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經部 > 國學小説

西遊記讀後感(精選14篇)

欄目: 國學小説 / 發佈於: / 人氣:2.05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西遊記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西遊記讀後感(精選14篇)

西遊記讀後感 1

暑假,我看了吳承恩的《西遊記》,這真是一本好書。

書中的人物很多:有面慈心軟的唐僧,有憨厚老實的豬八戒,有沒有主見的沙僧,還有神通廣大的孫悟空……這裏面,我最喜歡的人物要數孫悟空了。

孫悟空,一隻頑皮,勇敢,敢作敢當,神通廣大的猴子。他是從一塊汲日月之精華,聚天地之靈氣的石頭中蹦出,帶着羣猴開鑿了花果山水簾洞,自稱“美猴王”。然後東渡學藝,師從菩提老祖,學得一身本領後,有了“闖一闖”的念頭。你看他駕起筋斗雲,飛上天宮,正起上王母娘娘舉辦蟠桃盛會。猴子不管三七二十一,闖了進去,吃了蟠桃,喝了仙酒,大鬧天宮,闖下大禍。玉帝發十萬天兵,哪吒三太子與他交手,孫悟空全然不懼,把他們打的屁滾尿流,望風披靡。最後,二郎神在太上老君和他那隻忠心耿耿的哮天犬的幫助下,才僥倖捉住了猴子。太上老君把他丟入煉丹爐中,用三味珍火“燒烤”猴子。煉了七七四十九天後,本該化為仙丹的猴子,從爐中“噴薄而出”,練就了火眼金睛,銅頭鐵臂的功夫。天界無以為戰,只好請來了西天如來佛祖,如來與猴子約定,如果猴子一個跟頭能翻出如來的手掌心,就把天庭讓給猴子來做,反之,猴子任憑如來發落。結果,猴子始終沒能翻出如來的'手掌心,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最終被一個名叫唐三藏的取經和尚救出,從此美猴王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

他們一路上風塵僕僕,走過高家莊收了豬八戒,走到流沙河收了沙悟淨。於是他們師徒四人,踏上了慢慢西行路。

話説他們來到了火焰山,只見火光三尺,炎熱非凡,無法通行,這可如何是好?唐長老急的直念阿彌陀佛。孫行者問過此方土地,知道這是火焰山,乃是當年悟空大鬧天空踢到太上老君的煉丹爐所致,必向那芭蕉洞主尋得芭蕉扇。本着“自己闖下的禍,哭着也要承擔”的信念,孫悟空只能去尋芭蕉扇,哪知這鐵扇公主是紅孩兒的親生母親,可悟空剛好得罪了紅孩兒。鐵扇公主聽聞是孫悟空,死活不借扇,還和孫悟空打鬥在一起,説是要報紅孩兒之仇。那鐵扇仙拿出芭蕉扇扇了行者兩下,行者就飛到了九霄雲外去了。行者尋了一顆定風丹,把它吞下,再去叫陣,鐵扇仙使出法寶卻沒有傷到悟空半點毫毛,心中不禁大吃一驚。正在這時,牛魔王趕到,兩人打的難捨難分,不分伯仲。可巧牛魔王有個飯局,他抽身便走,悟空在後面跟隨。趁着牛魔王吃飯的當下,行者變作牛魔王的模樣騎上他的碧水金睛獸回到鐵扇公主的住處,騙走了芭蕉扇。行者正在高興的時候,卻被牛魔王變作豬八戒把扇子又騙了去。最後在天兵天將的幫助下,終於奪得芭蕉扇,熄滅了火焰山的烈焰,師徒四人得以西行。

唐僧有三個徒弟,二徒弟豬八戒有點懶,師傅遇險時,他不但不全力搭救,還老説些“散夥分行李”的喪氣話。三徒弟沙僧忠心耿耿,但是缺乏主見,有時聽信二師兄的“胡話”,勸師傅入虎口。孫悟空是最有本領的一個,也是對唐僧最為忠心的一個。三打白骨精,被唐僧以為是嗜殺如命,唸了多少遍緊箍咒,最後被逐出師門,儘管如此,他還是囑咐兩位師兄要好好照顧師傅,好一個有情有義的美猴王;在火焰山前,他三借芭蕉扇,受了多少苦啊,但他從沒有在任何人面前炫耀過自己的功勞,只是默默地保着唐僧取得真經。

“猴哥,猴哥,你真太難得……”,再聽見這首熟悉的旋律,心中湧起了和平日不一樣的情感。平常聽這首歌,只是覺得順口,即興唱出而已。可是看了《西遊記》後再聽這首歌,覺着這首歌包含了西天取經的種種意義,想想悟空,再看看“弼馬温”,覺得怎麼也對不上號,這無論如何也是一個有情有義,敢作敢當的“齊天大聖”。

保唐僧西天取經,

一路上降妖無數,

即為唐僧開道路,

又為百姓除災禍。

再翻開《西遊記》,我好像也融入了書中,和取經人一同西去,領略到了西行的喜怒哀樂!

西遊記讀後感 2

我讀了一本書名叫《西遊記》的書,這本書裏面講着一個故事,是唐僧帶這三個徒弟去西天取經的事情。他們經歷了九九八十一的結難才取到了真經。這個故事有兩點值得我們學習第一、他們很團結,每次打妖怪都是孫悟空勇往直前,豬八戒來掩護,沙僧看行李和保護師傅,雖然每個人的分工不同,能力不同,但是他們都能竭盡全力共同配合,正是因為他們的團結才取得了真經。第二、他們做事情都有一股堅持到底,永不退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如在《真假孫悟空》中,六耳獼猴本領高強,他假扮孫悟空,在他們師徒之間搗亂,他們靠的是團結,信心和毅力在佛祖的幫助下他們戰勝了妖怪。使他們師徒可以繼續前進。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書中講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上與妖魔鬼怪和險惡的環境作鬥爭,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了真經。

記得小時後,我總會傻傻地問媽媽:“我是從哪裏來的?”媽媽總是笑了笑,摸着我的頭説:“你呀,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我想,大概每個孩子都得到過這樣的.答案。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孫悟空。細細品味孫悟空這 個角色,我知道,你們一定從他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你想,這隻活蹦亂跳的小猴子就不就是我們的化身嗎?當他從石頭裏蹦出來的時候,就象徵着一個小生命的誕生。當他在花果山上無憂無慮地和羣猴們玩耍時,就好似 我們那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當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就好似一個調皮的孩子,不小心跑進了大人們的世界,並且搞得一團糟,大人們想哄住他,便封了他個弼馬温,沒哄住。又封了個齊天大聖,還是沒有哄住。而 後如來出現了,伸出他的飛掌將孫悟空束縛在五指山下。嚴慈的父親,終於壓服了他調皮的兒子。度過了漫漫的五百年後,觀世音的出現給了孫悟空新的希望,踏上了漫漫西天取經之路,就像我們踏上的漫漫人生……

