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經典詩詞 > 詩詞集

行旅詩:望月懷古

欄目: 詩詞集 / 發佈於: / 人氣:4.77K

望月懷古》這首詩體現了詩人的深切感情,我們一起來看看《望月懷古》的原文及作者簡介。

行旅詩:望月懷古

《望月懷古》原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⑵,竟夕起相思。

⑴ 滅燭憐⑶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⑷贈,還寢夢佳期。

《望月懷古》註釋

⑴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刻劃相思時心神恍惚,不覺從室內走到室外。愛月滅燭,露涼披衣,寫盡無眠。

⑵ 遙夜:長夜。竟夕:終宵,即一夜

⑶ 憐:愛。滋:滋潤,生。

⑷ 盈手:雙手捧滿之意。

《望月懷古》譯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裏不眠而把親人懷想。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

《望月懷古》賞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出句寫景,對句由景入情。詩人用樸實而自然的語言描繪出一幅畫面:一輪皓月從東海那邊冉冉升起,展現出一派無限廣闊壯麗的動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奧莫窺,遙遠難測,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詩中人的不盡思念。他設想,遙隔天涯的遠人.此時可能也在對月相思吧。詩中人不説自己望月思念對方,而是設想對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構思奇巧,含藴有致,生動地反襯出詩寄託的深遠。詩着一“生”字,極為生動,這同張若虛“海上明月同潮生”詩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異曲之妙。“天涯共此時”句.是從謝莊《月賦》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詩人巧妙地把寫景和抒情融合起來。寫出彼此共對皓月之境,又藴含懷遠之情。首聯擒題,以下諸句便由此生髮開去。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多情人怨恨着這漫漫的長夜,對月相思而徹夜不得入眠。這是對詩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現實,由望月而轉身就寢的矛盾心情的表述。這裏寫出多情人由懷遠而苦思,由苦思而難眠,由難眠而怨長夜的種種連鎖動作過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觀感情色彩。這一聲“怨長夜”,包孕着多麼深沉的感情!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寫詩中人因遙思遠人,徹夜相思,滅燭之後,尤覺月華光滿可愛,於是披衣步出室外,獨自對月仰望凝思,不知過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濕了衣裳方覺醒過來。這是一個因相思所苦的非痴即呆的形象。這一聯貌似寫賞月,實則寓寫懷遠幽思。月的清輝,最易引入相思,詩人神思飛躍,幻想月光能成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與之相依為伴。詩人多想讓這種幻想成為現實!所以“滅燭”,正是為了追隨月光;“披衣”,則是為了同月華多停留些時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之意。詩寫出月光的可愛,也寫出詩人寄意的深遠。這聯屬對工整,頓挫有致。句中的“憐”和“覺”兩個動詞用得好,使詩中人對遠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達,這是一種因望月而懷人,又因懷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寫法,它勾勒出一個燭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單思苦,望月懷遠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因思念遠人而不得相見,故面對月華情不自禁地產生把月贈送遠人的想法。晉人陸機擬古詩《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句,詩中的“不堪盈手贈”即由此化出。隨之而來便產生尋夢之想。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痴念。但藉此更襯托出詩人思念遠人的深摯感情,使詩的懷遠更為具體、更有含藴。詩便在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讀之尤覺韻味深長!

《望月懷古》作者簡介

張九齡(678-740)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張九齡詩歌成就頗高,獨具“雅正沖淡”的神韻,寫出了不少留存後世的名詩,並對嶺南詩派的開創起了啟迪作用。九齡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詩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懷遠》等更為千古傳頌之詩。有《曲江集》二十卷傳世。張九齡的詩早年詞采清麗,情致深婉,為詩壇前輩張説所激賞。被貶後風格轉趨樸素遒勁。

Tags:望月懷 行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