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豐子愷作文(精選20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12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豐子愷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豐子愷作文(精選20篇)

豐子愷作文 篇1

這節作文課,老師讓我們欣賞豐子愷的漫畫——《春風楊柳唱歌聲》。

畫中,一羣小孩子坐在小板凳上,圍在一位女老師的周圍,一邊兒拍手,一邊兒跟着歌的節奏點頭,可能還在跟着一起唱吧。老師唱的歌,應該是讚美春天的。因為一旁的楊柳好像隨着微風,給這美妙的歌聲伴舞;地上的小草,也朝歌聲那邊探身;小貓也被吸引住了,在白牆棕瓦的房子的窗台上端端正正地坐着傾聽。我不由着覺得這一幅畫很温暖,真想進入到畫中去。

漸漸的,我感覺自己真到了畫裏面。這裏面不僅有豐子愷先生描繪的景象,屋旁還有一條小河,唱着叮叮咚咚的歌,向別處流去;屋檐邊上的燕子,剛剛從遠處找來肥肥的小蟲子,往自己兒女的嘴巴里送;房子另一邊的一隻公雞,保護着正在下蛋的母雞,不讓別人把生的蛋給偷走了……

朱自清説豐子愷先生的每一幅漫畫都像一首小詩,可我覺得那不是詩,而是一個很温暖的故事。

豐子愷作文 篇2

豐子愷是中國的散文家和畫家,他的著作有《緣緣堂隨筆》和《子愷漫畫》。今天,我就來為你們介紹一下豐子愷的《春風楊柳唱歌聲》吧!

畫中描繪的是: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早晨,有一隻毛色如雪的小貓在鵝黃色的瓦屋上跳來跳去,翠綠的柳枝從屋後探出身體,和煦的春風輕輕地吹拂着萬物,一羣小孩坐在小板凳上聽老師唱歌呢!

老師的歌聲時而如同涓涓的細流;時而如同叮咚的泉水;時而又如同激情澎湃的大海。孩子們陶醉在美妙的歌聲裏。老師唱完了歌,對孩子們説:“讓我們來讚美春天吧!”有人説:“我要讚美生機勃勃的小草;”有人説:“我要讚美五顏六色的野花;”還有人説:“我要讚美金黃色的油菜花。”大家一言我一語,可真熱鬧啊!

這幅畫描寫了春天獨有的美,難怪朱自清這樣評價豐子愷的漫畫:“一幅幅的漫畫,如同一首首的小詩。我們讀豐先生的畫,就像吃橄欖似的,老咂着那味兒,回味無窮。”

豐子愷作文 篇3

豐子愷是中國著名的畫家、作家,我非常喜歡他的畫,同時也喜歡他的文章。

豐子愷的畫大多是漫畫,他的畫線條雖然簡單,但卻非常有神韻,這是我最喜歡他的地方之一。例如《白鵝》這幅畫中,鵝的線條只用了寥寥數筆,但鵝的神態、姿勢卻非常有神韻,幾隻大白鵝被畫得栩栩如生。他的漫畫還非常有趣,這也是我非常喜歡他的地方。例如,《“下課?”》這幅畫中,小貓坐在窗台上拉着下課鈴鐺的繩子,讓正在上課的同學們以為要下課了,這樣的構思真是有趣巧妙,讓人看了忍俊不禁!

豐子愷不僅是位畫家,還是位作家,他的文章描寫事物細緻具體,感情生動真實,我非常喜歡。例如《白鵝》這篇文章,描寫了鵝的性格、步態、習慣等,非常細緻生動,讓人感覺家裏就像養了一隻鵝。用詞方面也很生動有趣,例如他把鵝稱為“鵝老爺”,這讓我覺得非常新奇有趣,看了忍不住拍案叫絕!

我喜歡豐子愷,喜歡他的畫和文章。我要為他豎起大拇指!

豐子愷作文 篇4

寒假一天的晚上,我和姐姐一起看了紀錄片《大師——豐子愷》,這是上海紀實頻道的百集紀錄片《大師》中的一部。我國小時學過豐子愷的一篇文章《白鵝》,這兩天姐姐又帶我讀了一些他寫的文章,看了一些他畫的畫。這次看了紀錄片,我的感觸更深了,我體會到了豐子愷超出一般人的廣闊的胸懷。

在紀錄片的開頭,一位教授介紹了豐子愷的兩位恩師,這兩位老師在我心目中都是“好老師”。兩位老師中,我最喜歡的是李叔同老師。“他和豐子愷的師生關係勝過好朋友的關係”,當聽到這時,我很是震驚,我從來沒有這樣的老師,關係勝過朋友。而且在我心目中老師應該是個很嚴肅的人,不會和我們學生的關係超過朋友,我更不會經常與老師溝通,一想到這裏,我就感到很慚愧。

紀錄片中有一段描寫豐子愷的老師的相貌,和我們的外貌描寫語言完全不同,它這樣寫道:“在自己的位子上偷偷仰起頭,看見李先生高高的消瘦的上半身,露出講台上寬廣的可以走馬的前額,細長的鳳眼,隆正的鼻樑,形成威嚴的表情。扁平而闊的嘴脣兩端常有深渦,顯示着愛的表情。”寫的多好啊,不像我平時寫作文的時候總是“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樑”,這樣的描述能讓我感受到老師的內心是充滿着愛的。豐子愷也正因為有了老師的支持與教誨,他的內心才會那麼廣闊與善良,老師對他的影響甚大。

我很喜歡豐子愷的文章,因為我認為,豐子愷的文筆很好,寫的文章電體現了當時他生活的幸福與温馨。他畫的漫畫我很是喜歡。你們知道嗎,我以前是從來不看漫畫的,上次姐姐給我看了幾幅豐子愷畫的畫,我看得很是喜歡。而且視頻開頭也提到:“這樣的畫以前沒人畫過,以後也沒人畫過。”是啊,就那麼簡單的幾筆就體現了畫家的內心世界,而且每幅畫中都藴含着一個道理,那都是我們應該知道的道理。

