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經部 > 歷史演義

讀《三國演義》有感【熱】

欄目: 歷史演義 / 發佈於: / 人氣:1.75W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三國演義》有感【熱】

讀《三國演義》有感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是古人描寫《三國演義》的一段題記。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人物有好多。其中,最讓我佩服的是諸葛亮和關羽。我佩服諸葛亮的聰明。在曹操進攻新野前,諸葛亮安排士兵們埋伏在東西北門,趙雲帶領一隊埋伏在南門。

後來一些士兵和曹操的士兵打,他們假裝打不過,把他們引進了新野城。曹操的軍隊進城後,又喝水,又燒飯。這時,埋伏在東西北門的士兵們把硫磺等容易着火的.東西全部扔下來,火勢一下子就蔓延開來了。曹操的士兵們一開始並不在意,可後來東西北門都着火了,他們嚇得亂成一團,紛紛逃往南門。

趙雲帶着隊伍全部殺出來,曹操的士兵幾乎全死了。諸葛亮真厲害,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沒傷幾個士兵就把曹操他們打得落花流水。

關羽呢?在打仗時,中了毒劍,在刮骨療毒中,邊跟馬良下棋,邊談笑着,在把手伸到華佗面前,讓他醫治,全無懼色。讓我懂得了:無論是偉人還是小人物,只要有極強的意志,他便可以做出點事業來。

讀完《三國演義》之後,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成為一個能像諸葛亮一樣博學多才、聰明能幹將來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三國演義》有感2

最近我把《三國演義》這本書讀完了,書裏面有很多人物,有心地仁慈的劉備,有講義氣的關羽,有嫉妒心很強的周瑜……

這麼多人物裏我最喜歡的就是聰明的諸葛亮了,他為劉備出謀劃策,一次又一次打敗魏軍和吳軍,幫助劉備建立了蜀國。下面我就給大家講兩個諸葛亮的故事:

有一次諸葛亮被敵軍困在一座城內,當時他只有二千五百人,而敵軍卻有十五萬人,如果硬鬥肯定不是敵人的對手,後來諸葛亮想了一個辦法,他讓士兵把城牆上的旗都拔掉,各守崗位,不許大聲説話,不許隨便走動,再把城門打開,軍士扮成老百姓,自己則坐在城樓上悠閒地彈琴,敵人見了想:諸葛亮從不冒險,他這樣肯定是裏面有埋伏。於是下令撤退,就這樣諸葛亮不費一兵一卒,就嚇跑了敵人的`大軍。

還有一次,周瑜想害諸葛亮,就讓他十天之內交十萬支箭,諸葛亮確説我三天就可以完成。他問魯肅借了二十隻船,然後紮了一千個稻草人,把它們分佈在船的兩邊,第三天早上趁霧大看不清,諸葛亮讓船隊擊鼓靠近曹操的水寨,曹操不敢貿然迎戰,就叫弓箭手拼命放箭,很快船上的稻草人身上就插滿了箭,諸葛亮帶着十幾萬支箭滿載而歸,不僅滿足了周瑜的要求,也讓大家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從這裏看諸葛亮是不是很聰明啊,在《三國演義》裏面還有很多諸葛亮的故事呢,例如諸葛亮舌戰羣儒,三氣周瑜等等,很有意思的哦。

讀《三國演義》有感3

新城起,舊城落,守得住什麼?為尋立足去開拓,才見你氣魄;心城開,堅城奪,留下些什麼?青史一頁會記得,你們都是強者。徵以戰,服以德,情懷高遠自成國;得天時,聚人和,一捧江山在掌握。 ——三國沏一杯清茶,點一盞青燈,在入夜月升時,手捧微黃的書卷,走進戰亂紛爭的《三國》,三國是亂世,但正是亂世才盡顯英雄本色,才能演繹出一部恢弘的畫卷。

