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勵志 > 為人處世

懂心機為人處世之道

欄目: 為人處世 / 發佈於: / 人氣:2.55W

學會為人處世,處理好人際關係,你才可以在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懂心機為人處世之道,歡迎閲讀!

懂心機為人處世之道

懂心機為人處世之道:

無論哪個職業,沒有“心機”,做人是不成功的。成功做人做事需要“心機”。

治國要有方略,打仗要有計謀,下棋要有心計,而做人做事,則要有“心機”。

做人沒有“心機”,就會四處碰壁,孤立無援;做事不懂“心機”,就會稀裏糊塗,深陷絕境。

因此,要想保護自己,發展自己。你就要懂得做人做事的“心機”。本書為你介紹為人處世的各個方面需要的“心機”。讀完這本書,如果你能仔細體會書中的觀點,重新檢視自己習以為常、日積月累的主觀偏見,積極、客觀的將這些方法用到日常生活、社交中,就能讓你生活得更自在、處事更圓融、前途更順遂。

同時,為人處世要有成,就必須求穩,絕不可做超能力之外和沒有把握的事,即不能盲目死拼、死磕,否則到頭來你只能碰得頭破血流,輸得體無完膚。這是為人處世最大的忌諱,屬笨拙手段。反之,你憑自己的眼力、心力,能夠準確地算準自己行動的路數,在能力範圍之內進退、轉換、取勢,就能加大成功的係數,正如美國著名成功學家特魯西所説:“最聰明的人,總能以最好的手段做出最大的事情。”如此能確保做事成功的硬手段在本書中隨處可見。

成功的機會對每個人都均等,你不可能從這裏尋找差別,你唯一能勝過別人,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你做人做事的方式了。

成功做人、成功做事,在於“心機”。

第一章 厚黑之道,最終的勝利才是目的 1

社會關係網的複雜,世事的多怪,人心的險惡,生活當中,要想把身邊的事情處理好,要想對付身邊那些“小人”,一定要有“心機”,還要懂得一些“厚黑之道”。

1.寧得君子不得罪小人

俗話説: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這是什麼原因呢?就因為堂堂正正的君子人格高尚,有涵養,有肚量,小事講謙和禮讓,大事講禮義廉恥。而小人就不同了,他們人格卑鄙,一點小事都能記恨一輩子。他們遇事處事不講信義,不講道德,不擇手段,不計後果。經常無事生非、無中生有也是小人一貫的作風。

因為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是不願意招惹任何事非的,所以小人就更加有恃無恐。你越是躲着他,他便越是追着你;你越怕什麼,他便越幹什麼。如果小人一惱火,他會什麼也不在乎。

小人所用的招數往往會超出善良人們的想象。一般人都不會幹損人利己的事情,而小人卻是百無禁忌:只要把對方整得吐血,打得趴下,他們就會把渾身解數都使出來;只要能抖出一片威風,他們是不惜傷筋動骨也要玩到底的。所以,對於小人,人們自然是敬而遠之,當然更不敢與他“奉陪到底”了。

小人平時很少閒着,他們需要打聽趙家高錢家低張家長李家短,以備戰時所需,關鍵時刻一古腦兒抖出來;他們需要經常練兵,把罵人的話整人的術玩得嫻熟,爐火純青,免得到時候用的着時顯得生疏;他們還需要經常想法子尋找靠山,鋪設後路,厚着臉皮巴結用得上的人,挖空心思找有縫的蛋,為了為虎作倀不惜認賊作父。即使誰也靠不上,什麼人也利用不了,他們也是橫不懼豎不怕的,讓人拿他們無可奈何……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誰都不願意和小人打交道,可是不管你願意或不願意,又總不可避免的要與小人打交道。我們周圍的小人,眼睛始終牢牢地盯着我們所有的大大小小的利益,隨時準備多撈一份利益,並會不惜一切代價準備用各種手段來算計別人,令人防不勝防。與這樣的人打交道時,務必多留幾個心眼。但即使你比他強大,也最好不要與其發生正面衝突。仇視小人和與小人做正面鬥爭,足以顯示出你的正義,但這不是保身之道。在現實生活中,你的正義在與小人鬥爭時會顯得不切實際。因為你的正義,公然暴露了這些小人的無恥和不義。再壞的人也不願意被別人認為自己“很壞”。結果是,小人身在暗處,天天琢磨你,想法設法打擊你,破壞你的正事,分散你的精力,用各種手段要把你打倒,而不會輕易罷手。你所有的理想、事業和一切努力可能因此付諸東流,而得不償失。所以不要得罪小人。面對小人時,最好的辦法是滿臉笑容,尊重他,糊塗了事。

“小人”,相對於君子而言,泛指無德之人。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崇尚道德文明,崇敬君子,鄙視小人。有許多成語格言揭露小人的醜惡嘴臉,鞭撻小人的卑鄙行徑,告誡人們要警惕小人。例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勢利小人”等等。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就是提醒人們要時刻提防小人。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則站在歷史的高度,指出“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把對小人的危害的認識推向極致。

小人往往都記仇,而且報復心也很強,深深埋藏在心底,甚至深入骨髓,須臾不忘,等到機會已到,立刻跳出來,睚眥必報。看到、聽到、讀到的小説、故事、報道中不都有這樣的事情嗎?即使你對小人有恩,小人也會認為那是你應該的,合理的,自然的。小人的胃口大着呢,你對他的好處根本看不在眼裏,更不放在心上。過後忘記那是必然的。假如你有一點沒有滿足小人的要求,他們就會費盡心思地報復你。

君子坦蕩蕩,你可以把他的要求拒絕掉,他微微一笑,知道你有難處,十分理解。君子有缺點,你指出來,他會對你感謝不盡。與君子交朋友,可以袒露心扉,不用有戒心。對小人則萬萬不可。雖然你不用像修長城那樣把自己圍起來,也不必用古代的盔甲把自己包裝起來,但是一定要有一種保護自己的好辦法,儘量不要讓小人有接近你的機會。

如果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必須與小人共事,那麼就應該記住:“待小人要寬,防小人要嚴。”少説多聽,不輕易許諾,不輕易褒貶他人,對小人的缺點千萬不要批評,儘量不要與小人交往,特別不要到小人家串門,也儘量不讓小人來自己家走動。對小人的要求,能辦的一定要辦,不能辦的一定婉言謝絕,千萬不要留下似是而非的話頭。對小人要禮而敬之,敬而遠之,不去招惹他,更不要與小人開玩笑。須知,小人會翻臉不認人,惱了會把開玩笑的話當成真的,他一定會報復你的,讓你吃不了兜着走。

有句老話叫“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總結出這句話的人,一定是深受小人之苦。為什麼不能得罪小人?

