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精選29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34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精選29篇)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1

1930年的農曆七月初九,在北京協和醫院裏,一個小男孩誕生了,因為出生在北平,便取名叫“隆平”。袁隆平是誰?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雜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他是不開豪車但科研經費一投就是幾千萬的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他是名字品牌價值千億但捨不得買貴的衣服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他就是我們的“國寶”,我們心中不折不扣的男神。

致敬堅定理想、永葆信念的“90後男神”。袁隆平説,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把飯碗牢牢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上。樸實的話語彰顯出他深厚的愛國情懷、造福於民的崇高品德,這樣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敬佩和學習。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從來都不是虛無縹緲的,而是始終體現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中。理想信念是方向、是燈塔、是幹事創業不竭的精神動力,任何時候都動搖不得,只有堅定理想信念,才能奮力開啟實現宏偉藍圖新徵程。

致敬不畏艱辛、責任至上的“90後男神”。他説過這樣一句話:“人的身上最值錢的,是裝在腦子裏的知識和一顆責任心。”袁隆平老人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解決吃飯的問題,數十年來,袁老用自己的堅持和心血,為做好這件事竭盡全力、付出所有。他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學習他攻堅克難的責任意識、學習他忘我無私的奉獻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今日之中國,正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奮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征程中,奮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區、攻堅期,更加需要黨員幹部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致敬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90後男神”。自稱“90後”的袁隆平,數十年間從未停下逐夢的腳步,在他的時間表裏,沒有暫停,沒有休息。鮐背之年,儘管身體大不如從前,他依然“管不住”那邁向稻田的腿,“收不住”那顆向着水稻的心,對雜交水稻事業一以貫之地執着。共產黨人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脱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幹部,也許我們只是處在一個平凡的崗位,但是隻要我們擁有擔當奉獻精神,依舊可以在平凡的崗位上,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致敬堅持夢想、不懈奮鬥的“90後男神”。袁隆平曾在公開場合多次暢談自己的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就是追求超級稻高產;另一個是覆蓋全球夢,讓超級稻走出國門造福世界。袁隆平從未停下逐夢腳步,埋頭苦幹,把一生浸在稻田裏;宅心仁厚,把蒼生裝在心頭上!袁隆平老先生教會我們:只有守得住初心,才能看得見未來。“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每一次關於奮鬥的話語都飽含激情、富有哲理、催人奮進,不懈奮鬥的時代號角已經吹響,要以新擔當承載新時代,以新作為開啟新徵程,不忘初心,不懈奮鬥,在青春的接續奮鬥中書寫新的輝煌。

“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卧榻三尺。”這句中國諺語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他給予了千頃良田新生命,讓億萬人吃得飽一日三餐,他喚醒了萬間廣廈真用途,這就是“90後男神”袁隆平的故事。袁老,生日快樂!祝福您,健康快樂超百歲!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2

民以食為天。在我們這個人口大國,真正解決吃飯問題只是近些年的事。在解決祖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吃飯問題上誰的貢獻呢?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標準答案:袁隆平。他是80年代就上了歷史課本至今健在的老科學家;他是創造水稻畝產1200多公斤神話的當代神農;他是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他是年已九十依然戰鬥在科研第一線的雜交水稻之父……大家知道他的夢想嗎?他的追夢經歷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他的一個夢想是“禾下乘涼”:超級水稻個頭比高粱還高,稻穗有掃帚那麼大,稻粒有花生米那麼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涼。他這個夢想真夠高的——不但水稻長得高、產量高,而且境界更高。被1960年的饑荒刺痛,他研究水稻是為了能讓大家都吃飽飯。他這個夢想也夠遠的,遙遠得像一個特不現實的神話。從1960年7月發現奇異的稻子,採花藥進行鏡檢,反覆種植、實驗,到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追求高遠的夢想,是他的使命和幸福的源泉。

科學無國界,他的另一個夢想是: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為此,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他領導的團隊為近80個國家培養了14000多名技術員,40多個國家大面積種植雜家水稻700萬公頃,普遍增產20%以上。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尼日利亞等地,因為種植他改良的雜交水稻,畝產從每公頃3噸增加到10。8噸!他還牽掛着吃大米全靠進口的'利比里亞,每年花掉兩億美元,國民才能打牙祭。他要推廣雜家水稻,讓大家每天打牙祭。

因為長期在泥裏水裏穿梭,不用特意健身減肥照樣健康。他身家千億照樣開幾萬塊錢的車僅為代步,甚至穿着20幾塊錢的衣服。他根本沒心思對那些俗事上心,想想幾億人因自己的科研成果不再為吃飯發愁,這種普濟眾生的快樂是任何吃穿、豪車別墅都無法比擬的。他九十高齡依然躊躇滿志,一息尚存追夢不已。袁老用一生的時間追求夢想,高遠的夢想也成就了袁老不朽的價值。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3

近日,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又火了!他給自己定了2個小目標。恰逢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召開,我作為新時代年輕幹部,也給自己定個小目標——補足能力“七巧板”,把自身發展融入到國家發展的大局中去,“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要求落到實處。

把規矩頂在頭上,做新時代的“清白人”,守住底線、紅線。年輕幹部要樹牢規矩意識,心存敬畏,手握戒尺,這是幹事創業的基準線。堅守底線,就是要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嚴守政治紀律和規矩,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明白“只有守底線,才不會被底線守”的道理,將無限忠誠擔當和為民服務初心融入胸中、銘於心上、踐於腳下,不斷提升自我政治能力,穩步邁入新時代。

把責任扛在肩上,做新時代的“孺子牛”,在工作中解民憂、惠民生。責任彰顯擔當,擔當展現作為。年輕幹部要有想幹事的衝動,這是幹事創業的生命線。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要牢記初心使命,深入基層搞調研,走訪一線摸民情。擼起袖子加油幹、帶頭幹,大事難事衝在前,急事險情靠前站。帶着熱心想工作,帶着激情幹工作,新時代面臨新任務,需要我們擼起袖子,捲起褲子,撲下身子,不斷提升調查研究能力、應急處突和羣眾工作能力,跨步走入新時代。

把務實抓在手上,做新時代的“實幹家”,在工作中暖民心、聚民力。都説“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年輕幹部當有能幹事、幹成事的決心和毅力,這是幹事創業的動力源。守恆心、辦恆力、求恆效。年輕幹部要拿起法律武器,走好調研步子、打響試點牌子,把法律作為決策底線,把調研作為決策基礎,小把片試點作為決策根據。年輕幹部需以上率下、真抓實幹。不僅要定好調子、畫好譜子、唱好曲子,也要做到既掛帥又出征,當先鋒,做表率,帶頭深入工作一線。不斷提高科學決策、抓工作落實能力,跑步進入新時代。

把創新放在心上,做新時代的“改革家”,注重與時俱進,聚焦創新發展。勇於改革、大膽創新,敢於“下深水”、善啃“硬骨頭”,是年輕幹部幹事創業的爆發點。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機遇與挑戰並在,年輕幹部要學會“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用新思想推動發展,用新舉措助力發展,用新成果體現發展。不斷提升改革攻堅能力,衝刺飛入新時代。

年輕幹部當拼齊能力“七巧板”,實現自我小目標,為國家大計出力、出智、更出效。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4

20世紀60年代初,米楚林和李森科的遺傳理論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視野開闊,通讀外國資料,學習了孟德爾和摩根的現代遺傳理論研究的新動向,於是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打開了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他為我們這一代樹立了一個好榜樣。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立人,終身學習,熱愛和鑽一線,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挫折不屈服,堅守崗位。弘揚時代精神,樂於服務,樂於奉獻,振興中國電力環保事業,積極參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第三,要學習袁隆平院士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當他人階梯的合作精神。袁隆平院士自從事雜交水稻研究以來,一直着眼大局,從困難出發,考慮全局,所以每次項目啟動,總能帶動不同地區、不同單位合作攻關。

20世紀70年代,他將研究團隊發現的野生材料毫無保留地分發給國內18家研究機構,加快了合作研究的步伐,使後續的配套研究得以迅速實現。從這個角度來説,我認為作為一個企業的中層管理者,應該有這種精神,團結協作,承上啟下,傾聽大家的聲音,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工作的預見性。要做一個合格的服務員,圍繞整個公司和部門做決策,加強協調,開拓創新,全力以赴為項目服務好。努力加強自身修養,打造環保行業領先形象。最後要學習袁隆平院士的好品格,好作風,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謙遜豁達,不自命不凡;他作風樸實,關心他人;他熱愛生活,健康樂觀。在他身上,體現了憂國憂民、造福人類、自強不息、勇攀高峯、勇於面對困難、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創新精神。袁隆平院士對事業的堅持和奉獻深深激勵了我。作為一名普通的企業員工,我們的名聲並不顯赫,我們的地位並不高尚,我們的收入並不富裕,但是我們從事的職業卻極其高尚,所以我會努力實現我個人的社會價值。可以説,袁隆平院士的這種精神不僅激勵了我們,也淨化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更好地貫徹各級領導的工作安排,積極開展各部門的工作,認真學習節能環保新技術和新知識,努力掌握全球環保領域的新趨勢,拓寬知識面,以適應現代生產和和諧社會發展的需要,提高環保設備的質量,建設一個項目,一座豐碑。同時,還不如組織部門員工參加政治學習和業務培訓,開展員工文化體育活動,關心員工生活,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以袁隆平院士的先進事蹟為榜樣,以各方面的標準,不斷鞭策自己,提高自己,以求更大的進步。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5