紀錄片看到後面的時候,我很是氣憤。文革時期,人們對豐子愷的《護生畫集》給予批判,還給他隨意安了個罪名,讓他這麼大年紀還受到隔離審查。其實,豐子愷是很愛國的,只不過豐子愷放在了心裏,當我聽到豐子愷這樣説“我是熱愛黨,熱愛國家的啊!但是國家,人們不讓我愛。”,我很心痛,明明是一個很愛國的人卻被別人侮辱,誤會……不過,豐子愷在隔離審查時堅強地活了下來,因為他曾答應他的老師——“老師50歲時畫50幅畫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他,60歲時畫60幅,70歲時畫70幅,80歲時畫80幅,90歲時畫90幅,100歲時畫百幅”,所以一定要完成。像奇蹟一樣,豐子愷用自己的生命來完成了承諾,6冊《護生畫集》的出版也説明了豐子愷是個重承諾的人。豐子愷對人類的祝福多麼廣大,甚至把自己的心剖給人們看,可人們就是不理解豐子愷的用心,真為豐子愷而難過啊!

豐子愷一生經歷多少坎坷,兒時的快樂、童真再也回不來了。這使我想到豐子愷寫的一篇文章——《給我的孩子們》,也是抒發了自己的內心,其實作者也不想長大,也想一直做個小孩子,可是他不能,人人都會長大,留下的都只是遺憾。

最後的最後,我拜託姐姐給我介紹幾幅豐子愷的畫,他的畫很有味道,就像朱自清説的那樣:“我們都愛你的漫畫有詩意,一幅幅的漫畫就如一首首的小詩。帶核的小詩,我們就像吃橄欖似的,老覺着那味兒。”

豐子愷作文 篇5

告訴你一個祕密,今天我遇上了豐子愷爺爺。別説,你還不信,連我自己也覺得很懷疑。事情是這樣的:

今天,我和豐爺爺在石門巧遇了。我問豐子愷爺爺為什麼來到了二零零九年的石門,豐爺爺笑着對我説説:“我想念我的家鄉,想來看看我的‘緣緣堂’和母校。”我想過了那麼多年,我們石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麼多年沒回家的豐爺爺肯定都不認識路了,於是,我給豐爺爺當起了導遊。

首先他説先要去看看家——“緣緣堂”。我穿過寺弄口,引着豐爺爺到了緣緣堂。爺爺摸了摸鬍鬚説:“此堂非比昔日吾在之堂,綠草悠悠,樹叢叢,真是一個好所在呀!”當他看到那扇被日軍燒焦了的門,我看到他圓鏡片上有着水霧,雙手攥成拳頭,他哭了。爺爺睹物思人,嘴裏不清的説:“日……日本人,我恨你們……”我忙安慰豐爺爺:“爺爺事情都過去了又何必呢?現在的日本人是無辜的。日本的一個城市在二零零年和杭州結為兄弟城,市長為中日兩國提了“中日兩國永不再戰”的題詞。豐爺爺這才止住了眼淚。

看完了緣緣堂,豐爺爺又想去看看他的母校——石門鎮中心國小,這可是我最熟悉的地方。從“緣緣堂”步行五分鐘就到了豐爺爺的母校,豐爺爺把眼鏡整了整,念道:“石門鎮中心國小。”忽然,他轉過身來不解地問我:“不是叫“溪西兩等國小堂嗎?怎麼……”我聽了笑了笑説:“爺爺這名早就改過了,現在就叫這個。”爺爺還是一下子不能接受似的,一直唸叨着:“哎,都變了,一切都變了……”接着,我又帶爺爺參觀了我們學校的教學樓、綜合樓,還去了剛剛建好的體育館、報告廳,看得爺爺眼花繚亂,他還一直勸我要好好唸書。

當看到母校環境的優雅、舒適,豐爺爺撫今追昔、感慨萬千,流下了激動的眼淚,我還一直大搖爺爺的手,替他擦眼淚。後來,直到爸爸把握從夢中搖醒,才知道剛才是看着《瀟灑風神,我的父親豐子愷》就睡着了。

豐子愷作文 篇6

畫家豐子愷的育兒方式則和傅雷幾乎相反。他認為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他從不要求孩子做什麼,而是任由他們根據興趣自由發展。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子女們快樂。最終,他的7個子女沒有一個人學習繪畫,子承父業。

豐子愷的繪畫很有童趣,也充滿了悲憫情懷,他畫了一本《護生畫集》,教育子女去愛惜小動物的生命,見到螞蟻搬家,也要用小凳子去提醒行人不要踐踏到它們。他對童趣的欣賞達到了登峯造極的程度:“大人間的所謂‘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們來,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偽的!你們每天做火車、做汽車、辦酒、請菩薩、堆六面畫、唱歌,全是自動的,創造、創作的生活。大人們的呼號‘歸自然!’‘生活的藝術化!’‘勞動的藝術化!’在你們面前真是出醜得很了!”可以説,豐子愷自己一輩子都是個孩子。

這種追求質樸純真的天性,影響了豐子愷的孩子們一生。他們中沒有一個像傅聰那樣在藝術上獲得成就或者贏得名聲,但他們大多過着安穩而平靜的生活。

豐子愷作文 篇7

作文課的時候,陳老師給我們欣賞了一幅豐子愷的漫畫——《春風楊柳唱歌聲》。老師一説“豐子愷”,我就想到了:我們語文書上的一篇課文《白鵝》就是豐子愷先生寫的,文章的插圖也是他畫的。

陳老師的PPT一放那幅畫,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隻雪團似的小白貓。小白貓坐在窗台上,我越看越覺得它可愛,可愛到我都不能用詞語來形容。

畫裏有一座寺廟似的房子。為什麼説像寺廟呢,那是因為這房子的屋頂是黃色的。我小時候和阿姨們去一個寺廟搞什麼活動,那寺廟的房子頂上也全是黃色的,讓我印象很深,而且覺得很温暖。

我認為這幅畫裏最重要的就是房子旁的柳樹,因為“春風楊柳唱歌聲”嘛。那柳樹的枝條,看着看着彷彿飄動了起來。我在水邊經常看到樹幹彎彎曲曲的柳樹,所以,我猜這周圍可能會有小河、小溪之類的,這裏的環境可真好哈!

