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經部 > 國學小説

西遊記十四回讀後感(精選7篇)

欄目: 國學小説 / 發佈於: / 人氣:2.91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西遊記十四回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西遊記十四回讀後感(精選7篇)

西遊記十四回讀後感 篇1

猴王出世這一回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奮發學習本領的經歷。昭示了孫悟空桀驁不馴的性格與樸素的正義感。可以説為日後孫悟空降妖除魔埋下了伏筆。

一部古老的神話故事,但卻引起了兒童的喜愛,那就是《西遊記》。小時候,我只是看動畫片與圖畫書。但現在,我不僅看與讀,而且還學會了思考。

《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啦!因為他總是聰明過人、助人為樂、能分辨好人與壞人,來守護唐僧和弟兄們。他就像我們現在的人民警察一樣,火眼金睛,抓壞人救好人,時刻保衞着我們。或許由於唐僧遇到麻煩的事情就不動腦筋,盲目地接受別人的幫助的緣故吧,有時才會不聽孫悟空的好心勸告,掉入妖怪的手中。這足夠説明了遇到麻煩的事情要動腦筋,如果不動腦筋,聽了別人不好的意見,反而會更糟糕。不過我還認為唐僧過於善良,哪怕對待壞人也十分好,因為他只看表面,不瞭解人的本質。

我也很喜歡豬八戒。我覺得他是個性格單純但很可愛的人。他不會想出一些好方法,但卻有正義感。只要他想做的事,他就一定會去做。他會奮不顧身地保護師傅的安全,而不考慮自己的安危。看上去他有些笨不動腦筋,但是人們覺得他笨的可愛。我們要學習他那種不怕敵人的膽量。不過有些事在做之前要仔細考慮,分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憑自己的實力去做。

總之,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處,哪怕是他們的短處也必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話,要努力改正,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西遊記十四回讀後感 篇2

第十四回:心猿規正,六賊無蹤。

劉伯欽送唐僧到兩屆山,救出了孫悟空,師徒別劉伯欽西行。途中寄宿遇見六個山賊(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代表人的六種感官享受),悟空殺死六賊,唐僧責怪悟空殺人,於是悟空撇下唐僧。唐僧獨自前行遇見菩薩,傳授緊箍咒。孫悟空則來到東海,龍王講述張良與黃石公圯橋進履的故事,悟空於是迴轉,找到唐僧。唐僧騙悟空帶上咒,控制住悟空並告知其為菩薩教的咒。於是孫悟空死心跟從唐僧繼續上路。

讀後感:悟空名悟空,不生不死,金睛鐵骨,能力超大,並可滅除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但依然是脾氣大,任用暴力目無權威,還要教育、還要約束、還要經歷修行領會。

第十四回:心猿規正,六賊無蹤。

劉伯欽送唐僧到兩屆山,救出了孫悟空,師徒別劉伯欽西行。途中寄宿遇見六個山賊(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代表人的六種感官享受),悟空殺死六賊,唐僧責怪悟空殺人,於是悟空撇下唐僧。唐僧獨自前行遇見菩薩,傳授緊箍咒。孫悟空則來到東海,龍王講述張良與黃石公圯橋進履的故事,悟空於是迴轉,找到唐僧。唐僧騙悟空帶上咒,控制住悟空並告知其為菩薩教的咒。於是孫悟空死心跟從唐僧繼續上路。

讀後感:悟空名悟空,不生不死,金睛鐵骨,能力超大,並可滅除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但依然是脾氣大,任用暴力目無權威,還要教育、還要約束、還要經歷修行領會。

西遊記十四回讀後感 篇3

我曾經一遍又一遍地看那的電視連續劇——《西遊記》。而最近,老師又讓我們看《西遊記》這本書,這讓我不禁有點厭倦,因為已經看了很多遍了,再看也沒意思了。週末沒什麼事幹,我便靜下心來,坐在家裏拿起《西遊記》開始仔細看。我把《西遊記》一書認真地看了一會,這時才讓我真正領略到《西遊記》的文字所帶來的魅力,我便對它又充滿了興趣。

