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遇上碎片化生活作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31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遇上碎片化生活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遇上碎片化生活作文

遇上碎片化生活作文1

隨着科技的發展,人們已經適應了快節奏的生活,然而為了更快,便出現了“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就是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爺爺説他年輕時就只是白天看報晚上聽收音機,若是現在則這兩事中穿插了不少其它事,像是邊吃早飯邊看報,邊做飯邊聽收音機。

我也過着這種生活。國小時乘地鐵,就只是東張西望也沒些事;現在我也得拿上本單詞本或者補補覺,將坐地鐵這塊時間打碎穿插其它的事。反正在地鐵上閒着也是閒着,不如再做些事,為後面的日程安排減減壓。

但是,總也有人認為碎片化生活是淺簿無意義的。詩人歐陽江河:“我故意寫長詩,對抗碎片化的生活。”這種觀點也並非無道理,想當年車胤囊螢以夜以繼日地花大塊時間讀書,孫康也一樣,都成了大文人當了大官。學校中老師號召的“整本書閲讀”與住宿生的夜讀時間也是為讓我們專門花時間讀書,好更深刻的理解與思考。

在我看來,古人畢竟與現代人還是有差別的,他們沒我們如此快的生活,我還是選擇順應時代。媒體上説,碎片化的閲讀已經成為大眾閲讀的趨勢。的確,那些所謂的“低頭一族”或許就是如此,他們每天接受海量信息,知識唾手可得,使得閲讀變輕鬆。碎片化的閲讀並不是那些修身養性的閲讀,很少有人會以如此方式的閲讀來獲取。在我學校中,我不少同學不再是手拿書籍了,而是手拿kindle,在吃飯時、趕路時的各種時間讀書學習。孔聖人的.《論語》與柏拉圖的《理想國》不也是一種碎片式結構的嗎?

在市場上如火如荼的快餐行業也是應了碎片化的生活。快餐之所以叫快餐,就是快,那些終日忙碌的上班族不用寶貴時間等菜,而是直接拿了走人。漢堡用紙包着是方便你一手吃一手工作。除了將吃飯時間插入“碎片”中,也能將其打碎。正如之前所説的“邊吃早飯邊看報”,學校裏也是排隊買飯看kindle,吃飯看kindle。

更有甚者連睡覺也不放過,那位用六十多的壽命作出八十多年量的工作的達芬奇,他發明了一種生活就是每工作三小時,打半小時的盹。現在也是,動不動熬夜,熬到半夜熬到凌晨的事最近也是司空見慣。

一切有為法,自在人心。我的選擇就是適應碎片化的生活,接受這碎片化的社會。將雞零狗碎的碎片變成另一種美。

遇上碎片化生活作文2

今年我已經15歲了,剛剛升上了九年級,即將開始一段艱苦的日子,即將面對人生中的第一個考驗會考。

在20xx年,我也結束了我的八年級生活。

事情變得越來越多,每件事在大腦裏都有着一段一段的記憶。

隨着年齡的增大,時間好像越來越不夠用了,讓人煩惱的事情好像也越來越多了,生活開始變得碎片化,由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慢慢構成

隨着社會的發展,互聯網變得越來越流行,手機已經成為了生活中的必備品之一,今年過年的時候,家裏的親戚都來家裏一起吃年夜飯。雖然我人在餐桌上,可是眼睛一點也離不開手機屏幕。

“囡囡啊,把手機放下,好不容易大家一起吃個飯。”

在這樣的生活中,手機已經使我們之間的距離變的越來越遠

咔噠咔噠。

咔噠咔噠。

鬧鐘上的秒鐘一刻不停的在走動着。

房間裏安靜的只能聽見水筆在紙上唰唰寫的聲音,還有我不時打哈欠的聲音,已經深夜十二點了。那是我八年級期末總複習的時候,每天的作業都得做到半夜,腦子昏昏沉沉的,下一秒就要倒下來了,但是還是告訴自己,一定要專心做作業專心學習,靠着這樣的意志,就這樣度過了那段日子,每天晚上,等到夜完全靜下來的時候,會看到一盞亮亮的枱燈,裏面好像還有一個埋頭寫作業的'聲音。