是這亂世三國讓我結識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你原本隱耕南陽,過着閒雲野鶴般的生活,卻被劉備三顧茅廬的誠心所打動,決定輔佐劉備成就一番霸業。於是,卧龍才得以騰飛。舌戰羣儒﹑草船借箭﹑祭東風﹑智料華容道﹑巧擺八掛陣﹑空城計﹑巧制木牛流馬無不盡展你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足智多謀﹑大膽創新;七擒孟獲﹑揮淚斬馬稷方顯你心懷將士﹑心腸慈悲;受孤白帝城﹑六出祁山,最終病死五丈原,這更令我們見識了你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你不鳴則已,一鳴動九霄;不出則已,一出比天高!是這亂世見證了關羽的英雄氣魄。“拼將一死酬知己,致令千里仰義名。”這讚頌的便是你,你是忠義的象徵,誠心的典範。只因桃園三結義的一句生死相隨,你付出了一生,即使戰亂時投靠了曹操,但當得知兄長下落時,仍奮不顧身,千里相投。過五關﹑斬六將是你忠的體現;華容道義釋曹操是你義的彰顯;“温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是你勇的展現;“刮骨療毒”顯示的更是你的剛毅。赤面秉赤心,你騎赤兔追風,馳驅時,不忘赤

帝;青燈照青史,你提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是這亂世三國逼出了奸詐的曹操。一提曹操,大多數人都會想到“挾天子以令諸侯”在他們看來曹操無疑是奸詐殘酷的,“屠殺呂伯全家”體現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是他信奉的人生格言;為父報仇進攻徐州,殺戮無辜百姓表現出他的兇狠殘暴;錯殺楊修,顯露的是他的'心胸狹窄與奸詐;殺蔡瑁﹑張允,殺華佗展現的則是他的多疑。沒錯,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但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我們會發現曹操之所以成為一個奸雄,是因為他身處亂世,是這環境逼出來的。與其説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如説他不願看見國家被無能之君統治,並且他的《求賢令》説明他是一個愛惜賢才的人,因此他的手下才會猛將如雲,謀臣如雨。在我看來,曹操更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負﹑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軍事家!

與此同時,亂世三國還塑造了忠厚善良﹑心懷百姓的劉玄德;耿直粗魯﹑粗直豪爽的張翼德;勇猛過人﹑單騎救主的趙子龍;有勇有謀﹑卻心胸狹隘的周公瑾;老實厚道﹑信守諾言的路子敬……我們不得不承認是這亂世三國成就了太多太多的英雄。時光荏苒,三國早以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但歲月帶不走的永遠是在這亂世中所磨練出來的一個個英雄的足跡,英雄的故事必將會永遠流傳……

讀《三國演義》有感4

看了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後,我就喜歡上了三國,喜歡上了劉備。 書中的劉備是一個謙虛有禮、寬容大度、有禮貌的古代人物。從《三顧茅廬》中我就開始崇拜他,敬仰他。《三顧茅廬》的故事大意是這樣的:劉備聽説了諸葛亮很有才,就到隆中卧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能夠輔佐劉備。可是,第一天諸葛亮不在家,劉備們只能失望而回。第二次劉備他們又去拜訪他,但諸葛亮還是不在家。張飛和關羽很是生氣,張飛説要把諸葛亮捆來,劉備很生氣説張飛和關羽沒禮貌,在最後一次,諸葛亮終於答應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從這個小故事中就可以明顯的看出了劉備那認真,對國家忠心耿耿、任勞任怨的態度。還可以看出劉備很有禮貌,很有耐性。張飛和關羽的`無禮,襯托出劉備的禮貌。希望大家都可以來讀一讀着一本好書,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5

“劉備劉玄德,張飛張翼德,關羽關雲長,”大家都很熟悉。沒錯,這就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講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招賢納士,齊心協力同破黃巾賊。第二部分是請孔明出山,立蜀國,與吳國孫權聯軍,同抗曹操。第三部分講關羽被擒,張飛被部下斬,劉、孔明又相繼病逝,後主劉禪昏庸無能,最終孫權降魏,蜀國滅亡,三分歸一統。

