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少年遊·並刀如水宋詞

欄目: 宋詞三百首 / 發佈於: / 人氣:7.17K

少年遊·並刀如水宋詞1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温,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

少年遊·並刀如水宋詞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註釋

⑴並刀:幷州出產的剪刀。如水:形容剪刀的鋒利。

⑵吳鹽:吳地所出產的潔白細鹽。

⑶幄:帳。

⑷獸煙:獸形香爐中升起的細煙。

⑸誰行(háng):誰那裏。

⑹直是:就是這首詞乃感舊之作。

賞析/鑑賞

這首詞,不外是追述作者自己在秦樓楚館中的一段經歷;這種耳食的記載簡直荒謬可笑。皇帝與官僚同狎一妓,事或有之,走開便是,何至於匿伏牀下,而事後又填詞暴露,還讓李師師當面唱給皇帝聽。皇帝自攜新橙,已是奇聞,攜來僅僅一顆,又何其乞兒相?在當時士大夫的生活中,自然是尋常慣見的,所以它也是一種時興的題材。然而這一類作品大都鄙俚惡俗,意識低下,使人望而生厭。周邦彥這一首之所以受到選家的注意,卻是因為他能夠曲折深微地寫出對象的細微心理狀態,連這種女子特有的口吻也刻畫得維妙維肖,大有呼之欲出之概。誰説中國古典詩詞不善摹寫人物,請看這首詞,不過用了五十一字,便寫出一個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這是富於暗示力的特寫鏡頭。出現在觀眾眼前的,僅僅是兩件簡單的道具(並刀,幷州出產的刀子;吳鹽,吳地出產的鹽。)和女子一雙纖手的微細動作,可那女子刻意討好對方的隱微心理,已經為觀眾所覺察了。

“錦幄初温,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室內是暖烘烘的幃幕,刻着獸頭的香爐(葉嘉瑩:獸形的香)輕輕升起沉水的香煙。只有兩個人相對坐着,女的正調弄着手裏的笙,試試它的音響;男的顯然也是精通音樂的,他從女的手中接過笙來,也試吹了幾聲,評論它的音色的音量,再請女的吹奏一支曲子。

這裏也僅僅用了三句話,而室內的氣氛,兩個人的情態,彼此的關係,男和女的.身分,已經讓人們看得清清楚楚了。

但最精采的筆墨還在下片。

下片不過用了幾句極簡短的語言,卻是有層次,有曲折,人物心情的宛曲,心理活動的幽微,在簡潔的筆墨中恰到好處地揭示出來。

“向誰行宿”──“誰行”,哪個人,在這裏可以解作哪個地方。這句是表面親切而實在是小心的打探。乍一聽好像並不打算把他留下來似的。

“城上已三更”──這是提醒對方:時間已經不早,走該早走,不走就該決定留下來了。

“馬滑霜濃”──顯然想要對方留下來,卻好像一心一意替對方設想:走是有些不放心,外面天氣冷,也許萬一會着涼;霜又很濃,馬兒會打滑……真放心不下。

這樣一轉一折之後,才直截了當説出早就要説的話來:“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意思是:你看,街上連人影也沒幾個,回家去多危險,你就不要走了吧!

真是一語一試探,一句一轉折。讀者分明聽見她在語氣上的一鬆一緊,一擒一縱;也彷彿看見她每説一句話同時都偵伺着對方的神情和反應。作者把這種身分、這種環境中的女子所顯現的機靈、狡猾,以及合乎她身分、性格的思想活動,都逼真地摹畫出來了。

這種寫生的技巧,用在散文方面已經不易着筆,用在詩詞方面就更不容易了。單從技巧看,不能不叫人承認周邦彥實在是此中高手。

少年遊·並刀如水宋詞2

《少年遊·並刀如水》

宋代:周邦彥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温,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少年遊·並刀如水》譯文

幷州產的剪刀非常鋒利,吳地產的鹽粒潔白如雪,女子的纖纖細手剝開新產的熟橙。錦制的帷帳中剛剛變暖,獸形的香爐中煙氣不斷,二人相對着把笙調弄。

女子低聲地探問情人:今夜您到哪裏去住宿?時候已經不早了,城上已報三更。外面寒風凜冽,路上寒霜濃重馬易打滑,不如不要走了,街上已經少有人行走!

《少年遊·並刀如水》註釋

並刀:幷州出產的剪刀。

如水:形容剪刀的鋒利。

吳鹽:吳地所出產的潔白細鹽。

幄:帳。

獸煙:獸形香爐中升起的細煙。

誰行(háng):誰那裏。

直是:就是這首詞乃感舊之作。

《少年遊·並刀如水》賞析

此詞上片描繪室內情景:破新橙,焚獸香,坐吹笙;下片想象室外情景:時已三更,馬滑霜濃,行人稀少。前者實寫,用實物烘托室內温馨氣氛;後者虛寫,以語言渲染室外寒冷景象。全詞曲折細緻地刻畫人物的心理狀態,表露出彼此相愛的心情,為後世歷代詞家所稱賞。

上片以男方的視角寫美人的熱情待客,抒發對女子情投意合的情感。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這是富於暗示力的特寫鏡頭。出現在觀眾眼前的,僅僅是兩件簡單的道具(並刀,幷州出產的刀子;吳鹽,吳地出產的鹽。)和女子一雙纖手的微細動作,可那女子刻意討好對方的隱微心理,已經為觀眾所覺察了。

