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經部 > 國學小説

【熱】紅樓夢讀後感10篇

欄目: 國學小説 / 發佈於: / 人氣:5.62K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紅樓夢讀後感10篇

紅樓夢讀後感1

春夢隨雲散,花飛逐水流;寄言眾兒女,何必覓閒愁。

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襲人等是《紅樓夢》主線人物,寶、黛二人的悲劇貫穿始終。薛寶釵雖不是此愛情悲劇的當事人,但也有着相當高的地位。

對於《紅樓夢》的結局,我有甚多不滿,可有人對我説,“既然你不滿,林黛玉最終抱憾而亡,賈寶玉出家為僧,那你覺得,什麼樣的結局是完美的。”的確,我對甚為不滿顰兒之死,顰兒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終日只想一展才華,違反了古時“女兒無才便是德”之説。顰兒在文中的才華是不容置疑的,我實是欽佩,也為她那種叛逆而佩服。可她為何不能叛逆至底?賈母素日疼她,更疼寶玉,他倆二人想要結為連理枝,賈母也未必反對,她竟不去爭取,偏自尋苦惱,氣死了。可細細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於寶玉,也難免會被氣死。她又不似鳳姐會借酒撒潑,怎生向賈母開得了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賈府她畢竟不像寶釵那樣得人心。寶玉,最後看破紅塵,做了和尚。難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結局嗎?若是如此,世人都改為僧。我的想法太極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預示着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無法改變。我不滿的是寶、黛二人最終仍是無法逃出命運的束縛。那人又對我説,“寶玉,做和尚已不是為黛玉而做。寶玉不做和尚,還能做什麼?去追求功名利祿嗎?”是啊,細度之,對於寶玉而言,這不失為最好的結局。他已淡薄名利,對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讓歷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後代再來上演這“紅樓夢”嗎?他看似沒有擺脱命運的束縛,但命運業已不能束縛住他了,他既不是為顰兒去做和尚,那就是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無牽掛,看盡紅塵。只可惜寶釵為人圓滑,討人喜歡,她最終最終獨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覺得有些惋惜。

寶釵也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賈家,也深知寶、黛二人心意相通,卻無力抵抗。薛母再疼她,也無能為力,賈母如此有誠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絕?何況,薛蟠之事,賈家也盡了不少力,寶釵也不想為難母親。嫁於寶玉後,雖説黛玉已死,寶玉待她也不薄,可寶玉仍是對黛玉念念不忘。最後,她已懷身孕,寶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為僧,留她獨守空房。説來,得人心又如何?最終也未得幸福。

我始終覺得寶釵是全劇中真正的強者,她從不再人前為難他人,不與人正面起衝突。她的才華絕不在顰兒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説話從不造次,不該説的話絕不多説,即使是頑話,也是極為小心,甚至是無懈可擊。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鳳姐無話不説,説話好似毫不諱忌,潑辣來形容也不足為過,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絕差不了鳳姐許多。

就拿此二事做分析。她時而勸戒寶玉,寶玉無悔改之意,她也不勉強,一她是姨娘家的,不便多説;二襲人如此勸慰,仍不見起效,多説也無效。就此打住,多説無意。再拿她與寶玉結婚之時,伺機將顰兒的死訊告訴他,也顯示了她的才智。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來説説我自己的`見解,我自認為對寶釵的為人,性格,想法都不夠了解。我只是以一個常人的角度來思考。

寶釵處理世事甚是圓滑,幾乎是人見人愛,可難免會有點虛偽感。她對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輕易像他人傾吐心聲,她就好似將自己藏起一般,在我看來沒有人自願,將自己埋藏,她也許是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這麼做的。在母親面前,她是貼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媽臉上也有光。也許她是招人喜歡,可同時她將真正的薛寶釵埋葬。在整部書中,表面上她也許是最完美的,可我總覺得她出賣了自己的心,自己的靈魂,那還有什麼完美可言?也許是家境關係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這酒囊飯袋,雖有薛蝌,可畢竟不是親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時,時機成熟後,便可尋回自己,可到時到何處尋回自己?雖然她是強者,我個人認為將自己埋藏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不是一個弱者做的來的,可最後她卻不是真正的贏家。

美夢終究一場空。韶華散盡,容顏衰。獨坐燭前痴痴歎,才覺淚痕爬滿容。過往如雲不可及,鏡中雙鬢已成霜。膝下遺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閒來無事仰望月,無語能訴,唯有淚空流!

常聽人討論,寶釵悽慘還是黛玉悽慘?可縱觀全文,細細評之,你便會覺得這個問題已不重要了。

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黛林中掛,金簪雪裏埋。

這些只是我個人的愚見,也許冰山一角都未觸及,還搞錯了方向,扭曲了曹雪芹的原本用意。

紅樓夢讀後感2

《紅樓夢》中寫了一大羣青春年少的女子,作品充滿了青春的笑和淚、愛和怨、酒和詩。史湘雲作為眾芳中的一員, 被喻為海棠的象徵,她有着林黛玉的聰穎和真摯,卻沒有她的憂鬱和褊狹;她有着薛寶釵的才思和醇厚,卻不像她那樣冷漠和矯情;她有王熙鳳的潑辣和爽利,卻沒有她的殘忍和貪婪,她是一個內外兼修的美女。

一、貌美

湘雲因其姿容瀟灑、高雅脱俗深得眾人喜愛。《紅樓夢》中並無對史湘雲相貌的正面描摹,但是卻從側面寫她和寶玉面貌彷彿。三十一回中寶釵提到:“他在這裏住着,把寶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額子也勒上,猛一瞧倒像是寶兄弟,就是多兩個墜子。他站在那椅子後邊,哄的老太太只是叫‘寶玉,你過來,仔細那上頭掛的燈穗子,招下灰來,迷了眼。’”寶玉的面貌書中是描寫過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曹雪芹描寫的`寶玉的外貌,真可謂美極,湘雲和他相像,女兒的俊秀之外,也兼有男兒的俊朗。