《西遊記》主要講的是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上跟妖魔鬼怪和險惡的環境作鬥爭,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了真經的故事。

在整部《西遊記》中,最吸引人們的就是那神通廣大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他不僅會七十二變,還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分辨人或妖,所以,他最善於降妖捉怪了;但是,如果沒有善於水性的沙僧助陣,孫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麼順利了;豬八戒雖然貪財好色,但力大無比的他也是孫悟空捉妖的好幫手;唐僧雖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終以慈悲為懷,最終經歷千辛萬苦,帶領徒弟們取得真經。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但他們的優點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我要學習孫悟空那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積極樂觀的鬥爭精神。雖然我沒有孫悟空那般神通,但是我要學習他善於分辨真假善惡,不要被假的現象所矇蔽了雙眼。

《西遊記》讓我領悟到辦成任何一件大事,都不是容易的,是靠我們的`不斷努力和團結一心,去獲取成功的!

讀了《西遊記》後,也讓我知道了:不要因為這本書看過很多遍,就對它產生厭倦,就可以不用再此反覆的讀它。俗話説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沒錯,讀的次數越多,就會獲得越多的知識。每次讀同一本書都是不一樣的,每次讀它都會發現新知識,所以,我們要反覆的讀一本書。

《西遊記》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啊!

西遊記十四回讀後感 篇4

今年寒假,我靜下心來認真閲讀了中國名著《西遊記》,從頭到尾幾乎看了三遍。《西遊記》情節引人入勝,取經路上的每個降妖除魔故事,都帶着深深的人生哲理。

在《西遊記》中,師徒四人性格分明,各有特長。比如唐僧慈悲為懷,取經之心最為堅定,風餐露宿中仍然手不釋卷,鑽研經學。孫悟空機智勇敢,在降妖除魔中即使受到很大委屈仍對唐僧不離不棄,毫無怨言,從來不會為失敗找藉口,而是拼盡全力為成功找方法,是一個有擔當有責任的大師兄。豬八戒雖然貪婪好色,但善良正直、樂觀豁達,幫助孫悟空打敗很多妖魔鬼怪。沙僧少言寡語,但照顧唐僧無微不至,吃苦耐勞是他最大的特點。最後,師徒四人多年跋涉,漫漫長路中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通過團結協作,直到取得真經。

為了普度眾生,為了心中的這個理想,世間能有幾人可以做到像師徒四人一樣?因此,讓我想起了老子的名言: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唯有歷盡艱辛,長期堅持,一步一個腳印,才能看到遠方的風景,實現心中的美好理想!不付出,不努力,只能原地踏步,做一隻井底之蛙。

作為新時代少先隊員,我們何嘗不是每天都在遇到困難、解決困難呢?困難並不可怕,只要我們有過硬的本領,堅持克服,就能成功解決困難。戰勝困難的過程,就需要我們有唐僧的堅定目標、孫悟空的機智果敢、豬八戒的善良樂觀、沙僧的吃苦耐勞,互相幫助,取長補短,才能成功!

欲行千里,需要我們從現在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堅持走下去。在學習上,要認真領會書本知識,快樂地暢遊於知識海洋;在活動上,要積極參加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掌握各種技能;在道德與法治上,要培養高尚的情操,遠離低級趣味;在體育上,要刻苦鍛鍊,讓身體更加強壯和健康。

那麼,就讓我們在這個偉大的時代,與胸前的紅領巾相伴,為爭當一個有理想、有責任、有志氣的新時代優秀少先隊員而努力奮鬥吧!

