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端午的作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23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的作文

端午的作文1

我的家鄉每到傳統佳節,都有許多風俗,人們常常要舉辦一些活動。像中秋節要賞月,元宵節要鬧花燈,重陽節要賞菊……

這不馬上到端午節了,大街小巷到處瀰漫着粽子的香味,散發着艾葉香味的香囊、香包,還有款式各異的五彩手鍊、五彩繩。尤其是一些小孩子,手腕上早早帶上了彩蓮、彩繩……我很好奇,為什麼要帶彩鏈呢?

我趕緊查閲資料:原來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夏季裏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一般傳統的説法,都認為端午節是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但還有另一種説法是:端午節源於對惡日(也稱“毒日”)的禁忌。因為時值農曆五月,正是仲夏疫厲流行的時節,俗稱“惡月”,端午節這一天俗稱“惡日”,正是“諸蟲百毒盡消滅”的傳統節日。針對五月惡月,民間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就編織五彩繩,拴在孩子手腕上,以驅妖避邪保護兒童。這種彩色絲縷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來,丟進河裏讓水沖走,將五彩繩放在水裏,隨水沖走的五色繩就會變成小龍,帶走你身上的不好的東西。這樣一來,煩惱、憂愁都隨着雨水流走,會給你帶來一年的好運。奧,原來是這樣。

我坐在桌邊思忖着:“粽子包了……香囊掛了……”我探頭朝門上看了一下:“艾草也插了,龍舟劃不了……嗯?我手上沒有纏五彩繩哎!”

我看了一眼空蕩蕩的手腕,去找媽媽:“媽媽,端午節要纏五彩繩,我沒有啊,怎麼辦?”我求助的看着媽媽。媽媽説:“你可以自己編一個啊,不會的話我可以教你。”我雙眼亮了起來,立刻把媽媽拽到了書桌前,看着媽媽從針線筐裏找出了各種顏色的線。

我緊緊盯着媽媽的手,彷彿像個追蹤器,雙耳豎起來,生怕錯過什麼。五彩的絲線在媽媽靈巧的手中穿梭,活像花叢中飛舞的花蝴蝶。不一會兒,幾根零散的絲線已經變成了一根美麗的'彩繩,我不禁在心中讚歎:“媽媽可真是心靈手巧啊!”

我親自上手的時候才發現,真難!要這樣?還是這樣?……我費了不少功夫,才把五根絲線勉強湊到一起。我把自己編的“類似五彩繩”纏在手腕上,美滋滋的想,這也算“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了。

彩蓮帶在手上,香包佩在身上,再吃一口糯糯的粽子,這個端午過得不一般。

端午的作文2

去年的端午節不是雙休日,所以過得還簡單,今年是端午節放假的第一年,因此我想這個端午節一定要過得有意義。過端午節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這就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度過端午節的情景。

經過長久的期盼,端午節黎明的曙光終於出現了,響亮的.鞭炮聲把我從夢幻中喚醒,睜開眼,想到今天是端午節了,心裏不禁興奮起來。吃過早飯後,母親和奶奶就會為包灰水粽子的事忙碌起來,而我和弟則會收拾打扮好,向大寺進發,去看熱鬧的舞龍獅。在母親的叮囑下出了門,一路上大夥會興奮地互相詢問:“端午節到了,吃鴨肉和粽子了嗎?”當我們被問到時,我們會高興地答道,“還沒呢!中午就有粽子吃了,晚上再吃鴨肉!”一些也去大寺的人會大呼,“看舞龍獅去嘍!你們去不去呀?”我們也會大聲而愉快地説:“去呀,一起去吧!”然後我們三五成羣地來到大寺,大寺那叫一個熱鬧,真的快到摩肩接踵的地步了,特別是大寺街上,那更是人山人海。我和弟弟牽着手在人堆裏鑽,只為尋找一個空隙去目睹一下幾條龍獅在數十條壯漢的奮力舞動下那壯觀的場面。快到中午我們也就意猶未盡地談論着踏上歸家的旅程。

回到家後,不出所料,粽子果然已經蒸熟了。打開鍋蓋,那濃濃的香氣迎面撲來,拿出一個熱氣騰騰的粽子,翻來顛去一陣後,剝開那幾片還在散發着香氣的箬葉後,裏面躺着的粽子就像小寶寶一樣新鮮細嫩,招人喜愛。輕輕咬上一口,那混合了棕葉香、糯米香還有肉香的濃濃香氣在口中鼻中縈繞不絕,那黏而不粘的口感,那甜美的味道讓人吃後回味無窮。