在房子邊上坐着一羣小孩和一位老師。老師可能是在教唱歌,那羣小孩子個個翹着小嘴巴,全神貫注地跟着老師拍手,可開心了!如果這是在上課的話,那我覺得他們真是太幸福了,竟然可以在室外上課,怪不得豐子愷先生能寫出這麼好的作文呢。我也想要!

豐子愷作文 篇8

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早晨,翠綠的柳枝在空中飄舞,像一位小姑娘在梳理自己的長髮。鵝黃色的瓦屋窗户上,蹲着一隻毛色如雪的小貓,它乖巧地蹲在那裏,好像正在等待着孩子們唱歌呢。

一位老師帶領一羣孩子們,圍坐在房子前。老師説:“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讓我們用歌聲來讚美春天吧!”同學們頓時興高采烈,議論紛紛。有的人要讚美翠綠的柳樹,有的人要讚美和煦的春風,有的人要讚美默默無聞的小草。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快活極了。老師説:“那我們就來唱一首歌吧。”孩子們的歌聲時而婉轉動人,如同山中的涓涓流水;時而激情澎湃,如同大海的滾滾浪花。那翠綠的柳枝彷彿也聽見了歌聲,在春風裏翩翩起舞。小貓蹲在窗户上“喵喵”叫着,好像在給孩子們的歌聲伴奏呢。小草聽見了,在春風中搖來搖去;小花聽見了,綻放出了自己最美的花朵;小鳥聽見了,在樹枝上拍了拍翅膀,又嘰嘰喳喳叫了幾聲,好像在説:“你們的歌聲真美妙啊!”

朱自清對豐子愷的漫畫做出了這樣的評價:一幅幅的漫畫,就如一首首小詩。我們讀豐先生的畫,就像吃橄欖似的,老咂着那味兒,回味無窮。

豐子愷是我國著名的漫畫家,這幅《春風楊柳唱歌聲》描繪了童年的純真與美好,令人回味無窮。

豐子愷作文 篇9

過年了,除了玩和吃好吃的東西,我還得到了不少壓歲錢,成了一個“小富翁”。當然,我不再會拿壓歲錢去買玩具了,我要買更有意義的東西,買書當然是首選。

我來到新華書店,左挑右挑,拿起往下,怎麼也選不好。最後老爸建議我買一本《豐子愷佳作選》,告訴我豐子愷是我國著名的漫畫家、作家,是我們桐鄉人的驕傲,他能用最平實語言描述生活中的小事,使每一件平凡的事都栩栩如生,讓人難忘!作為桐鄉人,應該拜讀一下。

書中講了許多豐子愷自己親身經歷的和發生在他周圍的一些事情,最讓人難忘的是講述他自己以及孩子們童年的趣事。這些事都是我們這個時代不會再經歷到的,豐子愷用他那樸實的文字,平和、平淡的精神,詳細而又生動地娓娓道來,讓我走進了那個時代的生活。最吸引我的是豐子愷的孩子們的故事:他們把芭蕉扇當做腳踏車來騎;給凳子穿上鞋子,得意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去河邊釣魚,不小心摔進水裏,成了落湯雞……各種有趣的事情出現在書裏,常常使我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

他們的童年不僅讓我感到好笑,也讓我非常羨慕。雖然他們沒有真正的自行車,只能用兩把芭蕉扇代替;也沒有電視機、遊戲機和其他一些好玩的玩具,但他們的童年是快樂而充實的,即使是摔進水裏成了落湯雞也只是和大自然的一個擁抱。而我們現在,除了每天早早去學校上學,完成回家作業之外,有許多同學整天關在家裏,不是看電視就是玩電腦,很少有時間到外面走走,呼吸新鮮的空氣,放鬆自己,使自己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還有,爸爸媽媽們也只是忙於自己的工作,陪自己孩子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這樣就和自己的孩子缺少交流,當然也就不會寫出像豐子愷那樣的佳作了。

我省下了一筆壓歲錢,卻買到了一本好書,使我瞭解了以前孩子們的童年,我覺得非常有意義!

豐子愷作文 篇10

豐子愷生前喜為自己的寓所命名,如浙江上虞白馬湖畔的“小楊柳屋”,上海江灣及後來在其故鄉石門灣的“緣緣堂”,遵義南潭巷的“星漢樓”,重慶劉家墳的“沙坪小屋”,上海陝西南路長樂村的“日月樓”。

“日月樓”是他一生居住最長、也是最後定居的寓所。

這是一幢座落在上海陝西南路39弄93號內的西班牙式的別緻洋房。門前還辟有一個花園。遠遠望去,紅色的瓦房被碧天綠樹簇擁映襯,令人心曠神怡。從前門小花園踏入台階,走進客廳,裏面擺設着陳舊的大菜桌、長沙發、酒櫃等零雜家具。在上樓梯處,是一間小廚房和衞生間。二樓室內有陽台。中間有一個梯形的突口,既有南窗,又有東窗、西南窗,還在天窗,白天可看日出日落,夜間能賞當空皓月,“日月樓”果然恰如其題名。