唐僧師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共遇了九九八十一道難。這就好像我們成長道路上佈滿的荊棘。最終,他們戰勝了難關,取得了勝利。而我們,只要有不怕 困難,堅持到底的決心,也會取得最終的成功。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習。學習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經。在學校裏,有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像豬八戒,好吃懶做,做任何事情都馬馬虎虎,有的則像沙僧,誠懇老實,踏踏實實。有的像孫悟空,活靈活現,足智多謀 。而唐僧則是心地善良,不願氣餒的人。若我們在學習上能個個都是唐僧,孫悟空,沙僧,有對學習的信念,那一定會取得成功。

這部曠世鉅著通過虛幻的世界,通過寵信妖怪的車遲國國王、要將小兒心肝當藥引子的比丘國國王,不是昏君則是暴君的國王與昏庸無能讓真正的賢才去當不入流的馬伕的玉皇大帝,這亂世的種種,反映封建社會官官相 護的黑暗情景與其統治之黑暗,不言而喻,引人深思。

俗話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讀多了總是有好處的,在當今的社會裏沒有文化是不行的,會被社會淘汰,從我們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門説話,識字,等大一點兒他們又教我們怎樣做人,我們在學校裏不僅是學 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做人,只有學會了怎樣做人,才能學會更多的知識,才能廣交益友,可見書何其的重要。 從書中我們會悟出許多真理,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讀好書。

由此我也可以想到,學習也好比爬樓梯,一步一個腳印,只要堅持不懈,就能取的好成績。作為國小生,我想除了學習他們有堅定的信念與頑強的毅力,不悲觀、不氣餒,齊心協力,團結一心的精神外,更要為了祖國的富強和昌盛努力學習,練好一身本領,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與挫折,成為一個有真本領的人。

西遊記讀後感 3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滿了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每每讀起《西遊記》,老是會情不自禁地融入那精彩的情節之中。我曾經一遍又一遍地看那令人着迷的電視連續劇——《西遊記》。而最近,我把《西遊記》一書認真地看了一遍,才真正領略到《西遊記》的文字所帶來的魅力。

《西遊記》以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為線索,一路上跟妖魔鬼怪和險惡的環境作鬥爭,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的故事。《西遊記》這部名著主要體現了想要辦成一件大事,必須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成功。我們知道神通廣大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不僅會七十二般變化,還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夠分辨人妖,所以,孫悟空善於降妖捉怪,斬邪除魔,為西天取經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如果沒有誠信憨厚,善長水性的沙和尚助陣,孫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麼順利了。豬八戒力大無比是孫悟空捉妖的好幫手,唐僧雖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終以慈悲為懷,感動了蒼天,最終歷經千辛萬苦,帶領徒弟們,終於取得了真經。

其中,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的情景最讓我感動,他並非抗拒,努力的等待着他師傅來救他,不管是春夏還是秋冬,是乾旱還是下雨,他依然等着,等着,有一天,唐僧他終於來了,把孫悟空從石縫裏救了出來。在這件事中,讓我讀懂了:堅持就是勝利。

在《西遊記》中,最為精彩的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只見孫悟空用火眼金睛一看,就知道了妖怪的計謀,一棍打跑了妖怪。唐僧居然以為孫悟空在傷害生命,所以把他趕回花果山。但是等唐僧被妖怪抓走後,豬八戒去花果山向孫悟空求救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最後唐僧獲救了。是啊,我們應該學習孫悟空的那種不計較,知恩途報的精神。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也應該像他們那樣齊心協力,團結一致。這樣才能取得勝利。比如:有一次,我們學校要選3名同學去參加縣裏的科技比賽,結果我也被選中了,我和其他兩名同學每天下午都去辦公室練習,每當遇到困難,我們就一起商量,然後想辦法去解決。一但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就提出來,加以修改,結果在比賽的時候獲得了三等獎。這另我們十分開心。

《西遊記》這本書對我的啟發很大,它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寬容別人的精神,以及應齊心協力,團結一致。

《西遊記》讀後感600字

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我就被故事中精彩的片段迷住了。《西遊記》這本書主要講了孫悟空出世、大鬧天空、終於被如來佛壓在五行山下,又描述了釋迦造經,觀音訪僧,魏斬龍,以及玄奘出世等故事後來主要寫孫悟空等人保唐僧西天取經,一路降妖伏魔,走過十萬八千里,前後十四年,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回真金的經過。作品想象豐富,語言生動詼諧,並塑造了極有個性、家喻户曉的'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等形象。

在書中我最喜歡的片段是“整天東遊西逛,每日雲來霧去,行蹤不定,廣交各路神仙,,自由自在極了。”這句話生動形象的描寫了齊天大聖孫悟空整天逍遙自在的樣子。

《西遊記》是我國古代一部傑出的長篇神話小説,還可以説是一部童話。書中,不管是擁有七十二般變化的孫悟空,懶惰貪吃的豬八戒,還是各顯神通的神仙妖魔,在我們的眼裏都是如此親切,如此可信,如此活靈活現!因此,它極大地激發並發展了我們的想象力,而想象力又是人身上最寶貴的東西,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都離不開人類豐富獨特的想象力!

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孩子們也越來越聰明、懂事。只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自己的時間很有限……

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隨着人的長大,頭上戴的“緊箍咒”也就多了。讀一讀西遊記吧,也許你能從這裏面尋找出一點“敢問路在何方”的豪情和鬥志!

西遊記讀後感 4

在寒假中,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西遊記》是明朝末期一個名叫吳承恩的人寫的,故事裏面有四個主要的人物,他們是孫悟空、唐僧、豬八戒和沙僧。西遊記寫了:唐僧和他的徒弟共四人,他們經過九九八十一難,都沒有退縮,這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的。

家喻户曉的《西遊記》是放鬆和發泄的好幫手。《西遊記》一部具有浪漫主義的神魔小説,獨特的藝術魅力讓我百看不厭。每每我翻開這本封面已經泛黃,還被老鼠啃過一角的書時,心中卻湧起前所未有的激動。

裏面講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一起去西天取真經,路上碰到了妖怪,但都被孫悟空給解決了。現在讓我來講一講裏面的人物吧。

師父唐僧很正直,很多女妖迷惑他結婚,但是他都拒絕了,但是他不知道世界的真面目。

大徒弟孫悟空,他好在武功高強,法力也很強。壞在他是衝動派,做事不經過腦子就做了。 孫悟空是一隻幽默開朗的石猴他大鬧天宮,表現了他敢於反抗,他的七十二變從不去傷害無辜,面對各種妖怪,他機智靈活從不服輸。還有那個膽小怕事,自私可愛的豬八戒,在關鍵時刻也起了重要作用。還有沙僧他老實忠厚,記着先前經過的教訓。還有白龍馬他們都為保護唐僧取得真經。

二徒弟豬八戒,他好在見人説人話,見鬼説鬼話。壞在有三貪,第一貪:貪色,第二貪:貪吃和第三貪:錢。

三徒弟沙僧,他好在忠厚老實、任勞任怨。他沒有壞處。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三打白骨精”那一段:唐僧四人告別鎮元大仙后,來到了“白骨山”,白骨精心狠手辣,三番兩次變化想害唐僧,孫悟空護師心切,一棒子打死了白骨精,卻遭唐僧責罵,並被趕出了隊伍。看到這兒,我便對唐僧充滿了不滿和鄙視,孫悟空盡心盡力的保護他西天取經,他卻錯怪悟空亂殺無辜,真是“肉眼凡胎,不辨是非”!