因為小人是你前途上的禍根。小人記恨。你也許是無心得罪了他。但他耿耿於懷。他就會不動聲色地等待報復的時機。在你完全忘記這些微小的細節之後,他突然出手,打你個措手不及,你被摧毀的時候,怎麼也想不到,是他在搗鬼。而他卻在暗處看你倒黴偷着笑。

小人的齷齪是你的不屑。在這裏,我們也可以説小人的手段是陰暗的。這是你不齒的地方,但你不得不承認這很有效。小螞蟻的一個洞,就可能決裂長堤。你任何的小疏漏,都可能成為小人致你於死地的傷口。如果明對明,小人也許逃之夭夭。但陰暗裏活動,是他的強項。你不能和他一樣陰暗,你就不要得罪他。

另外,小人的算計你陪伴不起。一般人如果讓他時時刻刻去算計,他也許會覺得累。但小人不然。他的算計是他的樂趣。他算計你是在快樂地遊戲。你反擊他卻是沉重的應付。勝敗早已分曉。你怎麼是他的對手?

小人之所以被稱之為小人,因為他們有着許多與君子甚至與常人都明顯不同的“小”的特徵。概括起來主要有:玩小心眼兒、耍小聰明、訂小計謀;拉小山頭,結小宗派,劃小圈子;記小黑帳、抓小辮子、鑽小空子;搞小動作、下小圈套、打小報告。這些“小”可是千萬不能小瞧的,後果往往相當嚴重、相當“大”。一方面,“小”的東西往往不為常人所重視、所警覺、所提防,陰謀相對更容易得逞,從而釀成“大”的後果;另一方面,一旦小人得志,便會大刀闊斧地幹起來,動大手筆,做大文章,大打出手,大開殺戒……

如果君子平常不對小人嚴加防範,個人要吃虧,單位要受損,國家要受害,民族要遭殃。歷史也已經對這句話做出了很好的證明。從前有一位聖者率門徒出國考察,來到某個地方,此地原為一個國家的首都,可是這個國家早已滅亡了。這位聖者是研究興國治亂的專家,他立即進行了一個調查訪問。向一個年紀大閲歷多的老者請教:“貴國為什麼會滅亡?”老者沉思良久,回答説:“亡國的原因是,國君用人只肯作用道德君子,而好人沒辦法對付壞人。”俗話説:寧得罪十個君子,不得罪一個小人。因為君子做事光明磊落,講究公平公正,既使與你為敵,也不會、更不屑耍陰謀詭計。而一旦得罪了小人,他就會不擇手段,斬盡殺絕。從這個意義上説,君子鬥小人難免吃虧。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要善於提防小人,這樣才能避免上當受害。唐朝大將郭子儀就深諳此道,奸相盧杞拜會他時,他總是讓親屬迴避,因為盧杞貌醜心黑,一旦受到親屬的嘲笑定會懷恨在心,圖謀報復。

在“安史之亂”平定之後,功高權重的郭子儀這時也不居功自傲了,為防小人嫉妒,他反而比原來更加小心了。有一次,朝中有一個地位比自己低的官僚要來拜訪郭子儀,此人乃歷史上聲名狼藉的奸詐小人,相貌奇醜,生就一副鐵青臉,臉形寬短,鼻子扁平,兩個鼻孔朝天,眼睛小得出奇,時人都把他看成是個活鬼。正因為如此,一般婦女看到他都不免掩口失笑。因家中侍女成羣,郭子儀事先做了周密安排,郭子儀聽到門人的報告,立即讓身邊人避到一旁不要露面,他獨自憑几等待。盧杞走後,姬妾們又回到病榻前問郭子儀:“許多官員都來探望您的病,你從來不讓我們躲避,為什麼此人前來就讓我們都躲起來呢?”郭子儀微笑着説:“你們有所不知,這個人相貌極為醜陋而內心又十分陰險。你們看到他萬一忍不住失聲發笑,那麼他一定會心存嫉恨,如果此人將來掌權,我們的家族就要遭殃了。”郭子儀對這個官員太瞭解了,在與他打交道時做到小心謹慎。後來,這個盧杞當了宰相,極盡報復之能事,把所有以前得罪過他的人統統陷害掉,唯獨對郭子儀比較尊重,沒有動他一根毫毛。這件事充分反映了郭子儀對待小人的辦法既周密又老練。

要想做到避開小人就必須瞭解小人,因為小人很厲害,但是我們不必怕他,不值得把太多的精力浪費在一些沒有價值的爭鬥上。如果你一不小心把握不好自己的行為界限,得罪了小人,他就會想方設法來琢磨你,破壞你的正事,分散你的精力,使你不能安心工作、學習和生活。所以説,對於那些小人我們還是儘量避開繞道而行。

當你在與小人打交道時務必考慮周全一點才好,最好不要與他發生正面的衝突。論實力,小人並不強大。但他們不擇手段,什麼下三濫的招數都可能使出來。如果衝突起來,縱使贏了小人,也會付出代價,惹得一身腥。俗話説“新鞋不踩臭狗屎”,還是能夠躲得過的。

2.學會“逢場做秀”

人既有鳥的一面,又有山羊的一面,鳥的一面是做秀,山羊的一面是作戰。相比之下,鳥的一面(做秀)比山羊的一面(作戰)更可愛。做秀比作戰損傷更小,花最小成本就能決出勝負。

所以,文明的推進力,更多的不是戰爭,而是做秀。

《三國演義》的第十四回,張飛醉酒失徐州,後來見劉備,細説原由,眾皆失色。玄德歎曰:“得何足喜,失何足憂!”這是劉備對公事的評論,應該説還是挺大度的。對於張飛失徐州一事沒有加以批評,因為他知道事已至此,批評也是沒有用的。怪只能是怪自己用人不當。這也從一個側面顯示出劉備在做領導方面的藝術,至少勇於承擔責任,出了事不往下屬身上推。然而他最擔心的不是徐州失守,而是自己家人的安危,但他這時又不好直接問,關公看出了劉備的心思,便問“嫂嫂安在?”飛曰:“皆陷於城中矣。”玄德默然無語。這時劉備就不説話了,其實不説話便是對張飛的一種責備,後來關公又埋怨了張飛,於是張飛便“掣劍欲自刎”,劉備便開始了他的做秀,“向前抱住,奪劍擲地”,然後説“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説得關公和張飛感動得不得了,於是合好如初。通過一場做秀,贏得了兩個副手的尊敬。使兩個副手更死心踏地為他賣命。這也是劉備高明之處。適時地拿自己的私家事做場秀,使下邊人覺得自己公而忘私,贏得軍心。

