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熱門】年味的作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73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年味的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年味的作文

年味的作文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馬上就要迎來了新年,大街小巷的年味也是越來越重了。就連空氣中都瀰漫着一股濃濃的年味兒。人們一個個都像打了雞血似的,不知疲倦的,都在忙着準備着自己的年貨。到處都充滿了過年獨有的氣息——年味兒。

你要問我年味是啥味,那我就好好跟你講講。

年味是香,是灶上鍋裏火光燒烤出來的醉人的飯香,也是酒罈子裏漫出的絲絲酒香,更是開開心心的孩子們手裏的'粒粒糖香。酒香醉人,飯香醉人,年味更是醉人。每當到了年尾,大人們就忙的不亦樂乎,準備食材,置辦年貨,張貼春聯......這時,濃濃的年味就出來了,大街小巷的人們見面都會打聲招呼,互相寒暄問候,詢問對方年夜飯準備的咋樣,是不是回老家過年等,一切都是那麼和諧温馨。

年味也是聲,是門外街道上生生鞭炮聲響,是漫天綻放的煙花聲,是人們走親訪友時互相寒暄的聲音。每當快要過年之時,本來安靜的街道就被鞭炮聲吵的像炸了鍋一樣,夾雜着人們拜年時熙熙攘攘的歡笑聲,這條街道彷彿重獲了新生,格外的熱鬧。到了除夕夜十二點,真正的“轟炸”這時就開始了,噼裏啪啦。這時原本漆黑的天空也彷彿被點燃了一樣,被燃放的煙花照耀的五彩斑斕,分外美麗。

年味更是景,是樹梢新抽的嫩綠翠芽,是牆角露出的一絲絲梅花,也是是隨寒風搖曳的盞盞紅燈。“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年味之景,在暗處逢明,在舊處逢新。你看那窗外綻放的煙花,是人們向新年問好;你看那街道上燃放的鞭炮,使人們向新年祝福;你在看公園裏那一盞盞紅燈籠,使人們向新年準備的賀禮。

人們總説越長大年味越淡了,其實並不是這樣,是因為我們長大了,兒時想要得到的東西現在可以輕而易舉的得到了,就連父母也開始跟我們商量起來了問題。或許,過年讓我們知道的就是要珍惜每一年每一個人吧。

年關越來越近,街上的行人、車輛也越來越多。在外的人們也都忙着回家與父母團聚,這或許就是年的魅力吧。街道兩旁的大樹上也不知不覺的裝上了各色各樣的彩燈,掛滿了一串串紅紅的大燈籠,讓大樹們也體驗一把過年的感覺。這一刻。我們的城市像是換上了過年的新裝,眼前美麗的景象在告訴人們:年味近了,新年馬上要來臨了。

年味的作文2

冬至,標誌着一年中最冷時節的到來,也是製作年味的開始。家家户户都忙着醃臘肉,灌香腸,掛在風中的雞、鴨、肉片雖色香不同,但都盡力將年味瀰漫。半月過後,臘味日漸豐腴,肥瘦相間的五花肉,經過煙熏火燎的考驗,終於完成蜕變,瘦是醬紅的,紅潤如琉璃,肥是乳白的,凝滑如玉。主婦們的手藝都將等待年的檢閲。

臘八節喝臘八粥,長沙的開元寺、麓山寺開寺施予福粥。人們藉此來祈福保佑一年的安康富足。“過了臘八便是年”這話不假,各家各户都加緊時間置辦年貨,孩子們也不閒着,揣着零錢剛小店子裏買完糖棗,又拖着長輩要放鞭炮的錢。幾十元錢便可興高采烈的抱回幾盒各色的甩炮擦炮。大人們一般都收一半過去,因為這幾個盒炮孩子們不出一個下午就能放完,不藏着掖着點,除夕就沒了放的`炮,那又會少了不少的樂趣。

除夕終於盼到,年夜飯彷彿是湖湘味道的展覽,各色的臘味,風吹自然醃製的雞、魚,圓滾滾的大肉丸子,煎得雙面焦黃軟軟糯的餈粑,柔軟彈韌的薰白乾……年飯的做法沒有統一標準,只要能滿足湖南人的味蕾的做法都能被接受,但是每家年夜飯的桌上都有一條完完整整的魚,這是一道看菜,意思是隻看不吃,討吉利,喻意年年有餘。按湖南地方的老規矩,這桌豐盛的宴席必須從除夕夜一直吃到大年七年級的早上,餐桌上大家無話不談,最有意思的是聽長輩們講他們兒時是如何過年的,回憶兒時的趣事,雖説年年都過年但年年不重樣,説到高潮處,手舞足蹈也不足為怪。一家人在鞭炮聲中吃着年飯,追憶往昔,憧憬未來,其樂融融。

正月,走親訪友,跟着大人們大包小包擰着禮物去拜年,壓歲的紅包自然少不了。“壞孩子”拿着一大沓零錢把弟弟的百元大鈔騙了去,看着弟弟一張換多張的高興勁心裏竊着喜,再大方的帶着弟弟去買糖果。廟會也是正月裏好的去處,坡子街的廟會時間長,會鋪滿整個正月。各色小吃歡聚,臭豆腐、百粒圓、葱油餅、糖油粑粑、文至和大香腸……老長沙的味道應有盡有,好不熱鬧。十五的花燈更是琳琅滿目,正如辛棄疾筆下的“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長沙的年味綿長,十五過後學生陸續上課,大人們也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生計之中,才算是年過了。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年味,不僅是一年久別團圓的喜悦,也是除舊迎新的期望吧!