到了下午,我們兄弟兩個會提上一隻鴨子上外婆家,去看望一下她,陪她嘮嘮嗑,還會和表哥們聊聊天,上山玩玩……

夜幕降臨時,我們一家人就會圍坐在飯桌前分享一隻自家養大的鴨子,那道醋血鴨可是我最愛吃的菜,那是放有許多香料炒出來的,可香了。它味重而不鹹,肉嫩而鮮,味道好極了。

飯後一家人嘮嘮家常,其樂融融啊!

最後在暖暖的被窩中回味着一天的美好,漸漸步入了甜蜜的夢鄉。

想到這,對比着今天,心裏頓時倍感悽楚,眼角不覺濕潤了起來。

端午的作文3

自打我有記憶開始,端午總是飄着淡淡的艾香的。

端午節前,媽媽和奶奶總會帶一束艾葉回家,先是捧着在我身邊轉幾圈,再是把成束的艾葉散成一枝一枝的,插在門上、窗邊。在端午節的晚上,它們會把艾葉摘下,熬水,給我洗髮,沐浴,讓我整個人散發着艾香;奶奶説,艾葉可以祛寒祛濕,驅妖避邪,對身體有好處。

金盤送

大一些後,端午味道中,多了一股香鹹味兒。

端午節前一個月,爸爸總會帶一帶鴨蛋回家,將鴨蛋們和着鹽密封醃製在已經清空洗淨的小魚缸中。端午節前夕,他會將鹹鴨蛋們洗淨撈出,放置在陽台上晾置一晚,第二天就有流油的鹹鴨蛋吃了。我們這些小孩子最是愛吃,通常吃得滿嘴流油;大人們也是在一旁笑呵呵地讓孩子們小心地吃,不要吃到衣服上。

年少爭旗鼓

再後來,端午節在我記憶中就是熱鬧的',洋溢着鼓聲和吶喊聲、笑聲與汗水的。

端午節那天,我就臨近的大學開放,附近的人們都會帶着老人和孩子不約而同地前往大學裏的人工湖畔,觀看大學生們的划龍舟比賽。大學生們分隊坐上藍、紅兩艘龍舟,只待裁判一聲令下,立刻起船出發。“咚咚咚咚鏘……”鼓聲響起了,只見兩艘龍舟迅速開始行進,岸邊的人們瞬時間沸騰起來!小孩子們鬨笑着追趕着前進的龍舟;互相不認識的大人們激動地與身邊的人進行着爭辯;老人們悠閒地扇着扇子,聊着家中的瑣事……

五色新絲纏角粽

現在,端午有了香甜的粽子味,也有了家人們的歡聲笑語。

端午節前,我們一家三口回鄉下的外婆家。小姨和大姨會提前買好包粽子的材料,有粽葉,糯米,花生,黃豆,豬肉,蜜棗……,並帶上孩子們來外婆家住下。第二天,大家開始忙碌:外公外婆準備做其他菜餚的食材,並清洗包粽子的材料;大人們則鋪好桌子,擺好材料包粽子;而我們這些小孩子呢,也有樣學樣地學起了包粽子。“學成後”,調皮的我們又怎麼會安分地包粽子呢?於是就有了“飛碟”、“小狗”、“皮球”等各式各樣的“粽子”……

端午的作文4

陶醉着古樸山村滿街滿巷的槐花香,一個如此富有中華民族古樸民風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如期而至。大街小巷的店鋪裏滿是五彩絲線、香荷包、精緻的葫蘆,還有各種風味的粽子,營造出濃郁的節日氛圍。

然而,記憶中最美好的端午節是在小時候,民俗民風濃厚,簡約而不簡單。

兒時的端午節是色彩斑斕的。

祖母總會用廉價的五彩絲線捻成繩兒,系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腕。繡一個裝滿香草的刺繡九朵菊花的香荷包。記不得那是怎樣的一種草,很多年再也沒見過,那種香,使荷包獨具魅力。多情的姑娘,會用靈巧的雙手,繡上鴛鴦牡丹,裝上香草,連同一顆含香的心兒,送給心上的人兒。

