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關於節日的作文精選15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43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節日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節日的作文精選15篇

關於節日的作文1

除夕,舉國上下歡慶的日子。眾所周知,這一天要貼春聯、放煙花、包餃子。於是晚上,我們全家一起包餃子。

準備好陷兒與面,我們就開始包了。我擀皮,父母包。我取來一小塊面板上的麪糰,揉成球狀,按扁,在輕輕捏住邊兒,右手滾動擀麪杖,由邊逐漸向中心用力,左手不斷轉動面片兒。很快,一個餃子皮就做好了。我如法炮製,做了一大堆皮兒。父母開始包了,只見爸爸將餃子皮在掌心攤開,夾一點肉餡兒放在餃子皮的中心,再把邊兒一合,一捏,一個小巧的餃子就做成了。“爸,你包的餃子真好看!”爸爸笑了笑,媽媽問:“我包的就不好看嗎?”説着手三轉兩轉,一個可愛的“胖娃娃”就出現在我眼前。“也好看!”我看着滿桌的餃子皮,脱口而出:“我來包一個‘老鼠’,慶賀鼠年!”我攤一張餃子皮在掌心,又在中間放餡,只不過不是放一團,而是放一長條。我從側?Y來一部分皮,在中心處一擰,一個花形邊兒出現了。我又從右邊?Y來一部分皮,在稍低手剛才的花邊地方一擰,又是一個花邊形。麪皮漸漸合起來了,這是老鼠的身子。我從餃子後邊捏住一些面,抻成細條,這是老鼠的尾巴。餃子快包完了,只剩一個皮了。我靈光一閃,壞笑這對媽媽説:“包兩個開心果進去吧,誰吃到它,今年就天天開心!”媽媽笑着説:“你呀,真壞。”説着在皮兒上鋪了一層薄薄的餡,擱了兩個開心果仁,再鋪上一層薄陷,一合,一捏。包好了“開心餃子”,與普通包成的餃子一模一樣。趁水開的工夫,我仔細端詳包成的餃子:有的是“威武將軍”,有的是“大胖娃娃”,有的是“精靈鼠小弟”……真有趣!

煮好了餃子,端上桌,我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個往嘴裏送,想吃到“開心餃子”。“啊!”我與媽媽疑惑地看着爸爸,噢,他吃到了“開心餃子”!我這才開始品嚐餃子。蝦肉的鮮香,芹菜的清脆,交織在我的口中,跳躍在我的舌尖。“真好吃,真過癮!”我豎起大拇指誇着,媽媽臉上笑開了花兒。

結尾:窗外鞭炮聲聲,禮花陣陣,屋裏笑語聲聲,笑言陣陣,全家聚在一起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在這閤家團圓的日子裏,我們歡聚一堂,辭舊迎新,是多麼的歡樂、祥與!

關於節日的作文2

俗話説得好:“民以食為先”。飲食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第一需要。中國的飲食文化傳承至今已經五千餘年,可謂是燦爛輝煌,如若繁星。

中國的傳統文化講求的是天人合一,而飲食文化亦是如此,中國的飲食文化,當從神農氏開始至今,五千餘年來,中國人一直強調藥食同源的道理,而神農嘗百草正是藥食同源的最早見證。

中國的飲食分為生食、熟食、自然烹飪、科學烹飪4個發展階段,講究料、作、食等等的精細,推出6萬多種傳統菜點、2萬多種工業食品,內容豐富且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鮮明,從古到今,歷代相傳又推陳出新。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風味流派,獲得“烹飪王國”的美譽。

不同的飲食習慣造就了不同的飲食文化。中國飲食文化的大致特點:

第一,風味多樣。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各地氣候、物產、風俗習慣都存在着差異,我國從古就有‘南米北面’的説法,口味上有‘南甜北鹹東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齊魯、淮揚、粵閩四大風味。

第二,四季有別。一年四季,按季節而吃,是中國烹飪又一大特徵。自古以來,我國一直按季節變化來調味、配菜,冬天味醇濃厚,夏天清淡涼爽。

第三,講究美感。不僅技術精湛,而且有講究菜餚的美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協調一致。達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諧統一,給人以精神和物質高度統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不僅對飯菜點心的色、香、味有嚴格的要求,而且對它們的命名、品味的方式、進餐時的節奏、娛樂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國菜餚的名稱可以説出神入化、雅俗共賞。菜餚名稱既有根據主、輔、調料及烹調方法的寫實命名,也有根據歷史掌故、神話傳説、名人食趣、菜餚形象來命名的。

第五,食醫結合。我國的烹飪技術,與醫療保健有密切的聯繫,在幾千年前有“醫食同源”和“藥膳同功”的説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藥用價值,做成各種美味佳餚,達到對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華夏民族的飲食生活體現了傳統文化的特性,研究中國人的飲食生活不僅是研究中國文化的必要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為研究中國文化的一把鑰匙。

關於節日的作文3

“砰,砰,砰”隨着一陣陣鞭炮聲,就要迎來新的一年了,我小小的心裏都充滿了快樂:吃餃子、看煙花、守歲……是多麼讓人高興而又激動的事呀!