這段日子,我總是會時常記起來,一點也不想回到那個時候,但是每個學期都還是會這樣的辛苦,這個年齡段所做的事情無非就是學習,學習,再認真學習。

當然了,雖然是這樣每天學習的生活,但是在學校裏,也難免會和同學有摩擦。

在這樣高強度的學習生活下還得處理人際關係,真的是一件很煩心的事情。

但還好在家裏有爸爸媽媽的鼓勵和安慰,他們使我在學習上更有動力,在生活中更好,教我如何理順一件件事情,在這些碎片組合起來的時候,我也在成長。

遇上碎片化生活作文3

正對着家門口的報刊亭,在某一天悄無聲息地關閉了。

事實上不僅此一亭,地鐵站邊的、街邊小店旁的一家家堆滿了報刊雜誌卻又無比簡潔的建築,也隨着那些樸實和藹的賣報大爺們一起消失淨盡。

如今,我們愈發沉浸於碎片化的生活中,日常閲讀紙質材料的頻率大幅下降。有了隨時隨地能夠查看新聞的網絡,報紙似乎也變得毫無用處了。可我時常會想起童年的時候,每週末興致勃勃地拐到報刊亭前,捏出五元的紙幣只為買一份最新的雜誌的模樣。負責賣報的爺爺總是會和我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幾句,然後充滿慈愛地向我揮手道別。我卷着雜誌深淺不一地踏着腳印跑遠,也不知道身後會不會留下他的目送。

然而每週如此普通又短暫的幾分鐘,只有在離去之後才分外使我惆悵。

即使讀雜誌的習慣漸漸消失,我也仍保留着讀書的愛好。起初,我同樣驚異於網絡的發達,想要讀世界各國的名著不再需要跑去書店購買或是在家裏等着書到貨。不過時間一長,我卻漸漸喪失了對於閲讀的興趣。讀書的樂趣中失去了拿着精心自制的書籤小心翼翼地夾進書頁,失去了指尖捏着紙一張張輕輕翻閲的條理,摩挲封皮的質感。

最終,我重又購買了許多書籍,鑽進自己的.卧室的書桌前,一讀就是一整個下午。面對着純正的紙張,沒有屏幕下方各式各樣的推送干擾分心,時間如驟箭般過得飛快。我遊覽於各國名著的豐富多彩之間,為一部分科幻宏大的世界觀和奇思妙想的構造而驚歎,又為另一部分充滿哲理的悲劇故事而扼腕歎息。紙頁間的沙沙響聲以及墨香帶給人的遐想,都無法被網絡替代。事實上,在人們不斷地用多方面的功能來獲取信息時,再輾轉間也失去了一份沉穩,而多了份不必要的浮躁。

或許我們每個人在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時,都應該尋得多年以前捧着書如飢似渴的自己;或許那才是自己的初心,在書海中,那一排排文字和均勻的呼吸聲構成了只屬於自己的世界。在碎片中間,我們仍要撇開那不斷侵襲我們的浮躁狀態,方能保持自己的一方淨土。

遇上碎片化生活作文4

網絡帶給了我們便利的生活,讓我們能在最短的時間裏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同時它也奪去了那些我們自由支配的時間,整本書閲讀的時間變少了,也沒有了和家人一起聊天、玩鬧的時間,我們的生活好像永遠都停留在手機、電腦上。

書本漸漸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手機上那一個個閲讀軟件,抽空看上一兩章,絲毫體驗不到那種整本書閲讀的樂趣。看到精彩的部分,卻因為有急事而不得已放下,有時放下了,但心裏也會一直去期待,弄得所有的事情都沒有做好。

這樣碎片化的時間,讓人們無法去閲讀那些經典的名著,而只是去看那些無關緊要的小説,對學習、做人幾乎沒有一點用處,還浪費了很多時間,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十分空虛,沒有了那種獲取知識的成就感。

雖説我們現在還是學生,不用去擔心很多事情,但手機也成為了我們學習上一個不可避免的“絆腳石”,現在的國中生,甚至是國小生都會有玩手機上癮的情況,但你有時候不得不去接觸它。

