論的禁錮。充斥媒體的不是頌聖就是娛樂文化,知識分子犬儒化,閲讀視野功利化,讀書方式速成化……如白巖鬆所説,“走進新華書店,全是一些有用的書,考試類的健康類的工具書啊。整個社會都在倡導有用,什麼叫有用呢?跟錢、權、名利有關,就有用!”當今電子閲讀發展迅速,實體書店更是無人問津,我們何時才能尋回泱泱大國的沉香書韻呢?

餘秋雨曾如此感歎:“走進書房,就像走進了漫長的歷史,鳥瞰着遼闊的世界,遊弋於無數閃閃爍爍的智能星座之間,我突然變得瑣小,又突然變得宏大,書房成了一個典儀,操持着生命的盈虧縮脹。”讀書助人思索,使人自見渺小而心懷敬畏;讀書使人質疑,使人心有所恃而體察省悟;讀書使人積澱,使人凝練修行而厚積薄發。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那些遍覽古籍博通古今之人必然是經得起滄桑砥礪而別有風骨的。

毋言其他,閲讀是人與人溝通的紐帶。歷史的`殘缺與完美,顯示的動盪與平靜,世界的紛繁與精彩,生活的苦澀與甘美,無一不在閲讀中相互融合又相互分離。閲讀更是一種體悟與遐思。無論是家存詩書還是窖藏老酒,無論是古韻京腔還是草隸篆楷,無論是軒轅古藤還是華夏新枝,無論是百家經典還是大眾俗語,沒有閲讀便沒有刻骨深邃的筆力,沒有長袖闊帶的文氣,沒有灑脱倜儻的風韻。

“讀書到最後,是讓我們更寬容地理解這個世界有多複雜。”樑文道如是説。就讓我們摒棄“讀書無用論”,拋卻“知識無力感”,予思維以靈魂,予生活以書韻。

書韻的作文4

我是一個愛讀書的人。書不是胭脂,卻另人心顏常駐。書不是棍棒,卻會使人鏗鏘有力。書不是羽毛,卻會使人飛翔。書不是萬能的,卻會使人千變萬化。

當生命從我頭頂上飛過去時投下的斑駁深邃的暗影,沙漏翻過來覆過去,千重鶴又燦爛的開了一季,桌上攤開的書一頁一頁地翻過去,最後都變成了一張紙泛黃的紙張。

我讀過很多的書,比較喜歡散文,因為可以摘抄到很多優美的語段。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很好的記錄者,但我比任何人都喜歡回首自己來時的路,佇足,然後時光扔下我轟轟烈烈的向前奔去。

站在一片山崖上,看着匍匐在自己腳下一幅幅明亮的青春,站在青春轉彎的地方,站在一段生命與另一段生命的罅隙,在烈日下反覆地走來走去,那一本本書陪我度過那一個個盛夏,點亮了我的青春。

讀過書的人是有教養的。一個人可以受過教育,但他依然是沒有教養的。就像一個人可以不停地吃東西,但他的腸胃不吸收,竹籃打水一場空,還是骨瘦如柴。

讀過書的人是成熟的。成熟應該是比較有內涵的一種風采。她的外表不是光芒四射的、很炫目的那種,而是比較温和,比較潤澤,就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那樣,讓人慢慢的`對她折服。

每一本書都是有藴含的,就像是一塊苦膽泡過的黃連,長久的咀嚼,也會使它的苦澀慢慢淡下去。讀書可以使人平靜,使人充實。有些夢想,縱使永遠也沒法實現,縱使光是連説出來都很奢侈。但如果沒有説出來温暖一下自己,就無法獲得前進的動力。之所以這麼努力,是不想在年華老去之後鄙視我自己。活的充實活的成功更重要,這正是讀書的意義。真正的成功,不在於成就的大小,而在於你是否努力地去實現自我,喊出自己的聲音,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讀書是一個悲喜交加的過程,心情有悲有喜,才叫體會;日子有陰有晴,才叫自然。一粒鍾,一棵樹,磨成漿,壓成紙,畫上圓,寫下字,廣告之,停留在牆上,光彩絢麗,經歷了日曬雨淋,隨着時間慢慢灰落了痕跡……不同在,我還可以品味那飄蕩着青春氣息,陪我度過一個個盛夏的陣陣書香。

推薦閲讀:書韻書韻書韻書韻書韻書韻

書韻的作文5

讀書,是一個對書籍意藴的白我與接納的過程。

讀書是人生命的必需。我想,任何一個真實的文明人都會把讀書作為生命的組成部分,沒有這種必需,“生命就會失去彈性,很容易風乾和脆折“。黃庭堅説:“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語言無味。”——書,是“精神的穴巢,生命的禪牀。”