年味的作文3

大紅燈籠一路從南向北,將喜慶轟轟烈烈地傳了個遍;呼嘯的寒風南北遊蕩,讓北方人抓住了南方温暖的手掌,也讓南方人揪住了北方冷冷的尾巴;人羣卻四處奔波,在家人的懷中才體會到了年。

歲歲有今朝,家家藴年味。

從古時的年獸到噼裏啪啦的鞭炮,從現代的互聯網發展到搶紅包熱潮,此刻坐在團圓桌前的你,是否聽到了遠方傳來的一句‘爆竹一聲春夢曉,沈香亭北牡丹開。’我們生活在一個時間混雜的時代,我們保留着舊俗,又不斷吸收着新鮮事物,我們都從原始走來,跨過一個又一個時間的界線,於是年味中也不斷充入各種時代的氣息。穿着唐裝的胖臉娃娃正捂着耳朵點花炮,嘶啦啦的一聲響穿越空間化為了城市上空密密麻麻的煙火星光。一個個煙花箱子在除夕這一夜承擔起渲染氣氛的'責任,一發又一發煙火跳到天上,隨後撒開兩手,一手牽着盛唐,一手牽着當下。看着煙火的人啊,你會不會順着煙火的墜落,望見少年的玉佩和姑娘的鈴鐺,剔透玲瓏,空靈迴響年味他有着長長的尾巴,曳曳行走,便是一地的歲月閒話。

傍晚,南方的廚房正火熱,各色菜餚還保持着原來模樣,只等呲溜下鍋,調料精放,熱油一澆,剎那間色香味繞個滿堂。圓桌,木筷,瓷碗,果盤,再簡單不過,卻是千千萬萬人心中年的樣子;瓜子,花生,棋牌,麻將,再普通不過,卻是外出打工人心中年的氛圍;臘肉,蒸魚,豬肘,烤雞,再熟悉不過,卻是我們心中唯一的年味。一頓團圓飯,一次團圓年。鏡頭一轉,北方的家中正擀着餃子皮,剁着肉餡。心靈手巧的婦人用筷子挑起恰當的肉泥,往餃子皮上一抹,兩手飛快折起褶子,不一會兒桌子上已是滿滿當當。做好的餃子一齊下鍋,白水翻滾,熱氣騰騰。吃一口足以讓人卸下舟車勞頓,感歎一句家的温暖。八點,春晚開始,一夜無休年味還應有着大大的肚子,搖搖晃晃,便是食物的細聲呢喃。

年味總是伴着人們的期盼,於是火車在中國的版圖上日夜穿行,飛機在神州的上空攪亂了雲彩,慢性子的人急匆匆地收拾行李,一切都只是因為想你,想念白髮的父母,想念咿呀的兒女,想念故鄉流動的水,不滅的情。年味是人情味,笑中總帶着淚。

新年是一場重逢,跋山涉水,心潮澎湃,年味是一顆定心丸,心定了,人也安定了。

年味的作文4

一放寒假,大街小巷就會瀰漫着過年的氣息。一提到過年,孩子們就別提有多高興了。小區裏處處張燈結綵,洋溢着歡樂,年來了。

春節還沒到,父母就帶着我去超市裏買年貨。與“年”有關的商品琳琅滿目:有堆得小山似的紅通通的禮包,有各種臘腸、火腿、烤雞、鹹魚之類的吃的,還有中國結、燈籠、福字之類的小玩意兒……看着有些“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導購阿姨向我們推薦商品,都是過年時候吃的餃子、湯圓等等。母親一改平日的悠閒購物,稍微一瞥兒,商品就利落地進了購物車。就這樣,年味兒悄悄躲進母親堆得滿滿的購物車裏。

大年三十那一天,母親早早地就把福字、春聯,窗花之類的準備好了。下午我就和父親一起把它們貼在大門上。我拿出了春聯和福字,又拿出爺爺調好的麪糊蘸在福字和春聯的反面,小心翼翼地把它們按照順序貼到門上,完成後又欣賞了一番自己的作品——年的味道隱隱有了!

