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遠方的作文(通用15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8.14K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遠方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遠方的作文(通用15篇)

遠方的作文1

高曉鬆説: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所以在柴米油鹽平淡無趣的日子裏,我們總在追求着些什麼來填補心靈的空缺,例如拿起枕邊的詩,或踏上未知的遠方。

昨天,去聽了一場小型的鋼琴音樂會,雖不是什麼大牌明星演奏家,但卻讓我陶醉其中。我想對藝術的追求,本就不在乎排場,不在乎身份的,只要內心滿足愉悦那便是好的。這場音樂會是免費的,在場的聽眾約莫有600人,這活動的目的`本意便是向普通大眾傳播文化藝術,提高精神追求。我認為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畢竟像我們種普通消費者,若要花幾百,甚至幾千塊錢去聽某某大明星的演唱會,實在是太過奢侈。

或許有人會説,普通老百姓只要衣食無憂便足夠了,聽演唱會這些有何價值,是能讓人不冷呢,還是能填飽肚子呢?確實不能,但藝術能讓我們發現生活更多的美好,或者説,這些精神糧食,能讓我們更幸福地生活。它更多的影響在人的內心世界,往往不是那麼顯而易見的。

就拿這場音樂會來説,事後朋友問我有何感受。我説不出什麼豪言壯語,甚至是半句專業華麗的話,我也説不出來。我這隻能説好聽,大概我之前本就俗不可耐,所以拿不出更好的形容詞。我只知道,當琴鍵被撥動,我便隨之進入了音符的世界。那裏遼闊,安寧,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思緒在飄蕩,時而停留,時而追逐,沒有固定的節奏,只覺得人雖在座位上,心卻不知飄向了何處。或許是進入了演奏者的世界,又或許是我夢寐以求的自己內心的世界。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明白此刻的自己是最真實,最單純的。

我想高雅與否,其實並不需要任何載體,不需要文章字畫,不需要管絃音樂,需要的不過是一個內心清淨的自己。心若安寧,哪裏都有詩和遠方。

遠方的作文2

今天放學回家,我就發現,爸爸媽媽穿的很漂亮站在門口等我,害我楞了好幾秒。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大姨從哈爾濱過來旅遊,我們全家要去迎接這位遠方的客人呢!

一想到要見大姨,我的速度可以説是比平常快了十倍,我趕緊換下校服,跟着爸爸媽媽出門,不一會,便到了最終的目的地,“金海廳”!

走進了金海廳,我就被裏面的精緻裝潢給驚呆了,那精美的吊燈,別緻的餐桌,金黃的椅子,豔紅的沙發……就連煙灰缸都是那樣完美,那樣別緻,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一個人都沒有(-_-)!……

不一會,我的哥哥姐姐大姨都來了,這頓豐盛的晚宴席便開始了!這頓宴席首先獻哈達,獻哈達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禮節。獻哈達時,服務員張開雙手捧着哈達,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詞或讚詞,渲染敬重的氣氛,同時將哈達的摺疊口向着接受哈達的大姨。大姨起身面向獻哈達者,集中精力聽祝詞和接受敬酒。

第一步做完了,然後就要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傳統方式。是表達草原牧人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通常主人是將美酒斟在銀碗、金盃或牛角杯中,託在長長的'哈達之上,唱起動人的蒙古族傳統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讓不喝酒,就會被認為是對主人瞧不起,不願以誠相待。

大姨隨即接住酒,接酒後用無名指蘸酒向天、地、人方向點一下,以示敬奉天、地、人。不會喝酒也不要勉強,可沾脣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情誼。

做完這幾部,我們就開始吃飯了!大盤大盤的羊肉端上桌來了!我們吃的非常的香,羊肉是那麼美味,我們吃的“天昏地暗”!

蒙古族迎接遠方客人的方式真是太有趣了,我真的算是長見識了!今天晚上真開心,我想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

遠方的作文3

嘻嘻!!嘻嘻!聽到這嘻笑聲,放學走在我前方的兄弟姐妹,你一定會轉身看一看,誰怎麼開心的?猜猜!!其實發出嘻笑聲人,不是別人?那就是我!