西遊記十四回讀後感 篇5

説實話,如果我們沒有無數次看過電視劇《西遊記》,要想讀懂原版西遊記是很難很難的。而現在就比較輕鬆了,因為當我們一打開書,那鮮活的人物,那扣人心絃的場面就像過電影一樣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最近,我剛讀完第十四回“心猿歸正,六賊無蹤”。我一邊看書,一邊就彷彿看到了那些場面:高聳入雲的五行山下壓着曾大鬧天宮,威名四揚的孫悟空,五百年的春夏秋冬,雨雪寒暑,孫悟空靠着路人和兒童施捨的水果、食物度日,大唐高僧陳玄娤受觀世音菩薩的指點,救出了孫悟空,收為高徒。但孫悟空劣根未改,秉性難移,獲取自由後就大開殺戒,除了六賊,當然也會傷及無辜,陳玄娤一點也奈何不了他。這時觀世音菩薩送給了孫悟空一頂嵌金花帽——金箍兒。從此,孫悟空完全在唐僧的掌控和制約下,再不敢“老子天下第一”,一心一意保唐僧去西天取經。

我讀後的體會是:一個人的本事再大也不能出軌、出格,就像一滴水,離開了大海就乾涸了一樣。聯繫到我們學生更是這樣:我們在學校裏學知識,長本領,為了是將來更好地效祖國。學校的規章制度,老師的諄諄教導,實際上就是“金箍兒”,在不時的提醒我們,規範我們的言行,讓不良習慣,不文明的行為遠離我們,這樣,我們才能健康成長。

古今中外,一個道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西遊記十四回讀後感 篇6

大河奔流,如無暗礁狂飆,怎會激起驚天波濤,浪遏飛舟?鷹擊長空,若非明箭暴風,怎能經歷雷電霜雪,振翅高飛?《西遊記》就是一部戰天鬥地、經歷困難洗禮,取長補短、成就最終夢想的奮鬥傳記。撇開取經團隊的核心唐僧不提,三位徒弟的西行成長之路就帶給我們深厚的人生哲理。

堅持攀登

漫漫取經路,就是充滿未知與艱險的人生之路,九九八十一難,就是橫亙歲月中不期而遇的攔路虎。大師兄悟空為保護師父求得真經,一路降妖除魔,克服種種困難,最終達成了目標。我們在生活學習中也一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面對未來的不確定因素,最好的辦法就是明確目標、堅持行動。困難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燃起鬥志、迎難而上,而不是消極應對、被動逃避,同時堅持也是重要的品質,哪怕被各種緊箍咒束縛,我們也應鍥而不捨,堅持不懈,攀登自己人生的一個個新高峯。

上下求索

經歷過天庭的幸福生活,擔任過威風的天蓬元帥,即使被貶落凡塵,錯投豬胎,二師兄悟能也懂得知足,在任何時候都保留“放棄”的選項,隨時做着散夥回高老莊的打算。他從不掩飾自己的天性,每天吃吃喝喝、高高興興、嘻嘻哈哈,但關鍵時刻總會爆發小宇宙,打出一片新局面。

活着,勇敢地活着。生活之路,道阻且長,我們需要不斷上下求索,探明自己的目標,積極地追求卓越。但也要試着知足常樂,欣賞沿途的風景,必要的時候不妨放慢腳步,且行且珍惜,放飛自我,將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有質量地度過。

淡泊致遠

三師兄悟淨原是捲簾大將,只因失手打破玉帝心愛的琉璃盞被迫承受流沙之苦。被菩薩點化認了師傅之後,存在感也不是很強,和白馬一樣,默默地承擔後勤工作。一開始讀書覺得他很平凡,可事實不然,多次緊要關頭,他都為師傅和大師兄道破玄機,顯然是一個大智若愚、不露鋒芒的“佛系”師弟。縱然註定是主角的陪襯,他仍然盡着綠葉的本分。他的平凡、沉默,顯示出奉獻者對命運、外物的淡泊,最終也修成正果,實現了夢想。就像世間沉默的大多數人,可能終生都做着默默無聞的普通工作,過着淡泊的生活,但並不妨礙我們擁有夢想,也不能阻止我們勇敢地追求夢想、實現夢想,正像一首歌唱的“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閲讀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不但使人領略了佛法無邊,也讓我們感受了世間百態,對生命和生活有了新的思考,這就是名著的魅力!

老師點評:

從已有的語文經驗和人生經驗,經過完整的整體閲讀,有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就是個性化的閲讀體驗。作者很完美地詮釋了這點,頗有見地,有一定的深度。

千古相思殤紅塵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相思》王維

相思,在中國千年的落花風裏,塵埃落定。“今夕何夕,只此良人。” “死生契闊,與子成説。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大概是最早以詩歌形式記載下來的相思,從兩千年前《詩經》“唐風” “邶風”中的這兩句詩,到今天鄭愁予的“這次,我離開你,是風,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擺了擺手,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千年以來,相思未變!

