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關於年味的作文(通用15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68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年味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年味的作文(通用15篇)

關於年味的作文1

傳統意義上,過了臘八就是小年。年的腳步也越來越近了,她帶着飄香的回憶溢滿了我們所有人的心間。兒時的記憶也漸漸淡了,一切似乎也久遠了,再沒有曾經的期盼與渴望,沒有了曾經的欣喜與快樂,隨着年齡的增長,也早已失去了對年的熱情,徒留下一份對逝去歲月的感懷和深深的眷戀。

我以為這就是屬於我的年,屬於現在我們的年!但不曾想到的是一封叔叔來自江南小鎮的邀請改變這一切。

過去的許多年裏,除了除夕夜晚上在爺爺家的年夜飯和12點時響起的此起彼伏的爆竹聲,我再難感受到屬於中國年的味道!

可在這裏不一樣,每家每户門口都會掛上紅彤彤的大燈籠,斑駁半舊的大門上一對對春聯都出自小鎮裏那位曾經的私塾先生,爽朗豪邁的笑聲和剛勁有力的字體都在告訴着我們所有人,他,還不老!

江南的青石小巷深遠而悠長,一片片灰白色的圍牆上如今滿是年的顏色... ...

小鎮上基本都是木頭搭的老房子,一走進門除了年的味道還有年代的氣息。除夕這一天早上,在窗外孩子們嬉笑打鬧的聲音中醒來,隨着叔叔在祠堂裏供奉先人後新的一天也就開始了。看着叔叔和嬸嬸們為晚上的年夜飯不斷忙碌的身影,我發現我看到了不一樣年的味道... ...

閒逛在青石板鋪就的小巷裏,腳邊不遠處便是河水。路過每一户人家都會有人親切地和你説聲“新年好!”與城市裏那匆匆擦肩而過截然不同,在這裏除了濃濃的年味外,還有滿滿的人情味!

小橋流水人家,枯藤老樹新芽... ...

我發現年,不僅僅是有滋有味的,還應該是像我看到的那樣,是有形有色的。假如一定要給中國年披上一種顏色的話,在我看來就一定是如旺火一般的中國紅。

自打遠古時那一把“紅”火驅走年獸起,紅其本身 “吉祥如意”的寓意,便註定亙古不變。

中國的年比世界上的任何一種節日都要與眾不同!她的味道,是熱熱鬧鬧,是大吉大利,是春運一票再難求,冰封的路再難行,也擋不住歸心似箭和思鄉情濃的腳步。

實然在這年味裏,還藴含着春天的氣息。這不,你看,二十四個節氣之首的“立春”,已然比羊年的春節先行了一步。她告訴我們,春天來了,新的一年也來了。

這過年的味道,是無窮無盡總是品也品不完。從除夕、到七年級、再到十五的拜年聲中,由淡變濃,由濃變淡,又由淡變無。然後,從年初到年末,開始新的期待,新的.生活,新的一切。

爆竹聲中一歲除,漆黑的夜空裏盛開了火樹銀花,照亮了這斑駁灰白的圍牆和已然落漆的朱門還有那門上紅火的春聯,在這裏我體驗到了那一種不同往日的年,嚐到了特殊的難忘的年味;看到了年不一樣的顏色,許下了與往年一樣簡單而鄭重的新年願望:

希望我身邊的所有人都能幸福安康,在新的一年開心快樂。

鄰牆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晚風何處江樓笛,吹到東溟月上時!

於我而言,漫説年味,亦是人生一個未盡的話題。

關於年味的作文2

陽年,悄悄地遠了,而年的味道,卻留在我的鼻息。年味,真好!

春節,承載了多少人的希望與祝福,留下了多少幸福而又美好的瞬間。年是多少人日日夜夜期盼了多少次的一天,它是團聚的希望,它又是回家的温暖。

一輛輛列車飛馳而過,雖然擁擠,卻被年味 所替代了。為了回家,人們用盡了很多種方法,我真正體會到了家的温暖。家得懷抱敞開着,多少人想奔去緊緊抱着它,而又會有許多不得已的苦衷。我想,我是幸運的。當許多人在列車上對着家的方向露出期盼的眼神時,我正在家中露出花兒一般的微笑。

年,是花兒一樣的味道。香,甜 ,每當有花兒開的時候,春天就到了,生活就温暖了,心也就有了幸福的感覺。

我最喜歡的就是一家人一起吃飯的感覺。各種各樣的菜,卻都是同樣的美味,和着窗外噼裏啪啦的鞭炮聲,混合着暖暖的濃濃親情,放入口中,細細咀嚼。

隨着一聲“開飯了”,我們就一齊奔上餐桌,看着桌上那一盤盤色、香、味俱全的美味,禁不住口水都想往下流呢!按照每一年規定的座位,大家依次坐下來。也許,一年也就只有兩三次這樣的機會吧。看着爺爺奶奶蒼老的容顏,不知不覺感到有些許的後悔。我們應該多陪陪他們的,我心裏想。這時,鞭炮適時響起,金色的火光在淡淡的夜色中格外耀眼。就像年一樣,一年中只有過年這幾天才會有這樣的熱鬧氣氛,更把平常的日子襯托的平淡無奇。舉起手中盛滿了果汁的杯子,大家相互道着祝福的話語,而這些話雖聽過無數遍,但在過年這一天總會覺得不同。“叮”的'一聲清脆的響聲,八隻盛滿五顏六色液體的杯子碰到一起,那八隻手,有妹妹小巧可愛的手;有爺爺奶奶蒼老而歷經歲月洗禮的手;有媽媽嬸嬸辛勤勞動的手;有爸爸叔叔敲擊鍵盤工作的手;當然還有我寫下篇篇文字的手。各種不同的手,卻都有着相同的心情。只有過年這一天,這八雙手才會碰面,才會共同舉杯,奏出一聲聲“叮”“叮”的清脆的樂章。

餐桌上 大家一起熱鬧地談論着這一年的所見所聞,總會有無數的話要説。爺爺奶奶總是細心地傾聽着他們的孩子談論工作的狀況,孫女談論學習的快樂。或許他們更願意做一對傾聽者,而不是演講家。無論説什麼,他們總是微笑地傾聽,不時還會發出幾聲會心的笑。他們總是這樣做,總是這樣耐心地聽我們講話,不時加幾筷子菜,僅此而已。在他們心裏,這卻是簡簡單單卻滿滿當當的幸福。爺爺奶奶對我們的大多是關心 ,但卻吸收進了我們太多太多的抱怨。看着他們 略帶笑意的臉,只得感歎時間流逝的太快太快。快到才一年就會讓他們花白了頭髮,快到一年就讓他們蒼老的太多太多。

年,或許又是微笑的味道,只有微笑,才會這樣充滿甜蜜,只有微笑才會讓人情不自禁地咧開嘴角。

傳説年是一隻怪獸,但我想我應該感謝這隻怪獸,因為正是它才帶 給我們這樣的幸福和別樣的温暖。

年味,真好!