節日的早上,父母喚醒夢中的孩子,要在太陽升起之前,採摘艾蒿和“大頭花”(不知學名,只知暱稱)。揉着惺忪的睡眼,小夥伴們相約到南山北坡,爭先恐後的摘回一抱艾蒿和大頭花,還可以捎帶採摘可以吃的野百合。

把艾蒿和花朵擺放在每個窗台,再用桃枝把自己疊制的五彩紙葫蘆懸掛在門前,説是能“辟邪”。辟邪與否我們並不在意,只是覺得那樣的裝扮才是節日的姿色,只有把這些做好了,心裏才快慰。

揭開鍋蓋,是早已煮熟的粽子和雞蛋鴨蛋,滿滿的,彌散着米香。農家的粽子是用大黃米做的,米要用水浸泡一週時間,包的時候,裏面放入大棗、葡萄乾,吃起來美味,潤滑,香在嘴裏,美在心裏。

端午節,我們要去登山。

在我們附近,有一座西駱駝山。山附近幾個鄉鎮的人們都會在這一天不約而同的彙集於此。山不算高,但比較險,一側是陡峭的`懸崖峭壁,山下是各種灌木、植物花卉,偶爾會有雉雞野兔出沒。最為神祕的,是在山峯有一隱蔽的山洞。據説裏面有水,小的時候只去過一次,膽小沒敢進去,因此至今在我的心裏仍保持着它的神祕。

因為神祕,所以嚮往。想着再去登一次山,感受登高臨風的心曠神怡。

今又端午,兒女雖然都不在身邊,母親還是包了一大鍋的粽子,託人送到兒女手裏,那是殷殷的母子情。

剝一顆香甜的粽子,吟一首屈大夫的《離騷》,持一腔亙古彌香的古韻情懷,且酒且歌!

端午的作文5

陳老四的真名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人知道,也忘了哪個人最先這麼喊他,於是全廠的人都這麼喊他了。

陳老四下班後徑直回到宿舍,把行李箱從牀底拖出來,打開攤着,人就坐在牀上盯着箱子發呆。這是個大號的行李箱,裏面已經裝滿了東西,有還沒撕去標籤的新衣,有簇新的`電動玩具,漂亮的書包,有幾條平時自己都捨不得買的雙喜煙,還有幾包藕粉菱角粉。陳老四就這麼盯着,嘴角似乎在動,彷彿在一一清點,又彷彿要想出少了些什麼。然後他輕輕拿出一樣細細撫看,又輕輕放回,看過幾樣後,終於輕輕合上箱子,抓起飯盒奔向食堂。

自從有消息説今年端午節會放三天假,陳老四就是第一個衝進廠長辦公室並得到廠長親口證實的人。那天,陳老四顯然格外激動。倉庫卸貨裝貨的活時有時無,沒事做時,他那雙粗糙的大手一會插進褲腰袋,一會兒又伸出來幹搓,好像是剛長出來的一雙新手,極不習慣。下班後,陳老四飯也不吃,跑到市場裏買了個大號行李箱,這些天,一向節儉的他時常去逛市場,每次都買回些東西。工友們都知道,陳老四端午節要回家去了。

聽老工友説:陳老四在這個廠子打工有6年了。當初,他媳婦嫌他窮,跟人改了道,留下個1歲的兒子給他,陳老四也一狠心,從西北出來打工掙錢。頭兩年還回去過,現在只怕有三四年沒回過家了。

其實,心裏最清楚的還是陳老四自己,兒子去年秋天上了國小,春節就想回去的,可又逢着冰凍。今年端午,是兒子7歲的生日,老爹老孃的身體又一日不如一日,還給他帶着兒子。陳老四心酸酸的——都不知兒子長啥樣了。這次,是一定要回家看看;年底,等把工錢結了,就安心回家,給爹孃養老,盼兒子上學、上大學,以後不受這份窮罪。想到這,陳老四那雙正在卸貨的大手顯得更有力了。

