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談談“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作文3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67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談談“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談談“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作文3篇

談談“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作文1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談談“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作文。全詩是“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全詩的意思是“正看是山嶺,側看是山峯。無論從那裏看景色都不一樣。

不知道廬山真正的樣子,是因為在山中只看到一面,不能看到山的全貌。”現實意思是:“一樣的東西在不同的.角度看到是不一樣,不同的東西在同樣的角落看到也是不一樣的。只看小局,是不能知道大局的。”我覺得跟我們做習題是一樣——只讀懂了一點題目,就做是不對的,要一點一點地把題目全看懂,再做,這樣才能正確。

人們常常引用這兩句詩來形容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比如下圍棋時,要縱觀全局,不能只看一邊一角的成果,不能只爭局部的勝利,要看全局的勝利。

談談“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作文2

在“唐宋八大家”中,我最喜歡的是蘇軾。他是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與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並稱為“三蘇”。蘇軾為人光明磊落,雖多次被貶,卻仍能將挫折和苦難寫成最美麗的詩篇,融入歷史的長河。

我喜歡他“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也喜歡他“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爽朗,但我最喜歡的,還是他“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深刻。

這兩句詩出自蘇軾的《題西林壁》,全詩是:“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描繪了廬山的特徵,同時又指出“不能辨認廬山的真識面目,只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峯巒所侷限,看到的只是廬山一峯一嶺一丘,局部而已。

詩人所説的只是看山,所指的只是一座廬山嗎?生活中不也包含着同樣的道理嗎?正如一句格言所説: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我們看問題時,要從不同角度去析,不要被局部現象所迷惑。

讀詩不但可以提高我們的文化修養,還可以讓我們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更能讓我們對人生進行思考。讓我們一起讀詩吧!

談談“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作文3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出自北宋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全詩是:“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中,視野為廬山的峯巒所侷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峯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遊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這兩首詩有豐富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範圍,擺脱主管成見。

我理解了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的發議論,而是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的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