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諸葛亮作文【推薦】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09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諸葛亮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諸葛亮作文【推薦】

諸葛亮作文1

昨天夜晚,我躺在牀上隔着窗户欣賞着美麗的夜色,不一會兒,我睡着了。

朦朧之中,我看見我正坐在一個古老的帳篷裏,前面擺着一些古代的竹卷書,文房四寶樣樣齊全,左右擺着十八般兵器。再看看我自己,身穿戰袍,佩着雙股劍,帶着護心甲,然後我試着站起來,這一站倒無妨,居然發現我雙手過雙膝,這時我想:我可能是古代三國中的劉備。我正琢磨着,忽然從帳篷外進來了一個人,此人面如紅棗,頭戴官帽,身披綠袍,手還提着一百二十斤青龍偃月刀,威風凜凜,只見他説:“兄長,如今曹賊當代,一手遮天,現他竟派夏侯淵、曹洪為先鋒,周泰、徐晃為副將,司徒遷為軍師領四萬兵馬殺向新野,怒不可恕,請兄長給我一萬五千人馬,去截住曹賊!”正説着又一個人闖了進來,只見他身體龐大,面色沉重,手中還提着一百五十斤八丈鋼矛,以火雷般的聲音和我説:“兄長也給我五千人馬去截曹賊後路!”這時我終於明白了,原來這裏是三國時代,前面的兩位將軍是和劉備桃園結義三兄弟中的關羽關雲長還有張飛張翼德,而我便是劉備劉玄德。

等我明白這一切後,我便用古代人的.語氣和關羽張飛講:“此事……。”忽然我想到了什麼,我覺得我不應該這麼衝動,因為這裏不是我家,而是三國,我應該小心行事。所以我又説:“此事事關重大,不能草率,應請教一下諸葛軍師。”然後我東跑西竄(因為我不知道諸葛亮在哪個帳篷裏),終於在一個帳篷裏找到了正在讀兵書的諸葛亮,只見他面如冠玉,身高八尺,拿着孔雀毛扇説:“將軍有何事?”我説:“如今曹賊派夏侯淵、曹洪為先鋒,周泰、徐晃為副將,司徒遷為軍師,正領四萬兵馬殺向新野,軍師有何妙計可破敵?”諸葛亮説:“讓關雲長領一千人馬埋伏於豫山右邊樹林,等敵來時,放他過去,看見南面火起,燒敵人糧草;張飛領一千人馬埋伏于山後樹林,看見南面火起,就到博望城原囤積糧草處放火;關平、劉封帶五百人馬與博望坡後面等候,等到初更,見曹軍來就放火;並從樊城召回趙雲為前鋒和曹兵交戰,只許輸不許贏。”我就照着諸葛亮的話去做了。只見曹兵主將夏侯淵和趙雲交戰,趙雲詐敗,曹兵乘勢追殺,誰知中了埋伏,被燒了大半糧草,趙雲回軍追殺,把曹軍殺個大敗,四萬人被殺了大半,只有四百餘人逃回去了。

我們大獲全勝,眾人都笑了起來。忽然我覺得天旋地轉,好像一切都已經不存在了,我醒來了,原來這是一場夢,雖然夢已經消失了,但我還是記憶猶新。這一場神奇的夢之旅讓我知道做事不能草率,衝動,凡事要三思而後行。

諸葛亮作文2

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是個大家能耳熟能詳的三囯時期的人物。在人們心中,因為《三國演義》這部小説,諸葛亮是個智慧與謀略的代表。

在《三國志》中,有這麼幾個字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由此可看出,諸葛亮在那個年代,長得算得上是數一數二了,並且八尺,就相當於現如今的一米九了,從長相身材來看,似乎預示了諸葛亮一生的不凡。

諸葛亮自比管樂,管樂,即管仲、樂毅。管仲治囯有方,是個傑出的政治家;樂毅用兵極妙,是個優秀的軍事家。但管仲卻不善用兵,樂毅不善治國。而諸葛亮認為自己二者兼得,文武雙全,因此自比為管樂。

《出師表》中,諸葛亮自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諸葛亮二十七歲前,一直隱居在南陽。其實我覺得他並非不求聞達於諸侯,而是一直沒有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其實按理來説,曹操那時正值盛氣,並且曹操十分愛惜人才,可諸葛亮卻沒有去找曹操,而是選擇了正寄人籬下的劉備,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曹操並不是諸葛的'意中人。曹操身邊人才齊濟,因此去了曹操陣地,也是不會得到重用的。相反,劉備身邊沒有謀略之才,只有像張飛、關羽、趙雲這樣的武將。並且三顧茅廬的事件也讓諸葛亮受到了極大的感動與激勵,因此遂許先帝以驅馳。

提起諸葛亮的謀略,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家喻户曉的空城計了吧。當時司馬懿率軍進攻蜀國,直逼酉城,諸葛亮無兵迎敵,卻故作鎮定,大開城門,坐於城樓,焚香撫琴。此時的諸葛亮披鶴氅,戴論巾,手瑤羽扇,氣宇不凡。小心謹慎的司馬懿擔心有埋伏,毫不敢輕舉妄動,並迅速撤兵。等司馬懿反應過來,再引兵回去,此時趙雲的兵馬已到,最終司馬懿戰敗。千古流傳的佳段,不過是小説中編造的罷了。據説,真正的 空城計是曹操對戰呂布時所使用的。還有借東風、錦囊妙計等一些流傳千古的故事,都加以誇大。因此,魯迅先生曾説過:《三國演義》狀諸葛多智而近妖。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對劉備忠心耿耿。在北伐曹魏時,小心謹慎,用了四年的時間來做準備,在那個階段,諸葛亮無論從地理位置、人力資源等方面都於曹魏差別很大,但幾次功打卻都能使對方所懼怕。因此即使沒勝,卻也算不上輸。無奈一直為此事操勞的諸葛亮的身體實在是受不住了,在第三次進攻期間,永遠的沉睡了。

諸葛亮雖沒小説中刻畫的那樣神機妙算,但通過三顧茅廬一事,諸葛亮也一定是個少有的人才。如今因欣賞他的才智而深入瞭解並得知此事,也確實是有些接受不了的。我們需要尊重歷史史實,但我願讓諸葛亮在我心中,永遠保持着一個神人的形象!