劉備是個非常善於做秀的人,他既然可以假摔阿斗來騙得趙雲死心踏地為自己賣命;當然也可以為了好名聲多跑幾次;諸葛亮是個非常有心計注重名份的人,算定了有水鏡先生的推薦,劉備就一定會來請自己出山。於是這二人就心照不宣地演起了一出流傳千古的名戲。

現在這個社會時興做秀,很多方面都興起了作秀熱。

換而言之,如果一個企業學會做秀,而且將做秀廣泛傳播。在一個1000人會場裏表演,與在只有幾個人在場的電視裏表演效果是不一樣的。在小舞台上表演的人一年到頭四處奔波也沒有多少人看見他,但在一個收視好的電視節目裏只亮相一小時,他可能已是天下聞名。

在我國古代,姜子牙是千古第一做秀人。他做的是懷才不遇秀,姜太公釣魚願着上鈎。最後釣到的不足魚而是皇上週文王,拜相之後,做秀成功。孔夫子周遊列國作的是克己復禮秀,到處宜講他那套“精神文明”,最後把自己秀成了聖人。李白髮狂寫詩作的是憤世嫉俗秀;給他個官兒做,準保他什麼都不寫了;陶淵明歸隱南山做的是偽山水情結秀;如果不通人煙再美的桃花源也拴不住他;而當代“陶淵明們”到鄉下一天就開始思念起城裏沖涼房、沖水潔具之類都市器物;最值得一提的應該是諸葛亮和孔明,三顧茅廬才出山,其實劉備第一回請他就憋不住了,還是張飛直截了當,一眼就把孔明的心思看透了;試想,不做秀,怎會讓劉備之類的外人慕名而來?後來的“隆中對”完全暴露了諸葛亮掩飾不住的做秀意圖,山野村夫説不出這麼些道道。

古人做秀多數是在自己的抱負沒有實現的時候,他們知道做秀是抬高身價的有效方式。你得承認,古人做秀者現代都是我們歷史上的佼佼者。

現代的企業更是懂得做秀,他們用廣告包裝自己的產品,最早的電視廣告是大姑娘抱暖氣片喊“實行三包”,動作雖説有點兒“文革”味道,但也是“秀”。剛開始一些老派人都不接受為產品和秀,曾有人坐輪胎盪鞦韆的汽車輪胎廣告遭至非議。後來發展到什麼都秀起來,秀人紛紛登場。人才要“供需見面”,你不把最優秀的一面展示出來就謀不到好工作或找不着一流的人才。

現在的網絡時代,也就是注意力時代、眼球時代,就是做秀時代。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誰默默耕耘自己的網站不吭聲誰就是傻子。各種互聯網峯會就是山歌大賽,唱山歌的是站長,風險投資商才是聽歌的。

第一章 厚黑之道,最終的勝利才是目的 2

每個CEC都明白,他們絕對不可以像壟斷部門那樣坐着收錢,這個世界給他們留的資源不多,不做秀就意味着死亡。所以網站站長們使出渾身解數,逼着把自己的潛能、創造力發揮出來,同時也給時代增添了不少熱鬧。這是做秀的偉大,作家們也明白,網絡時代想有人讀你的文章就得做秀,不然你的書只能躺在倉庫裏養蛐蛐。簽名售書就是供需見面沒什麼不妥。

現在連幼兒園小朋友都知道做秀的好處,不吭不哈的不會討阿姨喜歡。現在的小孩比我們那會兒活泛多了,個個都精靈。感謝如今的寬鬆環境。我們遲早會變成一個“兒童至上”的社會。他們長大後的社會很精彩。

一些不識時務之輩以慣常思維定勢扼殺個性表現。有少年一出書評論家們即圍過來封殺。新人類玩玩花樣就有人板起面孔説教。他們忘了這是個時常力量決定一切的年代。年少的永遠代表未來。

改變的不只是稱呼本身,派對上有主人但沒有領導,有座位但大家都喜歡站着,人和人的關係更趨於平等,飲料食物不是放在每個人面前而是擺成一堆,大家端着盤子各取所需,傳統的葵花子因料生太多垃圾而被踢出局,代之以煤米花、經薩及烤肉串,中國清茶無法命名人迷醉也銷聲匿跡,酒精類的飲品大行其道,但絕不會有白酒。

所以,現代社會的人們應該學會“逢場做秀”,只有這樣才能在這個社會上好好地生存下去。

3.夾起尾巴做人

夾着尾巴做人也是人的一大智慧,兵法所云韜晦之略講得就是這個意思。一個人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能由着自己的性子來做的事實在是太少了,特別是溺於中華文化的人們,説話的鋭氣沒了,更可怕的是連思想的勇氣也喪失了,人們以夾着尾巴為做人之最高境界,以此來自如地應付突變的風雲,逃避旦夕禍患。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社會發展到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可能把“夾起尾巴做人”的重要性忽略了,很多人甚至於已經忘記了它的存在。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更喜歡翹起尾巴來做人,把翹着尾巴看作是自信的代名詞。卓有成就的人自豪的翹着尾巴,而那些小有成就的人卻總是自以為是的把尾巴翹得高高的,沒有成就的人自尊地翹着尾巴。所以,滿大街都是趾高氣昂地翹着尾巴走路的人,偶爾見到一個喪家犬,似乎是很不可思議的事。張狂個性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徵,謙虛謹慎的做人良訓成了歷史遺蹟,甚至還有人認為那是懦弱的象徵。誠然,自信是健康人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應該失去自信。然而,當你尾巴翹起來的那一刻,你就已經跨越了自信的範疇了,那是自傲的地盤。很多時候,也許僅僅一步之遙,事物的性質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種變化可能是你沒有意識到的,因為自信與自傲之間的差別僅僅是那一道線而已。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們都感覺到了當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激烈的空氣中總好像有一股火藥味,人人都覺得活着越來越累,人人都想要賣力地表現自己,所以,各個都把尾巴翹的老高,彷彿尾巴翹的越高就越有本事。殊不知,一味不遺餘力地表現自己,其實是表現方式中最愚蠢的一種,累倒自己是小事,若是因之適得其反,才叫大事。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真正的才能,不需要刻意的張揚。不露鋒芒的刀輕易不傷人,卻未必不是寶刀;鋒芒畢露的刀處處傷人,這樣的刀也未必就是一把寶刀。