在“日月樓”寓居的21年中,是豐子愷寫作、翻譯、繪畫、筆耕的鼎盛時期。剛遷來時,他喜愛學習俄文,譯出了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並與其女豐一吟合作翻譯長篇小説《源氏物語》;在“日月樓”裏,他還寫下了《緣緣堂新筆》、《續筆》等篇文章,出版了《聽我唱歌難上難》、《子愷兒童漫畫》、《豐子愷畫集》等。這期間,他還擔任了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等職。

1975年9月15日,豐子愷在上海病逝,一顆為藝術而跳動的心終於停止了……

豐子愷作文 篇11

豐子愷散文呈現為一種閒話語境,文本潛含一種與讀者對話的可能性,拉近了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距離。且又具有“淡如菊”的特點,即樸實平淡、自然無飾的語言以及清澄深遠的藝術意境。

豐子愷的散文探究人生、自然的佛理真諦,神遊於兒童純真的情趣之中,於日常生活中吟味世態人情,描寫細膩,敍述委婉。

豐子愷的散文只用平常的字句,務求明白,不喜歡裝修粉飾,文字有一種樸訥而又明亮的味道,是典型的隨筆體散文,其《緣緣堂隨筆》融童心和禪趣為一體,既真率自然,又妙趣橫生。

抗戰前,豐子愷的作品轉而接觸社會,開始寫災難性的現實,但文字仍然處處浸潤着那種疏淡雋逸的調創作子,於細微處發掘宏旨精義,如《肉腿》、《半篇莫干山遊記》。

俗話説,“詩畫總相通”,豐子愷先生的隨筆與漫畫在創作實踐中是相通的,他自己就曾説,“在得到一個主題以後,宜於用文字表達的就寫隨筆,宜於用形象表達的就作漫畫”,這樣便形成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如此也可以貼切地説明豐氏創作的藝術特點。

俞平伯先生這樣評價豐子愷的漫畫“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着人間的情味”,這樣的評語用在他的散文小品上同樣合適。那些文字或許只是以一種看來平淡的方式表達一些看來亦平淡的感想,未必字字珠璣,卻是句句含情。

豐子愷一幅幅的漫畫,就如一首首的小詩——帶核兒的小詩。

豐子愷作文 篇12

作為我國近現代歷史上著名的畫家、文學家、藝術教育家,豐子愷以其風格簡易、意境樸實、含蓄雋永的漫畫在中國美術發展史中一枝獨秀。他的早期漫畫作品多取自現實題材,帶有“温情的諷刺”;後期常作古詩新畫,特別喜愛兒童題材,被認為是溝通文學與繪畫的一座橋樑。豐子愷自小被家人的疼愛包圍在脈脈的温情中,這種温情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總是以温柔悲憫的心來看待事物;也使得漫畫在他的筆下一改諷刺幽默的單一面貌,變成了平易的文字和純仁的畫風,被人們稱為“詩意漫畫”。俞平伯評豐子愷的作品是“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間的情味”。

豐子愷作品中簡單的線條、樸素的畫風、單純的色彩、樸實的畫意,表現了人們真實的生活狀態。從他的畫中總能讀出畫外之意,感受到文學與繪畫的完美結合,文學與哲學的完美結合,從而成就了“詩意漫畫”。在中國畫的傳統創作觀念中,自然而普遍地存在的“詩意”的概念,在豐子愷這裏以別具一格的樣貌出現。傳統詩意畫重視深遠主題、超然精神的血脈得以有創新的被繼承,促進了“詩意”作為中國畫基本精神的繼續傳播。

豐子愷在作畫的時候也經常會在作品中描畫一些古詩詞,文學家夏丏尊把豐子愷的這類作品稱作“翻譯”。但在筆者看來,豐子愷的作品中但凡是涉及到詩意題材的,都不僅僅是對詩詞的簡單翻譯,而是經過作者再創造的“詩與畫的內面的結合”,簡單的幾筆便能將詩詞的主旨表現得很有韻味。如他的作品《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幾人相憶在江樓》、《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等都是對古詩詞中的某些情景作了一番描述。豐子愷並非純粹是將古文“翻譯”過來,而是借古人之意以抒一己之情,雖然創作立意借鑑自古人詩詞,但卻徹頭徹尾的是自己的創作。

除了古典詩詞題材之外,豐子愷的作品更多的是描繪普通人們的日常生活情景,頗具人情世故和趣味。對兩位古代詩人陶淵明、白居易的欣賞也促進了他清新自然風格的形成,寥寥數筆卻生動再現生活最真實的狀態,人生百態盡在畫中。在《漫畫創作廿年》中,豐子愷形容自己的創作“感覺同寫隨筆一樣”。其作品《挖耳朵》,這本是街頭巷尾百姓生活中常見的一幕,一般情況下文人雅士都不會作為創作素材,豐子愷卻自有藝術主張,將這個生活中看似瑣碎且難登大雅之堂的場景描繪的生動有致。

豐子愷作品喜聞樂見的詩意營造不僅因為其古典詩詞或者貼近百姓生活的創作題材的選擇,更在其創作方法的使用。人們常用“小中能見大,弦外有餘音”來描述他畫作的特點。陳星認為,其創作的特點是“意到筆不到”。在筆者看來豐子愷這種對意境的追求非常類似於中國傳統的寫意畫,崇尚在“似與不似之間”找到意境營造的最佳狀態;崇尚“以形寫神”,講究“氣韻生動”。在《村學校的音樂課》這一作品中,作者不施色彩,寥寥數筆的描繪,人物的形態便躍然紙上。“畫中一個個張着大嘴唱歌的鄉村學校的孩子,雖然沒有一個個被畫上眼睛、鼻子,但稍有藝術想象力的讀者都會體會出,這裏每一個孩子都透出天真的活潑的神氣”,整個畫面的佈局和形象塑造給觀者留有充分想象的空間,作品的觀賞變得更加富有趣味。豐子愷謂“作畫意在筆先,只要意到,筆不妨不到,有時筆到了反而累贅”,這種用筆的簡潔營造了畫面中的“含蓄美”,觀眾自然可以從畫面中體會到更多“意藴”。

