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經典詩詞 > 詩詞集

虞集的詩詞《風入松·寄柯敬仲》賞析

欄目: 詩詞集 / 發佈於: / 人氣:1.92W

風入松•寄柯敬仲》

虞集的詩詞《風入松·寄柯敬仲》賞析

宋•虞集

畫堂紅袖倚清酣,華髮不勝簪。幾回晚直金鑾殿,東風軟、花裏停驂。書詔許傳宮燭,輕羅初試朝衫。

御溝冰泮水挼藍,飛燕語呢喃。重重簾幕寒猶在,憑誰寄、銀字泥緘。報道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

【賞析】

虞集和柯九思是忘年之交,二人曾共事於奎章閣。虞集生長於臨川崇仁,宋代也稱為江南西路,他詩中也常以江南為念。這首詞是虞集寄贈給退居吳下的柯九思的,柯九思非常喜歡,“書《風入松》於羅帕作軸”,而且這首詞因“詞翰兼美,一時爭相傳刻。

詞的上闋回憶與故友在奎章閣執勤的情景。下闋以景言情,寫思念朋友和歸心似箭的情懷。全詞以春天為背景,畫面明豔,意境柔美,給人以春風拂面的美好感受。其中幾句“杏花春雨江南”為詞中名句,為歷來詞家所稱賞。

“杏花春雨江南”這句,僅僅六字,卻足以抵得上千言萬語,它均由名詞組合而成,未加任何形容詞,以白描筆法寫成,把江南春色描繪得淋漓盡致,可謂妙筆天成。詞以景結情,極為警策。杏花是明麗嬌豔之花,春雨是纏綿細膩、脈脈含情的,而江南又是一個令人神往的美好所在,三者結合到一起,組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江南水墨畫。杏花盛開,白的似雪,紅的如火;白則清新淡雅,紅則嫵媚濃豔,紅白相映,美不勝收。春雨揮灑,煙雨瀰漫,似一抹輕紗籠罩着江南,教人迷醉。江南就該這樣,明明軟媚入骨,卻坦易明亮,可以令人心動一生,牽絆一世。徐悲鴻先生曾自題聯曰“白馬秋風塞上,杏花春雨江南”,這幾乎成了南北方景物的標籤。

擴展閲讀:虞集的生平簡介

虞集,祖籍仁壽(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為南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孫,其父虞汲曾任黃岡尉,宋亡後,徙臨川崇仁(今屬江西省)。其母親是國子祭酒楊文仲之女。祖輩皆以文學知名。虞集1272年二月二十日(3月21日)生於湖南衡陽,正當宋末,兵戈擾攘,為避戰亂,隨父遷居江西崇仁二都(今石莊鄉)。

虞集自幼聰穎,3歲即知讀書,4歲時由母楊氏口授《論語》、《孟子》、《左傳》及歐陽修、蘇軾名家文章,聽畢即能成誦。9歲時已通曉儒家經典之大旨。14歲時師從理學家吳澄,對儒學世界觀有了進一步認識。元朝統一全國後,虞集先在江西南行台中丞董士選府中教書。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虞集至大都(今北京市),大德六年(1302),被薦入京為大都路儒學教授。不久,為國子助教。他以師道自任,聲譽日顯,求學者甚多。仁宗即位(1312),虞集任太常博士、集賢院修撰。他上疏論學校教育問題,多有真知灼見,為仁宗所賞識。延祐六年(1319),為翰林待制兼國史院編修、集賢修撰。泰定元年(1324),為國子司業,後為祕書少監。四年(1327),他與王約隨從泰定帝去上都,用蒙語和漢語講解經書,上都大臣為其博古通今所折服。泰定帝時,升任翰林直學士兼國子祭酒。他建議京東沿海土地應讓民開墾,築堤以防潮水湧入。這既可逐年增加税收,又使數萬民眾得以在京師周圍聚集,增強保衞京師的力量。這些主張雖未被採納,但後來海口設立萬户之計,就是採用其説。文宗在登位之前,就對虞集有所瞭解,登基後,即命其為奎章閣侍書學士。文宗有旨採輯本朝典章制度,仿效“唐、宋會要”,編修《經世大典》,命虞集與平章事趙世延同任總裁。後趙世延離任,由虞集獨專其責。虞集嘔心瀝血,批閲兩載於至順二年(1331)全書編纂而成,共計880卷,是研究元朝歷史的重要資料。書成後,文宗命他為翰林侍講學士、通奉大夫,他以眼疾為由乞外任,未被允許。直到文宗及幼君寧宗相繼去世,才得以告病迴歸崇仁。至正八年(1348)五月己未(二十三)日(6月20日),病逝於家。諡“文靖”,贈江西行省參知政事,追封為仁壽郡公。

擴展閲讀:虞集的文學成就

虞集素負文名,宋濂在《柳待制文集》序言中説:“天曆以來,海內之所宗者,唯雍虞公伯生、豫章揭公曼碩、烏傷黃公晉卿及公(柳貫)四人而已。識者以為名言”。宋犖《漫堂説詩》雲:“元初襲金源派,以好問為大宗,其後則稱虞、楊、範、揭”。

虞集説:“仲宏(楊載)詩如百戰健兒,德機(範梈)詩如唐臨晉帖,曼碩(揭傒斯)詩如美女簪花(一作“三日新婦”),而他自己的詩如“漢廷老吏”。據説揭傒斯聽到這種評論,頗不高興,因為揭的詩寫得是相當典重的。虞集詩歌內容表現出較強的民族意識。他在《挽文丞相》一詩中,對寧死不屈的南宋忠臣文天祥充滿了哀悼,以至有人這樣説:“讀此詩而不泣下者幾希!”文字亦流暢宛轉。另有《從兄德觀父與集同出滎州府君,宋亡隱居不仕而歿,集來吳門省墓,從外親臨邛韓氏得兄遺蹟有説:“我因國破家何在,居為脣亡齒亦寒”,不知為誰作也?撫誦不覺流涕,因足成一章,併發其幽潛之意雲》一詩,也流露同樣思想感情。在《趙千里小景》詩中,他説“殘雲野水三百年”,也有憑弔宋亡的意思。虞集生二歲而宋亡,但由於元代民族關係緊張,以至在作品中表露出民族意識。

虞集有些詩還寫及了民生疾苦,如《次韻陳溪山□履》、《杞菊軒》等。此外,他對元統治者推行的民族仇殺政策,頗表不滿。他更多的詩是贈答應酬、內容空泛的作品。虞集生長在社會和平安定時期,他的詩詞一般都寫得清和淡遠。一派承平氣象,如《無題》詩表現一種朦朧的境界,《聞機杼》則呈現雅淡的畫面,《臘日偶題》、《聽雨》、《宮詞》等給人一種安詳幽靜印象。虞集的詩風格嚴峻,聲律圓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