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關於教育的作文(彙編15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4.11K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教育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教育的作文(彙編15篇)

關於教育的作文1

教室裏靜悄悄的,同學們正在進行數學小練習,國小教育敍事。我低着頭批作業。忽然耳邊響起了陳紅的粗嗓門:“我知道了!這題要求‘應找回多少錢?’它的單位名稱應該是‘元’。”所有同學的頭都刷地轉向她,又陸續低下頭繼續答題。她卻像個沒事人似的,只顧自己往下做。我頓時冒出一股怒火:這是在考試!我出這題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學生能否對“錢”的單位名稱進行正確的區分。

她倒好,把正確答案大聲説了出來。其他同學還用動腦思考嗎?我還怎能瞭解到學生的真實情況?可是我的心馬上平靜下來:陳紅並非有意搗亂,她只是做題時把自己的想法無意識地喊了出來,對其他學生沒有造成多大的'干擾。可是,如果我一發火,可能會較嚴重地打斷學生的思路,而且也會影響陳紅的考試情緒。

這次小練習中,那道題的單位名稱除了有兩人漏了沒寫外,其餘同學都寫正確。我想:這是陳嘉紅考試時提醒的結果,下次遇到這樣的題目,如果沒有人提醒,肯定會有很多學生寫錯。因為以我的教學經驗,關於錢的單位名稱,如果問題中沒有明確的單位名稱,只是問“有多少錢”,學生往往把“錢”當作單位名稱。而且無論老師如何強調,總有許多學生寫錯。

但是我想錯了,在後來的幾次有關這類題的練習中,居然沒有學生出現這樣的錯誤。以前需要我花費很多精力,再三強調還要出錯的內容,我的學生陳紅一句話就把所有學生教會了,簡直難以置信。其實學生就是這樣,同學説的話,同學講的方法,往往比老師教的記得牢。

有些思維敏捷的學生(像陳紅)經常能在老師講之前就理解老師出題的意圖,而且經常控制不住自己,把自己的想法説出來。對於這樣的學生,老師往往對他們進行壓制,不讓他們把自己的想法過早地説出來,怕這樣影響自己的教學程序,怕自己的祕密被揭穿。其實這些學生的話比老師的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他們的方法更能使學生接受。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

我們應善待這樣的學生,善待這樣的插嘴,好好利用這些資源,因為這樣經常會得到意外的收穫。

關於教育的作文2

教育是每一位孩子都要去面對的,每一位家長都想通過教育讓孩子學習更多的東西。在他以後的生活與學習中有所用處,促使孩子能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為自己創造更好的人生和未來。每一位家長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每一位導師都有一套教育的方法,每一位想教的人都想教好;但是,大量的事實證明,方法很多,想法很好,怎麼樣吧死的`東西靈活地灌輸給孩子。對於孩子而言,他需要的是新鮮的,充滿興趣的,愉快的;這也是他願意接受的,因為對於他們來説還不知道學習哪些知識的重要性、價值,也不知學了以後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因此,學習當中若不能讓孩子產生興趣,他便不會用心學習。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説的就是理。我們的知識來源都是來自別人,他們用自己的心得感悟、。經歷、推測得到證實、推廣應用,我們簡稱一個知識的誕生為故事。故事是生活中極小的一個片段,又是人生中的精華。小生活,大智慧,當一個人有了學習的能力,在生活中會有很大的發現。近些年來,教育的方法層出不窮,編故事教育也被慢慢的推上台面。市面上,書店裏,像智慧背囊、感悟人生、格林童話等一系列的叢書倍受歡迎。尤其是格林童話,是每一位孩子必讀的書籍。

上學不僅是學習知識的過程,同時會灌輸孩子美好的生活、崇尚美好生活的願景。因此,孩子的想法很美好,面對現實卻一次次失望,打擊這純潔的心靈,對生活、生存都失去了鬥志。從而碌碌一生,無所作為;一些人也會因為上不了天而下地獄(不能對社會和個人帶來好處,反而走向犯罪給社會的秩序添亂)。

每當談及管教孩子時,朋友都會對我的想法搖頭。傳統的教育方式我無法接受,這一點從我的親身經歷可以體會。我想站在一種全新的角度來教育孩子。很多人都辛苦忙碌,想給孩子留下一筆資金,可以讓孩子過上富足的生活。每次聽到朋友説給孩子留下多少財產的時候,我就會反思,自省。我不會擔心這個,因為我走了太多的彎路,錯過了很多機會;直到而立之年也尚未婚配,又何來資金留下呢!一生之中,我最愛的便是寫作,留給孩子的就只有凝聚了我一生的所有心得和感悟經歷了;我相信,這些經驗比金錢更有價值。