“讓更多的人吃飽”袁隆平91歲離開。大師隕落,全世界哀悼。他的去世是中國和世界科學界的巨大損失,也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損失。“國家的脊樑”將被我們永遠銘記。

傑出貢獻改變世界。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受人尊敬和愛戴的科學家。他是雜交水稻研究的先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將水稻的雜交優勢成功應用於生產的科學家。他發明了“三系”雜交秈稻,成功開發了“兩系”雜交水稻,建立了超級雜交水稻技術體系。幾十年來,他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和推廣,為中國的.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應做出了巨大貢獻。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解決世界60%人口的吃飯問題,袁隆平的貢獻是顯著的,“雜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實。

學術態度影響深遠。袁隆平是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第一代大學生,飽受困難和挫折。無論什麼情況,他的身體裏總是流淌着祖國和世界的血液,他的青春散落在田野裏。他還在孜孜不倦的攀登超級雜交稻的巔峯。一路走來,袁隆平的科研有很多疑惑、失敗、挫折。他一直埋頭苦幹,不怕吃苦,闖出一片新天地。他的那句“科研怎麼會失敗?”一直激勵着無數科學家參與遊戲科學競賽;他的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熱諷,也不要怕別人説你不落俗套”一直激勵着青年學生勇闖創新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則是淡泊名利、踏實做人。他無數次拒絕了來自國外的高薪聘請,因為他知道他和雜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國。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終銘記投身科學研究的激情與夢想,始終銘記把雜交水稻不斷帶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對待成就,他極富人情味,常懷感恩心,把雜交水稻的功勞歸功黨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時尚的消費觀,也不把個人的財富看成是負擔,曾因為多看了幾眼豪車上新聞,卻依然選擇普通的車子下試驗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這就是他對待生活的態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熱愛的種子一樣,深埋在後人心間,令人從中汲取力量,傳承使命。種子優良了,水稻才能根深葉茂,碩果累累。“禾下乘涼”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兩個夢依然任重道遠,但有“雜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將激勵更多的人為科技興國而戰,未來可期。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6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終於實現了畝產900公斤的目標。而在試驗田收割以後,種糧大户王化永告訴他第5號田599.1平米合0.897畝,毛重1172.5公斤,合1307公斤每畝。並要按通行的“七五折”來計算他的每畝淨產量時,袁隆平謙虛的説,我們不按七五折,我們按七二折算吧好不好?就這樣稻穀收穫後經烘乾、除雜後,按標準水分加權平均,七二摺合每畝片平均畝產926.6公斤。

田裏增產幾公斤水稻也許算不上什麼大事,但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來説可就意義非凡了。當年把雜交水稻的畝產量從600公斤提高到700公斤,袁隆平用去了4年時間。從700公斤攀上了800公斤,又耗去了4年心血。而現在從800公斤實現了畝產900公斤的目標,袁隆平整整摸爬滾打了7個年頭。可想而知,在這期間,每增加一公斤的產量都要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們付出數不清的心血。如果在這次驗收中,袁隆平只要稍微做點手腳,甚至只需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的1000公斤目標可能就會在現在同步實現了。然非但如此,袁隆平不僅在全程遠離驗收的專家組,更主動要求驗收專家組放棄通行的“七五折”,而用“七二折”的淨出率。這樣一改變,袁隆平的成績也超過了900公斤,但總成績卻也“打折”了。

我們中國人素來就有“好事可大不可小,壞事可小不可大”的“傳統”。對於一個人的`成績,不但能“可大”,甚至還能“拔高”和“塑造”,就是“注點水”人們也能理解。因此不少英雄模範人物出現之初少有非議,而一經歷史檢驗便難掩瑕疵。特別是如今所謂的這獎那杯更是非議重重,其主要原因就是成績的內容並不是那麼實在。按照袁隆平的聲望和其貢獻。別説成績要“打折”,就是按照“毛重”1305公斤計入袁隆平的成績單,甚至國家就按照這樣一個成績單獎勵他,估計老百姓也很少有怨言。因為按照袁隆平的貢獻,他現在早已遠遠超出國家的獎勵界限了。

也正是袁隆平的這種對自己成績的“打折”,也才釀造出中國科學界獨具性格而又耀耀生輝的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國的科學家,按他對社會的貢獻和他得到的獎勵足夠他有晚年享受不盡的奢華,更用不着在奔波于田間地頭,但是我們看到雖然已經80出頭的袁隆平仍然額也不停留的忙碌在稻田裏,對奢華的生活更不屑一顧。他是中國最有錢的農民,但他也可能是世界上工作在最艱苦環境中的一流科學家。而袁隆平卻説,要那麼多錢做什麼,那是個大包袱,背來背去。我覺得這種生活很好,搞豪華車有什麼意思,穿着豪華的衣服還有什麼鱷魚的皮帶,兩千多塊錢我從來沒有,送給我,我不要。

事實上正是袁隆平的超然和灑脱,把一切看得都很淡然,才使他對成績和榮譽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解。人們常説,什麼都能忽悠,人的肚子不能忽悠,吃不飽就要捱餓。水稻每畝達到900公斤,就能解決全球5000萬人的吃飯問題,如果這個增產不是實打實的,就有可能還有幾千萬人捱餓。而袁隆平把這個成績“打折”,就意味着夯實了這個成績單,也就意味着不僅能保證5000萬人的吃飯問題不會“打折”,更能夠綽綽有餘。他不僅對自己要求這樣嚴格,同時也對自己所帶的研究生、博士生也有“特殊要求”:“你要把名利丟開一點,不怕困難,努力鑽研”。甚至提出:我培養研究生、博士生第一個條件你要下田,你怕下田,怕吃苦的,我就不接收你,我説電腦很重要,書本知識也很重要,都是基礎,但是電腦裏面,書本里面種不出水稻出來的。這樣一種認真求實的精神,足該成為中國科學家的“座右銘”。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7

身體的勞累還在其次,學術界權威的質疑與反對,使袁隆平承受着巨大的輿論壓力。當時學術界流行的經典遺傳學觀點認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許多不良的因子已經被淘汰,積累下來的多是優良的因子,所以自交不會退化,雜交也不會產生優勢,從而斷言搞雜交水稻沒有前途,甚至説研究雜交水稻是“對遺傳學的無知”。然而無論是科學道路上的挫折、失敗,還是人為的干擾、破壞,所有的磨難都無法動搖袁隆平執着的夢想。他堅信實踐才是真正的權威,火熱的生命加上知識的力量能夠改變一切。

1966年,經過兩個春秋的艱苦試驗,對水稻雄性不育株有了較多的感性認識後,袁隆平把獲得的科學數據進行理性的分析整理,撰寫出首篇重要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國科學院出版的權威雜誌《科學通訊》第4期發表。這篇論文的發表,標誌着在國內開了雜交水稻研究的先河,這不僅是一個普通意義上的水稻育種課題的啟動,而且開創了一個劃時代的嶄新的研究領域。在隨後的30多年間,他在雜交水稻這個領域始終保持着世界領先地位,他的研究成果一個接一個,他創造的雜交水稻神話一個接一個。從1976年至1999年,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畝,增產稻穀3500億公斤,相當於解決了3500萬人口的吃飯問題,確保了我國以僅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

袁隆平用知識在中國古老的土地上,圓了華廈民族幾千年都在渴盼的夢想,寫下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神話。

1999年6月,“ 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昭示着高科技與資本的緊密結合,將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對於科技與知識的力量,怕是鮮有人能比袁隆平有着更深切的認識了。

假設我們的超級稻大面積推廣時“1畝平均增產400斤,推廣1億畝每年就可以增產糧食400億斤,相當於目前國內一箇中等省份一年的糧食總產量。而我搞超級稻研究,只需要國家1000萬元的投資。所以科技進步產生的效益是巨大的。那麼,水稻畝產提高的.潛力到底還有多大呢?我跟你講,潛力非常大。在理論上,水稻的光合作用對地表太陽能的利用率可以達到5%。目前全國水稻的平均畝產為800斤左右,只相當於利用光能的12%,通過科技進步,只要把光能利用率提高到理論水平的一半即25%左右,即意味着畝產翻番。我們的超級稻成功並推廣後,預計可使全國水稻平均畝產增至1200~1300斤。現在我的學生們,年輕的一代的科研人員技術手段更先進了,開展分子水平的育種,效率更高。展望一下,達到3%的光能利用率是可能的,那時16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就解決了。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8

袁隆平院士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50多年來,他不畏艱辛、執著追求、大膽創新、勇攀高峯,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30多年來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推廣應用後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傑出貢獻。袁隆平院士不僅是中國的袁隆平,也是世界的袁隆平。

陳至立説,袁隆平院士為科學界作出了表率,為全社會樹立了榜樣。他的先進事蹟在全國產生了強烈反響,得到人民羣眾的廣泛讚譽。他是我國當代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是一位德學雙馨的科學家,他的永不滿足的科學創新精神,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令人感動,催人奮進。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知識分子愛國主義的高尚情操和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集中體現了我國人民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集中體現了我國科技工作者敢於創新、頑強拼搏、為中華民族爭氣的宏大抱負,集中體現了嚴謹治學、為人師表、平易近人、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他來自於人民,為人民而研究,“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他孜孜以求的奮鬥目標。

陳至立強調,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更多的像袁隆平這樣的專家。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學習袁隆平院士不畏艱難、勇於奉獻的`獻身精神;追求真理、不斷探索的創新精神;理論聯繫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作精神;着眼長遠、獎掖後學、匯聚人才的團隊精神。

劉延東在座談時説,袁隆平院士是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楷模,他對國家和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他還是傑出的無黨派代表人士,在參政議政方面也作出了突出成績。我們要在廣大無黨派人士和黨外知識分子中開展向袁隆平院士學習的活動,使新一代無黨派人士繼承優良傳統,搞好政治交接,更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9

袁隆平院士作為科學家,不僅貢獻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貴、品德高尚的人.他傑出的科技人才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達到了完美結合和高度統一,贏得了社會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風,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典範.一是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作精神.