看過春晚才算過年呢。除夕晚上八點鐘,我們都坐在客廳裏,準時守在電視機前,看着一個又一個精彩紛呈的節目,年味兒便充溢在家人陣陣的笑語中……快到十二點了,我還是沒有去睡覺,因為要守歲。就在這時,主持人説:“壬寅虎年即將到來,祝大家新年快樂,虎虎生威!”倒計時鐘聲響起,新的一年開始了,我十四歲了。回到房間,翻開枕頭,枕頭下果然壓着沉甸甸的大紅包,今年的壓歲錢又厚了,我暗自想着,抑制不住地開心和興奮。

正月八年級那天,我們去農村外祖母家拜年。遠遠地看到外祖母二樓的.陽台上掛着一串串香腸和一條條大咸魚,排隊似的。進到外屋,擱在兩張高凳上的門板上堆滿了白花花的大饅頭,中間點着紅點兒的,點着藍點兒的,啥都沒點的,整齊劃一。旁邊的水缸裏還放着半缸兒年糕,紅紅的色澤,也紅了我的心。母親説現在村裏大部分人家因為麻煩和勞累都已經不做饅頭年糕了,只有外祖母堅持每年親手做,因為母親最喜歡食物是饅頭,而我最喜歡的食物是年糕。

外祖母急匆匆地一把抱住我,親了又親,我也緊緊抱住她……

年味的作文5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節目最豐富的傳統節日。

大家都説過大年,體會的是熱鬧,享受的是快樂,感受的是文化。為了讓我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媽媽特地讓外婆留了幾片粽葉和一些糯米、黑豆等,讓我學着包粽子。

開始包粽子嘍!外婆一邊示範,一邊耐心地教導我:“包粽子時要專心致志,不能分心,要把兩片粽葉上下疊好……”我聽了很奇怪,心想:這麼簡單的事情,誰不會啊!“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拿起粽葉開始動手。咦?粽葉怎麼折不好?一旁的媽媽發話了:“我早就猜到你不專心聽,總是眼高手低。”無奈之中,媽媽也教了我一遍。這一回,我吸取了教訓,決定乖乖地學。

我拿起一片粽葉,兩隻小手上下一轉,哈哈,成——功——啦!我拿着這圓錐形的粽葉左看看右瞧瞧,別提有多開心,一會兒叫外婆看,一會兒叫外公看。“這個做得蠻好的嘛!”外婆稱讚道。“行啊,有進步!”媽媽和外公異口同聲道。這連連的稱讚聲讓我心裏美滋滋的,學習的勁頭就更足了。第二步,把糯米和黑豆裝進這“圓錐”裏,讓它們躺在裏邊睡個好覺。第三步,我把粽葉折過來,蓋住這温暖的“小屋”,再用繩子紮好。呀,不好!我手一鬆,圓錐形的粽葉就成了一個小漏斗,“糯米寶寶們”紛紛掉下“懸崖”……我如此這般試了幾次,臉憋得通紅,可粽子依然沒包成,白花花的糯米全掉回它們的“老家”——臉盆裏了。

一旁的外婆看得心疼:“手都包酸了,還是算了吧!以後包粽子我再叫你!”“不,我不累,我還想包!”包粽子雖難,但我不能因為這小小的'挫折而放棄,便又試了一次、兩次……“耶!終於成功了!”雖然它是那麼“瘦小、乾癟”,用媽媽的話叫“捆爛腳膏藥”,但它卻是唯一讓我滿意的成品。為了讓媽媽用手機記錄這極有成就感的時刻,我“乘勝追擊”,於是,第二個、第三個粽子紛紛從我手中“誕生”……

大夥兒都知道端午要包粽子,可今天我才體會到我們台州人過年包粽子、吃粽子的風俗。有句老話説得好——“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國還有很多傳統習俗等着你去學哦!

年味的作文6

舊年三十,屋檐下懸掛着的燈籠連成一串紅紅火火的冰糖葫蘆,洋溢着年味。院子裏掛着的臘肉,從半年前就開始醃製與晾曬,圖的就是過年時候團圓的那一份喜悦與滿足。外出打工的兒女,都會選擇在過年回家看看。我也是其中的一員,跟隨在遠方工作的父母,跨越千山萬水,回老家過年。

從前我在老家長大時,偶然聽到一種傳説: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村裏的老人似乎很信奉這種説法,總是用最傳統的方式,給晚輩們放起壓歲錢。

每到快過年的時候,家家户户的老人們總是聚在一塊,用一個小簸箕裝着圓形方孔錢和一把彩繩,用他們靈巧卻粗糙的手,把一個個銅錢編成龍形,把他們對晚輩來年平平安安的美好祝願都編織在了壓歲錢裏,把老一輩人對我們的祝福都藏在了緊密的針針腳腳裏。然後,等到滿天的星星已經佈滿天際,幼時的我已經笑着安然入睡的時候,外婆便偷偷地把彩繩龍放在牀腳。

於是,小時候的我總愛在大年七年級一睜眼的時候,立刻翻身下牀,用小小的手捧起牀腳旁的`彩繩龍,光着腳丫跑到外婆面前,奶聲奶氣地説:“外婆,你看這條大龍好漂亮啊!它是紅色的、黃色的、綠色的,還有鐵色的!”我指着那幾塊銅錢,覺得與平日裏用來吃飯的鐵勺子的顏色差不了多少,便説那是鐵色的。

外婆慈祥地笑了笑,眼睛眯成一條月牙,臉上似乎又多了幾條深深的溝壑,把手上的家務放下,然後摸了摸我的頭,説道:“是嗎?這條龍真好看!它可以保佑我們囡囡今年平平安安,快快長大。”南方山水養人,總養出像外婆一般温柔淑嫻、舉止得體大方的女子。