我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一個聲音把我拉了出來,回到了現實。“從從,吃餃子了。”媽媽笑着説。爸爸也説:“真香呀!”這盆餃子裏有一個包有一枚硬幣,誰吃到了這個餃子,誰就是最幸運的人,還能得到十元錢哦!“媽媽舉着一張十元鈔票對大家説。我和表弟搶先從盤裏夾出一個餃子,只見表弟的嘴一動一動,還皺着眉頭,一定是在仔細品味,生怕將硬幣嚼碎吞了吧!爸爸媽媽也馬上夾起一個餃子吃起來。我的眼睛在急切地尋找,”餃子,餃子,好餃子,你快出現吧!“我在心裏默默祈禱着。我閉上眼睛,夾出一個餃子,放在嘴裏大嚼起來。”啊!我的牙!“我大叫一聲,那個硬幣差點讓我的牙”光榮犧牲“。我又高興了起來,”哈,我吃到硬幣了!“我興奮地接過十元錢放進了口袋,表弟一臉不服氣的表情。”明年我一定能吃到,一定!“表弟嘟嚷道。我們都笑了。

大年三十20點整,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時間到了,我把電視調到中央一套,然後我們每個人都找了一個自己最滿意最舒服的姿勢坐好了。只見表弟半躺着,手拿一把瓜子嗑得津津有味。媽媽坐地端端正正,正在剝糖果皮。爸爸則一手拿搖控器,另一隻手將一個餅乾放進嘴裏。而我呢蹲在沙發上吃起了沙琪瑪,真是相當愜意。春晚開始了,我們一邊看,一邊點評。”馮鞏的小品估計拿不到獎了。“弟弟説:”什麼呀!還不錯嘛。“我搶着説。媽媽説:”這個小品主要説明了在別人有危險時要幫別人一把。“我們都點點頭。”小瀋陽今年可沒怎麼表現。“就這樣,一會這好,一會那不好,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聊了起來,真是熱鬧呀!在不知不覺中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我們都在默默地祝福。”希望爸爸媽媽身體健康,工作順利,也祝我和表弟學習上更上一層樓!“我心想。

春晚在一片笑聲中結束了,我們伸了個懶腰,開始收拾桌子,一邊收拾談論着相聲和小品,真是其樂融融。

除夕真美好,快把你家的除夕夜也寫出來吧!讓我們共同分享快樂。

關於節日的作文4

春天,是一個萬物復甦的季節,是一個欣欣向榮生機盎然的季節。所有的植物都向大家露出快樂的微笑,在樣美好的春天—3月19日,我們精鋭十班要執行一個神聖的任務—植樹。50個同學懷着緊張而又激動的心情出發了。一個多小時的旅途並沒有讓我們感到不耐煩,連那未來得及吐出新綠的小樹都顯得格外茁壯。

到了目的地,男生們領了鐵鍬,大家便迫不及待的跟隨老師傅來到了指定地點。老白給每個組都分配了任務。瞭解之後,我們不顧一路的疲憊,不約而同的拿起工具,開始了我們的任務。女生的任務是將樹種搬到植樹地點,看到纖細而又筆直小樹苗,我們的任務是要賦予她神聖的生命。我抬手抓住了一個樹苗,沒想到還挺重,我小心翼翼的將樹苗搬了回去,立在了男生挖好的坑裏,填上土,一顆小樹苗就種好啦!

我又一次性搬來了兩棵小樹苗,我想體驗一下挖坑,接過張澤榮手裏沉重的鐵鍬,在張爸爸的指導下,開始挖坑,接下來,不論男生還是女生,我們都開始動手挖坑,鋤的鋤,鏟的鏟,幹得熱火朝天,等我們挖得差不多,我們拿小樹苗去衡量夠不夠大、夠不夠深。我一共挖了四個坑,額上細密的汗珠又一次被春日的寒風吹乾,這時,聽到老白的聲音:“二組第一名!”耶,我們組得了第一名!我心裏甜滋滋的,高興地跳了起來!