秦觀説:“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而既非朝朝暮暮,又豈能不相思?由於時空的陰差陽錯,人們相遇了,而又同樣因為時空限制,人們不得不千里相隔,更甚之,天人兩隔。

可是,相思,就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長相思兮常相憶,短相思兮短無極”,就是“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也許,真正的相思,就是太白曾説的:“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罷。也許,在有情人眼裏,她的笑就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她的哭就是“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是問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子回時,月滿西樓。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千古相思,殤紅塵!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縱觀千年間的相思,都已塵埃落定。但是,令我費解的是,為何“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又為何“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因為用情至深,深情傷了有心人?還是因為有時連自己也説不清什麼是相思情?

古樂《鳳求凰》有云“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真的,也許只有相思之人才真的懂得何為“此情無計可消除”,何為“玉户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吧。

花自飄零水自流,青楓浦上不勝愁,相思之意幾時盡?何處相思明月樓?君若揚塵妾若泥,浮沉會合勢各異,似此星辰非昨夜,思卿心情何時歇?為誰心傷憔悴損?為誰風露立中宵?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許我們一段塵緣。”席慕蓉在《一棵開花的樹》中説道。但只可惜,最終只能長歎“結餘指引系人間,如何同生不同死”,只能悲呼“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一切相思,終究塵歸塵,土歸土,也許真的只有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情如故。

山盟雖在,錦書難託,願君多采擷,只因此物最相思!

試問南國紅豆發幾枝?才長枝頭卻思心頭。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千古相思,殤紅塵。

縱觀我的成長史,所有的期末“班主任評語”無一例外地都會有這麼一句:“你是個文靜內向的女孩。”不知是因為我與同學相處時的好性格,還是上課時我那從不敢主動舉手發言的常態,漸漸地,連我都給自己貼上了這麼個標籤。

的確,我喜歡安靜,而且對“靜”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學習的時候,任何一丁點兒風吹草動的聲音都能飄進我的耳朵,心中的湖水波瀾四起,擾得我心煩意亂。更別説那些學習時聽歌的鬼主意,天知道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似乎大人們都認為,那是我從小便養成的良好習慣,但我卻不那麼認為。隨着年級上升,看着自己愈加吃力的文化課,我對“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甚至固執地以為,成績總是止步不前就是因為不夠“靜”。做題、訂正、複習、考試,一次又一次,周而復始沒有盡頭也沒有起色。我想一定是還沒有把自己完全沉浸在最純粹的氛圍中。可是就算怎麼隔音,我也沒有辦法做得更好,甚至在靜得發冷的題海中,越來越感到壓抑、迷茫。

終於,我在又一次小考中敗下陣來,分析錯題原因,無外乎計算錯誤、審題大意。失分都這麼低級,我一定是進入了瓶頸期,可是怎麼突破,毫無頭緒。我開始拒絕家長的關心、敷衍老師的談話,一放學便把自己關進書房,沒有人知道我是在奮筆疾書,還是無聊發呆,也許我只是想要那樣一個孤單的空間,可以旁若無人地呼吸。

幾天後的傍晚,媽媽出乎意料地出現在校門口,她笑盈盈地接過書包,並提議到小區裏跑步。我一心想早點回家,但看着媽媽渴望的眼神,我還是不情願地答應了。放下書包,脱下外套,我懶洋洋地邁着步子。初秋的傍晚濛濛地亮着,天邊的雲彩被夕陽渲染了一片又一片,我和媽媽誰也不説話,只是朝着夕陽慢慢跑着,汗水慢慢濕透了脊背,我在自己勻速而有節奏的呼吸聲中放鬆下來,很快就有了一種放空的舒暢。