端午的作文6

在時光的飛逝中,今年的端午又到了。啦啦啦,放假啦!爸爸媽媽説今年帶我去鄉下過端午,因為今年要在奶奶家舉辦 “農耕節”,可以讓我體驗一下鄉下生活。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今年的端午節在5月30日, 28日中午,我們吃過飯,上車,出發!經過汽車四十多分鐘的“勞累奔波”,到達目的地—西坑!下車了,放眼望去,嗬!太美了:一塊塊整齊的'田地上種着各種蔬菜:土豆、茄子、青菜、豆角。旁邊是葱葱郁郁的大山。雖然沒有城裏的遊樂場,但有着比遊樂園裏的皮墊子軟得多的草地,而且家畜家禽們也不圈養起來,而是到處遊走:牛羊在吃草,雞鴨在一起“咯咯”“嘎嘎”地叫着,好似在聊天;小豬們在草地上“咕咚”打滾,小狗們在互相追逐玩耍。我陶醉在美景中。

“汪汪汪!”一聲狗叫把我拉回現實,只見一隻小黃狗奔來,舔我的鞋,搖着尾巴,呀哈!大膽來了!大膽是我家的狗,因膽子大所以這樣取名。“胡程希!你也在呀!”呵!是同學汪胡磊,他也來他外婆家過端午啦!這難道不是一個美好快樂的假期嗎?哈哈。

嗬!奶奶家生活可豐富了!一天到晚總有做不完的事,又是趕鴨啦,又是餵雞,去整個村子到處跑,去汪胡磊外婆家玩,幫奶奶到菜園挖地,去小河裏抓小魚苗,有時還去亂玩一陣,嚇得雞“咯咯”叫,小豬到處跑。其中,抓泥鰍頗為有趣,我拿着一把鐵鍬,在奶奶菜園那條小溝裏找一塊泥地,開挖!突然,我看到有個影子在遊,哇哈哈!被我看到了。我挖了一鏟泥,好傢伙,泥鰍跑了,還弄我一身泥水,差點變“非洲人”了。算了,不抓了,一會媽媽發現我成“黑人”一定要“爆炒魷魚”給我吃了!還是去小河邊洗洗吧。

端午節那天,我們全家人齊聚一堂,爸爸,媽媽,我,姑姑,姑父,連遠在蕪湖的姐姐也來歡度佳節了。奶奶樂得合不攏嘴,做了一大桌好吃的:粽子,雞肉、豬肉,牛肉,豆米,青菜。“哇!太太太太好吃了!”我不禁大叫起來。我們舉起倒滿可樂的杯子,“乾杯!”“哈哈哈。”

端午在我們的歡笑聲中不知不覺地走了。這幾天卻讓我永遠不能忘記。鄉下過端午,真是太開心了!我愛奶奶家,我愛這風景如畫的鄉下,更愛端午時那多姿多彩的生活!

端午的作文7

我國有許多節日,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但最令我難忘的是今年的端午節。

那天,田老師帶來了一袋熱乎乎的粽子,它們繫着白色的腰帶,穿着綠色的襯衫,笑盈盈地躺在口袋裏,好像對我説:“快來吃我呀。那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我的肚子已經在唱歌了,我趴在桌子上呆呆的望着那香噴噴的棕肉,恨不得上去咬幾口。

田老師似乎猜出了咱們的心思,笑呵呵地説:“小饞貓們,想吃了吧,快點排隊上來嚐嚐吧。”“萬歲!”同學們高興地手舞足蹈。田老師慢慢地脱下粽子的衣服,露出了雪白雪白的糯米糰,糯米上還鑲嵌着幾顆紅寶石呢。不一會兒,終於輪到我了,我蹦蹦跳跳地走上講台,拿起一根牙籤,輕輕地刺下一團糯米,蘸了一點白糖,高興地歡蹦亂跳。回到座位上,我有點嘴饞了,一下子就把它喂在嘴裏,太甜了。最後,舔一舔嘴邊的白糖,實在是人間美味!以前我不喜歡吃粽子,今天為何改變了這種想法。彭議瑩也上去刺了一小團,大搖大擺地走下講台,來到我座位上,得意地給我聞聞那美味的粽子。我用可憐的眼神盯着她(意思是給我嚐點)她瞪了我一眼(意思是我還沒嚐嚐鮮呢)於是,她大口吃下了粽子,直喊好吃。我最後的一絲希望也破滅了。

