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經部 > 歷史演義

【熱】讀三國演義有感

欄目: 歷史演義 / 發佈於: / 人氣:2.25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熱】讀三國演義有感

讀三國演義有感1

悟人生真諦,做平和之人——讀《三國演義》有感三國風雲,大氣磅礴。書中人物各有千秋,講述了一段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往事。

在經歷幾遍的詳讀之後,我對書中兩人頗有興趣,一是周瑜,三國時期,東吳孫權一派的少年都督;二是諸葛亮,字孔明,人稱卧龍先生,劉備帳下軍師。這兩個人曾一同指揮過赤壁之戰,顯然是友;而諸葛亮又三氣周瑜,最終使一位心胸狹窄的少年英雄氣鬱身亡。

先説周瑜,他是東吳的大都督,年少便得到吳侯的賞識,又得美女小喬為妻,可謂是春風得意,生活事業雙豐收。就是這樣一位少年得志的奇人,最後卻落得為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氣死於馬上。這樣一位才華橫溢又少年得志的人,結局竟顯得如此悲慘。為什麼,只是為了心胸狹窄,滿足自己的虛榮,情節跌宕起伏,讀來讓人惋惜不已。

年少的周瑜只為一是氣短,從而造成了這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劇,這不禁讓現實社會的我們,無不好好反思。而説道孔明先生,他值得我們反思的又有哪些呢?

諸葛亮字孔明人稱卧龍與龐統並稱鳳雛卧龍。他學識淵博,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做為軍師,他一生奇聞奇事極多。曾主持過赤壁,獨演空城計……書中提到他的情節很多。其中我最喜歡也最佩服的是他與劉皇叔的那一段隆中對,當年劉備三請孔明,終於在最後一次見到了他,諸葛亮當然也不負其所望,為他把後來六十年的戰略方針和計劃介紹了一遍。正是這一短短的隆中對,不僅讓我們看到了諸葛亮的學識,更讓劉備以下開朗起來,看到了希望。也正是它,同樣反映出諸葛亮在隆中多年的`修學沒有白費,從而才早就了這樣一位亂世才子,正是這淵博學識才造就了劉備的漢室天下。

總體老説,周瑜和諸葛亮只是書中的兩個代表人物,真正吸引讀者眼球的是這跌宕起伏的情節和亂世中的這些人的真情。正是有了這些情義才造就了書中這些有血有肉,風格各異的人物。正是有了他們才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勝。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陶醉其中。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無謀無勇的。像漢室劉蟬,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的。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説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説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説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卧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國,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時年盡二十六歲。

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

讀三國演義有感2

《三國演義》,最初讀了這本書時並並不是分掌握,僅僅大約瞭解,三國劉備,曹操,三國曹操為爭漢土打來打去,最終司馬炎漁翁得利罷了。但之後,當我們細嚼這本書的時,發覺它不僅是那樣,還是寫成了一個時期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悠長全過程。

在其中,書裏的人物皆是以勇氣而着稱,她們是這精彩紛呈劇情的創始者,但我禁不住捫心自問:假如是我自身,是我那樣的勇氣嗎?能造就這精彩紛呈的小故事嗎?假如是我,會像趙子龍那般衝進敵陣中救下主公之子嗎?不,我寧願獻媚逃得遠遠地的也不必衝進亂軍當中搶救,我哪裏有那類古來爭霸扶危主,僅有常山趙子龍的`膽識呀>!假如是我,會像三國諸葛亮那般在遭遇諸葛亮的十五萬精兵趕到夢殤前,鎮定地施計解危嗎?不,如果是我,毫無疑問,我已經棄城而逃,所以我有時間想辦法!我沒有三國諸葛亮的勇氣!假如是我,會像關雲長那般一邊下象棋一邊讓神醫華佗為其刮骨療傷嗎?不議論作文高中,我果斷沒治了。刮骨之痛,承受不住,我能像關雲長那般泰然自若嗎?不,我無法那般。蓋上書籍後,我突然覺得到自身太微不足道了,為何?由於我欠缺了生活的磨練,另外也欠缺了取得成功最重要的要素———————勇氣。

在上課的時候議論作文高中,本來自身知道回答也害怕舉起手來;在問與答時,本來自身與別人回答不一致也害怕發佈出去;在生活裏,本來了解他人做不對,也害怕站出去指證其不正確,幫其糾正。人不缺智,最則乏勇。我必須學習《三國演義》中人物的勇氣,因為勇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讀三國演義有感3