諸葛亮作文3

“放箭!”只聽曹操的一聲令下,諸葛亮就得到了3千支箭,諸葛亮可真聰明呀!我不由得讚歎道!今天我便穿越時空,來到了三國時代,和這位神通廣大,聰明蓋世的諸葛亮聊聊天。

來到了這裏,只見諸葛亮身披八卦衣,手拿一把鵝毛扇,悠閒的坐在那裏,見我來了,就説:“你可終於來了,我早算到你今天要來,特地備好了酒席,來,坐。”嘿,這諸葛亮還真神了,連這也能算出來。我倆坐在酒席旁,上談天文,下談地理,這又談到了諸葛亮身上。我可來了興趣,嚷着要諸葛亮講他的故事,諸葛亮也不緊不慢的`一一道來。

三顧茅廬

劉備聽説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到隆中卧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過了一些時候,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説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

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七擒孟獲

公元225年,諸葛亮準備伐魏。可就在這時,南蠻王孟獲帶着三洞元帥來進攻中原。

諸葛亮和馬謖商量怎麼平定南蠻,馬謖認為,對南蠻,應該讓他們心服口服,才能平定下來。諸葛亮同意了他的意見。

到了南蠻之地,諸葛亮派王平出戰,王平詐敗,把孟獲給擒住了,孟獲不服,説:“勝敗乃兵家常事,我不服。”諸葛亮哈哈大笑,把他放了回去,卻偷偷的離間了他的一個部下,孟獲回去後,那個部下把他送到了蜀軍大營。孟獲還是不服,説:“這次是我的部下背叛我,我不服。”諸葛亮又放他回去。

孟獲回到了洞裏,看見諸葛亮在觀察地形,心中大喜。可是,孟獲又中了諸葛亮的埋伏。又被抓住,並放了回去。放回去後,孟獲聰明瞭點兒,把軍隊駐紮在了一條大江邊,想讓蜀兵不戰而退,可是諸葛亮用計,又擒了孟獲。弟弟孟優給他出了一個計策:他和一些人投降諸葛亮做內應。孟獲同意了。孟優來到了蜀軍大營,諸葛亮知道他是詐降,命人把他們灌得酩酊大醉,孟獲來劫營時,又中計了,被諸葛亮拿下了,可他還是不服。諸葛亮又把他放了回去。這時,一個元帥心生怨恨,用美酒灌醉了孟獲,送給諸葛亮,孟獲仍然不服。

之後三次,孟獲又借來獠牙兵、藤甲兵等。可是都一次次戰敗。孟獲這時才心服口服的投降了諸葛亮。

聽完後,我不禁説道:“諸葛亮神機妙算,在下佩服!佩服!”

諸葛亮作文4

南方的早晨,陽光照在窗台上,像一位嬌羞的女子。柳樹在河邊洗着長長的頭髮,河上有一條小船,在那輕輕盪漾着。聽説三國時期最著名的軍師卧龍先生諸葛亮(字孔明),要來我家做客,

我激動地一宿沒睡。

我站在雲頂匯花園小區,那裏一棟棟大樓,達到了二十多層。我遠遠看見一位穿着古代漢服、手拿羽扇、頭戴綸巾,看着滿腹經綸的古人。那一定是諸葛先生!我激動地説,我拼了命跑過去,去問:請問你是孔明先生嗎?

正是,諸葛亮搖搖羽扇説道,你莫非就是邀請我去做客的鄒昕航?

正是在下。我用古代的語氣説,久仰,久仰!諸葛先生,快到我家去做客休息休息。於是,我帶他到我家所在的樓外。

諸葛亮往上看了看,擔心地説:我從未見過如此高的建築,上去會不會很累啊。不會的,説着,我按下了電梯向上的按鈕,電梯門便打開了,諸葛亮有點害怕,不肯進去,這個大盒子裏有沒有怪物啊!我急忙解釋,諸葛亮這才肯跟着我進入電梯。

不一會兒,我們便到了11樓。我回到家裏,馬上給諸葛先生倒了一杯茶。諸葛亮開始四處遊走,我便打開電視,看《三國演義》,諸葛亮聞聲趕來,問:這是什麼?這麼薄的盒子,怎麼能裝下這麼多人?咦,這裏面怎麼也有一位叫諸葛亮的?他圍着電視繞了好幾圈,試圖找到入口把電視裏的人救出來,我哈哈大笑,就解釋説:這是電視機,裏面並沒有人,那是提前有人錄好的,播放出來的視頻,還有,這放的`是《三國演義》裏面的‘諸葛亮’是其他人扮演的。

我們看着《三國演義》,聊了聊天,我看着諸葛亮先生,説:先生知道天文地理,能觀星象,預知未來會發生什麼,真的好厲害啊!

哪裏,哪裏,我只是知道天文地理。

我聽説先生在草船借箭三天前,早以預料到有大霧,真乃神人也!可是我門現在也可以知道了,我只要打開手機就能查看一個星期的天氣了,因為我住在沿海地區,不在內陸地區,很害怕颱風。我一邊説一邊打開手機,給諸葛先生展示,諸葛亮目不轉睛地盯着我的手機。

你看,首先,打開小程序,點進‘颱風路徑’,就能查看台風路徑了,還可已知道何時出太陽,何時多雲了,温度是多少,風力是多少和風向。最近發射了一個名叫‘北斗’的衞星,隨時隨地可以查看個人位置還應用到氣象、道路交通管理、鐵路管理等。

諸葛亮聽後,兩眼放光,驚歎不已。

到了晚上,我把燈打開了,我們都餓了。於是,我就進入廚房開始做飯,諸葛亮又過來,疑惑地問:我走遍了你的家,我都沒看到灶台,那我們吃什麼?