不知跑了多久,我們又繞回了起點,天已經暗了下來,我汗水直流卻絲毫不感到疲憊。媽媽總算開口了:“你看,現在好看多了,整天掛着個臉,笑一笑,我的女兒多好看。以後放學多跑跑步,休息有兩種,積極的、消極的,運動可以幫你甩掉壓力、不安和煩惱,那樣心就會靜下來。”好像是真的,那一晚,我學習得格外專注,睡得也格外安心。

從那以後,我彷彿明白了媽媽的用意。靜,不僅是環境的安靜無聲,更是自己內心的平靜與沉穩,是遇到困難時的處變不驚。想想自己最近的狀態,的確太沉悶,心不在焉,效率也低。原來環境的安靜不過是工具,根本無法平復我躁動不安的內心。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真正的靜,是內心的堅定和專注,就像水流最靜的地方也是它最深的地方。何為靜、為何靜、如何靜,我想,若能理順這其中的涵義,在靜中求進,一定會達到最初的理想。

上元節

古人名之上元為元宵,年之有餘,團團圓圓,共度今宵。

一輪圓月,一盞燈籠,喜慶了天地,温暖了人心。戌時將至,家人圍坐,舉杯暢飲,城市現代化的輪廓在燈紅酒綠中褪去奢華,只留正月寒景,在歡騰中披上華麗霓裳。

似在沉思,似在淚下,獨坐窗邊的阿婆,可是在思念遠方未歸的遊子?匆匆人生,養兒育女,一桌佳餚卻無人問津,孤寂的背影,遊弋在無奈與深情中,像是迷路的探險家想走出森林,卻找不到出口,眼見得那巨大的黑暗將她慢慢吞噬……

穿着新衣的孩童,正在蹺腳掛着燈籠,圓鼓鼓的小嘴,滿眉滿眼的笑,可是在吃着圓滾的湯圓?熱騰騰的白氣霧靄中,祖君重慈端坐桌前,面露微笑,可是在感慨子孫滿堂,此生無憾?能歌善舞的人兒在電視裏唱啊、跳啊,喜氣洋洋的人們在家中喝啊、道啊,這派熱鬧景象大抵就是團圓的幸福吧!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姑娘啊,莫要再獨自垂淚。既穿上戎裝,他定要保衞祖國,為山河無恙。為國捐軀的他,是英烈,是吾輩之榜樣,你該為之驕傲!風吹過門窗,輕動衣角,別總活在過去了,擦去眼角的淚珠,直面現實,樂觀生活,這,也是他對你的希望。

華燈初上,人頭攢動,火樹銀花,熱鬧非凡。那哈哈大笑者,若不是猜中了燈謎,怎能有此情態?那皺眉搖頭者,可是在絞盡腦汁為一展風采?扎着髮髻的孩童蹦蹦跳跳,笨拙又執着地將手中的冰糖葫蘆送到老人嘴邊,那甜,甜在嘴裏,甜在心間……

悦音瀰漫,風煙迷濛,上元節,團圓節,幾家歡喜幾家愁。

西遊記十四回讀後感 篇7

收了悟空,得到了第一個真正的有用的土地。只是這個徒兒本事大,脾氣大,不好管束。佛祖有先見之明,預備了緊箍,殺殺悟空的鋭氣。悟空為何需要緊箍?因為取經看似是三藏的事情,其實更是悟空的修行之道。三藏取得是有字的經書,悟空取的是無字的經義。三藏一路上的磨難是遇見妖怪,悟空是捉妖的,這就不是他所遇見的磨難。他的磨難是自己,是如何約束自己,如何和過去的自傲的、逞氣的自己抗爭。他的磨難是如何磨滅自己原有的心氣,變得圓滑,變得世故,變得和這個社會秩序相適應。社會的秩序是法律、道德、規矩,也就是責任。原來的悟空眼裏沒有這些,有的只是自己的性子。遠渡重洋學道是為了自己長生,鬧地府,鬧龍宮是為了自己;上天是為了好玩,要虛名;鬧天宮是因為憤恨沒有得到應該的地位和重視,還是為了自己。當時的他心中哪有什麼責任和規矩?他原本是私的,私慾很強的。而現在取經,則是一個去除私心私慾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