二、才情美

湘雲才思敏捷,是個才華橫溢的女詩人。她熱衷於創辦詩社,在詩歌評論中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羣芳宴史湘雲掣得海棠花籤,簽上的詩句是“只恐夜深花睡去”,這是蘇軾詠海棠的名句。吟詠白海棠,史湘雲來遲了,在別人幾乎已將意思説盡的情況下,她竟一連弄了兩首,且新穎別緻,另有意趣,贏得了眾人的讚歎和激賞,被評為壓卷之作。大觀園的最後一次詩會,她的柳絮詞,寫得嫵媚清鮮,黛玉看後笑道:“好得很,又新鮮,又有趣兒。”湘雲詩興到來時,熱情洋溢,忘乎所以,被謔稱為“詩瘋子”。蘆雪庵聯詩,她一邊是忙忙的吃菜,句如連珠,詩如泉湧,力戰黛玉、寶釵、寶琴三傑。林黛玉是大觀園中公認的最有詩人氣度和才賦的少女了,作者寫她多次讚賞湘雲的詩,可見湘雲的詩才的確是出眾的。此外,第三十一回,湘雲與丫環翠縷拾金麒麟論陰陽,與翠縷的一問一答中,可能看出:湘雲較之寶釵,黛玉才華出眾,學識淵博,懂得周易之理,陰陽學説,諸子百家無所不知。兼有寶釵的才思,又有着黛玉的聰慧、少女的活力。

 三、率真美

第一、她的笑。讀過《紅樓夢》的人,恐怕都不會忘記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王熙鳳的出場,無獨有偶,湘雲的出場也是先聲奪人的,她是和着笑聲出場的。湘雲是大觀園女兒國裏笑得最多一個少女,她常是“大説大笑”,“拍手笑”,“拿手帕子捂着嘴呵呵的笑”,有時笑得“撐不住,一口飯都噴了出來”,甚至笑得“連人帶椅子歪倒了”。……,她走到哪裏,哪裏的空氣就活躍起來,就有了歡聲笑語。

第二、她的説。這不是贊她説的妙,而是講她説的直,快人快語。而最能説明她心直口快的事,發生在薛寶釵生日看完戲後,當大家猜出戲中小旦活像黛玉,都不敢説時,湘雲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樣兒。”脂硯齋評湘雲“事無不可對人言”,可見口快口直是湘雲豪爽性格的另一突出表現。史湘雲的真率爽直,不只是説笑,在實際行動中也有不少表現。《紅樓夢》前80回,寫了史湘雲兩次酣眠,一次酣眠芍藥茵,醉後睡姿優美動人;一次酣眠桃花被,睡得痴酣而無所顧忌。這些日常生活場景,看似平淡無奇,卻把湘雲豪放爽直的獨特之美,通過生機盎然的意境,色彩協調的畫面,動人心魄的人物儀態,表現得令人陶醉、神往。

第三、為人、為事。她很少或者説根本不會為自己打算什麼,爭取什麼。即使後來勸説寶玉讀書,遭到寶玉的責備之後,她以後再也沒説過類似的話。並且對寶玉一如既往,毫無芥蒂。她就是這樣一個胸無心機,不用心機的姑娘。湘雲沒有林黛玉的尖酸小性兒,也沒有薛寶釵的世故精明。她是個直來直去,有話明講,從不因口舌齟齬而耿耿於懷的爽快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史湘雲與奴婢之間特別親密的關係,無論對平兒、襲人或者香菱、翠縷,她都一視同仁,從來不“拿小姐的款”。湘雲思想性格不與封建傳統一致的一面,是她人品美的體現,閃耀着人性的光輝。史湘雲的身世是悽悽切切的, 但她沒有黛玉的自卑心理,也不像黛玉那樣自怨自艾,悲天憫人,用眼淚和歎息來折磨自己,她總是以樂觀、曠達、寬宏量忘卻自己的不幸和不快,那種寄人籬下的生活,並沒有改變她那豪情率真的可愛性格,更沒有扼殺她生活的熱情和活力。愛説愛笑,敢作敢為,率真和豪爽,這是史湘雲性格難能可貴的一點。

總之,人品美、才情美、性格美表現在獨具特色的湘雲身上,正是二百年來絕大多數讀者深深喜愛、熱烈讚歎這一藝術形象的主要原因。

紅樓夢讀後感3

四大繁榮昌盛的家族,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為什麼會是這般悲劇?紅樓夢到底是在傾訴人對世界的認知,還是在憐惜着這可憐人的悲劇?我不曾知曉。但是她引起了社會上無數人的共鳴,所以毋庸置疑是一部成功的對陰暗、現實不滿的舉世無雙的作品。我覺得,曹雪芹不僅僅是在揭露人的對名譽、權力的諷刺,也是對青年叛逆者一種莫大的鼓舞。如此。一直以來,關注最多的、思考最多的就是書中的兩個女主人--林黛玉和薛寶釵。

林黛玉,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於這樣一個複雜的大院明顯的不合拍,”所以賈府裏除了寶玉這個知己是很少有人喜歡她的。””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一首葬花詞就寫盡了周遭環境的污穢,逼迫的激憤和對茫茫前途的絕望與哀愁。她是一個具叛逆精神的貴族少女的典型,在這樣的環境下,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與眾不同。

黛玉其實非常自卑,也許因為她與賈府的門第差別,也許是因為她寄人籬下,她每時每刻都用她的自尊,一種高傲的自尊去掩飾她骨子裏的自卑。從一進賈府門的那種”留心”、”在意”等等,到”惟恐被人恥笑去了”的自過高尊,已經變成了”惟恐被小人看了他去”的自衞,卻讓她沒給別人留下多少的好感。她什麼都沒有,只有自尊。用她僅有的自尊與世界抗衡。

人當然不能沒有自尊,但黛玉自尊心太強。當史湘雲説唱小旦的戲子有點像她的時候,黛玉的微嗔薄譏就變成了雷霆震怒了。如此的一個小小的頑笑卻讓黛玉感到”受傷”。“我原是給你們取笑的--拿我比戲子取笑?”“這一節還怒得。再你為什麼又和雲兒使眼色?你安得什麼心?莫不是她和我頑,她就自輕自賤了?她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平民的丫頭,她和我玩,設若我回了口,豈不她自惹人輕賤呢。是這主意不是?這卻也你的好心,只是那個偏又不領你的'這個好情,一般也惱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説我小性兒,行動肯惱,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惱他,與你何干?她得罪了我,又與你何干?”這一系列的無理取鬧,即便是寶玉也覺得萬分無奈。如此的性格,又何怪曾經一度視黛玉為掌上明珠的賈母,在意識到黛玉的心事後,明確表示不能將她許配給寶玉,並在薛林兩人比較後明顯傾向於薛寶釵?