換個角度去瞧瞧孫悟空。孫悟空就只翻了一個筋斗,就回到了花果山。小猴子慌慌張張地向他報告:“有一個妖怪霸佔了水簾洞,”還抓走了我們很多兄弟呢。孫悟空生氣的去找魔王,輕輕一拳就把魔王打倒了。孫悟空天天帶着猴子們練武,可自己卻找不到一件好用的兵器。一隻老猴告訴他:“東海龍宮兵器很多呀,可以去哪裏找找。”於是孫悟空來到東海龍宮找兵器。龍王拿出了很多兵器,可是都太輕了,最後,龍王拿出了他們的鎮海寶貝,一根“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而且還能變長變短,孫悟空就帶着金箍棒高興的回花果山去了。因為太高興喝了很多酒,在樹陰下睡着了。迷迷糊糊的被帶到了閻王面前。閻王説他快死了。他就拿着金箍棒把閻王打得去玉帝那告狀了。

在這個故事裏,我知道了孫悟空很厲害,因為他一拳就能打敗妖怪。孫悟空還在龍宮得到了鎮海寶貝“如意金箍棒,”他就變得更厲害了。而且他還利用他的本領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李老師不是剛剛給我們講過要“做少年君子”,回家翻翻《西遊記》,偶然的發現,孫悟空不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孫悟空不就是一個如水一般的君子嗎?孫悟空面對師傅的無理譴責,並不反抗,依然用心的保護唐僧,這,不是教我們寬容大度嗎?孫悟空面對着無數妖怪,毫不畏懼,這是在教我們勇敢。孫悟空面對唐僧的被抓,並沒有相信妖怪的話,堅持相信自己的`觀點,這是在教我們“多看實事少聽虛言”……

孫悟空敢於挑戰權威和世界上不公平的現象,他是一個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人物。唐僧是一個善良和循規蹈矩的人,同時他又是一個勇於追求信念的人。他很勇敢,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都沒有放棄,最後取到了真經。豬八戒是一個好色、天性懶惰的人。有一次,豬八戒因為好色,得罪了蜘蛛精,結果被蜘蛛精關在蜘蛛洞裏了,後來還是孫悟空把他救了出來。沙僧是一個老實本分的人,他總是服從別人給他的各種安排。

在這個故事當中,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特點。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做人做事要有恆心、愛心、耐心,還要有虛心。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獲得成功。

西遊記讀後感 5

今天,我又重温了吳承恩的《西遊記》。《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我已經讀過幾次,但總是百讀不厭。

《西遊記》講述的是唐僧師徒四人不遠萬里、歷經劫難,去到西天求取真經的故事。在取經的途中,他們經歷了凡人和仙人給他們“製造”的九九八十一難,但是唐僧一直非常堅定,即使就要丟掉了性命,也始終秉持他心中的信念,最後終於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

在這個故事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他們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現在我是一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困難,如果有了難題就去迴避,那永遠也學習不到真正的知識,只有克服困難、勇往直前,我才能學好基礎知識;等我以後走進社會,就更應該發揚這種迎難而上的精神,只有不在困難面前低頭,積極地想辦法戰勝困難,才能讓自己不斷進步,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書中講了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正經的故事,書中很多精彩的故事情節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先説唐僧吧,雖然他是一個不會武功的普通人,但他有遠大的志向,儘管西天路途遙遠、妖魔鬼怪眾多,他仍然朝着奮鬥目標勇敢前進,終於克服千難萬苦求得真經。

孫悟空是一個武藝高強的人,他的火眼晶晶能夠分辯妖怪的真假,他的如意金箍棒能夠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一路上孫悟空降妖除魔、屢立戰功,為唐僧能夠取得真經立下汗馬功勞。

豬八戒和沙僧的表現雖然沒有孫悟空完美,身上有這樣那樣的缺點,特別是豬八戒又貪吃又貪睡,遇到困難不敢面對,但是他們對待唐僧忠心耿耿,遇到妖怪時全力出戰、毫不留情。

讀《西遊記》這本書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什麼事都必須講團結,團結起來才有力量!孫悟空在西天路上降妖除怪,“踏平坎坷成大道, 鬥罷艱險又出發”,是西天取經第一功臣,但如果沒有豬八戒、沙和尚的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配合,孫悟空捉妖也不會那麼容易。唐僧雖然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終以慈悲為懷,求取真經也痴心不改,師徒四人始終互幫互助、互諒互解才取得了最終勝利。聯想到我們三年級五班這個集體,有的同學學習刻苦,有的同學性格開朗,有的同學興趣廣泛,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特點,如果我們這些同學能夠團結起來,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和睦相處,就一定能夠拾漏補缺、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在馬老師的帶領下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通過閲讀《西遊記》這本書,使我懂得了團結的重要作用,俗話説:“人多計謀廣,柴多火焰高。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祝願我們三級五班全體同學像一家人一樣“樹多成林不怕風,線多搓繩挑千斤”。

小朋友們,那你們覺得裏面誰最厲害呢?你會選悟空吧?在很多人的眼中,他會七十二變、能翻筋斗雲、有降妖伏魔的本領,真讓人佩服。但我們也不能完全學他,他調皮搗蛋:大鬧天宮、大鬧地府、大鬧龍宮;他不守規矩:偷吃人蔘果、幾次要回花果山,要不是緊箍咒讓他頭痛難忍,要不是唐僧的教育提醒,他不會知錯就改,更不會由從石縫裏蹦出來的妖猴歸正為名符其實的齊天大聖。

《西遊記》的主要人物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但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

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孫悟空在一個山前去偷妖怪的寶葫蘆,只見它搖身一變,化成一隻小蚊子偷偷地鑽進洞去,此時妖怪正在説話,看那孫悟空兩隻眼睛直盯着寶葫蘆,試圖接近寶葫蘆,他一眼看見了旁邊倒酒的小妖怪,偷偷一棍打死妖怪,化成他的模樣盜走了此寶。

那孫悟空可真能啊,而我卻不如他,先別説智鬥妖精吧,就連現在的一道簡單的數學題,我都會撒嬌地拉着爸爸得手,讓爸爸幫我解決。

況且孫悟空不光是這一次,每次都會智鬥妖怪,救出師父和師弟。而我呢?和他完全境界不同,所遇困難不同,他會用全力去解救他的師傅,實在不行才會請求別人,我卻光顧着玩,心裏想我有老師、爸爸幫我,而他卻一往直前,不怕困難。

我以後一定要像他這樣,遇到困難仔細思考,沉着冷靜,不能半途而廢,將來為祖國做貢獻,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

西遊記讀後感 6

讀書使我們視野開闊,讀書使我們情趣高雅,讀書使我們學會思考,讀書使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充實。我非常喜歡讀書,在我所讀過的許多書中,令我感悟最深的那就是《西遊記》了。