袁隆平其人可敬的方面很多,尤其作為一個學習楷模被潤色的更是一個完人.而我作為一個普通人,可以學習他什麼呢?泛泛的説學習袁隆平似乎各個方面都都可以學習,那把目標就設定成一個完人,對自己沒有什麼現實意義.我認為能夠袁隆平身上突出的精神實質就是他的事業心.他做出的貢獻之大可以造福全人類,而這一切的貢獻都建立在他的事業心的基礎上.至於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他個人如何愛國,愛社會,這是促成他有事業心的基礎.我們是生活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人,不可能有一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不可能對國家對社會懷有同樣的情懷.但是這種背景並不能影響我也有一個同樣的`事業心.每個人從事着不同的工作,並不是每個人的工作都有那樣的造福全人類的意義,但是每個人的工作對自己本身就是全部,那就是這個人的事業.這個事業的初級階段是為了安身立命、養家餬口,而温飽問題解決了以後是否能有更高的追求呢?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投入到了共產主義事業中,是否應該有一些社會理想呢?我想這是作為我,一個普通人應該仔細思考的問題.我們每天可能只是做着普普通通的事情,想不到雜交水稻這樣宏偉的命題,但是我們做得一點點小事,如果能夠當成事業來做,對個人,對社會都會有很大的成就,每個人都可以有很精彩的事業.我現在從事環保行業的工作,可以説是大事業中的一個小角色.也許我沒有機會去做袁隆平那樣重大的項目,獲得舉世矚目的成果,但我有很多機會完成眼前的小項目,小成果.而這今天的小,對於我來説,就是我的事業的全部,誰能説不是以後做大的基礎呢?所以學習袁隆平精神,我覺得,從現實意義出發,應該落實到自己從小事做起.

作為一名工程技術人員,應從袁隆平的成功道路上得到點啟示,從基礎的工作中尋找自己事業的起點,從點滴的努力中搭建自己事業的高塔.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10

我瞭解到袁隆平同志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生於1930年9月,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世界級農業科學家,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創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曾成功選育了第一個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的強化高產雜交水稻組合——南優2號;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國際上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為我國糧食生產和農業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此外,他還先後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糧農組織等多次國際獎勵。

他培育的雜交水稻被稱為“東方魔稻”,確保了我國以僅佔世界7%的土地養活佔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產的稻穀相當於每年解決6000萬人的吃飯問題。 有人説,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礦,怎麼挖掘都有收穫,他還是一個多面體,每個側面都值得大家學習。是啊,如今,全國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學習,學習他為國為民為事業不畏艱難、勇於付出的獻身精神,學習他勇於追求真理、不迷信權威、不因循守舊、不斷探索的創新精神,學習他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學習他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作精神,學習他謙遜淳樸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些精神不是隨便説説的,翻開那本中國感動世界,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立體真切的展現在腦海裏的,就是真實的袁隆平。 袁隆平早在考大學之前,他就立志做一個農業科學家,西南農學院正是我們這位現今的農業科學家的誕生之地。也許是童年及青少年時期經歷的戰火與生活的艱辛讓他能夠立下這樣的志向吧。大學畢業後,他響應國家的號召,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懷大志,目標堅定的人,才會不畏懼苦,不害怕難!在20世紀60年代,在那饑荒的年代裏,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慘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歷史成為袁隆平前進道路上的動力。從此,他立志使我國農民擺脱貧困,立志向飢餓挑戰。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可以説袁隆平在青年時期就知道了,這也成就他一生的大業,更造福了億萬的人民。所以,要做怎樣的人?我想應該就是要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吧!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會有崇高的人格。所以,當我們今天學習袁隆平那麼的美好的品質的時候,我們知道,那個汗霜滿衣,皮膚黝黑,真像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泥腿子’的人,展示給我們的卻是人格的光芒。

“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這是美國經濟學家布朗博士提出的質疑。袁隆平的頭腦中始終裝着一個堅定的答案:我們中國人自己養活自己。袁老還會告訴你他衷心希望雜交水稻這一成果不但能增強我們中國依靠自己力量解決吃飯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將為全人類戰勝飢餓做出更大的貢獻。在袁隆平的帶領下,通過大家努力,雜交水稻目前已在越南、印度大面積種植,增產十分明顯;在菲律賓、巴基斯坦等國的開發工作進展也很順利。

袁隆平的一生,始終淡泊名利,不居功自傲,不貪圖安逸,不向組織提任何個人的要求。他對“見利而拼命,幹事而惜身”的人很反感,很厭惡。他説:“要那麼多錢幹什麼?有些人連人格也不要了,人活着還有什麼意義!”

袁隆平現在一定很高興,因為他自青年時期的'理想到現在的目標,不論多苦多難,都已經成為了現實!看完全部的袁隆平傳,我們知道他的高興,不是因為身上的各種光環,而是因為他給了中國人自己養活自己的夢。

學習袁隆平精神,就要作一個有價值的人!國傑出的農業科學家、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他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科技工作者,立志解決人民羣眾的吃飯問題,五十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於雜交水稻科學研究,提出了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使中國水稻產量不斷邁上新台階,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可以説,袁隆平同志是我國當代知識分子的楷模。他獻身科學、頑強拼搏、勇於創新,以農業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巨大成就不斷造福人類。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團結協作、甘為人梯,桃李滿天下,贏得了廣泛的讚譽。

他還是傑出的無黨派代表人士,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積極參政議政、獻計出力,為統一戰線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對於這位偉大的、為中國人民、世界人民創造了無限財富的袁隆平院士,有人評價他的身價何只千億,可他每月的收入連工資加補貼也只有幾千元。依其貢獻,他應該擁有更多的錢,但面對幾千元的工資,他樂呵呵地説:“要生活和生產,錢是重要的,但錢的來路一定要正。錢是拿來用的,有錢不用等於沒有錢。但是用錢,第一不要奢侈浪費,第二不要小氣,該用的就用,不該用的就不用。所以,我穿衣服樸素大方,這是一個原則。穿那麼好乾什麼,表面光。穿得好,也不見得你的地位就高。”這就是袁隆平院士的金錢觀,樸實直白,寓意深刻,發人深思。有人評價他説:

“袁隆平院士頭頂藍天,勇攀科技高峯;腳踏實地,造福世界人民。他幾十年如一日,刻苦鑽研,鍥而不捨;淡泊名利,無私奉獻,服務人類社會;胸懷祖國,心憂天下,造福世界人民,……。”作為科學家,袁隆平院士不僅貢獻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貴、品德高尚的人。他傑出的科技才能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達到了完美結合和高度統一,贏得了社會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風,為我們身處教育戰線的廣大知識分子樹立了學習的典範。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11

提起袁隆平,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他是赫赫有名的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確實,作為在世界上倍受尊重的“雜交水稻之父”,作為“中國最著名的農民”,作為農民兄弟眼中的“米菩薩”,作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可謂是大功至偉。

然而,他對網民尊稱他為“人民科學家”,卻感到“誠惶誠恐、忐忑不安”,他謙虛地説:“‘人民科學家’談不上,我只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如果要説什麼家,我覺得農學家最合適。”

我想,僅從這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我們就足以感受到袁隆平的謙遜美德和人格魅力,令人敬佩,讓人尊重。

常言道:“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越是沉穗的穀子,越是低下頭。然而,現實生活中卻有些人喜歡張揚、高調。比如,表現在學習上,喜歡吹噓自己的博學與能耐,看過幾本薄書,就自詡飽學之士、滿腹經綸;寫過幾則公開發表的'小文,就自封著名詩人、作家。表現在工作上,喜歡凡事必稱大,有的事還沒有做,就開始説大話,剛剛乾出一點成績,便“拉長、吹大、墊高”,熱衷於在媒體上“精心包裝,隆重推出”。這種喜歡張揚的人,雖然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也許能慷一時之慨,開一時之懷,求一時之名,取得一時之利,但這種人往往行之不遠,登之不高。而謙遜的人則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些,以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態度做人行事,這才是成就大業的基點,是走向成功的長梯。

也許有人擔心,謙遜的人,久而久之,會被人遺忘,終究會吃虧。其實不然。這些人、這些事或許一時難以廣為人知,但當他們以踏踏實實的工作創造了業績,以默默無聞的品格作出了貢獻,名聲自在眾人心中。這正像袁隆平所説的,我是搞育種的。我覺得,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的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種子健康了,事業才能根深葉茂,枝粗果碩。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尤其如此,不僅要知識多,而且要人品好,不僅要出科技成果,而且要弘揚科學精神。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這個是基本前提。如果對民族、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沒有感情,就很難成就一番事業。有了感情,才會為社會做一些事情、獻一份愛心,這樣你才會有欣慰感。