古往今來,勤苦讀書總是流風不輟,總為人津津樂道。漢匡衡把家裏的牆壁鑿個小洞,借鄰居的燈光來看書;晉孫康在晚上映着雪光勤讀;車胤在夏天捉幾十個螢火蟲,裝入絹袋,照覽卷冊;南齊江泌,則攜書上房頂,隨月而觀。他們俱以刻苦讀書,取得成就。

書似一面神祕的魔鏡,折射出迷宮似的世界.從金庸的俠骨,瓊瑤的柔情,餘秋雨的苦旅,馬爾克斯的孤獨,乃至泰山之巔,秋毫之末,南飛的雁陣,故枝的新葉,悱惻纏綿的少婦春夢,雋永曲折的真人妙諦,都是書的`世界中的藏品.若唐詩宋詞:唐代的環佩,宋代的衣裙,在字裏行間輕靈飛動,――讀書,彷彿聽到了幽遠的天籟,看到了水月的姿影,人面桃花愛情三分色,才子邊將瀟瀟萬古愁;安詳的枕在唐風宋韻裏,一不小心便一篙從周邦彥的煙柳長堤撐到了歐陽修的深深庭院。

偉大、優秀的藝術,自有其永恆的生命力,自是美的“無盡藏”。歌德説:“優秀的作品無論你怎樣探測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所以説,讀書切戒在慌忙,涵詠工夫興味長。古人謂之“讀書有間”,即指能由字裏行間,窺見作者立意用心之所在。讀的重點在於“通”;融會貫通,聞一知十,觸類旁通,由此及彼。如唐張旭因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悟出筆法而書益精工;吳道子因見裴將軍舞劍變化無常,聯繫到畫裏面畫更大進。讀書,特別需要這種舉一反三的悟性。

讀書還應“反芻”。“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就要温故而知新,就要回味。每讀一次又新的收穫與心得,有餘音繞樑之絕響,有“食已畢而愈濃,言猶盡而意無窮”之妙不可言。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幾本好書,讓熠熠閃光的文字照透你的身體以及靈魂,乃至生命。

書韻的作文6

小憩,得午後陽光,香茗蒙繞,靜賞書卷。古人云:“讀書三味:讀經味如稻樑,讀史味如看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各擁其樂。書使人百讀不厭。

書香裊裊沁人心

書之味,如清泉之甘冽,如杜康之醇厚,且如清茶之柔和綿長,耐人尋味。

書之景, 似世外桃源, 天空之城,迷幻夢境,集世事而棄世塵,空靈飄逸。

書之情, 情起執筆,融於觀者,因文字而通心,因筆墨而知意。

其中亦不乏妙語啟迪人生,盪滌人心。每至晴初霜日,於竹林一角。伴濛濛薄霧,清新水露。亦或晚霞黃昏,於亭台一隅。擷夕陽暖光,歸巢飛雁。細品濃墨積澱歷史,靜觀萬物,盛衰更迭。如訴與友人,暢談古今。故曰:“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書含哲理意開闊

書言四季,寒來暑往。因興起之人眼前之景, 所處之世不同,故而情不同。

猶看花落之時:“零落成泥碾作塵”,以表感時傷世。然龔自珍一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於眾多哀傷惆悵中獨具一格。古往今米,眾多多情之人、文人墨客,大都只觀落花之衰,抒隕落之懷。卻未曾遙想,花落願為花重開,來年綻放應猶在。只因化作春泥並非獨言生命終止,且為另一新生之起源。

前浪平息後浪起,春日嫩綠來年新。如此生生不息,舊逝新生之景象,演繹生命之道,自然之道。

書韻綿延通古今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書之味,唯有以心換心方可體味。璞玉細琢,滴水穿石。非磨礪不成大器,唯堅持方可成功。讀書恰似如此,非求師問道,潛心精讀而不明道義,不知世事。

讀書之於古人,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由己及家國,頗有兼濟天下之大格局。讀書之於餘輩,以明理,知義,為人,曉世事。可以己之獨見,觀天下之大事。辨是非,明善惡,可成人生之美。或使人胸懷大志,即便烏雲靉魂,山巒嶔鑑,也必將乘風破浪,懷鴻鵠之志,躲艟之威,心向遠方。

書香沁人心脾:書情意境開闊;書韻綿綿不絕。於心靈之所,得一靜謐之隅,捧一簾幽夢,觀滄海之博大,看雲卷與雲舒。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以人之觀,樹己之見。以書為鏡,以書為樂,以書為情之所依。是可謂幸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