我敬佩三國人物。三國英雄者,多也,其一例,我最敬佩:話説劉備撤軍,軍中不見了趙子龍,張飛誤以為子龍降曹,大怒,欲取子龍首級,備勸住,方止。卻説子龍那邊,子龍找到後主劉禪,甘夫人卻投井自盡。於是,趙雲很是悲哀,但曹操十萬雄兵在後,不得已之下,子龍將禪護入懷中,挺鋼槍,奪寶劍,使出渾身解數,殺開一條血路。幸得曹孟德求賢若渴,不叫人殺趙雲,加上碰上張飛,終脱出重圍。

這段話描寫生動,寫出趙雲的忠心耿耿,一心為國,忠心救主的高尚品質。再看看中國歷史,岳飛、吳佩孚,蘇軾等有節氣者固然多,但為何會釀成悲劇?是無氣節,國之奸臣所為。那時有節氣者似鐵鉉者甚多,卻又談何容易?餘者投敵棄友,雖利己,卻為後人所不齒。

再看看現代者,處於享樂主義社會中的人,大部分懦弱無比,更別談中華民族的`“玉碎不改其白,竹焚不毀其節。”的美德了。先別説這些“之乎者也”的了,現今中國人明説抵制日貨,與日不共戴天,誰卻曾想到過人是支持洋貨,抵制國貨了呢?

現今,中華民族之節氣,行將消弱,愛國人士都很憂心。其實,愛國不須幹出轟轟烈烈的大事,只是得有愛國氣節,愛國之情操。勿須説多好,只須有真才實幹。

讀完《三國演義》,我感慨萬千。“青山依舊在,何處夕陽紅?”民族之氣節,愛國之情操,是我中華民族千古國魂,令高山仰止!作文

讀《三國演義》有感6

閒來無事,捧起一本早已讀過的《三國演義》,奇怪,平日裏覺得無聊的《三國演義》竟覺得如此有趣,於是,我便將《三國演義》重新讀一遍。

幾天過去了,我終於將這本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看完了。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蜀、魏、吳三國紛爭的故事。這本書講述了近百年的重要歷史事件和人物,其中有很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如:智謀無雙的諸葛亮,武藝超羣的關羽,多疑奸詐的曹操……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關羽,因為他不僅武藝超羣,而且對兄弟肝膽相照,重情重義。

在關羽和劉備走散時,即使曹操對自己很好,他也絲毫沒有忘記去尋找劉備的消息,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後面千里走單騎的故事,才有了後來人們所説的武帝,成為了人們口中忠義的化身。關羽就如同抗日戰爭中的一個愛國將軍,不會為了蠅頭小利而背叛國家,背叛兄弟。這也是我們應該要有的一個底線。

由此我想到了我二年級的時候,那時小小的我不小心弄壞了我同桌的鉛筆盒,我又害怕我的同桌責備我,所以,在他問我是誰弄壞他的鉛筆盒時,我撒了謊,説:“我不知道。”後來,我越想越不安,又想到爸爸跟我説過的`關羽的故事。於是,第二天,我鼓起勇氣實話告訴了他。但是沒有想到,他竟然沒有責備我,而是對我説:“其實我並不在意這個鉛筆盒,只是想知道是誰弄壞的而已,既然你承認了,那就沒事了。”從那以後,我再也不會對別人撒謊了。

只不過,武藝高強如關羽,也難逃被敵將殺死的命運。當年,關羽駐守荊州時,孫權久攻不下,他的謀士陸遜出了個計謀,就是以歸順之名。給關羽送酒送菜,麻痺關羽,而關羽毫未察覺他們的計謀,十分驕傲。這才有了後來關羽敗走麥城,被吳國小將殺死的故事。這就是人們常説的:“關羽大意失荊州”。

記得我在三年級的時候,因為驕傲和大意,導致語文閲讀題的答案偏離題目要求,還有做漏了兩道題,最後只得了83分,實在是“關羽大意失荊州——驕兵必敗”啊!今天我才真正弄明白了當中的道理。

以史為鑑,以史為例。從《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體會到了人生的真理,足夠享用一生。而這本書,本身就是一個真理。在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三國世界裏面,我們彷彿不是在讀書,而是在與三國曆史上的英雄對話。