特別是談到物質享受時,袁隆平認為,精神上要豐富一點,物質生活上則要看得淡一點。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在吃方面以清淡和衞生為貴,穿方面只要樸素大方就行了。少走彎路,少留遺憾,身心才會健康,心情才會愉快,事業才會做得長遠。

由此可見,今天,我們正在全力建設和諧社會,最應大力弘揚的就是袁隆平這種謙遜美德,常懷一顆平常心,不論在什麼情況下,對個人的名利、進退、榮辱、都要看得淡一些,超脱一些,高調做事,低調做人。越是成績突出,越是貢獻巨大,越是形勢大好,越要保持憂患意識,越要保持清醒頭腦,做到“自豪而不自滿,昂揚而不張揚,務實而不浮躁”,始終以高昂的精神狀態和一流的工作標準謀事盡責,多做貢獻。如此,我們的工作才會大有起色,我們的事業才能更好地發展起來。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12

我們都好像和袁老有一面之緣,在課本里,在飯桌上,在人間裏。今天,我們用觀看電影的方式緬懷袁隆平爺爺。

銀幕中的爺爺:與妻子分別二十年,再見面已年過半百;在海南研究十餘年,研究成果卻一直止步不前;長時間沒有研究成果,經費被停,被潑各種冷水。

但銀幕外的我們,看到的不是他的放棄,而是他傾其一生、歷經數十載的不懈探索和艱難實踐,孕育雜交水稻。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更是給人類帶來了福音

喜看稻菽千重浪,在卓越的功勛背後,我們也看到了他作為90後的樸實可愛:他生活簡單,衣着樸素;他多才多藝,拉小提琴,英文流利,游泳健將;他幽默風趣,會説自己是“自由散漫”,被問到“帥不帥”時會得意地回答一個“handsome”。當這些特質合起來時,我們看到的他不是高高在上的聖人,而是田間地頭家長裏短的'可愛爺爺。

袁隆平爺爺的離開,相信很多人心中不止是悲痛,還有着無所適從的恐慌與不安。但這也正是他的偉大之處,被從未打過照面的人們依賴。歷史在傳承,但我們相信他能青山永駐,他能萬古流芳,他能擁有那千千萬萬人永恆的愛和這世世代代不朽的名。今天舉行了他的遺體送別儀式,但是我想説,真正的死亡不是他的身體消涅,而是我們對他功勛以及精神的遺忘與不傳承。所以,要記得,共和國記得,我們更應該記得,我們不僅記得,還要傳承下去,融入我們精神血脈,塑進我們鐵血脊樑。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13

2021年5月22日,這是個世人永遠銘記的日子,兩位國之脊樑永遠離開了我們。一位是“心懷一稻濟世,但求萬家糧足”的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另一位則是“俠志披肝瀝膽,永懷醫者仁心”的科學院院士吳孟超先生。他們用行動詮釋了國士無雙,他們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永遠是大家學習的榜樣,激勵着大家在新時代、新徵程上開拓奮進、砥礪前行。

國士無雙是人生耐得住寂寞,在稻田中奉獻一生,守住中國人的鐵飯碗。“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説的一句話。他也用一生,為這句話寫下了註腳。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為不讓受苦捱餓的饑荒苦難再次出現,讓中國人端牢“飯碗”,他牢記三個任務:實現超高產、種植海水稻、做好第三代雜交水稻工作,日復一日下農田做實驗。在實踐基礎上,以過人膽識和科學眼光投身基礎科研事業,依據事實、發現真理、驗證真理,築牢中國農業之基石,成功實現第三代雜交水稻晚稻畝產911.7公斤,真正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讓雜交水稻造福全球,讓禾下乘涼夢照進現實。他鼓勵年輕人要勤勞勇敢、堅韌不拔、吃苦耐勞、團結協作,將年輕的`自己投入到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在強國征程中寫下精彩的一筆。承蒙袁院士之恩,在未來,作為後備力量的我們,必是以知識為應用基礎、汗水為苦幹實幹、把握好經驗昇華的思想火花、順應時代大潮盡我所能,不懼人生路漫漫、塵世車馬喧,獨守一方地、淡泊志彌堅,願得一斛黍、消弭天下飢,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國士無雙是以學投戎攻難題,軍人本色護國民健康,守住中國人的醫無憂。“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院士從醫七十餘年,救治近兩萬肝膽病人,在工作中爭分奪秒去奉獻,那是生命終點的意義。他是一代醫界傳奇,深受病患愛戴,懸壺桃李滿天下。他曾説:“即使有一天,倒在手術室裏,也將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他勇闖生命禁區,帶領同伴不斷突破,創造性地提出“五葉四段”的解剖學理論,建立“常温下間歇肝門阻斷”的肝臟止血技術,克服了一個又一個肝臟外科界的難題,拯救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他時刻為病人利益着想,在日常行醫過程中,主張為病人節約,最大限度地為病人減輕負擔,每每看望患者,也總是先把雙手搓熱,然後才跟患者接觸,他檢查時主動拉上屏風,還會幫助患者掖好被角,用“父母仁心”在人生中寫滿“拯救”二字。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馬,要把病人一個一個馱離黃泉。他的精神將會永遠砥礪代代醫者,不忘手中一把刀、心中一團火,遊刃於病魔、刀除患精準,誓言從不悔、冰心在人民。

年少不懼歲月長,彼方尚有榮光在。欣逢盛世,當不負盛世。我們將牢記禾下乘涼夢,一稻一人生;心當在人民,醫難無可擋。致敬“醫食無憂”的守護者,以吾輩之青春,捍衞我盛世中華。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14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看到老百姓因糧食不足而深為飢餓所困時,他便悄悄埋下了消滅饑荒的夢想種子。袁隆平院士曾言:“作為新中國培育出來的第一代學農大學生,我下定決心要解決糧食增產問題,不讓老百姓捱餓。”1956年,袁隆平帶着學生們開始了農學實驗。幾年時間便發現水稻中有一些雜交組合有優勢,並認定這是提高水稻產量的重要途徑。1966年,袁隆平發表了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拉開了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也拉開了袁隆平追逐“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的序幕。

十年田壟勇突破,袁隆平院士的追夢路坎坷而持久。1973年,他正式宣佈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雜交優勢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1981年,國務院將“國家技術發明特等獎”授予以袁隆平為代表的全國秈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組。5年後,袁隆平正式提出雜交水稻育種戰略:由三系法向兩系法,再到一系法,即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簡且效率更高的方向發展。經過9年努力,兩系法獲得成功,它保證了我國在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1979年4月,雜交水稻國際學術會議上,袁隆平宣讀了自己的論文《中國雜交水稻育種》,中國第一次將雜交水稻研究的成功經驗傳遞給世界。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正處於艱難的探索時期,國際形勢緊張、國內科研條件遠遠落後於西方、衝擊、百姓們生活困苦,但儘管形勢如此嚴峻,袁隆平卻堅守住了自己戰鬥的陣地,一步一步的推動着我國雜交水稻研究事業邁向世界。

夢想之路無止境,2019年6月3日,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掛出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親筆簽名的“告示”,他給團隊定下了“三大新目標”:超高產衝刺、耐鹽鹼水稻及第三代雜交水稻。而事實也證明袁老的辛苦研究並沒有白費,就在今年七月,衡南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進行了測產驗收,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早稻加晚稻畝產1500公斤目標達成!袁老終身奮鬥的事業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的學習。

淡泊名利守初心,袁隆平院士的傑出貢獻讓我們肅然起敬,國家也給予了至高榮譽但他的`生活依舊樸實無華。他曾言道“倘若對錢看得太重,被金錢矇住了眼睛,就容易迷失自我,成為一個對社會對他人漠不關心的自私的人,人要是成了金錢的奴隸,活着還有什麼意思呀。”作為蜚聲中外的大科學家,袁隆平自然而然成了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許多來信。有一次,他收到寄自上海的一位雙目失明的小朋友的來信,信中除了表達對他的崇敬以外,還道出了這位小朋友對前途的迷茫和困惑。讀着小朋友真摯的來信,他也給出最真摯的建議與指點。他慷慨解囊支持教育事業,卻騎着摩托車去試驗田,他喜歡呼吸田野的氣息,喜歡與稻田親近。他,平實而偉大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15

2021年5月22月13點07分,“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與世長辭。在得知這個消息後,我先是不肯相信的,袁老取得的一個又一個令世界震撼的成就,為全人類做出的無與倫比的貢獻,讓我們將他視作一座屹立不倒的豐碑,一個精神永存的標杆,卻忽略了他也是一個有着生老病死的普通人。

我久久難以平息內心的驚訝,難以起筆寫下這篇文章。我帶着一顆虔誠而崇敬的心,重新回顧了袁老充滿坎坷與堅持的一生,試圖從單薄的語言與真實的影像中汲取這一偉人的精神甘泉,用我不夠厚重的文字,以我最真摯的'情感,記錄我眼中的山高水長的袁老之風。

袁老是一位偉大的夢想者。

“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多麼美好的夢想,多麼動人的夢想,多麼偉大的夢想啊!從那個“塗有餓莩”,饑荒肆虐的時代到不被認可、難見成效的時期,袁老始終敢於夢想,始終追求夢想。“我們都在路上,我們都是追夢人。”袁老這些追夢人中的一員,九十歲高齡仍堅持下田,為水稻產量年年創造奇蹟,為了心中的夢想,不斷開拓,不斷突破,不斷前行!