關於年味的作文3

一年一年的聚散離合,那埋在心底裏的年味也隨着時間的推移緩緩隱藏,不見蹤影。

——題記

今年的春節有點冷,寒潮襲擊着生活中的平庸。年關又至,卻找不回當初的年味。

親人們團聚在一起,卻人手一個手機,各做各的事。桌上的瓜子花生靜靜的看着周圍的平淡冷清,窗外冰冷的風呼嘯着,屋裏親人們都等待着飯菜的到來。“菜來咯~”一聲響亮的聲音傳來,忙碌好久的親人們把一碗碗冒着熱氣的美味佳餚放在桌上,“佳佳,把碗拿來,哦,對了,還有那個飲料也順帶拿來”大伯指揮着我。“菜齊了,準備開飯吧”外婆説到。終於開飯了,我心想着。全家坐定後,外婆先夾菜,説是什麼新年“大”吉。隨後嘰嘰歪歪的談話聲充滿了整個屋子,卻滿是敷衍。

不知為什麼,坐在角落的我對這熱鬧的'景象有了幾分落寞的情愫。那些談話聲感覺在我的耳邊飄着,欲進不進,傳進心裏,這難道就是“年”,這難道就是我們華夏千年的傳統,這難道就是那深藏的年味嗎?不,這絕不是。想到這,我放下了碗,走進了房,不聞外事的獨自悲傷。

“春晚要開始了,你們別走啊”外婆説到。飯局的結束似乎象徵着一年的句號,因為隨後便是各奔前程。“不了,媽,我回家還有事,去,老公,把佳佳叫出來。哦,對了,媽,我過幾天再來給你拜年”我媽一邊收拾這行李一邊説道。“哦,那你們小心”微微的聲音卻藴含着萬千的愛。隨着我媽的打算,親人們也都説等下就要回去了。我從房裏出來,走到門外邊,吹着冷風,“唉,明年見……”我不知對着誰説道,似乎是那門外的風。

不知從哪裏傳來一聲“春晚開始了”,隨後一陣噼裏啪啦的鞭炮聲響徹雲霄,火光刺的眼疼,也只有鄉下才有這樣不一樣的風景吧。抬眼望去,每家每户都是春晚的頻道,熟悉的感覺。“媽,要不別回去了?”我小聲喃喃道,看向媽媽,飽經風霜的臉上有了別樣的感覺。“額……這個……好吧”一番糾結後媽媽竟然同意了。再看向媽媽,那臉上分明就是喜悦。也不知道因什麼喜悦。

推開被關上的門,我説道:“外婆,我們不回去了,明天再走”。“啊……什麼,你們……快點快點坐下啊,春晚都開始了”外婆喜出望外的表情我可能一生不忘。眼見這樣,其他親人們也是不知道為什麼也不走了,真是戲劇化的一幕。“媽,有牀睡嗎?不然我們可能又要回去了”媽媽打趣的説道。“有,怎麼可能沒有,這房子這麼大,再來一家子人也睡的下”外婆連忙説道。親人們也就這樣談笑起來。“聽説劉謙也上春晚了。”“不會吧,不是被封殺了嗎?”“這歌好聽,誰唱的”……

新年的鐘聲,越來越近,那紛飛的白鴿響徹月夜,就這樣一步一步迎來了新年的鐘聲……

這可能就是年味,哪怕它深藏心底,哪怕它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淡化,但只要一個小小的事物或動作它就會回來,這就是獨屬於我們中華的"年味"。

關於年味的作文4

忙忙碌碌又是一年,倏地心頭湧起一股温暖感動,突然想起過年這個老話題,在我記憶裏佔據了多少分量。大人盼插田,小孩盼過年。原本只是家長們一句調侃,卻也是個大實話。不過,和現在孩子相比,除了玩得更加自由,便是從此有了打牙祭盼頭。

不必是名貴吃食,那些家家户户必備手工製作各色乾糧足以擔當。進入臘月,圍繞過年準備便開始了。不知從哪一年開始,母親學會了熬糖,不再需要請鄰居幫忙便能完成。一家人圍着一口大鍋樂呵呵地涎着臉,盼着鍋裏翻起浪花快點凝結成糖飴,也好先入口為快,早些感受到逼近年味。

母親用大大鍋鏟撈起濃厚糖飴,看那流動線條,確定灶膛裏該留什麼樣火候。差不多了,母親退下鍋台,由父親頂了上去,盛出部分糖飴,直接往鍋裏倒入早就炒好胖嘟嘟白花花泡米。

這是熬糖和切米糖同時進行。以前母親不會熬糖時,有時是用買來白糖塊作為粘合劑。自己熬糖可能要費些柴禾和功夫,但這些在鄉下人眼裏算不上成本,卻能省下點錢。而對我這樣孩子來説,最大收穫便是從頭至尾親眼見證不起眼麥芽和大米怎麼變成了令人垂涎白糖。當然,最後會每個人輪流品嚐一下鍋裏盛出糖飴,那濃烈甜味以從未有過沖擊力直達心底,感覺到全身都在享受着那一刻快意。

除了熬糖切糖,準備其他炒貨吃食也是等同視之隆重和熱鬧。炒泡米時候,一定會一同炒些玉米、蠶豆、花生、山芋角等乾糧。這些吃食,花生數量較少,算得上過年吃食中上品,一般不給小孩子任意搬弄,而只在有客人來時才端出來,這時倒可以趁機吃到一些。