關於教育的作文3

最近一段時間,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鬧得沸沸揚揚,它本該是向着成功的彼岸一步步走去,但他卻轉身,回頭,走向了犯罪的不歸路。

吳謝宇弒母案只是其中一件,而如今弒母案越來越多。而也有許多學生因不滿老師管理而對老師大打出手,甚至發生了一起又一起弒師案。這也許這是學生的道德問題念。但還有一批又一批國家辛辛苦苦品樣的人才奔向美國為美國做研究,留在中國的卻在少數。為什麼?因為教育,因為教育的失敗!因為中國式家長逼迫讓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因為在中國,夢想與現實,還是會選擇現實。而美國支持他們的科研,有專門的辦公室,可以投身自己喜愛的事業中,而中國,大多數父母只是逼迫你選擇另一條人生,而這樣的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家長也為此給你報一個又一個補習班,不關你是否喜歡。只是為了你不在社會上淘汰。但是,他們忘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們卻不支持你的興趣。因為你的人生已經被他們計劃好了,從你出生那一刻,就像一個牽線木偶。壓抑了自己的個性,必須服從權威。也許這有些可怕,但現實就是如此,當然,只是大多數家長。

現在八股式作文越來越多,許多作文空淡無奇,寫來寫去都是那幾件,乏味,空洞。為什麼?因為老師就告訴你這樣寫,因為你沒有創造力。教育的權威,不但扼殺了個性,而且扼殺了創造力。一位美國教授對中國教授説:”你們比我們聰明,你們的學業比我們優秀,你們的奧林匹克也是第一,你們也學習能力也是最強,但是,你們還是要買我們的東西。“不得不説,這樣的教育真的很失敗 。

也有些家長,太過溺愛。

在中國,一個孩子跌倒,媽媽扶,爺爺奶奶哄,爸爸清理傷口,其實就破了點皮。彷彿一點挫折也不養孩子收,殊不知,挫折才是成長。一次在超市,以為孩子因為媽媽沒有給他買心愛的.玩具,對媽媽拳打腳踢,媽媽在一旁躲閃,爸爸要出出手教訓孩子,卻被媽媽攔住,可想而知,這個孩子平日在家中的地位。一次我回家,手裏拿着拼圖,一個孩子突然指着我的拼圖説;”我想要。”他的母親用祈求的目光看着我,孩子見我不給,竟大聲哭了起來,還對我吼你到:“你為什麼不給我。”我沒理他,走了。這位家長也許沒有讓孩子明白:世界上有許多東西不是你想要就能得到的。

我勸家長和老師們醒醒吧,教育不是權威,不是扼殺個性,扼殺創造力,分數並不代表一切,不能太過於看重分數了,也不能過於溺愛,不要走向兩邊的極端,請給孩子自己的一片天空!

關於教育的作文4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彿説: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着汗,喘着氣,往前爬……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教育孩子就像牽着一隻蝸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雖然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然而,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是以一顆童心來觀察世界的,也以一顆童心來面對和解讀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父母們卻總習慣以成年人的眼光和標準去揣度和約束孩子,這往往使雙方之間產生隔閡,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靈傷害,也讓父母們失去了很多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快樂。

《傾聽孩子》的作者帕蒂·惠芙樂認為,孩子的每一個“非正常”表現的背後都有一個正當的理由,他們是在宣泄精神或身體上的創傷所引起的負面情緒,是在呼喚成年人的關注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宣泄,從而獲得最終的康復。為了讓孩子在童年和少年期人格和心理健康成長,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

這本書結合大量案例,通過“專門時間”“遊戲中的傾聽”“孩子哭泣的時候”“孩子恐懼的時候”“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孩子憤怒的時候”“對孩子説‘不’”“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等專題和情境細分,對如何傾聽孩子作出了詳細探討。

本書亦運用大量筆墨,從傾聽者和傾訴者兩個角度,對如何與別人建立良好的傾聽夥伴關係進行了闡述。例如在遊戲一節,父母要在和孩子的遊戲中傾聽孩子的心聲。

遊戲中的傾聽的效力取決於孩子的笑。孩子的困窘、畏懼與膽怯會隨着笑聲消失。一場充滿笑聲的.遊戲會給孩子以希望,在孩子和成人之間創造出相互親近與理解的氣氛。

另外,父母應讓孩子在遊戲中始終快活和有優勝感,甚至扮演一個很無能的角色來引孩子發笑。孩子會把父母的積極熱情視為對自己的肯定。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視角是獨特的,家長又何妨放慢腳步,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陪着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傾聽孩子內心聲音在俗世的迴響,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從沒完沒了的生活裏探出頭,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慧 兒