這個寒假我津津有味地讀完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這本書主要講了蜀、魏、吳三國都想稱霸整個天下,於是他們發起了一次次戰爭,但是最後魏國戰勝了其他國家,稱霸了整個天下。

讀完這本書 ,我最敬佩的有三個人。其一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他只略施小計就輕輕鬆鬆地擊退敵人。如《草船借箭》《火燒新野》《曹操敗走華容道》等故事中的妙計都令人拍案叫絕。其二是仁慈大方的關羽,在華容道中關羽知恩圖報,放走了曹操。其三是武藝高強的趙雲,他可是蜀國五虎大將之首,曾獨戰百萬曹兵,斬曹將50餘名,還抱着劉備之子戰鬥。

再看看我,雖然也有一點點小聰明,但我不像關羽那樣重情重義,我有時還做一隻“白眼狼”,對着媽媽大吼大叫的,我也不如趙雲那般勇氣十足,我其實膽小如鼠,有時甚至跟鄰居打聲招呼都不敢。讀完《三國演義》,我發現了許多我需要去學習的好榜樣,知道了做人就要做一個機智聰明、重情重義、勇氣十足的人,這樣人才會更完善,生活才會因你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孔老夫子説得好“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這句話將成為我的座右銘,我會更加努力,使我變得更完善。

讀三國演義有感4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翻開了嚮往已久的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將不同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幾千年前戰火紛飛、羽扇綸巾的三國時代。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人就是諸葛亮了。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有通天徹地的才幹,深謀遠慮;有扭轉乾坤的'力量,呼風喚雨。他神機妙算,料事如神。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借東風赤壁之戰,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司馬面前擺空城,威震八方,“真乃神人也”;他調兵遣將,知人善用。赤壁之戰中,明知關羽情意深重,知恩必報,仍派其扼守要道,結果華容道上關羽顧念舊恩,放走了勁敵曹操。有人道:“此孔明之過也,錯失良機。”我卻認為不盡然,因為這恰恰體現了諸葛亮對天下大勢的超前預判。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等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着“赤兔馬”去找劉備了,真是一名義薄雲天的好漢。

其實《三國演義》中的大人物、大豪傑、大英雄還有很多很多,他們或忠肝義膽,或足智多謀,或英勇無匹。很多人物都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讀了《三國演義》之後,我覺得自己似乎長大了許多,成熟了許多。這本書讓我領略到英雄的風采、智謀的魅力。俗話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本好書就像是知識的源泉,讓人受益匪淺。

同學們,還等什麼,快捧起書讀一讀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我心中的他

讀了《三國演義》三遍,總是全神貫注地沉入驚心動魄的大戰之中,百讀不厭,使我受益匪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古典名著。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歸一發生的一系列驚天地泣鬼神之作。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張飛的勇猛,關羽的忠義,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當屬關雲長,他雖然為人驕傲自大,以致敗走麥城,但人無完人,尚且他為人忠義,武功超人。與劉張桃園三結義,曹操打敗劉備時,關羽因帶着二嫂,又被張遼説動,約法三章:降漢不降操、準時給糧、一旦發現劉備行蹤,即刻離開,然後投降,足以見雲長之俠義,無愧“一世梟將”之稱。他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刀光劍影處,唯其獨尊!

諸葛亮是我在《三國演義》中又一欣賞的人物,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他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未出茅廬,就已定天下三分。他火燒博望坡,借東風,草船借箭,巧擺八陣圖,空城退敵……足以見其神機妙算,但魏延一生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卻稍有冷淡,以致其造xx,錦囊殺魏延,卻小有不妥。

《三國》給予了我太多,我只有一句話要説:多行不義必自斃。

讀三國演義有感5

“儘早把閲讀當作一件大事。”這是餘秋雨説過的一句話。是啊!閲讀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我讀過的書有四大名著,《上下五千年》、《作文選》、《小王子》······其中,我最喜歡看的書是《三國演義》。這本書我已經看了很多遍了。

我上幼兒園時,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卡通版的《三國演義》。那時,只會看書上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圖象。每天晚上我都在媽媽的三國故事中睡着。有時,做夢還夢到三個國家在開戰呢!