鄉下人沒什麼營養保健方面講究,過年裏對孩子吃零食基本不加干涉,從除夕之夜起,那些準備已久零食正式對孩子們開放。有了這些精靈般東西,孩子小嘴總是沒得閒着,早晨出去便不見了蹤影,家人也不急着喊回來,反正口袋裏裝得滿滿出去,定不會餓着。時常在暮色裏趕回家,才發覺中間少了一餐,卻奇怪怎麼不覺得餓呢?這是年飽。母親笑着説道。本來是想趁過年多吃些魚啊肉,卻不知不覺中被這些粗糙零食佔據了胃大部分,總有心不甘情不願一絲悔意。可出門前總還是不忘帶上一些,那可是一年裏只在這個時候才有。

白花花米糖,幹翹翹玉米,黃澄澄山芋角,放進嘴裏得先用力嚼,過足了嚼頭這股癮,甘味才開始像泉水一樣滲透開來。土得掉渣山芋貌不驚人,卻總是鄉下人不忍捨棄老朋友,不只是加工成山芋角吃得有味,聽父輩們常説,當年就是因為它,才使無數鄉民得以度過食不果腹年代。

這些硬邦邦吃食,大人們似乎並不在意。跟着他們到村裏串門,常有主人端出一碗香甜米酒讓人品嚐。這是父親最愛,手工製作這種米酒也是父親拿手活兒。雖然也很喜歡那股濃烈酒香,可總是吃不到幾口就覺得膩味。

年關臨近,從家人問候裏漸漸察覺到淡淡年味。對於已屆中年我來説,年味就像一支接力棒傳給了孩子。現在孩子不再追求過年吃點什麼,那些或許早已經麻木了味蕾,但在我心裏,永遠還流淌着以吃為代表年味。

關於年味的作文5

濃濃的鄉情伴隨着年味兒越來越香醇暖磬,夾帶絲絲寒意微稍縷縷春風在外風雨兼任、烈寒苦霜的一年多來只是心思切急的推開家門那一瞬間温情滿滿的説:爸、媽,我回來了。家鄉的飯菜有很多很多童年的回憶,它牽不走多年漂泊在異地而又歸心似箭眷戀鄉土的情、帶不來沒有比那爺爺奶奶撫摸我臉頰、爸爸媽媽疼愛有佳、繁絮嘮叨的愛。

一家人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圍着大圓桌吃着團年飯十分開心,每年春節過年的時候家裏總是全家總動員忙裏忙外,張燈結綵的佈置很是喜氣熱鬧惹人,不時我爸還使喚着我媽春聯沒貼好啊、福字貼歪了啊...,我咋的一看在旁偷偷樂呵呵的嘰笑,颯然間我媽就不安氾濫的輕啪幾下我的腦瓜,趕忙暈頭轉向的沒晃過神兒來.....。

從臘月初就已經進入了過年的月季,隨着這幾年城鄉一體化不斷深化改革,鞭炮似乎不再是很暢銷了,有很多街道、小區周邊都明令禁止不許放鞭炮了,自然就少了許多從小跟到大、一聲震翻天刺激暢快的伴奏樂曲。還記得小時候小夥伴們過年的時候在一起玩兒,總是要比着看誰買的鞭炮多、種類多,這不話音兒還沒落下就來了個孫悟空七十二般變化他就迫不及待的開始噼裏啪啦的東邊煙火、西邊縱歌、南北搭篝。

家鄉的變化很大,城區改造擴建使我對家鄉的環境空然間一片盲白,經過黃帝故里才感覺到這是一場久別重逢的相遇,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會慕名而來尋根拜祖,隨着春節將近,各種各樣大小不異的中國結掛滿整個炎黃廣場,家鄉的人們臉上洋溢着喜慶,而那不時打點着年貨的老闆嘴裏清唱家鄉戲的方言很是熟洱怡心。

畫面已經持續到深夜,當萬家燈火通明到整宿是年老一歲寄託着新的一年如似往年一樣祝福家裏所有的親人平平安安。在過去的一年裏或心中還有難愈不平的各種委屈、或暫時相隔兩地對戀人彼此牽掛的訣訣衷心、或故人已去墓前哀思痛悼的無比傷情、或不能抹去災難帶給家庭永世分離的陰影、或等不及老爸老媽年三十兒久別未見的孩兒依舊未歸無以對語。

當我們長大了,都變了,被世界改造了,不會在想着小孩子手心裏的畫筆還復有當年一條條畫到海枯石爛彩色變黑白的.思緒;不會在念着有沒有一個人對你説的最記憶深刻的話語;不會在放着怎麼也跑不出世界地平線放以藍天無肆飛翔的風箏假期;不會在趕着時間來到教室彌補前一天未做完的習題。但我們會留着那隻握滿手紋的畫筆、記着那段啟蒙絡繹的話語、存着那隻幼少執手的風箏、蓋着那本青嵐別趣的筆記。

而這酒香似撲鼻,煙火騰空升起,雄關從頭越,萬象更新。

關於年味的作文6

進入臘月,年味無處不在,它猶如一股氣息,一股與往常不一樣的氣息,令人心醉,令人回味,它象蜜糖一樣讓人甜在心頭,使我一往情深,痴迷不悔。

年味在孩提時的歡樂中。兒時的年味永遠是那麼温馨和醇和,五彩焰火在夜空中綻放,歡樂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過年可以穿新衣、戴新帽、走親戚、討紅包、掛燈籠、放鞭炮;看跳財神,玩龍船;可以自由自在地快樂狂歡,盡情地揮灑和釋放童趣,使童心無比暢快,快樂吉祥的春節氣氛,無一天不讓我有新奇的感覺。小時的我聽着、看着,心裏總是曖融融的,它甜蜜我整個童年。

年味在忙碌的氣氛中。過了“臘八節”之後,各家都忙碌起來,鄉村的炊煙不斷冉冉升起,每家每户廚房裏熱氣騰騰,空氣中瀰漫着誘人的菜香,爽朗的笑聲不時從窗口飄出,灶膛裏紅色的火光總是映着父、母忙碌的身影,蒸年糕、搓湯圓、做餡餅、包餃子;此外,掃灰塵、洗衣服、辦年貸、貼春聯、買花炮……人們的臉上浸透着幸福,處處溢滿着飄香的年味。