關於教育的作文5

所謂教育,是授予知識而後努力贏得人生。而如今,卻不盡釋然,教育不單僅是理論刻板知識,只有用理想加之澆灌,才能真正實現教育其真正意義所在。

教育説到底究竟是何物?——讓我們手腦雙全的途徑。

一切都似乎還就停留在昨天,好像我們一瞬間都變了樣。幾千年前,教育是稀有之物,口中提起教育二字之人一定不容易,他們懂得許多,極具素養,是萬人之上的憧憬。在那個時代,受過教育的人,從骨子裏透露出來的都是文化的韻味,他們有知識更是什麼都會做......

考試、高分,為了畢業。如今,應試教育充斥當空,教育變為了一張“紙”,一張文憑;教育之上,他們把理論知識掌握極致,卻手腦不協調,自己的'意願往往都只停留在了心中,無法實踐。

教育,那又是什麼呢?或許,我們更願意回到以前的那個教育時代。要讓教育發揮其作用,我們也需要擁抱理想。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我們學會生活的技能,而不是讓我們只會理論知識,憑空想象,“紙上談兵”。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我們在接受教育後,能同袁隆平、鄧稼先一樣,不忘本,為祖國服務,不為利益所動,堅守初心;能同錢學森一般,在祖國危難之際,挺身而出,不讓思想飄蕩不定,堅守祖國不忘初心陪伴到底;教育的目的,更是讓我們都能感受生活,都能擁有一顆熱愛之心,像雷鋒一般,熱心服務,讓生活多一些熱情;教育又是,能讓我們在逆境中爬起,不怕跌倒,與挫折奮力抗衡,又是,在我們陷入無限黑暗之中時,能像魯迅一樣,用筆用知識鼓舞人,打動心靈,驅散黑暗,讓現實不再彷徨。

教育,從不是空話,它所連接的是文化,是涵養,是素質,是情懷,更是讚美更是情結。

教育,從來都不是學習機器的代名詞,更不是應試教育的名字,而是培養人才塑造人才的方法途徑,是我們成為手腦雙全,實現教育真正意義,能贏過生活,贏得人生的必選之路。

灌輸知識的不叫教育,稱為盲目;機械的知識不叫學習,而叫荒廢。教育,讓教育實現真正的目的。

關於教育的作文6

面對川流不息的車輛,我的腦海中映出了八個字‘文明交通,平安出行’!讓我們珍愛生命,讓交通安全成為我們的朋友。

  ——題記

讓我們與交通安全同行吧!在疾馳的車輛中,每年有數以萬計的人倒在罪惡的車輪底下,血泊中,有個聲音在呼喚着:那個司機師傅啊,您要是再慢那麼一點,何至於發生了這樣一場嚴重的事故呢?這位同志,您要是再慢點,何至於將自己送入這不明不白的深淵呢?這樣的聲音譴責着人們:慢行一秒鐘,就多珍惜這一條生命!讓我們與文明交通並肩吧!在密密麻麻的人羣和車輛中,有許許多多的人不等綠燈亮起就強行過馬路,紅燈明明就亮着還硬闖。

在兩個路口之間的時間差,趕快爭取時間,哪怕再等一秒都如坐鍼氈。

他們不知道,在這不文明的交通中,有個聲音在呼喚着:多等幾秒吧,多等幾秒你就撿回了自己的生命和應有的價值,哪怕你僥倖過關,每一次都僥倖過關,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這萬一就把你置之死地了!這樣的聲音責備着人們:文明交通下,就撿回許多生命!讓我們與平安出行相伴吧!在川流不息的人流中,有多如牛毛的'人不顧他人與自己的生命,拿他們開玩笑。

他們越欄杆,爬護欄,在車道上飛速行駛。

在這形形色色的各種行為中,有一個聲音在呼喚着:多走幾步路去過斑馬線吧,自行車要騎非機動車道,萬一人家車把你撞了,飛了,解決了,這也是你自己的責任啊!人司機頂多賠你點精神損失費,後果你自己吞,多不值得啊!這樣的聲音時時刻刻責備着人們:平平安安出行,倖幸福福回家,千萬別讓悲劇發生在你我身上。