這個星期五,特別奇怪?下午第二節課下課時,媽媽站在校門口,我看見,我就愣在那裏?為什麼怎麼早來接我呀!路上,媽媽輕輕的和我説,這星期爹媽和你三口又要去舟山看你姐姐了,所以我就早一點來接你了。這一週媽媽為什麼要帶我去看姐姐呢?路上媽媽悄悄告訴我,姐姐腳扭了,媽媽擔心,所以一家人到舟山看一看。爸爸駕駛自家的轎車,穿過山路,一會兒就上了高速公路,又鑽進了山洞……漸漸的……漸漸的,離姐姐越來越近了,我一興奮就跳了起來,真倒黴,撞倒了上面的天窗,痛死我了,那時候痛得和思念交接,雖然痛一點,不過就要見到姐姐了!我還是開心的笑了起來。

一陣後,我們上了跨海大橋,我到現在還記得其中的一小段的名字叫“西侯門大橋”這一段的海很黃,上面有很多船開着,我們在跨海大橋上開了1個小時多,我們到了舟山收費站,我遠遠看到兩邊寫這“舟山人民歡迎您”我開心極了,我馬上打了個電話給姐姐跟她説我們到舟山了,姐姐問我們還知道學校在哪嗎?我搖搖頭,爸爸也遙遙頭,忘了!

新城市海天大道!

呼呼!我們到了,我們把姐姐接了出來,看看姐姐沒有太大的關係,我們一起先去了普陀山,看了觀世音,再去了朱家尖的沙灘,那時候已經很晚了,我們找了個賓館睡覺,第二天我們又去奉化蔣介石的故居。

時間就不留人,我們和姐姐又要分手了,雖然姐姐在家的.時候我有點討厭,但是姐姐去讀書的時候我就想她了,久別的姐姐,現在我們又要分手了,真有依依不捨的感覺……

回來的路上,姐姐身影不時浮現在我的腦海裏,有時討厭的你,現在我覺得你好可愛!是我分不開的姐姐,汽車不斷的前行,我糊糊塗塗睡着了。

遠方的姐,現在我們到家了!我想您!有空想回家看看我呀!

遠方的作文4

在如今這個繁華喧鬧的世界,詩可以撫去人心靈的浮躁與雜念,指引着我們走向遠方。

今年春節期間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成為眾多觀眾喜愛的節目,其收視率節節攀升。

詩能淨化人的心靈,能讓你心無雜念地去領略另一種情懷,似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般閒適。那時的社會也有官場、有人情世故,但他卻能擁有常人所沒有的遠見和胸懷,寧願這樣歸隱也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即使窮困潦倒、比起心為行役,他寧願放棄官職與厚祿,而選擇詩與遠方,從而成就了他世外桃源的詩意人生。

詩不僅能讓你領略別樣情懷,亦能讓人崇尚美德。

劉禹錫在《陋室銘》中寫到:“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他即使貧窮,但不以為憂,反而是心境恬淡。在物質上竟無要求,只要精神富足就心滿意足,這便是詩歌賦予人的崇高美德。

遠離詩歌的人,一味的追逐物質,絲毫不注重內在的美德。有一名日本運動員就是這樣一個低俗的人:在記者訪談會上竟將記者價值近幾萬元的攝像機順手牽羊。幾萬元對於身價過億的運動員來説,並不算什麼,但他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完全取決於他毫不注重美德的培養,冠軍與盜賊僅一步之差。

若我們能像劉禹錫一樣注重於精神美德的修養,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會發生嗎?

學詩能我們讓養成勤奮刻苦的優秀品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不僅讀書是這樣,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應勤奮、不怕吃苦。

在“中國詩詞大會”奪冠的`武亦姝能迅速成為“網紅”被大家關注,便體現了這一點,她用了一年的時間將所有的詩詞學了一遍,卻未奪得第一次的冠軍。但她並沒有放棄,仍然堅持不懈,第二年她成功了。她被人關注是應該的,因為她值得我們關注。

若我們擁有詩帶給我們的不追逐名利、注重品德修養,能夠艱苦耐勞,我們定能走向遙遠的遠方,並且越走越遠。

遠方的作文5

看不到距離,找不着方向,叫做遠方

——題記

空暇時,除了看書,我做得最多的便是凝視着窗外那個遙遠而又陌生的地方……

沐浴着陽光,凝視着遠方,倚在牆角聆聽風的吟唱,窗台上的綠苔蘚顯得格外引人注目,我凝望着遠方,彷彿世界的喧鬧與我隔離。風,來自遙遠的地方,或許來自於我的故鄉,故鄉?呵,我不禁苦笑,對於我這樣一個離故鄉已近七八年的人來説,是多麼可笑。