年味在親人的守望中。臨近過年,年邁的父親母親總是守候在村頭,企盼遠方遊子的身影,異鄉的子女歸心似箭,他們匆忙的腳步、日夜兼程,漂泊在外的心早在尋找家的港灣,那幸福的目光被親情牽掛,使相距異地的心緊緊靠攏在一起。車站、碼頭,在人們匆匆回家的腳步中,無不散發出充滿着泥土芳香的親情,友情、思鄉情,年味似乎就在人們甜甜的守望和苦苦的期待中,變得美麗而濃郁,她是縷縷鄉情、友情的再一次歡聚,是團圓、幸福的`象徵。

年味在拜年的祝福中。春節一大早,四周便響起了鞭炮聲,穿上新衣的人們放完“開門鞭”、吃過“開口糕”(高)、洗完臉後,帶上笑容、帶上祝願去拜年、拜拜雙親、拜拜長輩,獻一聲問候,道一聲平安,一聲“過年好”讓人多温馨。鄉間的路上,一隊隊、一排排,來來往往都是拜年的隊伍,相互説着祝福的話,笑意盈盈,十分熱鬧。聽聽鄉音、敍敍鄉情、品品香味,那種幸福的感覺如一縷春風滋潤心田,使我其樂融融、陶醉其中。

年味在豐收的喜悦中。在濃濃年味的映照下,買衣服的人們,年象他們的笑容一樣在臉上綻放,那身花衣裳把年打扮得五彩繽紛;如今豐衣足食的鹽場人,還特意備上了對蝦、青蛤、縊蟶、梭子蟹、沙光魚等海鮮產品,除供串門的親友品嚐外,還作為厚禮相贈;還會給父親母親買些廣告上做得火熱的保健品,給兄弟姐妹的小孩買上時髦的新衣裳,考究的新時裝;美滋滋的年味瀰漫着鹽場大地的每個角落。

雪裏裹着灑香,春聯寫滿吉祥,臉上掛着豐收。濃濃的年味泌人心肺,風情萬種、絢麗多彩,她是人們生活的希望,精神的寄託,安康的象徵。

關於年味的作文7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題記

年味是什麼?年味是一句真心的祝福語;年味是什麼?年味是一家人團圓喜悦的心情;年味是什麼?年味是久別重逢而互敬的一杯酒;年味是什麼?年味是一陣炮響後的一層薄煙;不用太繁華,不用太複雜。如果刻意去裝飾,反而失去了原有的歡樂。年味就是平凡、真心、又相互牽掛。

吃年夜飯,享團圓之樂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户户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圍坐桌旁,共吃團年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美味,更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我家的年夜飯可熱鬧啦!瞧,桌上有令人垂涎三尺的酸菜魚、紅紅火火的紅燒肉、香甜可口的涼拌三絲、味道鮮美的海帶燉雞、色香味俱全的香腸臘肉、質嫩爽口的土豆燉牛肉……各色的美味佳餚讓我應接不暇,令我讚不絕口。一家人圍坐在桌前,吃着年夜飯,心中洋溢着滿滿的幸福。我愛我家的年夜飯!

聲聲炮竹,恭賀新年

今天我非常高興,興趣盎然。為什麼?當然是春節要到了,我總算可以理直氣壯地放鞭炮了。看,那裏堆放着各種各樣的鞭炮:什麼火箭筒、煙霧彈、轟天雷、小旋風……真是五花八門。在門前一處空曠的地方,足夠我們“大展身手”了。我和小夥伴們掏出打火機,點火。然後就是各種鞭炮的爆鳴聲,其中還夾雜着我們的歡聲笑語。一時間,我真的覺得這就是春節應該有的氣氛啊。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年獸,如果有,看到這場面估計也會被嚇跑吧。一時間我不由得忍俊不禁。不一會兒,又要開始放煙花了。“嗖嗖嗖……”,一束束耀眼的光線飛上天空,“啪啪啪……”那一束束光線突然炸開,金色的、銀色的、紅色的、綠色的、藍色的,星星般的花朵向四周飛去,似一朵朵閃光的菊花,光彩奪目。仰望天空,看着那形態各異,色彩繽紛的煙花,那綻放的煙花就象多情的流星雨淅淅瀝瀝,又似降落傘從空中降落,也如螢火蟲般在夜空中翩翩起舞。漂亮的煙花,綻開,落下,一瞬間的美麗,一瞬間的`光彩。那一刻,整個世界都屬於它們,整個世界隨着它們的綻放而光彩一瞬,多麼美麗的煙花,彷彿寄託着美麗的希望,彷彿寄託着愛的光芒。煙花,雖然是沒有根的花,是虛幻的花,但它畢竟用自己一秒的燦爛換來了人們的真心的喝彩。

恭賀新年,互相祝福

大年七年級的早上,每一個人都會喜笑顏開的對着他人恭賀:新年快樂!

祝老人壽比南山!祝兄弟姐妹事業順利!祝孩子學業有成!中國人就是這樣,將自己滿滿的祝福送給他人。這,便是幸福美滿的新年。

這便是中國年,不僅是傳承千年的除夕年夜飯,還有對家對國的牽掛與期盼。有人説:"世間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中國家家户户的除夕夜,便是如此!

關於年味的作文8

有人説:飽嘗痛苦,才能真正品味快樂。在以前我願意經歷寒冬,是因期盼呼吸過年的味道。現在春節一到,四處張燈結綵,炮仗聲聲,人來人往,隨處可見洋溢着幸福的臉。雖然空氣中的年味濃到極致,但是又感覺過年似乎離我很遙遠。

小時候的我特別喜歡過年甚至有的時候特別希望天天都過年,但是現在想想當初的我多麼可笑居然期盼每天都過年。

記得小時候每年,還沒有到年底,大人們就都積極行動起來,打掃衞生,添置物品;娃娃們呢,有時候也會幫大人幹些家務,但內心也都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構思起一個個過年計劃。還記得那時的我,常常會在想到激動處忍不住地笑將起來。周圍的一切事物充滿了過年暖暖的味道。怎麼都想過年,過年時盼望爸爸媽媽買的新衣裳,盼望吃到桌上的雞鴨魚肉,每個孩子最盼望的就屬收紅包了一家人圍在桌子前吃着團員飯有説有笑的看着聯歡晚會,在零點鐘聲響起時會和約好的小夥伴出去放鞭炮像我這種不敢點鞭炮的人就會遠遠的站在一邊看着他們,小夥伴們還經常嘲笑我現在想想真那時的我真可笑,和小夥伴們放完鞭炮回到家裏總會有一盤熱乎乎的到這香氣的餃子在哪裏等着我,我迫不及待的吃起了餃子因為據媽媽説在餃子裏會吃到硬幣會得到除夕的年味