如果你真的沒有去玩過那些熱門的遊戲,看過那些網紅的電視劇、綜藝,你可能會在學校跟同學無話可聊,漸漸被排斥在那個圈子外。可是當你真正的去接觸它,會慢慢喜歡上它,有時控制不住還會上癮,這也是我們學生現在最大的問題。

本來屬於自己支配的時間就很少,現在又要在那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花那麼多的時間,還能有多少時間用在閲讀上。讀書的時間變少了,就算是有,我也不會去注意它。下課休息的十分鐘、上下學的路上?這些看似零碎的.時間其實都可以用在讀書上,但我都錯過了;其實能自己去擠出讀書的時間,但一到行動上又想着要放棄,整個人過得並不充實,也沒有尋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快樂。

雖然時間變得零碎了,但總數還是那麼多,而且便利的網絡也為我們節省出了不少的時間。所以,如果你能很好的使用互聯網,那麼它也會成為你的助手,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也同時能讓你學到更多的東西,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遇上碎片化生活作文5

“喜歡條理吧,它能保護你的時間和精力。”我曾經見到過這樣一句話。的確,我們需要條理。書桌上的物品擺放需要有條理,這樣可以很快拿到想要的東西,看起來也更舒服。知識點和概念需要有條理地整理,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它們、體會到它們之間的關係。人的作息也應該有條理,這樣才最高效。要是一日三餐都在中午吃,豈不是要撐死?要是一年的'睡眠都在上半年內睡掉,下半年豈不是要疲勞而死?就像墨子説的,“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人的生活也一樣,不是總量多就行,必須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方做合適的事情。這些道理都很好理解,好像廢話,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遇上同樣荒唐的事情。害我們的罪魁禍首便是“碎片化”。

當需要額外時間補自己弱的學科時,卻發現這些時間被分成了十幾個小小的碎片,可能一道題做到一半,書上的一個小節讀到一半,就打上課鈴了。回家再做吧。唉,作業好多,趕快先做作業吧。終於做完了。再繼續上午沒有完成的內容吧。嗯,韋達定理,是法國數學家——不好,必須趕快睡覺了,要不然明天就沒有精神聽課了。法國數學家弗朗索瓦·韋達的結論再次被塞到書包中。

當需要買一些生活用品時,卻發現空餘時間被分成了十幾個小碎片。要是去超市買,會屢次在半路上得知自己又有事情要回去處理了。那麼在網上吧?淘寶網順利打開登錄了。什麼?哦,對,還有一個任務沒有完成。淘寶網遭到關閉……

我們整天接觸的信息,無論是新聞還是科普文章,也都被碎片化了,我們都只能獲取一些互相沒有關聯的信息,零零散散,很難有什麼用處。我們的'社交也因為各種繁瑣的事物碎片化了,很難每天有連續的哪怕半個小時能和夥伴交流。這樣,就很難真正地形成天長地久的可靠的友誼。

由於碎片化,我們乾的每一件事情都會出現下面這種情況:總時間加起來會比持續幹這一件事情所需的時間長得多,效果還未必會那麼好,事倍功半。這時,即使有好的學習方法,有良好的環境,能夠有比往常高的效率,最終還是不能比碎片化之前有更高的效率。但遇上這樣的生活,又能怎麼辦呢?

遇上碎片化生活作文6

在信息科技極為發達的今天,生活已被碎片化。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用餐,碎片化的任何東西

我媽媽是個70後,她小時候,科技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很多事都要用人力去做,不但費時費力,而且效率很低。

一天,媽媽回到家,就連作業都來不及做,馬上放下書包,開始做飯。媽媽切切這個,燒燒那個忙了一個鐘點,才把無味的不放鹽和味精的菜端上了餐桌。

“吱啦”那扇破舊的門開了,外公外婆走了進來。一家三口坐了下來,沉默地吃起了晚飯。吃完飯,媽媽那雙嬌嫩的手又浸在了刺骨的冰水裏,洗着碗碟;外婆踩着“吱嘎吱嘎”響的縫紉機,在縫一件打滿補丁的衣服;外公在磨着鐮刀,準備收割莊稼。