讀《三國演義》有感7

“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相信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不用説,大家也應該知道我要寫讀後感的書是《三國演義》。

上個寒假,我讀了這本書。我讀得津津有味,讓我印象深刻的.段落有很多,什麼桃園三結義、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趙雲單騎救主、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等。

《三國演義》在曹操、劉備、孫權三個政治勢力中,曹操和劉備作為主要對立面,而把蜀國放在中心地位。孫權則主要是作為劉備抗曹的聯合力量出現。這本書中小説通過一些段落刻畫了很多生動的人物形象。

關羽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之一,通過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不僅體現出了關羽的武功高強,更説明了他對於劉備的絕對忠誠。雖然曹操厚待於關羽,可是關於因為在桃園三結義,他不能忘恩負義,所以還是過五關斬六將的走了。還有就是他的胳臂被毒箭射傷了,名醫華佗説要刮骨療傷,而且要把胳膊綁在柱子上,因為怕他亂動。要知道,你就是蹭破一點皮也會非常疼,而當時還沒有麻藥,要把皮劃開刮你的骨頭,可能聽了都會不寒而顫,而關羽説不用,而且還下起了棋。這更能體現出關羽的堅強。

從關羽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知道了不能因為一點誘惑就放棄自己的東西,而且做事要堅強,不能因為有一點小困難就退縮,要勇於面對挫折。讀完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我終身難忘。

讀《三國演義》有感8

最近,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

《三國演義》是明代羅貫中寫的一部長篇小説,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與《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四顆璀璨的明珠在浩如煙海的中華古籍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

讀了這本名著我十分敬佩書中的大漢丞相——諸葛孔明,他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凡韜略遁甲諸書,無所不曉,並且是一個謙虛、重情義、勇敢、言行一致的'人。

先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再是赤壁之戰,然後是三氣周瑾公,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令我佩服。

記得有一回中寫到,周瑜和諸葛孔明一起彈琴,諸葛亮每次回答周瑜的問題時,總是説“略懂!略懂!”由此可見他的謙虛。

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做一個謙虛的人。有一次,我考試考了一百分。回到家裏,媽媽問我:“今天的測試,你考了多少分?”

我抬起頭,説:“一百分!”

媽媽語重心長地説:“你不能驕傲啊!要不然下次的考試你又要考得不好了。”

我沒有理會她,在下一次的考試中,因為我的自滿,在考試時粗枝大葉,沒有認真審題,錯了許多不該錯的,因此沒有考到一個理想的成績。這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事都不能太驕傲,要謙虛。

諸葛亮的機智和謙虛使他保全了自己的生命和聲譽,令我佩服。

讀《三國演義》有感9

《三國演義》,最初讀了這本書時並並不是分掌握,僅僅大約瞭解,三國劉備,曹操,三國曹操為爭漢土打來打去,最終司馬炎漁翁得利罷了。但之後,當我們細嚼這本書的時,發覺它不僅是那樣,還是寫成了一個時期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悠長全過程。

在其中,書裏的人物皆是以勇氣而着稱,她們是這精彩紛呈劇情的創始者,但我禁不住捫心自問:假如是我自身,是我那樣的'勇氣嗎?能造就這精彩紛呈的小故事嗎?假如是我,會像趙子龍那般衝進敵陣中救下主公之子嗎?不,我寧願獻媚逃得遠遠地的也不必衝進亂軍當中搶救,我哪裏有那類古來爭霸扶危主,僅有常山趙子龍的膽識呀>!假如是我,會像三國諸葛亮那般在遭遇諸葛亮的十五萬精兵趕到夢殤前,鎮定地施計解危嗎?不,如果是我,毫無疑問,我已經棄城而逃,所以我有時間想辦法!我沒有三國諸葛亮的勇氣!假如是我,會像關雲長那般一邊下象棋一邊讓神醫華佗為其刮骨療傷嗎?不議論作文高中,我果斷沒治了。刮骨之痛,承受不住,我能像關雲長那般泰然自若嗎?不,我無法那般。蓋上書籍後,我突然覺得到自身太微不足道了,為何?由於我欠缺了生活的磨練,另外也欠缺了取得成功最重要的要素———————勇氣。