我們早就不用灶了,我們現在用電飯煲來做飯。我哈哈地笑了笑。

這也太神奇了吧!這個怎麼用呢?諸葛亮驚訝有疑惑地説,我邊操作,邊解釋,説:首先,把米洗乾淨並倒掉洗米水,然後,加入適量的水,最後,蓋上蓋子,調整到對應的模式,等待就好了!

沒有火怎麼煮飯呢?

我們用電來加熱米飯,很安全。諸葛亮這才明白。

丁零零鬧鐘響了。我迷迷糊糊地醒來。原來是一場夢。啊!我居然在夢裏遇到了諸葛亮!

諸葛亮作文5

諸葛爺爺,自從我從看完了《三國演義》,就對您佩服的五體投地了。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請您出山。您也真沒辜負劉備的苦心,“三分天下”的高論是理論分析,接着,就是一系列的實際戰功,諸如火燒新野、舌戰羣儒、草船借箭、三氣周瑜都是您為幫助劉備統一中原而做出的貢獻。可是後來,由於您久經征戰、積勞成疾,竟不幸死於軍營之中。您的一生,真稱得上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可我對您的“三分天下”有一些看法,不知當説不當説?但我知道,如果您還在世,一定會洗耳恭聽——儘管我還是個小孩子,因為您的一生是謹慎而謙遜的。

平心而論,“三分天下”確實是一個高招。但是您在處理荊州的問題上我覺得有些不妥。記得在火燒赤壁前,龐統去向曹公獻連環計時,曾説您想依荊州實現三分天下之大業並不實際,荊州雖為水路要津,但是必為兵家必爭之地,即使曹公不奪,孫權也會來搶。我覺得這是龐統在曹營所説的唯一的真話,也很有道理。

我的觀點是,您應在取得西川后,應將荊州兵樑調回西川,並將荊州讓給東吳。為什麼呢?您在“茅廬”時曾對劉備説過,即使取得西川之後,還要聯吳抗曹大業。赤壁之戰後,吳蜀聯盟已支離破碎,吳一心想要回荊州,不論在誰的手裏,他都要奪回來。你死據荊州,對吳蜀聯盟是隻有弊而無利啊!

另外,在您“氣死”周瑜後,吳蜀兩方的'矛盾更深了。此時,我覺得雙方應該同時緩和矛盾。在這方面,東吳做的就很好,若非魯肅、諸葛瑾從中周旋,吳候可能早起大兵攻荊州了。到那時,劉備就不能去取西川了,只能和您一起應付東吳了。那是多麼不利於共同抗曹啊。最失敗的是,你們並沒有馬上讓出荊州,去緩和那一觸即發的戰事,而是讓關羽繼續以強硬的姿態面對東吳。於是司馬懿的計謀得逞,蜀漢不僅丟了荊州,也損失了關羽這位大將。可以説是“賠了土地有折兵”。

接下來就是劉備的“東征”。這一戰,不僅損失了黃忠、張飛以及許多荊州的老部下,還有近75萬的軍隊也毀於征戰啊!

倘若,當時您力主撤回荊州兵樑,只派少許兵力守住靠近荊州的要塞,以防備東吳的貪婪,兵力集中在漢中,或先平南蠻,而後伺機與東吳配合伐魏,則大事可成矣。如果真如此,蜀漢當時可起近百一萬大兵(五虎上將都在呀!),東吳再投入70多萬的兵力,曹魏可能就提前告別歷史了。

有人會問,當時,吳會不會不和您一起伐魏,會不會主動解除吳蜀聯盟的關係?我認為不會,因為孫權也是一個戰略家,他知道只有與蜀聯盟才有可能對付曹操。否則,他就不會同意鄧芝的觀點與蜀和好。

總之,荊州的丟失以及後來的起兵伐吳,實在是導致了蜀漢的急劇衰落,為以後的覆滅埋下了禍根。

歷史就是這麼無奈,蜀漢真是“成也荊州,敗也荊州”呀!

諸葛爺爺,以上是我個人的看法,不知認識是否正確。如果您還在世,能與我共談此事,那該多好啊!我雖小,但對軍事策略感興趣,這個問題思考了不是一兩天了,更想求教於您,可是,唉!

諸葛亮作文6

夏侯淳自新野一戰被孔明火燒,十萬大軍折盡,十分氣惱,但又沒有辦法,只好回大本營,把情況報告給曹操。

曹操聽完夏侯淳的報告以後,雷霆大怒,召集謀士,對大家説:“好一個孔明,一把火竟然燒掉我精兵十萬,今天我請大家來,想讓大家出個計謀,攻下新野,如有出計謀者,重賞。”話未説完,只見荀攸説:“大王,我有一計,不知可行。”“哦!是何計策。”於是荀攸就對曹操説:“我們可以分五路進攻,您可以讓夏侯淳將軍帶領兵馬護送我們前行,另兩路可以讓許褚和李典從兩路夾擊,再讓夏侯淵在後面奪了劉備的糧庫,最後讓夏侯傑在山上埋伏,掩護我們。”他剛説完,曹操就説,“好計謀,好計謀!”眾人也不住地稱讚。於是,曹操調集精兵二十萬,殺向新野。

單説劉備,自新野一戰,開始招兵買馬,現在已經有五千多人馬了,這天,劉備看了曹操下的戰書,十分擔憂,可是諸葛老師卻在一旁哈哈大笑,劉備問諸葛老師:“軍師,難道你想到什麼對付曹操的辦法了嗎?”諸葛老師説:“主公,正是。”“您怎麼對付曹操二十萬大軍呢?”諸葛老師説:“主公不要焦急,上次曹操中了夥計,今天我還叫他中這條計。”於是,諸葛老師調動令箭,把一切安排好了。