透過窗户,我看到樹木下女孩子們玩着鞦韆,陣陣銀鈴般的笑聲傳入我的耳畔,竟使我潸然淚下。我彷彿又回到了那個只有我和姐姐的午後……

那年,正值花季的姐姐牽着我稚嫩的小手,來到鞦韆旁,陪我盪鞦韆。依稀的記得,姐姐倚在樹旁看書,燦爛的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斜照在泛黃的書本上,姐姐恬靜的臉上,露出一抹淡雅的微笑。我坐在鞦韆上,一邊蕩着鞦韆,一邊看着陶醉在書中的姐姐,嘴裏還吃着零食,即便如此,小嘴也不閒着,不停的抱怨着姐姐不陪我玩鞦韆。姐姐似乎被我打擾了,皺起了秀麗的眉毛,當看到我不安分的小嘴時,咧開嘴,笑了起來。就在我疑惑她在笑什麼時,姐姐伸出手,幫我擦掉殘留在嘴角的零食渣,繼而,將書本放在一旁的長椅,推着我,蕩起了鞦韆。或許幼小的心靈就是如此容易被滿足,我不再在抱怨姐姐對我的`冷落,蕩起了鞦韆。我們吹着徐徐的清風,享受着陽光的沐浴,聆聽樹木的吟唱,蕩着愉悦的鞦韆,鞦韆在空中來回的搖盪着,姐姐陣陣銀鈴般的笑聲卻響在我的耳畔。這樣的情景勾勒出了一幅美麗的畫面……後來,我不知道我們是怎麼回家的,我唯一知道的是,那個午後,我過得很開心。

時隔多年,那情,那景,早已不復存在,剩下的,只有淡藍色的憂鬱。

收回凝視的目光,望着天邊落日的餘暉,我長吁一口氣,留戀的看着故鄉的方向,那個遙遠的地方,有着我牽掛的人……

遠方的作文6

遠方,不僅僅是詩人的囈語和遊子歷經滄桑的感歎。那更不是一個充滿暗流,危機四伏的世界。從那一刻起,我明白外面的世界也能找到家的温暖和久違的感動。從此,我不再害怕遠方。

在這個流光溢彩,喧喧嚷嚷的當今世界,人們與自然,詩和遠方彷彿帶着一種天然的疏離感。曾幾何時,我也只願宅在家裏,遠離陌生人未知的微笑,遠離刺眼的陽光和蔚藍的天,疏離,警戒,把自己隱沒在沙沙作響的書頁和分明的課本里,遠方,很遠。

可有一天,一本叫做《撒哈拉沙漠裏的故事》的書突然跳入了我的眼簾,進入了我的內心。三毛——這個宛如墨色生出的精靈遊跡於天涯海角,在歐洲,在炎熱乾燥的非洲,在陽光燦爛的加州寫下了一段段明亮的文字。讀她的書,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黃沙漫漫,遼闊寬遠的.大漠上,那些微笑着的單純樸實的原住民,那些白色的破舊的房屋和遠方三毛的笑,親切,温暖。在電光火石的一剎那間,遠方,外面的世界,肆無忌憚的藍天和陽光,突然不再那麼遙遠,一個關於遠方的美妙的夢住進我的心田,從此,我不再害怕遠方。

後來我便不再呆在家裏,去雲南,陶醉於傣族人曬紅的臉和瀰漫着生薑氣息的三碗茶,當從未到過遠方的我看見廣遠的天穹下那一片一望無際的,綠到動人心魄的茶樹時,一種前所未有的親近感拉近了我和這個世界;去南京,我貪婪的品嚐各色小吃,在陌生人的目光中愜意的微笑,卸下了戒備與疏離;去北京,看五星紅旗在天際徐徐升起,帶起一輪紅日,祖國的遠方依然晨光微熙。我一次又一次感受到了遠方這樣精彩,世界這樣大。從此以後,我願意用一顆熱誠的好奇的心和善良的目光,誠摯的信任對待每個素未平生的人,對待,未知的遠方。

從此,我不再害怕遠方。

遠方的作文7

夜已沉沉睡去,而我依然清醒。窗外,幾縷柔弱的光襯托幾許孤影,耳邊絲絲風聲!夜,並不寧靜,讀夜人的心隨着風到了千里之外!