袁老是一位執着的堅滿分持者。

袁老經歷了成千上萬次失敗,承受了成千上萬次失望,卻始終堅守着自己內心的方向,從失敗中找尋經驗,在失望時愈加勇毅。數十年的風吹日曬,讓他的皮膚變得黝黑,卻未能讓他的堅持有絲毫動搖。靠着這份堅持,他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明知前方陡峭,偏要開路而往,用恆心培育出高產雜交稻,讓農民展笑顏,讓人民露欣喜。

袁老是一個積極的樂活者。

與印象中的科學家不同,袁老更像一個樸實的老人。袁老愛好廣泛,樂於生活,袁老愛游泳,愛理髮,愛打排球,愛拉小提琴,富有情調。袁老養貓,希望貓兒長大,守護家旁的水稻試驗田。袁老愛打麻將,防止老年痴呆,想要多堅守崗位幾年。袁老心繫水稻,心繫工作,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消除飢餓的人類的偉大事業中。

5月24日,在袁隆平遺體送別儀式中,在飄着點點細雨的長沙,壯觀的場面讓我感慨袁老的貢獻之大,更感動於袁老在老百姓心中的位置!我想,袁老啊,您是去了天上,在比高梁還高的稻穗下乘涼了;我們每個人都銘記“袁隆平”這個閃閃發光的名字。

我還有萬千思緒,此刻竟無法收筆,唯道一句:“袁老之風,山高水長!”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16

有一位老人他經常漫遊在金燦燦的稻田中,他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這位老人就是可愛的袁隆平爺爺。

他是一位偉大的人。他解決了人們的温飽問題,我們碗中的每一粒米飯都是他的孩子。1960年,嚴重的大饑荒像蝗蟲般掠過中華大地,餓殍遍野,慘不忍睹。袁隆平爺爺發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種高產的水稻,讓自己的同胞吃飽!當時,科學家都認定水稻雜交沒有優勢,可是倔強的袁隆平爺爺不認輸,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沒有錯,無數次實驗、無數次失敗,都沒有使他氣餒,最終研製出了雜交水稻。是他的努力與堅持挽救了無數人的性命。

他是一位具有國際精神的人。“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不僅僅是説説而已,而是付諸於行動。非洲一個貧窮落後的地方,那裏炎熱乾旱,農作物產糧不好,人民依然解決不了温飽問題。袁隆平爺爺帶着他的團隊前往非洲,開展了雜交水稻技術培訓國際班,為非洲人民帶去雜交水稻的種植技術,如今30年過去了,這個培訓項目為8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訓了近1。5萬名水稻種植專家。接受了這項培訓的一位非洲農民非強,一直忘不了那一位將救命的種子播撒在非洲的老人,每當在電視上看到中國時,總會想到“不知道那位和藹的老人現在怎麼樣了。”

可惜……我們再也見不到那位慈祥的老人了。昨日袁隆平爺爺安詳的離去,有網友説“是上帝也需要雜交水稻了。”還有網友拍到了一片像麥穗一樣的雲彩,我想那是袁隆平爺爺懷揣着他夢想的種子在天上看着我們吧……

可我依然覺得上帝是一位無情的人,他怎麼捨得帶走這位和藹的老人呢!在其離去之前,他躺在病牀上,伸出滿是皺紋的手,輕輕拍了拍護士,輕聲説道:“你們可不能為了我而不吃飯啊。”聽到這麼一句話哪一個人不會潸然淚下呢?

昨日袁隆平爺爺的'靈車從研究所開出,長沙的街道上站滿了與袁隆平爺爺告別的人。馬路上,汽車司機們停下汽車鳴笛以表悼念。無數學生在道路上奔跑着,追趕着靈車。用那低沉而有力度的聲音一直喊着“袁隆平爺爺一路走好。”天上下着小雨,滴落在學生們的臉龐,他們已不知道臉上流淌的是雨還是淚水了。

這位老人走了,我們應該銘記他為人們做成的貢獻;我們應該將那一張帶着慈祥微笑的臉龐牢記於我們的腦海;我們更應該把他還未完成的夢想印刻在我們的心中。努力學習,艱苦奮鬥,讓袁隆平爺爺在天上看到他的夢想在某一天實現了。

袁隆平爺爺一路走好。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17

在這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黃土地上,有十四億華夏兒女生生不息。他們中,有偉人,也有凡人;有人抗起刀槍血灑戰場;有人投身科研勞碌一生;有人與手術器械相伴,志願驅散病痛的寒夜;也有人同稻麥黍菽廝守,立志漸除饑荒的痛苦。

但沒有人,能夠永遠年輕。

2021年5月22日下午13時,一位巨星就此隕落。稻田裏,有他的身影;書頁上,有他的名字。他,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廣袤的神州大地上,飢餓與災荒在農民中仍是普遍的。袁老出生在一個高知家庭,在那樣一個時代,作為一名準大學生,袁隆平是全家人的驕傲。父親勸他讀理工科,母親告誡他三思而行,而他,收拾行囊,風塵僕僕,從此投身農業,紮根田地。

時隔半個多世紀,當我一次又一次聽到這樣的故事,我仍然無法相信,袁老對土地、對農民、對莊稼的熱愛,大過了對名利的執着,甚至大過了對個人理想價值的渴慕。我彷彿能看見,在那曾經温善慈祥、炯炯有神然而如今再無法睜開的雙眼背後,住着一個少年,一個意氣昂揚卻又隱忍刻苦的少年,一個“肯把自己給出去”的少年。

在此後的`五六十年中,袁隆平一直與水稻為伴。從最初發現水稻的“雜交水稻優勢”,到海南三亞的“野敗”,再到產量破千的“超優千號”雜交水稻,那個“抓住自己飯碗”的偉大夢想,如同第一超級稻的種子,一旦埋下,便茁壯生長,勢不可當。長沙的某個午後,當試驗田中泛起層層青綠的漣漪,當那金黃似流蘇般的稻穗在烈日的金光下彼此廝磨,微風下低吟淺唱,或許我們能夠看見,一個皮膚黝黑,清瘦的臉龐上鐫刻着歲月紋路的袖筒褲腳高高挽起的老人,正斜倚在一棵比高梁還高的超級稻下,眼睛半閉着,南風和煦,老人已灰白的髮絲輕揚,嘴角浮現出一絲淺笑。他睡了,又彷彿醒着,正輕聲哼着那首他最愛的《老鼠愛大米》,蹲在稻田中俯身拔弄着他的雜交稻。他懷中緊緊抱着實驗記錄,就像是,揣着那晶瑩易碎的“禾下承涼”夢。

那是他的禾下乘涼夢,也是十四億被他養話的炎黃子孫的禾下承涼夢。袁隆平,曾經於我,他只是語文書上的一篇課文,或是道法提綱的知識點。但當我們已不再需要為温飽問題焦頭爛額,但當我們望着一粒粒大米認為理所應當,那些曾經為我們提供庇佑的大人,或許已兩鬢白霜。

沒有人永遠是孩子,還有很長的路,我要自己走。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18

2021年5月22日,是共和國曆史上,舉國悲痛的一日。下午13時07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初次聽到袁爺爺逝世的消息,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只覺得胸口下墜,似是被剜去了心一樣,好像世間所有的文字,都衝不破我內心的冰涼。

放學回家後,我急切地打開電腦查看,網上鋪天蓋地全是致敬袁爺爺的信息,我也好想插上翅膀飛到長沙湘雅醫院去悼念袁爺爺!淚眼婆娑,那個讓我們吃飽飯的人,就這樣永遠地走了!袁爺爺再也沒法像過去那樣,笑眯眯地出現在滿眼金黃的稻田裏,用地道的湖南話説出幽默機智的.段子,自嘲自己是有“有偶像包袱的90後”梗王。他樸素執拗得如同故鄉的父老,真誠幽默得就像身邊的親人。

臧克家説過:有的人活着,可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可他還活着。袁爺爺雖然已經走了,可他的精神、事蹟和話語卻像種子一樣種在了我們的心田。他説過:我畢生的追求,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他説過:一粒糧食能絆倒一個國家,也能拯救一個國家;他説過:平生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袁爺爺這一生,都在為年少時做得那個“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顆粒像花生那麼大”的夢而追逐,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子之夢,即是中華之夢。袁爺爺雖然已逝,可他的這些話,如同稻米一般滋養着我們。我想,對袁爺爺最好的致敬,不僅是把碗裏的飯吃光光,還要傳承他的夢想,練就一身本領,做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之人。

反思自己,生於蜜罐,成長於獨生家庭,盡享了兩輩人的偏愛,卻很少懂得感恩和付出。生活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學習上,粗心大意一知半解;思想上,不求上進得過且過……捫心自問,這樣的自己又該如何傳承袁爺爺的夢想!