大家眼巴巴地望着田老師手裏剩下的最後幾個粽子,田老師笑眯眯地説:“誰還沒吃粽子呀。”大家都舉起手説:“我,我,我。”還沒等老師下令,大家就一窩蜂似的湧上講台,擠得田老師不知如何是好,就連真正沒吃到粽子的那名男同學也被咱們遠遠地擠在後面去了。大家刺啊刺啊,我一看,時機終於到了,剛剛把手往裏面一伸,哎呀!一下子就被別人的牙籤刺到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只剩下最後一個粽子了,大家擠得更兇了,一個個粽子被咱們刺得四分五裂,田老師手忙腳亂,應接不暇。就在我失望的時候,田老師突然轉過身往我嘴裏塞了一團粽子,我又歡又喜,捂着嘴高興地回到座位上,心裏有説不出的甜。粽子發完了,有些同學失望地回到座位,有的同學則很高興,大概搶了不少粽子吧。

這個開心的端午節真令我難忘。

端午的作文8

“每逢佳節倍思親。”而我思的不僅是遠在故鄉的親人,還有來自童年的回憶。

每逢端午,奶奶總是做一桌子的菜,獻寶似地擺在大圓桌上。最扯人眼球的便是那自己醃的鹹鴨蛋。

奶奶鹽鴨蛋十分講究,醃前鴨蛋要用米醋浸泡二十多分鐘,為的是殺菌消毒。趁鴨蛋剛從醋中出來,表面還是濕潤的,便在鹽堆中滾。這便是我最喜歡的家務事之一,我可以邊做邊玩,每次弄的`滿手是鹽。最後將這些鴨蛋裝進黑色的塑料袋。到了端午,奶奶便會端着一盤蒸好了的鹹鴨蛋擺在桌子中央。

剛切開的鴨蛋還冒着熱氣,蛋黃紅彤彤的,裏面還冒着油,看着就讓人垂涎。

奶奶除了自己醃鴨蛋,還要自己包粽子。鄰居都喜歡吃奶奶包的粽子。有一次,鄰居叔叔還提了一串臘肉,讓奶奶包在裏面。奶奶笑着,一張早就佈滿皺紋的臉漲的通紅,説:“好啊好啊,你們到時候拿幾袋回去吧。”奶奶包粽子的手法十分嫻熟,一雙手靈巧地在粽葉和餡料之間來來往往,不一會兒,一個有稜有角的粽子便成型。而我在旁邊躍躍欲試,但不僅弄的一身髒,還浪費了原材料,沒有一個是成功的。奶奶不怒反笑,每次都讓我鬧了個大紅臉!

晚上,奶奶便會用艾葉和青蒿來給我煮洗澡水。滿屋藥香氾濫,沁人心脾。

洗完澡,奶奶用紗布裹上銀手鐲,再放上一個煮好了的白雞蛋。在身上滾來滾去,説是能祛除身上的濕氣。

至於其他的,現在都記不真切了。只知道醃鹹鴨蛋和包粽子,這兩項也是我極喜歡的。雖然鴨蛋不像書中寫的:筷子一戳,“吱”的一聲紅油便冒出來了。但是自己做的,遠遠超過那些山珍海味。

現在住在這種快節奏的大城市中,節日氣息越來越淡,我也不禁思考:現在還有多少人像奶奶那樣自己動手鹽鴨蛋的呢?而我,也是買超市中的鴨蛋,再也沒有奶奶醃的味道。這種味道恐怕是隻有回到故鄉,才能品味到的吧。

端午的作文9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節日,粽子、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週,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説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着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泡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稜形的粽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早晨,起牀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着,據説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裏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裏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説: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端午的作文10

不知不覺中,我們迎來了一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一提起端午節,大家就會想起江南那熱熱鬧鬧的場面,賽龍舟、喝雄黃酒等一系列的習俗,但北方的端午節卻與江南的截然不同,依然是有着另一番特色,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我家鄉的端午節吧!

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起得很早,就連我這個“小懶貓”在這一天也不另外。剛起牀,爸爸就給我係上了五彩繩,那五彩繩真好看,五種或多種顏色搭配在一起,纏繞在我的手脖上。然後拿起前一天買的各種各樣的葫蘆掛起來,滿屋子裏顯得豔麗極了。

這裏有一個習俗,端午節早上出去踏青,我們一家人去了穆家店,我的伯父在那裏有一個房子,但是由於那裏長時間沒有住人,園子裏除了各種秧苗,就是一堆瘋長的草,看到這番景象,大家一起動手來鋤草,我也不另外,“來到這裏不能什麼收穫也沒有”我想,於是我拿起鐵鍬,也幹起活來。一開始,我不會使用農具,鋤草卻挖出一個坑來。經過伯父教我一番,我漸漸學會了怎樣使用農具,草鋤乾淨了,這是一個很大的收穫,讓我能實踐一下勞動的.快樂。這可是一次很有意義的踏青了吧!