第二天,諸葛老師讓劉備帶着新野居民迅速撤離,剛撤離完,諸葛老師就看見灰塵鋪天蓋地,就知道曹軍來了,連忙擺好陣勢,和來的曹軍惡戰起來,打了很久,突然,孔明迅速撤退,把營寨和糧食,都扔了,曹軍以為孔明寨中發生了什麼大事,緊追不捨,突然,撤退到一片沼澤的時候,他們就從小路撤離了,夏侯淳以為都撤退到對面去了,於是快馬加鞭,帶領曹軍長驅而入,忽然,曹軍感到身體往下陷的時候,慌忙停止,低頭一看,發現自己陷入沼澤,大喊大叫起來,曹操看了周圍的`地形,出了一身冷汗,大叫:“停止,快停止。”可是,人太多了,大家都聽不清楚他的聲音,過了好一陣子,夏侯淳才聽清他的聲音,看了看環境,草木雜多,土地潮濕,連忙催馬停止,可是時間已晚,忽然,諸葛老師出現在他眼前,把紅旗一招,山崩地裂,從山上滾下幾塊大石頭,堵住了去路,他再把紅旗一招,山上出現了一羣弓箭手,彎弓搭箭,把火箭像雨點似的射了下來,一支火箭正好落在曹操的旁邊,於是,他聲音顫抖地對荀攸説:“這是什麼?”荀攸也聲音顫抖地説:“火……火……箭!”荀攸尖叫起來,這時,無數的火箭從空中射下,無數的曹軍葬身火海,曹操和荀攸也被燒得焦頭爛額,突然,張飛領兵殺來,夏侯淳已無心戀戰,保護曹操、荀攸,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出口,於是,快馬加鞭,殺了出去。

在逃跑的途中,夏侯淳遇上了李典他們,他們告訴曹操,自己也中了埋伏,曹操聽到這,長歎一聲:“不愧為伏龍,計策果然厲害。厲害!厲害!”説着仰天長吁。

諸葛亮作文7

如果有人問我喜歡哪個歷史人物,我一定會説:我最喜歡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智慧的化身——諸葛亮。

千古以來,諸葛亮深受人們的愛戴,身上有着無數美麗的光環。

“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毫無疑問,這是對諸葛亮才華的側面概括。集超人智慧與謀略於一身的諸葛亮,被善於招攬人才的劉備重用,蜀國在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終成就了大業。

我喜歡諸葛亮遇事鎮定自若,深謀遠慮。在“空城計”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懼司馬懿的逼迫,從容佈置,從而使對方退兵,西城得以轉危為安。我喜歡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賢嫉能的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將計就計,趁大霧天扎草人攻打曹營,從而借來十萬支箭,為赤壁之戰準備了足夠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還喜歡諸葛亮的智勇超羣與忠貞不渝。諸葛亮為了求得南方的長治久安,聽從馬謖的建議,採用“攻心為上”的計謀,在與孟獲的戰鬥中七擒七縱,最後使孟獲心悦誠服地歸順了劉備,成為蜀漢南方的屏障……這些世人耳熟能詳的故事無不閃耀着諸葛亮知識與智慧的光芒。

我喜歡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品質。他是一個“滴水之恩,必將湧泉相報”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白帝城託孤之重任,為了漢室之興竭忠盡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江山社稷,忠貞不二,嘔心瀝血,直到臨死之前,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業,為的就是報先帝的知遇之恩,實在可歌可泣!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後人對諸葛亮的評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鞠躬盡瘁。諸葛亮的性格品質至今還廣為後人流傳。《三國演義》同時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現在已經成了家喻户曉、婦孺皆知的讀物了。

訪先人之遺蹟,發聖賢之古情。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為東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誠、廉潔、正直的榜樣,很多歷史典故都出自諸葛亮,“三顧茅廬”,“舌戰羣儒”,“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白帝託孤”,“嘔心瀝血”、“七縱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等等。不僅如此,後世留下了許多與諸葛亮有關的諺語、俗語或歇後語。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既生瑜,何生亮!”“諸葛亮借箭——有去無還。”等等的這些諺語、俗語、歇後語不計其數。其傳奇般故事為世人千古傳誦,數不勝數。

諸葛亮,靈與肉雖然已經化作清風明月,但他的精神品質卻在歷史的天幕上鑲嵌起耀眼的恆星,為世人永遠展現出他那聖潔的光輝!

諸葛亮作文8

我上回讀《三國演義》,看到劉備攻打東吳,結果中了陸遜的計謀,打了一個打敗仗。劉備自己也退到白帝城,過了沒多久就被氣死了。他打仗時,軍師諸葛亮不在,無法為他出謀劃策。但如果給諸葛亮和劉備一人配一把5g手機……情況可能就不一樣了!我想着下面的情景。

一個悶熱的夏天,漢昭烈帝劉備帶着蜀漢軍隊來和孫吳打仗,陸遜僅僅是率軍隊修築防禦工事,不和劉備打,無論劉備怎樣叫陣都堅持在營地裏該幹嘛幹嘛,除了打仗。劉備不知如何是好,使者派出去幾十個了,戰書也下了好幾回了,連寫字用的墨水也快沒了,但人家還是不來打。無事可幹的劉備只好對着東吳的軍營幹瞪眼。

眼看着天氣越來越熱,戰士們都來和劉備抱怨。劉備開始還不以為意,但手下人來投訴的越來越多,他也不得不開始注意起來了。要是再不聽,搞不好會引起兵變吶!不行,絕對不行,不能讓陸遜那娃娃看我大漢的笑話。劉備想道。