提起《西遊記》,可以説是家喻户曉。很早以前,民間就傳説着許多有關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西遊記就是在這些民間傳説的基礎上,由明代小説家吳承恩創作出來的。

《西遊記》中貫穿作品始終的四大典型人物就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對他們四人的性格形容,就是“頑猴憨豬嚴師忠僧”。

我喜歡頑皮機智的孫悟空。花果山是孫悟空的誕生之地。美麗的山水、飄香的花果養育了聰明機智富有靈性的孫悟空,也造就了他不懼任何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和英雄氣概。我喜歡孫悟空,因為他有一身高超的武藝,天不怕地不怕,有一種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他敢做敢當,他機智好鬧,敢與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作鬥爭,大鬧蟠桃會,砸壞了太白金星的`煉丹爐,多次大鬧天宮,還銷燬生死簿,機智地與妖魔鬼怪等邪惡勢力作鬥爭,與一切困難作鬥爭,絕不低頭,這就是我眼中的孫悟空,一個敢做敢想敢當的大英雄!孫悟空的那種膽大正義,頑強不屈的奮鬥精神深深地觸動着我,他是廣大民眾的榜樣,反映了人民敢做敢鬥,戰勝邪惡的必勝信念。正如林語堂老先生所説的那樣:“他代表了人類精神中最頑皮的部分。”他代表了“不甘約束的人類精神與神聖的規範之間的衝突”。孫悟空這個美猴王,他是聰明勇敢的化身,是我們心中崇高的英雄。孫悟空這個美猴王,他是聰明勇敢的化身,是我們心中崇高的英雄。

我也喜歡功利憨厚的豬八戒。提起《西遊記》中的豬八戒,人們總是將他與“好吃懶做、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見利忘義”等不好聽的詞彙聯繫在一起。的確,豬八戒也幹過“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事情。在“豬八戒吃西瓜”這一情節中他的這一特點表現得最為突出。他是吳承恩筆下的一個戲劇性人物,雖然有着許多的缺點,而我們一點兒也不覺得他醜陋、厭惡。相反的,在他的這些缺點背後,透露出來的憨厚老實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讓我覺得既可親又可愛。

我還喜歡嚴格執著的唐僧。《西遊記》中作者把唐僧堅忍不拔、執著追求的性格進行了進一步地刻畫,成為多少人為之學習的楷模。作為師父,他對徒弟要求很嚴,經常教導徒兒“要以慈悲為懷”。作為僧侶,他行善好施,為民除害為人民播撒着善良的種子;作為求學者,令人們讚歎不已的是他那堅強的意志和執著追求的精神。他不僅對徒弟要求嚴格,而且也從不懈怠自己。不為財色迷惑,不為死亡征服。

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信念,使他終成正果。唐僧給我的啟示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我更喜歡忠心耿耿的沙和尚。和孫悟空、豬八戒這一猴一豬比較起來,第三位徒弟沙和尚顯得故事較少,生氣不足,那麼在整個故事上如果沒有了沙和尚行不行?不行,因為當孫行者和八戒鬧矛盾的時候,須由他出來勸説調解,兩位師兄外出時,就由他陪伴師傅,如果沒有了他,唐僧就危險了,經也取不成了。沙和尚是唐僧取經途中的一個忠誠衞士,也是讓師父操心最少的一個徒兒。肩挑千里重擔,沒有半句怨言。所以沙和尚是不能缺少的一位人物。沙和尚忠心耿耿、任勞任怨的態度,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西遊記》這本書,諷刺批判了社會現實的黑暗,歌頌了敢於鬥爭,善於鬥爭,不為強權,樂觀頑強的精神,同時也告訴人們必須經歷艱難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西遊記》這本書也告訴了我們一個生活哲理:樂觀向上,堅毅頑強,永不言敗——“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我們要在逆境中不斷超越自己,抓住機會,勇敢追求心中的理想。只有這樣,人生充實無悔。

西遊記讀後感 7

《西遊記》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中講述的是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他神通廣大、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每次讀起《西遊記》,我就會情不自禁地陶醉在裏面。

記得小時候,我第一次問媽媽自己從哪裏來的時候,媽媽笑了笑,摸摸我的頭説:“你啊,你是從石頭縫裏面蹦出來的”,當時還很傷心,後來在電視裏面看到孫悟空也是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時候,我心裏暗暗得意,心想:原來我和猴哥是一樣一樣的,太棒了,我也是孫悟空。後來我發現好多小朋友的媽媽也這麼説,我依然很開心:原來我們都是孫悟空。

就這樣,《西遊記》成了我最愛讀的書,簡直是百看不厭、愛不釋手。再看孫悟空時,這隻活蹦亂跳的小猴子就好像變成了另一個自己:當他從石頭裏蹦出來的時候,這好比一個小生命誕生了;當他在花果山上無憂無慮地玩耍時,就好像是我們那備受寵愛的快樂童年;當孫悟空大鬧天宮時,不就是調皮任性的我們,把家裏搞得一團糟嗎?

大人們想辦法哄他,封他個弼馬温,這就好比——給我們糖吃,結果呢?沒哄住;又封了個齊天大聖,這就像是——再給我們買玩具,可還是沒有哄住。

軟的不行,就來硬的吧!大人們都是這麼幹的。於是如來佛祖將孫悟空壓在了五指山下——嚴厲的.父親出手,終於制服了他那調皮的兒子。孫悟空度過了漫漫的五百年,而我們要經歷國小、國中、高中、大學這樣漫長的求學路。孫悟空經觀世音菩薩點化,踏上了艱險的西天取經之路,而我們也要走出校園、走上社會……

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他始終堅持着,不畏懼、不退縮。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我為什麼不能像孫悟空那樣、堅持到底呢?

感謝吳承恩,是他用他那超凡的想象力,為我們編織了一個美麗的夢。

《西遊記》第一主人公是孫悟空,是一個被神化的英雄,很多中國人都很崇拜它的本領,正如美國人崇拜Super hero(超級英雄)一樣。它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在中國文化中已成為機智與勇敢的化身,封建社會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它好動,調皮,武藝高強,勇敢機智,疾惡如仇。敢於一切困難鬥爭,決不退卻低頭。它一路保護師傅前往西天取經,一路降妖除魔,救師傅於危難。但它的師傅卻不分真相,被邪魔鬼祟所偽裝的善良表面矇蔽,責怪悟空,念緊箍咒,甚至趕它走,但它對師傅唐僧依舊忠心耿耿,在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後,師徒四人終於到達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經。孫悟空也終得正果,加封鬥戰勝佛一稱號。

《西遊記》一書中寫師徒四人經歷的八十一重磨難,使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看看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難道我們不該慚愧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也許這就是我們所缺少的,只要我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們盡力去做了,就是成功。那是因為我們去做了,並且堅持到了最後。無愧於心。

《西遊記》之中除了有着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以外,還有着引人入勝的情節。眾多情節中,至今記憶猶新的是《孫悟空大鬧天宮》和《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這兩個。