媽媽剛剛洗完碗,就趕快奔出了門。在那條古老而又深邃的`巷子裏,已經有一羣小孩唱着歌謠,玩跳皮筋,踢香煙殼了。

晚上,媽媽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了家。

夜深人靜,唯有媽媽家點亮着一盞小油燈,有一個扎着小辮的女孩低着頭,寫着作業。

三兩分鐘後,媽媽開始洗澡用為數不多的臉盆裏的冷水洗。又是三兩分鐘後,媽媽躺上了炕,進入了甜蜜的夢鄉。

20年以後的如今,生活着我的21世紀的上海,是一個科技極為發達的城市,在這座城市裏,幾乎所有的事都是自動化的,不需要你操心的。

一天回到家,我沒有任何負擔不用我做家務掃地,機器人搞定;晚餐點個外賣就行。我馬上做完了回家作業,這時,一桌豐盛的筵席已經送到了我的家門。

吃完飯,那些塑料餐盒嗯,做件好事吧。我把它們一一洗乾淨,就可以再次利用啦!

我躺在沙發上,拿出手機,直接在家就和小夥伴一起聯機打遊戲了。

打完遊戲,已經是7點半了。我伸了個懶腰,打開“騰訊新聞”,關心一下天下大事。隨後,我把手機關掉,閃進了浴室,痛痛快快地洗了個熱水澡,穿上寬鬆而又舒適的睡袍,躺在柔軟的牀上慢慢睡着了。作為一個21世紀的00後,我應該知足了,因為這麼多的科學家給我們創造了這麼好的條件與這麼便利的生活。同時,我也要敬佩那些熬過艱苦歲月的長輩們!

遇上碎片化生活作文7

暑假裏,我去了在美國的叔叔家。一到那裏,我便大吃一驚:比我小一歲的堂弟和剛上國小的堂妹,手裏竟都捧着一本字典一樣厚的書!而且這並不是偶然的心血來潮,居然是一種習慣!

也許這並不足以令人驚訝,因為兩三年前,許多人也都有這種習慣。可由於微信等聊天軟件的使用越來越普遍,人們的閲讀也在“碎片化”。很少有人還保持着讀一本厚書的習慣,大部分人則是選擇在手機上閲讀微信裏的“深度好文”。

“碎片化”帶給了人們極大的方便,人們彷彿置身信息的海洋,需要的信息都能信手拈來。涵蓋各個領域的短文,讓人們不再為各種事情困惑,網絡甚至會主動提供你想知道的內容……而且,碎片化的信息能讓人更好地利用“碎片”時間。排隊時,等人時,開會前……原本無用的時間裏,人們可以瞭解時事新聞……

但是,碎片化的信息將我們原本完整的時間“碎片化”。本來可以用來讀書、學習、提升自己的大段時間,被切割成了一個個小時,甚至一個個分鐘的'碎塊。身邊充斥着的信息,又有多少是真正有營養的呢?許多人在浪費着時間,將完整的時間碎片化地浪費,還認為自己“只是花了三五分鐘”。可是當一天就這樣“三五分鐘”、“三五分鐘”地被浪費了之後,他們有些後悔。不過第二天,他們依然“碎片化”地生活。

“碎片化”使人們的閲讀變得淺層。人們已不再像以前那樣認真思考了。他們總是渴求更多的信息,卻不願篩選,懶於整合,更別説感悟了。另外,由於信息的碎片化,人們的專注力也在慢慢降低。各種軟件裏的通知源源不斷,手機一天到晚“叮咚叮咚”響個不停,實在很難讓人們靜下心來,專注地做一件事……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們並不能改變它。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利用這些“碎片”,把他們整合起來,而不是被信息“碎片化”。

遇上碎片化生活作文8

隨着科技的不斷髮展和更新,電子書、手機、電腦等設備的普及,我們的生活逐漸被碎片化,人們常常用空閒的時間分段做一件事,而不是一次性。

“碎片化的閲讀”,這個在網上頻繁出現的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指的是大多以手機、電子書等電子產品為載體替代紙張的閲讀模式。説得直白點,就是你在公交車上看着小説,車站到了,你下車關掉網頁,到家後,你再次打開網頁看小説。這種閲讀模式的優缺點十分明顯。缺點是因為分段後讀一段的時間比較短,又由於人們的好奇心,人們會用短暫的`時間閲讀大量的內容。而在人們被迫不得不終止閲讀時,人們的思維會被打斷,也會被其它事物吸引,導致人們再次讀那篇文章時沒有思路,摸不着頭腦,不能夠深度的閲讀,會出現只是知道而不懂得的情況。優點是依靠科技能有時間就拿起,沒時間就放下,十分的方便、快捷。

