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説玩兒作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8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玩兒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説玩兒作文

説玩兒作文1

韓退之曰:“業精於勤,荒於嬉。”古人因此而教子,讓他們勤奮學習,怵惕玩樂。我認為這種認識是有偏差的。何謂“玩兒”?勤也是玩,嬉也是玩,兩者之間的差別只是在於一個“業”字。“玩”,即對某事某物產生濃厚的興趣。而這樣的興趣若置之於“業”上,則為勤;放之“業”外,則為嬉。

“業”又為何物?如事業、主業、產業之類,就是正確的`時間地點人物該做之事、該操心之物。

“玩”在業上,即為勤。人若用他無窮的興趣化為無窮的時間和精力,再投之於該做之事上,必然會收穫豐富的回報。文物鑑賞家王世襄沉迷於文物之樂,認為研究文物就是“玩兒”,於是寫出世紀絕學。文物鑑賞對於他來説是“玩兒”,然而又何嘗不是一種“勤”?吃貨蘇東坡酷愛美食,經常花費大量時間精力研究,甚至發明了許多聞名古今的菜譜,比如著名的東坡肉。錢穆醉心於國學研究,聞一多“何妨一下樓”,這些將畢生精力投入研究的大師們被無數後輩敬佩,他們的勤奮研究學習在自己眼中只不過是“玩兒”,但在旁人眼中就是勤奮。因為興趣所迸發出熱愛,從而推動他們勤於業,收穫豐富的成果。這就是“玩”在業上所益。

“玩”在業外,則為嬉。古人所説玩物喪志即是如此。實際上,“玩物喪志”的意思是“玩業外之物,喪失對業的志向”,從而輕則庸庸碌碌一事無成,重則有家國性命之虞。輕者如沉迷網絡小説不可自拔從而學業一落千丈的少年們,他們的主業是學習,不將“玩”置於對學業的渴求之上反而置於本業之外,就是“嬉”而非“勤”,長久下去後果不堪設想。重者如沉迷於治國之本業外的皇帝們,他們所在的位置容不得一絲差錯,一旦玩於業外必將亂國。天啟皇帝酷愛木工,整天在皇宮中打造木器,不理朝政。若他是木匠,則玩木具為勤,體現工匠精神;但他貴為天下之主,“業”非木活而是國事,這樣玩則為嬉。果然民怨沸騰,天下大亂。因此“玩”在業外,不堪設想。沉迷書畫的宋徽宗使得靖康之恥發生,沉迷詩詞的李煜也不得不接受“歸為臣虜”“垂淚對宮娥”的結局。這就是“玩”在業外所害。

因此,我們更應該“玩”在業上,這樣才能精於業。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説,“業”毫無疑問是指學業;只要我們對學習懷有興趣,抱有一種“玩”的態度,傾心並投身於其中,“衣帶漸寬終不悔”,一定會受益無窮。

説玩兒作文2

古人常言“玩物喪志”,卻未能看到“玩兒”中有着豐富的文化與名堂。盲目地娛樂固然為人們所不可取,但只要能夠選擇好“玩兒”的對象,以求深求精的態度對待它,人們在“玩兒”中也能成就一番別樣的事業。

研究“玩兒”這一豐富的源泉,首先要找好“玩兒”的對象。享譽中外的鑑賞家王世襄一生被贊為“世紀絕學”;收藏家、古董鑑賞家馬未都著有《馬説陶瓷》、《明清筆筒》等多個領域的研究著作,創立新中國第一傢俬立博物館“觀復”……他們所“玩兒”的是中國的器物文化與民俗文化,是我們民族文化特色的體現。有着這樣底藴深厚的文化作為“玩兒”的對象,這些大鑒賞家又怎會玩不出。無獨有偶,回首開創山水詩派的謝靈運、放情丘壑書寫《徐霞客遊記》的徐振之,他們腳下游歷的是人間的良辰美景,他們手中描繪的是家國的`大好河山,也正因他們遊玩兒在此間的青山秀水,才得以留下無數美麗的詩章。今人亦是如此,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下村修也曾説“我做研究只是想弄明白水母為什麼會發光”,他所“玩兒”的對象不僅是水母所發出的點點光亮,更是大自然的生命密碼。如此可見,“玩兒”不一定對人們產生負面的影響,重要的是選好“玩兒”的對象。