上國小了,爸爸給我買了本青少版的《三國演義》。這時知道了媽媽故事中的諸葛亮是多麼的神機妙算,曹操是怎樣足智多謀······三國人物中,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一次諸葛亮讓幾十個士兵裝作老百姓在城門口到處走,自己坐在城樓上,兩個孩童在他兩側,悠閒的彈琴,一副很自在的樣子。司馬懿看到這幕,以為這是計謀,就撤兵離開。這就是著名的`空城計。書中還描述了很多危機,都是在諸葛亮的妙計中一一化解。當然,他也有失算的時候,如街亭失守,後來的阿斗衰敗。這就是完美的人物刻畫,畢竟人無完人。

在專家,學者的眼裏,《三國演義》需要研究探索的還很多,也是我這個國小生無法領悟的。我只知道學習古人的應戰技巧,在以後的生活中會處理一些應急狀況,完善自己的人生。

讀三國演義有感6

《三國演義》是一本很不錯的書。

它主要講述了,漢朝末年,漢朝氣數將盡,於是分裂成了三個帝國:東吳、魏國、蜀國,因魏國強勢,吳、蜀便聯手抵抗魏,讓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司馬一族趁三國空虛,將魏王謀害了,並將蜀、吳給滅了,成立了一個新帝國:晉國。

導致蜀國滅亡的真正原因,在於劉禪的昏庸、無力。當魏國打來時,他仍然只知享樂,不去抵抗,哪怕姜維再怎麼提醒,劉禪也不聽,只聽奸臣所言。看到這時,我生氣極了,怎麼會有這樣的皇帝,只想着享樂,不聽忠臣所言,劉備在臨死之前,再三告訴劉禪,要聽諸葛亮和姜維之言,可當魏國兩千人打來時,劉禪連反抗都不反抗,要知道,他手下可有幾十萬的.人,只聽奸臣所言,直接投降,姜維一看,無力迴天,自刎而亡。我為蜀國感到傷感,一代代猛將打下的江山,就此落入魏國之手。

我們不能像劉禪一樣只知道享樂。記得以前,一次週末,我因為只記得玩,把作業給忘了,直到週日晚上才想起來,於是我瘋狂地補做,結果第二天因為馬虎,吳老師罰我把週末的作業重新再寫兩遍。

《三國演義》是一本非常不錯的書,其中包含了許多大道理,做事須小心,不能像關羽那樣大意失荊州。

讀三國演義有感7

《三國演義》這本書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記載了從漢末羣雄割據到三國歸晉的歷史畫卷。它惟妙惟肖地展示了數百個栩栩如生的英雄。書中跌宕起伏的情節有時會讓我淚如雨下;有時會讓我喜上眉梢;有時會讓我心急如焚,有時會讓我火冒三丈。其中那些錦囊妙計令我拍案叫絕;那些能人賢士令我好生佩服;那些精兵良將令我刮目相看。

《三國演義》裏面有很多經典人物,他們的許多精神值得我去學習。我最最欣賞的要屬諸葛亮了。不是因為他足智多謀,也不是因為他博學廣聞,而是因為他對劉備自始至終忠心耿耿,為蜀國的的強大和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從“劉玄德三顧茅廬”,答應輔佐劉備,到“劉備病逝白帝城”後,不負重託,全力幫助劉阿斗保江山,再到“孔明病逝五丈原”,不忘蜀國興亡,留下錦囊妙計,足以證明諸葛亮是個對劉備無比忠誠,有着極強的`責任心的英雄。他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的這種精神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依然存在,依然需要。每當在洪澇災害中,在大地震中,在火災中,在邊防哨所中,我們總能看到解放軍叔叔們不顧個人它危,保家衞國的身影。難道這不能反映出解放軍叔叔對黨,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忠誠嗎?是啊!國家和民族的振興與強大就需要解放軍叔叔這樣忠於黨和人民的人才,國家要加強這方面的人才的培養。作為一名國小生的我,也應該像諸葛亮學習。我在班級中一名小幹部,我應忠於班主任許老師,輔助許老師管理好班級,為班級爭光,不要為班級抹黑。

人貴忠誠,諸葛亮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去發揚光大。

讀三國演義有感8

《三國演義》這本書我是一口氣讀完的,裏面眾多英雄的故事,不僅大快人心,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曹操奸詐,劉備寬仁,兩個完全相反的性格卻鑄就了差不多的霸業,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他倆相反的性格中有一個相同的理念:愛才、惜才。也就是説朋友多了,路也就順暢了,這是一。

