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憶江南作文(彙編15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55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憶江南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憶江南作文(彙編15篇)

憶江南作文1

徵人——煙波漿聲裏,何處是江南?

她如花的容顏在我的腦海中綻放,她低頭淺笑和她寂寞的側臉。當箭穿透我的胸口時,我知道,我的她等不到我了。我無法兑現我的承諾。

我聽到血掉到地上的聲音,混落在黃沙中。鮮血漸漸模糊了我的視線。好想,好想再見她一面,在喝孟婆湯之前。下一個輪迴中,我想在江南,遇到那個如蓮花的女子。我要在三生石上刻下我們的誓言。

思婦——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記得當初芳草斜陽。他帶我去西湖看雨後新荷,攜手長亭,相對凝眸,那一刻,多少温柔。他輕輕牽起我的手,吻它,説他要離開。前方戰事緊急,堂堂七尺男兒豈可留戀於江南春色?我默默點頭,我不能阻止,也不可以阻止他,留住他。

走的那天,他一身戎裝。執手相看,我卻無語凝咽。他輕輕拭去我的眼淚説:“等我回來,等我回來娶你!”我含淚淺笑。

從此以後,我的世界裏沒有了春天。我只能等待。每日獨倚望江樓,盼君歸。從此魂夢與君同,淚千行。徵人一去音塵絕,在何方?我的召喚,你為何聽不見?我在門前撒下紅豆,種下相思。可你卻看不見!每日我折柳一支,可是柳已枯,人未還。

他走後,我收拾起了我的美麗,女為悦己者容,我的美麗只為他一人。無意間瞥見鏡中的'我,曾經吹彈可破的肌膚已枯黃,雙鬢已有隱隱霜色。如今,無人為我畫眉,我好憔悴,已不是他夢中的伊人。

我輕聲歎息,忽然窗外,一陣達達的馬蹄劃破黃昏時江南特有的寧靜。這達達的馬蹄聲是他的嗎?好象,一定!一定是他!“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我欣喜若狂地推開久違的窗。不是------不是他,只是過客而已。淚水滑落,為何?為何不是他?我再次陷入絕望。淚已決堤,你説過讓我等你的,等你回來娶我!可你卻?我會等,一直等下去,直到地老天荒。

過客——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國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

我引馬走在江南的青石路,馬蹄聲在迴響,一位女子突然開窗滿眼欣喜,即而又滿是落寞。我知道我的馬蹄聲犯了個美麗的錯誤,我不是她所等的人。她輕輕背過的身影留下美麗的憂傷。

突然,另一位女子闖入我的心扉。依稀記得她曾説:“等到風景都看透,或許你會陪我看細水長流。”

憶江南作文2

江南古鎮,古韻凝重。煙雨浸透,撩去了世俗的紛塵,靜立煙雨中。

低蹙抑或舒眉,宛如梳洗完畢的女子,成就了多少文人墨客的飛揚文采。俶而遠,靜而近。古樸的屋宇經歷時空的兀傲流轉,斑駁了屋檐下的一切,多少樓台迷失在煙雨中!

煙雨深鎖,鎖住了江南儼然房舍內的喧囂。古鎮氤氲着濕漉漉,又沉定了幾許古樸。

古老的石拱橋上,行人的腳步不曾驚醒古鎮的沉酣。橋下的烏篷船,嘎吱而過,一衣袖水,袖處江南獨有的柔美。搖櫓聲和着浣洗聲一起盪漾。

巷裏,孩子天真無邪的笑,怕是江南唯一鮮活的理由了。端坐於門檻兒的老人,抽着一斗杆煙,吐出的煙圈彷彿是吐納了半個江南。

江南古鎮,拒絕了喧囂和擁擠。一闋闋唐詩宋詞裏,我們和夢一起陶醉。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樣的江南,這樣的春曉,這樣的魂牽夢繞……

這江南情結愈重了。

於是踏着江南的煙雨,撐着油子傘,一步步地向夢一般的江南走來。江南,於我,那是一個美麗守候。或許在這裏可以邂逅一位丁香一樣的姑娘。風雅自如的江南,也許是一場詩意般邃遠的愛情。這樣的江南該又是另一番動人迴旋的餘味吧。

初到江南,正趕上煙雨纏綿。於是索性讓油子傘遺失在煙雨中,讓每一寸肌膚有煙雨的親吻,第一次忘卻了自己。脱了鞋,赤着腳,走在煙雨朦朧的江南長滿青苔的石板上,感受時間在這裏的沉定和停留,任身後漸起了水花濕了裙裾。就這樣走着,卻依稀有夢掠過的痕跡,江南,第一次從書頁滑落,落進我的.夢裏……