每個人做人、做事都有一個既不定期的方式,我們平時的為人處事也都是按照我們自己的方式去做的,至於這種方式是否恰當,是否合適,大概很多人都沒有反思過。事物總是在發展的,人也是在不斷地成長不斷地進步的,所以,若想一成不變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最重要的還是要時常記得反省自己,時常記得不要把自己的尾巴翹得高高的,要把它壓下去。

也許有人會認為“夾着尾巴做人”是對做人的一種貶低,其實,在我們的語境中,“夾着尾巴做人”沒有絲毫貶損的意思,儘管我們給自己安了個野獸才有的尾巴。那麼“為什麼夾起尾巴做人”是做人的一種高境界呢?這還得從一些有尾巴的獸類説起。

凡是有尾巴的獸類都有很好的自我感覺,他們高興、張狂、求偶時都愛把尾巴像旗幟一樣朝上翹起,擺來擺去。可是這尾巴一翹,災禍便到,在狩獵時代,那些尾巴翹得高的野獸容易被發現,結果是一簇箭,一杆矛飛了過來,在翹尾巴的時候連小命也丟了。所以,聰明的獸類在感到有“敵情”的時候,首先乾的事便是把尾巴夾起來,以減小目標,做好隱藏或逃遁的準備。人的貓腰動作可能就是當初的夾尾巴,只不過後來尾巴退化了,現在就只能用縮身替代了。

人類是很聰明的,從野獸的夾尾巴中受到了啟發:原來這夾尾巴做人,比夾着尾巴當獸更能保護自己,它能讓人在屈伸之間找到了擺平關係的法寶。獸類夾着尾巴是因為自然界中有個最大的“害蟲”——人。人是萬物之王,百獸不得不防。那麼,人夾着尾巴做人,防的是誰呢?誰是我們人類最大的敵人呢?是“權力”。除了“權力”,誰能管得住一個人是“冒尖了”,還是“出頭了”,是“張揚了”,還是“顯擺了”。人與人之間的嫉妒,僅僅能導致嫉妒者眼紅和失眠,若沒有“權力”的介入,嫉妒只能使自己受到傷害。可當嫉妒是權威者的心態時,倒黴的就是那個翹尾巴的人了。

現代社會,人們的個性得以張揚,才智有了發揮的天地,但是夾着尾巴做人的生存“規則”依然不可放棄。

例如在一個集團的內部中,總經理是可以翹尾巴的,但他的部下則不可以像他那樣,部下若以為自己更高明,忽略了總經理的尾巴高度,時常對公司總經理的決策提出批評、建議,若反對錯了,遭一頓訓斥也許沒事,總經理大度,不與你一般見識,若你的尾巴翹得高,擺得漂亮,真的能指出總經理的錯誤要害,即便你為公司挽回了巨大的損失,你也不會有個好下場,除非那公司是屬於你個人的。

學會夾着尾巴做人,就要與人為善;學會虛懷若谷,廣納良言。豁達大度,寬厚待人。一個人只有豁達、寬容,對名權利看開一些,看淡一些,才能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能消除嫉妒的心理。用一顆“平常心”對待一切。對待競爭者,我們應該寬厚、大度,要與人為善。

當然,在這裏我們所説的“夾着尾巴做人”並非做“老好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知不對,少説為佳;明哲保身,但求無過……”相反,要求我們在原則面前去掉怯懦的“老好人”性格,把那些庸俗的作風丟掉,成為一名有黨性的驍勇的戰士!提倡低調做人,也決不意味着低沉,意味着因循守舊,而是要振奮精神,腳踏實地,幹好每件工作。自豪而不自滿,低調而不低沉,這樣才是真正的“夾着尾巴做人”。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夾着尾巴做人是一種境界,一種修養,一種海納百川的胸襟,一種睿智圓滑的情懷,更是贏得人生、取得成就的金光大道。夾着尾巴做人不是放棄、頹廢,不是悲觀、懦弱,相反,它是一種執着追求的精神,一種精益求精的風格。正確認識你自己,時刻保持你的低調。

智慧與謀略告訴我們,做人做事應該未雨綢繆,局安思危,這樣在危險突然降臨時,才不會手忙腳亂。智慧謀略不僅僅是才幹,更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本錢。夾着尾巴做人,也要學習和掌握一定的智慧與謀略。苦難對於強者來説不過是一塊墊腳石,而對於弱者來説則是一個萬丈深淵。在苦難中取得什麼結果,關鍵是看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夾着尾巴做人,心態往往比事態更為重要,良好的心態引導低調的人沿着正確的行為和方向前進,能正視自己。也會學會自我反省,敢於嘲笑自己,為人豁達大度。

夾着尾巴做人的原則應從細節入手、把握現在、該放棄就放棄、凡事量力而行、擺正自己的位置。

換句話來説,夾着尾巴做人的技巧就是遠離“小人”也別得罪“小人”、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耐心聆聽別人説話、有理也要讓三分、包容之心是富貴。

4.低頭因在屋檐下

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吃點兒小虧反而能佔大便宜,所以“好漢要吃眼前虧”。中國人向來提倡“以忍為上”、“吃虧是福”,這是一種玄妙的處世哲學。

第一章 厚黑之道,最終的勝利才是目的 3

俗話説:識時務者為俊傑。所謂俊傑,也並不是説專指那些縱橫馳騁如入無人之境,衝鋒陷陣無堅不摧的英雄,而應當包括那些看準時局,該屈就屈,該伸就伸的處世者。

我們來做一個這樣的假設:你和別人開車時相撞,對方的車只是“小傷”,甚至可以説根本不算傷,你不想吃虧,準備和對方好好地理論一番,可對方車上下來四個彪形大漢,個個橫眉怒目,圍住你索賠,眼看四周荒僻,也無公用電話,更不可能有人對你伸出援手。請問,“賠錢了事”這個虧,你要不要吃呢?

當然,你是可以不吃的,如果你能“説”退他們,或是能“打”退他們,而且自己還沒有受什麼傷的話就更好!