最歎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裏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裏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着“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而薛寶釵呢,看到黛玉的鬱鬱而終,依然那麼難過。可待到讀完,聽甄世隱説着什麼“蘭桂齊芳”我不由黯然。薛寶釵這樣的人物,也要像李紈一樣,將一生都葬在這片冷酷的園子裏麼?面對一個根本不愛自己的男人,管他什麼金玉良緣,她所需要的到底是什麼呢?其實細想起來,她的悲劇也許比林黛玉的更令人歎惋。她最需要的不是什麼愛情的灌溉,而是自由!

薛寶釵家境富足,從小飽讀詩書。接受的是極為全面而正統的教育。賈母總是誇她“沉靜寬厚”。沒錯,這正是她從小被教育過的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應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應形於顏色,否則就是“不尊重”。她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用盡心只換回一聲空等。其實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只是按照理所當然的道路走下去。從未得到過全心全意的愛情,更不敢勇敢地追求愛情。也沒有誰真正的關心過她。而她,也就認為世界本就如此。認為夫妻間有的不是真誠的感情而是“舉案齊眉”的尊重。這樣冷酷的綱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則,而且還毫無知覺的麻木着。

與林相比,她的一生也許更為可悲,林至少還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誠的感情,最終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寶釵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終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這把鈍刀一點一點割掉生命吧!對於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應該也是歎惋的吧!

人生苦短,用一生去最尋一個答案,最後竟是傷我最深的答案。黛玉用死證明了她愛的高尚,她愛的純潔;寶釵用一生沒有結果的等待交換賈府少夫人的稱謂。一首好了歌洗淨所有鉛華,讓一切沉定才發現所追求的不過是一場空罷了。

紅樓夢讀後感4

因為要考試,最近總看些“憂傷的”《近現代史》和枯燥的《馬克思主義概論》,理性主義把我浪漫感性的一面欺壓得都快要跪在地上。這是我不能接受的。我認為學文學的人和他的文學還是得迴歸人的一面,迴歸有眼淚和慈悲的一面才好。而在我看來,最具悲憫情懷的依然還是《紅樓夢》,故而索性先丟開那些經卷,慢慢地品悟幾章《紅樓夢》,好好的找一下自我,回顧一下初衷,以免讓自己成為自己曾經鄙視的那一類人。

一部好的作品之所以會讓人產生崇敬,是因為它總能給你鼓勵,給你直面一切的力量。好多人説《紅樓夢》不適合少年人看,因為其中有一些少年人不該看的東西。我一直對此不以為然,因為我並沒看到什麼不該看的東西。我始終相信,一個人帶着怎樣的目光去看一部作品,那部作品就會給他展示怎樣的力量。在大慈大悲者的眼中,沒有惡魔,在惡魔的眼裏,同樣沒有慈悲的立足之地。誰都不會認為,曹雪芹寫的只是紙醉金迷。我們相信,在富貴温柔,繁華如夢的表面下一定掩蓋着作者不願明説又不能不説的痛苦。

那麼,這痛苦是什麼呢?

好多人都在猜測,好多人都在附加。説他是批判封建的先鋒,説他是揭露黑暗的勇士。可是我覺得,這都是我們以功利的態度對作者本意的強力歪曲,曹雪芹寫《紅樓夢》之初,絕不是為了批判或者揭露什麼,他只是坦誠的把自己寫出來而已。至於説作品中確實有對封建的展現,那也僅僅是展現而已,——這不是作家的不作為,反而還很難做到的“無為而為”,也只有這樣,才是對人世的尊重,才是對每一個生命的敬畏。

同是悲劇的形態,希臘人説,“不要出生,如果已經出生,那就趕快死掉吧!”而《紅樓夢》中展現的卻是“世間雖磨難萬千,但是,既然你來了,那就努力地活着吧!”

對,就是要努力地活着。這是一個人初讀《紅樓夢》很難感悟到的。在我們看來,能將龐雜的人物關係、華麗的文采、悽惻空濛的愛情故事齊聚的小説就已經足矣傳世千年而永垂不朽了,所以我們很難再分出心思來看看它別的地方。因此,那許多渺小但堅韌的人就往往被我們忽視。

但是,讀者可以忽視,作者不能。他於心中深知,每個人活着的不易。

第九章至第十章,可能很少會有人注意到有金寡婦這麼一個角色(即便她出現在章目之上)。當她的兒子受了寶玉的氣(給秦鍾磕頭)而回家抱怨時,她卻説出了這樣一段話:

你又爭什麼閒氣?好容易我望你姑媽説了,你姑媽千方百計才向他們西府裏的鏈二奶奶跟前説了,你猜得了這個唸書的地方。若不是仗着人家,咱們家裏哪裏還有力量請得起先生?況且人家學裏,茶也是現成的,飯也是現成的。你這二年在那裏唸書,家裏也省好大的.嚼用呢!省出來的,你又愛穿件鮮明衣服。再者,不是因為你在那裏唸書,你就認得什麼薛大爺了?那薛大爺不給不給,這二年也幫了咱們七八十兩銀子。如今你要鬧出了這個學房,再要找這麼個地方,我告訴你罷,比登天還難呢。你給我老老實實的玩一會兒子睡你的教去,好多着呢。

而金榮也是能忍氣吞聲,回房睡覺。第二天干什麼呢?仍舊去上學。

聯想我們自己,哪怕是在學校有一丁點兒不快,爸媽就會插着雙手,橫眉怒目地找老師和同學的家長理論。可金寡婦不能,別人是生在“白玉為堂金作馬”的侯門大族的賈二爺,而自己只是一介草民,好容易憑得一點薄的像紙一樣的面子才討了幾口殘羹冷炙,怎麼能因為一點無關生活的尊嚴丟了吃食呢?殺人還不過頭點地呢,磕個頭,不算什麼!

記得小紅嗎?那個因為寶玉的名字要有“玉”而不得不改掉自己名字裏的“玉”的女孩。她總在尋找接近寶玉的機會,希望通過他來改變自己。在大多數女子對自己的身世無能為力的時代,她是堅韌的,她絕不讓自己的生命毫無色彩,就算結果無法預料,她也在所不惜。可幸的是,她後來跟了鳳姐,走向了“權利中心”,她做到了。

當然,最具代表性的,也最容易讓人發現的還是劉姥姥。第一次讀到,就給了我就印象深刻。作者寫她進榮國府的囧態時,我便明白其中的的深意。不是我天賦異稟,有多麼神通,而是我對此有過切身的體會。小時候,我跟奶奶走過一家親戚,他們姓什麼我已經忘了,但當時那種手腳都沒處放的不安還依然銘記。原來進門是要拖鞋的?原來吃飯是要用公筷的?原來螃蟹也能做成菜啊?哦,我都不知道。

後來,我發誓,再也不到那親戚家去!儘管他們對我很好。這樣看來,劉姥姥比我是強多了,她可不止一次在賈府進出呢!