江南,於我,又是一場赴生命的美麗。幾天的行程勞累全然忘記,在江南,你不自覺的就會忘記凡塵的沉重,感受這寧靜的洗禮。只為奔赴一個美麗的約會。夢,原來也可以如此的美。

走近江南,第一次感覺夢離你這麼近,彷彿伸手即可觸摸。

走在橋上,看橋下悠然而過的烏篷船,搖櫓聲已經遠去,而一衣袖水卻還在盪漾。晃過神來,聽見阿婆的叫賣,小販的吆喝,浣洗聲,竟是如此自然和諧。於是沉酣的古鎮醒了,新的一天開始了。

我也該離開江南,回去了。江南永遠是屬於江南人的江南。

於是承諾一定會回來。

江南,我會回來。一定。

憶江南作文3

江南,多水多情。幾番風雨,幾番花謝。江南似青春豆蔻的少女,柔情似水的訴説着江南古鎮的故事

你輕踏小步,撐着紅碎花的油紙傘行走在江南的青石板上。江南的雨不是你曾經所見的瓢潑大雨。江南的雨温柔細膩,讓你一攬何謂柔情似水。你行走在石板上,兩邊古色古香的紅瓦房在細密的'煙雨中更顯赤色。一陣清涼而輕緩的風迎面吹來,微閉雙眼,感受江南雨細密的清涼感。即使是下雨天,江南的石板上來往的行人依舊不絕。你聽,婉約動聽的江南民歌被激怒姑娘唱出,為江南增添魯幾分靈動。

如果説江南的細雨讓你留戀,那麼江南的水和橋則讓你忘返。水柔波亮閃如碎玉,一橋貫穿江南風。江南的橋,攬水自照,越水之上,因水而活。柔媚的水,剛毅的橋,小橋流水。多情煙雨多情橋,水生煙,煙籠橋,橋卧水,朦朧成輕紗般的夢。於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橋上的行人不倉促,不慌忙,眼望水流,耳聽河風。佇立在橋頭,細細看着這江南古城的每一處風景。繼續前行,感受着風的輕撫與呢喃。走下橋,橋頭岸邊的楊柳依依,隨風而舞的身姿為江南更添魯幾分柔美。臨岸而立,細看河流。那彎彎繞繞的溪流,浩浩蕩蕩的江河,在橋下流逝,不捨晝夜,流老了江南歲月,人間卻換魯新顏。

陸游詩云:“柳樹橋盡見,水落路全通。”你站在橋上所可觀的望的一柳一橋,一路一水,都道不盡那江南的萬種風情。站在美一座橋上都能賞風景,每一座橋也都獨自成景。也正如觀物為景,入景為畫。煙雨江南,氤氲出人們婉轉的性情,渲染了人們美好的心靈。江南人,畫中人,詩中人,是那詩和遠方盡頭之處的人。

江南,是發表在歷史之上的詩行。那雨,沐淋了青板紅瓦,滋潤了心靈。那水那橋,經千萬霜雪而秀雅,歷萬世風雨仍挺拔。江南古城在水橋環繞下,默默向世人訴説着不曾老去的故事。

憶江南作文4

江南那清秀的背影,是永生的回憶。

——題記

江南往事,今已只剩回憶。那青瓦白牆的水鄉小鎮,多少次被墨雲籠罩,煙雨,只是薄薄的一層霧,又斑駁了多少人的瞳眸。杏花雨落多少紛雜,如雪花瓣將欲落下,滿樹的芬芳,花香若即若離,像是煮出來的,縹緲無邊。那小小的花,香氣卻如此濃烈,教人無法安眠。

雨花石的手鍊,青石磚的.台階,大理石的橋墩,是多少人對江南的眷戀。那路邊的小酒館依舊開着,只是那門卻難尋見。酒館裏那伊又引起多少人的注視,煮酒時的微蹙,雪白的皓腕,粗布麻衣,卻顯得那麼高貴,真是應了那句詩: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那復古的紅木桌子還在吱吱的響着,勾起我多少回憶。桌腳的酒漬睥睨着,仿若傲然為骨。那兒時深埋在樹下的桃花釀,不知還在否。江南啊,你那遠逝的背影,依舊那麼清晰。

閒時乘月,看雲紗扶籠後羞澀的月光,星星點點灑落大地,對北斗星的痴迷猶存,不知是否還留在屋頂後面的那一方天空,等着嬉戲的孩童痴痴地望着你,説着那些動人的神話。

説好的流星雨未曾出現,卻看清了皎潔中,清波浮動的小溪。幾座石橋慵懶的趴在河上,守着那繁星和一江春水。蓬船駛過,水激起一片漣漪。清流中,隱約浮現幾尾錦鯉。

不知何時又下起了小雨,幾柄油紙傘出現在街頭,行人卻一點也不着急,緩步走着,涼意襲來,只是裹緊了身子,步伐輕巧如故。雨花沖淡了空氣中淡淡的花香,循着那香氣探去,隨手摘下一枝桂花,插在髮際,一日無憂。

