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只緣身在此山中作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5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只緣身在此山中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只緣身在此山中作文

只緣身在此山中作文1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詩人把毫無思想感情的桃花看作“笑春風”而發出感慨,恐怕緣於“人面桃花相映紅”。詩人對於桃花的認識,也出於愛屋及烏而有所專屬。由此觀之,人們對於事物的認識,是不乏感情因素的。 人類的感情豐富,或憎或愛,或欣喜或悲傷,有絲絲的愉悦,也有淡淡的憂傷。於是,伴隨感情而獲得的認識總會絢麗多彩,但這正是人類所需要的。“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捲簾人與李清照的認識為何懸殊,我想,應該歸結為兩人的經歷、身份以及感情的.把握不同。也正是由於這樣的懸殊,才得以造就偉大的詞人。 人類需要認知,認知是人類進步的源泉,但人類也是感情動物,認知的過程也包含感情的表達。源於人心靈的精神血脈需要充滿感情的認知!

記敍時,有人説:“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但他不侷限於對於事實的描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由此折射出作者的智慧與寬大的胸懷,這無疑是對事物更深層次的認知。取得這樣的認知,需要感情,閲讀這樣的認知,又何嘗不需要呢? 議論時,認知更加豐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是何等的讚歎。“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又是何等的冷靜與思辯。而當東坡先生再遊於赤壁之時“蓋將自其變者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又把思想提上了哲學的境界。 由此觀,感情是認知的血脈,使它生機盎然,使它娓娓動聽,而感情也離不開認知,它要在一次次的認知中表達。 感謝情感,是它豐富了認知的內涵,是它澆灌了認知的清泉,為了認知,就算“不識廬山真面目”,又有何妨?

只緣身在此山中作文2

每一個人都輕易陷入奮力耕耘的狀態,勤奮之勢令人咋舌。但陷入其中有時卻並不是一件好事。

記得有人曾向我提及過一種小巷思維。當人義無反顧,一往無前時,運氣好興許是一片新天地。但絕大多數更容易走進一個死衚衕而一籌莫展,當人生陷入此般境地,便自然有許多前輩高人生出些怨念。例如,人生就像賭博。可想而知,或許他們當初也曾意氣風發,奮力耕耘在人生各個角落,或許也有平步青雲的機會,或許也曾大起大落。但一個轉身一切便讓他們陷入萬劫不復。

為何會如此,因為他們身處人生某座大山之中,難以眺望。

其實有兩個詞是我特別喜歡的,意識與操作。對於一件事來説,意識要求我們對它的把握能力,而操作則是一種處理能力。意識具有能動性,能夠不斷從操作中獲得經驗,將思維變得完善,提升整體的把握能力。

上升到人生來説,意識讓我們看清自己所處的境地,並要求到自己實際處理每一件事的能力。我們無法從某一個動作或某一件事中認識到什麼,但我們可以從擁有的意識中去做到很多事。

回到小巷思維的命題,當我們認定人生只能從這個入口衝出去時,便忽略了意識的指導。這是無法想象的,但退一步讓我們回到街口再看整個事件,也許境地便不會如剛才那般尷尬。

人生無法從具體技能中去把握,我們從無數事件中總結自己所有所要的,摒棄不好無用的。這是一種規劃,是一種高於操作的意識。

這也許就是讀書的原因。豐富思維的過程就是產生意識的過程。我們從中培養出不同的性格、理想,從而實現不同的人生軌跡。我們在同化的`過程中不斷異化,在同一種文化下產生屬於自己的基因,卻又不失應有的基礎。

人生就是一張網,但網是我們編織的,只為更好的規劃人生,而不是困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