《孫悟空大鬧天宮》中,孫悟空自稱“美猴王”。去東海龍宮中“得到”“如意金箍棒”。又陰差陽錯的來到陰曹地府,把猴屬名字從生死簿上勾銷。龍王、地藏王去天庭告狀。玉帝最後在太白金星的求情下,請孫悟空當弼馬温。後再次招安, 讓孫悟空管理蟠桃園,但他嘴饞偷吃了蟠桃,攪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又盜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後逃離天宮。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天將捉拿失敗;觀音菩薩舉薦二郎真君助戰;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幫助,最後悟空被捉。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燒雷擊……多重方法都沒有使悟空死去。這時太上老君説他可以用煉丹爐把它煉成丹藥。可經過七七四十九天,悟空不僅沒死,還練成了可分辨邪魔鬼祟的火眼金睛,並且為以後的故事埋下伏筆。

西遊記讀後感 8

“鴛鴦雙棲,蝶雙飛,滿園春色惹人醉,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説什麼王權富貴,怕什麼戒律清規,但願天長地久,與我意中人兒緊相隨 愛戀伊愛戀伊 願今生常相隨。”

從小就愛看《西遊記》,而取經女兒國這一集更是從這首《女兒情》開始迷戀上的,知道今天為止,每到看到這一集到會感到非常欣喜,我想這就是所謂經典的緣故。

《西遊記》和《紅樓夢》兩部電視劇是我國電視界根據古典文學名著最早改編拍攝的,在《西遊記》改編的過程中始終以“忠於原著,慎於翻新”為指導思想,所以才有這樣一部既不脱離原著又有新意的優秀電視劇。其中《趣經女兒國》一集是改編最為成功的之一。此集根據原著第五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三回而來,其實在原著中對女兒國一難只是一筆帶過、輕描淡寫,但是經過改編之後豐富了故事情節、深挖了人物心理、發掘了更多的人文主義精神。此集的男女主人公“唐僧”和“女兒國國王”分別由當時的著名青年演員徐少華和朱琳扮演。他們二人的表演到位,給人一種真實的感覺。

由楊潔導演親自作詞、許鏡清作曲的《女兒情》從內心唱出了青年男女對愛情的美好向往。‘鴛鴦雙棲蝶雙飛,滿園春色惹人醉’營造出一個詩一般的境界;‘説什麼王權富貴,怕什麼戒律清規。只願天長地久,與我意中人兒緊相隨’更是唱出了二人的心聲!觀眾恐怕此時已經為之深深的陶醉了,

徐少華飾演的唐僧的的特質是温文爾雅,有禮有節。由於取經人的心理活動、形象定位既無文獻可以參考也沒有經驗可以借鑑,完全需要由演員自己揣摩,再加上對外形上的要求使得唐僧的形象塑造相當有難度,但是徐少華確實將唐僧的形象塑造的很成功!而在這一集中,徐少華更使得人性在這位被神化了的取經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朱琳飾演的女兒國國王則是温柔善良、美麗純潔,既不失一國之主的矜持,又反映了作為一名年輕女性對美好愛情的追求,

此集中大量的運用了“蒙太奇”手法拍攝和鏡頭語言,比如在御花園這個場景中,從水中的鴛鴦拉回到站在橋上觀看的兩個人,拍攝的相當成功。遍劇有意營造了“夢境”、“遊園”、“賞寶”、“送別”四個場景,可以説賞寶一段是該集劇情的顛峯之做!在柔情萬種的女王面前,就再是聖人也孰能無情?!通過一段精彩的對白,更是將兩人的內心活動刻畫的'淋漓盡致。就在觀眾為唐僧是否能夠堅持取經大業而擔心的時候、也就是唐僧內心的取經大業與兒女情長兩種思想進行鬥爭的時候,蠍子精出現了!可以説是出現的恰倒好處,這就是編劇的高明之處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但是對於唐僧來説取經還是大事,在經歷了一番心理鬥爭之後唐僧終究還是義無返顧的走上西行路。

女王對唐僧的愛情是高尚的、純潔的、理想的,是不帶有任何色彩的!唐僧最後還是取經去了,女王也仍然在做她的女王。雖然説在原著中“宏揚佛法”的主旨已經被沖淡,可是愛情絕對不是主旋律,所以説這次短暫的愛情遭遇也只是漫漫西行路中的一個小插曲,人生中的一朵小浪花。四個字的高度概括就是“西樑遺夢”。或許早已被人淡忘,或許成為了人心中永恆的回憶。

促使唐僧下最後決心的不是那些所謂的清規戒律和崇高的信念,而是蠍子精的出現使得事情的發展來了一個大轉折,這其中的奧妙就要觀眾自己細細的體會了!其中唐僧被蠍子精攝到妖洞之後,女妖説:‘你能與那女王卿卿我我,難道就不能與我做個長久夫妻?!’唐僧則説:‘人與妖豈能相提並論?!’。這句話完全表白了唐僧此時此刻的心情。

看送別那場戲更是將整個劇情推向了最後的高潮,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覺,充滿了淒涼和惋惜!四個字的高度概括就是“西樑遺夢”。或許早已被人淡忘,或許成為了人心中永恆的回憶。

結束曲《相見時難別亦難》字字扣人心絃,無不使人對最後的結局充滿了遺憾!

西遊記讀後感 9

西遊記》以孫悟空和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為線索,一路上跟妖魔和險惡的自然環境作鬥爭,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的故事。

讀過《西遊記》後,使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想要辦成一件大事,必須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成功。我們知道神通廣大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不僅會七十二般變化,還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夠分辨人妖,所以,孫悟空善於降妖捉怪,斬邪除魔,為西天取經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如果沒有誠信憨厚,善長水性的沙和尚助陣,孫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麼順利了。豬八戒力大無比是孫悟空捉妖的好幫手,唐僧雖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終以慈悲為懷,感動了蒼天,最終歷經千辛萬苦,帶領徒弟們,終於取得了真經。

我們還要學習孫悟空那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積極樂觀的鬥爭精神。雖然我們沒有孫悟空那般神通,但是我們也要學習他善於分辨真假善惡,不要被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只有擦亮眼睛,明辯是非,才能撕破一切偽裝的畫皮。最近我讀了一本《西遊記》,讀完之後讓我深有啟發。

這本書主要説了唐三藏去西天取經,在路上收了三個徒弟,他們在去西天取經的途中,歷盡千辛萬苦,多次從妖怪的嘴裏死裏逃生。經過九九八十一難之後,終於到達西天取得真經,回到了大唐。讀完這本書,我悟到了一個道理:做什麼事只要有恆心和毅力就能夠成功!