在這個冰冷陌生的城市,沒有記憶,沒有思念,每天只會簡簡單單的重複着,某日,某人,某事,平靜的湖面泛起了漣漪,變得不再平靜,而我似乎融入了這茫茫夜色之中幻化成那孤燈下的某棵樹,面對着只是自己的殘影,片片記憶的葉子應聲落下,我卻無法拾起,無可奈何中,只能任其飄散!

待來年,定會有新的記憶萌芽,然後逝去,終究逃不了化為春泥的宿命!恍惚間增添了幾份茫然,定是這任記憶油膏反覆塗抹無法癒合的傷口,從孩時一路走來,如今已是中學,往事也早已碾為塵土,惟誰如故?

風淅瀝蕭索,那飄零的`落葉是為誰在起舞,還是有如不安的靈魂在空中游蕩?或許是尋覓着那久遠的夢吧。

今日友人對我説,你想的不該是過去,不該是未來,而是現在。

曾經擁有過的夢想,到如今都已被現實所代替。現在也有夢想,也將被以後的現實所代替。夢想,就像一條彎曲的小溪,蜿蜒在人生道路的兩旁,永遠看不到盡頭,也永遠不會與自己的腳印同步。

愛情也是這樣的吧,以前心中的某個人不知不覺中已悄然換了模樣。這一切變的如此突然,連自己都毫無察覺。於是,心中的她便永遠成了夢,成了沒有答案的結局。

不管你的夢有多輝煌,多燦爛,多叫人興奮,等你真正走過那曾經夢想的山嶺,展現在你眼前的已是另外一種風景,澎湃過的心情也將恢復平靜。

這就是夢,一種只存在於遠方的東西!

夢在遠方,化成一縷紗,然後,隨風飄散!

遠方的作文8

結繭成蛹的春蠶,在繭裏期待羽化成蝶隨風飛舞的時刻;含苞欲放的花朵,想象着美好未來。它們都在用心編織着理想,期待着遠方。我們亦是如此,一步步穿過沼澤與荊棘只為到達那個發出那個萬丈光芒的遠方。

匡衡心懷理想,才能走向遠方。

匡衡因為從小家中貧苦,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讀書,只有在夜間才有空閒的`時間用於讀書,可是在夜間沒有月光的時候,他實在是看不清書中的文字,直到有一天,他發現隔壁家傳出微微的燭光,於是他便在牀邊的牆上鑿了一個洞,讓燭光可以滲透進來一點,這樣他就可以藉着着微弱的光亮看書了。在匡衡前行的道路上,困難遠不止一點,可他絲毫不動搖,因為在這條路的遠方,有他努力追尋的理想。最終,匡衡在十年苦讀後,終於成為了一名偉大的文學家。

支撐他不畏困難走向遠方的力量,是他心中永不熄滅的理想。

海倫凱勒心懷理想,走向遠方。

她在一歲半的時候因為一場嚴重的病,失去了聽覺和視覺,這種讓一般人難以接受的痛苦遭遇,曾令她痛不欲生。但是,她始終還有理想和信念,她克服了這個巨大的困難,但困難同樣也造就了她堅強的毅力,對生活保持樂觀,正因為她這一理想,造就了她那有毅力的心智,促使她成為了一個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

正因為心懷理想,海倫凱勒對走向遠方擁有了強大的精神信念。

這些人之所以可以成功,是因為他們心懷理想,幫助他們走向遠方,我們也要有理想,要讓自己活出生命的意義,走向屬於自己光輝燦爛的遠方。

遠方的作文9

山,遠方的山……我曾在夢中遇見你們,想要伸手觸摸,又怕你們消散。也罷,我願靜靜聆聽你們的心事,你們可願訴與我説?

蒼蒼茫茫的高原上,浮雲穿梭在陽光下,白得夢幻。芳草綠野鋪着遼闊大地,偶爾的野花也令人眼前一喜。平川曠野上,生出的山巒一點也不顯得突兀,那便是你。可縱使高原再美,卻也人跡罕至。你高聳在遙遙的天際,那是人們無法企及的地方,你忍受着何等的寂寞啊!你自己卻不以為然,總是威嚴地黑着一張臉。風吹落雪花,吹白你的頭髮,陽光也温暖不了,高處不勝寒吶!你在無限荒涼的曠野上,獨自拼搏,你要努力生長,儘管結果令你失望,你也不曾放棄。固執地令人揪心。荒寒的高原上,漸漸地,也冷了心。