於是,他把將領們叫到一起,準備開個會討論一下要不要移營。結果就是各大將領們一致同意,因為近來蜀漢官兵們的進言太多了。就在這節骨眼上,劉備的`手機響了,是軍師諸葛亮,“主公啊,‘伐吳’行動進行得怎麼樣了?”“唉,丞相快別提了,陸遜一直拖到現在不出戰,天氣可是越來越熱。朕和將領們正在計劃換個地方紮營。你打得正好,幫我們考慮一下去哪裏。”“千萬別移營!”電話那頭的諸葛亮顯得異常激動,“要是移到那些樹木多,比較陰涼的地方紮營,是對我們官兵有利沒錯,但對陸遜也有利啊。您想,陸遜那邊只要隨便找個刮東風的天氣來個火攻,咱們必敗!況且現在正好是夏日,東風天氣比往常多。”“那咋辦?要是官兵們的抱怨繼續增加,搞不好就引起兵變了。”

諸葛孔明微微一笑,“咱們可以來個將計就計:對外面放出風聲,特別是要讓陸遜知道咱們已經移營到那些樹木多,更陰涼的地方了,然後故意放點營帳和哨兵在那裏,陸遜就絕對中計。咱們再把主力埋伏在四周,等陸遜帶着官兵們來準備火燒連營時,就可以把它們一舉殲滅了!”

“軍師所言,實屬妙計!好,那朕依你。”劉備把這個計策告訴了各位將軍們,並吩咐立即按諸葛亮的做法執行。

陸遜果然上當了,不知在他算計劉備時,有沒有想到自己也在被算計?他找個東風天,讓軍隊帶着火種到了假營,發現只有幾個空空的營帳,一個人也沒有。而四周,蜀漢主力的喊殺聲由遠而近……

如果諸葛亮有手機,也許《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就要重寫了。這一戰後,孫吳被蜀漢所滅,佔據了整個南方,倒也不是沒機會和曹魏政權爭天下,再次復興漢室。

諸葛亮作文9

《三國》是人人皆知的一部經典名著,它記錄了整個三國時期的矛盾與爭鬥,塑造了一批批個性鮮明的典型形象。提起諸葛亮,想必是家喻户曉,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有勇有謀,聰明機智。正是如此,諸葛亮則是我眼中的三國英雄。

學完了課文《隆中對》,我頓時對諸葛亮敬佩不已。他雖然出身貧苦,但是這卻不能使他的志向也因此卑微,諸葛亮是一個有遠大抱負的人。看了三國中的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我認為諸葛亮真的是一個當之無愧的三國英雄。平凡的諸葛亮,卻具有非凡的才能,可以成為劉備的軍師。他為劉備分析的戰略形勢以及他的策略,卻足以體現它的有勇有謀。

他雄才大略,思維縝密。《草船借箭》是我知道的關於他的第一個故事。借箭前他先看天象,知道三天後有大霧,於是他便利用有利的天氣,利用魯肅的老實成功地向曹操借了十萬之箭。都説不打無準備之仗,諸葛亮則是滿足了這一點,因為他借箭前的細緻規劃和他對各方面的縝密的考慮,他打贏了這場戰役。不但沒有損失自己的利益,也得到了周瑜的認可,令周瑜自歎不如。真不愧是智慧的化身。這個手搖雞毛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智者在那時就在我眼中成為了英雄。

他,足智多謀、有自信。瞭解的第二個他的故事,則是火燒赤壁。看過書也看過電影,所以這個故事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全部在赤壁之戰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曹操到底輸的是什麼?是兵力麼?八十萬難道還勝不過三萬麼?所以一定不是因為他的兵力不足。那麼他真正輸的就是過於自信以至於自負,認為自己的八十萬人馬必將獲勝,因此他便掉以輕心,最終失敗。而諸葛亮是利用了曹操的輕敵,設計了謀略,與劉備周瑜等人合作,互相幫助,善於思考,自信但不自負,最終打贏了這場以少勝多的戰役。赤壁之戰也告訴了我們:光有聰明的頭腦是不行的`,憑藉着自己的聰明而不用,那才是真正的愚蠢,而像諸葛亮這樣即使擁有聰明的才幹,做事卻也思忖再三,做好充足準備,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他,低調做人、不張揚。《出師表》中體現了他的這一點。衷心為劉備驅馳,為劉禪提建議。並且自願受任,願興復漢室。並且知道感恩,因劉備諮之以當世之事,便對劉備感激不盡,同時用先帝劉備的行為來激勵劉禪。他不追求名利,不求聞達於諸侯,説明他淡名利祿,不計得失。甘願為劉備奔走效勞。這是他成為英雄的原因。

我眼中的英雄有三點:第一點是文武雙全,鬥智鬥勇,諸葛亮做到了。第二點是有聰明的頭腦,這一點完全就是從諸葛亮的身上總結出來的。第三則是無私忘我,不辭艱難,諸葛亮的淡泊名利完全符合無私,既然他與這三點完全吻合,那麼他怎能不是我心中的英雄呢?

諸葛亮作文10

草木草葉,閃爍着淡淡的燭光,穿着一件細長的襯衫,你還在看書,夜風很大,那一半的蠟燭都點亮了好幾次。你已經習慣了這麼多年,多年來在寒冷的窗户裏苦讀,這是什麼?