“錦幄初温,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室內是暖烘烘的幃幕,刻着獸頭的香爐(葉嘉瑩:獸形的香)輕輕升起沉水的香煙。只有兩個人相對坐着,女的正調弄着手裏的笙,試試它的音響;男的`顯然也是精通音樂的,他從女的手中接過笙來,也試吹了幾聲,評論它的音色的音量,再請女的吹奏一支曲子。這裏也僅僅用了三句話,而室內的氣氛,兩個人的情態,彼此的關係,男和女的身分,已經讓人們看得清清楚楚了。

下片以敍事的方式來抒情,改用女方的口吻來傳情,有層次,有曲折,人物心情的宛曲,心理活動的幽微,人物形象的刻畫和生活細節的描寫更是十分細膩逼真。

“低聲問”一句直貫篇末。誰問?未明點。為何問?也未説明。“向誰行宿?”的文化自知是男子的告辭引起。寫來空靈含蓄,挽留的意思全用“問”話出之,更有味。只説深夜“城上已三更”,路難“馬滑霜濃”,“直是少人行。”只説“不如休去”,表情措語,分寸掌握極好。

這首詞,通過對女子特有口吻惟妙惟肖的刻畫,曲折深微的寫出對象的細微心理狀態,追述作者自己在秦樓楚館中的經歷,大有呼之欲出之概。詞結束在“問”上,結束在期待的神情上,意味尤長。無限情景,都自先手破橙人口中説出,更不別作一語。意思幽微,篇章奇妙。

詞中所寫的男女之情,意態纏綿,恰到好處,可謂“傅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不沾半點惡俗氣昧;又能語工意新。這種寫生的技巧,用在散文方面已經不易着筆,用在詩詞方面就更不容易了。單從技巧看,周邦彥實在是此中高手。

《少年遊·並刀如水》創作背景

這首詞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周邦彥居於京城時,與名妓李師師相好。宋徽宗趙佶聽到李師師的豔名後,也來湊熱鬧,常微服私訪到李師師家中。周邦彥躲在牀下,大氣都不敢出,卻還要忍受心上人與皇帝戲虐調情、顛龍倒鳳,心中痛苦可想而知。第二天,他將這段見聞,填了一首《少年遊》。

《少年遊·並刀如水》作者介紹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敍。為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少年遊·並刀如水宋詞3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温,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簡析】

這是一首描寫戀情的詞篇。上片,烘托室內氣氛,渲染室內的安恬靜謐,純淨閒雅。下片,換頭三字直貫篇終,極寫對戀人温存體貼和婉言勸留。

本篇作法與周邦彥其他詞略有不同,主要表現在;構思有新的角度;手法有新的變化;語言有新的特色。

在浩如煙海的唐宋詞中,描寫愛情的詞作所在皆是。其中,有許多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但也有不少作品寫得庸俗淺露,詞語塵下。即使是那些較好的詞,也常常千篇一律,甚至流於公式化和程式化。《少年遊》作為愛情詞來説,它的構思比較別緻,有新的角度。這主要表現在場景的佈置與細節的選擇上。作者沒有選取離別相思之類的場面,也沒有選取別後重逢驚喜的一剎那,而只是通過並刀、吳鹽、新橙、錦幄、獸香這樣一些比較簡單的道具佈置出一個安恬靜謐的環境,然後再通過破新橙、坐調笙和低聲問這樣的動作以及不如休去這樣的對話,表現相互愛戀與深情體貼。有了這樣的道具和佈景,有了這樣的動作和心緒,就把詞中所反映的愛情關係提到一個格調比較高雅的境界,洗淨了愛情詞作中常見的那種脂膩粉濃、市塵儇薄的庸俗氣味。清沈謙在評論這首下片幾句時説:言馬,言他人,而纏綿偎依之情自見。若稍涉牽裾,鄙矣。

由於構思的角度不同,表現手法也自然要有差異。在以上所選周詞的説明中,我們不止一次地提到,周邦彥的詞撫寫物態,曲盡其妙。他善於借景抒情,虛實兼到。他的某些佳作,主要是靠形象來説話的。但是,這首《少年遊》則與之有所不同,它主要藉助白描、敍述與人物對話來刻畫人物的內心活動,詞中雖也有生活場景與具體細節的描繪,但,那隻不過是交待時間、地點與烘托環境氣氛而已。它的精彩部分主要是靠動作與對話表現出來的。清代譚獻在《復堂詞話》中評這首詞説:麗極而清,清極而婉,然不可忽過‘馬滑霜濃’四字。這話是很有道理的。假如沒有後片低聲而簡短的`對話,就不可能含蓄婉轉地表現出旖旎風流與温柔體貼的戀情。

由於這首詞主要是靠動作與對話來表現情緒的,所以,詞的語言也有新的特點,即提煉口語,如話家常,純用白描,到口即消。這樣的語言特點和他那些富豔精工,長於對句,善用動詞,深清音律的詞作是截然不同的。這説明,周邦彥確實是駕馭語言的大師,他可以根據詞的內容相應地變換寫法,使語言更好地為內容服務。賙濟在《宋四家詞選》中評論這首詞説:此亦本色佳制也。本色至此,便足。再過一分,便入山谷惡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