中午回到家裏,準備了一些包粽子的材料,我就央求媽媽教我包粽子。每年我都能吃到香甜的粽子,都是直接買現成的,但今年卻不同,我要動手實踐,吃自己親手包的粽子。我先拿出兩片包粽子的葉,弄成象勺子一樣,把糯米用勺子舀進去,但糯米不能太滿,一些肉或大棗之類的要放在糯米中,然後把糯米包好,再用繩子繫好。這樣一個粽子就做好了,最後把粽子放在鍋裏蒸或煮。一開始,我包得並不是很好,但包了幾個之後,就可以包一個漂亮的粽子。我想,這應該是熟能生巧的緣故吧!

我家鄉的端午節是不是也很有趣,有意義呢?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因為今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很多。因為過家鄉的端午節,我很快樂!

端午的作文1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在這個粽味飄香的節日裏,我和媽媽做了一頓粽子美食。

端午節吃粽子還有一番來歷呢!媽媽以為我不知道,還試探的考我,其實我早就在書中得到答案了。嘿嘿咱讀書人就是長見識。我誇誇其談。繪聲繪色給媽媽講的一愣一愣的。

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位愛國人士----他叫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萬分,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身體了。

媽媽聽後滿意的笑了。粽葉和米也泡好了,媽媽示範給我看。包了一個漂亮的三角型粽子。我隨後按圖索驥自己也包起來,把粽子葉折成三角型。然後把泡好的米放進葉中。可以放肉的由於我不喜歡吃肉,所以我只放米。這樣還好包一些。為了更好的'區分,我和媽媽決定不帶肉的我來包,用黑線綁,有肉的粽子媽媽來包就用白線。看花容易繡花難,我左折一下右折一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啊。終於包好了一個不“像樣的”粽子來。汗。還真不容易,看着媽媽快包一小盆了,我迫不及待的把我的作品拿給媽媽看。媽媽皺着眉頭説:“真像小手”我們開心的大笑,接着媽媽又鼓勵我説,第一個難免會包不好。包幾個熟練就好了。

我包了第2個、第3個、第4個……一個比一個好、一個比一個快、。一個比一個漂亮,熟能生巧這句話是誰説的來着。太有道理了。粽子包完了。我也累的夠嗆。看着鍋裏熱騰騰的粽子。我以翻江倒海之力大海撈針之勢,終於把我首創“小手”找到了。自己的勞動果實是最香甜的,我的“小手”太好吃啦!

端午的作文1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來了。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這天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後人緬懷他逐漸形成一個節日。

在端午節當天,人們會按照習俗來包粽子、賽龍舟、貼五福、掛艾草等。説起這包粽子來,我跟它還有段不解之緣哩。

端節的前一天,媽媽把事先已經準備好的粽子葉、江米、蜜棗以及馬蓮浸泡在水裏,我對此十分不解,便問媽媽:“媽,為什麼要把這些東西泡在水裏,現取現用不是更好嗎?”媽媽説:“如果不把這些東西泡軟,粽子葉是脆的,用的時候一包就碎了,所以要把它們全部泡軟。等這些原料都變得軟乎了,才能包粽子”。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第二天,我又去廚房看那浸泡在水裏包粽子的原料,果不其然,跟媽媽説得一個樣。經過一夜的浸泡,粽子葉都變軟了,聞着還有一股淡淡的竹葉的清香味,不像剛買來時那麼幹巴巴的了。我興高采烈,迫不及待的.想要包粽子,媽媽自然是不答應,但也經不住我的死纏爛打,終於同意了。於是,我忙前忙後,幫媽媽把原料擺放到桌上。“媽,怎麼包粽子?”“先把粽子葉圍成一個V字形,放入一顆蜜棗,然後灌入江米,再放兩顆蜜棗,將粽子葉雙雙摺回再用馬蓮將其捆好,一個粽子就完成了。”媽媽邊説邊示範着,眨眼功夫已將一個粽子包好。再看我,目瞪口呆,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看啥呢?趕快包。”我這才從觀看中回過神來,手忙腳亂包起粽子來……