世界上最自作多情的人就是讀者,他們總覺得他所關注的那些角色是作家以他為原型寫的。於是,總不會忘了把自己跟作品中的人物聯繫起來。看到黛玉,就希望自己是賈二爺;看到鳳姐,就想到自己的老婆;看到賈政,就對自己説,“哎,我才不要成為這樣的人,除了他怕的人,誰都怕他。”而我,看到劉姥姥,就覺得我是他身邊的板兒。

可能,大多數人只關心榮寧二府或者四大家族的興衰,沒有太多去在意那些小角色的生活。但不得不説, 真正讓人懂得生命的可貴的正是這些小角色。

地球是圓的,誰都不是中心,誰也可以是中心。我們要的做沒有太多,僅僅是努力地活着,保持生命力,同時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得明白磕個頭不算什麼,殺人還不過頭點地呢!

紅樓夢讀後感5

在寒假中,我讀了《紅樓夢》前十回,通過對“賈、史、王、薛”四大家族榮衰的描寫,展示了廣闊的社會生活視野,森羅萬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在這部作品中,我也很喜歡薛寶釵。因為她成熟穩重,喜怒不言語外表,為人寬容大度,温柔嫻靜,大方得體,很會為人處世。而且她天資聰慧,擁有淵博的知識和深厚的藝術修養。

在前十回中看得出來,薛寶釵對賈母是非常敬愛的,在細微之處都可以看出來,她的細心,能夠迎合別人的心思,處事圓滑,面面俱到。

在歷史上,薛寶釵這樣的人雖然外表寬容大度,温柔嫻靜,很會為人處世。但是因為在那種封建環境下害了她,使她的封建禮教制度觀念太深,對人有等級之分,太世故,太冷漠,對別人的生死太過絕情,這一點像極了曹操那種“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情懷,他們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犧牲他人的利益,有心計,野心大,城府深,表面做一套,背後又是一套,有一定的領導能力,喜主宰別人命運,卻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

《大衞科·波菲爾》中的主人公艾妮斯與《紅樓夢》中的薛寶釵都是作者筆下“完美女性”的代表。跟薛寶釵一樣,艾妮斯也是個明智,恪守婦道,善於持家,喜説教的人物。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出現像薛寶釵這樣的人,但更多的是出現在職場中,雖然我沒面對過職場的生活,但是電視劇中不免會有這些職場中明爭暗鬥的戲碼。其中就有想薛寶釵這樣外表大方得體。聰明過人,一副事不關己不開口,平易近人的樣子,但是內心卻頗有城府,每一步都走得非常縝密周到的人,但他們都並非都是處處有心機,而是因某種形式所迫才會如此。像這樣的人很容易在社會中立足,從而獲得很多利益。

我認為生活中難免會有許多不如意的事情。重要的是如何去看待這些不如意的事。活得簡單一些,少一些事故與算計,多一份善良和關懷,俗話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任何人都不應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強加於他人,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我們應始終用樂觀向上的態度感恩所擁有的一切,感恩生活的給予,用對的方式去追求自己性得到的.東西。

這不是我第一次看《紅樓夢》,可再次看,卻也還是有些不明白,但也有我自己的一番感受。

第一回並沒有多少情節,主要講了三件事:一是賈寶玉何林黛玉的來歷。寶玉是石頭下凡,這塊石頭因“無才補天”而被女媧丟棄在青埂峯下,又四處遊蕩,到警幻仙子處做了神瑛侍者,遇見一株絳珠仙草,日日為它灌溉甘露,後來又被一僧人一道攜了下凡投胎做人,他就是賈寶玉。那株絳珠仙草也跟了石頭下凡,她就是林黛玉。二是有個甄士隱的知識男士,有三歲的女兒英蓮,視為掌上明珠。甄士隱有一天做白日夢,夢裏看見一僧一道攜一塊美玉去投胎,甄士隱看那寶玉上有“通靈寶玉”四個字,醒來後就忘了此夢。不久,甄士隱的女兒失蹤,家裏也遭了大火,因此悲觀厭世而出家。三是窮知識分子賈雨村,常在甄家串門,被甄家丫鬟嬌杏愛上。由於甄士隱的資助,賈雨村中舉而做官。我就在想,那甄士隱家境也不錯,而且也沒做什麼虧心事,怎麼就沒有吉人天相呢?最後卻做了個和尚。而那賈雨村因有甄士隱幫助,他才有錢上路,考中進士,做了知府。不久後因徇私被革職,到林如海家做家塾教師。在賈政的極力幫助下,他又官復原職,一上任,便昧着良心,全然不顧自己曾許下“務必”將英蓮“尋找回來”的諾言,任憑恩師甄士隱的女兒落入火坑。賈赦想買石呆子家的古扇,石呆子不肯,賈雨村便訛石呆子拖欠官銀,拿他到衙門問罪,把扇子抄了來,送給賈赦。你們看看,這樣的人,枉費了甄士隱對他的期望!

這真像歌詞裏説的: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説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讀罷紅樓,為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為紅粉麗人的香消玉殞感到心酸。卻也為其中的一些愛情而感動。

紅樓夢裏的愛情故事還真是數不勝數。首先力推的就是寶玉的紅粉痴戀。在紅樓夢裏要數這兩個人的愛情最純潔了。讓讀者感受到世間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他的出現那麼純潔自然,但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性格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他往往顯得特立獨行。她執着着她自己的那一份清純,她是娟雅脱俗的詩人氣質。令人歎息的是他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縱是大觀園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沒有他依靠的親人,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總是有患得患失,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與其説林黛玉在賈府的地位是悲劇的起因,不如把責任軌道指向萬惡的封建社會。當“血淚灑盡”的曹公轉身面對不堪回首的歷史咱能不發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感歎!

還要説的是薛寶釵的愛情悲劇了,我一直都覺得她是一個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現在,我不由也開始同情她了。她的作為,其實並沒有多少是自由的選擇,她只是一個典型的循規蹈矩的服從者。這也是可悲的,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與林相比,她的一生也許更悲哀。林至少還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誠的感情。而寶釵一生“愚昧而不自知”終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這把鈍刀一點一點割掉生命吧!對於她的一生,曹公應該也是歎惋吧!