橙紅的錦鯉,小憩的蜻蜓,醉在那藕花的清漣裏。藕花香染檐牙之上,池邊的一襲紅衣,青絲不斷,拂人心動,縱步池邊惹人眼,那人眼中波光流轉,勾人心絃。荷塘中淤泥本無意阻擋,卻給那蓮藕洗盡鉛華,也並非想象中那麼美味,但那份小竊喜至今猶在。

韶華之中能遇見這樣的記憶,在夢中偷笑遮住蓬船的棉絮,那麼清晰,如今光景已然,獨坐江邊,憶紅塵舊事,脣邊勾起一道動人的弧度,清淺一笑。歆羨浮動千萬事,晨霧將歇時的採茶女,廢棄的卻依舊乾淨如故的涼亭,青樓煮酒話家常的小生,黛眉紅脣的美人如畫,隔雲端,就能憶起的江花,霞光披靡的黃昏,縷縷升起的炊煙,是我此生難以泯滅的眷戀。

此生知遇,吾之幸也。

憶江南作文5

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白居易《憶江南》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美麗的江南水鄉那恬靜淡雅的景色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

尤其是春天的西湖如夢如畫,彷彿是世外桃源。置身其中,令人拋開了所有的憂慮,沐浴着春的氣息盡享大自然的盛宴。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在孤山寺上俯視四周,湖光山色,璀璨豐藴,眼前的美景一覽無餘。春來水漲,水面與堤岸剛好齊平,湖面上籠罩着薄霧,隱隱約約,若隱若現,看不清湖的輪廓。陽光還未從雲層裏溢出,一眼望不見的盡頭,湖面像是和雲連在一起,有一股豪邁氣息凝聚,勢不可當。

騎着馬悠閒地走過綠蔭,聽到了黃鶯美妙的叫聲,樹葉搖晃的“沙沙”聲,構成了一幅和諧的自然之樂,彷彿是各自找到了新家,紛紛唱起歌來。歸來的燕子忙碌地尋找春泥,想盡快建起自己的家。萬物生機勃勃,一片春意盎然之景盡收眼底。

走着走着,眼前呈現一片花海。

果真是一片花的海洋。紅的、黃的、白的,還有許多難以言表的顏色。高的.高,低的低,錯落有致。一層層,一波波,彷彿五彩的雲浪翻滾而來。名花、豔花,還有一簇簇,一堆堆不知名的小野花,像是一個個葵盤,迎接着陽光,她們沒有競相爭豔,而是把美毫無保留地奉獻給春天,那麼的鮮美,那麼的勃然。草兒也是格外的活潑,嫩嫩的,綠綠的,一個個渴望呼吸春天氣息的小生命,從泥土中勇敢地探出腦袋,以它們傲然的方式迎接着生命的洗禮。密密匝匝地排在一起,就像給大地鋪了一塊綠油油的氈子,任馬兒輕快地、歡暢地奔跑。

即使將西湖徹底、細緻地遊覽一遍,我也總覺得不夠。對江南美景,對西湖,我就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之情油然而生……這樣讓我流連忘返的美景,能不讓我憶江南嗎?

憶江南作文6

幾千年,她聽着秦風的呼嘯,漢雨的瀟瀟,唐詩的繁盛,宋詞的婉約,元雪的磅礴,明清的頹敗,不語。素手輕彈,古琴微顫,裊裊的餘音中氤氲了一世的江南。

裊裊炊煙,清清水流

江南的水流,是她澄澈的眼睛。正如她的容顏,明眸皓齒,不卑不矯。

走在青石板小路上,在喧鬧的塵世中覓着難得的安寧。江南如畫,流水是她的.顏色。煙雨朦朧裏,水車輕搖,皓腕玉鐲的婦人靈巧地搓洗衣服,素手輕抬,婀娜的少女傾心地刺着彩繡,烏蓬船搖,熱情的船孃在熟悉的江南小調裏搖着櫓,看行人漸漸散去,粉牆上映出水波微漾的細紋。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江南如詩,流水是她的韻,“燈影槳聲裏,天猶寒,水猶寒。”走在小橋上,清風拂面,小巧靜靜坐卧水波上,古老而精緻。家家户户隔河而望,江南有三步兩橋的形容。