100多年前,詹天佑12歲就赴美留學,立志為早日富強祖國而學習科學;60多年前,革命青年跨過鴨綠江,在抗美援朝的戰鬥中拋頭顱灑熱血;今天,無數年輕人走向長沙街頭,加入到送別悼念袁爺爺的人山人海中。我想,他們的心中,必然像袁爺爺一樣存有堅定的信仰;他們的身上,必然像袁爺爺一樣存有拼搏的光芒!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袁爺爺,請您放心,雖然您帶着禾下乘涼夢去了遠方,但您已經將奮鬥的“種子”留給了我們年輕一代。我們會傳承您的夢想,勇於奮進,繼續前行!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19

“民族”“中華”這樣的詞語,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放在名字面前當形容詞或前綴的。而“脊樑”“英雄”,又是一個民族的頂樑柱,一個民族的驕傲。

關於“民族脊樑,中華英雄”,提出如下幾個問題:

壹,民族脊樑究竟是什麼意思?中國的脊樑是指腳踏實地地為民族的進步而奮鬥的人們,他們是使中國挺立起來的“脊樑”。其實民族脊樑並不一定是達官貴族家庭的後人,反而大多數都是他們往往來自下層或代表着廣大民眾的利益。民族脊樑,是一個公平的榮耀。

貳,什麼樣的人是民族脊樑?自古以來誰稱得上民族脊樑?魯迅先生曾經説過,“中華民族從來不乏埋頭苦幹、拼命硬幹、捨身求法、為民請命的人,他們都是民族的脊樑”先生説的'是“他們”而他自己就是一個民族脊樑。

舉他的例子,大家或許都知道他有一段棄醫從文的經歷,我們總説時代創造英雄,實際上就是如此。魯迅先生不像王二小,董存瑞這樣的烈士,與敵人以刀槍過招,他只是用塑料甚至紙捲起的筆桿,沉重敲擊了敵人不太聰明的大腦,也在努力敲醒中國人的愛國情。

袁隆平院士,吳孟超院士剛剛去世,一個種了一輩子莊稼;一個用了一輩子剪刀——但是他們用對了地方。袁隆平院士彎腰插了個水稻,我們吃飽了;吳孟超院士低頭做了個手術,我們又活了。就是這麼簡單的問題,也就是這麼不簡單的民族脊樑。

有人戲稱“袁隆平院士等我們吃完了午飯才離開……”是戲言,卻差點讓我落淚。“人是鐵,飯是鋼”這都是有數的。致敬那些用自己的力量撐起了中國的天,卻最終被壓彎了腰的民族脊樑。

所以,你還會看到魯迅就頭疼,天天被吃飯問題糾纏不休嗎?

叁,我們要如何成為民族脊樑呢?民族脊樑的涵蓋面很廣,每個人都有可能。如果你擅長語文,你可以學習魯迅;如果你擅長數學,你可以去計算太空;如果你擅長英語,你可以做國家外交官……成為民族脊樑有很多種方式,如果你擅長籃球,你也可以爭取把NBA的National變成beheldinChina(中國舉辦)。

你要知道,你現在學到的東西未來不一定都會用上,或者是一定不會都用上,但肯定不是一定都用不上。但是你並不會知道什麼會用上,什麼不會。所以,不要放過任何一個知識漏洞,或是任何一個體育技巧。人總要有上進心,鹿鹿魚魚固然享受,可是沒有價值;——也不要成為冬烘先生。

願我們所有人在未來,都能成為那我們現在在學習的民族脊樑。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20

初夏小滿,雨水紛紛,在這樣一個陰鬱的日子裏我們送別了敬愛的袁隆平院士。芙蓉路上人頭攢動,一聲一聲“袁爺爺,一路走好”,讓我想起四十多年前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情景。光陰流轉,英雄們感人至深的家國情懷從未改變,人們對於英雄的致敬和愛戴也從未改變。

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終其一生,專注田疇,播撒智慧,收穫富足。為稻粱謀,為民生計,袁老無愧俠之大者、國之仁士。

袁爺爺在稻田裏穿梭的背影,就是世間最美的風景。“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這是中國科技評獎委員會的評價。“他看上去更像一個地道的湖南農民”。這是農民朋友的讚譽。他常説,“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國勛章”。在獲得國家最高榮譽的第二天,他照常下地查看“第三代雜交水稻”制種情況,他拿着水稻説:“花開得好好”。成就與尊榮的背後,恰是腳踏實地的奮鬥、敢為人先的創新、鞠躬盡瘁的堅守。直到今年年初,年逾九十的他還堅持在海南三亞南繁基地開展科研工作。袁老常説自己有兩個夢想,一是“禾下乘涼夢”,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為了實現夢想,袁老和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從未停止探索的步伐。美國一位學者説,袁隆平使“飢餓的威脅在退卻,引導我們走向一個營養充足的世界”。袁老終其一生,用實際行動踐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理想,用赤子之心書寫中國人胸有人民、心懷天下的情懷。

位於長沙馬坡嶺的`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各國水稻科研工作者心中的“聖地”。這裏的創始人袁隆平,把人生視為一盤下不完的棋,並把自己“當做一個過河卒子,拼命前進,永不後退”。袁隆平將一生獻給了老百姓的“飯碗”。如今,他帶着夢的“種子”去了遠方,卻將糧食的種子、創新與奮鬥的“種子”留給了後來人。

作為當代中學生,接力棒傳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發揚袁隆平精神,抓住青春大好時機,堅定理想信念,錘鍊品德修為,努力學習,練就本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21

21世界誰養活中國人是美國經濟學家布朗20世紀90年代提出尖鋭命題“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就能養活中國人。”袁隆平用驚人的科學成就響亮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袁隆平1930年出生,男,雜交水稻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西省德安縣人。

我在歷史書中曾看到有個外國人,好像是美國學者,叫布朗吧!他拋出“中國的威脅論”撰文説到下世紀30年代,中國人口將達到16億,到時候誰來養活中國,誰來拯救由此引發的全球糧食短缺和動盪危機?這句話深深地激勵了我,他説:“中國完全能解決自己吃飯問題,中國還能幫助世界人民解決吃飯問題。”袁隆平這樣説確實也這樣做了,他一直朝着這個目標前進再前進。

在我們看來,袁隆平的成就是非常驚人的,可又有多少人瞭解這巨大成功背後的辛酸苦辣,又有多少人能夠承受呢?我們不能都成為袁隆平,但他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但他那腳踏實地的精神不正是我們當代青少年所缺失的嗎?他那種淡泊名利的`情操不正是我們當代青少年慢慢缺失的嗎?

是什麼支撐他一次次失敗又重新站起?是信念、是堅持、是責任感、是使命感,是……就在十幾天前,我國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逝世,但他的精神與我們同在,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袁隆平爺爺,他不分晝夜在田間研究雜交水稻,即使周圍沒有一個人支持他的研究,但他依舊不放棄,不論是嚴寒還是酷暑,總能看見他在田間勞作。終於袁隆平爺爺解決了吃不飽飯的問題,給所有人類帶來了福音,俗話説民以食為天,我們的一日三餐都離不開五穀雜糧,在我們國家常吃的主食就是水稻了,而袁隆平爺爺為了培育出超級雜交水稻,用了40年的時間,經過上萬次的失敗,流了多少辛苦的汗水都沒有放棄,這需要多麼大的毅力呀!我們要有感謝他!

面對未來,袁隆平爺爺仍滿懷希望,旁邊人沒有一個看好他,認為他是瘋了,連新研究的水稻,產量也少得可憐,但他充滿了希望,他希望雜交水稻,由目前佔世界水稻面積10%,提高到20%,實驗不成功,他也不氣餒,堅持實驗雜交水稻實現總增產3000萬噸,真正造福全人類是他幾十年的願望。當我們吃着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就會想起讓人類擺脱飢餓,讓天下人民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他是我們國家的英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袁隆平用科學知識在古老的土地上,用他一生圓了華夏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實現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神話,我由衷地敬佩他。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22

所有最普通的中國人,都知道袁隆平。袁隆平是“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而在許多人的心裏,他更是一種精神的化身。在共和國的脊樑人物中,袁隆平是極具標誌性的存在,是中國數十億人深情愛戴的“國民英雄”。袁隆平的去世,是中國和世界科學界的巨大損失,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損失。

1966年,袁隆平發表了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開了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他日夜操勞在雜交水稻科學研究一線,只為14億中國人有飯吃。在普通中國人的'認識中,“袁隆平”三個字是一個充滿意義和情感的象徵,象徵着一個國家的人民從飢餓走向温飽,從貧窮走向富強,從趕上時代走向引領時代。從“兩彈一星”“超級雜交水稻”,到今天“天問一號”跨越行星際,共和國的科學家們向真理之路不斷探尋,靠着自力更生、頑強執着和大膽設想、認真求證,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果。

“與大地貼得更近,看天空才會更遠。”這是袁隆平的話。袁老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的一生都在追夢,在大地上追夢。袁老讓我們深切感受到,科研工作不只是仰望星空般高深莫測,還有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於人類福祉的使命追求。雜交稻研究是具有開創性的,是對真理的渴望和嚮往,是對中國人民的負責。袁老用雙腳丈量寫在大地上的真理,他的“實驗室”就是國民經濟主戰場,他的科研目標很純粹,就是解決吃飯問題。

袁老是共和國最不平凡的農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個曾經歷過舊中國貧窮落後年代的人,內心烈的願望是用自己的科研,播下改變中國的種子。這位老人也是最偉大的農民,他留給青年人的話是:你們是新時代中國青年,我相信你們必定會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實踐、厚積薄發並將不會辜負時代的擔當。他躬身力行,在農田裏做實驗,90歲高齡的時候還在堅持做科研,實現“高產更高產”。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是他心頭的重中之重,他要解決的不只是當代人的吃飯問題,他想永遠解決中國人的飯碗問題。

今天的中國,一項項代表着人類科技前沿的成果頻頻凝聚全球關注的目光。我們深知,沒有科技自立自強,在國際競爭中腰桿子就不硬,正如“兩彈一星”“雜交水稻”讓中國人民的腰桿子挺起來。今天一位科學巨擘走了,但他的精神還在,還在深深濡染着每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我們必將其代代傳承。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23

2021年5月22日12點30分,我正快樂地夾着菜,津津有味地嚼着香噴噴的白米飯,腹中飽飽真是太讓人滿足了。然而,分針再往後沉悶繁重走過37小步,一則慟心的消息傳來:袁隆平爺爺去世了!