我們的生活中也常常出現碎片化閲讀的情況。例如,當你正刷着朋友圈時,傳來了爸媽叫你寫作業的喊聲,你只能放下待會兒再看;當你正在看新聞時,一聲“開飯了”就能讓你放下新聞甚至任何事,畢竟“民以食為天”,這樣你的閲讀又被碎片化了。

隨着這種碎片化的普及,一些對讀書這方面有所研究的專家們道出了質疑和否定。我對碎片化閲讀也持反對態度。因為這種閲讀模式斷斷續續,不穩定,使你閲讀時缺乏思考,造成“淺讀盛行”。相比書籍、紙面帶給我們精神上的財富,碎片化閲讀是不能和它媲美的。

但碎片化閲讀隨着社會的進步也是必要的。人們在每日忙碌於工作或學習之中時,用分段的,斷斷續續的閲讀模式,短暫的時間閲讀大量內容也許是最合適的。

我們已經生活在碎片化的生活中,但切勿放棄書籍這一類給予我們精神財富的東西,不要空虛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遇上碎片化生活作文9

當紙質典籍變為手機屏上的一篇篇短文、公眾號,當幾小時的大型講座變成一段段精選的視頻剪輯。我們的生活因為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及世界的瞬息萬變,變得越來越碎片化。

什麼是碎片化?這是一個十分廣義的概念,從時間的利用到知識的攝取方式,我們正漸漸拋棄過去那種"化零為整″的生活方式,而習慣於化整為零。

碎片化,早已成為了時代特徵。書店裏鮮有大卷大卷的文史書籍,很多暢銷書,比如《七堂極簡物理課》、《不可不知的100條冷知識》都竭力宣傳自己的書籍中知識的概括性,零散性。再比如,上下班坐公交的20分鐘,説長不長,説短不短,人們利用這段時間刷刷微博,掃幾眼新聞標題,看一眼市,許許多多的`零散時間被利用去做一些細碎工作,也是碎片化時代的日常。

遇上了碎片化時代的我們該何去何從?美國的大腦學家稱,長期閲讀短篇文章的我們大腦結構正在被不斷改變。"再也靜不下心來看一下午的書。"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像隱形的鞭子,抽打着我們的雙腿,讓我們去習慣見縫插針的忙碌生活,以防自己稍微落下,別讓他人超越了自己。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心境再也沉靜不下來,去品一壺茶,去看一部好電影,去賞好山好水,那人類其實某種意義上而言已經滅絕了。當一柱香的時間,温一碗酒的時間作為量詞,漸漸從我們生活中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吃早飯的那十五分鐘″,"上班途中的五分鐘車程″作為行衡量時間的單位,我們得到的是驚人的效率,失去的卻是人文的温度。

碎片化的知識,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人生,在碎片化的時代中,我們應該如何做到盡善盡美呢?這是每一個現代人都應該考慮的問題,或許你可以在一個慵懶的午後,約上一個好友去圖書館看書;或許你可在一個寧靜的晨曦,在茶案前一邊品茶,一邊與棋友殺上幾盤。在碎片化的生活中遇上那個完整的你自己。

遇上碎片化生活作文10

我們的生活正在被一條條繁雜的信息碎片所籠罩,真相與噱頭,真實與虛偽,都無從盡力考證;我們的生活正在被社交軟件上的一則則應答碎片所掩埋,虛擬與現實,快樂與悲傷,都迷失在這茫茫潮流中。顧往今來,“快餐文化”,“零散化”的潮流還未徹底退去,碎片化的生活卻已是接踵而至,拋給我們一道道巨大的難題。碎片化閲讀更是成了人們當今熱議的話題。

記得小時候,我看的第一本書是《馬鳴加》,在作者生動而有趣的文字中,我時而捧腹大笑,時而喜極而泣,第一次領悟了文字的魅力,從此與書結緣。而如今,面對網絡江湖上段子手的風起雲湧和經典名著的落荒而逃,滋長的,無疑是碎片化閲讀的風氣。