屋內喧鬧嘈雜,高聲的談笑和孩子的尖叫,將屋外人影蕭條的街道隔開。仰望漆黑的夜空,與往年不同,耳畔獨獨少了那年年都不絕於耳的爆竹聲。古代有位詩人説:“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現如今,因為環境污染所迫,從古至今流傳的習俗,似乎已快要消失了,都已留在了往昔。

每一年的除夕,除了各式各樣的年貨十分暢銷,包裝引人注目的爆竹也是人們在除夕的必備物品。走向窗外,去年的除夕,我還抱怨着爆竹聲太過喧囂,今時今日,少了這幾乎震耳欲聾的聲音,心中總莫名有些惆悵。

回頭看看,圍成一桌的家人們,有的飲酒,有的不停地説着,説着今年一整年的經歷,説着或辛酸或快樂的往事。有人説:“過年人雖到了,可屋子裏總是少了一股‘説不清,道不明’的年味,都是靠爆竹聲掩飾了冷清。”現在發現,各自忙碌了一年的家人們圍桌談笑着,那股年味總是圍繞着所有人,也瀰漫着屋子的`每一個角落。往年我對除夕,無非是在談話中敷衍了事,毫不在意,所以對這個既代表“團圓”也是“所有中國人最期盼的日子”——除夕並沒有太多的體會,或許是爆竹聲掩蓋了它,現在夜空寧靜了,便可細細聆聽散發着“年味”的聲音。

當爆竹聲佔據了所有人的耳畔,家人的話語就聽得並非那麼真切了。當“放鞭炮”成了除夕的代名詞,“團圓”就顯得有些微小了。

香脆的春捲被端上桌,杯中斟滿了飲料,春節聯歡晚會也開始了,雖然窗外少了一些,但這個除夕之夜卻分外有滋有味,十分特殊。這股與“年味”相融合的“親情”,在這個夜晚,一定會鐫刻着我們所有人的記憶裏……

關於年味的作文9

這是春風給屠蘇帶來温暖的又一年。城市的街道安靜而空曠。工廠前面的鐵柵欄上貼着四個大字“慶祝春節”。賣鞭炮的路邊商店擠滿了鞭炮。偶爾經過我身邊的路人都帶着他們剛買的温暖的年貨匆匆回家。我把喜慶的紅領巾裹在脖子上,帶着喜悦和期待走回家。

在電梯停下來打開之前,我隱約聽到我家高分貝的聲音在迴響劉德華的經典歌曲《恭喜發財》。我笑了。慶祝新年一直是爸爸的習慣。當我準備工作的時候,我有一個節日背景音樂,我的精力變得越來越旺盛。當我回到温暖的房間時,一盆水仙花正在盛開。幾天前,我父親將一把枯枝插入水瓶,甚至還長出了小小的薰衣草花蕾。

"成千上萬的家庭總是用新桃子換舊桃子。"這是新年不可缺少的項目之一。我父親小心翼翼地把對聯貼在門上,就像雕刻一件傳世的寶玉。我作為他的'“軍事顧問”站在房子外面,時不時地“向左轉一點,是的!就是這樣!”當我遇到一個老鄰居一起出去貼對聯時,我也報以微笑。雖然在城市的日子比在農村的日子更艱難,但爸爸的興趣並沒有減少。他神奇地拉出兩串像粽子一樣的小袋,並在門的突出角落掛了一根繩子。結果,整扇門明亮而生動。

母親在廚房忙碌時,我們都在屋外玩得很開心。文火燉的魚頭散發出魚肉特有的香味。胡椒和大葱、姜和大蒜的混合和搭配使得產生的氣味很有吸引力.我走進熱氣騰騰的廚房,把手放在母親身上。因此,在等魚從鍋裏出來的時候,我們倆比較了包餃子的速度。在我不願意競爭之後,我同時做了幾個餃子,但是他們經不起考驗,只是從鍋裏出來“咧嘴一笑”。結果,我媽媽半生氣半笑着把我推出了廚房。

那時,我父親已經斜靠在沙發上,專注地看着春節聯歡晚會前的後台採訪節目。我興奮地把幾天前買的各種零食擺滿了茶几,坐在恆温空調下,津津有味地吃着、看着。

八點鐘,春節聯歡晚會開始時,我們的除夕夜晚餐也準備好了。各種各樣的菜餚,波光粼粼的雪碧,每個人的紅臉,新年帶給我們的快樂感在這一刻達到了頂峯。

窗外藍黑相間的夜晚已經見證了絢麗的煙花開始綻放。我們一家人匆忙抓起外套,每人提着一桶煙花下樓去了。

我父親的“國色天香”在天空中綻放出一朵巨大的金色牡丹,我母親的“七彩瀏陽河”在天空中蜿蜒出一個五彩斑斕的姿態,我的“華麗銀河”更像一場點綴着星星的煙花雨。

鞭炮聲在我耳邊不斷響起,人們的笑聲更是充滿了鞭炮聲。我雙手合十,默默祈禱新年給每個人最好的祝願。

當鐘敲零時,我拉着父母的胳膊,靜靜地看着窗外這盛開的煙花。

關於年味的作文10

除夕前後,是一年中最為熱鬧的時候,家家户户都在殺雞宰羊,準備年貨,等待着在外的親人回家團圓。工作在外的遊子們也趕着車急急忙忙回家。商場裏打出各種過年的折扣活動……年味,無處不在。

除夕前,我們這兒的鞭炮店是人滿為患,店主當然滿是歡喜,笑迎各種顧客,滿懷欣喜的老人;雀躍的孩子;出手闊綽的年輕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臉上洋溢的喜慶的笑容。為了過年的熱鬧氣氛,鞭炮成了必備品,孩子們在鞭炮的啪啪聲中,得到無盡的快樂,老人的笑臉也也似禮花般燦爛無比。咦,哪兒傳來清脆的鞭炮聲夾帶豬的叫聲?原來是奶奶隔壁家在殺年豬,主人家看着門板上養了一年的白白胖胖的年豬,想着一家人圍着桌子大塊吃肉的.場景,眼裏全是滿足。還有兩天就過年了,奶奶家門前的池塘圍滿了人,幾個年輕力壯的男子使勁扯着手裏的漁網,生怕漏掉一條魚,池塘裏魚兒歡快地跳着,岸邊拿着桶子、籃子準備分魚的村民們,調皮的孩子拿着棍子追逐着,一會戳戳這條魚的眼睛,一會拉拉那條魚的尾巴,好一副豐收和諧的畫面啊!