老家另有一個習俗,那便是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裏面提到的吃福橘。每當大年七年級早上準備出去親戚家拜年的時候,外婆就會順手拿走幾個長得極為圓滿的橘子,讓我跟着她説:“外婆,恭喜恭喜!”她也像長媽媽那樣,忽然的露出了慈祥的微笑,眼睛彎彎似月牙,緊接着把橙黃色的外皮剝去,一點一點地剝給我吃,與魯迅先生不同的是,我並不反感吃福橘這種習俗,也更不覺得這是一種迷信。我反而覺得,這是老一輩人對晚輩的祝福。

濃濃的年味藏在收壓歲錢和吃福橘傳統的習俗裏,而老一輩的人對晚輩的愛,藏在濃濃的年味裏,藏在外婆那寵溺慈祥的微笑裏。年味,便是如此吧。

年味的作文7

年味或許是掛滿大街的紅燈籠,綻放出喜慶熱鬧的色彩;或許是冒着騰騰熱氣的鴛鴦火鍋,散發出妙不可言的誘人香味;也或許是寺廟裏燃燒着金紙的火爐,噴發出盛滿祈願的濃煙年味,是什麼樣子的呢?

擁擠的動車站,不遠千里飛奔歸鄉的人們拉扯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帶着送給長輩的禮物,一邊打着電話:“媽,到了到了,我終於回來了!”,一邊在人羣中奮力地擠出一條通道。不管是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他們都向往着回家,盼望着與家人團聚、吃上個團圓飯。擁堵的人羣,喧囂的聲音,回家的迫切心情,這就是年的味道吧。

路邊的小攤兒,早早地掛滿了琳琅滿目的中國結、紅燈籠和對聯。纏繞着金絲線的掛件“小金豬”富態可掬、憨厚可愛,成了時下人們的新寵;盛滿濃濃祝福的對聯裏,行雲流水的書法筆墨躍然紙上;精美細緻的“春”字、“福”字窗花,像一幅幅紅色畫卷,勾勒出了喜慶吉祥的.畫面。

漫天彩色的煙花、發出噼啪聲響的爆竹也夾雜着濃濃的年味。人們扛着一個個裝滿煙花的大箱子,到空地去放煙花。一朵朵煙花在夜空中散開,五彩繽紛,頗有幾分生機,點綴着平靜的夜空,也點燃了心中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爆竹霹靂吧啦直響,給寂靜的大街增添了熱鬧的氣氛,彷彿在為來年的生活喝彩。

開元寺、天公觀、關帝廟裏人頭攢動,案桌前堆滿了各式各樣的貢品,油炸的鯉魚、清蒸的小公雞、熱氣騰騰的甜果碗糕、當季鮮美的青紅水果人們或手捧三柱清香向神靈祈願,或雙手合十叩拜感恩一年庇佑不一會兒,漫天的縷縷煙絲幻化出各種形狀,飄散在空中,讓人有些“半城煙火半城仙”的感慨。

熱鬧的西街小道上,棉花糖、糖畫小攤熱鬧地吆喝着,潤餅小店前排起了長龍,調皮小孩一邊啃着糖葫蘆一邊快樂地蹦躂着,路邊的奶茶店播放着“恭喜你發財,恭喜你精彩,最好的請過來,不好的請走開,禮多人不怪”,一派節日喜慶的氛圍。

油鍋中炸着的特色小吃,或許藏有年的味道;家門口新換的春聯,或許藏有年的味道;漫山的桃花,也或許有年的味道親愛的朋友,你説,年味是什麼樣子的呢?

年味的作文8

年的味道或許是年夜飯的濃香,或許是壓歲錢驚喜,或許是糖果的香甜,可是在在我心中最濃的年味卻是璀璨的煙花。一波三折籌資金放煙花的第一步當然是要:“金庫”到位。我派妹妹去要求,妹妹一口答應,毫不猶豫的跑上去,不一會兒又拿着一個紅包高興的跑下來,説道:“看,姐姐。有了!”我打開紅包一看,頓時傻眼了。三張一塊錢,一張五角的,還有幾個一毛的小零碎……悲!可是我還有一招。立馬又讓弟弟出馬。一分一秒在期盼中度過……