幽谷之蘭,芬芳不絕

江南如一個秀麗的書香女子,優雅貞靜,經歷了數千年,仍難掩她的動人之處,物換星移,依舊不失她純潔的本性。文化是她的魂,也是她執着的信仰。江南的文明如幽谷之蘭,芬芳不絕。在這裏,彷彿可以感到濃濃的文化氣息,在孕育,在成長;在這裏,彷彿聽到了孩童朗朗的讀書聲,看到深夜油燈下葉聖陶先生修改着卷稿,《多收了三五斗》中“舊氈帽”們和米行先生的爭吵。

吳儂軟語,詩情畫意

閒暇時間,品一口雨前的龍井,脣齒間便留下清爽的茗香。在亭子裏小憩,倚着欄杆,望遠處西湖閃動的波光,囈語,“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眼前彷彿是李清照憂愁的面容,朱脣輕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江南,她在《霓裳羽衣舞》的豔麗中浮動衣袖,翩翩起舞;江南,她在《浣溪沙》的曲調中輕吟哀愁,譜寫離殤;江南,她在揚花蕭蕭中安然的期待……

評語:語言清麗脱俗,感情細膩柔美。如詩的語言勾勒出如畫的美景,熱切地表達了作者對江南的熱愛。

憶江南作文7

杏花落盡,只留下淡黃的記憶,浸潤着江南的温柔。當一切都還在迷惘中,春雨似翩躚的舞者攜來如絲的纏綿。望斷江南,好似萌生的夢境,萬里青色朦朧在如絲的纏綿中,恰似烏托邦的青純,又似桃源的平靜。風吹不盡,只有淡淡的迷亂搖曳起荷塘的綠蓋觸動着遠處飄渺的村落,迎來不曾有過的仙境般的.夢幻。嘀嗒的春雨落盡天雲的醖釀敲擊着蒼茫的大地,似捶打着泛起的薄沙般輕柔。江南帶來杏花雨的惆悵,帶來春雨的哀傷。

也許,不曾想過在煙雨迷濛的日子裏走向江南,去採擷渴望已久的稻色與花香,也不知道腳步怎樣踏上腦海中多次出現過的石板橋,怎樣看着烏蓬漸漸消失在河的盡頭。江南夢的追念只在這如雨的季節裏描繪那份憧憬。梅子紅透杏花滿枝,曾想攜手一起走過飛落的淺紅,追逐那深沉的浪漫,卻不想遇到了紛亂的世間淒涼。

踏上青石板,聽着深沉的鐘聲,在煙雨的季節裏走過那長長的街巷。不曾想過有紅紙傘的飄過,只願看那青苔遍滿的牆根與光滑閃亮的石階泛青的面龐。望一望天空,鉛色的的大幕搖搖欲墜,風乍起吹落了雨滴,在一陣嘀嗒的節拍中古城該是怎樣的寧靜。凸起的屋檐,垂下的瓦當,讓雨滴匯成一股清流從面前飄落。隔雨看雨,不知是雨的清洌刺激了久封的神經,還是那石牆天然的明麗,一切都變得純淨,這一切便有如遠古的意藴纏綿的讓人不忍心望斷。

柳絮紛飛,伴着黃鶯的名叫打開了一卷濃郁的墨色,隔着遠處的村落彷彿是流不斷的河流,輕輕的在夕陽的依戀中化作朦朧煙塵。當炊煙升起,宛若天降的仙氣,只在那一線間便涵蓋了千里之外。遠處不只有歸落的鴻雁,也帶來了欲降的黑暗。村落中閃出第一盞燈火,便不知是誰的召喚催生了漫天的星辰。江南的夜似莊重的老者,又如清麗的少婦,在明滅的星光中上演着古老的傳奇,搖曳着明滅的思緒。

憶江南作文8

三年前,我還是一個幼稚的孩童。經常會為一塊餅乾和夥伴爭得面紅耳赤,會為寫不完作業悄悄哭泣。但是,這樣一個純真簡單的小腦瓜,卻總想目睹天堂杭州的風姿。一個偶然的機會,願望實現了。一路上我幻想着古城的風韻,思緒隨風飄飛,飄到煙雨濛濛的杭州。

時值春季,細雨如絲般親吻着古城杭州,漾着幾分詩意,幾分神祕。一條條從天而降的銀線撫摸西湖的臉頰,落進她的口中,激起一圈圈波紋,更是絕妙。

乘舟盪漾西湖中,這樣的美景早已讓人心醉,躺在船頭,看細雨飄飄灑灑,任憑他在臉上、手上跳躍舞蹈,聽着船外細雨墜入湖中的聲音,想起斷橋美麗的傳説,更增加了幾分神祕的感覺。

憶起韋莊遊江南時做的一首詩,讓我更深入地陶醉於江南古城杭州的情懷:

人人盡説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古代多少文人墨客遊江南,賞西湖,贊杭州。只有在這裏,他們才能拋棄世俗的喧鬧與繁華,享受一種真正的修憩和精神上的寧靜。

“糝徑楊花鋪自氈,點溪荷花疊青錢”。杭州的夏天,妙不可言。看那西湖上——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炙熱的陽光烘烤着大地,西湖卻呈現出一派別樣的清涼。堤邊的垂柳枝葉繁茂,隨風搖曳,嫩綠的柳枝在水面上划動,一條條奇特的弧線躍然水上,蕩起淺淡的波紋。站在拱橋上鄉水上望去,一條條魚兒安閒自在,在清澈的水中來回穿梭:火紅的、金黃的,亮藍的'魚兒,各種顏色互相交織。像極了一幅生動的油彩畫。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秋一直被看作是傷感的季節,像劉禹錫寫的:“自古逢秋悲寂寥”。她似乎已成為憂鬱的代名詞。但在我的心中,秋天的杭州,更是別有一番韻味。月圓之夜,天上一個月亮,西湖水中一個月亮。

“雪紛華,舞梨花,再不見煙村四五家。密撒堪圖畫,看疏林噪晚鴉。”

杭州的冬天很少下雪,很可惜,少了滿天飛雪的浪漫,沒了白雪皚皚的壯觀,但我依然愛它小女兒般的柔媚。

杭州美景,不盡其數。難怪乾隆爺六下江南,歐陽修贊西湖道: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試想:古城杭州,誰與爭風?

憶江南作文9

江南是富有詩意的。

江南的景是富有詩意的。初春的江南如同一首青澀的詩。小花小草在角落細微處慢慢地滋長着。小路邊,花叢中,到處可以見到他們微小纖細的身影。也許這種小花只有江南有吧。小小的,矮矮的。在微風中不為人知曉地生長着,卻總是不好意思似的低着頭,映着的羞紅的臉龐,藏着掖着自己的小花蕊,生怕被人看見似的。總覺得它也是有感情的,如同一個小姑娘見了人害羞似的,掩着自己的臉龐在私底下微微地笑着,不知不覺臉已半紅了。盛夏的江南如同一首靜謐的詩。儘管盛夏是炎熱的,每天人們都要忍受暑熱的折磨,但是隻要走到一片片的荷花塘中,心一下就平靜下來,頓時覺得燥熱消減了不少。荷花開得嬌嫩,粉紅中總是帶着一絲白,使它沒有那麼妖豔反倒多了一些高雅。蓮,是花中的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人們所熟知的。漫步在荷花中,彷彿被那股清潔,乾淨之氣所感染,心也變得潔淨起來。又如同和一個君子結伴而遊,温文爾雅地交流着詩賦,感受它令人沉靜的魅力。深秋的江南是一首充滿韻味的詩。菊花的絲絲花瓣交相加疊,團擁着中間神祕的不為人知的花蕊。使人不禁要走過去一探究竟,看看有什麼特別之處。淡淡的香,圍繞着你,使你不禁覺得它韻味十足。菊自古就是堅貞的花。江南百花落盡時,就只有菊花一枝獨秀地開放着,你或許會被它的素雅堅貞所感動,靜靜的品味這份不可多得的韻味。

江南的街巷是富有詩意的。在微微細雨中漫步在蘇州富有濃濃江南特色的.山塘街上,吃着小攤上正宗的江南小吃,不禁吃出了一份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味道。古香古色的江南特色建築依偎在窄窄的小河旁。粉牆黛瓦的,如同一位淡粧的少女籠着一層薄薄的面紗。小河中的水,碧綠碧綠的,雖不如小溪那般清澈,但也別有一份神祕的味道。河中停泊了幾隻烏篷船,坐上小船,欣賞着兩岸的迷人風景,使人不禁想起古人的詩句“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也終於體味到這一份別樣的景緻。

江南富有詩意的事物太多了,不是文章三言兩語就能道完的。我只能説,細細體味江南,你一定能感受到它的那份詩意。

憶江南作文10

異族帶血的旗幟,終於插上了漢人的故都,青灰色的城牆在無聲無息中剝落下歲月的痕跡,瀰漫着腐朽氣息的城門被緩緩地推開,像一雙無神的雙眼注視着胡人的鐵蹄踏入了中原,西下的夕陽發出血一樣濃稠的光芒,南飛的鴻雁帶走了最後一線期盼。

南逃的皇族在建康終於歇下了腳步,但從此失去了北伐中原、收復故土的`雄心壯志,而是一頭扎進了江南水鄉的温柔,在芙蓉帳裏磨滅了無數春秋還有鋭意進取的雄圖,而後,“金陵王氣黯然收”“一片降幡出石頭”,留下了後人的聲聲歎息,與濛濛煙雨中的秀麗江南。