春天種下的小樹苗會茁壯成長,夏天能給人帶來陰涼,秋天能給人豐收的喜悦,冬天則給人無盡的寒冷中温暖的希望。我恍然意識到我種下的不是一個樹苗,而是一個生命,一個全人類賴以生存而又不珍惜的寶貴資源。也許,砍掉一棵樹只需要5秒鐘,而栽上一棵樹卻需要5分鐘,長成一棵樹則需要5年,我明白,人們不能亂砍伐樹木了。望着眼前這棵幼苗,我們用我們愛心作成長的水分,用我們的愛心作為成長的營養成份,日復一日的盼它早日茁壯成長,成為大樹,為我們共同的家增添一份綠意,為美化環境增添一份小小的力量。

這次活動讓我充分體驗到了植樹的艱辛,我要感謝家長們的積極配合,為了我們更舒適,也要感謝老白的精心策劃。

關於節日的作文5

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快到了,我們高興得像一隻只快樂的小鳥似的。今天下午,那一張張可愛的笑臉、那一陣陣歡快的歌聲,讓我們感受到了節日那快樂的氣氛。

學校提前給我們慶祝“六一”,在今天下午進行遊園活動。

下午,一個令人激動的下午,終於來臨了。當教室裏的音樂響起時,遊園活動就開始了。這次活動的遊戲有很多,鬥陀螺、搶凳子、夾籃球、吹乒乓球……節目非常豐富。同學們盡情地玩,臉上的笑容就像綻開的花兒一樣燦爛!

我最喜歡玩的要數吹乒乓球了。我排在這支玩遊戲的隊伍的最後面,望着這長龍般的隊伍,我並沒有灰心,耐心地等待着。前面的同學一個個都拿到了獎品—-玉米糖,興高采烈地走了。我心想:同學們這麼輕而易舉得到糖果了,我可不能落後呀。想着想着,就輪到我了。我走到桌前,站穩腳步,深深地吸一口氣,向裝着水的杯子上的乒乓球用力地吹去,可這個乒乓球就像是頑皮的小孩子,向我耍起了脾氣,不肯過去。於是,我就加大力度向它吹去。好不容易把它“趕”到第二個紙杯,它又耍起了賴,任憑我怎麼吹,它也只是在杯邊上溜達,那泛起的波紋好像在對我説:“哈哈你這個笨蛋,連這麼小的乒乓球都吹不動,我看你怎麼拿到糖果。”在一旁觀看的小陳也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滴一滴的汗珠在我的頭上滾下來。我心想:我一定要把它吹過去,得想想辦法才行。於是,我又加大力度,鼓起腮幫子,猛地一吹,那氣流像颳風似的,這一吹果然有效,乒乓球的“牛脾氣”不見了,它只好乖乖地吹到了第三個杯子,再接再厲,我要繼續加油。接着罵我又用同樣的方法把它吹到了第四個杯子裏,得到了糖果,這個成功讓我喜不自勝。我心想,耶,我終於把這個頑皮的乒乓球給吹過去了,我勝利了,這真令我欣喜若狂啊!周圍的同學也不禁對我發出讚歎,我像只快樂的小鳥似的開開心心的走開了。

在接下來,我們又是載歌載舞,又是吃西瓜、吃雪糕、切蛋糕、分禮物,一片片歡笑聲從教室裏傳出來,使整個校園更加熱鬧,更有節日的氣氛了。

“六一”兒童節,給我們帶來了許許多多的快樂。我希望每一天都是兒童節,每天都那麼快樂。

關於節日的作文6

又是一年的二月,春節正一步步的到來。等到農曆的十二月八日之後,人們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過年中去了。這在中華民族的勞動人民心中,自然是一年中最輕鬆的幾天,它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

春節曾經也稱為元旦,起意為“一年之始”,相傳在遠古舜登基的那天,便將其設為農曆一月一日,也就是現在的春節。倘若是有文獻記載,便是在《史記》中記載的漢武帝時期太原初年的時候了。元旦的歷史便從西漢中期一直到民國初年,孫中山先生於1912年宣佈使用公曆,元旦則變為公曆一月一日,即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的時間,雖説如此,但各地還保持着農曆一月一日過春節的習俗,直至今天也是如此此。

在人們的印像中,春節是從次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至次年的一月十五日。不過,辦法地區還有着過小年的傳統,小年的時間因各地的習俗不同而不同,其時間大約限制在農曆12月22,23,24日左右,小年只是所謂大年的開端,而過年真正的重頭戲便是除夕了。