上帝是慷慨的,也是吝嗇的,他只賦予我們一次生命。

生命是寶貴的,正因為如此,我們就要注意安全。

而交通安全是安全的一部分,我們與它的關係十分密切,它就像是我們的朋友,日夜守在我們的身邊,教育我們有文明的交通,告誡我們要平安的出行。

怎樣才能做到呢?我們就應該遵守交通規則。

騎車要在規定的道內,不逆行,不撐傘騎車,不帶人,不扶肩並行;不鑽爬隔離欄杆,要走人行道,不在馬路上嬉戲玩耍……我們只有謹記交通規則,才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讓我們把“交通安全”紮根在心中,讓“交通事故”從我們的字典中刪除,讓我們的明天充滿陽光與鮮花吧!關愛生命,安全出行;遵規守紀,一生平安。

關於教育的作文7

在我看來,一個人要寫好文章至少需要三個條件:有生活;有思想;有語言。生活是根基,思想是靈魂,語言是外表。如果外表不美,則不易吸引人,但可能依然是健康有力的;如果缺乏靈魂,則肯定變得十分虛幻,就剩下空架子了;而如果沒有了根基,則連空架子也搭不起來了,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是也。可見,一個人的生活對於寫作來説是何等的重要!

我們成人有成人的生活,兒童則有兒童的生活。可是,在當今的教育中,偏偏又存在着這樣兩種情況:一種是漠視兒童多姿多彩的真實生活世界,以為兒童的生活是小兒科,是微不足道的;另一種則是把兒童的生活世界徹底地禁錮起來,讓兒童整天呆在由文字符號堆砌成的書本世界裏,從此不再有屬於兒童自己的生活世界。我們這些教育者(老師和家長)們,通常不大會去回憶(或者是淡忘了)自己孩提時代的成長經歷,常常忘卻了奇妙無比的大自然和無憂無慮的遊戲所帶給我們兒時的無比快樂,也忘卻了一個絢麗多姿的生活世界對兒童成長是多麼的重要,當然還忘卻了兒童在生長過程中的心靈渴求與行為特徵。於是,“我們被造就成喪失世界並只找到一些信息的人。我們不給孩子們以地球,卻去教他們地理;不教他們語言,卻去教他們語法。他們渴望的是敍事詩,供給他們的卻是編年的史實和日期……兒童的天性以其所有痛苦的力量反抗這些災難,而最終屈服於懲罰,陷入沉默。”(泰戈爾語)。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如果還希望孩子能寫出生動活潑、多姿多彩的文章來,那幾乎就成了一種苛求。

你要讓孩子的作文寫得豐富多彩,那麼就得讓孩子的生活豐富多彩;你要讓孩子的作文寫得富有個性,那你就得學會尊重孩子的個性;你要讓孩子的作文寫得有靈性,那你就得走到孩子的心靈世界中去,真誠地去體悟孩子們的喜怒哀樂!

依我看,其實寫作並不難。對於孩子來説,只要真誠地寫下你在生活中所經歷過的`某件事情、所領悟到的某種思想、所體驗到的一份情感,這樣持之以恆,就一定能真正地學會寫作。假如不以生活為根基,總是説假話、空話,那就無法真正學到寫作的本領。而對於教育者來説,把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還給孩子,放牧孩子的心靈,尊重孩子的個性,悦納孩子的思想,這遠比講一千遍作文技巧管用得多!

只要我們像朋友一樣去讀讀孩子們的作文,就不得不承認,是生活教會了孩子們寫作,而不是我們。

關於教育的作文8

這個世界上,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去否定別人的未來。

而在現在的中國卻是很平常的事情,許多的老師經常對學習不好的學生説:學習不好你一輩子都沒出息,學習不好你這一輩子就完了。

人生的路不是一條,難道除了學習就沒別的出路了嗎!學習真的會這麼重要嗎!老師的這樣做是為了學生嗎!

仔細想想,很多老師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學習好的他們可以得到獎金,可以得到社會的肯定。。。。。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我想很多人已經遺忘了。教育是為了學生能更好的認識這個世界,認識自己,學會怎麼做事、做人,改變自己的習慣、缺點,能更好的融入社會。教育只是一個工具,一個輔助的工具,不能強迫人去接受,只能潛移默化,慢慢改變,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可現在呢!

現在的教育太主觀,強迫着學生去接受,不接受的就否定他的人生,這樣的教育有用嗎?