一小時過去了,我一個也沒包完。再看看媽媽的戰績,已有二十六個粽子了,媽媽看到了我這面的桌子一片狼藉,除了幾片破損的粽葉還有到處散落的米粒,於是我被“紅牌罰下場”。唉,我只好悻悻地離開了飯桌。但最後,我還是吃上了粽子。那粽子的香、糯、綿滑,怎是個爽字能形容的啊!嘿嘿,古有“無功不受祿”,今有我“無功也受祿”,或許也真像媽媽給我的那句名言——全天下的粽子都不夠你禍害的。我大概真的不是包粽子的料吧!以後還是幫媽媽吃吧。

這個端午節我過得真開心。因為我包的不止是粽子,還包的是一種傳統文化啊!

端午的作文13

端午節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

聽老輩講,端午節的來歷是這樣的。

傳説,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愛國功臣,叫做屈原。屈原不僅是重臣,還是有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詩人。當時,七國鼎立,數秦國最強,也數秦國野心最大,要一統天下。當時楚國國君制國無道,防禦不行,很容易被打敗,自然成了首選。這一點,才思敏捷的屈原早察覺到了,便上書楚王,希望國君加強防禦,不讓秦國的陰謀得逞,楚國國君不知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的道理,認為屈原瞧不起自己制國,把屈原調到汨羅去,屈原很傷心,很委屈,自己好言相勸國君加強防禦,國君不但不聽取意見,還當成惡意。終於,屈原忍不住了,在6月22日跳江自盡了。水火無情,屈原一下子被滔滔江水吞沒了,百姓知道屈原是個好官,於是下江開船,紛紛搶救屈原,可這怎麼撈的到?當時人們説水裏有蛟龍,會吃了屈原的'屍體,蛟龍吃飽了就不吃屍體了。以後,百姓把屈原自盡的日子叫端午節,每年的這一天,人們要包粽子,劃龍船,祭奠屈原。端午節就是這樣來的。

記得小時侯,端午節,我隨父母去外婆家,當時外婆家那裏端午節比較昌盛,幾乎每年都要劃龍船。今年也不例外。

當時,我家大舅舅身強力壯,也參加了劃龍船比賽。

天下着小雨,我吃着黃澄澄香噴噴的糯米粽子,坐在老爸肩上,放眼一看,才知道我們夾在人羣裏。那大大小小成千上萬把五顏六色的雨傘,成了一道奇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時,我才知道,觀眾是有多少,——數不清;並把大江兩岸圍了個水泄不通。

江上,遠遠的只見八條三丈多長一米寬的龍舟,停在江中,每條龍船上各有十八人,一人在龍頭擂鼓指揮,一人在船尾掌舵,中間十六人,分列龍舟兩側。每條龍舟就是一個獨立團隊,每個團隊着裝整齊,隊員個個生龍活虎。比賽開始了,八條龍舟,象離弦之箭,隊員們跟着鼓點的節奏,揮舞着船漿,喊着整齊雄壯號子,“一二、一二、一二……”龍舟越來越快,,八條龍舟齊頭並進,爭先恐後,象八條鮫龍爭奪東海明珠。一轉眼,一條黃龍飛躍過終點,比賽結束。所有觀眾一齊鼓掌。比賽真精彩呀!

我愛划龍舟,我愛端午節!

端午的作文14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春秋戰國時期的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就這樣的帶着悲怨,一位愛國主義詩人投江自盡。一位偉大的詩人成就了一個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浸潤着現代的色彩從我身邊悄悄走過,留下濃濃的香味。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按客家的習俗是要吃粽子,喝雄黃酒,插菖蒲和艾香草燒湯沐浴的。

製作粽子是用泡濕地粽子葉包裹浸繡的糯米而成,蒸熟後就可以食用。粽子是一種米制的涼食,不僅具有獨特的色,香,味形且具有清熱降火的作用。粽子是端午的色彩是文化的韻角。

聽老一輩的人講由於贛南地區氣温潮濕多變,特別是仲夏。百蟲滋生,是最容易得病的日子也是瘟疫最流行的季節。於是人們在端午之際將敬有發辛香之味的艾青,菖蒲掛於門前,往房間裏灑上雄黃酒以驅除蚊蠅,毒蟲。