除夕在民間也叫“大年三十”名字原本來由與“過年”相似,據説是因為人們除掉了一個叫“夕”的怪物而得名。在這一天早上,人們便開始準備當晚要吃的年夜飯。到了晚上,便會有一大桌豐盛的晚餐。餐桌上的食物有基本套路因南方與北方的差異而定,北方一般有春捲臘八粥等,而在南方,則一般會有雞湯扣肉等,而在不同的家庭中,又各有不同。但是,無論在哪裏,都似乎一定有餃子以及魚,餃子讀音似“交子”意已子時相交而魚則似“年年有餘”寓意十分美好。不僅僅是這兩種食品,在一桌年夜上,每一種食物都有它自己的寓意,在簡單的食物中,也包含了中國的文化,南方與北方的文化差異,甚至於是一個家庭中的文化。

大約是在晚上七點半左右,電視中開始播《春節聯歡晚會》,一直要播放到次日的一點多鐘,雖然已經有很多人不保持“守歲”的習俗了,但是,倘若是到了兩年之交的時刻——雖説不是科學上的兩年之交,但還是會鞭炮齊鳴,似乎整個昏睡的城市都被那清脆響亮的鞭炮聲驚醒了過來,投入到新的一年中的歡樂中去了,這種鞭炮聲或許會間斷地持續到第二天天亮才漸漸隱去。

春節,作為一種傳統節日,已經在神州大地上傳承了幾千年,受中國五千年深遠文化的影響,新加坡,韓國,日本也都有過春節的習俗,而中國也正不斷受眾多“洋節日”的影響,希望它不會被那些潮流衝散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每有一種節日,就會有一種文化”春節是中國的文化,也是中國人的精神,在龍的土地上它畢將發楊下去。

關於節日的作文7

香噴噴的粽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風而來了。

每年的農曆五月五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憂國憂民、勵精圖治,一心想讓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靳尚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説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縱身跳入江中。楚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於是每年的五月五日,人們便用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粽子用碧綠的的蘆葉包裹着晶瑩的糯米和深紅的棗子做成的,煮熟後,剝開蘆葉,只見米團裏彷彿嵌着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甚是好看。粽子的味道也美極了,蘆葉散發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膩。它既是驅邪消暑的開胃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佳品。吃着香甜可口的粽子,回味着祖國悠久的歷史,別有一番情趣。

過端午節,除了包粽子,還可以觀看緊張、刺激的龍舟賽。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着槳,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在這激動人心的競技活動中我懂得了“人心齊,泰山移。獨角難行,孤腳難移。”的道理。它以獨特的方式教會了我們齊心協力,奮勇拼搏。

“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端午時節,將家中打掃乾淨,再將艾葉和菖蒲插於門楣或懸於堂中是一項很古老的端午習俗。艾葉能散發出一股奇特的芳香,能起到驅除蚊蟲,淨化空氣的效果。而菖蒲除有驅蟲的效用,形如劍,還有驅魔驅鬼之説。所以,兩者結合用來辟邪驅瘴再好不過了。每逢端午佳節,天不亮,媽媽還會把艾葉,蓋不我的身上,早上起來,讓我用泡了艾葉的水洗臉。在這幾千年的習俗裏,我盡情體會着暖暖的親情。

老人們説,端午節是門前懸掛的艾草,菖蒲,可以驅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們説,端午節是河上的一條條龍舟,可以盡情展示自己;小孩子們説,端午節是腰上掛着的一個個香袋,每一個都裝有一個童趣的心。只要擁有過她的人,哪怕只聽過她的故事,都會有刻骨銘心的感覺。

我愛中國文化,我愛端午佳節。

關於節日的作文8

今天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大家是不是在桌前一邊吃着香甜的湯圓,一邊看着精彩的電視節目呢?

我們家鄉,每年的元宵節都要放煙花,看花燈,今年也不例外。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來到街上看花燈。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

提起元宵佳節,除了湯圓,我想更多人會想起賞燈。而在我的家鄉,正月十五上午的遊街“鬧元宵”卻更被人們看重。

清早五點多鐘,便有大批人馬在水鏡廣場聚集,老人,小孩,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人都在隊伍裏滿面春風。打腰鼓、劃旱船、扭秧歌,無人不迫切地表達着自己的歡喜。隊伍從大街小巷走過,路邊觀看的人摩肩接踵。調皮的小孩,拿出過年沒放完的鞭炮,“刺啦”一聲擦燃往人羣裏一丟,吐吐舌頭跑掉了,只剩下母親無奈的苦笑、抱歉的賠罪及眾人寬容的笑聲。獅子在街上上躥下跳,長龍在人海中上下翻騰。夾雜着震天撼地的鑼鼓聲,歡樂的氣氛沸騰到了極點。

元宵是團圓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頓豐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點開始,萬家鞭炮齊鳴,當滿城的地面都被喜慶的紅色鋪滿時,人們便開始吃飯了。湯圓當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湯圓最令我掛念——奶奶不會夾餡,所以總是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團。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味道:煮好後盛起來,一人面前一碗湯,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絕不亞於蔣雯麗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湯圓”。

吃完湯圓,我們又來到廣場觀看禮花,只見深藍色的天空佈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綵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着綵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我簡直被迷住了。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捨得離開了。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我相信,隨着祖國的日益發達,今後的元宵節一定會更好、更令人們期盼!