但是如果你不能説又不能打,那麼看來也只有“賠錢了事”了。你説他們蠻橫無理也罷,欺人太甚也罷,但你應該明白,在人性叢林裏,“理”這個字並不是每個人都講的!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哪有什麼理可説呢?因此,眼前虧不吃,換來的可能是一頓拳打腳踹或是車子被砸壞。報警?人都快被打死了,還報警?再説報警也不一定真的會起到什麼作用啊!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低頭在屋檐下”的目的是以吃“眼前虧”來換取其他的利益,是為了生存和實現高遠的目標的必要手段,如果因為不吃眼前虧而蒙受巨大的損失,甚至把命都丟了,未來和理想還從何談起呢?

但在如今的生活中,常常有不少人一碰到眼前虧,就會為了所謂的“面子”和“尊嚴”,甚至為了所謂的“正義”與“公理”,而與對方搏鬥,而最終的結果是一方因此而一敗塗地,而另一方雖然獲得“慘勝”,卻也元氣大傷!因此,在這個時候,不妨拿出一塊心地,耽擱不平之事,閉起雙眼,全當不覺,相信到最後也不至於會弄到那個地步……

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面對的不光是藍天高掛,“屋檐下”的擠壓、拍打誰也逃不過,就當“該低頭時就低頭”。想來,一個“該”字,使這“一低”並未貶損你我高貴的頭顱,並未丟掉你我的尊嚴、人格和做人的原則。

“該低頭時就低頭”,這並不是人們所説逆來順受,不是甘受屈辱和壓迫,而是你我具有了對世態炎涼的感知所採取的自我保護的生存策略。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説的也是這個道理。

低頭,因為人在屋檐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並不是消極避世,不是不去抗爭,而是你我知曉這現實世界裏充斥着辯證的法則,還需講求些生存的技巧。道是“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猛獸將搏,弭耳俯伏;聖人將動,必有愚色。”有時候,退一步方能海闊天空;不與他人一般見識,方顯你我大度寬容。況且,低頭方能奮力前行,比如頂風爬坡,比如逆水行舟。該低頭時肯低頭的是“綿裏針”,到頭來,仰首長笑的還是你。

“低頭因在屋檐下”,是一種對現實社會積極適應的表現。就人們對現實社會的適應性,應當有三態:“不懂”,可能生出鬧劇;“不去”,可能演出悲劇;該低頭時就低頭方能變出活劇。人的一生並不是純粹的喜劇。尤其進入市場經濟,縱然人的“自我”更加被承認,但各環節的咬合也更加微妙,該低頭時不低頭怎能不損傷人際關係、破壞生存環境?一隻硌牙的青蘋果到哪裏去尋找市場。要是你我硬要充當最後的騎士,那麼就“人在屋檐下永遠別低頭”;一個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下去,那麼就一定要“人在屋檐下該低頭時就低頭”。

俗話説“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也就是説人處困境的時候,不能不低頭退讓。但處於屋檐下,不同的人採取的態度也可能不同。有志者,將此當作磨練自己的機會,不斷豐富、充實自己,以圖將來東山再起;那些經不起困難和挫折的人,則往往會徹底失去希望,畏縮不前,不願意想辦未能把眼前的困難克服掉。

在我國隋朝的時候,隋煬帝十分殘暴,這是眾人皆知的。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隋朝的許多官員也紛紛倒戈,轉向農民起義軍。因此,隋煬帝的疑心很重,對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就更容易犯疑心病了。唐國公李淵(即唐高祖)曾多次擔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處,悉心結納當地的英雄豪傑,多方樹立恩德,怕以聲望很高,許多人都來歸附。這樣,大家都替他擔心,怕遭到隋煬帝的猜忌。正在這時,隋煬帝下詔讓李淵到他的行宮去參見。李淵因病沒有去,隋煬帝很不悦,多少有點猜疑之心。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煬帝的妃子,隋煬帝向她問起李淵未來朝見的原因,王氏回答説是因為病了,“會死嗎?”隋煬帝接着問道。

王氏把這消息告訴了李淵,李淵感到事態嚴重,所以就更加謹慎了。他清楚自己遲早會為隋煬帝所不容,但現在起事又時機不成熟,就只好縮頭隱忍,等待機會。於是,他故意廣收賄賂,使自己的名聲敗壞,整天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而且大肆張揚。隋煬帝知道後,對他的警惕果然放鬆了不少。試想,如果當初李淵不低頭,或者頭低得稍微有些勉強,很可能就被正猜疑他的隋煬帝所殺掉,後來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國的建立又從何説起?

做人“一定要低頭”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與現實環境有和諧的關係,把二者的摩擦係數降至最低,這是做人的一種權變,更是最高明的生存智慧。

在一個公司工作,如果領導做了什麼非得讓你低頭才能解決的事時,即使你當時忍無可忍,但只要你不想“走人”,那就千萬不要在你的上司面前逞能,更不能當眾羞辱你的上司,應該低下你的頭,這樣事情才會有轉機。

曾有一位大學生他剛畢業,被分配到了一家貿易公司。他能力很強,也很上進,工作十分努力,但一直幹了幾年,他還是沒有得到提升,當時與他一起進公司的人,有的都做了主管,可他還是一個最底線的員工。其實,同事們都知道是何原因,只是他老是想不清楚。有一次,他的主管正和公司老闆一起檢查工作,當走到他的辦公室時,他突然站起來,對自己的主管説:“經理,我想提個意見,我發現咱們部門的管理比較混亂,有時連一些客户的訂單都找不到。”也許他説的是事實,但事後是怎樣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也許有人認為這個人也是為了公司的利益,並且想改進工作。是的,他的本意不錯,但我們要了解人性的另一個方面,沒有一個人願意當眾出醜,即使有些人能做到前仇不計,但忘不掉當眾受辱的難堪的凡人更多!所以這件事可能會產生一些潛在的後果:一方面雙方心裏都有疙瘩,受到指責的人因為有損自尊,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釋懷;指責他人者心理也總是擔心捱整,時時提防。另一方面可能埋下了將來爭鬥的種子,表面上看起來平靜無波,主管當場接受意見,但心裏可能耿耿於懷,對他要伺機報復。

其實,那種真君子、大度量的上司雖有,但大多數上司還是不想讓人當眾指責自己工作中的疏忽和漏洞,尤其是當着上事的老闆的面,這樣會影響你的上司的前程,即使你説得再對,如果他因此而失去了自己的職位,他還會感謝你的提議麼?如果他對你不滿,可能會做出一些對你不利的事,如:

——當眾給你難堪。例如在開會的時候批評你,作為上司,他有批評你的權利!