在生活中,我們有沒有像唐三藏一樣做事堅持到底呢?比如説:在做題目時,有一道題不會,是不管這題?不會就不會,還是想辦法學會;在運動時,突然不想做,是不做?還是堅持下去……

其實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例如著名的汽車大王福特自幼幫父親在農場幹活,當他12歲那年,就在頭腦中構想出一種能夠在路上行走的機器,這種機器可以代替牲口和人力。當時他的父親要求他必須在農場當助手,可是福特堅信自己可以成為一名出色的機械師。於是,他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了別人要三年才能完成的機械訓練,隨後又花兩年研究蒸氣原理,試圖實現他的目標,然而卻沒成功,但是,他沒有放棄;隨後他又投入到汽油機的研究上來,每天都夢想着製造出一部汽車。其創意被大發明家愛迪生所賞識,邀請他到底特律擔任工程師。經過十年的辛苦努力,在29歲時,福特成功地製造出第一部汽車引擎。今日的美國,平均每個家庭都有一部以上的汽車;今日的底特律,已成為美國最大的工業城市之一,也是福特的財富之都。設想福特如果當初放棄了,還會有今天的福特汽車嗎?

再如:英國曾有一位游泳女健將,她想破一個舉世無人的游泳記錄,她在冰冷的海水中奮力遊了10個小時以後,嘴脣發紫,已經沒有力氣了,在茫茫的大霧中,根本看不到海岸線,她對身邊船上的同伴説:“我已經沒力氣了,趕快拉我上去!”那個同伴對她説:“再堅持一下,還有一英里就到了。”“只有一英里了?為什麼我看不到海岸線?快拉我上去!”同伴只好拉她上去。她到了皮艇上,只喝了一杯熱湯的功夫就已經看到海岸線了,看到海岸線上為她歡呼的人羣,她懊悔的跺了跺腳,後悔自己沒有堅持到那最後的一英里……

俗話説:“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世界上很難辦到的事情,只要人們用心去做,總是有可能成功的。也就是堅持就是勝利。不論做什麼事,如不堅持到底,半途而廢,那麼再簡單的事也只能功虧一簣;相反,只要抱着鍥而不捨、持之以恆的精神,再難辦的事情也會迎刃而解。西遊記讀後感500字西遊記讀後感800字西遊記讀後感1500字

西遊記讀後感 10

如果有人問我:從小到大伴你成長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我會想到諸如友誼、親情、母愛……,這些人類美好的情感的確值得我們深深銘記,畢生珍藏。可我腦海中閃現出的卻是一部令我久久難以忘懷的作品——《西遊記》。

回首自己走過的十三載春夏秋冬,我拜讀過《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等優秀著作,但在我成長的歷程中,我自始至終都是《西遊記》的忠實觀眾、鐵桿粉絲,對它情有獨鍾,百看不厭。當然,它也沒有讓我失望,為我源源不斷地輸送着精神食糧和無窮的正能量。

成長中,是孫悟空教會了我永不言棄。在《西遊記》中,孫悟空是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形象,書中關於他的故事數不勝數,如:“真假美猴王”,“大鬧天空”,“三打白骨精”……。前去西天取經的途中,道路崎嶇坎坷,困難重重疊疊,充滿無數艱難險阻和不可預知的危險,可大聖退縮了嗎?不,他才不會,因為他的'人生字典裏沒有“放棄”這個詞。且看“真假美猴王”中,當他被六耳彌猴所頂替時,他始終沒有拋棄任何一絲尚存的希望,不斷虔誠地向師父道歉,終於“守得雲開見日月”,用誠心打動了師父;被妖怪捉住時,他總是直面困難,絞盡腦汁設法救師父,沒有絲毫退卻之意,最終以永不放棄的精神贏得了一場場勝利,成功經受住了九九八十一難的考驗,完美詮釋了超越西天取經的現實意義,他讓我明白了成功就是不放棄,再大的困難,只要咬咬牙,挺一挺,總會有辦法解決,相信皇天終不會負有心人。

成長中,是豬八戒教會了我寬容大度。在大家的印象中,豬八戒常常是一個帶負面色彩的角色,因他除了貪吃就是能睡,無形中就給他戴上了一頂好吃懶做的帽子。且他油嘴滑舌,貪生怕死,碰到本領差、身板弱的妖怪就上,碰到“高大上”、實力強的妖怪就閃,就以上不敢恭維的表現和肥頭大耳的不雅形象,也難怪被人們貶得一無是處,常拿出來當作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笑談,連“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這樣的話語中都充滿了鄙夷和不屑。俗話説“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難道八戒身上真的沒有一處優點,我在自己的大腦硬盤中稍一搜索,便找到了他身上所具有的寬容大度,率真自然。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孫悟空讓他一同打頭陣,雖然他口中一百個不情願,可心裏卻沒有真正抱怨過,依然高高興興地和師兄衝鋒陷陣。當被別人取笑捉弄尋開心時,他也只是笑呵呵地自我解嘲,我從他憨厚朴實的身上領悟到了中華民族“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度量。

成長中,是唐僧教會了我堅韌執着。師傅唐僧為了到西天取得真經,從東土大唐一直徒步走到雷音寺,這一走就是十幾載,一路上荊棘遍地,險象迭生,可他沒有怨天尤人,知難而退,反而以微笑和百倍的信心樂觀地面對每天未知的挑戰。試想如果是平常人會怎麼做?沒準才走一年就會打退堂鼓返回老地方。更不要説一路上的無數艱難險阻,就算是一條大河也會讓他們望而卻步。他用自己無聲的行動有力地演繹了“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執着精神,只要認準一個目標,那就義無反顧的風雨兼程。

成長中,是沙僧教會了我任勞任怨。在跋山涉水中,沙僧總是挑着沉重的擔子殿後,從始至終都沒立下過什麼赫赫戰功,他唯一的優點就是會挑挑擔子,嚇嚇小妖。可我卻發現了他寡言少語的外表下藴含着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的優秀品質。他總是身不離擔,風雨無阻,用陽光的心態迎接每一個朝夕,在困難面前幹勁十足,為師父效忠;為取經任務的順利完成提供強有力的後勤保障,總是把別人的快樂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之上。他讓我懂得了人世間有一種大愛叫隱忍,無私付出卻不求回報,吃虧有時亦是福啊!

《西遊記》讓我在生活中多了一絲戰勝困難的勇氣;在學習中多了一份前行的力量。我要繼續讓這個精神支柱點燃夢想,照亮人生之路,要讓自己有限的生命綻放出美麗的花朵,活出意義,活出精彩。

《西遊記》,我忠實的好夥伴,成長路上,感謝有你!