教育只是為了應試,教育出來的全是書呆子,除了找工作什麼也做不了,有的連自己的生活都料理不了,這樣的廢物有用嗎!

很多大學生從學校出來後只會找工作,除了找工作他們什麼都不會做了。這樣的生活使他們心裏充滿了對金錢的慾望,教育的最後只是為了金錢而學習,可最後又因為學習而後悔,這就是現在的教育。

人不一定都要優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優點,努力的去做自己擅長的事,自己喜歡的事,不一定是非要學習才有出路,社會不僅需要科學家、研究家,更需要工人,需要農民,需要默默無聞的人。人不一定都要優秀,但是必須做好自己做的事。

教育也是一樣,不一定每個人都可以成才,但是每個人都是人才,他們可能做不了科學家,但是他們可以做農民、自做工人,做一個默默奉獻的人,因為社會更需要他們。

所以請各位做老師的不要去否定別人的`未來,他們需要的是怎樣找到自己的未來,而不是除了學習就變得一無是處。未來不一定是優秀的,但一定是勤奮的。學習的好壞只決定一個人以後吃不吃苦,而不是幸不幸福,學習與幸福無關。很多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變得比那些學習好的人更優秀。

現在社會上的很多老闆就是沒文憑的人,而有文憑的人卻在人家的公司默默工作,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忍受着各種壓力。

所以學習的好壞,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未來,也沒有人可以否定別人的未來。希望許多在接受的老師壓迫的學生們看到此文能夠放鬆自己的心情,去尋找自己的未來。

關於教育的作文9

近日,南京一位"迪爸"走經於網絡。他因在網上為上國小的兒子寫成長日記而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有人支持他的細心,也有人質疑他的做法是否會束縛孩子思想,在此,我認為,適度關注,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放縱成長,收穫荒蕪。孩子在幼年時期需要家長的悉心指導,在必要的時候給予點播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旅途其自由成長,給予孩子過寬鬆,寵溺的成長環境,結果必然是可怕的。如同在春天向地裏撒一把種子,不施肥,不除草,坐等收成的結果,我想,也許只有上天知道了。因此,對孩子的教育要做到放鬆不放縱,寵愛不寵溺,自由不放任。

過度關注,思想束縛。在當今社會,信息媒體高度發展,一件小事都可能經過人云亦云似的傳播形成不同版本的"大事件".童年無疑是美好的,需要的是鼓勵支持與温暖而不是冰涼的鍵盤和犀利的評論。試想"迪爸"的兒子如果看到自己的生活祕密的隱私被成千上萬的人討論評價甚至是指責,那顆幼小的心將會受到多大的打擊啊。我想到那個時候,他心裏所剩下的可能不是對父親的感激與感動,而是對這個社會的懼怕。他可能會按照人們的`想象去成長,努力迎合"父親粉絲"的心情,也有可能因叛逆從此墮落,這兩種結果都是我們不願看到的,那麼我們為什麼要那麼密切關注孩子,用壓力來鉗制住他們具有創造力的思想呢?過分地檢驗孩子的成長軌跡會蛀蝕他們的童年,讓他們過早地成熟,被迫地長大。

球星貝克漢姆與時尚界先鋒維多利亞育有三子一女。他們全家都是媒體的焦點,但這並不影響孩子們的成長環境,夫婦努力保護生活隱私,制定家規,教育孩子親力親為而且讓孩子自由發展興趣愛好,不干涉他們的自由,因此這一家成為教育的範本,流傳的佳話。

適度關注,孩子才能擁有良好的成長環境,漠不關心會導致孩子盲目成長,缺少社會經驗,而過分關注,則會導致孩子思想行為僵化,個性無法發展。

在田地裏,不"驗"或過分"驗"苗都會導致幼苗被蛀蝕,腐爛,無論做為農夫還是家長,適度原則才是通往收穫之門的唯一途經。

關於教育的作文10

咱們中國的家庭自古以來注重“耕讀”,而今無需耕作,教育自然成了每個家庭的頭等大事,古語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自然有一定的正確性,但在當今社會教育的主體應當是孩子,無論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應是起引導作用。

家庭教育中,“養不教,父之過”,當今社會,物資生活富足,自是不會出現“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的悲劇——既然“犬馬皆有所養”,那麼家庭對孩子的“教”便愈發重要。當今社會萬物互聯,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也愈發緊密,沒有人能再像隱士一般斷絕與社會的聯繫。所以培養孩子的“社會性”,對孩子的`“教”與“養”便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目的。諸葛亮的《誡子書》中開篇既是“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可見品行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温文爾雅、謙遜有禮,這都需要家長以身作則,像新聞中報道的“為等孩子父親上火車,而堵門影響列車啟程的母親”便是典型的反面事例。父母的言傳身教,引導孩子成為了理性的、有教養的人,只有真正成為了一個人,孩子才可能去投身社會,發光發熱。