“吱!”門響了,我激動的問“怎麼樣?”弟弟苦瓜臉一擺説到:“”哎,不給!“什麼?我怎能就此罷休,有讓妹妹上場。沒錯就像剛才一樣,同樣的人,同樣的動作,同樣的紅包。失落極了,看來只有動用我的私房錢了。不過還沒有走幾步,就傳來喜訊,紅包裏這次裝的可是一張”毛爺爺“。精打細算買煙花來到賣煙花的小攤,考的就是理財了。”姐姐,我要買這個!“妹妹指着煙花説。”這個有點貴。“我回答道。”這個呢?“”這個不好看!“這個呢?”“這個是炮仗。”“姐姐,我要這個。”“好,就這個!”就這樣一輪挑選煙花的故事就開始了……好不容易,煙花選了一堆,我的.私房錢也一份沒動,心裏暗喜。歡天喜地放煙花吃過飯,不待天黑透,我們就興沖沖的跑了出來。我用打火機小心的點着了“火樹銀花”的炮捻子,只見一個個如花朵一樣的圓點冒了出來,我們每個小孩都許下了新年的願望。我們又找出了十二生肖的馬。點着之後,它立馬像一個變色陀螺,飛旋着,滿地亂竄。果然是一匹脱韁的野馬呀。我們幾個都躲在牆角,“駿馬”每向我們靠近一下,我們的心就提一下。“駿馬”向我們奔來了。“啊!快跑呀。”弟弟喊道。忽然,煙花燃盡了。只留下了煙和火。我們都笑了,笑我們的膽小,笑這煙花滅的及時。按下心中的害怕。我又又點燃了“六色花”,只見在院子裏立刻噴出了一米六七的彩色光團,然後啪的一聲綻放成一朵花。剛放完,弟弟大喊到:“這個我放!”接着他拿出“大黃蜂”點燃了炮捻子,順手一扔,一個大黃蜂帶着金色的光芒飛遠了。風火輪、笑臉、熊大熊二,各色煙花像花一樣綻放開了。F1,音樂靈泉,炮聲陣陣,讓我們心花怒放。“最後一個大的,我來。”我喊道。我點燃了降落傘兵,過了一會沒有噴出煙花,我正一探頭,“嘭”的一聲,我全身一下抖了起來,真是恐怖但是也打響了馬年的“春雷”。

煙花就是我心中的年味,年味在我心中永不減退。馬年快樂!

年味的作文9

現在的年,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濃郁的味兒。

“從今天起,我國正式進入了春運高峯,今年乘客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廣播裏、電視上,都在傳播這樣的消息。年味開始醖釀起來了。

會有親朋好友來我家拜年,熱鬧增添了一點兒“年味”,但奇怪的是,來的人不少,送的禮不少,待的時間很短,説的話很少,好像禮到任務就完成了,給人的感覺就像還個禮走個過場罷了。

我們也會去親朋好友家串門,好多次我們剛坐下甚至還沒坐下,主人像是有很多事情要辦一樣的,我們茶杯還沒捧上就離去了。

劉少棠在《本命年的回想》中寫過年的情景是人們從臘八開始就醖釀年味,炒瓜子磕花生串門聊天,熱鬧得不亦樂乎,儘管當時人們的物質生活還很貧乏。而現在,送禮幾乎成了串門的唯一目的。

唯一比過去更有“年味”的就是大量購置年貨。人們刷着貴賓卡、會員卡。把一推車一推車的年貨搬回家。超市裏的人們洋溢着物質滿足後的笑容,卻因失去了精神的依傍而顯得僵硬沒有感染力。

大年夜一直到年初五,酒店的座位早就被定完了,大家去飯店吃所謂的年夜飯,看似“年味”很濃,但在情感還沒來得及充分溝通就該散了,各回各家,依然冷冷清清,第二天又得跑幾家親戚,送禮呢。

“年味”發展至此基本算是到高潮了,但它像一隻未熟透的'蘋果,吃起來酸澀澀的。

還是以前小時候的過年過癮呢。雖沒有那麼多好吃的零食也沒有飯店裏的美味佳餚,但兄弟姐妹們一塊兒放兩元錢一包的小煙花能玩得痛痛快快,拿上個小電筒就可以去幽暗處探險,一副殘缺的撲克牌可以打到凌晨,一瓶可樂就讓我們心滿意足,一個小紅包就讓我們對新的一年憧憬無限……大人們圍坐在一起,像有講不完的話……那種心心相通毫無防備其樂融融的氛圍裏才有真正的“年味”。

現如今,很多過年時的儀式都開始簡化甚至省去了,貼春聯、迎灶神、祭祖宗、喝臘八粥的習俗都少見了,人們認為這些太形式化了,那麼請問,實實在在的東西究竟在哪裏呢?

當外國為中國春運規模之大而感慨,連紐約帝國大廈都為中國年而亮起喜慶的紅燈時,他們是否知道,中國年的“年味“已經一年不如一年了呢?

年味的作文10

年關到,家團圓;家團圓,則年味生。

——題記

年味之街巷

隨着天氣的逐步寒冷,年的腳步也越來越近!轉眼間,已到了臘月二十九。一大早,許多人走到自己家門前,撕下一張張陳舊的對聯,取之而代的是一幅幅嶄新的對聯。還有許多人用一根竹竿,串上幾個紅紅的大燈籠,掛在自己門前。走過大街小巷,四處都是紅彤彤的一片,給人一種親切而又温暖的感覺!抬頭仰望天空,雲層似乎都染上了一層淡淡的紅暈,似乎天空也知道年關將至,用這一雄偉景象給人們送上新年的祝福。沿着街道走去,突然嗅到空氣中瀰漫着一股香味!沿着這縷香氣,自己不知不覺就走到了美食街。買一根糖畫或是一串冰糖葫蘆,輕咬一口,味蕾中頓時有了一種清甜的奇妙感受!

吃着零食,欣賞着喜氣洋洋的街巷,年味兒就在其中!