你充滿了詩意,充滿了才華,出生的年代,動盪的社會局勢,都註定了你的命運,你必須關心這個國家。"好友徐舒一直追隨劉玄德,當他的同學和朋友們也選擇了自己的主人,而你,卧龍,但還是卧龍剛散光的人。也許,你還在等待,等待着你的懷抱。最後,你等待的那個人來了。劉玄德,他不衡量自己的美德,想要相信這個世界,他已經來了。思想端正,謙遜誠懇,妄自尊大,三顧茂路。最後,三個等待時間感動了你。從草叢中走出來,願這生命為耶和華效勞,永不與它相違背。

動亂的局面,等待你大展拳腳。初至軍營,有誰知道你的本領呢?但是老天也惜英雄,很快就給了你機會。你一把火,燒遍了博望坡,更阻擋下了曹軍追趕的步伐。一把火,隨燒的'博望坡一片淒涼,卻將你在軍中的威信大增。

巧借東風,火燒赤壁,三氣周瑜,智取漢中,你從未然人失望過。漸漸,你讓主公從一個小小的軍閥壯大到成為了鼎力的三國之一。但是,好景不長,從關、張相繼去世,主公一直悲傷不已。太累了,主公在南征北戰那麼多年以後,終於要倒下了,信任你,於是,白帝城託孤留下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還有一個等待着管理的蜀國後,主公就走了。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當初那桃園三結義的兄弟都走了,如今的蜀國,還有幾位你的故人呢?

也許是怕了你,也許是想鑽空子,那狡詐的曹孟德竟然動用了司馬懿那個除了忠心都與你不相上下的人。你知道他,知道他是個可以同自己抗衡的智士,所以此次迎戰倍加小心,派出了飽讀兵書的馬謖,並將自己所有的計謀都和盤托出。可惜啊,怪都怪那馬謖自以為是,帥相不和,痛失街亭,司馬的軍隊驍勇善戰,連得三城,有貪得無厭奪你西城。軍隊都在外作戰,哪裏還有什麼兵力來抵禦司馬的兵呢?你守着一座空城,同司馬演了一場戲,城樓上,只有左右兩琴童相陪,你是有無又埋伏有無有兵。琴聲悠悠,音律平穩,騙過了司馬,同時也騙走了那十五萬曹軍。

蜀國,雖有你讓敵人喪膽,可是,多少年的鞠躬盡瘁,你也老了,而那所謂的陛下,是昏庸又無能,根本就扶不上牆了,可你還在堅持着,你還在為先主效忠。你用自己的人生來回報先主草茅外的三次等待。為何不廢了阿斗,自立為王呢,先主臨去前不是都准許了麼?況且你還在軍中深得人心,必會使蜀國恢復往日的風采。可是,你沒有,最總還是做到了你説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士為知己者死你做到了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先帝的賞識與敬重,讓你甘願為蜀而操勞。你是忠的,但你並非是人們所認為的愚忠,不不不,你又怎是一忠字可評的呢!

你走了,是帶着遺憾走的,遺憾自己未能完成先主多年以來的夙願。

諸葛亮作文11

諸葛亮是西蜀的丞相,他以神機妙算而聞名。他為子孫的打算,也是算計得比較久遠的。他在給哥哥諸葛瑾的信中曾特意説到他的兒子諸葛瞻:“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正器耳。”

諸葛亮擔心的是:聰明過早外露,容易自滿自足,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給諸葛瞻起的名字叫做“思遠”。他給外甥的信也説:“志當存高遠。”這都表明他希望後代有遠大的理想和志向。

怎樣才能有遠大的志向呢?諸葛亮在給兒子的信中指出了兩個條件:一個叫靜,一個叫儉。他説: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他認為人要有才,就要刻苦學習,要學習就要有志氣。還要心靜,心不靜就不能專心治學。生活太舒適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生活儉樸才是涵養道德的主要條件。

他在給外甥的信中進一步指出:要堅持自己的遠大志向,“忍屈伸,去細碎,廣諮問,除嫌吝。”這就是説,要不考慮一時的.得失,不貪圖生活上的享受,廣交師友,不計較個人的恩怨,這樣做了,“雖有淹留”也許一時不成功,“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學習之中有樂趣,也一定會有用的。怕的是“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受追求世俗的物質生活和情慾的影響,失去堅強的信心那就會“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可見,諸葛亮讓子孫生活儉樸,是為了使他們更有出息,其眼光不能不説“超俗”遠大!

諸葛亮小的時候,跟着隱居在襄陽城南的水鏡先生學習兵法。水鏡先生養了一隻公雞,公雞一到晌午啼叫三聲,水鏡先生就下課了。諸葛亮聽課聽得很不過癮。

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在褲子上縫了一個口袋,每天上學的時候就抓幾把小米放在口袋裏。當晌午快到時,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雞見有黃燦燦的小米,顧不上啼叫,就啄食起來。剛剛啄完,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裏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雞吃完口袋裏的小米再叫時,水鏡先生多講了一個時辰的課,可把師孃餓壞了,時間長了不免抱怨幾句:“怎麼搞到這麼晚,晌午過了,也不知道餓!”

“你沒聽見雞才叫嗎?”水鏡先生説。師孃是個聰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奧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時候,她悄悄地來到了院子裏,只見那隻花頸公雞剛要伸長脖子叫喚,就有人從書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個仔細,又悄悄地回家了。

這天水鏡先生回來,師孃笑着説:“你這個當先生的,還不如小諸葛。”於是她把剛才看到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水鏡先生。水鏡先生聽後一愣,又哈哈大笑起來,心想諸葛亮餵雞求學,真是聰明過人,將來必定是蓋世奇才。

諸葛亮經過刻苦學習,終於成為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

諸葛亮作文12

夜闌人靜,萬物皆睡。天上的流星依舊,我坐在竹椅上,望着天空那彎暗月,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一陣微風起,只見一人拿把羽扇,端站在前方,仔細察看,原來是中華智星——諸葛孔明也。

只見他徐徐地道:夜深人靜,明月當空,如此美景,何不出來一同漫步?句句出口,如美妙動聽的音樂傳入耳中。君子成人之美。於是,我和諸葛亮便漫步在庭中。望着他的背影,曰:卧龍先生,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學多才,一心只為報答先帝三顧之恩,可曾後悔?他回過身來,沉默許久,道:如你所言,人稱‘智絕’的我本應在隴中安度餘生,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候。後先主真心請我,我感到莫大的歡欣。遂許先主以馳驅,畢平生之力,輔助先主,此情此義,乃我報先主的知遇之恩也。