當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成為了一個文明理性的現代人,學校教育便要傳授給孩子知識,引導孩子發現自己,認識自己。

嚴師出高徒,彷彿是中國人對學校教育的判斷。但真的只是如此嗎?嚴,固然是對的,但嚴的目的在於引導孩子專心學知識——壽鏡吾先生會打手板,但是打手板是為了讓孩子好好背書。因此只要能引導孩子的良好發展,那麼無論嚴或鬆都是起積極作用的。更為重要的,是在學校教育中,學校和老師要為孩子提供平台去發現自己的興趣、能力,為日後的發展尋找方向。魯迅先生在1908年發表的《文化偏至論》中説:“角逐列國是務,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若其道術,則尊個性而張精神。”我想這便是如今學校教育的宗旨――立德樹人,尊重個性。那麼在這個標準下,嚴不是準則,而在於“導”,如何引導學生髮現自我。因此諸如“遊學”、“科技創新比賽”、“藝術團”等新興課程應運而生,成為幫助學生的“梯子”、“路燈”,引導孩子去探索世界,發現自己,尋求理想。而非像過去“填鴨式”的教導孩子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才。

這種“幼者本位”式的教育理念,在當今社會正如火如荼地發展着,潤物無聲,靜待花開,想必在如此教育理論下成長的新一輩年輕人,在花開之時,定能成為中華民族新的“脊樑”。

關於教育的作文11

她是一個對教育充滿熱情的年輕女孩,不久前她畢業了,終於可以登上夢想的講台了,她很激動。她在一所中學找到了一份工作,是畢業班的班主任兼數學老師。

年輕的她一無所知,站在講台上,她的臉變成了紅色,她感到自己心跳的厲害,足以跟光速相比。幾分鐘後,她平靜了下來,她開始説話了,聲音有點顫而且很嘶啞,就像烏鴉的叫聲,講台下的學生笑了,她剛剛平靜的心又開始飛快的跳動,她低着頭,任由學生們笑來笑去,忽然不知從哪冒出了一句“別笑了”,學生們才恢復了安靜。她用同樣的聲音做了自我介紹,然後開始給學生們講題,終於那盼望已久的鈴聲響了,所以她沒走,她坐在了椅子上,有“順風耳”之稱的她聽到了學生們在下面議論她的話,她想學生們會喜歡上她的',她一定要好好的愛護、關心他們,與他們建立美好的友誼。想到這她開心的笑了。

時間過的可真快呀!一眨眼的工夫,就快會考了,其他班的學生都在刻苦努力的學習,可是在她的班上卻經常出現學生打架,無故曠課,上課與老師頂嘴,下課不做老師佈置的作業……她的班亂的一團糟,每次校領導找她談話,她都表示一定嚴厲懲罰犯錯誤的學生,可是每當她到了教室,看到學生們那一張張幼稚的臉龐,那一張張反悔的檢查,她失去了懲罰他們的勇氣。於是她就一次次地以寬大的胸懷原諒了他們。她認為他們一定會理解她的苦心,一定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由於她每次都有這種想法,所以每次都以寬容原諒學生。

她一直都在用她那顆充滿熱情的心愛着她的學生們,可她的學生們卻一次次地惹她生氣,她覺得學生們都不理解、體諒她。會考前的那天晚上,她趴在牀上哭了,這是她從小到大第一次哭,她記得小時候有一次爸爸媽媽冤枉她,並打了她,她都沒哭,但這次她哭了,她哭的傷心極了,淚水如線珠般不斷的落在地上、牀上、枕頭上,她的周圍濕了一大片,不知什麼時候她進入了夢鄉。

十五天後,會考成績出來了,她的班沒有一個考上當地有名的高中,看着那慘不忍睹的分數,她想不明白,為什麼她的班會考的這麼差,為什麼她的學生們不知道學習,為什麼她的付出沒有回報?