紅樓夢讀後感6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説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説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枉凝眉》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一篇紅樓夢的讀後感。《紅樓夢》不只描寫了達到薩芬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曹雪芹筆觸下所創造和熱愛的主人公是那港台流行音樂些敢於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為我們展現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質本潔來還潔去",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質本潔的追求始終不棄。我們感歎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的時候,看到了造成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個性,她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她的自卑情結正是她自尊的`體現,也是她悲劇的開始。

《紅樓夢》中她葬花的一段情節,是她的個性體現的焦點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憐在她的《葬花詞》中袒露無遺:"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捧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一個世俗之人無法明白她的思緒,"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面對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後的情景,無法釋懷,又潸潸淚下。在封建禮教前,她的自卑激發了她的自尊,當寶玉捱打後,工於心計、精於世故的薛寶釵送來了藥丸,而且還用訓教的口氣規勸寶玉改邪歸正。但作為封建禮教的叛逆者寶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卻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兒一般,她的哭不是軟弱,她以哭這種獨特的情感體驗來真誠聲援寶玉,默默對抗封建禮教,因此只有他們二人的心才貼得最近,愛得最深。

"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作者通過賈寶玉的眼睛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聰明多才、美貌體弱的病態美人。這麼一個柔弱的女子,無視世俗的傳統規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經受了無數摧殘之後,生命盡頭到來之際,封建社會的猙獰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隕。看過《紅樓夢》,我們不會忘記黛玉臨死前的那個場景,病危之際,紫鵑四處求人,卻沒人肯幫。為避免晦氣,賈母把寶玉的婚事也轉到別處去辦理。一面是成親的喜慶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悽婉,"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無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誦。什麼地方有一個乾淨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麼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現在所處的現實社會都是污濁不堪的,我要找一個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我們為之揪心,為之憤懣,一對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鎖之下生離死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就這樣在寶玉的婚慶鑼鼓聲中離開了人世。帶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處?甜在這個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獲得理解和親愛,在孤獨無依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温暖;在情愛無傍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傷痛,讀後感《一篇紅樓夢的讀後感》。雖然最後她成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林黛玉作為靈魂人物,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林黛玉的自卑情結是命運所賜,也以此寫成了她的命運。

紅樓夢讀後感7

君如陌上塵。

我用我的眼睛翻閲着書,固執、浮華的塵埃早在時光的流逝中被抹去,昨天的夢朦朧地露出了紅樓。

看完後心中有一絲悲哀,忽覺秦氏對鳳姐説的那番言語,實是有理:“月圓則虧,水滿則溢。”世上無事可“永保無虞”。就像這朝朝代代,總是從初期到全盛再到衰敗。身邊的小事亦是如此,一生中總有順心與陰暗的時期,所以人生給予的感覺就饒有滋味。有人時常覺得人生悽苦,可沒有這苦,又怎會感受到成功到來時的快樂?若紈絝子弟只知玩樂,終老一生,死前才去遺憾,“人生何其短,吾還碌碌無為終老此生。”家道中落,未嘗不是好事,死前至少可以説,“因曾度此落魄生活,故吾此生沒有白活。”

穿越時空,回首那漫長而悽慘的愛情歷史,一個孤獨的大家庭的歷史,也是無法過去的。寶玉和黛玉相遇了。命運已經註定在那一刻。正是在這個大花園裏,寶黛的感情開始醖釀。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天命註定,但與賈母的心意不同。書中所有的故事,不論是家族的衰敗還是男女的情愛,他們都在談論真理。人生就像扁舟,浩瀚的大海像世界一樣寬廣。在這片大海中,小船應該如何航行穿過有風浪的大海,我認為只有積極地迎接浪濤的沖刷,穩步地邁出每一步,才能讓自己的小船變成一艘大船,經受住更大的波浪。有一句名言説過:“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如果我們心情豁達,樂觀,我們就能夠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即使在漆黑的夜晚,我們也知道星星仍在閃爍。

書中還有對道德、對人性的深層領悟。賈瑞,一個有着很大的淫心的人,情慾令他一步步墮落,直至違反道德、違反法律的大事件爆發。有時我們打開報紙,看到許多荒謬的新聞,各式各樣的犯罪與事件,常會在心裏説怎麼會有這樣禽獸不如的人。可是當你看了《紅樓夢》賈瑞這一章,我們就能體會到人的脆弱與無奈。平常我們有很多道德、法律、禮教的學習,我們也很認真的用這些法則,禁止自己做違法和不道德的事情。但我想説的是,我也許有那個犯罪的慾望,只是我的理性控制了我的感性,獲得了內心的平衡。正是因為如此,你會對那個控制不住感性衝動的人,有一種悲憫。

我一直不太相信平常給一個人灌輸太多的法律規則、道德教訓,他就不會做有違理性的事情。賈瑞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平常教訓的太嚴,反而讓它一碰到這樣的事情就一發不可收拾。所以我一直覺得,美德教育是最重要的東西。因為你對人性有所瞭解以後,會有一種人性上的.開放與活潑。在嚴格的教育裏,當一切都變成了道德、法律的時候,一個孩子在認識人性的時候,其實是很難把握的。可是如果他讀了很多的小説,他對小説裏的人性和各方面事情有了解後,它在整個成長的過程中就不會孤單,因為他看到小説裏的人也遇到或發生過同樣的問題,發生在自己身上就不會太慌張。

也是這樣的原因,我覺得像《紅樓夢》這樣的小説,或者描寫人性的電影,對人的一生有重要的影響。一個社會裏如果只有道德和法律,是管束不住人性的,人性最好的管束方法不是教訓、處罰,而是瞭解、知情,當你對人性本身有一個全面認知以後,你會會心一笑。

在這一回裏,你看到了賈瑞的真實狀況,你對人性有了深層的領悟。也許賈瑞是用一種贖罪的方式,把他的情慾帶到了死亡。人世間每一個的生命,都自有其貴賤貧富,可在曹雪芹的眼中,已經毫無差別了。每個人在受他自己命運的苦。不同命運的苦,都是不自知,同賈瑞的不自知一樣,王熙鳳也不知。