赤壁之戰中,劉備2萬人,孫權3萬人,曹操一下了就出80萬人(也有可能是虛張聲勢),最終,僅有5萬人的孫劉聯盟依靠智慧,藉助火攻打敗了曹操大軍。可我們試想一下,如果就劉備區區2萬人戰鬥的話,別説借東風了,就是借龍捲風也無濟於事呀!也就是説,自己勢力弱的話,團結就是命根,這是二。

諸葛亮揮師北上,一路順利,打下了不少城池,其中有一個最重要的——街亭,諸葛亮讓親信馬謖去守,結果大敗。是馬謖不行嗎?肯定不是,他可是一名出色的軍師,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會中國象棋的朋友知道,“士(軍師、參謀、出謀劃策的'人)”只能斜走,且不許出九宮(宮殿、主公身邊),事實上,這是因為軍師是出計策的人,在前線就不行了,諸葛亮栽就栽在“用人”問題上,因此,我們幹事情時請人幫忙,得深思熟慮該找誰。這是三。

聽了我的介紹,您一定又對《三國演義》產生了興趣了吧!我特別喜歡上面的一句話:

干戈四起,治亂嬗替,對峙中的融合,完成了民族精神的洗禮。

讀三國演義有感9

大家讀過《三國演義》嗎?相信大家一定讀過,它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裏面精彩的故事有很多,如:“三氣周瑜”“關羽大意失荊州”“雲長單刀赴會巧脱身”“卧龍出山”……我都很喜歡,可我最喜歡的還是“七擒孟獲”,從中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一個人如果想征服他人,就要得到他人之心。

當年劉備離世,南王孟獲開始造反,諸葛亮決定親自南伐孟獲,平定叛亂。第一次孔明調兵遣將大敗孟獲。孟獲不服孔明將他放了。就這樣,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孟獲不是戰敗,就是自相殘殺,可孔明都放了孟獲。第七次孟獲請來了烏戈國藤甲兵與孔明交戰,此兵雖然強大,可也有弱點,藤甲是植物所制,用火燒即可。孟獲第七次被擒,這才心悦誠服。從此,再無叛亂之心。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孔明選擇了以德服人,七擒七縱孟獲,使孟獲心悦誠服。這就是諸葛亮七擒孟獲以德服人的.由來!

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像諸葛亮一樣,多一個朋友,少一個敵人,像諸葛亮一樣以德服人。此乃得人心者得天下也!

讀三國演義有感10

假期,我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不僅描寫細緻,還有精彩的戰鬥,使我看了就不忍心放下。裏面主要講了三個國家——魏、吳、蜀三國從開始到司馬炎一統天下的過程。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那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在三國中,諸葛亮就如一個下棋的人,周瑜、蔣幹、張允都是諸葛亮的棋子。

在《草船借箭》這一章回,周瑜讓諸葛亮三日內造十萬支箭,不然就殺了他。我讀到這兒時,緊張萬分,為他捏了一把汗。誰知他倒輕鬆,不借做箭的工具,只借了十條船和許多稻草人。在第三天夜晚,他趁着大霧,悄悄來到曹操兵寨。曹操聽見鑼鼓齊鳴,以為有人要攻打,便令人放箭,一會兒功夫,就射滿了十萬支箭。讀到了這裏,我為諸葛亮的智慧所折服。

諸葛亮知道有大霧,是因為他博覽羣書,善於預知天氣。而且,他也知道對手的特點,因為曹操多疑,才在大霧下貿然進兵,使他不肯出兵,只能放箭。這樣,他就成功借到了十萬支箭。並且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知道某天會刮西北風,也知曹操會相信鳳雛用連環鎖船計,才使曹操敗得慘不忍睹。而我們現在有足夠的時間用來看書、學習,但我們卻把時間都白白浪費掉了。

回想起我,我以前只愛看一些文學類的書,爸爸媽媽買回來的科普書和歷史書我都不知道丟在哪兒去了。所以我知識面才狹窄,無法博古通今。以後,我一定更努力,加大我的知識範圍。

當然,我們也要學習諸葛亮那種遇到困難不放棄,機智地解決問題的.精神。而我每遇到難題,就“不戰自敗”。讀完《三國演義》,我才知道和諸葛亮一比,我就連他的棋子還不如。往後,要是遇到難題,我一定從容面對,冥思苦想,想不出來也不能空着,要及時請家長、老師來幫忙。

看完《三國演義》,我不僅被故事的情節精彩而叫好,更被諸葛亮的機智和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所敬佩。在《三國演義》中,我明白了要博覽羣書,做個知識豐富的人!