這就是我家鄉的元宵節!

關於節日的作文9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又要來到了,想必每個小孩都很急切地盼望着過春節,都有一些讓自己喜歡的事情吧!例如:收到長輩給的壓歲錢,四處逛街買新衣服,去親戚家串門拜年,去旅遊等等,而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放鞭炮和煙花了。

每到過年,我都會纏着爸爸帶我去放鞭炮,現在城裏都不能放鞭炮了,所以爸爸只好帶着我到郊外去放鞭炮。

每次我們都會買很多不同種類的鞭炮和煙花。

我們把鞭炮插在土裏,用香點燃引線,我雙手緊緊地捂住耳朵,躲在大人身後,探出半個腦袋,看着嗞嗞燃燒的引線,心裏想:我到底是把手放開,跳到前面做出一副勇敢的樣子,還是就像現在這樣害怕的樣子呢?我還在猶豫中,鞭炮已經“嘭”的一聲爆炸了,頓時紙屑四散,塵土飛揚,空氣中瀰漫着一股硝煙的味道……我也高興得大叫起來!

當然,最壯觀的還是晚上放的煙花。有的煙花放上天像一朵盛開的菊花,有的煙花放上天先是一個小圓圈,接着像水波一樣一圈一圈地放大,而且每一個圓圈的顏色都不一樣呢!有的煙花放上天就像噴泉一樣“譁”地散落下來……各種五顏六色的煙花交織在一起,此起彼伏,五光十色,把夜空粧扮得如同燈火輝煌的宮殿一樣,十分美麗……

看着滿天的煙花,聽着四處噼裏啪啦的鞭炮聲,熱熱鬧鬧的新年又來到了!

評語:“有的煙花放上天像一朵盛開的菊花,有的煙花放上天先是一個小圓圈,接着像水波一樣一圈一圈地放大,而且每一個圓圈的顏色都不一樣呢!有的煙花放上天就像噴泉一樣“譁”地散落下來……各種五顏六色的煙花交織在一起,此起彼伏,五光十色,把夜空粧扮得如同燈火輝煌的宮殿一樣,十分美麗……有的煙花放上天像一朵盛開的菊花,有的煙花放上天先是一個小圓圈,接着像水波一樣一圈一圈地放大,而且每一個圓圈的顏色都不一樣呢!有的煙花放上天就像噴泉一樣“譁”地散落下來……各種五顏六色的煙花交織在一起,此起彼伏,五光十色,把夜空粧扮得如同燈火輝煌的宮殿一樣,十分美麗……”巧用比喻,形象生動地再現燃放煙花的美麗場景。“看着滿天的煙花,聽着四處噼裏啪啦的鞭炮聲,熱熱鬧鬧的新年又來到了!”結尾“結上啟下”,既總結全文,點明中心,又意猶未盡,拓展延伸,高!

關於節日的作文10

正月十三,是客家的一個重要的節日。在這天裏,同一個姓氏家族的人們都聚集在一起賞燈(如今已被煙花所代替)。然而,我們家也不例外。就在這天,外公外婆帶領着我與小表弟子奇全家和媽媽一起來到了外公的老家——廣東興寧賞燈。

老家在鄉下的一座村子裏,我與二姨、姨爹、子奇弟弟和媽媽一起乘車前來這裏。來到老屋前的魚塘邊時,早已守候在那兒的親朋好友點起鞭炮,“噼噼啪啪”的歡迎我們的到來。走進老屋時的那一刻,屋裏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作為主角的小子奇也不免害羞了起來。小子奇向村民們鞠躬,拍手,他們的掌聲更是一浪高過一浪。開始進餐了,姨爹、二姨、外公、外婆都和親朋好友們敬酒乾杯,致以新年最美好的祝福。