聽完後,我默默讚許,為諸葛亮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胸襟所折服,又為他忠心不二而欽佩。

爾後,我又向孔明討教:先生您自出道以來,火燒新野,使曹軍落荒而逃。再而出使東吳,舌戰羣儒,氣勢非凡,借風借箭,智算華容,當真高管仲、樂毅一等。

他只是微微會心而笑,道:你過獎了!這些都是我報先帝之職分也,不足掛齒。想我打拼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安居平大路,聯吳抗曹,為收服人心,對抗孟獲六縱七擒,六出祁山,可惜屢屢成功之時,皆因吾之疏忽,與之失之交臂,當真可悲。説完後,他的臉色晦暗下去,幾許憂傷,幾許煩惱,幾許歎息,似乎在責備自己。

我不忍觀之,曰:先生不必太過自責,皆因當時形勢不合,後主劉禪又不思進取,聽信讒言,親佞遠賢。先生縱有迴天之術,也難堪挫折。吾聞過李清照憂愁時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先生的愁悔比之若何,望先生不可太過自怨。這時,他的臉色開始變得平靜,逐漸轉好,我的'心才放鬆下來,意少舒。他走近我,深情地望着我,輕柔地撫摸我,我望見他眼裏的那股熱血在沸騰,淚水模糊了眼睛,對我説:當真是後生可畏啊!與你交談,我的心寬悦了許多,情緒冷靜了少許。謹記吾的話語: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相信你可以青出於藍勝於藍,再會!説完他便離開了。

我站在原地,默默回想,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點評:

該考生思路廣闊,寫作對象超越時空,與歷史名人一起漫步,打破常規思路,有創意。全文立意高遠,文情並茂,素材運用恰當,詞句古文運用合理。考生利用自己熟悉歷史名人及宋詞背景的優勢,在與諸葛亮的交談中時而運用古文,時而運用典故,時而運用宋詞,筆墨輕點,洋洋灑灑,整篇文字讀起來如行雲流水。

在刻畫人物上,注重細節描寫,讀來栩栩如生。作文近尾處: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點出立意,通過與名人交流,明白了人生道理:不以成敗論英雄,應該堅持去做有意義的事,以免空悲切。

諸葛亮作文13

“三顧平分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獨坐在幽幽的燈光下,翻開泛黃的書頁,千百三國英雄好漢在紙上來往穿梭,淹沒在歲月的流沙裏無法自拔。唯有你,孔明,將一個“義”字演繹的淋漓盡致。夜深人靜,唯有一個渺小的身影,仍在念你,痴你。歷史雖是湍急的河流,而你,卻始終不曾被磨滅。你,究竟是多麼的驚天地,泣鬼神呢?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躬耕隆畝,身居卧龍崗的你,是如此年少,又是如此的多機。不求聞達於諸侯,一心隱於深林,看透天下諸侯的追名逐利、爾虞我詐。卻又心繫天下,憂國憂民。終究,在玄德的三顧拜訪之下,感其誠意。為其奔走效勞,為之後的蜀國打下了根基。為了報着小小的知遇之恩,你鞠躬盡瘁。將今後的一生時光,賭在了劉備的宏圖霸業之上,這是何等的忠義?何等的堅毅果決!最終,“將星隕落五丈原”,連同你的遺憾與傷感,一併埋在了我的心頭。唯有你的忠肝義膽,默默守護着輝煌過的蜀都。

可還記得當年,你的運籌帷幄?火燒博望坡、樊城用計、赤壁之戰,“卧龍”的名號在敵軍的兵馬間傳蕩,令敵軍聞風喪膽。縱觀三國,又有誰,能與你一較高低?比周瑜,你胸懷廣闊;比龐統,你謙實可靠;而比起郭嘉,你甚能逆天改命。“死諸葛能走生仲達”,想來,確乎。

八陣之圖在你的手中掌控自如,手中的.羽扇一揮,頃刻之間,檣櫓灰飛煙滅。天文地理,奇門遁甲,古今兵法,無所不通。魯迅曾言“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也唯有你,才能做到波瀾不驚,心如止水。除了你,還有誰,能夠撫琴談笑,與空城之中退敵百萬?

末年的你,將先帝崩殂的悲痛埋於心中,默默替昏庸的後主重拾霸業。便有了陸游的“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你的文言措辭,又擋下了多少黑暗昏庸的湧流?早已不可悉數了。

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為了這所謂的漢室,親力親為。哪怕到了最後的最後,病入膏肓,仍思巧擺七星燈,望欲逆天改命。在離開的最後一霎,沒有一絲對於死的畏懼。唯有此生再不能為漢室討賊,興復大漢的遺憾。以及,愧於先帝的哀思。耿耿忠心,可至於此,流芳百世,也是理所應當了。

千言萬語説不盡我對你的崇拜,相隔數千年的時光,我仍可感受到你的靈魂的温度,依舊炙熱,依舊強大。彷彿在述説在自己的一生,表達對先帝的感激涕零。而我,也只能默默從書上懂你,懂你……

夜已深,我漸入夢鄉,夢裏,一位手持羽扇,瀟灑自如的軍師,站在狼煙四起的戰場上,出神地觀摩着……

諸葛亮作文14

諸葛亮是誰?呵呵,這連3歲小孩都知道,是個家喻户曉的大智囊嗎!大忠臣,為劉備打下了大片的河山,乃是眾多賢人智士追捧的偶像,即使是現在,也有不少他的粉絲呢!但我跟大家的看法不是很一樣,且聽我慢慢道來。

話説這劉備,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才把蜀國的江山打下來,可才維持了不到50年的時間,就被曹操打垮了。為什麼呢?原因除了阿斗的無能外,還有一個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個人就是人們口中的大“忠臣”——諸葛亮!