年味之睦鄰

大年三十的早晨,剛起牀,正揉着惺忪的睡眼坐在沙發上。突然,一陣清脆的敲門聲傳來。我快步走到門前,打開門,一股濃郁的香氣撲鼻而來。只見鄰居正端着一盤正冒着熱氣的餃子,和他的兒子一同對我説了一聲“新年快樂”,我連忙將他們邀請到家中。泡一杯上好的清茶,再配一盤果脯來招待他們,之後便與鄰居聊起天來,我們臉上都洋溢着春節的幸福。鄰居臨走前,他們遞給我一個大信封,説是給我的新年禮物,驚喜、幸福之情溢於言表。送走鄰居後,我迫不及待的打開了信封,從中抽出一張紅紙,紙上寫着“金榜題名”四個大字,字體雄渾瑰麗,剛中帶柔。原來是鄰居知道我明年即將會考,故以此來勉勵我努力學習。看完這份禮物之後自己的眼眶也漸漸濕潤了起來……

吃着餃子,看着鄰居送來的新年禮物,一股濃濃的'年味也在心中油然而生。

年味之團圓

隨着天空中最後一抹紅霞消失在黑夜裏,一陣混雜着各種香味的空氣鑽入我的鼻中。我迫不及待的走到飯桌前,找一個位置坐下。我捧起一碗鬆軟的米飯,輕嗅一下,一股濃郁的米香在嗅覺中如煙花般綻放開來!親人到齊後,隨着長輩夾完第一筷子菜,許多雙迫不及待的筷子立刻就衝進菜碗裏。吃飯的過程中,也時不時有親人給我夾菜。吃着團圓飯,心裏倍感温暖與幸福!酒足飯飽之後,泡一杯清茶,走到陽台上,發現四處都是燈火通明。這每一縷燈光中,都象徵着一個家的團圓!

萬家燈火,團團圓圓,煙花、爆竹聲此起彼伏。這就是家的味道,更是年的味道!

年,一個團圓的時刻;年,一個温馨的時刻;年,一個幸福的時刻!年關到,家團圓;家團圓,則年味生!

年味的作文1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的《元日》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他所描繪的就是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放炮迎新的熱鬧場面。

除夕之夜放鞭炮這似乎是一種不會被人忘卻的傳統。從我記事之日起就對每年除夕凌晨12點的炮聲記憶深刻。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在這一時間點裏每家都會放開門炮辭舊迎新,在新年裏討個好彩頭,你能想象上百花炮聲在空中此起彼伏地爆炸,那種光亮,那種聲響,怎一個震撼了得呀!即使你熬不到這麼晚,相信這震耳欲聾的炮聲還是會把你叫醒的。

每年除夕,爺爺、伯伯、爸爸都會準時從被窩中爬起來放鞭炮,對他們而言,這已是保持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習慣了。他們不需要鬧鐘,卻總是那麼準點,或許是他們的心靈感知新年的氣息比我們更早更準吧!

我一直認為,鄉下的年味兒比城裏要更濃些,因為這份“美味”中加了更多調料,純樸、感恩與真誠。城裏的路旁商店張燈結綵,這是他們對新年的期許,希望新的一年紅紅火火,步步高昇,但這其中不乏有些應付之意,過多花哨的裝飾只是隨了大流,迎合時代發展的.需求。相比較而言,鄉下人家門上貼的春聯更有寓意,這些春聯並不昂貴,並不華麗,卻寄託了一家人對新年的美好期待,都説平凡之中見真情,春聯不也是如此嗎?

年味兒要與家人共同分享,所以除夕也就少不了與家人共進晚餐。隨着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物質需求的提高,“年夜飯”人們更熱衷於去飯店吃。一家人在餐桌上有説有笑,吃着現成的飯菜,吃完結賬就可以走了,方便、快捷,何樂而不為呢?但在鄉下大多數人家都是在家裏吃,即使比不上飯店菜品的美味,但這是家人親手烹製的,裏面充滿了濃濃的愛意,即使比不上飯店用餐的方便,但與家人一起勞動是開心的,充實的,享受的。我們吃的不是美味,是氣氛。只要一家團聚,一起吃飯,我相信,無論飯菜的豐盛與否,大家都是開心的。

吃完年夜飯幹什麼呢?答案當然是看春晚了!雖然現在對春晚的意見褒貶不一,但依然不減低人們對春晚的熱情,很早就開始關注春晚了,除夕晚上8:00,春晚終於揭開了她神祕的面紗,一家人和樂融融的坐在電視機前,看着春晚,説説笑笑,體味春晚帶給我們的樂趣,等待零點鐘聲的敲響。

除夕,除舊迎新。年味兒,充斥心田。希望人們可以在新年中過的更輕鬆、更舒適、更愉快。如老虎般虎虎生威。

年味的作文12

古人説:“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如今因為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爆竹聲沒了;我們還屬於未成年人,屠蘇酒沒了;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愈少有當年的親朋好友團聚一堂張燈結綵,如此一來,曈曈日也沒了;以前過年的熱鬧非凡、舉國歡慶,如今也只剩形式化的“新桃換舊符”,而商場中連上下聯平仄都弄錯的春聯更是讓人倍感失望。這年味兒,變了。