——冰凍你,不給你事做。你臉皮再厚,也不可能每天閒着沒事吧!

——雞蛋裏挑骨頭。明明你工作幹得不錯,但他就是不滿意,總是挑毛病!

——分化你和同事之間的感情,造成你的孤立!

總之,你上司的優勢會比你高出很多,無論他使出上面的哪一招,都能讓你這個當下屬的坐立難安。如果你想越級打小報告,除非你證據明顯,而且你的上司錯誤嚴重,否則不會有什麼大的效果的,因為畢竟他是由老闆提升上去的。

由此看來,如果你對上司有什麼意見,一定要找到一種妥善的方式和上司溝通,最好出之以禮,即使內心不服,也不能當眾指責,如果你羞辱他人,只説明你顯得還不成熟,是個缺乏理性的人罷了。

如果萬一哪一天,你因年輕氣盛,不小心當眾讓你的主管出醜和難堪,而且你也不想離職,那就趕快向上司道歉,這是唯一可取的彌補措施,也許你的上司看到你的低姿態,會認為你當時並不出於什麼目的,而會原諒你。如果不去道歉,後果會很糟糕——那會讓你無路可走,“走人”一定是最終的結果。

現實生活是殘酷的,很多人都會碰到不盡人意的事情。殘酷的現實需要你對人俯首聽命,這樣的時候,你必須面對現實。要知道,敢於碰硬,不失為一種壯舉。可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如果你硬要拿着雞蛋去與石頭鬥狠,只能算作是無謂的犧牲。如果這樣的話,等待你的就是另一種生活了。

第二章 事事有“餘”,做人做事如“彈簧” 1

一個有心機的人是深諳進退之道,懂得並且善於利用進退規則,並知審時度勢,當進時勇往直前,當退時堅決果斷,進退有節,揮灑自如,才能在做事時,把事情做好,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在為人處世中游刃有餘,左右逢源。而一個做事成功者的奧妙也正在於此。

想要在事業上一展才華的人,要記得時機沒有成熟之前,千萬別鋒芒太露。要學會能屈能伸。其實做人做事就要如彈簧一樣,要懂得事事有“餘”。

1.只知進不知退最愚笨

大自然始終有兩個力量在平衡,退與進是一體兩面,有時以退為進,反而可以達到目標。

現代的人們都是忙碌、緊張、患得患失,很多人都不懂進退之道。所謂:“貪婪是因為只知進,不知退,只知取,而不知舍,只知務多,而不知細膩;只懂功利而不懂理想,生活沒有品位,生命沒有情操,只有在狂躁的慾望中奔馳。”

所謂:“有退步時須退步,得饒人處且饒人”。地球是圓的,只要堅持目標,你仍然會走到你要去的地方。

“人若只知進不知退,知欲不知足,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凡事若能知進知退,則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煩惱,當你衝鋒向前時,有時不妨停下來歇歇腳,因為締造佳績固然重要,倒不如暫時的退後,然後,再一飛沖天。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戰地裏的勇將不只是要學會打勝仗,縱然打了敗仗,也要懂得如何撤退。身為領導人,不能知曉進退,是無法稱得上是勇夫的。諸葛亮的愛將馬稷,由於恃才傲物,只知進不知退,導致戰爭失利,全軍覆沒,幾乎動搖了蜀國的根基。

戰場上為了全局的需要,前進與後退乃家常便飯。而如今商場如戰場,市場競爭如同打仗,企業都希望自己能一手遮天,在競爭中“常勝”。但市場變化多端,雲詭波譎,面對變化多端的市場,企業只有機動靈活,有進有退,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才能規避風險,降低經營成本,促進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英特爾公司是專門生產存儲器的,在所有人的心目中,英特爾與存儲器是相等的。意想不到的是,日本的一家存儲器廠家迅速成長起來,並頻頻發動削價戰,使英特爾連續6個季度出現虧損,公司陷入泥潭,舉步維艱,新任總裁格魯夫臨危受命後,力排眾議,頂住層層壓力,根據市場形勢,堅決把存儲器的生產線砍掉了,退出存儲器生產領域,把微處理器作為生產重點,現在英特爾的微處理器被裝進了世界80%以上的PC機。如果當初沒有退出的勇氣,英特爾公司斷然沒有今天,恐怕早就關門大吉了。美國的一些優秀公司經理,在大多數情況下,往往對新產品的開發更樂意當第二名,而不是第一名。他們常常採取先退一步的策略,首先使自己處於一個有利之勢之後,再去制服對方,以達到以退為進的目的。

江蘇常州燈具廠,為了尋求新的發展也曾採取了“退卻”戰術。幾年前,燈具發展很快,尤其生產民用裝飾燈具的廠家較多,而江蘇常州燈具廠則“你進我退”,主動轉向去攻工礦燈具開發,而且這個系列品種還很齊全,很快佔領了一方市場,創出了很好的效益。

因此説,進退之道確實是一種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懂得進退,方能出奇制勝。俗話説,退一步海闊天空,為了更好地前進而後退,不是膽小鬼的懦弱,而是聰明人的智慧。許多企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在以退為進的同時也就從而降低了風險,搞活了企業,佔領了市場,減少了積壓,贏得了效益,使企業步入了一片新天地。因此,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應根據面臨的市場形勢,靈活運用進退策略,亦進則進,亦退則退,才是市場頹勢下有效的應對之策。

有人認為:退一步,就是軟弱無能、落後失敗的表現。其實,不然,這是對“退”的一種誤解。退,是為更好地進。在戰爭中,不就有許多以退為進,把敵人引誘進入埋伏圈後一舉殲滅的戰例嗎?在學習上,解方程時,反着用一些運算定律,巧妙地退一步,常常會茅塞頓開。在下跳棋時,適當地退一步,或許可以長驅直入……在以上情況下,“退”比“進”更重要。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光明的前景固然十分誘人,但是如何達到光明的目標,則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在這種競爭激烈的時代浪潮中,我們要學會適當地退一步。“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磨刀不誤砍柴功”,都形象地説明了在某些時候“退”的必要。只要明白這些道理,那些被人視為“退後者”的,也必將是“後來者居上”。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像一隻撲燈的蛾子,只是追求的目標比燈光更誘人。在“撲燈”這個過程中,誰能夠沒有阻礙地順利前進?比如説:在戰爭中,敵人攻勢兇猛;在學習上,數學難題解不出來;在娛樂時,跳棋跳不遠……這種種情況,都將阻礙前進。當你遇到此類情況時,你將如何去做?是繼續進行向前衝,或是乾脆放棄?事實上,繼續向前沖和放棄都是不可取的。因為毫無顧忌地向前衝,很可能會造成無謂的犧牲。放棄,則會使理想如肥皂泡似的消失。而在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試着退一步。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人生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進退,當依時勢而進退,當進則進,當退則退。人生有進退,欲進則先退,正如人走路的第一步是後腳先向後蹬。退而蓄勢而待發,所以能壯大,漸進則有所歸,亢進終有所傷。有了進退,自然會有得失。