在上課的時候議論作文高中,本來自身知道回答也害怕舉起手來;在問與答時,本來自身與別人回答不一致也害怕發佈出去;在生活裏,本來了解他人做不對,也害怕站出去指證其不正確,幫其糾正。人不缺智,最則乏勇。我必須學習《三國演義》中人物的勇氣,因為勇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讀《三國演義》有感10

近段時間來,有空閲讀了《三國演義》這一書,雖不能徹頭徹底的感受一番,可裏面波瀾壯闊的場面也確實讓我激動不已,掩卷而思,腦海裏不由得聯想翩翩。

在這部歷史小説中,羅貫中用他獨特的構思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在眾多人物中,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在小説中,人物的性格似乎關係着成功,正因為人物鮮明的個性,書中才有了那麼多的風流才俊。我懷着激動地心情翻閲着書中的一頁頁,曹操的詭計;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狹窄,是如此的讓我惋歎,不同的性格特點,作者卻刻畫的如此淋漓盡致,細細品味,彷彿都讓我進了一種境界。

在小説中,我認為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想那司馬懿也非等閒之輩,可最終卻敗於諸葛亮手下,甚至諸葛亮死後也能讓司馬懿不得安寧,這就很能説明智慧的重要。

然而,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蟬,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讓天下取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例如;呂布如在白門樓能服從謀士的計策,又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假如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説清楚,哪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正如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其下”。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樣看來,單從國家就可以看出各集團間的實力。仔細品味,卻又可以發現一些倪端,因為國家之間的較量最終往往又是人才的較量。三國裏,曹操的用兵甚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兩人都有致命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陰險,若説蜀國,必定是諸葛亮,他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止觀,即使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庶等人物。但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都的國度,算得上有謀略的,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的刻苦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時年二十六歲。

這些人物就如冰心詩中所説的:

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豔!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鬥的淚泉。

這些人物的事例告訴我們:如果要成功,就一定要有付出。

讀《三國演義》有感11

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當聽到這句富含哲理的話,都使我再一次想起了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使我的視線又移到了金戈鐵馬的年代,三國鼎立,刀光劍影,烽火連天。在這明爭暗鬥,分分合合中,總有一段意味深長的故事,值得我們深思、留念。

其實在我剛讀這本書的時候,是有一些吃不消的,我無法理解書中的場景及語言包含的意思。但越往後就越進入角色,最後就完全沉醉在裏面了。書中的人物就彷彿在我的面前,訴説着他的喜悦、他的無奈、他的憤怒……

在書中,我非常敬佩大英雄劉備、關羽、張飛、趙雲,他們不僅驍勇善戰,又以義子當先。我想書中最與眾不同、最引人注目的要數聰明機智,凝眸知地理,仰面識天文的卧龍先生——諸葛亮。

諸葛亮蟄居隆中的時候就通曉天下大勢:三分天下,人稱“卧龍先生”;出山之始,他就為劉備制定了據蜀聯吳抗曹的戰略;赤壁之戰,他孤身赴吳,舌戰羣儒,説服東吳抗曹;他智取荊襄,進軍益州,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政權;他七擒孟獲,鞏固後方;他六出祁山,誓復漢室。

每當事到緊急,在蜀軍將領手中都會出現他的“錦囊妙計”。無論是東吳招親,還是大唱空城計,甚至在他死後還有馬岱殺魏延,死諸葛驚走活仲達等等,他的“計”層出不窮,一次次的令讀者感歎,充分的反映了他作為軍師的智慧、才能。

書中像諸葛亮一樣有才能的人士,還有東吳的大都督“周郎”——周瑜。他很有軍事才能,但也最令我深思。赤壁之戰,布迷陣讓蔣幹盜書,除去曹操水軍名將;又利用老將黃蓋設計詐降,最終火燒曹軍戰船,大破曹兵。