相較於如今變味兒了的新年,我更懷念它曾經的樣子。

那時我們會在臘月二八、二九去各大商場進行“大洗劫”。我最愛玩兒商場的手推車:前腳踩在推車下的檻兒上,後腳往地上猛地一蹬,便如風在各物架前飛馳。總會有人突然從哪兒冒出來,這時便需要我眼疾手快來個急剎車,然後化險為夷。那會兒看着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商品,總愛“雨露均沾”,爸爸媽媽也因是過年任着我買買買。結果就是結賬時我們家人手一輛滿滿當當的推車,發票都能拖到地上。媽媽會給家裏每個人都填上新衣新鞋。雖説這些習俗我們家至今還是有,但總感覺少了許多當年的心心念念與興致勃勃。

以前大年三十,姑姑姑爺會帶上三家子的小朋友去商場買新年禮物,我們一羣子人分成男女兩撥,女孩兒去娃娃專櫃,男孩兒去看玩具賽車飛機啥的。每年我和姐姐都一人抱個大娃娃,弟弟們也個抱着自己心愛的.遙控賽車,大家都拿着自己中意的新年禮物滿載而歸。晚上,三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在客廳裏就着春晚的喜氣洋洋,大人們打打牌,喝點小酒;小孩兒們打着鬥地主,玩兒着電腦上的4399小遊戲,嚷嚷着叫輸了的下位……一大家子,好生熱鬧。後來,小姑姑一家要回老家陪家裏的老人過年,還剩兩家人團聚;再後來,大姑姑搬了新家,在老家也修了房子,我們有時也會回外婆家過年。之後,就再也沒聚齊過。

從前年後去拜年還會和親戚朋友聊聊天,説説這一年裏的經歷,最後要走了才會送紅包送祝福,如今去拜年好像就是為了送紅包;從前年夜飯是一年中最豐盛的一餐,如今每天都可以很豐盛;從前家人一起聚在一起看春晚、聊天是最幸福的事,如今在各大羣裏搶到的紅包數額影響着我們幸福指數;從前和小夥伴一起放煙花、玩砸炮、擦炮是最快樂的,如今只是一個個拿着手機、平板安安靜靜的看着屏幕……

現在,我只想盡我所能去留住心中的年,讓那年味兒消散得慢些,再慢些。

年味的作文13

時間悄然飛逝,一年過去一年到來。有時候我不敢相信,只覺得昨天,前天或是大前天是那麼的近,這些日子壓縮在一起,似乎令人無從回憶。但日曆上明明白白的寫着大年七年級,那怎麼辦?

記得以前是很期待過年的,那時候各路親戚都回到老家,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充滿了節日的喜慶。發鞭炮當然是我這一夥小屁孩少不了的一環,我們“無惡不作”,往玻璃瓶裏放鞭炮,往池塘裏放鞭炮,往各種各樣的地方放鞭炮。我媽總是用她那一套説辭來批評我,她説:"鞭炮有什麼好玩的,無非就是發出一下聲響,你拿個錘子往地上敲不是一樣的效果嗎?"。我不屑地"哼"了一聲,她可理解不了那種點燃鞭炮後的期許的心情。

大年七年級的早飯絕對是一年當中最豐盛的,常常座上七八個人,桌上九十個菜,還全部都是大魚大肉,想吃個蔬菜都不容易。吃完飯之後自然是去山上祭拜那些過世的親人們(對我來説應該是太爺爺、太奶奶級別往上走),一家子浩浩蕩蕩地往山上走,而且這個時候各家各户都是要來祭拜的,從遠處看燃燒的蠟燭、紙錢好像要把山給燒了似的。

不曾想到年齡越來越大,年味卻越來越少。熱鬧的氛圍少了,冷漠的氛圍多了。碗裏的.菜年年比年年剩下的多,為什麼總感覺年味從身邊就這樣淡出了視野呢?以前小夥伴在一起玩是不論輩分的,現在我得叫他一聲叔叔,叔侄之間的距離盡顯無疑。以前見面是可以暢聊無阻的,現在見面不到三分鐘就拿起了手機,過年必備手機,充分避免尷尬。以前大家是可以坐在家裏陪陪長者的,現在過年在家裏閒坐一會都像是在浪費生命,外面多好玩啊。

那天回長沙的時候,夜已深,出發前的那一刻,爺爺在牀邊拉着我的手説:"這點錢你拿去買東西,給你學習用"。屋裏沒開燈,爺爺有台機器給他治病用,藉着它發出的紅光,我看了看爺爺的臉,爺爺是真的老了,臉上的皺紋數不勝數,發着顫顫巍巍的聲音,我反手握住爺爺的手,不敢多説什麼,只説了一句:"好"。便快步走出了房門,同樣是不敢回頭。

塞內加曾説過:何必為部分的人生而哭泣,君不見,所有的人生都叫人潸然淚下。我想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哭泣。

年味是真的越來越淡了?