終於等到除夕了,家家户户貼上了紅彤彤的春聯,掛上了大紅燈籠。也許是為了驅獸,也許是為了熱鬧,除夕晚上,我們這裏的人們都似約定好了一樣,家家户户都徹夜開着門庭的大燈。八點前,孩子也好,大人也罷,都是各户串門,談談一年的收成,談談外面的工作,談談各自的孩子,或者談談對來年工作生活的暢想,這一天成了全村人曬“成績單”的日子。八點以後,各自回家與家人團聚,看着春晚,磕着瓜子,述述一年來的學習工作情況,家家都是歡天喜地,熱鬧非凡。今年我家的除夕比往年更熱鬧了,因為家裏多了一個五個多月的弟弟,哭哭鬧鬧,笑笑叫叫,給大家帶來很多歡樂,這個年也因為有了他而更加熱鬧。春晚是中國春節必不可少的節目,今年的春晚也與以往有着很大不同,雖然依舊是大牌雲集,但是無人駕駛汽車,智能機器人等高科技產品的出現,無不顯示着我國的科技進步,我國的國力發展,而國際友人的參與,更加體現出我國的國際影響力,春節這一傳統節日逐步走向世界,成為國際化的節日。

除夕過後便是大年七年級,年味更濃,除了出門拜年。我們韶山還有一特色活動,那就是上毛主席銅像廣場給毛主席拜年,一來表達人們對毛主席的愛戴之情,二來祈禱毛主席保佑家人平安健康。拜過毛主席後就是回家拜祖宗了。只有拜過祖宗後才正式開始拜年活動,親戚家,朋友家,鄰居家,從七年級到十五,到處都是“拜年”聲。聽,遠處又傳來了鑼鼓聲,吶喊聲,原來是龍燈來鬧春了,從前坪到堂屋,從廚房到客廳,“龍”都留下了它的足跡,人們遠遠地就開始燃放鞭炮接“龍”回家,都期盼着“龍”帶給大家好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鞭炮聲中,鑼鼓聲中,歡笑聲中我們又迎來了新的一年,如今的年味除了傳統的風俗,更多了現代的味道,微信紅包,智能手機,家家地坪裏停着的小汽車,無不體現着現代氣息,相信明年過年的年味比今年又會有着不一樣的體現。

關於年味的作文11

又到一年春節。

街頭巷尾,張燈結綵,陸續出現在大門上“倒福”提醒着人們這個只屬於中國人節日又將來臨。

年,對於每個人來説都不一樣。

對於無法歸家遊子,年是苦,混合着牽掛與思念,難以下嚥。

對於輾轉千里終於回家行人,年,是甜。混合着温暖與親切,令人迷醉。

對於歷盡坎坷探索者,年,是鹹。交雜着過去一年裏受過委屈,忍受痛苦和對未來美好憧憬與祝願,神祕,複雜,刺激着味蕾。

春節,新年,不能明白道來它在我心中份量,但隱約感覺它所承載情義與感情不可估量。

在我們家,一年到頭來,最忙要數奶奶,炸藕夾,炸圓子,蒸豆腐圓子,曬臘肉,小小空間裏堆滿了奶奶為家人準備年貨。奶奶已經接近80歲了,爸爸勸奶奶休息,讓她不要再忙碌。奶奶有時也生氣地罵咧:“都要吃,又都不學着做,真是累死了,明年再也不做了。”可是每一個“明年”奶奶都拿着鍋鏟重操舊業,又罵咧下一個“明年”,不再做了。我從來不勸奶奶休息,因為我知道一個就這麼忙碌了大半輩子人,只能以這種方式,在羊最末,表達對子女們關心。不勸,因為勸不動。

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因為在外求學,所以每半年才能回一次我在“城中村”家。我總是開玩笑説,人家都是省際大春運,我是城內小春運。放寒假,對很多人來説都沒什麼,但對我來説它意味着回家,意味着炸圓子,意味着“年”。圓子我只吃奶奶做,一如今年從英國回來哥哥,見到奶奶問第一句話便是:“做了粉蒸排骨嗎?”

於我而言,年,沒有久別重逢熱淚盈眶,相聚有時又何必故作傷感?也不是爸爸一直教育我“傳統”,“家庭”,那好像有點沉重了。它很簡單,就是奶奶炸圓子味道。重油,精廋,酥軟,咬下一口,那種嘴巴和心都被填滿充實是獨屬於“年”味道,也是這世間不可多得美妙味道。

吃了十多年圓子,只好這一口,是真好吃。

人記憶很有意思,那些在腦海了頑固盤踞東西都連接着一段段不可替代經歷或者事件。正如我,貪念圓子味道,無非也是貪念那些過去記憶。五歲,十歲,十五歲,吃着圓子,我數着年歲不斷成長。很多東西都在不斷剝落,外表漸漸模糊褪色,不再記憶。只有這玩意,與奶奶,與家人,與年,與希望融為一體,成為一年又一年裏,只屬於我牽掛,只屬於我年味。

去年年飯時,哥哥在英國,和我們人人都在電話裏拜了年,可是人沒到,不能叫團圓。今年年飯,他回來,反而是我因為高三,最後回家。上桌時發現第一個菜就是他粉蒸排骨,第二個就是我炸圓子。

奶奶坐在一邊傻樂,她什麼都記得,一個不落。

酒過三巡,興致正高,大家紛紛站起舉杯。特別熱鬧。聲聲祝福裏,人人歡快飲下各自杯中,那無法言説,美妙,年味。

關於年味的作文12

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陡負冰。此乃立春。而立春之後,則有佳節將到。

人們所期盼的“年”如約而至。

像一個儀式,像一個盛典。遊子們紛紛歸家,壓抑的企圖放縱。車站人山人海,旅者揮舞着手中回鄉的車票。又藉着過年的藉口,卸下一切壓力嬉笑,滿心希望抓住一年的尾巴證明自己不負逝去時光。它也像一個重要節點,催着人們放下什麼,又拾起什麼。春晚每年那麼多人看,節目也許並不是重點,更多人只是貪戀那醉人的團圓。人終究是喜歡温暖的,年給了人們彼此接近的機會。節日不過是一個契機,而我們用一整年來期盼這個契機。我們創造它,賦予其美好的含義,把對幸福的展望包入其中。