又是一陣的兵荒馬亂,一個年輕帝王驚慌失措地來到了西子湖畔,隨後,他下令改杭州為臨安,可歎臨安成“永安”,莫説是高門大户,就是平頭百姓,誰不陶醉在澄澄碧水、裊裊春風中的江南呢?於是這個千尋雲嶺、萬頃煙波的江南恍惚中幻成了北倚太行、東臨大海的中原,最後,幻象破滅了,雕欄玉砌的桂殿蘭宮在烈焰中起舞,重門洞闢的芸窗魏閣在煙火中升騰,江南的水,碎了,江南人的心,裂了。數百年後,胡人鐵騎再下江南,他們想不通,為什麼百草滿郊、綠桑盈田的江南要被戰火荼毒,為什麼花明柳媚的楊柳岸,橘黃橙綠的荻蘆州,秋雨一川的芳草渡,春風兩岸的杏花村要被狼煙覆蓋,為什麼柳陌花衢成了荒郊野地,朱簾畫棟成了殘垣斷壁?於是,吳越的血性甦醒了,荊楚的霸氣迸發了,江南士兵奮起了,一時間,八千里江淮大地上瀰漫着血與火的纏綿,三千里荊楚熱土上充斥着刀與劍的爭鳴,可惜,再倔強的頭顱也擋不住滴血的屠刀,“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最終,瀟瀟的秋雨洗去了血跡,淡淡的春風吹走了血腥,留給江南的,又是一片沉寂。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江南像一個守望者,靜靜地注視中華大地上上演的一幕幕情景,將點滴歷史的碎片,嵌入了秀美山川、江河大地。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憶江南作文11

纏綿的雨輕輕落下,轉瞬便在空中形成裊裊煙霧。水上的石橋、遠遠近近的白牆黑瓦、大小不一高低不齊的楊柳,還有廣闊的天穹和蜿蜒的水道,都被這密密的雨霧包裹着,世間萬物便在這雨中如水墨畫般慢慢暈開,透出一股濃濃的墨香……

一提江南,便會想到楊柳依依、才子佳人,也正因這萬般閒情,落在江南富庶土地上的雨才更富有詩意。朦朧的雨霧,撐着竹傘,漫步在悠悠古道上,穿越大街小巷,走過古老的石橋,來到那檐角翹起的小亭中,做一篇文章,填一首詞曲,彈一首樂曲,就這樣在雲霧氤氲的亭上,抒發人間難有的豪情壯志。

江南的雨在四季出沒,柔情的雨和風兒撩動着人們的心緒,不朽的愛情在這裏讓充滿畫意的江南又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曾多次目睹那最美的雨霧,每次因各種細微的改變,加深了我對江南的雨的記憶。

是在初春的杭州,雨雪交雜着落下,西子湖畔,岸上如湖中一般都被白茫茫的雪覆蓋,只露出黑黑的石橋與屋脊,在少人的初春,望向湖心亭,如空曠寂寥的仙境般,滿含朦朧感與神祕感……

是去盛夏中的蘇州。雨滴打在碩大的荷葉上,發出淅淅瀝瀝的聲響,在楊柳搖擺的石板路上叩出沉重的聲響。坐在亭中,細細聆聽着流水聲,彷彿可以觸摸,挽起那水溶成的千里珠簾,彷彿可以看得到雨滲入泥土,滋潤樹根。流水潺潺,那幽遠神祕的聲響從遠方傳來,穿透人的內心,直抵人那飄渺的靈魂。

是在紹興的夜晚。乘着烏篷船緩緩在河道中行駛,雨下着,雨水順着篷流下,穿過黑黢黢的橋洞,一拐彎,本想着也是黑暗的地界。但,屋檐下的彩燈在朦朧的雨霧中發出五彩的光,大大小小的飯館燈火通明,從密密的雨中,隱約看到人們微笑的臉龐。抬頭望向空中,一輪明月在雲間穿梭,水中的倒影也在這如晝般的光芒閃爍的水道中徘徊盪漾着。原本的黑暗被這雨霧中的燈光所驅散,消弭後留下的是燦爛炫目的河畔樓屋。這雨夜,如夢幻般奇妙,在寧靜的雨霧中,那本身纏繞的石橋、房屋和楊柳便被綰得更不可區分了。

雨為江南引發了多少詩情畫意?在枕河而居的江南人家中,有多少人不喜念這柔情的雨呢?回憶那風韻非凡的雨,細細品味,你便會懂得,那朦朧美麗的雨呵,是多麼的美妙多姿!