讀三國演義有感11

智謀故事樁樁件件,歷歷在目。舌戰羣儒、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單刀赴會這些故事都出自《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羅貫中,講述了東漢末年到晉朝初年的歷史故事,小説塑造了眾多的英雄人物,個個個性鮮明。小説中的經典故事層出不窮,其中最令我難忘的當數諸葛亮歸天,魏都督司馬懿見木像喪膽的故事了。

我敬佩諸葛亮,但看到司馬懿如此“畏懼”,也敬佩上了司馬懿,為什麼?因為木偶像是諸葛亮的退敵之策,算中司馬懿會撤軍。為什麼會撤軍?因為諸葛亮料定司馬懿很聰明,知道自己一死,三國不久必將統一,魏王會加害司馬,司馬想爭天下也不可能了。

如果司馬懿看到木像時就識破諸葛之計,而不做後計就衝鋒陷陣,自己也就不會成為後來的晉國先祖了。為什麼司馬能成功?因為他完完全全看清了事情的`真相,採取了相機行事。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情況,比如為了分數好看而考試作弊,最後反為聰明誤;為了金錢而迷失理智大肆擴張,最後家裏破產損失慘重;為了長生不老而買各種“仙丹”,最後卻事與願違。為什麼明明白白的不可能,卻有如此多的人上鈎?為什麼為了一點點眼前小利,讓那麼多人不計後果往前衝?正是因為他們沒仔細看清楚事情的本質。

看清本質,預見後果,不作迷信行為,懂得獲利同時不受害,才會讓你的處境更加完美,這是我從《三國演義》中悟出的道理。

讀三國演義有感12

有的人認為“三國最大的失敗者為劉備,因為他親手毀掉了自己用一生打拼的蜀漢大業。”不錯,的確是這樣,所以大多數人為他感到遺憾、惋惜,我卻認為不然,他才是三國中最大的成功者。

現在人們對劉備的評價各不相同,但大部分的都是貶義,有人説“劉備大耳朵假仁義,裝厚道。”這句話出自一個人對劉備的性格分析,我認為“劉備大耳朵,天下之明君,真仁義,萬里志。”可以看出,我們倆人對劉備的分析完全不同。他覺得劉備假仁假義,應該是被“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所誤導,如果劉備假仁假義,怎肯不顧蜀漢之大業,與東吳火拼,直到死前也未曾説過一句後悔的話,這點證明他覺得他的所作所為是值得的'。説劉備是天下之明君,自然也有道理,首先在《三國演義》第一回,劉關張桃園結義,其誓詞便赫然標出“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八個大字。證明“安黎庶”早已是劉備的目標,後來他果真沒有食言,他到之地,百姓必定安定、富裕,。可想起“陶謙臨終,以徐州相讓,劉備固辭,徐州百姓在府前哭拜曰:“劉使君若不領此州,我等皆不能安生矣! ”曹操擒殺呂布,離開徐州時,“百姓焚香遮道,請留劉使君為牧”這表明他佔據徐州的時間雖然不長,卻已深得民心,這點説明他治民有方,是百姓的“天”。三國有三個君王,劉備、孫權、曹操。從書中可瞭解,曹操立業之前有夏侯家族、曹氏家族大力支持,當時曹操也算是個財主;孫權,繼承父業,已有江山的奠基;劉備,以賣草鞋為職業,雖説為皇室之後,但還是無享皇室之福。可以看出劉備建業之不宜,胸懷之寬,見識之遠。

總之,寬仁愛民和敬賢愛士這兩大品格的充分表現在劉備的身上,自然劉備的成功早已擺脱了他“失敗者”的身份,併成為了人人嚮往的明君。

讀三國演義有感13

也許大家都聽説過,我在中國歷史上有一段三足鼎利的故事,這段故事不僅此後各朝各代的文人都知道,就連現在的人們也不忘那三合天下的壯觀場面——這就是三國。

説起《三國演義》,大家便會很自然地想起了胸懷大志、仁義之志的這皇叔;想到智謀超羣、神機妙算蜀汗大業鞠躬盡瘁諸葛孔明先生;想到英武非凡、忠心耿耿、義重如山的漢壽亭侯關羽;想起藝高勇猛、正氣凌然,堅不可摧的`莽張飛;想起老奸巨猾、假仁假義、居心不良的曹孟德;忘恩負義、陽奉陰違的孫權……