但江南水鄉的山,卻從不寂寞。“有山皆文字,無水不文章”,山水囊括了人間的詩情畫意。我一直感動着山與水的情緣。“山在水中立,水繞山腰轉”,山水相依,是多麼美的情景!秀麗婀娜的青山在兩岸,中間夾着一彎柔情的綠水。一束束陽光從山頂撒在水面,此時山上樹木成林,金光籠罩,朦朦朧朧,水面波光粼粼,倒映樹影,漁歌唱和,盡顯江南的柔情。你是江南的山!春天,你有鬱鬱葱葱的衣裝;夏天,你有遍山的山花爛漫;秋天,你有漫天的`紅楓飛舞;冬天,你有白雪皚皚的純淨世界。山孕育着水,水滋潤着山,山因水長青,水因山長流。山水相依的愛戀成就了非凡的魅力。

我又不禁想起了高原上固執的山,他不曾有水這般柔情的知己,也不曾向何人敞開過心扉,只是一昧地封閉自己,在荒野中享受寂寞,那是死一般的沉寂。因此,他多的是無奈和滄桑。而江南的山,與水相依,歡快地品味着流傳千古的戀歌。

閉上眼,在夢中,我彷彿看見了高原的山巔,盤旋着數只雄鷹;山間,野花鮮妍綻放;山腳,人家生起炊煙。他終於敞開了心扉,終於向人們敞開了他博大的胸懷。

遠方的作文10

遙遠的四川安嶽,“她”離我們杭州有1800公里左右。我日日夜夜想着“她”和那裏的親人,多麼希望能回到那裏,多麼想念那熟悉的味道啊!

每當放暑假,我既緊張又興奮。前幾天大部分的時間,我都在拼命的.趕作業,目的就是弟弟來了以後,能夠跟他一起無憂無慮、發瘋似地玩。我們在一起玩得非常開心,沒有展開過一次“戰爭”。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就要開學了,他們也將離我而去。我很難過,哇哇大哭,甚至想他們的時候也會情不自禁地落下淚。我是多麼希望我們能時時刻刻在一起打籃球,在一起畫畫,在一起學習……

每當放寒假,我就迫不及待地收拾好行李,心早已飛到了那遙遠的故鄉。看看白髮蒼蒼的外公外婆,調皮可愛的弟弟們,帥氣的舅舅,美麗的舅媽……新年,我們一起放煙花、過家家、吃團圓飯……玩得不亦樂乎,滿頭大汗。隨着時間飛逝,老天爺再次把我們分開,讓我難過萬分!真不想回杭州,永遠留在安嶽。

星期六在去書法國畫課的路上,我真想讓爸爸開車送我回安嶽,不過這是不可能的;去杭州辦事時,我也希望爸爸能直接開車回老家,不過這是非常的不可能的;放學回家時,我多麼想説:“爸爸,快把我送回故鄉吧!”,但是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晚上做夢時,我常夢見自己回到了老家,和弟弟們快樂地玩呢,但那只是個夢境……唉,只有等到放假才能和弟弟他們玩了。

我對家鄉親人的愛只有增加,不會減少。家鄉的親人我永遠愛他們!他們的愛如一束陽光,温暖着我的心;他們的愛如一條溪,滋潤着我的心田。

遠方的作文11

這是一個涉及地域和思想的踏行。我總是嚮往古老的傳説和遙遠的山水,以為那裏的鶯鶯燕燕會有不同的歌調,一切寫滿美好。

從小我就生活在一個地方,很少出門,對於外界總是有極其強烈的渴望。於是,每天總夢想着有一天能離開這裏,到更廣闊的天地伸展翅膀,盡情的翱翔。

每一條路都有不得不走上去的理由和不得不前往的方向,而我期待的那篇地域,不是霓虹閃爍,而是有着自然般靈氣和純潔的風光地帶。在那裏沒有躁動和不安,心可以完完整整的平和,躺在大自然的懷裏,吸納和吐出的空氣都是純淨的。每一株草、每一滴雨露、每一朵雲、每一條河流,它們都注灌着生命最在本質的`純粹,那樣的,告別世俗喧囂的生活,才能找到在自己靈魂的歸宿。