但在他年輕有為的.背後,卻心胸狹隘,嫉賢妒能。赤壁之戰,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讓他心生嫉恨;取南郡,不僅身受箭傷,南郡仍被蜀兵佔領;劉備招親,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精心設計“假途滅虢”之計要取回被借荊州,結果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他與諸葛亮的軍事謀略交鋒,每次都以咄咄逼人開始,臨了都以偃旗息鼓告終。他抵不過諸葛亮“三氣”,在他被氣得吐血身亡時,還仰天長歎“既生瑜何生亮”。

當讀到這裏時,我不禁感慨萬千,在我看來,害死他的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他不容別人比自己強,氣量狹小;他嫉賢妒能,與諸葛亮水火不容,這樣的人難成大業,這也是為什麼作者會把他當作一個悲劇人物來寫。即使再讓周瑜活一回,他也會敗給諸葛亮的,他沒有諸葛亮的容人之氣,更沒有諸葛亮的才氣。

在書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優點使他們功成名就,但缺點卻往往讓其喪命。關羽曾“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但最後不免“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以身殉國;張飛當陽長板一聲吼,嚇退曹操十萬兵,但酒後性格暴躁,亂打兵士,尤其是聞關羽之死後更勝,最終糊里糊塗死在小兵手裏。

而最令我傷感的要數諸葛亮的與世長辭,他自從劉備去世後,為了報知遇之恩和託孤之任,一直兢兢業業,扶持幼主。可是,天妒英才,在他五十多歲的時候,他的生命走到了盡頭。那一晚,一顆大如斗的長星落地,但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仍不忘國事,他把平身所學傳給姜維,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歌可涕。

當然,在書中,這類忠誠的人,無法枚舉,只能一次次的令人感動。它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忠義當先,誠實守信,性情温和,氣量寬宏,謙虛躬瑾……讓我一生受益匪淺。

讀《三國演義》有感12

大家一定都知道四大名著吧!在這四大名著中,我讀過兩本,一本是吳承恩寫的《西遊記》;還有一本是是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我小時候讀過兒童版本的《三國演義》,覺得很好玩。暑假,我再一次好奇地翻開了青少版的《三國演義》,並認真地看完了這本書。看完以後,我發現書中有許多經典的故事、許多值得我重温的篇章、許多讓我喜歡的故事場景、許多值得我用筆記下來的的文字。

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諸葛亮是琅琊陽都人,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躬耕於南陽。他住的地方有一個山崗,名叫卧龍崗,因此自號為“卧龍先生”。他是絕代奇才,智慧多謀,很有才幹,總能巧妙的打敗敵人。雖然他沒有蓋世武功,不能怒吼嚇退曹兵,不能百步穿楊,更不能揮舞青龍偃月刀。可是,聰明智慧的他可以不廢一兵一足打敗司馬懿父子的精鋭部隊,幫劉備獲取勝利。

《三國演義》裏,主要講了劉備、張飛、關羽三人想要統一天下、保衞和平。三國時代,因戰爭蜀國滅亡了,魏國也改成了晉朝,此時的吳國對於晉朝已經毫無威脅可言。隨後,吳國也搖擺了十幾年,最終,吳國在公元280年被晉武帝吞併。中國歷史上轟轟烈烈的`三國時代就這樣結束了。

而我喜歡的故事是三顧茅廬,劉備前兩次去拜訪諸葛亮都未成功,可劉備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人才,可以不辭辛勞,不記身份的高低之分,不畏懼和計較他人的刁難、折磨和考驗。當時張飛都有些不耐煩了,看不下去了,可在劉備的勸説下,劉、關、張三人仍然懷着真誠的心,第三次去登門拜訪了諸葛亮。童子開門出來,劉備説是來拜訪先生的,童子説先生在睡覺,於是劉備吩咐關、張二人在門口等候,劉備卻獨自一人進屋求見。過了好一會兒,諸葛亮才醒來,他換了一身衣服,才接見了劉備。經劉備苦口婆心的勸説,諸葛亮終於被劉備的誠意所感動,而諸葛亮的才能也讓劉備深深折服,最終,諸葛亮決定出山幫助劉備。

書中塑造了一個又一個英雄人物:劉備、張飛、關羽、諸葛亮、曹操、周瑜等等。他們個個都身經百戰、英武神勇,都能統兵戰鬥。從中,我學到了智慧、勇敢、正義。三國時代預示着戰爭的結束,是文明、和平的開啟!