我也記得秦可卿的死,大概在第十三回,王熙鳳對她是很疼愛的。作者在寫完賈瑞的死後就寫到她,讓我們看清了王熙鳳這個人的好惡。這一次是關於葬禮的奢侈和送葬行列的浩大,四大郡王全部到齊,從這裏可以看出,在古代封建社會喪禮不是個別人、個別家族的事,而是整個家族在社會裏的社交跟門面。曹雪芹在家破人亡後寫這部小説時,回憶當年的繁華富貴,這其中包括喪禮的風光,他有一點茫然,感覺到認識的空幻,所以在他筆下,死亡也好像一部戲一樣。

同時紅樓夢中的現代管理元素也堪比現在,就像秦可卿很聰明的想到,應該趁家裏還有能力的時候,多在祖墳旁邊購置一些田產,因為一旦有人犯罪,家產全部充公時,祖墳上的田產是不能充公的,因為孝道不可以傷害。這樣會讓自己以後有退路。曹雪芹沒有想到這一點,所以他在被抄家時根本沒有一個歸宿。所以他把所有的感情都放在了紅樓夢裏。他很遺憾,當家庭富裕時,沒人想到這一點,所以他在困難時沒有地方可去。秦可卿出生時名聲不好,她會為自己想退路,會讓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能過得完日子。

這樣的一本書,寫了各個階段的不同,各個地方的勾心鬥角,人心的叵測,都會超出其它書的吸引人。曹雪芹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傾入了許多自己的感悟與悔恨,他悔恨在家富人興為什麼沒有想到很多,為什麼只有在日子都過不下去的時候才想到周全一時的辦法。但我希望人生會像這樣,像他這樣,大起大落都蠶食而盡。畢竟人生不會風順,走的每一步,也許都是對下一秒的全盤付出。

紅樓夢讀後感8

紅樓一曲,驚夢百年。温茶涼書,縱是書墨三幹也不足為喻。而恰似王國維所言:“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書中的每一人,每一景,何遽不若卓然的主體?我欲於前人抒懷之罅隙,擷我最喜之人,捕捉二三事,抒全心之感。既掩卷,予以為史湘雲及集人間至美,恍若人間驚鴻客。各位且看她是何等的——

無邪

朗日高照,清風拂袖,湘雲如頑童,眸藏岫玉,盛滿光華瀲灩的笑意。縱然家道漸衰,身世坎坷,即便權貴世界的老花眼難以看慣鍾靈毓秀的生命,湘雲的身邊依舊清歌笑語連綿四載,看罷榮辱唱舒懷。她的無邪,宛若山澗中皎淨清透的融雪,一顆虎牙,一斛笑意,澄澈如斯。

讀着《紅樓夢》,看着湘雲,我忽而想起《末代皇帝》中的一個場景:溥儀最後一次回到皇宮,不是眷戀昔日的繁華,而是到皇座下尋找舊日藏匿的蟈蟈籠子——繁花盡褪後喚醒的,竟還是心底的無邪。李卓吾曾曰,絕假純真,最七年級念之本心。世相紛呈中不迷失荒徑,以稚子之眼觀物,以赤子之心察情,無邪始終,精心收納此人間之至美,豈不快哉?

孩子們終會長大,可就算浮游人際,輾轉四方,也別弄丟了這份至美——年年歲歲,天真無邪。

無忌

戒防甚嚴的大觀園,因有湘雲的無忌無畏漾開旖旎的漣漪。她扮作男兒,俏麗中雜染風流雋逸,好似任疏狂趁年少的公子,俊朗逸仙。霜凝之時,蘆雪亭篆煙染銅樽,蕊雪雀躍娉婷,而她任青衫繡成深碧,只一心在這琉璃世界中割腥啖羶。如其所願,"是真名士自風流。”待到春光綽約,她又於酒暖花深間一壺醉清晝,欹倚涼石,枕簇芍藥,天光雲影,空水澄鮮,唯聽見夢中人猶作囈語,亦有幾分意氣飛揚。

曾聽人感慨,若少年無忌,老年不悔,人生何等圓滿。可見無忌之美好珍貴。若無忌,便能從容應對紅塵顛倒千秋寂寥;若無忌,便能將三幹浮華皆付指間逍遙。倘若史湘雲看見今有人在維護正義時噤聲瑟縮,在捕捉理想時無奈地攤開將伸未伸的手,在心頭眷念面前欲説還羞,她是否會不解,是否會嗔怪?

東曦既駕,少年風華,定當走一趟無忌之旅。想起曾在讀罷劉再復先生曾説的"該説就説,該笑就笑,該罵就罵,一聲聲就像故鄉林間的蟬鳴……全是天籟"會心一笑——

人間至美,無忌不悔。

無隔

前些日子在《人間詞話》中讀到"無隔"一詞,頓時萌生出對湘雲的思考——她是書裏書外的雅俗共賞,既無視高低貴賤,又不拘於男女之別,或許這便是曹公將海棠賦予湘雲的緣由。無香的海棠不似空谷幽蘭清冷,不似國色牡丹富麗,卻自古以來與世人多了幾分親近,肆意的花姿燦若煙火。

人們素來喜愛林瀟湘之孤高清麗,薛蘅蕪之玲瓏處事,而我偏以為史湘雲身邊別有洞天——紅樓夢中至美的女子自然懷揣着至美的性情。

那麼,我們作為行走世間真實存在的人呢?

無論是處於廟堂之高,還是行於江湖之遠,無論我們是談笑鴻儒還是往來白丁,我們都不應忘記無隔之美。依我一己之見,每個人都該如一卷行書,既不會潦草難認傷人心,又不會嚴謹端方而至於無趣,水墨卷軸下,是力透紙背的書寫,一筆一字銀鈎鐵劃。

窗前茶香裊裊,水霧繞騰,窗外行雲流水,曲水流觴。直抒胸臆的脱口而出,直陳風物的.瀟灑率真,江南塞北的攜手遙濟,均是無隔。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寫人性之清新,詠情懷之真誠,沁人心脾——

無隔相待,何等美好。

無雙

記得湘雲蘸毫融墨,落筆氣象開,少頃和韻海棠詩二首;記得她清秀中透着劍氣,筆端游龍,在菊花詩上落下“枕霞舊友”四字題款;記得她落落清癯,順睫低吟柳絮詞;記得她在蘆雪庭以墨為韁爭聯即景詩,一舉攬下詩魁寶座;記得她與黛玉同遊凹晶館,才情流動,搖曳星雲……

“靜如處子,動如脱兔”。既能醉倒落花前,荒嬉狂涓,率性無懼;也能端坐磐石上,吟詩度曲,焚香啜茗。看似信馬由韁,卻又能"致虛極,守靜篤”,然這絲毫無衝突之感。何也?