誠然,碎片化閲讀也有好處,能在短時間內接觸到大量繁雜的信息,但同時也帶來了信息雜亂和片面閲讀的弊端。面對碎片化的生活,我們又將何去何從?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首先要做的是學會過濾。即將那些無用的垃圾信息從腦海中過濾出去。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海量而又豐富的信息充斥着我們的生活,而其中大多數都是毫無益處,真假難辨的垃圾信息,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有益的信息提煉出來,成為滋潤我們的養分。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們要不忘初心。當冷冰冰的手機屏幕代替了油墨紙香的.書本,當網絡段子代替了經典名著,碎片化的閲讀已動搖了無數青年學子的心。面對當今網絡上的種種誘惑,我們要做的是本持着一顆樸實的心,與書同行,與學習為伴,不要將最美好的年華浪費在一條條虛擬信息上。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們應該捍衞自己閲讀的權利,虔誠地葆有一顆純閲讀的赤子之心,在碎片化閲讀的潮流中擷英而行。

毋庸置疑,我們無法阻止時代的潮流,但我們可以做到的是在這個碎片化閲讀的時代中與書同行,保留初心。

遇上碎片化生活作文11

在這個互聯網加的時代,我們的生活在不知不覺間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閲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我們。

很多人會或許會對碎片化幾個詞表示疑惑,就拿閲讀為例吧。信息化的時代紙質書被各種電子書代替,你我總會有疑問拿到百度上艾特,當我們在搜索時,旁邊的小窗彈出來的一本書名讓我們尤為感興趣,便不由自主的點開了網頁,這次或許我們去看了一半兒,時間一長這本書的名字我們便遺忘了,於是這本書在我們腦海中就只有這一半。運用零碎的時間去閲讀零碎的文字,這即為碎片化閲讀。這種閲讀方式使我們無法好好的去閲覽一本完整的書,書乃精神之源,若我們不能去汲取足夠的精神食糧,我們便是廢人,國家且危在旦夕。

又例如社交,我們誰都會做的事,是需要自己去尋覓的,或是我們想交朋友,就必須見到真人與心交談一番後才會決定能不能與他交朋友,現在呢?在碎片化的社交中交朋友似乎簡單化了,我們只要什麼都不用做,也會有人發信息給我們,我們唯一要做的事就是些時間打開社交軟件,看到信息並回復,這朋友似乎就交成了。碎片化的社交真的很方便,但似乎在交朋友時的那份高興激動的感覺淡化了,在這種碎片化的社交中,我們的感覺似乎麻痺了。

我們終會遇上碎片化的.生活,那麼當整式生活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時,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某天我們或許會發現自己不會閲讀,不會寫作了。我們眼中的閲讀永遠只是為了快感而碎片化閲讀,我們眼中的寫作只不過是各類軟件上不過十數的評論吧,我們眼中的社交只不過是別人的問候,而我們眼中的時間或許只是零碎的。

那時的世界早已被數據化的電腦所替代,我們只是沒有熱忱,沒有靈魂的只圖方便的軀殼罷了。

站在現實的角度上,我們誰也無法判定碎片化的生活就是白白害而無一利的,24生活就是百利而無一害的,這一切只不過是我們的猜測罷了,能證實的唯一方法即為時間,時間是不會等待的,總有一天我們終會遇上碎片化的生活,在這一切來臨時,我們也許只能是被所謂的大潮流吞沒了……

遇上碎片化生活作文12

碎片化的生活為我們帶來了什麼?讓我們失去了什麼?

現在接收信息已經太方便了,手機上花幾分鐘動動手指便能閲讀幾十條不同內容的信息,下個app任何書都能讀,於是人們自認為與社會緊密聯繫緊跟“時代腳步”的優越感油然而生,覺得自己在碎片化的時間內非常高效的“閲讀”了好書,可是這帶來的副作用必然是思想的膚淺,心靈的浮躁還有親情友情的淺薄與缺失。