西遊記讀後感 11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滿了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每每讀起《西遊記》,老是會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節之中。

我們可以回想自己的童年,捧着一本《西遊記》的連環畫,津津有味地看着,當孫悟空打敗了妖精,我們總會為他歡呼;當他受到了冤屈,我們也會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共鳴;當孫悟空被唐僧誤會,被逼回花果山,繼續當他的齊天大聖,但當唐僧遇到危險,豬八戒趕到花果山向孫悟空求救時,他也毅然去救唐僧。記得那時候看連續劇,當看到此片段時,眼中便充滿淚水。因為我知道,當時的我就是孫悟空。

它雖然只是一隻石猴,但卻能俯無愧於天,仰無憾於地。為求長生,它走名山,訪大川,拜師學藝,終於在菩提老祖處習得七十二變化,得長生不老之術。後來只因貪圖炫耀自己本領。被師父逐出師門。在臨走時磕三個頭,以報師恩。以後雖三番四次經歷磨難,也遵師命不説出師父之名。後大鬧天宮,只為報天庭羞辱之仇。被佛祖壓於五行山下五百年。遇唐三藏救助,逃出生天,為報大恩,它保護唐三藏西天取經。雖有頑性,但忠心不改,歷次遭貶,卻又重新回到唐三藏身邊。當唐三藏遇到危險,而自己又無能為力時,它走三山,訪四海,遍尋各路神仙,直到救出師父。其心可彰日日,其情可動天地。師徒二人雖有離隙,卻始終不離不棄,終成大果。它的忠心可見一斑。

唐僧我覺得他是個迂腐者,老好人,但他又是一個意志堅定的宗教信徒,他品行端正,不怕千刀萬剮,有毅力,一有空就打座唸經,是一個虔誠善良而柔弱堅強的和尚。 沙僧是一個憨厚老實、心地善良、和唐僧一樣的老好人。雖説沙僧沒有多大本事,但他很勤快,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甘願當後勤。

再來説説豬八戒,八戒形象的生動不亞於次於孫悟空,但他在書中的形象與孫悟空截然不同。八戒與沙僧一樣,憨厚、老實,雖然本事沒有孫悟空大,但是他是孫悟空的得力助手。可是,八戒身上有不少的小毛病,比如,貪心,好色,懶惰等。他的`貪婪自私最令人可惡了,一遇到好事總是不讓自己吃虧,遇到困難先想着自己該怎麼逃走。 《西遊記》這本書文字幽默詼諧,靈動流利,吳承恩不僅塑造出了一個個栩栩如生、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而且,為我們描繪出了各種奇幻的場面。這本書描寫了當時的黑暗社會,而孫悟空等人則代表了那羣頑強、不屈不撓的人民,表達了吳承恩敢於與黑暗勢力作鬥爭的頑強意志。

孫悟空的感恩之心讓我想到了自己,細細想來,父母不就是自己的師父,而我不就是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孫猴子嗎?父母生我養我,不正是師父助悟空脱離苦海嗎?細細想來,父母的每一次幫助都是一份愛,助我成功。每一次的幫助都是發自肺腑的,每一次的提醒都是源自內心的。我也才曾有幾分感激,但更多的是認為這只是他們應該做的,很少真正的感恩,但小時候的有些事令我今生難忘:

那是一個風雨夜,我突發高燒,媽媽抱我攔下一輛三輪車,我當時全身發熱,唯獨臉被風吹的冷,媽媽把我放在坐墊上,用身體擋住風,到醫院掛號,看病,拿藥,做完這些事把她也累壞了,躺在椅子上睡着了。我看在心裏,胸中那顆感恩的心也在跳動。那時的我小,胸中滿腔感動寫不出,現在的我大了,我要用手中的筆寫出我的心聲,父母的愛感動着我,也呵護着我。父母不管何時那燦爛的笑容,是我最感動的。他們教會了我樂觀,教會了如何正視挫折。讓我敢於面對,敢於承擔,使我開心快樂度過每一天。細細想來,生活中還有許多許多幫助過我的人,我也應該要感謝他們。

《西遊記》是一部讓我學會感恩的書,我感謝吳承恩寫了這部書。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

《西遊記》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為二十一世紀的國小生,我想:我們不僅要學習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還要在生活中敢於克服困難。

西遊記讀後感 12

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作者羅貫中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和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正是這離奇的故事情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致使此書成為了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着,孫悟空-正義大膽、身手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維護唐僧勝利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和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鬥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多篇。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着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身的前功盡棄、虎頭蛇尾,我不由羞愧自身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論我是勝利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説也是一種勝利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需修讀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劍影,勾心鬥角,愛恨纏綿,都不適合此時閲讀,於是再次翻開了《西遊記》,進入了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受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語言;有人乾脆把它當作道德修養小説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來,它什麼都不是,它只是“遊戲之作”,是一個單純的神話世界。我在讀這本小説時經常有一種共鳴感,想必這是我內心深處對於自由的慾望在呼喊吧!

一、自由 在經歷了又一個個性受制約的學期後,孫悟空這個形象完全激發了我內心潛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嚮往——對徹底的自由的嚮往。孫悟空破土而出,“不優麒麟轄,不優鳳凰管,又不優人間王位所拘束”,闖龍宮,鬧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稱王,可以説已經達到人性解脱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鬥爭也都是為了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我一種尋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總之,我覺得現代人對於自身的生存狀態,尤其是精神方面較為安於現狀,缺乏一種開拓進取,尋找更大自由的精神。

二、神話 如今也是一個遠離神話的時代。日常生活過於實際,使充溢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神話絕非幼稚的產物,它有深邃的哲學意義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謝林在他的名著《藝術哲學》中説:“神話乃是各種藝術的必要條件的原始質料。《西遊記》是中國神話小説的顛峯,也是神話文化的至高境界,然後中國的神話文化漸漸沒落了,神話不被人重視,連《西遊記》也少有人問津,只有小朋友們會被孫悟空征服,於是也只有小朋友們抱有對未來浪漫的、夢幻般的希望。”

三、英雄 “英雄”有許多不同解釋。《辭海》中説英雄是傑出的人物,曹操説英雄要有容納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胸。我認為,英雄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身命運,併為高尚理想而奮鬥的人。孫悟空無疑是英雄的典型,他為了自由,為了自身的尊嚴,不怕與一切進行鬥爭。正因為這種對抗的差異懸殊,發自內心而拼盡全力的抗爭才顯得悲壯。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勇士才幹凸現出其英雄本性。

復讀《西遊記》,讓我覺得其不屬於一般名著的特點。我相信,也希望它永 遠向大家展示着“自由、神話、英雄”三個主題,給大家帶來激勵和源自內心的力量。

西遊記讀後感 13

《西遊記》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歡看的一本書,書中寫了唐僧師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別看我説得那麼輕鬆,取經途中的艱難險阻,他們所經歷的困難是我們不能想象的。

唐僧是取經的核心人物,是這次任務的承擔者,如果沒有唐僧,那孫悟空他們三個去取經就沒有什麼意義了。有幾次,唐僧被妖怪捉走,豬八戒就嚷嚷着要分行李回高老莊,雖説唐僧手不能提,肩不能挑,但是沒有了他,取經小分隊就不復存在。唐僧,用孫悟空的話來講,就是心太軟,取經路上那麼多的妖精鬼怪想要害他,每次都是靠着孫悟空才能逢凶化吉,但他從來都是懷着一顆慈悲之心原諒了那些壞蛋,有時自己中了壞人的圈套還不知,所以,在《三打白骨精》中就吃了虧。有什麼辦法呢?佛教都是以德報怨,更別提什麼害人之心了。

唐僧有個了不起的徒弟,那就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他每次出場都是這樣介紹自己的),就是取經小分隊的二號人物。孫悟空當然重要,要是沒有孫猴子,靠着豬八戒和沙和尚,唐僧別提去取經,指不定剛上路就被那些妖怪當盤中餐了。要説老孫,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好的嘛,有很多,最重要的是不會像唐僧那樣善惡不分,整天一副老好人的心腸。老孫覺得對就是對,錯就是錯,絲毫沒有商量的餘地,一直堅守自己的信念,這也是我非常欣賞老孫的地方。總的來説,唐僧取得真經,主要是靠老孫的努力,要是沒有老孫,取經這件事要到猴年馬月才能完成啊!