來到空蕩蕩的教室,她大聲的問到,難道愛還有錯嗎?迴音在空蕩蕩的教室裏響了起來,顯得那麼憂愁,那麼無力,那麼刺耳……

關於教育的作文12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説中這樣寫道: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而少年的發展,是由知識,學習作其根基,教育引導而成形的。

中國改革發展數十年間,領導人逐步重視教育,認識到發展教育之重要性並不斷為之努力,自恢復大學聯考以來,中國教育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泱泱我大中華者,上下5000年曆史,古代對教育十分重視。從隋唐開始出現科舉考試,中國文人才子就代代相出,並出現了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盛況。至清朝末期林則徐第一個開眼看世界,認識到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差距,並提出了要大力發展教育的理念。同時李鴻章,曾國藩等人也在各地創辦學館,開設講堂並送出了第一批中國少年赴國外學習。

到了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出國讀書。這是因為中國大學教育較西方而言還有不足之處。換句話説中國的教育更偏向於應試教育,而不注重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學生的壓力是很大的,從國小開始就要背上幾斤重的書包,帶着厚厚的眼鏡,每天在學校、家、各種課外輔導班三點一線的枯燥生活中往返,壓的孩子們喘不過來氣。

有一個真實的例子中美兩國各有一個兒童天才,中國的那一個學生數學很好,鋼琴考過十級,甚至能背到圓周率後100位。同時他還會唱歌,繪畫,圍棋。美國的神童三歲開始學畫畫,四歲辦畫展,曾經一張畫買了一萬多美元。中國孩子的父母希望他全面發展,卻忽視了孩子真正的愛好,而美國神童的父母從不干涉孩子,讓他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給他足夠的空間自由發揮。

在中國的學生中流傳着這樣一句話: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現在中國的`大學聯考最高分不斷地被刷新着。與此同時,中國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在一步步的下滑,導致中國許多學生成了考試機器。,實在是令人悲哀。

中國,五千年的輝煌歷史應該繼續弘揚下去。必須對教育進行一次徹底的改革,讓教育制度重新煥發它應有的光彩,從而使中國少年屹立於世界之巔。

關於教育的作文13

童年,是一株走向生活的幼苗,它要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滋潤。童年,是一座高樓,它要用生活中的所有趣事來搭建。可是,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有一些東西會讓你走不歸路。而教育,就是壓制它們的最好方法。

俗話説“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可是,對我當時那個幼稚年齡來説,真是太深奧了,又怎麼可能知道隨意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

那天,我們一家去給小姑拜年。在小姑家玩時,發現小姑的房間有一台電腦,我便吵着去玩,無奈,大人們只好答應。我又搖搖晃晃走進小姑的房間,在小姑的牀上,我看見了一張一百元的鈔票,心想:“大人們應該不會介意我拿走”然後,一隻小手將那張鈔票握在手中。然而,卻被爸爸看到了全過程。

回到家後,爸爸那一張温和的臉突然變得陰沉沉的。就好似剛才還是晴空萬里,立馬就漫天烏雲了。我被爸爸叫到跟前,突然,一隻手掌重重地打在我的臉頰。我摸着那張微微腫脹的小臉,渾渾噩噩地看着爸爸,眼神裏流露出令人憐愛的淚珠。爸爸似乎有些心疼,慢慢地説:“現在三點,你去面壁思過三小時,在經期間,不準吃飯。”

過了三小時,我有點堅持不住了,爸爸叫我到他前面來。我小心翼翼的向爸爸走去,後者一把抱住我,並對我説:“孩子,你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麼?”我細聲回答:“我不知道”爸爸沒有生氣,對我説:“那爸爸告訴你”我不知所措地點了點頭。“你今天拿了小姑的錢,而且還是沒經過小姑的同意,好聽一點,就叫拿,難聽一點,就叫偷!知道嗎?”爸爸説到。我點了點頭,小聲地回答:“哦,爸爸,我以後再也不這樣做了。”爸爸撫摸着我的臉,説:“雖然爸爸打了你,也罰了你,但是,爸爸永遠是愛你的,好了,既然你已經認錯了,那就去吃飯吧!”

在飯廳吃飯時,偶爾聽到一兩聲爸爸壓低的哭聲,那時我的.心都碎了,想到爸爸如此辛苦的工作,只為了我過上好日子,自己不禁愧疚的低下自己的頭,心想:“丁林,為了讓爸爸不哭,請你盡力不犯錯!”