《三國演義》共一百二十回,回回引人入勝,無論是"桃園三結義"、"過關五斬六將"還是"草船借箭",無不叫讀者拍手稱快,就連我也被書中的人物所打動所吸引。

讀三國演義有感14

在這個暑假裏,我讀了《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把人物描寫得淋漓盡致,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關羽的赤膽忠心……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的相互鬥爭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的故事。《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張飛。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劍、三七週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本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三國演義》32章裏,我最喜歡是“草船借劍”,諸葛亮用他的智慧三天之內製造十萬之劍。諸葛亮神機妙算、才智過人,他知周瑜——將計就計,信魯肅——藉助幫忙,知曹操——輕兵逼寨,曉天文——以募為障。《三國演義》的.最後一章是“天下歸一”,內容是説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的後主:劉禪、鄧艾、司馬炎,各自想攻擊其它集團,後來,劉禪聽信謠言,不讓姜維追擊鄧艾,只知道飲酒作樂,不懂得如何退敵,便在公元263年的冬天投降於鄧艾,從此蜀國消滅了。司馬昭死後,兒子司馬炎篡奪帝位,自己做皇帝,並改國號為晉。在公元279年時,司馬炎派大將杜預率領陸大軍二十萬討伐吳國,吳國皇帝也向魏國投降了,從此三國歸晉,中國歷史掀開了統一的新篇章。當我合上了書本,當我閉上眼睛,幻想着整本書的內容,幻想着戰鬥時,那士兵們勇敢,幻想着怎樣天下歸一……我心想,為什麼劉禪這麼苯,聽信那些謠言?為什麼吳國的皇帝被魏國稍微討伐一下就去投靠司馬炎?而為什麼司馬炎這麼聰明,想到用二十萬大兵去討伐吳國?……我心中想了許多個為什麼。《三國演義》這本書真直得人們去閲讀啊!

讀三國演義有感15

很小的時候,我就讀過《三國演義》,雖然是一本連環畫,但我仍然讀得津津有味。隨着年齡和知識的增長,我對三國有了全新的認識。暑假裏,再次捧起它,自己彷彿也來到了那羣雄紛爭的年代。我被書中那一幕幕精彩的故事情節吸引住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又出現在我的面前,特別是《草船借箭》一回中的周瑜。

《草船借箭》講的是心胸狹隘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處處高於自己,便心懷妒意,甚至想置諸葛亮於死地。有一次,他以軍中缺箭為名,生出一計,讓諸葛亮十天造好十萬支箭。然而獨具慧眼的諸葛亮卻滿口答應下來,用了三天時間便完成了任務,讓周瑜他佩服得五體投地。由此看來周瑜不僅忌妒心強,而且又十分陰險狡猾。

那麼有些人為什麼會有嫉妒之心呢?那就是怕別人超過自己。每當這時,不去向別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而是譏諷,甚至中傷陷害,這是多麼愚昧無知的表現啊!

我不由得想起數學家華羅庚爺爺。華爺爺可以説是知識淵博,名揚天下。可是國小的時候,他的學習成績並不好,數學成績經常不及格。在這種情況下,他沒有自暴自棄,更沒有嫉妒成績好的同學。他自信成績好的人也是人,自己也是人,別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經過自己刻苦努力,華爺爺終於成了舉世聞名的數學家。至此,華爺爺沒有停下腳步,他又發現和推薦了當時在數學界頗負盛名的陳景潤叔叔,去摘取數學的.“王冠”。這是何等寬闊的心胸啊!

在今天,我們又應該怎樣對待別人的成績和進步呢? 我又不由得想到我自己平時有點小肚雞腸。我們班有位女生,成績優秀,每次考試總是第一,而我總是第二,雖然老師説我已經很棒了,但心裏總不是滋味。心想:她要是不在我們班就好了。有時會把她的試卷拿來,東找西看,希望能找到一些錯誤,將分數與自己拉平。這事看起來雖小,但其實這也是藏在我心靈深處的妒忌心。讀了《草船借箭》之後,覺得自己很愚蠢。從此我化嫉妒為動力,發奮學習,上學期期末考試,我終於考了班級第一名,而且總分超出那位女生十幾分。

小小的嫉妒心,有時能讓自己進步,而過分嫉妒就會變成邪惡的念頭,那麼世界就會勾心鬥角。讓我們化嫉妒為動力吧!因為這樣不僅超越了別人,還可以讓世界變得和諧,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