午飯後的舞龍燈最為熱鬧。一隊年輕力壯的男青年手舉一條金色大龍,跟隨着鑼鼓隊的節奏,在老屋前上下揮舞。大金龍如青龍出海般上下翻躍,昂首擺尾,蜿蜒遊走。龍尾隨着龍頭時而升高,時而降低,時而搖晃,時而平歇。金龍前面有一位小夥子手持竹竿,竿頂有個紅色的大圓球。大圓球前後左右四周搖擺,龍首搶球,引得整個金龍的身體都遊走飛動。金龍走進老屋後首先就要去廚房,廚房就如同家中的老大一樣。進入廚房後,手提龍燈的一位小夥子,鞠躬參拜廚神。參拜完畢,外公拿出了個大紅包給金龍。金龍要走了,紅紅的鞭炮再次唱起了歡快的歌,歡送金龍。鑼鼓的咚咚聲越來越遠,金龍的身影越來越模糊,最後,那條能讓家裏紅紅火火、大吉大利的金龍消失在了彎彎曲曲的小路上……

此時已是傍晚,吃過晚飯後的我們,正在準備這賞燈的最後一項任務,那就是搬運煙花到魚塘對岸進行點放。大家跑進跑出忙得不亦樂乎。經過大約二十分鐘的努力後,煙花終於有規律的擺放在了魚塘對岸。負責燃放煙花的是兩位舅舅。

七點一刻,煙花準時點燃,隨着“嗖——”的一聲,煙花如火箭般飛快地竄到了大約200米的高空中,“砰——”金黃的煙花在空中瞬間開放,然後像斷了線的珠子落到了山上的樹林間,又似一顆顆美麗的流星竄到了屋前的魚塘裏,煙花還宛如頑皮的雨點一樣落到了屋頂上。我們一家都坐在老屋前仰望星空,觀賞煙花。美麗的煙花一個個陸續綻放在空中,給深藍的夜空增添了無與倫比的美麗,同時也為我們每個人心靈裏僅屬於自己的一片小小天空譜寫上了一曲新的樂章。

關於節日的作文11

現在我們過年也有一些習俗,如倒貼“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九月九日重陽節到了。大院的重陽節有一種傳統,喜歡晚餐湊在一起吃。幾家約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夜幕降臨,燈光閃耀,人們飲着菊花酒、二鍋頭,吃着豐盛的飯菜,歡聚暢談,交流情感。一張張笑臉,一陣陣笑語衝出狹小的房間,大家互相祝福着健康長壽、事事平安,大雜院處處洋溢着祥和的氣氛。

重陽那天,人們有敬老的風習,各家晚輩都要給上了年紀的老人多一些體貼。除了專給他們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過的親屬須慰問老者,出了嫁的閨女一早要回孃家探望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有條件的人家,還要陪老人去看看熱鬧兒逛逛。

重陽節之時,北京正值秋風送爽,天高雲淡的季節。到空曠之處放風箏,不但簡便易行,也是很受人喜歡的一種娛樂活動。清代時老北京人放飛之舉極為熱鬧盛行,店鋪集市都出售各種紙鳶,花市賣的風箏種類最全質量上乘。

如今,曾經住過的大雜院早已變遷,昔日重陽節“又見花糕處處忙”的景象也已不見。但時逢佳節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鄰居在庭院吃着花糕,喝着清茶説笑聊天的温馨,思念童年一起歡笑玩耍的小夥伴。不知不覺當中想起毛澤東的詩詞: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每當月亮像個大餅似的掛在天空時,我就想到了中秋節。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快到了,大家知道中秋節的由來嗎?我來告訴你吧:中秋節的起源,其中的一個説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中秋夜,除了拜祭、還有就是應節的月餅和燈籠。祭拜的當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稱她為月娘。老人家説,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會被割耳朵 。時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對於新的一代來説,中秋節最令人記取的是月餅和燈籠。當然,月圓當空的節日,是人們團圓的大好日子。

在我們這,聽媽媽説都是跟家人一起團聚,在一起吃月餅、賞月、一起聊家常可是少不了的。哦,對了,我家這天還要吃蛋糕的,因為這天正好是我媽媽的生日,我心裏特別期待、特別高興,還可以盡情地品賞着各種各樣的飯菜跟小吃,飯後還有很多我跟姐姐準備的小節目。逗得家裏人熱鬧開心!