這樣的碎片化生活把時間切割使人類可以把時間更細碎的自由使用,看似非常人性化高效率,可若是讓人們敍述一下這三天瀏覽過的信息內容讀過的書,再説説這些信息的用處,書的內容和意義,除了所謂的緊跟時代腳步還有什麼用處呢?真的提高了自身修養與內涵嗎?時間被切割之後真的使用在正確的地方了嗎?反問自己後不禁惶然,我們現在的碎片化生活其實並不是進步,反而是人類思想靈魂上的退步。

在餐桌上一個個低着頭只能看到手機屏幕發出的藍光的行屍走肉到面對面啞口無言只能玩手機卻隔着屏幕用表情包聊得不亦樂乎的所謂的朋友,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的我們還不能做到在碎片化生活鋒利的刀刃下維持自我靈魂的完整。現在的人類更像迷失在信息碎片迷宮裏的孩童一樣需要指引。

其實已經有很多人意識到了碎片化生活對人類的.傷害,赫曼的美麗新世界已指出人類很可能會因過度接收信息和過快的碎片化生活而拒絕思考,《末日》描繪出人類玩着手機往懸崖走麻木的迎向死亡的灰暗場景,點醒人們之餘也有人疑問,碎片化生活應當如洪水猛獸般被抵制嗎?

答案當然不是,人們對於碎片化生活的不成熟之處在於將靈魂精神上需要靜下心花大量時間的活動也碎片化,例如一知半解的碎片化閲讀,才是真正讓人們成為與行屍走肉無異的存在的關鍵原因。花一整個下午在圖書館,靜下心來精讀一本好書,又或是泡一杯香茗,靜坐冥想,又或是與親朋好友放下手機一起聊聊天聽音樂散步,在工作上充分發揮碎片化生活的優勢,在休息時間迴歸慢生活,在進步中,不變的是靈魂的修養與沉穩,思想的深度,變得是人類使用的工具與工作方式,遇上碎片化生活,孰禍孰福,其實尚未定論。

遇上碎片化生活作文13

回去年剛畢業的母校,看看我走之後有什麼變化?老師們是否可和藹?坐上車我也打開手機,瀏覽今天的新聞。放暑假的最後幾天,我又和父母去看電影,又拿出了手機,刷空間,打了會遊戲。

哦,慢着,不難看出手機已經成為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東西,手機是錢包,是通訊工具,學習用品,詞典,遊戲機在讚歎科技發展的,帶給我們好處的同時,又一個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出現了我們過着碎片化的生活。

其實這一觀點早已在上世紀80年代關於“後現代主義”的研究文獻中就已提出,在知識和技術轉化為財富的過程大大減小的背景下,大量的新型工作方式也因運而生,使社會信息和資金等流動速度大大加快。同時,我們也看到收入是影響人們消費的最直接原因,社會階層的消費差異隨着收入差距的擴大而擴大而消費差異的擴大又導致了消費結構的變化和增速不同一來一往就自然的形成了碎片化的生活和社會階層。不過這好像也和我們自己的生活方式有關吧。白領無論是作為名詞還是職業早就被人們所熟知,朝九晚五的`生活概括的恰到好處。晚上也被多餘的工作,朋友邀請,或者小孩子等等事情本來一整塊的休息時間也被碎成一片一片的了。層出不窮的APP就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已近被碎片化了的最好證據。

一定要説其好壞,個人偏向於弊大於利,説法也很多爭議也不小,你會選擇古文版的《三國志》還是反拍過的《三國演義》作為自己的吸收方式?古代先哲們歷盡終身高度概括的人生規律,自然法則豈是你滑動手指一眼即過就能夠深入瞭解和明白的?極其斷章取義的閲讀方式本來就不被看好若真的使用碎片化的的閲讀方式,看的本來就少,在只接受與自己人之相同的東西,那可以説閲讀的真正目的認識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作用就完全不存在了。碎片化的生活也有自己的好處,他確實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但又有多少能對我們有幫助呢?