讀《三國演義》有感13

《三國演義》是我百看不厭的經典小説,要問我喜愛的原因,當然是裏面那些各具特色的人物了。

在智謀人才方面,魏國有郭嘉、荀彧、賈詡、程昱、司馬懿等人,蜀國有諸葛亮、龐統、法正,吳國有周瑜、魯肅、陸遜,這些人都可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他們之間的能力都是勢均力敵,是當時傑出的人才。

武將方面,由於《三國演義》的描寫,我們熟知了蜀國的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五虎上將。實際上,魏國的'武將也不遜於蜀國,夏侯淵、徐晃等將領也都是智勇雙全,張遼在逍遙津之戰中顯示了超強的作戰能力,張合也在對蜀國作戰中屢立奇功。只不過《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以蜀國為正統,才着重刻畫了關羽、張飛等蜀國人物。吳國方面,呂蒙、甘寧、太史慈等人也是一時的豪傑,還有吳國老將軍黃蓋,赤壁大戰曾向周瑜獻火攻之策,以苦肉計詐降,率船火燒曹操水軍。

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時時會出現在我的腦海裏。

讀《三國演義》有感14

手捧《三國演義》,好似墜入歷史長河,探尋那觸手可及的寶藏。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説家羅貫中。《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還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從三國大亂到諸侯割據,從三國鼎立到重歸統一,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

《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個個引人入勝,娓娓動聽:欲擒故縱的七擒孟獲,禮賢下士的三顧茅廬;熱血沸騰的桃園三結義,氣氛緊張的煮酒論英雄;義薄雲天的千里走單騎,勇冠三軍的大戰長板坡……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品質也好。在與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赤兔馬時,便立即騎着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

他降漢不降曹、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他雖降了敵,但他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諸葛亮的謹慎,周瑜的'狹隘,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在三國中,曹操和司馬懿都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説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我想,如果沒有了誠信,就不會得到大家的信任,大家都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

品《三國演義》,“誠信”二字便是其精華……

讀《三國演義》有感15

寂靜的夜晚,枱燈柔和的光影下總有一抹身影在書桌前靜靜享受着與書相伴的歡愉。與書中人物一起感受潮起潮落,感受跌宕起伏。於我來説,與書相伴,是充實的。書籍的海洋中,我尤為喜歡《三國》。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書為鏡,可以知興衰,亦可知人之得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陳壽用其一生作《三國志》將璀璨三國呈現在千百年之後,而羅貫中著《三國演義》又將這歷史演義的淋漓盡致。朝代更迭是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而人的興衰更是難違天命,書籍用其清薄的身體,承載起無數英雄豪傑青史留名的夢。

三國是劉關張桃園結義,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兄弟情,還是曹孟德寧肯我負天下人,不肯天下人負我的'虛偽奸詐?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還是呂布認賊作父,三姓家奴的背叛?三國中既有曹孟德慨歎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也有樂不思蜀的劉禪。有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文韜,也有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武略。初讀三國演義,自覺如井底之蛙,三國之英雄如天上繁星,隨便哪一個,都能夠成為我們的楷模。

諸葛亮的草船借箭讓我體會到了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智慧;虎牢關前三英戰呂布讓我領略到了豪傑們的勇猛;劉玄德三顧茅廬讓我看到了求賢若渴的心誠;上方谷司馬懿被一場雨化險為夷,諸葛亮最終隕星五丈原讓我明白了天命不可違。

在與《三國演義》相伴的日子裏,我更懂得在學習上,要戒驕戒躁,勤勤懇懇多讀書,這樣才能像呂蒙一樣讓人刮目相看。在生活中,要克服困難,多去思考,就像諸葛亮六出祁山一樣,儘管條件艱難,但仍可以用智慧創造一片天地。《三國演義》不僅是一本書,更是良師益友,與其相伴,受用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