所以人們舞起了龍燈,放起了鞭炮。金色的游龍穿行街巷,喜悦的大紅緊隨其後。北方的天空飄起絨絮,覆在地上,又厚又柔軟,白得聖潔無比,像是純潔的死亡與新生。鮮豔的紅做零星點綴,柔和但又耀眼,分外好看。

耍龍燈的人們從村的最那頭出發,敲鑼打鼓,一路聲勢浩大的前進。金黃金黃的龍,在土色的路間揚起塵土。一旦看到有開着門的人家,一羣人便魚貫而入,裏裏外外的將屋子都走一遍,帶去新一年的福氣。末了再道幾聲發財,叫主人給些勞務費。路上碰到了往來的車輛也照辦不誤,龍頭上下飛舞。錢也照要不誤。一羣人舉着大龍站在路中,不給錢是過不去的。這可是象徵着吉祥福氣的龍啊。

夜晚行走於街頭,發現有些人家門口點着兩支蠟燭,以祈求平安富貴。誰家的小孩手中拿着“火樹銀花”,腳下是滿地的紅色碎屑。鞭炮的殘骸層層堆積,堆出通往希望的路。細細的.紅蠟燭在寒風裏瑟縮,搖曳不止,但也不曾熄滅。蠟燭將周圍染上金色,黑暗中的金色。往遠處看,光芒連成一線,照亮了紅色的道路。

代表着希冀的煙花騰空而起,奮力照亮一片星雲。燃燒,炸裂,震在腦內,響在心間。就像重新躍起的流星,帶着燃燒的色彩衝上雲天,在身後撒下星輝,用尖嘯證明自己的到來。一邊盛放一邊失去,一邊重生一邊死亡。

在最高點倏燃爆裂,分解散開,化成無數光彩,不及落下就已消失殆盡。隨之而來的煙霧瀰漫擴散,為這一瞬的帝王造勢加冕。

金碧輝煌,滿目琳琅。剎那輝煌,轉瞬盛典。

凜冬是寒冷的,但春節一定是暖的。張揚的紅色也在散發熱度,濃豔喜人。於是換上新衣,激動非凡的一起倒數,將新的願望許下。人心聚集在一起,熱得發燙。

年之一字,很沉,而所有炎黃子孫,用千年共同將它撐起。

那抹鮮豔的紅,也一直留在我們眼底,盤旋不散。

關於年味的作文13

有人説,年味是噼噼啪啪鞭炮聲,是天空五彩濱紛煙花,也有人説年味是車站碼頭擁擠嘈雜聲,是遊子匆匆趕路腳步聲,還有人説年味是長輩對晚輩寵愛錢壓錢……,我在看來,年味還是凝結在人們美味佳餚。無論是大年三十團圓,還是以後走親訪友,都離不開一個“吃”字,過年是一場場飯局大串聯。

記得小時候,家裏條件差,平時省吃儉用,一年下來,難得吃會兒肉,但到了春節,父母總要張羅一桌像樣菜犒勞全家,雞鴨魚肉,還算豐盛。但那時,畢竟家裏窮,這桌菜是不能全吃完,得留下相當一部分用作招待從即將來訪親朋好友。譬如那條身兼“年年有餘”祈望“年魚”是不能動,那時期“年魚”又稱作“看魚”,顧名思義只看不動,若有不懂此規矩小孩冷不防挖下一塊,主人便將“看魚”翻個面,第二天端上桌來,客人看到還是一條整魚。這是吃技巧問題,也是一個時代喜慶時期裏包含酸澀和無奈。

現今條件好了,大魚大肉已成了人們桌上家常菜,味蕾也開始刁鑽了,時不時要換口味,先前過年時用有些菜便從餐桌上消失了,“高梁肉”就是其中之一,一小塊肥肉,外面粘上面粉,放在油裏炸過,黃燦燦,香噴噴,一口下去,滋滋冒油,但如今桌上已基本看不到了,人們已將它拋棄,取而代之,是一種種精緻菜餚,基本上跟飯店同步而不是以往“家常便飯”了,甚至還有鮑魚龍蝦之類,頗有“高大上”氣勢。

時下飯局真有點讓人應接不暇,不僅親戚之間要設飯局,朋友同學也要設飯局,生意場上合作伙伴也要設飯局,同事之間也少不了設飯局。問題是每個人只有一張嘴,不能分身,顧此失彼事經常發生,於是,一家人分隊趕赴飯局,派代表出席宴會已成常事。有時,為了應付扎堆飯局,有人不得不趕場子,同是一餐飯,要趕二個甚至三個飯局,在不同地點錯時完成。

過多飯局,“吃”成了人們心理負擔。當然,困難總比辦法多。熱情、富裕、好客家鄉人已對過年宴請作了改革,他們把傳統年後請客提前到年前進行,無影中拉長了過年時間,讓請吃與吃請變得從容不迫。時間走進臘月,人們就開始打電話約請,擺酒設宴,忙得不亦樂乎,這不,臘月才過一半,前兩個週末我都是在親戚酒桌上度過,且剩下週末日程也早已排滿。

家鄉人不僅在時間上對過年飯局進行顛覆,在宴請方法方式上也作了探索。人們已把請客地點從家裏轉移到飯店,張嘴就來,省時省力,如果保留在家設宴,常請個一條龍服務廚師,廚師不僅負責烹飪,而且還有帶着鍋碗標盆,甚至是桌椅板凳,東家無須操勞,任務只有一個,勸客人吃好喝好。

年是吃出來,難以想象沒有吃年怎麼過,過去、現在、將來,吃是過年永恆主題曲。

關於年味的作文14

現在常聽人提起:現在過新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這新年將至,感覺確實如此,都市生活的快節奏、車水馬龍、鋼筋水泥,攪亂了年的聲音、色彩和味道。

社會物質富裕已經到達了一定的階段,這固然讓人欣喜,但物質富裕並不能掩蓋民族文化傳統和風俗。人類的需求是分和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我們的物質需求漸漸的都能滿足了,精神需求卻突然變得非常空洞。