豐子愷在《藝術漫談》中曾形象地將藝術比作“米”、“麥”,認為藝術應當大眾化,為大眾所欣賞,如同家家户户每天能吃到的米、麥一樣普及,不應當是那種只供少數人享用的山珍海味。“縱觀豐子愷的一生,其藝術思想盡管比較複雜,但我們只要結合他具體的創作實踐進行考察,則不難發現,對大眾化和現實化的追求始終是最重要的兩點。”豐子愷本人在這兩方面的論述也是很多的,比如他説“在雜誌上發表大眾美術的畫,其實只給少數的知識階級的人看,大眾是看不到的,大眾看到的畫,只有街頭的廣告畫和新年裏的‘花紙’。可惜這種花紙畫,形式內容都貧乏,這應該改良。提倡大眾藝術,應該走出雜誌,到花紙上來提倡。”他這並不是片面的追求藝術的通俗易懂,而是同時也十分注重藝術格調的完美。

正因為豐子愷的漫畫立足於普通大眾的日常生活,所以他的創作題材可以很廣,只要是見到的對他有所啟發的事物,他都能畫成頗有意趣的畫作。仔細欣賞豐子愷的作品,會發現其畫作中人物大多是兒童。豐子愷自己也説“我作漫畫由被動的創作而進入自動的創作,最初是描寫家裏的兒童生活相”。也曾表白過自己嚮往“天下如一家,人們如家族,互相愛,互相助,其樂共生活”的理想社會。這種對生活的熱愛,促使他以一顆率真的童心去觀察、描繪兒童。經典之作《阿寶兩隻腳,凳子四隻腳》便是一例;另外還有《阿寶赤膊》、《瞻瞻的車》等也是上等之作。這些作品的出現正是因為豐子愷作為一個藝術家對藝術素材敏鋭的感知能力,善於感動、善於發現、善於創造。從藝術接受的角度來理解,當時中國正處於經濟困乏時期,人們生理需求的不滿足需要精神需求來填充,以思想精神的“食糧”去填補生理條件的匱乏,以對抗飢餓與寒冷。豐子愷的漫畫以輕鬆愉快、積極向上的情景將讀者們帶進快樂的、美好的世界,燃起人們對新世界的希望,成為大眾苦難中的糖果。

在常人看來可能再平常不過的場景,而豐子愷卻能夠完成“詩與畫的內面的結合”,畫面中的一切變得協調而生動,為人們展現一種深入而微妙的境地。這裏的詩意不再是依靠“梅蘭竹菊”等傳統題材來表現的超凡脱俗,也不是藉助“山水雲氣”等固有場景來抒發的悠閒淡泊,而是以詩意來點化的最平凡最世俗的題材,卻讓所有觀看的人都看到了生活最本真的狀態,看到了生命的永恆本質。

豐子愷作文 篇13

春日遲遲。

風,吹來了遠古的芳香,帶來了久違的生機。

壓抑許久的心靈,在陽光下的風裏輕輕飛翔。

桃花朵朵,綻開出粉紅的嬌顏。也難怪人們都稱美女為“紅顏”。桃花,便是花中美女,芳菲怡人。柳條青青,蓬蓬的柳絮,在風中盈盈飛蕩,散發出悠悠的閒情逸致。天上流雲朵朵,細看雲捲雲舒,讓人棄俗世雜塵雜念。

陽光下,有花的影子,細碎而美麗;陽光下,有塵埃在旋轉,而後漸漸消散;陽光下,有候鳥帶着一身的滄桑飛回;陽光下,有忙暈了的小蜜蜂在花叢中採蜜;陽光下,有香樟在返老還童;陽光下,有青草泛出油油綠意;陽光下,有楊柳依依;陽光下,有向日葵迎風招展……

田野裏,蠶豆開出了蝴蝶般的花,油菜獻出了最熱情的笑容,茅針也叢叢竟相生長。一切萬物,都在努力地迸發出生命的活力。

“春天來了!”我在吶喊:“久違了,春天!”

春,一個多麼動聽的名詞。豐子愷在他的一篇散文裏説過,春是最好聽的一個詞,倘若一個人的名字裏含有春,這個人一定是一個美女。也許説這話太武斷了,但是,至少我們可以從中理解出文人墨客們對春的喜愛與眷念!

春風花草香;春來江水綠如藍;春水碧於天;杏花春雨江南;流水落花春去也……

春雨,也是一個美妙的事物。春雨潺潺,滋潤了萬千事物,它不似夏雨的瓢潑,不似秋雨的蕭瑟,不似冬雨的料峭。它自有自己的悠然與恬靜,它輕輕地悄悄地落下,夢裏花落雨落人皆不知。“小樓一夜聽春雨,明朝深巷賣杏花。”就寫出了春雨帶給人們的恬適。

春風,春花,春草,春光,春雨。一切有關春的事物都是這麼的美好,讓人心曠神怡。

我愛春!