關於節日的作文12

又到了一年一度清明節,這天好像所有人都忙碌了起來,我也情不自禁想起了離我們遠去外婆,想他以前疼愛我種種回憶,不得不承認是,我非常想念他了。

我無法忘記,那一年回到故鄉,看到躺在牀上外婆,有多瘦骨嶙峋。她痛苦地蜷曲,乾枯手掌,指節發白。我與媽媽無法相信,外婆已是骨癌晚期。更讓人無法相信是,一年多前,舅舅帶外婆去醫院檢查時,已發現她得了骨癌。然而拿到化驗單那一刻,外婆卻告訴舅舅不要讓其他人知道,也不去治療,只是靜靜地回到家,正常地每天上學教書。

原來,這一年多,每天在講台上給學生上課,把一疊疊試卷帶回家批改外婆,竟忍受病情不斷惡化折磨。在她手拿粉筆在黑板上書寫漢字之時,她手會傳來陣陣劇痛。獨自一個人居住在老家,兒女們搬到大城市之時,她時常在深夜因為疼痛無法入睡,輾轉反側到天明。這一切,這一切痛苦,她只是獨自承受,不告訴兒女,不讓兒女為她擔心。她擔憂兒女為她支付鉅額醫藥費而經濟窘迫,還儘可能地延續自己幾十年教學生涯,儘可能地教書育人。

這時一切已無法挽回,媽媽、舅舅他們已經阻止不了外婆病情惡化,唯一能做,只是減輕她痛苦。可是,外婆艱難吐出幾個字卻是:別,別再為我花錢。她心甘情願獨自挺過這些折磨,不讓子女為了她陷入經濟上困境。甚至於,在兒女們輪班守夜,陪她之時,她選擇了偷偷服食睡眠藥,早點結束這一切,不拖累兒女。當我們及時發現,外婆終於醒來一剎那,我們懸心放下,卻又被外婆自責、內疚、顫抖目光所刺痛。媽媽摟我哭了,她説:“該自責是我們呀!你外婆,我們太對不起她!”

那天晚上,媽媽陪外婆,下半夜,外婆突然像是恢復些精神,完整地説出了幾句話,她滿是不捨地説:看到你們過得好,城城也考上了大學,這就夠了。後來她安詳地睡去,我們以為將是一個美好明天,然而,這是永別。

這些年老家人們不時會提起外婆,説她是一個教了一輩子書好老師,愛教書,愛孩子,就跟有時電視上放“感動××”人一樣,感動村裏人。我想,外婆也許沒有那麼偉大,但她對兒女、子孫愛,深沉得讓當年僅八歲我感到生命悲涼與母愛偉大。她讓我永遠銘記,在處於多麼痛苦憂患中,她生命書寫了多麼深刻愛。

想到這些,我也暗暗對自己下了決心,以後不管再遠,在忙,每年清明節都要回來看望一下外婆,以表示我對外婆思念。

關於節日的作文13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衣食住行都各有其特色文化所在,其中傳統節日文化就猶如歷史長河中不斷積澱的黃土,有其歷史,有其深度,值得深挖。

自古,中國的節日就過得極為講究。拿目前中國最重要的節日——春節來説,早在堯舜時期,春節就興起了,經過代代傳承,代代發展,春節的習俗就越來越多了,吃餃子、貼春聯、放鞭炮、掃塵、守歲、拜年、看春晚……總能讓一家老小熱鬧十來天。

在21世紀開始後,國外的不少傳統節日也開始在我們“東方古國”流行開來。聖誕節時,中國的小朋友也開始期盼聖誕老人悄悄送來聖誕禮物;萬聖節時,中國的學校裏也開始出現各式各樣的南瓜燈;情人節時,中國的影院餐館也開始施行情侶半價等優惠活動。

有很多人説,我們中國人對西方傳統節日過於重視從而淡忘了許多我國傳統節日習俗。其實,我認為“罪魁禍首”不在西方節日而在於中國人對中國節日的概念。譬如説春節要吃餃子,但不代表有餃子就是過春節。現如今的多數年輕人別説做餃子,為家人做一頓三菜一湯的晚飯都很困難。為了延續節日習俗,一到春節,超市中的速凍餃子就成了熱賣品,顯然多數不會做餃子的人都選擇了速凍餃子來過一個“有餃子的春節”。這就違背了過節的本意,春節本是一家人團圓的時節,春節吃餃子這個習俗也如此,不重在吃,而在於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包餃子,老人包餃子皮,小孩和餃子陷,女人洗菜,男人煮粽餃子……裹的是一份熱鬧,吃的是一個團圓,而超市一袋一碗的餃子只能算是一頓便當,根本沒有年味兒。

再説説現如今一些老學者對西方節日和中國人過西方節日十分排斥這件事。我認為西方節日也有它的精華和歷史。譬如説聖誕節,許多現代西方家長為了圓“聖誕老人”這一出“世紀大謊話”,會不約而同的在聖誕當晚給熟睡的孩子準備一份小禮物。當然,在他們小時候,他們的父母也是這麼做的。這就好比我們中國春節時長輩給小輩紅包壓歲一樣,也是一個節日文化。中國的青年人在西方節日時同西方人一樣歡慶,這也不足為過,相反我認為這是一種對西方文化的學習和尊重,不管怎麼説西方人在咱中國春節時也會張燈結綵,也會放起鞭炮,收看春晚甚至嘗試包餃子。

正值春節來臨之際,望大家真正地投入節日習俗,用親自勞動做出團圓,做出春節。

關於節日的作文14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大家是不是在桌前一邊吃着香甜的湯圓,一邊看着精彩的電視節目呢?