“中國人既温暾又酷烈。”木心如是説。可謂誠哉斯言。反差極大的風調出人意料地糅合在一起,卻彰顯了人格的張力和氣度的不凡。

那由這無數個體構築的泱泱中華,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廣袤闊土,既容下了塞北大漠擲地有聲的羌笛胡笳,也酵成了煙雨江南喁喁情長的吳儂軟語;琴瑟簫管,既能演繹陽春白雪,也能譜成下里巴人;再如書法,運筆由心,外化於形,剛柔並濟,忽而纖秀凜利,忽而書寫恣意;又來看那畫卷,這一隅是太古積雪,孤清沉寂,那一角是野鶴行空,狂傲難縛,桀驁不馴;看此時白衣公子温潤如玉,遙指千軍,頃刻間已倚馬仗劍,浴血輪台;瞧那俏麗佳人今夕巧笑嫣然,明日已登上九五之尊,千古女帝何等霸氣……

人格的張力,物性的多元,此乃我華夏之非凡氣魄——

人間至美,天下無雙。

紅樓大夢,厚重的書頁留給我們的,豈止是一硯盈鼻的玄香?金陵女子的音容笑貌,世家大族的盛衰榮辱引來無數文人墨客鋪卷抒懷,而我也於此,暫且借了紅樓夢中史大姑娘的顰笑言行,感一回人間瑰麗旖旎的至美風光。

我殷切期盼每位讀者在閲讀《紅樓夢》時,別忘了留意枕霞舊友之至美,更別忘了多加思考,我們應怎樣守住這些小美好。

千里之行,俯仰之間,不亂於形,不惑於心,堅守至美,追求本心。

願每一人都能秉持無邪,葆其天真,宛若孩童;

願每一人都敢與無忌,風華正茂,從心所欲;

願每一人都心存無隔,偶值林叟,談笑無歸;

願每一人都勇追無雙,充盈人格,成就不凡;

願每一人都欣於感悟“人間至美枕霞來”,與餘同好,以此共勉。

紅樓夢讀後感9

這一段時間又將《紅樓夢》看了一遍,真的,每看一次,感覺都不相同,每一次都是全新的體驗。

愛情也是這本書中一個比較重要的話題, 賈寶玉和林黛玉那淒涼動人的故事 更是亙古不變的愛情話題,林黛玉臨終前那一句"寶玉,你好……"打動了多少 紅學研究者的心,到底是好什麼呢 是"你好壞" ,還是"你好絕情" ,還是"你 好懦弱" ,還是臨死也不變的愛情宣言説"你好好""你好好的活下去,我們下 , 輩子再見"之類的呢 我們不得而知。這便是曹雪芹先生留給我們的懸念,一個 讓從古至今的紅學研究者抓狂的懸念, 人們設想了多少, 卻總覺得沒有盡善盡美, 想來想去,原來還是這樣的好啊,就這樣,留着半句沒有説出來的話,只會覺得 韻味知足,就有如維納斯的斷臂,任何美麗的手臂都努能讓她比現在更美麗,更 迷人。

當然這本書中還教了我們許多道理,譬如書的鋼開始的部分有一首詩寫道:一局 輸贏料不真,香銷茶盡尚逡巡。欲知目下興衰兆,須問旁觀冷眼人。這首詩的後 兩句寫的意思或許和我們平時説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意思是一樣的吧。而 且還説了,一局不能定輸贏。這些都是一些講理的詩句,我們在這本書中還可以 見到不少這樣的詩句,最明顯的莫過於書中的賴頭和尚唱的"好了歌" :世人都 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末了。世人都曉神仙 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 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月生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女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一句句簡單的詩句卻包含了一些大 道理,功名,金錢,愛情,親情,這一切,或許都會隨着生命的逝去而消失,所 以我們在有生之年就沒有必要拼了命的追求這一切,以為這一切都將不再存在, 並不是亙古常在的,我們應該做的是在我們的生命之年,去享受我們的生活,將 我們的日子過得更加多姿多彩。 當然,曹雪芹的才能並不只是體現在這一些上,還體現 在他對醫學,農學等等的研究, 《紅樓夢》被稱為是中國近代 的一部"百科全書" ,可見它涵蓋的知識面之廣,它的作者的 閲歷之深。書中惜春病重的時候,他從開始的庸醫給開得十 分荒唐的藥方到後來寶玉開的適合身體孱弱的小姐的藥方他 都描述得清清楚楚,可見他在醫藥方面的研究並不亞於一般 吃這口飯的人。 當然, 這本書能夠吸引這麼多人原因還有就是它那精彩絕倫的情節和優美的 語句,詩句以及曹雪芹在一些人名上的巧妙取法。故事中寶玉和黛玉的'愛情,以 及他們和寶釵之間的微妙關係, 又到金陵十二釵中其他人的命運無不牽動着我們 的心,比如香菱,她從一個千金小姐到被人販子拐賣再到被薛蟠納為妾,這麼悲 慘的命運塑造了一個鮮明的人物形象給讀者,讓我們也為之動容。 "根並荷花一 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 "便是她的一生寫 照。還有鳳姐王熙鳳,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醉,死後 性空靈。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 盪悠悠三更夢。忽喇喇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近。呀!一場歡喜忽悲辛。歎人世, 終難定! "鳳姐一生輝煌,可是最後卻只是落得一個席捲全屍的下場,可悲,可 歎!還有《紅樓夢》中曹雪芹巧妙地運用同音和諧音也起到了特別的效果。如賈 府四個小姐的名字,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春字之前的四個字組成就是"原 應歎息"的諧音。在比如説,賈雨村,其實就是"假語存"的諧音;甄士隱,其 實就是"真事隱"的諧音;甄府的管家霍啟,其實也就是"禍起"的諧音。還有 賈雨村初入仕途的時候小廝給他的護身符上的語句: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 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東海缺少白玉牀,龍王請來金陵王。豐年 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這幾句話,形象的將金陵四大家的姓氏隱含其中,而且,讓人一看就可以看出這四家的權大勢大。

當然,作者將自己的經歷融入其中也是這篇著作能夠特別打動人心的原因之 一。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的確,曹雪芹家原 來也可以算是富裕家庭,可是後來被抄了,他成了一個敗落公子,可以説書中的 賈寶玉就是他的化身,將自己融入故事中,所以這樣的故事讓我們讀起來才會更 加感覺到悽慘,更加感人,也更加有真實感。