聽聞這個消息,我的眼淚猛地充滿眼眶,鼻子整個全酸了。我一時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麼會!袁隆平爺爺這麼偉大!從小在家裏就忘不了爺爺奶奶説起他名字時那感激的面容嚮往的語氣,在學校裏更是忘不了老師講述袁爺爺豐功偉績時那閃亮的眼睛驕傲的神色。這樣一位名字從小伴隨我長大的可敬的爺爺,他怎麼會那麼突然離開?這樣一位讓全體國人敬愛的中國脊樑,怎麼會如此匆匆離去?我不願相信!然而滿屏哀悼,全體悲痛讓我不得不相信這並非謠言,可是我實在寧願相信它就是一則謠言!

悲痛瞬間吞噬了我的整顆心,悲痛一個風趣幽默和藹親切的老人離開了我們,悲痛這個社會失去了一位樸實節儉謙遜淡泊的科學家,悲痛我們的國家失去了一位勇毅擔當無私奉獻的無雙國士……

老師告訴我那是一個饑荒的年代,百姓面黃肌瘦、骨瘦如柴,國家餓殍遍野,長年接受着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捐贈卻依舊吃不飽飯,甚至有外國人拋出“中國人怎麼養活自己”的言論。然而,袁隆平出現了,他毅然選擇了最辛苦的農業學科,默默來到了湖南一所鄉村學校,幾十萬次的實驗,多次的天災人禍,16年如一日的`堅守,袁隆平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希望與未來!他解決了困擾世界的糧食難題,他為世界糧食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貢獻了中國方案!他讓中國飯碗端在了中國人自己的手裏!他讓中國人吃上了飽飯,讓我們天天都吃上了飽飯!

袁老説,他曾做了一個夢,“夢到超級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稻米如花生般大,他和其他研究員在禾下乘涼。”袁老説:“我要讓這個夢變成現實。”袁老説,自己還有另一個夢“雜交稻覆蓋全球夢”,這是他的終極夢想——讓超級稻走出國門造福全人類。他的夢裏想的是濟世安民,他的心裏裝的是天下蒼生!這是一個多麼值得我們深深敬佩的老人啊!

2021年5月22日正午,華夏大地萬户千家傳來午飯的香氣,一個聲音説道:“袁老,該走了。”袁老説:“再給我點時間,等孩子們把午飯安心吃完吧。”袁老終於帶着安詳與欣慰離開了,因為孩子們都吃飽了。我哭了,孩子們都哭了,因為我能長這麼大,我們能長這麼大,都是因為有他呀!

一日三餐,米香瀰漫,永遠懷念您——尊敬的袁爺爺!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24

袁老千古,國士無雙。

您曾説,“我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您傾其自己的一生,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鞠躬盡瘁,把畢生心血都奉獻給了土地。終於,您讓人們告別了飢餓,讓餓莩遍野成為了永久的歷史,可您的青春,您的風華正茂,您的一切,卻被無情地吞噬。但您的所有:一切能帶走的和帶不走的,都已經留在了我們的身旁,我們的心裏。

我好像與您見過一面,或在課本上,或在飯桌上,或在人間,就在我們身邊。現在唯一能對您做的就是懷念,就是翻開課本,看着課本中,稻田裏您樸實的笑容。在每一粒米飯上,好似都綻放着您的光輝,它們第一次讓我覺得,是那麼的'香甜,那麼可口。您解決的是人類的根,為的是貧苦之人,心懷百姓。每一片土地上似乎都撒有您的汗水,任意一碗飯中都有您的笑臉,到處都是您培育出的糧食。

一個超人走了,他戴着草帽,彎着腰。“我是九零後,我要繼續幹到百零後。”一位戴着草帽的農民,一生屹立在稻田中,那是您:您笑着,笑得那麼樸實,純真;你是個農民,誰也不能不承認;但您更是個科學家,這更是事實;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勛章”的獲得者!您是不畏一切,改變人類的英雄!您的身影會一直屹立在這田地中,任意一片田地中;您的年齡會一直定格在“九零後”,任何時候……

也許是因為您太偉大了吧,我們竟然會忘了您也會生老病死。從此以後的課本上,也許就會有袁老您的生卒年月了。但一成不變的是,您那精神永遠被我們銘記,我們知道,不管什麼時候都可以看到您,開着您的小小車穿梭在田間,管他一百年還是兩百年,您都會帶着您的小貓守着您的田。

可能是天堂鬧了饑荒需要您的幫助吧!袁老,若來世還生在中國,我們定讓您在田間乘涼,讓您看看這十四億中國人吃好,吃飽。

我曾經不明白,為什麼那些為了人民幸福生活奉獻了一生的人去世,會有那麼多人明明與他沒有接觸卻會為他掉眼淚,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明白……淚水落在面前的筆記本上,浸透了紙頁,模糊不清的視線,看着紙上緩緩暈開的墨痕,竟覺得這好似盛開的水稻……值得我驕傲的是:我與您這位偉大的英雄,在同一個人間共同度過了十二年,和這顆天空中的星一同度過的這十二年,無疑是我人生中最值得驕傲的十二年。

有個老人在禾下乘涼,麥子豐收了,成片成片,金黃金黃,老人淺笑着,盪漾着笑容,睡着了……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25

昨天,爸爸説袁隆平爺爺去世了。電視裏好多人都在向袁隆平爺爺致敬,有很多人冒着雨、排着長長的隊伍,只是為了向他獻上一束花,表達自己的哀思。還有很多人在馬路上追趕着袁隆平爺爺的靈車,一邊追着一邊喊着:”袁爺爺,一路走好!”。還有的人在朗讀自己為袁爺爺寫的詩,念着念着就失聲哭了起來。

我知道袁爺爺是研究雜交水稻的大科學家,但是我沒想到全國各地的人們都在掉念着袁爺爺。我問爸爸,爸爸告訴我説,他小時候買糧食和在外面吃飯都需要糧票。那會兒一畝水稻的產量大概只有八百斤,後來種上了袁爺爺研究出來的雜交水稻,一畝地的產量能達到3000斤。使得我們國家在耕地不斷減少的情況下,解決了我們十四億人口吃飽飯的問題,從而讓我們國家在糧食問題上可以自給自足。爸爸和媽媽在看電視轉播時也流下了眼淚,雖然他們是偷偷地流淚,但是他們用紙巾擦眼睛的動作讓我知道他們流淚了。

我覺得當一名科學家真的很受人尊重,我上課要認真聽講,長大了當一名像袁隆平爺爺一樣的科學家,做一名對社會有用和有貢獻的人。

你們知道嗎?“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也有一顆和我們一樣童心,可愛極了!

一次,袁隆平爺爺來到動物園,在乘坐遊覽車遊覽時,忽然高興得拍起了手,激動地叫着:“嘎嘎嘎……”咦?怎麼回事呢?周圍的人隨着他的目光望去時,才發現不遠處的池塘裏有一羣鴨子快活地暢遊,清清的水、藍藍的天、還有袁隆平爺爺那開心的笑聲:“好漂亮哦!”活像被蝴蝶或是螞蚱、蝸牛吸引住眼球的.我們!你看,袁隆平爺爺可愛不?

袁隆平爺爺的可愛還有另外一個表現——倔強!一次保姆為袁隆平爺爺做了一桌美味的飯菜,袁爺爺掃視了一下飯桌,好像在找什麼,坐下來便問:“我的豌豆呢?”保姆一臉茫然,袁爺爺比劃着:“就在一個袋子裏啊!我的豌豆。”保姆找了一會兒,發現一袋毛豆,袁爺爺很執着:“這不是我的豌豆啊!我的豌豆呢?我買的豌豆呢……”嘻嘻,像不像一個鬧着要糖吃的小屁孩。最後,保姆妥協了,決定明天給袁爺爺買豌豆。豌豆去哪裏了呢?真是調皮!而找豌豆的袁爺爺是不是也倔強的可愛呢?

袁隆平爺爺雖然離開了我們,但看着他的視頻,好像這位可愛的爺爺就在身邊、就在田埂上。袁爺爺是國家的棟樑,他是可愛的爺爺,更是可敬的爺爺,他才是我們應該追的星!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26

五月下旬,我們從千里之外的湖南長沙,知道了袁隆平爺爺已離我們而去。授予共和國勛章的畫面還恍如昨日,袁爺爺蹲在稻田的身影還在腦海中,這彷彿在昭示着:袁爺爺他,從未遠離。

小時候的袁爺爺是幸運的,他有一個温婉賢良的教師母親,得以媽媽的教導,他小時候就對這厚重的黃土地報着神聖的敬意;但袁爺爺也是不幸的,他生活在黑暗的年代,在抗日戰火紛飛中,一家人東奔西走,就像風中的浮萍,讀書都換了好幾所學校。

袁爺爺是新中國第一批農學專業的大學生。畢業後的他,將其一生都奉獻給了稻田。我們難以想象、更難以感受袁爺爺在奮進的過程中遇到多少挫折,遇到多少詆譭。但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都嚇不倒他,更難不住他。

還記得1968年的時候,袁爺爺開始做雜交水稻實驗。他滿懷希望地將700多株幼苗播種,看着他們一天天長大,這個過程漫長且枯燥,然而袁爺爺每天都興致勃勃。但是總有人居心叵測。5月19日清晨,當袁爺爺來到自己的`試驗田時,發現昨天還好好的試驗田,一夜之間變得一片狼藉,秧苗被一掃而光,只剩下深深淺淺的腳印,袁爺爺呆住了,眼裏的淚水似乎要奪眶而出,他想要怒吼卻始終説不出什麼。他踉踉蹌蹌的邁入試驗田,盼望着還有幸存的秧苗,終於,幾天之後,袁爺爺在一灘污泥中發現了五株半埋着的試驗秧苗,他小心翼翼的捧回家中視若珍寶、悉心照料,才得以繼續他的試驗。

面對如此艱難的困境,是什麼讓他沒有放棄呢?我想除了讓中國人吃飽飯的夢想,還有頑強的意志與驚人的毅力!