在遠方,會有一個安息之所,名字叫做家。一切凡塵浮雲都被阻擋在這之外,在家裏,只有一種祥和以及安寧。家裏可以什麼都沒有,只要有守候和温暖。在那裏,可以盡情享受寧靜,聽着舒緩的音樂,寫些安靜的、散淡的文字,並且努力地告訴自己,我要好好的生活着。

海子説: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我要的遠方和海子一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遠方的作文12

遠方,有熊熊燃燒的聖火;沒有了“遠方”,生活將一片死寂。遠方,有熠熠生輝的寶石;沒有了“遠方”,生活將黯淡無光。遠方,有浩瀚無垠的蒼宇;沒有了“遠方”,生活將壓抑苦悶。

我把夢植在遠方,它在遠方茁壯成長,它在遠方散發着淡淡的幽香,誘惑着我,是我不停的往前走。沒有遺憾,沒有後悔,沒有停留。

但,前面是迷濛的天,崎嶇的路,魔鬼般張牙舞爪的荊棘,那是漫長的沒有終點的痛苦。面對困難,我猶豫着,徘徊着。

這時,我看見了海倫·凱勒。她以自強不息的頑強毅力,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的孤獨歲月。可她居然畢業於哈佛大學,還被美國《時尚週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

這時,我也看見了張海迪。張海迪5歲時因患脊髓血瘤管、高位截癱,因此她沒有進過學校。我的心疼痛着,她能承受得住嗎?能嗎?

但是她之後的舉動讓我為之驚訝:張海迪在童年時開始以自己頑強的毅力先後自學了國小、中學、大學的專業課程。張海迪15歲時隨父母到聊城莘縣一個平窮的小山村裏,但她並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

我被她們感動了,我被震撼了,我被折服了。為了到達遠方,她們沒有選擇逃避或繞開困難,而是面對它們,同它們打交道。這是因為遠方有她們的夢,有她們一生不竭的追求。

我,彷彿看見了遠方徐徐上升的旭日。它那燦爛的光輝照耀着我,令我温暖。

我,彷彿感受到了遠方和煦的清風。它夾雜着令人沉醉的芳香,令我迷戀。

我,彷彿聽到遠方温柔的召喚,令我激動。

遠方的道路上有許多美麗的鮮花,也會有許多坎坷不平的道路。但是,彩虹、陽光總在風雨過後,當我遇到困難時,我又有何畏懼?

我把夢植在遠方。面對眼前無數的未知,我欣然向遠方踏出一步又一步。

遠方的作文13

記憶宛若那鶯啼,曲忘了卻不經意哼出它過往的旋律。

——題記

站在屋檐下,撐一把傘,雨滑過瓦片,聽着這露水滴下,心裏越發淒涼,手中握着一個羽毛,看着它,憶起黃鶯的歷史

曾幾何時,説起那個初秋的故鄉院子裏,掛着一個桃木鳥籠,裏面養了一對黃鶯,它那惆悵的鳥鳴,徘徊在院子裏。宛如那篝火,給予人温暖。幼時,我過於好奇,把它輕輕提下,掛在門前的`桂花樹上,細細的看。我時長坐在椅子上,對着黃鶯凝思,每當從思緒中漸醒,才知道作業還沒有寫,回首再看天色,黃昏也已匆匆走過,聽着鶯啼在空中盤旋,如熱烈的掌聲,給我鼓勵。

深夜,睡在榻上,看着窗外,一雙黑影舞動着,似曾相識,讓記憶又回到四年前,開學前幾天,爸爸帶我去城裏上學,臨行前,爺爺提起那鳥籠,把它們賣給了鄰家,隨後,只見爺爺過來,手拿着一些錢,算是路費給了我們。我快步跑到桂樹前,拾起地上的羽毛,回頭上了車。一路上我望着家鄉,憶起鶯啼,潸然淚下。

有一日,我在書桌上看着書,遠處傳來一聲鶯啼,短促而清脆。突然爺爺叫我來,幫他買點東西,我下了樓,遙望樹枝上面站着一隻黑影,在黑暗中,只能聽見那啼叫,我我雙眸緊盯,是一隻黃鶯,撥開樹葉,但卻飛走了,遙望它的身影悠悠的飛走,我心中戀戀不捨。留鶯啼如路燈一樣,點亮了我心中的落寞,讓我在這夜色中漫步。

