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王熾簡介

欄目: 中國經濟名人 / 發佈於: / 人氣:1.41W

王熾

王熾簡介

我們雲南,歷史上是一個商品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到了清朝後期,隨着外來商品輸入的不斷增加和近代工業的興辦,商業貿易空前發展,吸引着更多的人從事商業活動,並且出現了能獲“數萬金之 生意”的商業人才。其中最負盛名的,當數生於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的清末鉅商王熾。

王熾“幼而穎異”,但由於父兄早逝,家計甚窘,少年的王熾不得不放棄讀書,拿着母親變賣首飾和衣物湊得的20兩銀子,出門學做生意。他從家鄉彌勒虹溪購土布挑到竹園、盤溪販賣,又把那裏的紅糖購回銷售。憑着勤勞和機敏,王熾不久就積攢得百多兩銀子。於是,他擴大經營範圍,組織馬幫,往返販運土雜百貨於臨安(今建水)府屬各縣和瀘西、師宗、丘北之間。及至王熾20歲時,他已在滇南一帶小有名氣。

清同治初,王熾避禍重慶。見重慶商業繁盛,又居水陸交通要衝,宜在此設莊貿易,於是,租得臨街房屋一間,正式掛出“天順祥”商號。這時的王熾有銀資不過四五百兩,做小買小賣似覺沒有多少找頭,做大買大賣又感資金不足。就想法與重慶有實力的老闆合夥,由老闆出資,王熾組織馬幫,就地購買煙鹽土雜販賣到滇,又將雲南皮毛土雜購運重慶。這支三四十匹騾馬組成的馬幫,沿途打着“滇南王四”(王熾徘行第四)的旗號,亦購亦銷,邊走邊賣,獲利頗豐。一天,王的馬幫滿載川貨從昭通南行不到凹裏,便遇攔路土匪百餘人,趕馬人嚇得四散逃亡,王熾卻鎮定自若,指名要見大頭目。結果,王熾以自己的機智和勇敢,不但保住了自家的性命,還保住了一半的川貨和全部馬幫。此事在渝傳開後,王熾名聲更著,生意更加興盛了。王熾抓住機遇,分別在敍府、昆明等地增設分莊。王熾富而不惰,親自趕馬運貨到滇,又由滇辦貨運渝。之後,“天順祥”又以開展銀兩及資金轉運承兑業務信用好而被官府委託承辦匯兑票號。王不失時機地把匯兑業務轉向國內各大城市。首先在長江沿岸成都、漢口、九江、南京、上海等地發展分號,又在貴陽、廣州、常德、北京等城增設分號,還在雲南省內州縣較大商品集散地設置“同慶豐”分號,鼎盛時香港、海防亦設辦事機構。

光緒初,在雲南做官多年的唐炯奉命督辦川鹽而被任命為鹽茶道員,為改善川鹽生產,鹽茶道急需白銀十萬兩,由於布政司無銀可撥,唐只得向商界籌借。然而大多 數商賈卻認為發展鹽務並非三五年便可見效,不願擔此風險。王熾卻表示在七八天內,即可湊足十萬鉅款,交付鹽茶道使用。不出十日,王熾湊足銀兩,特意安排在晚間以寫有“天順祥”的紙燈籠百照,挑夫百名,列隊前往官府送銀。一時間全城轟動,人人稱奇,王熾身價更著。

王熾在生意場上得心應手,便在昆明創設“同慶豐”,並改組“天順祥”。以同慶豐為總號,天順祥為分號。營業項目,首為匯兑,以各省調劑雲南協調及省憲解繳朝廷款項為大宗,年在數百萬兩之巨。至於各商行或私人往來匯兑,託本號匯寄及公車應試或赴京公務者,沿途均可憑票取款。次為存放款,上自督撫司道及藩庫鹽糧和各署機關善堂、書院,下至省裏商行鋪店、私人流動存取,均屬號內業務;其息差在五釐以上。除經營匯兑外,各地則因地制宜。如渝號以鹽業為大宗,申、江、漢、粵各有不同。除此之外,同慶豐還在雲南置房地產。有人曾給同慶豐算過一筆賬,説自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至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共25年間,全號紅利即達389萬餘兩,此數尚未包括號內遭受的重大損折。時人稱:“同慶豐富過半個雲南”。雲南學者陳榮昌在他為王熾撰寫的墓誌銘中贊其“十年而富,二十年而大富,富埒王侯。王熾雖富甲全滇,但不當守財奴,能以財力急國家之 急,以振興地方經濟,發展地方實業為己任,且熱心公益事業。中法戰爭爆發,王熾挺身而出,慨然墊付鉅額軍餉 60萬兩,支持清軍出關抗法。為發展地方工業,以防外人攫取權利,王熾墊款數十萬兩開辦了東川銅礦、箇舊錫業。見虹溪書院損破,即捐資擴充、修建;見地方無救荒之糧,便設義倉社倉以備3見街鄰子弟失學,興建義塾以教;見士子鄉試無住宿,捐置虹溪試館供用;見省城經正書院膏火不豐,議開興文當並捐千五百金以成之;見三選舉貢北上艱難,捐萬數千金送入卷金會;見盤江義渡淹沒人馬,捐巨金造鐵索橋;開創昆明牛痘局,不少嬰孩免受疾病之苦;庚子京城變亂,籌款濟之3晉陝旱災,捐資以販;臨安匪亂,地方慘遭蹂躪,即捐金濟民,購米散放貧民。

王熾成為清末鉅商的歷程,有着無可避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色彩,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發現,勇於拼搏創新,是王熾能夠在眾多經商者中脱穎而出的一個重要因素。

Tags:王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