當然, 《紅樓夢》的博大精深並不是看三四遍就可以領悟的,它需要我們更 加深入地去研究它,我們現在知道的只是一些皮毛而已,還有許多紅學奧祕等待 着我們去探索。

紅樓夢讀後感10

看完《紅樓夢》心中有一絲悲哀,忽覺秦氏對鳳姐説的一番言語,實是有理:“月圓則虧,水滿則溢。”世上無事可“永保無虞”。就像這朝朝代代,總是從初期到全盛再到衰敗,從春秋戰國時期,秦始皇統一六國,漢,三國,晉,南北朝,隋……無一倖免。身邊的小事亦是如此,一生中總有順心與陰暗的時期,因此人生給予的感覺就饒有味道……有人時常覺得人生悽苦,可沒有這苦,那怎會感受到成功到來時的快樂?若紈絝子弟只知玩樂,終老一生,死前才去遺憾,“人生何其短,吾還碌碌無為終老此生。”。家道中落,未嘗不是好事,死前至少能夠説,“因曾度此落魄生活,故吾此生沒有白活。”

説到碌碌無為,終老此生。就不得不題,功名利祿。記得第一回中,士隱所解注的《好了歌》。“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甚切,就好像功名,不是得了功名,就不用死,到頭來還是得死。下一世,誰理你是秦始皇,還是漢武帝。更別提其他人,“問古今將相可還存?也只是虛名兒與後人欽敬。”若不提,欽敬,從古至今,那些著名的貪官奸臣,呂不韋、秦檜、吳三桂、鰲拜……也是萬古留名。其實他們的才智,膽識,以及那種不畏懼命運的膽魄,也有可取之處。命運最終給他們的安排終究是殘酷的,死訊換來了呼天搶地的歡呼聲,死後還招人惡罵,這是他們的悲哀,也是那個社會的悲哀。難道這就是正義與邪惡的標準嗎?

其實,正義與邪惡的標準還是很模糊的。我能夠説,“人各有志,只能説他們樹立了不科學的人生觀。”他們的所作所為不必須像我們想象中那麼可恥,也許他們像楚莊王,三年沉迷於酒色,是別有用心,我們也許只是讓歷史矇蔽了雙眼,雖然可能性極小,但我們不能排除這種想法,畢竟這些都已成過去,無從考證……

我甚是欣賞他們對於神説以及命運的無所畏懼,即使是現今社會,又有何人能真正做到不滿命運的安排,能挑戰命運。想想社會之中,大多數人們還期望聖人、神仙的出現,從苦惱將他們解救,以此説來似乎還不及這些貪官奸臣。

那這些貪官奸臣錯在哪兒?失敗在那兒?--我想就應是,想得不夠長遠。就好似呂不韋,得到了皇位又怎樣?也許會更覺空虛,到頭來終免不了一死。“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那如此説來豈不是什麼都別做,做什麼終究都還是在替別人做嫁衣裳。

其實不能這麼想,人這一輩子,很多事是無可奈何的。我個人覺得,人這一生,概括起來就三字“活下去”。什麼都不做怎生活下去?什麼都是需要代價的,你學習,換來好的工作;你工作,換來生活需要的錢。錢讓人過好日子,沒有錢是活不下去的。突然想到,有些人自命清高的認為前乃污濁之物,即是污濁之物,為何還要用他?即是污濁之物,為何還需靠他活?我不覺得錢是什麼污濁之物,錢只是一件物品,用它之人不堪,因此才讓它蒙羞。“功名利祿”,只是換取錢的手段罷了。人生在世,只要賺錢是為了讓自己活下去,而貪污就是以不正當的手段將別人用代價應換來的東西據為己有。若是用正當方式,讓自己活得更好,沒什麼不對,即使在別人眼裏顯得奢華,又怎樣,這是用代價換來的,是付出過後得來的,是一點點賺來的,本就為了讓自己活得更舒坦,奢華點也是自願的,沒什麼不能夠的。因此為了活下去,要賺錢。如果總想着是為他人作嫁衣,索性都別活了。畢竟只有少數人能享受看破紅塵的生活。既然有許多事都放不下,就別放下,糟踏了光陰。“聖人”也需“凡人”襯。

對於《紅樓夢》的結局,我有甚多不滿,可有人對我説,“既然你不滿,林黛玉最終抱憾而亡,賈寶玉出家為僧,那你覺得,什麼樣的結局是完美的。”的確,我對甚為不滿顰兒之死,顰兒素日也是叛逆主角,終日只想一展才華,違反了古時“女兒無才便是德”之説。顰兒在文中的才華是不容置疑的,我實是欽佩,也為她那種叛逆而佩服。可她為何不能叛逆至底?賈母素日疼她,更疼寶玉,他倆二人想要結為連理枝,賈母也未必反對,她竟不去爭取,偏自尋苦惱,氣死了。可細細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於寶玉,也難免會被氣死。她又不似鳳姐會借酒撒潑,怎生向賈母開得了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賈府她畢竟不像寶釵那樣得人心。寶釵為人圓滑,討人喜愛,她最終也是無法擺脱父母之命嫁於寶玉,最終獨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覺得有些惋惜,“金簪雪裏埋。”再説寶玉,最後看破紅塵,做了和尚。難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結局嗎?若是如此,世人都改為僧。想法太極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預示着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無法改變。我不滿的是寶、黛二人最終仍是無法逃出命運的束縛。那人又對我説,“寶玉,做和尚已不是為黛玉而做。寶玉不做和尚,還能做什麼?去追求功名利祿嗎?”是啊,細度之,對於寶玉而言,這不失

為最好的結局。他已淡薄名利,對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讓歷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後代再來上演這“紅樓夢”嗎?他看似沒有擺脱命運的束縛,但命運業已不能束縛住他了,他既不是為顰兒去做和尚,那就是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無牽掛,看盡紅塵。那人還對我説,“做和尚的有兩種,一種是為了逃避,還有一種就是為了應對。”我想逃避的那些就是“看錯紅塵”的,而應對的才是真正“看破紅塵”的。

我倒認為《紅樓夢》並不是一部感情小説,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感情杯具也不是中心故事,但這一敗塗地的杯具確實是整部書的主要線索,無論怎樣我們也都以前為這兩人的結局深深地感到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