蒼天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努力,袁爺爺終於等來了發現野生雄性不育株的消息。

聽到消息時的袁爺爺,如同在酷暑難耐之際,迎面吹來了一股清涼的風。後來他給這三株野生雄性不育株取名為“野敗”。它們帶給袁爺爺無比幸福的感覺,這種幸福感一直追隨了他的後半生。

上帝給的並不多,只給了袁爺爺三株“野敗”,然而,他抓住了,他成功了……

袁爺爺的故事太多太多,直到今年,他仍穿行在稻田裏,不斷探索雜交水稻的未來。他的初心與赤誠,化作春霖甘露,滋潤了一年又一年的稻花。七十歲、八十歲、九十歲,禾下乘涼的夢越來越近,雜交水稻發展前路似乎盡是坦途。然而袁爺爺卻悄然地走了。

他來的時候餓殍遍野,走的時候稻米滿倉。

若是某個午後風吹稻浪,我想那應是他的靈魂在迴響,在我們的課本中,在人們飯桌上,在全世界人們的心中!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27

這數十年來,正如世界上大多數的傑出的科學家一樣,袁隆平一直站在公眾的眼前,一直站在第一線,一直給大家帶來振奮人心的消息。

15日,記者從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悉,袁隆平團隊選育的超級雜交稻品種“湘兩優900(超優千號)”,15日在河北省硅谷農科院超級雜交稻示範基地,通過了該省科技廳組織的測產驗收。平均畝產1149.02公斤,即每公頃17.2噸,創造了世界水稻單產的最新、最高紀錄。

本該“頤養天年”的年齡,袁隆平卻依然奔走在田野中,做着自己的“禾下乘涼夢”。科學探索是沒有止境的,追求也是沒有止境的。活到老學到老,他的動力來自於他的夢想。袁隆平曾説到他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我的夢裏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子粒有花生米那麼大。另外一個夢想就是,我希望我的水稻畝產1000公斤夢早日實現。

誠然,這兩個夢想都是了不起的成就,如果能實現,對於解決全世界的糧食問題是重大的突破,但他的夢想又有別於一些科學家的夢想。他所從事的水稻育種,整天與泥土打交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與那些高大上的`科學研究有很大的區別。某種程度上説,這兩個夢想就跟他一輩子打交道的泥土一樣樸實無華。這也正是他的偉大之處,他的夢想裏沒有花裏胡哨的概念,也很少有炫目的理論,也沒有圍着核心期刊打轉的焦慮,有的只是一顆為民分憂的心。在他的夢想裏,科學就應該成為社會進步的推動力。

也許正是這份信念的力量,才成為他一直堅持下去的動力。87歲高齡,他依然奔波在田間地頭,依然不知疲倦地親力親為,為的是解決各種具體問題。這樣一份對科學認真的態度,當成為所有科研人員的座右銘,這樣一份精神頭,更值得所有人學習。

他的成就與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道理如出一轍,“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事實證明,科學需要高精尖、需要理論技術上的突破,但也需要基礎研究、應用性研究,甚至是實用性研究。袁隆平數十年來一直站在水稻育種的最前端,不是偶然的,心無雜念,拋去功利色彩,恰恰達到了夢想的彼岸。從全人類的根本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出發,恰恰成就了個人的夢想。

袁隆平説“我的夢想很簡單”,而事實證明,這簡單的夢想卻解決了世界億萬人口的吃飯問題。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28

午飯後,楊老師衝進教室説:“戴上紅領巾,跟着我去見袁隆平爺爺。”這飛來的好消息可樂毀了我們。

來到袁隆平爺爺的會議室,我們焦急而耐心地等待着。過了一會兒,一個穿着得體的男人走進了會議室。如果不是和袁隆平爺爺在會議室的照片一模一樣,我還真認不出他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黝黑的皮膚和慈祥的笑容幾乎和普通農民一樣。

因為我們坐在世界名人面前,緊張的氣氛傳遍了整個會議室。我們班的向寵緊張得把紅領巾丟給了袁爺爺,但袁爺爺仍然笑着看着他,好像什麼也沒發生。

“袁爺爺:你好,我是中學二(1)班的王。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什麼是雜交水稻?”哦,原來是時候提問了,王率先抓住了機會。我沒辦法。我終於等到了袁爺爺回答王典韋的風格,馬上站起來説:“袁爺爺你好,我是敬秋靜。想問問大家,你們發明雜交水稻的靈感是從哪裏來的?”袁爺爺聽到這個問題笑得更開心了。他的微笑大大緩解了學生們的緊張情緒。袁爺爺看着我,和藹地説:“我下田的時候發現了一種長得又高又大的'水稻,就把那種水稻的種子留下,種在田裏,像‘照顧成龍’一樣細心地照顧他們,可是到了秋天,他們讓我失望了。水稻長得矮,我想,這種植物不會變異,除非

哦,那是失敗的靈感。當我還在消化袁爺爺的話的時候,又問了幾個問題。一個又一個問題活躍了會議室的氣氛。

袁爺爺不僅耐心地回答了我們的問題,還給我們講了他發明雜交水稻時的一個小故事。袁爺爺第一次研究雜交水稻的實驗失敗了。雜交水稻小米少,葉子多。人們諷刺地説:“可惜人類不吃草!”這時,袁爺爺低下頭,做錯了什麼。當有人認為實驗應該繼續的時候,袁爺爺立刻又抬起頭來。聽完這個小故事,同學們會哈哈大笑起來,會議室裏的空氣似乎都在笑。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問了幾個問題,提問的時間就結束了。我們都討厭時間過得太快。

最後,我們又來到了袁爺爺的實驗場。雜交水稻的兩極比我們中學生高。一串滿滿的小米把飯槓彎了,拿在手裏掂量着真的很重。看着這些雜交水稻,不禁想起袁爺爺做過的夢:稻稈長得比大樹高,米粒比花生飽滿。我相信夢想離我們不遠了。

坐在回家的公交車上,袁隆平爺爺慈祥的笑容和簡單的話語一次次出現在我眼前。我真希望我能像袁爺爺一樣偉大。

共和國勛章袁隆平作文 篇29

在青海柴達木盆地的鹽鹼地裏長出了水稻,這是袁隆平團隊試種的,高寒耐鹽鹼水稻,又稱海水稻。這一新的嘗試立即引發國人點贊:了不起!

為“鹽鹼地種海水稻”打call,讚的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拼勁兒。袁隆平院士今年90歲,這個年齡對於一般人而言,應該是兒孫滿堂,頤養天年。而對於袁老而言,現在還是他的事業“青春期”。他幾十年如一日,致力於雜交水稻研究,帶領他的團隊潛心研究、攻堅克難,取得了一項又一項成果,刷新了一項又一項記錄,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支持他的是讓中國人吃飽吃好,是對自然科技的不懈追求。黨員幹部是幹事創業的主力軍,更要以袁老為榜樣,堅守初心,踐行使命,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紮實做好本職工作,成為專業領域的“行家裏手”,為祖國、為人民、為社會奉獻所有光和熱。

為“鹽鹼地種海水稻”打call,讚的是“敢為人先,創新創業”的闖勁兒。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的工作人員們,將青海格爾木市大棚內培育的海水稻,移栽到新開墾的鹽鹼地中,這本身就是一個大膽的嘗試。黨員幹部要解放思想,放開手腳,大膽去想,大膽去幹,只有這樣才能攻破一個又一個困難,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實現一個又一個目標。要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遇到問題困難不要畏手畏腳,不要怨天尤人,而要積極尋求辦法,敢於嘗試試驗,在不斷的嘗試失敗中,找到最佳解決辦法。要敢為人先,別人想不到的、做不到的,不代表自己做不到,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超越自己。

為“鹽鹼地種海水稻”打call,讚的是“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幹勁兒。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針對格爾木獨特的自然條件,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優化最優配比,運用水稻耐鹽鹼試驗、耐寒試驗、耐旱試驗等方法,專門培育出了高原寒地海水稻,為後續積累經驗、進而大面積推廣邁出了第一步。無論是在革命時期、建設時期,還是進入新時代,實事求是一直是我們推進工作的重要法寶。黨員幹部要把實事求是、求真務實作為工作的基本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發現真問題,敢於説真話,紮實辦真事,贏得羣眾的真滿意。要認清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做好每一項工作,服務好每一名羣眾。

90歲的袁隆平,柴達木盆地的鹽鹼地,長勢良好的海水稻,我們還有什麼藉口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