憶江南作文12

想象中的江南,應該是這樣的一個地方。如果用人來比方,她應當是一位清秀的女子,安靜地坐在一艘窄窄的烏篷船上,輕輕地吟誦着“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她絕非美得令人驚豔,卻能讓你覺出詩人筆下娉娉裊裊、豆蔻梢頭的少女的靈動與清新。她會讓你一路沉醉,沉醉在那個特定的、只屬於江南的境域。她曾經承載了一個時代的繁華,之後又仿若一位遲暮的美人漸漸沉澱在歷史的長河裏,唯有那些瑰麗的詩句可以證明那曾經的風流繁盛。

今夏,我帶着無限憧憬去了歷代文人墨客口中筆下盛讚的江南。自然,我沒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的奢望,也沒有“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的豔遇,更沒有“十年一覺揚州夢”的恍然。我初次踏上這片曾經讓無數的才子佳人流連忘返的.土地,在滿眼的白牆黑瓦、淥水微蕩間,已經很難再嗅到她昔日綺麗與悽迷的氣息,但我發現了一座座精緻的石拱橋,它們依然安靜地佇立在江南密佈的溝河港汊之上,佇立在逝者如斯的時間河流之上。

著名畫家陳逸飛用一幅畫讓周莊走向了世界,也讓江南的橋有機會在各種顏色的眸子下展示出它們無盡的魅力。江南的橋,它的美不在於四通八達,不在於雄偉壯碩,它呈現出的是一種精緻的美,它沿襲了烏篷船、黑瓦白牆的一貫的簡樸與典雅。

江南的每一座橋都有着令人敬畏的資本,每一座簡樸的石拱橋都承載着數百甚至上千年的歷史。歲月如水一般沖刷盡瑣屑的過往,那青色的石板在億萬次的撫摩和踩踏下變得光滑潤潔。偶遇一座刻字的石橋,都不禁讓我浮想聯翩:這又是哪一位墨客在此留下的感歎?可是石橋上見不到任何文人的名字,唯有典雅光潔的橋身亭亭玉立,懷抱着一灣清水。水與橋相伴相依,直到永遠……

佇立橋前,我陷入了沉思:江南的橋猶如一個個忠於職守的守護神護衞着江南的山水田園——縱然滄海桑田,縱然孤獨寂寞。我想,它們,才是江南的靈魂。

憶江南作文13

那些曾經執意經營的歲月都成空白,能夠再三回想的,似乎只有江南如水般的温柔時光。

流水人家,曲徑通幽

現在的江南,仍保留有明清的煙火。近郊處,溪水挾着落花緩緩流向遠方,你若沿着河岸一直走,便會看到這樣一幅和諧的畫面:農人在菜地裏辛勤忙碌,婦人便在門前紡織,嘴裏還哼着江南小調,嗓音帶着江南特有的軟糯,讓人感覺空氣都甜了幾分。孩童最是可愛,在門前的空地裏嬉戲追黃蝶,蹦跳着,歡歌着。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上,不時有客旅經過……就像詩中所説的那樣,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迷人的夕照垂下,倒映在水中,像極了江南如畫的笑靨。

煙雨江南,花香滿衣

我認為雨季中的江南是最嫵媚的,連丁香小巷也變得楚楚動人。密密的雨絲斜織着,打濕了水中的漣漪,還有我頭頂上的油紙傘。此時不如着一聲草履輕裳,步履翩然,賞桃花的暗香疏影,明豔動人。回眸處,興許還能看到雨霧中故人的身影。頗有那種“卻見春枝裏,斜倚桃花君”的韻味在裏面。花香在我的指尖繚繞,終化作千般柔情,盈滿衣裳。我都想乘風而行,擁抱整個煙雨江南。

古韻古香,詩詞漢賦

夢裏江淮,十萬煙火纏綿,彷彿一篇典雅華麗的漢賦。江南的'夢藏在百轉千回的詩詞歌賦中。在精神上,它是一座奢華而寫意的城池。我猶記得的古韻古香的十里長廊,青石板鋪成心中黛色的畫卷。還有那“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美麗景象。雨送微涼,荷塘風起,月淺燈深,醉卧古藤陰下,我學着詩人的模樣,吟唱一首婉轉笙歌:悽慘斷橋晚寒風,薄霧籠州月朦朧,小樓何時捲簾籠?江南,浸透了詩書禮樂,載着無數的詩詞歌賦。

我釀好了一杯茶,收了江南一月的桃露和二月的春風,用燕子的尾巴剪下三月的茶尖,剩下的日子,偷偷將江南的笑靨,柔情與詩意通通藏在杯底。我憶江南,懷念那段温柔的愜意時光,無數美好,只待君來賞。