年味的作文14

20xx年的開頭特別,街道空蕩蕩的,時而有一輛車飛馳而過,剩下一溜孤寂,連成雙結對地掛在路燈上的燈籠都顯得格外寂寞

不能出門,便將深圳這大城市的最後一點年味都吞沒了。本是失望鋪滿心中,可誰曾想,這也是一次熱鬧的春節。

最特別不過奶奶來了!因為不能出門,我常常想要點外賣,想吃餛飩、包子、南瓜餅,可沒有一家店開張,正準備放棄時,奶奶卻已經抄起傢伙,她手上沾滿了小蘇打的水和着麪糰,三下五除二,她便端着和好的面和和剁好的肉餡招呼着我來一起製作,她手把手地教我怎樣包,回想起上次和奶奶在一起過年是在老家,我們也一起在廚房裏,但聽着院子裏那煙花和鞭炮合奏的一曲交響曲至今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等我再回過神,熱氣騰騰的包子便已塞進我的手中,那包子裏,似乎是奶奶從老家帶來的年味,還有扣碗、火腿、百合蒸肉它們都有一種神奇的佐料叫家鄉的味道。

因為大門的囚錮,我沒法出去玩,於是這次,和奶奶相處的時間格外地長我們一同坐在沙發上看着電視劇,才發現奶奶有着一顆單純、簡單的心:當壞人得逞時,她替主角痛罵、捶胸頓足;當我們對劇情有些疑惑時,她便立刻直起身子,一板一眼地給我們捋清楚;關上電視了也閒不住,她便會打開話匣子,跟我們講着老家七大姑八大姨間的瑣事,這時的我們竟不約而同地放下手中的手機,洗耳恭聽她內心豐富的那個世界,那些故事與幾年前的故事好像一模一樣,我們卻也任由奶奶興致勃勃地領着我們,又回到了老家的火爐邊上,記憶深處仍是這份年味。

過年是為了團聚,盼了一年的全家其樂融融、暢所欲言的場景,即使是今年,它也實現了。因為奶奶,她將一份濃濃的.年味從老家帶到了相隔千里的城市裏,是美食,也是親情。

現在的家裏像北方的室內一樣,有暖氣,即使外邊再冷,即使外面是冰天雪地,家裏也是暖和的;即使外面再冷清,因為有從千里之外的老家帶來的年味,家裏也是熱鬧的。

雖然口罩裏只有一股揮之不去的塑料味,但心裏,卻有從千里送來的年味。

年味的作文15

“新年好,新年鬧,閨女要花,小子要炮,老頭要頂新氈帽”這首簡單的兒歌道出以前男女老少過新年時發自內心的甜蜜。和以前一樣,人們依然守着過去的傳統:採辦年貨、貼對聯、掛燈籠,時間老人的腳步越來越近,年味越來越濃了,似生活中增添了一種莫名的期待。

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今天我來到了杭州的古文化的發源地,老杭州的精神樂園——吳山廣場。吳山上的廟宇雖已不存,但還有一些有價值的歷史文物,如上鐫刻有蘇東坡的詠牡丹詩和明吳東昇書寫的“歲寒松柏”四字,字跡尚可辨認。三茅觀舊址附近有一塊巖石,上刻“吳山第一峯”五個大字。

農曆臘月20是杭州吳山一年一度舉辦吳山廟會的日子,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齊聚這裏,寄託對美好新年的祝福,吳山廟會,不僅自古就有,而且四季不斷,臘月二十到正月十八,人們到此辭舊迎新、祈求一年的好運氣,早年的廟會,除了燒香拜佛、算命測字等傳統活動外,還有賣書畫的、演廟台戲的、耍雜技,賣花、鬥雞、看相、賣唱小曲、鬥鳥,人們趕廟會往往是“聞風而去,滿載而歸”。無數種小吃是廟會上永恆的風景,在這裏,西北的燒烤、台灣的冰點、老北京的糖葫蘆、新疆的'果脯……不少食客一路走一路吃,為的就是將美味“一網打盡”。

今天的吳山廟會,給大家提供購物、娛樂的場所,更重要的是,廟會的內容是那麼的豐富體現了繽紛多彩的生活細節,讓我感受到了昔日杭城的往昔的市井風貌。

在吳山廣場的我還看到了一羣最可愛的人,他們是來自杭州各個大學的志願者,敬最可愛的愛心使者,。在吳山廣場一場以“青春彩杭城春風送和諧”為主題的廣場志願者服務活動中,我和志願者工作人員在一起,看到了他們為杭州本地市民和春節期間外出的遊客們所做的一切。

大年二十八的廣場上,遊客很多,步行街熙熙攘攘,人山人海,旅客一擁而上,問路的,拍照的,嬉笑打鬧的,耐心的志願者沒有理會吵鬧的言語,熱鬧的場面,維持着秩序,引導着遊客,用最禮貌的話,最真誠的微笑耐心地,解答着遊客的各種問題,

志願者人員身上,我看到了真情,體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放棄自己的時間服務他人的付出與偉大。在那裏我明白,能服務他人是一種快樂。

我學會了可能不會出現在書本里的知識。那是一種奉獻的生活態度,“與人為善,暖於錦帛”“贈人玫瑰,手留餘香”的道理,吳山年會結束了,但今天看到的一切和發生的一切將久久縈繞在我的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