成長中,只有失去某些東西,才能在人生的道路前進。

記憶中的鶯啼,是嬌紅的夕陽,雖然美,但暮色降臨,遮蓋它的美麗。

遠方的作文14

我的遠方,其實就在我最近的地方。那裏不僅有各式美麗的風景、各樣神奇的民族風俗、各種回味無窮的美食,而且那裏每天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哦。不要太吃驚了,我説的遠方其實是我最心愛的書桌,書桌上各種各樣的書籍。

今天就讓“魯濱遜”帶我去他自建的遠方的家園,看他生活的點滴,陪他最終獲救一起重返家鄉。

魯濱遜是個不幸而又很幸運的人兒。遇險後只有他一個存活,在那座遙遠的美麗的孤島上生活了28年。別説換我了,就是換成其他任何人,都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他在沒有工具、沒有任何經驗的`情況下,憑藉自己的雙手,頑強的意志力,克服重重困難,創造出所有的生活必需品。

這個遠方的孤島對於我們來説是神祕的,不可思議的,但是對於魯濱遜來説是他賜予了他第二次生命的地方。從一開始的簡單躲雨棚,到後來的上下閣樓;從一開始的吃喝發愁險些餓死,到後來還有富餘的糧食、水果、活禽;從做一塊木板都要花上6個星期,到後來可以駕駛自己的船出海環島遊直到他獲救返鄉。

我和他一比,我就覺得自己很懦弱,他就算失敗也決不放棄,一次一次地琢磨、一次一次地改進他的想法、一次一次地實施。而我現在遇到困難,就氣餒了,放棄了,不願動腦筋想辦法。望着書桌上已經被合攏的書頁,我陷入了沉思

在這四四方的空間裏,我認識了遠方的魯濱遜,他的堅強、冷靜、樂觀,有毅力且堅持不懈是我學習的目標。這個近在咫尺的桌面,把我帶進了許許多多遠方的故事,並從中吸取營養,不斷完善自我。努力地行走在通往遠方目標的路上。

遠方的作文15

遠方到底是什麼模樣?我不知道。

那麼出發吧,去遠方看看,帶上詩和期望。

離開家人,離開朋友,隻身一人,我踏上他鄉的土地。陌生而又熟悉的太陽失禮地闖進我的視線,許是它激動過了頭,迫不及待地迎接我的到來。我熱情地衝它揮了揮手:“嘿!”

遠方有海,我從未見過的海。那是大自然最純粹的饋贈。海浪無聲地將夜幕深深淹沒,沒過天空盡頭看不見的角落。燈塔投射的光卻在一瞬間撕裂了黑夜的偽裝,讓我望見遠方歸來的航船。海風帶着苦澀的鹹味在我耳邊迴轉,撩撥着我的`心絃,講述着一個又一個悽美又婉轉的故事。恍然間,我看到魚兒在夢境的縫隙裏遊過,凝望着星辰沉睡的輪廓。我享受這個時刻,看海天一色,聽潮起潮落。

遠方有山,我從未見過的山。我卑微地祈求它的庇護,它張開雙臂,攬我入懷。片片層層的巖石鐫刻着歲月的滄桑,高高低低的松柏承載着歲月的流淌。鳥雀在山林間嬉戲穿梭,幼鹿在溪邊低頭飲水,驚起一圈圈漣漪。漿果在枝頭,唱着最歡樂的歌謠,我陶醉於這個時刻,看花開花落,數月盈月缺。

花開成了雲,雲湧成了花,花的故鄉,是土壤深處的土壤;雲的故鄉,是遠方已遠的故鄉。那我的故鄉呢?

故鄉有海,我早已見過的海。污濁的黑色代替了本該澄澈的海水,無情的海風劃破我兩手封住的希望,陣陣腥臭的氣息令我忘記了呼吸,滿天飛揚的塑料袋“裝飾”着風景。這是我的故鄉?

故鄉有山,我早已見過的山。大山一言不發地忍受百年孤獨、炮火摧殘。人類打穿了它的身體,使它心臟衰竭。偶爾,它也會發怒,抖一抖身體,掉落的是它痛苦的淚水。大山渴望用憐憫來寬恕,用淚水來洗滌。可執迷不悟的人類啊,他們卻依然我行我素。大山選擇沉默,流淚禱告着,盼望人們能夠幡然醒悟。有時它會做夢,夢裏的山還是完整的山,人還是最純粹的人——這才是我的故鄉!

我喜歡遠方,那是夢的天堂。我好想鬆開時間的繩索,讓它倒流,讓故鄉變成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