我們的家鄉每年的元宵節都要放煙花,看花燈,今年也不例外。這不,我們一家三口吃完湯圓後就早早的來到了廣場,等待夜幕的降臨。過了大約半個小時,天黑了,人們也陸續來到了廣場。隨着夜幕被徐徐拉開,廣場上幾排巨人似的燈“唰”的亮了起來,廣場中央早已擺好的花燈也亮了,整個廣場頓時變得燈火通明。我看花燈亮了,就一個箭步衝到了花燈前,開始一個一個的仔細觀賞起來。有蓮花燈,魚燈,雞燈,噢?還有個頭不小的二龍戲珠燈!“咦?那裏怎麼那麼多人?”爸爸不知什麼時候走到了我身邊。“我們去看看吧。”我和爸媽就向人羣走去,我好不容易從人羣中擠了進來,一看,原來是猜燈謎的。燈上寫着“伸長像根繩,盤起像麪包”打一動物。我想了想心裏有了數,謎底到底是什麼?我就不説了。

正當我專心致志猜燈謎的時候,忽然聽到了“嗵”的一聲,回頭一看,天空中頓時綻放出一朵金黃色的菊花,“哦?開始放煙花了!”我向放煙花的地方跑去,我剛停下腳“轟隆隆”十幾個“二踢腳”同時被點燃,那場面怎麼能算壯觀那——那是相當的壯觀呀!我的耳膜差點被震破,嚇的我向後退了好幾步。接下來各式各樣的煙花就紛紛飛上了天,有心型圖案的,有笑臉圖案的,有孔雀開屏的……看得我眼花繚亂,脖子酸得都抬不起來了。“唰”半空中懸起了一條火花瀑布,我不禁“哇”地張大了嘴,原來是在一台吊車和旁邊的電線杆上繫了一根繩子,繩子上的火藥筒噴出的瀑

布。“突突突”幾聲天空又明亮了起來,一隊煙花像機關槍掃射似的升上了天空,又發出了“啪、啪、啪”整齊的爆炸聲。正當我看得出神時,媽媽拍了拍我的肩膀:“回家啦,明天早上還有補習班呢!”“噢!我這就走。”我一邊説一邊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廣場。

我躺在我的小牀上仍然興奮不已,久久不能入睡。今年的元宵節這麼熱鬧,説明我的家鄉

富裕了,大家的生活改善了,我相信明年的元宵節一定會更精彩,更有趣的!

關於節日的作文15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中秋節起源於古代的月的崇拜。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是一個團圓之節。

傳説,在遠古的時候,后羿的妻子嫦娥,是個美麗善良的女子。有一天,崑崙山上的西王母送給后羿一丸仙藥。據説,人吃了這種藥,不但能長生不老,還可以昇天成仙。可是這事被奸詐的逢蒙知道後,意圖去偷這仙藥,嫦娥不想仙藥被奸詐小人奪了去,於是便吞下仙藥,朝着月亮飛去,與玉兔相伴,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后羿。村民們為了想念嫦娥,便擺上嫦娥愛吃的食物,遙遙祝福她,因此就有了中秋節。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其中,賞月這一習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文人士大夫對賞月更是情有獨鍾,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徵團圓的十五明月反襯自己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宋代文豪蘇軾,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水調歌頭》,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我也甚是喜歡。

都説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每逢十六的夜晚,我都會坐在窗前,遙看遠處穿梭在雲際中的月亮。夜晚的風兒甚是調皮,它們將雲吹到月亮面前,試圖遮住月亮她那羞澀的面龐;又將雲兒忽地吹散,露出月亮皎潔的面容,月亮的光芒重撒大地,照的晶晶亮亮的,頗有“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的美感。賞着賞着,我眼前的卻又不像是月亮,而是嫦娥思念親人深情卻又慘悽的面龐,我不禁又想起詩人李商隱的“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

中秋佳節,月圓人圓,家圓國圓。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