豐子愷作文 篇14

她我愛小草朋友,在這個美麗神奇的大自然中,你最喜歡什麼?是廣闊無邊的藍天?是挺拔險峻的山峯?是絢麗多彩的奇花異草?還是水清如鏡的小溪……而我,卻喜歡那不引人注目的小草。我愛小草,因為它有着頑強的生命力。春天剛剛來臨,萬物復甦,大地一片生機。小草也偷偷地鑽出來了,一下子鋪滿了山野。舉目遠望,大地充滿了綠色。看見一株株在石縫裏堅強強地生長着的小草,懸崖峭壁上那些星星點點的綠色,無不顯示出小草生命力的頑強。在公園裏的草坪上,人們毫不在意地把小草踩在腳下,可它們卻憑着一股堅定頑強的毅力,重新振作起來,比原來長得更快,更綠。我愛小草,也因為它給人一種力量。“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正是對小草的真實寫照。小草不像鮮花那樣需要太多呵護。不管在肥沃的平原還是在貧瘠的山樑,小草都生機勃勃地生長着,用自己的身軀點綴着大地,給人一股奮發向上的力量,催人奮進。我愛小草,還因為它既平凡又偉大。小草不像牡丹那樣富麗堂皇,不像荷花那樣潔白無瑕,更不像大樹那樣高聳挺拔,但小草從不需要人們來照顧它,從不弦耀自己。它總是默默無聞地奉獻着,使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啊,小草,是你讓神州大地充滿綠色,是你讓祖國增光添彩。讓我們一起攜手,讓小草鋪滿祖國的每一個角落。

我從小就喜歡綠色,對小草更是情有獨鍾,因為我覺得綠色養眼,而且生機勃勃,記得我曾經閲讀過一篇題為《默默無聞的小草》的文章,讚美過小草的樸實無華,也褒揚小草頑強的生命力。但是當文章發表後,受到一位文友的抨擊,她説:小草早該計劃生育了,大地母親應哺育更優質的生命……她還賦詩一首與我唱“對台戲”……在土地上蔓延/在大樹下瘋長/爭取着大地的營養/濫用了生命力的頑強/………只為生存而生存?......

我心裏雖然納悶了好一陣子,卻沒有改變我熱愛小草的初衷。後來有了一首《小草》的歌,唱紅了大江南北,我的心中暗喜:小草終於揚眉吐氣啦!因而,我對小草的情懷又添了幾分。

無獨有偶,去年,我看一篇短文,抒發了對小草的情懷“……我喜歡小草,雖然它弱小卻頑強,在山澗在石縫;在田邊在路旁在最不顯眼的地方默默無聞地生長着;只要一把泥土,一縷陽光幾滴露水就能生生不息,茁壯成長……”讓我感到疑惑的是,我的文章再次受到抨擊,“……為什麼你要做小草,而不去做大樹呢?”

我心裏實在是不服氣:做小草有何不好?大自然生態是由花草樹木組成。當然,能做大樹、能做花卉固然好,但如果沒有小草的點綴,樹也孤獨,花也失色。“牡丹雖好,也要綠葉扶持”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路歷程,然而有的選擇或許是身不由己,但是,既然選擇了自己的路,就應該走好它,才無悔於自己的選擇。

豐子愷作文 篇15

一直喜歡漫畫,近段時間更是熱衷於豐子愷與他的老師弘一法師合作的漫畫集——《護生畫集》。裏面的漫畫詩意盎然、耐人尋味,雖然簡潔,但又意義深遠。每一幅畫都配有弘一法師的題詩。其中有他自己撰寫的,也有引用別人詩句名言的。

這兩天,我還看了一本豐子愷先生的《往事瑣記》,又叫《緣緣堂隨筆》。裏面回憶的都是先生在早年的學習生活中經歷過的事、遇到過的人。文章如他的漫畫一般平易質樸、自然清新、雋永瀟灑。比如:“和老王在日本喝酒”啊、“柴主人阿慶”啦、“鄰居——王囡囡”啦,還有潑辣的“四軒柱”等等。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虛偽的拔高,就在拉家常似的敍述中寫出了一個合乎情理的、通人性的有情世界。

豐子愷的家鄉在浙江省崇德縣的石門灣,自小幼承庭訓,在著名藝術家李叔同等人的影響下,一生與文學、藝術及佛法結緣。在《往事瑣記》中,有很多文章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印象最深的還是《癩六伯》,文章中的癩六伯孑然一身,每天做完生意,就在蓆棚底下從容不迫地喝酒,喝完後,就在橋上無端地大聲罵人,翻來覆去也就幾句話。很多鄰居大媽甚至還把“癩六伯”罵人聲當做燒中飯的“信號”。然而,也就是這個“癩六伯”,儘管家中再無他人,卻很好客,而且從來不乏生活得樂趣。牆上貼了幾張年畫、竹園裏有許多竹筍、還養一羣雞、種一些蔬菜……豐子愷先生説,這個人自耕自食,自得其樂,很令人羨慕。

先生的漫畫,看似漫不經心;散文,彷彿隨心所欲;議論,又暢所欲言。然而,就是這漫畫、散文和議論,總能令我回味無窮。看着《往事瑣記》扉頁上的先生自畫像,清瘦的面龐、睿智的眼神,還有飄逸的長鬚,無不透露着先生超凡脱俗的智慧與豁達,總給人以一種信任,一份尊敬。在他的作品裏,我總能找到一種真誠,獲得一份感動。

豐子愷作文 篇16

這是一本橄欖綠硬質外殼,內頁已經發黃的老書,學林出版社1987年出版,扉頁上貼有一張限期表,顯示在1990年7月21日以及1991年的2月25日曾有兩位學長從這本書中收穫過,那時我剛出生不久還在襁褓中等待母親的乳汁,二十幾年過去,這本書依然如慈愛的長者般散發着智慧的光芒,並孜孜不倦地繼續給後來的學子提供精神的食糧。

這本書是由豐子愷的女兒豐一吟編著,主要收錄了豐子愷在解放前的一些畫論,及一些簡單的生平與些許代表漫畫作品。很多人知道子愷漫畫,但是對於他的藝術理論卻相當陌生。他的美學思想是中國20世紀30年代藝術家的美學思想代表,他對文學和藝術的獨特的觀點表現在他的漫畫創作中,有着很高的成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豐子愷的畫論大致分為四個部分,中國畫論,西洋畫論,漫畫描法,以及藝術鑑賞。其中個人最感興趣的是其關於中西美術比較得出的結論,以《中國美術的優勝》為代表,最有特色的是其關於西洋畫派的思想,主要體現在《西洋畫派十二講》這一章節中。