我們不能決定流水的方向,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是否要隨波逐流,如果可以,成為自己想成為人才是難能可貴的,我們只能取長補短,為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的活着。

遇上碎片化生活作文14

碎片化顧名思義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在這樣一個信息主宰社會的時代,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亦或説是我們的不幸。

趁夕陽還未收起餘暉時,我伴隨着暖風拂過我的臉頰,輕輕合上一本剛看完但仍意猶未盡的小説,我沉醉其中,就像只有在特定的土壤裏才能生長出特定的樹木一樣,只有深入閲讀,才能體驗到書本那清幽的香氣與作者想要表達的心境。

可是不知從何時起,看小説便沒了那番意境,看着看着便沒了耐心,捧起手機刷刷微博看着空間,最後的最後,從網上查找了內容梗概便安慰自己説我又看完了一篇世界名著。

不知不覺中,生活總是被碎片化了,有時忙碌了一整天,到頭來真正靜下心來想做些事,卻是不了了終以看手機作為一天的結束。

各種的`消耗、轉移分散着我的注意力,我從這個信息馬上跳躍到另一個信息,我的知識被碎片化,但這就是我們的生活現狀。不可排除,網絡的發達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便利與快捷,不用去書店買書消費,只要拿出各種看書軟件便一覽無遺,可以在屏幕上飽受閲讀的快感。這種種吸引人的誘惑使我陷入泥潭之中,無可自拔。

但是當我在抱怨這個社會現象時,又何嘗沒有考慮過我自己的過錯,説到底還不是自己不專心於一件事,我只是在為了掩蓋我成為了工具的俘虜卻還要自欺欺人説着這都是生活帶給我們的,潛移默化的東西罷了。我認為我們不能為了去把自己的碎片時間利用起來而去打破原有的規律與秩序,與其説是碎片化的生活,倒不如還是檢點自己的過錯來的高效率的多。

因此,哪怕是閒庭散步,都不能被碎片化的生活所支配,我想起了當日月更替時,揉揉自己痠痛的雙眼,但是不會感覺不充實。所以,哪怕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我們依舊是我們,不是被工具支配着的機器人。

也許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是我們的不幸,但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黏合劑。

遇上碎片化生活作文15

每天24個小時,對於我們學生來説時間是被碎片化的,起牀、洗漱、吃飯上學、放學、回家、做作業、睡覺,每天都在重複,彷彿掉進了一個世界,每天都是一個日期、一個時間、發生一樣的事情。

又是一個早晨,我被鬧鐘聲吵醒,睡眼朦朧的起牀、洗漱、複習、吃飯,然後就上學啦!到學校總會早十幾分鍾,拿書、預習、複習、背書。到點了,進校門,交作業!交作業!交作業!重要的事情説三遍。

吃飯的時候,看到番茄炒蛋兩眼發光,狼吞虎嚥的吃好飯,又急忙走回教室訂正老師剛講好的英語試卷,“哦,這道啊,應該是這樣吧!”我自言自語道。咦?這道題忘問老師了“喂喂,那誰,這道題咋做啊?”……“哦哦,謝謝啊”

放學後,和同學洋洋灑灑去超市買點東西墊肚子,接着各回各家,各找各作業去了,“回家收作業去咯!”唉,又和同學一起調侃作業了。回到家,那“堆積如山”,哦,怎麼可能,就自認為很多的作業讓我措不及防,一邊發呆一邊做作業,效率沒的説!呀呀呀,我急忙跑進了廁所的懷抱。

慢吞吞的做完作業,再吃個晚飯,理理明天要用的書,不明原因的打個哈欠,生理鐘響了,睡覺去了,願好夢,怎麼可能有個好夢?夢中都是明天默寫的內容,可能會考試啊,就像沒睡着一樣。

這就是我的一天,不,應該説:這就是我的'每一天。

人們如果要改變這樣的碎片生活應該要先改變自身,記得國小上過一篇文章,講的是魯迅先生孜孜不倦的學習,文中他説了一句話:“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還是有的。”我曾經捫心自問:“我真的有認認真真的看完一本書嗎?”我的內心告訴我:“沒有。”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不想改變自己的人,那碎片依舊是碎片,毫無價值。

不要總覺得今天活的毫無價值,人,總有死的時候,但還沒到,就別想,我們應該由衷的覺得每天都活的多姿多彩,我們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雖然被碎片化的生活索然無味,但,如果你可以從中得到體會,這也不算白白浪費了一天,請珍惜每一天!無論是多長還是多短的時間,最重要的還是專注,只有把一件事持之以恆的做下去,才算得上是珍惜了時間。

生活無論好壞,態度決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