憶江南作文14

江南之美,江南記憶。

江南總是像一朵飄渺美麗的梨花,嬌小嬌嫩,卻又被別人百般寵愛,愛上了她的煙雨細雨。

再回憶江南,再回憶江南情懷。

説到江南,人們會想到江南的水,温柔而流動,淺淺。

説到江南的水,人們常常會想起西湖,蘇堤的春曉,還有唱得很晚的漁船。

雨過西湖,那點點細雨,如一縷相思,落在西湖上,牽引着江南人綿綿的情意。回憶楊柳,楊柳,在春風的愛撫下,輕輕搖擺,跳躍,旋轉,舞盡江南的柔情。柳絲輕輕濺起雨水,潤濕了長而美麗的柳葉,也潤濕了遠離湖水的人的眼睛。

在雨中撐着油紙傘,沿着蘇堤漫步,聽着淅淅瀝瀝的小雨,看着西湖白茫茫的霧靄,彷彿誤入了仙境,轉過身來,雨水模糊了梨花。

白衣女子的裙襬飄過,徐賢的油傘撐起,江南的色彩迷離。我回頭看晨風,低頭轉了一千圈。雷峯塔下的愛情,純潔如西湖水。它柔如柳,美如畫,舉手投足,都在低聲吟唱江南情懷。那幾代人表演,佈道,惋惜江南情懷。

江南水鄉,以其獨特的美,為世俗的灰色增添了一絲墨綠,也給了我們很多寧靜。

江南小城,青瓦白磚,四面環水。家家户户門前總掛着一塊青花布,古樸典雅,宛如江南人,江南水鄉,江南情調,充滿江南風味。

春天來了,太陽從江面升起,江面上的'花比紅還亮,綠江比藍草還綠。

斜陽斜照,勾起一抹淡淡的霞光,整個江南沐浴在一瞬間的金黃之中,為冰冷的江南增添了一絲温暖。此時的江南,已不像煙雨之時那樣難以觸摸。現在的江南,像畫中的女子,站在我們身邊,温暖而美麗。所有房檐都鍍了一層金邊,地平線上的夕陽像洛陽牡丹一樣明亮,淡黃色、金黃色、橘黃色錯落有致,用幾支筆渲染出一幅水墨畫,卻很好玩。

江南夢,江南美。

天若多愁善感,便是蒼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也叫江南。

憶江南作文15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當我第一次讀到這首詩時我就情不自禁地喜歡上了它。因為我就是江南人,我為我的家鄉擁有這樣的美景而自豪。

我的家鄉——太倉,是名副其實的水鄉。太倉什麼多?水多。千條渠,萬條河,池塘一個連一個,處處綠水蕩清波。你看太倉人家只要一出門就可以看到池塘,走上一段路就會遇到小橋。而且太倉東靠長江,祖祖輩輩飲着長江水繁衍生息。正是有了這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水,我們太倉才能成為“糧倉”,才能成為大家羨慕的“天堂”。

可是,如今我們的小河多少條是清澈的,可以看到河底魚兒歡快地游來游去?又有多少條小河是乾淨的,可以掬起一捧清水洗臉的?

太倉隨着時代的發展,隨着科技的進步,工廠越來越多,污水的排放也越來越嚴重。化學物質的污水長時間得不到淨化,將會被植物吸收、利用或者直接被人飲用,毒害人體,危及人們的健康。那些污水還可以通過滲透作用長期浸潤土壤,造成土壤吸附有毒物,在降水,及植物生長作用下傳播;農村、城鎮居民區的小河邊,總能見着一堆堆生活垃圾。它們有的堆放在那裏,有的.飄在了河面上,發出陣陣惡臭……千條渠,萬條河上再也看不到孩子們在水裏嬉戲的場景;再也聽不到小鴨子“嘎嘎”的歡叫聲;再也聞不到那悠悠的清水香味……

一首民謠唱出了水鄉居民對水質的擔憂:“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質變壞,八十年代魚蝦絕代,九十年代喝水致癌。”污水對素以“小橋、流水、人家”聞名的我們水鄉古鎮產生了極大的威脅。作為祖國的花朵,作為太倉的一員,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我們要從身邊小事做起:不亂扔垃圾,把垃圾扔進垃圾桶;呼籲政府嚴加監管化工廠的污水排放;在家裏向爸爸媽媽做好節約用水的宣傳,進行全家總動員;和同學們一起多種植物,淨化我們的水環境。我還要好好學習,長大了為美化環境做出貢獻。

“千首曲,萬首歌,裝滿一籮又一籮,唱咱水鄉新生活。”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又能聽到那動人的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