記得兒時我們曾用以塗額頭,如今的端午節我們也會用艾條蘸點雄黃酒往地上灑,用來殺菌驅蟲。灑雄黃酒是端午節的色彩,它從我身邊悄悄走過,讓我去感受這端午的氣息,愈遠愈濃。

端午還有寫符貼用香草燒湯沐浴之説。

農曆五月初五,每户人家以珠筆謝午時符貼於門上或牆上,一般都是一般都是在黃色符紙上畫一個八卦或一神像。下屬勒令此書是用道教的符咒形式以避王毒。初五當太陽剛出山,女主人就早早出門採來帶露的楓樹葉,挑枝,金銀花藤,千里光,貓爪藤等洗乾淨紮好再加上七年級插在門上的菖蒲艾枝用大鍋熬水煮沸各自取水洗澡。洗香草湯也是為了去除身上的`病毒辟邪。多彩的端午從我身邊走過,讓我更深刻的品味生活。

回味曾經的端午味道,裹挾着絲絲的苦澀。

在那個戰火紛飛,硝煙四起的年代,人們渴望過上幸福的生活,一頓飽飯對於他們來説已是一個很大的滿足,能在過端午的時候吃上一個粽子根本是不可能的,甚至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一個粽子對於人們來説也只是奢望。曾經的端午是辛酸的。而如今,生活在現代的我們,生活多姿多彩,習俗各具特色,每一天對於我們來説都充滿了幸福,歡樂。

時光似流水,洗滌着萬物,卻永遠也沖洗不掉端午留在人們心中的酸甜苦辣,讓我們永遠品味着端午的味道吧!

端午帶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從我身邊輕輕掠過。留下無限的回味。

端午的作文15

最喜歡端午節,因為放假了可以玩,更因為那飄香的粽子……

走在回家的路上,美美的夕陽紅把我的影子拉的長長的,那影子好像比我還要心急,一個勁的往家的方向掙着,拖着我的腳步不由自主的速度加快。雖然還帶着口罩,但煙囱中、窗户口飄散出來的粽葉香味,還是任性的穿透口罩,調皮的挑逗着我的味蕾。

來到村子裏狹窄的甬路上,幾乎每户門口都插着一撮艾草,我手裏面也拿着一把,這是準備插到鄰居王奶奶家的。自從前年王奶奶走了之後,這個曾經熟悉的小院子,我就再也沒有進去過,唯有保留的就是每年我都會拿着一撮艾草主動的插到王奶奶家的門角上。看着那灰色的木門,幾經風雨,幾多歲月,聽爸爸講,這木門的'年齡都要超過爸爸了。插上艾草之後,我會貼到門縫那裏,閉一隻眼的同時,睜着一隻眼往裏面瞧一瞧,裏面的小院已經荒草叢生,也唯有那綠油油的小草炫耀着它們的生命不息。我總是要提鼻子聞一聞,有一股潮濕的土腥味,我皺皺眉頭,乾脆把口罩拉到了下巴處,再次的吸了一口氣,有了,有了,那一絲絲的粽香就環繞在了我的筆尖。這味道好熟悉啊!是王奶奶的包的粽子!

我來了興致,迅速的轉身跑回了家。“媽媽,我回來啦!”我大聲的叫着。“哎!瞧你滿頭大汗的,快快快,把書包放下,粽子已經好了,媽媽這都是得了王奶奶真傳的!”“哦,還以為是奶奶做……”我囁嚅着,進了屋門。不過很快我的口水就流了下來,那餐桌上帶着菱角、束着腰身的小精靈們,努力的散發着香甜味,我的肚子一下子就咕嚕咕嚕的和它們打起了招呼。媽媽笑了,爸爸也笑了,唯獨沒有了王奶奶那温暖的笑聲。

吃着好吃的粽子,聊着村中的八卦,我好想又回到了童年,那時的王奶奶在我的眼裏不僅是包粽子大王,還是故事大王。印象中奶奶的手乾枯、血管看的清楚,特別的靈活。王奶奶也特別的有耐心,總是不厭其煩的教着媽媽。那屈原投江的故事講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都聽着有趣,哪怕都猜到了奶奶的下一句,我依然如此。

快樂的假期,飄香的粽子,熟悉的味道,歲月的傳承,這就是我心中的端午,一個不一樣的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