只是找好了“玩兒”的對象,恐怕還難以真正玩出名堂——研究“玩兒”這一豐富的源泉,還要用堅持、求精、的態度對待它。古人最善玩兒詩詞歌賦,南朝江淹少時才華橫溢,而後終究文思枯竭。究其根本,江郎之才盡,不正是因為仕途得意、政務繁忙,從而未把文章一事堅持下去嗎?又何況當今一些電子競技選手只顧博人眼球而怠於練習,最終難以出頭;一些極限運動、智力運動項目的愛好者終是“三分鐘熱度”,難以突破自我……反觀玩兒金石書畫的李清照夫婦夜夜訂正校勘至膏燭燃盡;玩兒籃球的科比日復一日用努力見證凌晨四點的太陽;前文提及的王世襄先生用“這輩子沒幹別的,淨玩兒了”一言總結自己的一生……縱觀以上種種,可見關於“玩兒”的學問要想做好,一定要有求精的態度與堅持的力量。

玩物不一定喪志,更重要的是在於會玩兒。找好“玩兒”的對象而又用堅持求精的態度對待它,則定能在“玩兒”這一豐富的源泉中收穫頗豐。

説玩兒作文3

許多孩子從小就聽父母語重心長的教導:“業精於勤,荒於嬉”,但長大後發現世間也有以“玩兒”成大事者,如王世襄,他總結自己時曾言:“我這輩子沒幹別的,淨玩兒了。”這古言與事例難道不是矛盾的嗎?

在此需分辨二者“玩兒”的不同了。古人指的是虛度時光的“玩兒”,王世襄所説的是因為熱愛而耐得住下性子去鑽研的“玩兒”。

在我看來,後者的“玩兒”對人生是有益的`,是可助人走向成功的。

許多人知曉黃永玉,或許還珍藏着他創作的郵票。俗話説,字如其人,畫也當如其人,僅窺作品一二,就可看出他有多好玩。他筆下的荷花不同於他人的高潔淡雅,是生機勃勃的,燦爛得可與曜日交相輝映。這種畫法是他玩兒出來的。因小時調皮,外婆尋他時,他便一猛子往荷塘下扎去,躲在水中仰頭望那朵朵荷花。因此他所作的荷花,多是視角往上,莖直挺立如沖天。同樣,他的木刻風格獨特,所畫動物活靈活現,所設計的猴票憨態可掬,皆是出於童心,出於玩兒。與其稱“玩兒”,不如叫熱愛生活與大自然從而樂於探索,善於觀察。正是這些造就了他的成功。連他自己都説:“若不愛人,不愛周圍的生活,怎麼畫畫呢?”

作家蕭乾這樣形容黃永玉:“浮漾在他粗狂線條間的,是童稚、喜悦和奔放。”顯而易見了,“玩兒”的心態還可讓人保持童心和快樂。

愛迪生曾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興趣則是源於愛玩。赫赫有名的魔術大師劉謙,因為玩魔術一舉成名;法布爾對昆蟲着迷,玩出了一番名堂;達爾文喜歡動物,成就了《進化論》。近十八年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幾近一年一位,震驚多國,其原因之一是日本教育理念:讓孩子們在年少多去“玩兒”,保留孩子們的好奇心。諾獎獲得者在迴應媒體時,無一不提到了兒時“玩兒”的經歷。化學獎獲得者下村修説:“我做研究,只是想知道水母為什麼會發光”。其實這正是所謂“寓教於玩”,這未嘗不是一個好方法。“玩兒”是可以激發好奇心的,而好奇心,或是對問題答案的渴求,是可讓孩子樂於去學習新事物的,是可助人走向成功的。

用“玩兒”的心態去看待世界,許多事情會變得有趣,而當人們因此熱愛並願意探索鑽研之時,“玩兒”的益處便凸現出來,效果和成就也是極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