與之相反,我們可以想一想:在萬般無奈的籠罩下,你即便是有再大的本事也不能扭轉乾坤,那種悲壯的、蒼涼的、絕望的複雜心情都會一齊湧來,可以把一個人的意志徹底地摧垮。

所以,只知進不知退者最愚,人一旦到了這樣的絕境是非常難以收場的,想要再做點什麼也都有些來不及。那麼,能不能在此之前就有一個妥善的處置呢?細説起來,在很多的情形之下,只要是計劃周密,細緻地安排一下還是可以解決的。

當然,我們也要掌握好‘進’與‘退’的時機,切實做到該‘進’時則進,該‘退’時則退,以達到預期的目的。當征途順利的時候,應當是勇往直前;出現艱難險阻時,則要暫停或後退一步,以便調整繼續前進。

實際上,‘進’與‘退’都只不過是一種表面的現象,就其內涵來看,它所要達到的目的是一樣的,是為了向一個共同的大目標行進的。而且,沒有進又哪來的退?沒有退哪來的更深層次的進!

總而言之,只知進不知退是最愚笨的,進退之道是一個即通俗又玄妙的為人處世之道。

2.切忌把弓拉得太圓太滿

大家都知道,如果把弓拉得太圓太滿,就會折,這也可以説是“盛極則衰”吧,做人做事也是這樣,如果在做人做事的時候,到了完全沒有迴轉的地步,等於不給自己留有餘地,不但自撤下台階梯,萬一預測或建議錯誤,就白白地把自己留在半空中,不上不下,不知如何是好。

因此,凡是話説得太滿的人,一定表現出極端性格。凡是極端的人,等於基本上不願妥協,損失掉靈活變通的機會。

世事如棋局局新,局面是會瞬息萬變的,不把這種情況預計在自己的做人做事的過程中,很多時候就會令自己尷尬,同樣也會令對手為難,不可不防。所以,在做人做事的過程中,切忌把弓拉得太圓太滿。

換而言之,就是在待人處事中,萬不可把事情做絕,要時時處處為自己留下可迴旋的餘地,就像行車走馬一樣,你一下子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方,調頭就不容易了。俗話説:“過頭飯不吃,過頭話不説”,就是這個道理。在辦任何事的時候,多使一點“太極推手”的功夫,永遠保持一些能夠迴旋應變的能力。

人生的不快常常是毫釐之得失,半步之短長。世上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存原則和實際情況,用不着看中別人的議論和評價,也別去干預別人。時刻保持一顆容人之心,凡事給人留有餘地。萬事不饒人,怨恨別人,不原諒別人,只會使自己更難過,不會給別人帶來不良的影響,只有加重自己的負擔,使自己不快而已。因此我們就要寬容待人,給自己一點餘地,給別人一個台階,凡事太盡,則緣勢必早盡。要學會異地而處,多想想自己的不足。知足知不足,有為有弗為。做事明辨是非,留有餘地的人,才是一個明知的人。

對自己和對方都要留有餘地,即使最強勢的咄咄逼人風格的談判高手,也會適當留有給自己或對方迴旋的餘地。萬一把自己弄得下不了台,這種尷尬會在談判雙方的心理上導致微妙的變化,甚至影響勝負的天平。除非確信把對方逼到死角對自己有利,自己才能夠完全控制對方掙扎的局面,否則一定要給對方留有餘地。

每個人都説做事留有餘地,但往往卻不知這餘地有沒有限制,如果只是為了算計着明日的成就而留有餘地的話,那麼這一些餘地不談也罷。因為這一些根本就是一些人在為自己鼓漲腰包兒。而留有餘地的話只是一種表現罷了。而我們平時所看到最多的恰恰是這樣的一種人最多。而於是人多了自然就受到大眾數人的贊成了,因為知道其中奧妙的人都知道,但誰也不想來破壞其中的奧妙。這正是“老少耗子——是一窩的。”

曾有一個人去應聘一家大型企業的城市營銷主管,雙方談得很投機,並沒有侷限在特定的崗位上。由於多種原因,這個人未能獲得這個崗位,雙方在表示遺憾的時候,也表達了有機會再合作的意願。一段時間之後,這家企業打電話詢問這個人是否願意出任企業的北方市場主管。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就是留有餘地的好處。

即使是您跳槽離開一家不怎麼樣的企業,也不要將關係搞得太僵。您跳槽之後在奮鬥,這家企業也在發展,或許雙方就能夠在更高的起點上合作,畢竟雙方相互都很瞭解。

一枚硬幣的兩個面是不相同的,同樣,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完全絕對的,任何事物都有兩個相對的方面。換句話來説,也就是我們做人不要太絕對,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都要留下些可迴旋的餘地。

在我國的三國時期,諸葛亮曾經七次生擒孟獲,最後卻又把他放回去了。有人會説,他很傻,抓一個人費了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最後卻“放虎歸山”!其實,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就不然了,諸葛亮這樣做,不僅給自己留下了餘地,也給孟獲留下了一條退路,深諳用人之道的諸葛亮知道,想要一個人為國家心甘心願地效力,就要讓他心悦誠服地降伏。果然,在第八次擒住了孟獲後,他終於甘心歸降認輸,諸葛亮此舉也成為了一段傳世佳話。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留有餘地是一種積極的心態。佛家説:“心善如水。”劉墉曾在他的書中寫道:“人們往往驚異於太陽的熱力,而腳下的大地卻有着更令人驚奇的熱量。天沒暖,大地先暖,所以很多花才會破冰綻放;人情不暖,內心先暖,所以我們能夠在塵世做一劑清流。”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往往能替別人考慮許多,因此也時常為他人留有餘地,也許他會因為這樣而失去些名利或財物,但與此同時,他卻獲得了對方的感恩,這是比金錢更珍貴的東西。

當然,我們還可以説,留有餘地是幸福的另一種表現。就如蘇格拉底所説,太過理智反而不是一件好事。生存於這個世界,所追求的不僅僅是人生的價值,美麗的容貌和巨大的財富,還有更重要的朋友、家人和愛人。如果一個人在處理身邊的事情的時候過於理智,縱使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但他又失去了什麼呢?後者的價值顯然無法與前者相提並論。試着用感性一點的想法來對待身邊的問題吧,這不會讓你損失掉什麼,相反地,你甚至可能會收穫一份很大的幸福!