赤壁之戰,《三國》裏最有名的戰爭,那場戰爭裏,諸葛亮,劉備名聲大噪,而曹操卻被打的損兵折將,並十分狼狽的帶兵從華容道逃走。諸葛亮也算到了曹操有這一手,並派人攔截,可他不派張飛,不派趙雲,偏偏派了跟曹操有情誼的關羽,關羽是個重情重義的人,以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怎麼會猜不出關羽會放曹操走呢?

我們假設一下,如果諸葛亮當初派的是張飛,而不是關羽,那曹操還會活着嗎?蜀國會那麼快就滅亡嗎?

還有一個人叫魏延,原是曹操手下的大將,因為聽説劉備是個仁君,並有匡扶漢室的雄心,於是便想去投靠劉備。

當然魏延也是很忠心的,當年劉備去投靠荊州時蔡瑁,張允掌握大權,劉備根本進不去,這時魏延出來了,給劉備打開了城門,可也致使魏延一家大小被殺,但這也沒讓魏延動搖去投靠劉備的信心。

赤壁大戰之後,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了,當劉備派關羽去打長沙時,老將黃忠和關羽打的難解難分,那的太守韓玄認為黃忠勾結關羽,要斬他,那時魏延可不願意了,號召了幾百人,殺了韓玄,並向關羽投降,於是魏延被引見與劉備的`帳中,諸葛亮看了他一眼,便説他會反,要不是用人之際,魏延早死了。

魏延如願以償的做了劉備手下的一名將士,可卻英雄無用武之地,沒打過一場仗。就連最見不得人的陣前叫罵也不讓他上,只有上方谷那一戰,而諸葛亮打的主意卻是讓他和司馬懿一起燒死在火中,可沒想到下了場傾盆大雨,不但魏延沒死,連司馬懿也活着回來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還記得街亭一役嗎,街亭乃出入西川的咽喉之地,多重要的地方啊!諸葛亮沒有派久經沙場的魏延去,而是讓只會紙上談兵的馬稷去(聽説他是諸葛亮一手提拔的)),結果他剛愎自用,面對軍法,只會死搬硬套,認為居高臨下才能獲勝,結果被司馬懿團團圍住,斷了水道,街亭才失守。於是諸葛亮不得不斬他,並且提心吊膽的演了場空城計。

呵呵,諸葛亮死了不久,魏延果然反了,不過他是被諸葛亮給逼反的,你想啊,蜀國堂堂一代大將,不讓打仗就算了,還沒事找難堪,説他是反骨,他能不反嗎?

蜀國最後落得了一個“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局面,跟諸葛亮有密切的關係。(此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諸葛亮作文15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然有神仙之概。”他手搖羽扇,緩緩走來,月光撒落於他的眉眼之間,清明而透亮,渾然見“有陌上人如玉,君子世無雙”的孤傲。然而,手揮羽扇談笑風生之間,千軍萬馬灰飛煙滅。恍然之間,我讀懂了諸葛亮。

在才智上,我讀懂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與學富五車。在我的印像裏,他富有傳奇色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滿腹經綸,飽讀詩書。未出隆中,他一番宏論談盡天下三分之勢,初露鋒芒,令劉備露出驚慕之色。火燒曹營,又助劉備於赤壁中大敗曹操。奉命入川,直激黃忠,斬殺夏侯淵,奪取漢中,為漢業之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七擒孟獲,則彰顯了他寬廣的心胸與聰明機智。

在謀略中,我讀懂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與足夠自信。書中最讓我拍手叫絕的莫過於“空城計”了:當諸葛亮錯用馬稷,因此失去街亭,只好駐守西城縣時,司馬懿率領十五萬大軍,氣勢洶洶地來奪取城池。諸葛亮身旁的眾文官、士兵都慌了神,一個個哭喪着臉,卻又將希望全寄託在諸葛亮的身上,此時全城生死皆握在諸葛亮的一念之間,而諸葛孔明卻毫不慌張,依舊面色如一,搖着羽扇,思考半晌,才説出對策,眾將領像吃在定心丸,這才舒了一口氣。然而,司馬懿率領眾兵停與城下,看見城門大開,煙霧繚繞,只有二十幾個百姓在清掃街道,而城樓上,諸葛亮焚香撫琴,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樣。司馬懿心中疑慮,但又不感貿然前進,謹慎多疑的他終是沒有攻打,反而將率領眾兵返回。在千鈞一髮之時,兩方都不能確保,所以都不敢貿然行動,因為不可控的`因素很多,但諸葛亮卻深知司馬懿的猜忌多變的性格。他用他的自信在賭,不可否認地説,諸葛亮的眼中,洋溢着智慧與謀略的寒光。

在為人中,我讀懂了諸葛亮的高尚品性與忠心。“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他對自己兒子的諄諄教誨,教導兒子要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才能成就大事。不僅對兒子要求嚴格,對自己亦是如此。曾記否,先帝涕哭:“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劉備的聲音依舊在耳畔迴響回,而諸葛亮卻堅定地回答:“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死乎!”他説到就做到,儘管劉禪平庸無志,但他依舊竭盡全力輔佐後主,至死不渝,劉備三顧茅廬禮賢下士,讓他對知遇之恩湧泉相報。他雙肩擔着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被寄予興復漢室的厚望。出師伐魏前,他怕一去無回,於是將點點心血化為文字,真情流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寫成《出師表》,為後人傳頌。

漢末三國,羣星燦爛,但我相信諸葛亮一定是最耀眼的一顆,雲山蒼蒼,江水泱泱,英雄之風,山高水長,其光澤事蹟,必將

永垂不朽,和天地共存,和日月同光。我輩少年郎,更應以此為榜樣,於這繁華盛世中,志存高遠,報效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