20世紀初,中國知識分子通過種種途徑接觸到西方美學思想,並與本土語境相結合,使中國美學現代化。在西學東漸中,文化危機感使得中國的知識分子意識到必須衝破傳統文化的束縛,才能在理論和實踐中獲得真正的解放。在這種時代背景下,豐子愷吸收東西方文化中是個自己的成分,正如魯迅先生《拿來主義》中強調對外來文化要有正確的拿來態度,豐子愷沒有因為對傳統文化的根深蒂固的情結而放棄拿來,也沒有全盤照搬西方文化,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尋找西方文化,將東西方美學思想融為一體,在東西美學觀點互證的基礎上發展了中國傳統美學的現代意義。

豐子愷與1927年所做的《中國美術的優勝》一文,對於中西藝術,尤其是美術方面的差別做了詳細的論述,並認為近代西洋美術顯著地蒙受中國美術的影響,並認為中國美術實為近代藝術的'導師,並提供了證據,如印象派與後印象派繪畫的中國畫化,歐洲近代美學與中國上代畫論的相通,以及康定斯基的藝術論與中國畫論的一致性等。他的這些思想理論在當時的社會環境甚至於在如今的社會大背景下都是邊緣化的。從鴉片戰爭西方人的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大門後,中國對於西方的科學羨豔不已,並擴展到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當時的主流思想是反思本土文化並積極向西方學習的,豐子愷卻在二者的比較中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如“講到二者的優劣,從好的方面來説,中國畫好在‘清新’,西洋畫好在‘切實’,從壞的方面説,中國畫不免‘虛幻’,西洋畫過於‘重濁’……在‘藝術’的根本的意義上,西洋畫畢竟讓中國畫一籌。”肯定了中國美術的先進性與優越性。

豐子愷關於西方美術的評論詳細見於《西洋畫派二十講》,對於近代西歐的繪畫,尤其是對印象派繪畫的評騭在中國藝術批評家中是獨具一格的,在中國現代美學史上,有許多個名字熠熠生輝,王國維、朱光潛、宗白華……但豐子愷的名字未見其中,在過去的幾十年裏,豐子愷一直以漫畫家,散文家的身份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但是他作為美學家的地位卻一直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同,通過這本畫論,我認為豐子愷在美學方面的功績在於將西方美學知識本土化,構建和發展了中國現代美學,他的美學思想的獨特意義將會越來越受到關注。

唐僧取回來的佛經據説是有破損的,因為事事不得圓滿,我從圖書館借到的這本書207頁到210頁不知被哪位學長或學姐撕去作紀念了,遺憾不已,去淘寶網上搜索這本原價七塊九毛錢的舊書,價格已升到880元。新版至今未出,複印整本以作紀念。

豐子愷作文 篇17

讀了豐子愷的《漸》,我深有感觸,似乎明白了很多,又似乎更迷茫了。明白是因為我懂得了人生的最高境界,迷茫是因為我們對於時間的無法把握,以及人生的不確定。

“漸”是無形的,你看不到她輕輕挪移的腳步,“漸”又是有形的,多年後你會驚詫她改變世界的巨大力量;“漸”能掩蓋很多變化,使身在其中的人感覺不到,局外的人也難於感覺到。因此,當一個人奮鬥一生逐步走向人生的巔峯時,我們不會覺得驚詫,因為他付出的努力與艱辛人們可以一幕幕地回想起來,雖然那些都已成為過去,但依然清晰。同樣,當一個人從温柔富貴之鄉中逐步走向破落衰敗,只要其中經歷了幾十年,人們在感歎的時候,也覺得沒有什麼稀罕了,很多平民百姓正是希望有一些變數,使他們不至於永遠處在社會的最底層,當然,他們在祈禱上蒼時,並沒有求佛不給那些富貴之家關照。事實上,一個家庭順延幾代之後,就會有一些崛起與落差,少有十代都富貴而謙和的,因此,社會上流傳這樣的説法:家無三代富,清官不到頭。這是規律,這也是傷感,這更是無奈——沒有讀懂人生的無奈。

正因為人生是如此短暫,即使你能活上百來歲,或者與彭祖一樣以八百歲為人生之秋,但對於浩渺的宇宙來説也是短暫的。人都是時間這一輛永恆列車上的一員,不同的是,有的人從這裏上車,有的人從那裏上車,有的人在這裏下車,有的人在那裏下車,每一站都有人上下,如果人們的人生如同上下車一樣,那便是圓滿,上車便是喜悦,下車更是喜悦。達到這一境界是異常艱難的,不是有很多人因為在車上打瞌睡,一不小心該下車時卻未下車,這於人生來説也許不是很大的悲哀,人們只是這樣説:好死不如賴活着,但這樣的生命沒有多大價值。那些在車上不安分的人,甚至危害乘客安全的將會被提前逐下車,於人生來講,那便是生命的結束。

因為時間的順延性與不可逆轉性,人生便是唯一的,也可以説是一次性的,從這一角度講,人生真不如南山腳下一株草,枯草逢春又添綠,人生枯老無再春。既然這樣,我也能理解莊子面對妻亡這一世人公認的大打擊為什麼會鼓盆而歌:人從生到死,都是自然的,如同四季更替,萬物更新。如同死,與其恐懼,不如坦然接受。説到底,與其迷茫,不如好好活着。

豐子愷作文 篇18

“宇宙間人的生滅,猶如大海中的波濤起伏。大波小波,無非海的變幻,無不歸元於海,世間一切現象,皆是宇宙的大生命的顯示。”