但是,讓我感到異常的是,我們的新年越發變得無人問津起來,但類似西方的聖誕節、平安夜卻在中國大受追捧。為什麼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遭受拋棄,而西方節日卻大放異彩?我想這與大部分中國人的虛榮心態有關,什麼叫聖誕節?我們開始好奇,好奇了就開始研究,研究了就開始體驗,體驗後就越發的感受到一種新鮮感,越發的感覺到自己與國際接軌了,自己越來越有面子了。但是,到底是什麼理論認為我們能夠過一過老外的“新年”就一定是現代人了?反而,這是一種對傳統文化極度不尊重的行為。

其實,過年是生活本身的結晶,年味兒同樣如此,重要的是用心去品味。過年是一種休憩。忙碌地走了一年,需要暫時歇息一下,開春了再走。過年是一種企盼。子女求學求職在外,過年就是回家,長輩盼望見到子孫,過年就成了願望。過年是一種鄉愁。浪跡天涯、絕少歸期的海外遊子,在客鄉複製了傳統的新年,西方國家唐人街的慶賀倒保留了濃濃的年味】

今天是大年三十,是個全中國人民值得高興的日子,我在這一天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

剛天亮,我就隨着此起彼伏的鞭炮聲睜開了眼睛,我迫不及待地拿出舅媽給我買的新棉襖,又對着鏡子試了試,玫瑰色的長棉襖配上黑色的緊身褲,再穿上一雙白色的長靴,扎個花苞頭,戴上鑲着水晶的小皇冠,簡直美到爆!

走出睡房,我看見家中又多了幾絲紅色,家中間掛着一個大紅色的中國結;廚房門口掛着兩條紅色的魚,象徵着年年有餘,説是根據諧音來的;我的小睡房的門上也貼上大大的“福”字。

我跑下了樓梯,來到樓下。哇!雪後的'景色可真美!樹上、地上、遮雨棚上都蓋上了厚厚的一層雪,踩在雪上,鬆鬆鬆軟的真舒服!放眼望去,平地猶如有一塊銀色的毛毯鋪在地上。雪還在紛紛揚揚的飄着,站在雪中,真覺得如入仙境。

早點吃完了,該去領紅包。我和貝貝一路小跑從家中跑到賓館裏。外公外婆已經坐在沙發上等我們了。我連忙説:“祝外公外婆壽比南山,福如東海!”一句再簡單不過的話竟然讓二老這麼開心,他們摸着我的頭説:“嘉嘉真乖!”貝貝也嗲聲嗲氣地説:“祝外公外婆健康成長!”我們聽到後立刻捧腹大笑。貝貝竟問:“為什麼嘉嘉姐姐好乖?我不乖嗎?”外公外婆笑着説:“好好好,貝貝最乖啦!”兩位老人樂得合不攏嘴,忙不迭的把紅包塞到我們手裏,一邊還説:“好,祝你,們學業有成,以後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

這一天又緩緩的過去了,這濃濃的年味卻在我心裏我心裏回味着!

關於年味的作文15

臘八節之後,轉眼間就要過年了。

對於漂泊在外的人而言,能回家過年,有着特別的意義。在外拼搏,聚少離多。如此,家的温暖猶如夜空中的北極星,時刻給人以指引、鼓勵,給人以莫大的勇氣、非凡的信心和殷殷的希冀。

我的故鄉是濰坊臨朐的一個小山村。小時候,在我的印象中,置辦年貨是必不可少的。

進入臘月後,母親和嬸子們便忙活開了:做豆腐、蒸年糕、蒸饅頭以及油炸肉、魚呀什麼的,忙得不亦樂乎。

故鄉臘月裏的年貨大集是必須去的。小時候,自己喜歡跟着大人們去趕集。大集上,人頭攢動,熙熙攘攘。有時看見推着木獨輪車的人穿行在人羣中,遇上稍稍擁堵的路段,那人就很自然地拖着長腔喊幾嗓子:“哎——借過嘍——借過嘍!”然後,人羣很快地就散開一些讓出路來。

服裝市場裏的各色服裝,菜市場裏面的.青菜,點綴着大集,彷彿是春天裏一片花紅柳綠的景象。路過賣年畫或者是玩具的攤前,經常要停下來看一看。大人們經常買一副中堂另加兩幅對聯,多是福祿壽喜、松鶴延年之類的內容。物品採購基本齊全以後,接下來就是去鞭炮市場買鞭炮。

現在,已經看不見當年熱鬧紅火的鞭炮市場了,那些集市上喧鬧的爆竹聲也只能在記憶中尋覓了。

大年三十那天是格外忙碌。

早晨起牀後,趕緊打掃院子。早飯之後,若是天氣晴好,趕緊貼對聯、貼門錢。女人們忙着包水餃,準備食品以及過年祭祀用的供品。有一件事情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去上墳。準備好上墳用的供品、燒紙、鞭炮後,族人們相約着去本家族的墓地上墳。一路上,閒談起一些已故先人的生前瑣事,唏噓不已、不知不覺間就遠遠地看見了爺爺、奶奶的墓碑。百鳥無語,冬風嗚咽,那遠遠的墓碑,彷彿是爺爺、奶奶翹首以盼的身影

自小到大,每逢過年,父親都要在自家的院子裏高高掛起一盞大紅燈籠。

有時候,我抱怨有些麻煩,父親只是一笑:“過年掛燈籠好啊!”父親年逾七旬,喜歡讀書,他曾給我講起姜子牙封神的故事:姜子牙封神後,自己沒有被封神。後來,他自己也成了仙,燈籠下面的光明處就成了他的一席之地。我漸漸理解父親的燈籠情結了。那高高的大紅燈籠,包含了多少老人們翹首盼兒歸的心思,又何嘗不是在時刻照耀着遠方遊子們的回家路呢?

大年夜,忘不了母親一個人默默忙碌的身影,忘不了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熱鬧的場面,忘不了年夜飯的味道,忘不了春晚的精彩紛呈帶來的歡聲笑語,忘不了大紅燈籠的明亮紅火,忘不了鞭炮聲聲的起伏跌宕

去年,大年三十我和同事們還在單位忙着值班,守護着峽山湖的一方平安。今年的春節,但願自己能夠回家過年。只為重温那份久違的親情,只為恪守一次不想抱憾的孝道,只為找尋那些令人感動的記憶,只為那些濃濃的故鄉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