爸爸,感謝你!是您把我的邪念被壓制在蒙芽之中,主我遠離了那一條條不歸路,爸爸,放心,我一定不會再讓您為我哭泣的。

關於教育的作文14

父親從小就教育我,做人要誠實、守信用,還要有尊嚴。

小時候,爸爸給我講過一個故事:在森林裏,住着三個會説話、會跳舞的小精靈。它們樂於助人,也很誠實。一天,住在城裏的一位老奶奶準備去醫院看望生病的孫子。不料,就是老奶奶正走在馬路中央時一輛失控的汽車突然向這位老奶奶飛奔而來,其他人都閃開了,誰還能救她呢?就在汽車要撞上時,小精靈們的警報響了,立馬飛出了森林,救了老奶奶,又用魔法把汽車修復好了,海拔老奶奶直接送到了醫院。小鎮的馬路恢復了原樣,小精靈們也被人們稱為“小英雄”。

我聽完這個故事後,爸爸又説:“小丫頭,我問你一個問題,答對了,獎勵一顆糖,答錯了,就什麼也沒有了。聽題!晚上,一個盲人提着一盞明燈。請問他在幹什麼?”

我回答:“簡單。當然是照亮唄!”爸爸繼續問:“照亮?給誰照亮?”我不知所措,不知道怎麼回答。

爸爸終於説出了答案。他説:“盲人在晚上提燈,為的是照亮明人心裏的那盞燈。”

“為什麼?”我説,“難道那個盲人有魔力嗎?”“不,不是這樣的。”爸爸説,“因為明人夜裏走路會撞到東西,盲人卻不會。”

我沒聽懂爸爸這句話的含義,可是,我好想模模糊糊的懂了:人就是這樣做的,只需要小小的舉動,就能辦大事情。

我已經讀四年級了。雖然忘掉了許多事情,可父親的這句話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裏。可我現在還是不明白父親在我五歲時對我講的那句話的含義。我想知道它代表的含義,想問問父親,就想起了他説要自己研究那句話。便打消了這個想法。

父親的胸懷像大海一樣寬廣,更能容下矛盾和不平。但他為的是讓我也像他一樣,長大有出息。

那天,父親生日時,當我問他願望是什麼時,父親不假思索的回答:“我的.願望是希望我的女兒健康、聰明。”我聽了父親的話。覺得好幸福,同時,父親也在教育我做個好孩子。父親和我做遊戲時,教會了我先苦後甜。他做的工作是教別人開車,自己整天吃苦不怕。我也要學習父親的精神。能有出息,完成他的願望。

爸爸就是這樣教育我的。

關於教育的作文15

俗話説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規矩是一個人待人接物、為人處事的準則。中華民族素來以嚴謹的作風和得體的禮儀聞名於世界。而這,全都歸功於良好的家風家訓。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光輝歷史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優良家風的典範。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被後世尊為“亞聖”的孟子,小時候很貪玩,孟母為了把他教育好,曾經搬過三次家。剛開始時,孟子的家在墓地附近,年幼的孟子經常看見送墓掃墓的情景,於是總學着跪拜、哭嚎。孟母認為這樣對孟子的影響很不好,就把家搬到了鬧市附近,可孟子又學起討價還價來,孟母又把家搬到學校附近。從此,孟子每天看到的都是富有學識的讀書人,聽到的都是朗朗的讀書聲,便跟着讀起書來。一次孟子逃學回家,孟母一氣之下,把織布機上的梭子折斷,説:“你學習就像織布一樣,需要日積月累才能學成,而現在你逃學回來,就像這快織好的布一樣,以前的功夫都白費了。”孟子聽後如夢初醒,開始努力學習,終於成了有用之才。試問,若孟子沒有這樣一位深明大義的母親,他還會有以後的成就嗎?

無疑,孟子受到了最好的教育——家教。家是我們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是我們學習人生基本準則的地方。家庭教會我們辨別好與壞,善與惡;教會我們面對成功與失敗,平坦與崎嶇;教會我們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怎樣朝着夢想前進……

有人會問,難道家教一定是擺大道理嗎?其實不然。回望我們的童年,長輩對我們的教育往往是從“一粒米、一根線”開始的.。而這看似不起眼的“一粒米、一根線”,也許就是人生長跑的起點。或許我們早已聽膩了長輩的嘮叨,厭倦了父母的教導,但這生活中不經意間刮過的一陣陣“耳旁風”,就是我們的家教。這些似乎被我們輕視的“耳旁風”,其實早已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們:做一件事前,我們總會習慣性地思考這件事是對還是錯,會不會對某個人有影響,會產生什麼後果。這些或許連我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改變,正是家教使我們受益之處。

一個人一生受到的最好的教育,就是他的家教。我們身為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肩負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更應該自我勉勵,秉行並傳承良好的家風,為民族復興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