掩卷沉思,輕輕用手撫摩着書頁。豐子愷先生的《阿難》,一字一詞,一句一段,都讓人放下塵世一切,靜靜地自然地明淨地品讀。文章記載的是豐先生的妻子當年不幸小產。半夜裏,這個來得太早的小生靈剛剛來到人間,又在一秒間重回到生命的故鄉——在一瞬間的跳動後悄悄地死去。對於這樣的人間哀痛,作為父親的豐子愷能夠淡然地加以描繪,不為孩子的死而哀傷,反而是以一顆包容的心,從宇宙萬物的倏現倏滅中釋然心中痛楚,平靜讚歎只有一跳的一生的天真和聰慧,為孩子不受絲毫塵世苦難而感到由衷的欣慰。這其中我們能看到的是豐先生一顆十分樸素,非常真誠的心。

我雖然無緣親眼見到豐先生,但腦子裏卻浮現出一個如此模糊而又清晰的形象:雍容恬靜的相貌,一團和氣的風度,無論在人生的海洋中遇到什麼風浪,他也總是欣然微笑,在浪花飛濺中,沒有憂慮沒有怨言,只有他的本色依舊。

巴金形容他是個“與世無爭,無所不愛的人,有着一顆純潔無污垢的孩子的心”。他的作品就像他的人品一般,樸素而真誠。在他的《大帳簿》裏,他細細地寫盡人生旅程中的無數疑惑與悲哀,最後他仍然純樸地希望宇宙間有一本大帳簿,事無大小輕重、來歷都一一記錄在案,以此解除困惑。《學畫回憶》則像放電影般重現出幼年子愷學習畫畫的趣事,他將那些孩童可愛真摯又逗趣的微妙心理都一一細緻地加以描摹,真真切切,沒有一絲人造的虛假氣息。還有《華瞻日記》裏的無邪童真;《秋》裏的超脱淡然,只求在死的靈光中度送生命,都表現出他的樸素而真誠的文風。無論是生動有趣的描寫,還是對生命的沉思,都滲露出他的真,他的樸,能讓讀者隨之進行一次生命之旅,並在這個過程中受到靈魂的洗禮。

他,就如滔滔長江流水邊的一個辛勤的擺渡人,用他質樸的筆作長篙,以他的真誠純潔,為被生活所迷的失望的旅人,撐出一片天空。他讓旅客的心由喧囂歸於平靜,由消沉而重燃對彼岸陽光的希望。

仰望着藍天白雲,我不禁自問,什麼時候,我們世界才可少些欺詐,少些執着,多些自然與淡泊。正如豐子愷先生作品中所希冀的一樣。

沏一壺茶,暫時超脱塵世;品一品豐子愷先生的作品,是安適的,是營養的,是靜謐的。

豐子愷作文 篇19

這隻小狗,是一位親戚送給我的。我抱着這隻黃棕色的小狗回家,放在狗窩裏。它看了看這個小窩,開心地轉圈,搖晃着尾巴。我一看這動作想到:好一隻活潑的小狗!

小狗的活潑,更體現在它的叫聲、好奇心和吃相中。

小狗的叫聲,音調高低不一,似向誰撒嬌。如果遇到有陌生人,它都視為壞人:凡有生客來到家中,它必然昂首大叫;甚至門口有人走路,它也要厲聲叫囂。

小狗對什麼事物都好奇。只要有什麼是它沒吃過的東西或食物,它一定會睜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你,似乎在叫,好像在問:這是什麼?能吃嗎?小狗經常孤單地坐着,看見人走來,它必定會興奮地叫着,抬頭看着你,讓你陪它玩。

小狗的吃飯,常常會使人發笑使人哭笑不得。我們的小狗吃飯時東張西望,不不是看這,就是看那。小狗每當看到人們拿着食物走向它,它便撒嬌賣萌,不時地搖晃着尾巴,抬頭看着你,想讓你多給它一些肉骨頭好吃的。小狗看到食物不是它想要的,便低垂着頭,搭拉着臉,表示出一副不滿意的樣子,還邊吃邊看是不是有人來給它換食物了。

這樣的小狗你喜歡嗎?

豐子愷作文 篇20

隨着時光的流逝,我漸漸長大,我看了很多描述豐子愷這個散文家、漫畫家、翻譯家的書籍,也看過他的散文和漫畫。每看一次我都有深深的體會和感悟,所以我毫不猶豫地看,常常一愛一不釋手。

我對豐子愷的《兒童漫畫》非常着迷程度與我的年齡同步增長,我感覺他的眼睛是一雙善於發現美的慧眼,他的手是一雙善於記錄美的妙手,看到兒童的傻氣,無知、幼稚,描繪出兒童任一性一的執着和不退縮。就如《興味》中的那個織一毛一衣的女孩,他就將那女孩的心緒描繪得淋一漓盡致。

我對豐子愷的散文的感覺是很自然“樸而不俗”,從中透露了他的內心世界,每篇文章沒用華麗辭藻,都是一些直白的話語。可是又毫不顯得粗俗,而是清新可喜的,讓人如沐春風。就如他這樣寫一把從前用來描繪油畫的調色板刀,“它也許曾經跟隨名貴的畫家,指揮高價的油畫顏料,製作出一等獎的作品來搏得沸騰的榮譽。現在用它切芋艿削蘿蔔,真是委屈了它,但芋艿、蘿蔔中所含的人生的滋味,也許比油畫中更為豐富,讓它嚐嚐吧。”

他這樣的寫作方法足以看出他的心是多麼的純樸、直率、自然啊!也不是不顯幽默感吧?我看了他文章總會想是不是他具備了與美好生活相和諧的美好品一性一呢?要不然他怎麼會如此地發現美,在不完全美好的世界上,保持了美好的心境呢?

我想,他對生活是有這種慧心,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希望我們也能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