那豬八戒在取經小分隊裏起什麼作用呢?我當時也是有這樣的疑問,可作者安排這個人物就一定有他的用處,我想了想,發現豬八戒有一項本領比孫悟空強——水性好,還記得他們取經到了烏雞國嗎?被妖怪陷害的烏雞國國王就是被老豬從井裏救出來的。老豬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是個好吃懶做、貪財好色之徒,沒想到吧,老豬也是有可取之處的,這件事連平時常常自誇的猴哥都謙虛地説:“八戒,水裏的活兒,我不如你。”而且,每次師傅和師兄鬧矛盾,都是八戒去擔當調解員,化解了一號和二號人物之間僵持的關係,功不可沒啊。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笑話,是關於沙和尚的,説電視劇中沙和尚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句台詞:

“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捉走了!”

“大師兄,二師兄被妖怪捉走了!”

“大師兄,師傅和二師兄被妖怪捉走了!”

“師傅別怕,大師兄會來救我們的!”

仔細一想,倒也不假,沙和尚本領不如孫悟空,心機不如豬八戒,就是一個憨厚老實的角色,但是你們想過沒有,取經路上擔子是誰挑的?唐僧的日常生活是誰在照顧?孫悟空忙着打妖精,豬八戒忙着偷懶,還不是靠沙和尚這個後勤部長?沒有他保障後勤工作,孫悟空能放心去打妖怪?豬八戒能這麼舒服?

唐僧師徒歷經千難萬險取得真經,他們之間的合作實在是了不起。由此,我就想到了我們的.班集體,班上的班幹部就像老孫,分擔老師管理班級的任務,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為集體爭光,不當班乾的同學卻在體育或其他方面展現自己的能力,就像老豬那樣還有一技之長。那些既不是班幹,又沒有什麼特長的同學,就做好後勤工作,好比沙和尚。可是,有些同學根本就不清楚自己的作用,要麼高估自己,要麼自貶自己,不能很好地融入集體當中,為班級做出相應的貢獻,試問,我們怎麼能團結,怎麼能進步呢?所以,我們應當積極合作,明確分工,各施所長就沒有什麼困難能打到我們了。

《西遊記》這本書不僅能讓我們瞭解故事裏的各種人物,品味其中的精彩片段,還能引發我們對生活的思考。朋友們,這本書能讓我有這麼多的收穫,你一定不能錯過。

西遊記讀後感 14

近日,我讀了由當代著名學者錢文忠所寫的《玄奘西遊記》(曾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講述),從中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唐三藏”,一個與《西遊記》中家喻户曉的“唐僧”形象不同的“玄奘”新形象。

説是“全新”也有些誇大,《西遊記》與《玄奘西遊記》中的“唐三藏”都有極其高遠的信仰和追求信仰的恆心,都有為實現心中的理想而百折不撓的精神。但是,除此之外,歷史中的玄奘所具有的論辯能力、交往能力、組織能力及大無畏的膽識、魄力等就都在《西遊記》中得不到表現了。當有妖怪出現時,小説中的唐僧不是手足無措,就是真假不辨,離開了徒弟更是寸步難行。這實在是大大歪曲了“聖僧”應有的形象與光芒。特別是玄奘大師善於動筆記錄旅途見聞、人生足跡的習慣,《西遊記》中更是沒有一丁點體現,這不能不讓人引為憾事。

好在《玄奘西遊記》一書給我們還原了一個歷史的玄奘、真實的玄奘,讓我們在字裏行間看到了一個佛學家、翻譯家、旅行家、文學家的光輝形象。特別是玄奘的“文學家”稱號,不僅僅來自於他的西行求法故事激發了文學鉅著《西遊記》的創作靈感,併為之提供了素材,而且是因為玄奘大師本人的著作《大唐西域記》就是歷史上一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鉅著。

《大唐西域記》是玄奘西行求法之旅的“副產品”。公元645年,玄奘在西行求法十九年後,滿載而歸,回到了唐都長安。唐太宗李世民在與玄奘會談時詳細詢問了西去沿途的人情風俗,並提出了要求:佛國遐遠,靈蹟法教,前史不能委祥。師既親睹,宜修一傳,以示未聞。意思是讓玄奘將當時書籍記載不詳的西域及佛教誕生地印度的.國情、風貌記錄下來,讓沒有去過的人也瞭解一下這些情況。

於是,玄奘大師在繁重的譯經工作之餘,又寫下了一部《大唐西域記》。書中詳細描寫了他西行路上所經過的幾十個大小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包括這些國家中的一些比較險要的地理狀況。這本書詳細到什麼程度呢?即便是玄奘停留了只有一天的一個小國家——阿耆尼國(今新疆的焉耆回族自治縣),他也將這個國家的大小、風俗、水文、地理、土特產等都記錄了下來。特別是書中對當時印度的社會狀況的記述、描寫,更是對印度歷史學的一大貢獻。因為印度沒有“信史”的傳統,可靠的歷史記載非常稀有。所以,印度不少學者都説,沒有玄奘的記載,重建印度古代史是不可能的。

看看,養成勤於記錄見聞感受的習慣是多麼重要呀。像玄奘一樣,不但記錄了個人的足跡,還“拯救”了印度一國的歷史學,其意義之重大,不可小覷。

然而,玄奘西行可不是專門去旅遊的,他最主要的任務是修習佛法,而且他最主要的精力也放在了這上面。那麼,他是如何把《大唐西域記》一書所需的素材積累下來的呢?《大唐西域記》是他回國之後才着手寫作的,如果僅憑腦子記住本書所需素材,我覺得是不可能的。最有説服力的解釋是他每天都要記錄一些文字。而《大唐西域記》一書最後,玄奘也説自己“隨遊所至,略書梗概,舉其聞見,記諸慕化。”只有這樣,他在西行求法十九年後,除了精通佛法的收穫外,還能收穫一部《大唐西域記》。

而且,玄奘西行路上所遇磨難並不僅僅是“八十一難”所能概括的,他偷渡出境時差點被邊兵射殺;他穿越大沙漠時不僅迷過路,還在迷路時失手打翻了水囊;他所經過的有些國家仇視佛教,他差點被放火驅逐;他還多次遇到強盜,險些喪命他鄉……可磨難重重中,他信仰不改,並堅持記錄見聞感受,最終成就了自身,光大了佛法,垂名於青史。

我一直想,對於歷史巨人,我們有可能不能全面學習他們的優點,可如果我們選取他們的一點優點來學習的話,是可以做到並有所收穫的。比如玄奘大師堅持不懈地學習精神與記錄習慣,就是其中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