留有餘地雖然只是一個小細節,但是卻能決定成敗。汪中求在《細節的魅力》中寫道:“一心渴求偉大,偉大卻了無蹤跡,而甘於平淡,認真地做好每個細節,偉大卻不期而至。這就是細節的魅力,是水到渠成後的驚喜!”

做人做事切忌不可把弓拉得太滿,給自己和別人留有一絲餘地,才能讓自己在生活中進退自如……

留餘,換句話來説,就是不要用盡。清人《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五記了個“四不盡”,即“功不可立盡,官不可做盡,恩不可市盡,寇不可殺盡”。意思是説,功要立盡了,就會功高蓋主,皇帝和功臣都會很不安,碰上老實的郭子儀還好,要遇到狼子野心的司馬懿,那就免不了一場腥風血雨。而官至極品,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看似榮耀蓋世,其實危機四伏,君臣猜忌,必有一番死鬥。高到無官可封的年羹堯,沒想到後來一天被降十八級,最後還是被賜死。寇不可殺盡,則有兩層意思,一是窮寇勿追,逼得他走投無路,會和你拼命;二是“鳥盡弓藏”,敵寇殺完了,將軍謀士們也就死期不遠了。這些個“不盡”,固然都有道理,也有效果,同樣也是些明哲保身的味道。

另外,與人交流的時候,也要注意留點餘地。

例如,在交談中,有些地方需要讚美對方時,應措詞得當,注意分寸,讚美的目的在於使對方感覺到你真的對他(她)的欽佩,用空洞不切實際的溢美之詞,反而會讓對方有你缺乏誠意的感覺。如一名公關人員熱情友好地接待了一位客人之後,得到了“你的接待真令人愉快,你的熱情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評價,顯然比“你是一位全世界最熱情的人”的讚譽會入耳得多。所以,即使是人們普遍樂意聽的稱讚也要適度,過分的討好、諂媚則近於肉麻。尤其是對於自己的上級領導,在社交場合更不宜畢恭畢敬地説些奉承話。對晚輩或地位比較低的人,説話時也不能用輕視、冷淡的口吻。

想要使談話很好地繼續下去,可適度地選用一些幽默風趣的語言,或講一些笑話。幽默的語言,既有趣可笑,又寓意深長,如能在談話中適當加以運用,不僅能夠活躍氣氛,而且能夠啟人心智,吸引聽眾,達到與人更好地交流和溝通的目的。但凡事都要有個限度,使用幽默語言,講笑話也要因人而異,要分時間、地點、場合,要有分寸。比如有的人喜歡嘲笑他人的生理缺陷和短處,特別是對男女之間的話題更是津津樂道。其實,這不但不能把自己的風趣和幽默表現出來,反而説明了自己的輕薄與無聊。要知道,優雅的舉止風度是以友善和為他人着想這兩項原則為基礎。這種揭短的“幽默”傷人太深,不但不道德,於己也未必有益。所以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分寸,説話辦事要留有餘地。

另外,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很難做到不求人,也很難不被人求,所以無論求別人辦事,或是答應為別人辦事,還是拒絕他人,都要注意把話説得留有餘地。此外,表揚人,批評人,調解事端,解決衝突,應付尷尬局面,調息不滿情緒,乃至佈置任務,彙報工作等,都應當留有餘地。只有留有餘地,才能自如的進退。

3.好漢要吃眼前虧

只有那些敢吃眼前虧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漢。

以前有句古訓曰:好漢不吃眼前虧。確實如此,如若面對兇惡的歹徒,“好漢要吃眼前虧”、“三十六計走為上”當然不錯。

但是,如果一個人只為了一己私利、個人性命而不吃眼前虧,去違背道義,完全致真理於不顧,那根本也就沒有理由稱其為好漢了!

所以説,好漢要吃眼前虧。而且要善於吃眼前虧,敢於吃眼前虧。

敢於受跨下之辱的韓信,倘若與市井無賴以命相搏,顯現出自己的才華,或可免受侮辱,但卻可能會留下他人嫉妒而死的更殘;“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倘若貪生怕死,瀉漏共產黨機密,或可暫且偷生,但她卻決不會成為我們所欽佩的好漢;“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倘若貪戀操營富貴,不顧兄弟深情重義,或可錦玉一生,但決不可能成為人們所欽佩的大英雄。

敢於吃眼前虧的好漢並非面對生命危險不顧性命的一介莽夫。他們是在以眼前之虧等待支援的伏兵。

敢於吃眼前虧的好漢並非面對金錢利益不動聲色的億萬富翁。他們是無視眼前之虧正視金錢取之有道的君子。

人生之路,何其漫漫?只有敢於始終堅持真理,堅守道義才是真正的好汗,只有敢吃虧的才是好漢。

吃“眼前虧”不吃以後更大的虧,好漢肯吃眼前虧是為了獲得長遠利益和更高的目標。

古人云:“好漢不吃眼前虧”,要想“混”好則必須“好漢要吃眼前虧”。

第二章 事事有“餘”,做人做事如“彈簧” 2

“好漢要吃眼前虧”,因為如果不吃眼前的虧,以後可能會有更大的虧等着你“吃”。

換而言之,也就是説“好漢要吃眼前虧”的目的是以吃“眼前虧”來換取其它方面的利益,這就是“混”出個人樣來的基礎。但如果與此恰恰相反,因為不吃“眼前虧”而蒙受更大的損失或災難,甚至把命都弄丟了,未來、理想還從何談起?

所以,當你在現實社會中碰到對你不利的環境時,千萬別逞血氣之勇,也千萬別認為“可殺不可辱”,而要寧可吃“眼前虧”。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世間一切生命,幾乎都是先屈後伸,我們可以看到,草本植物在萌芽之前,不是都屈卷着身子?所有動物在胎腹中在蛋殼裏不也都有是屈卷着身子?就連人在母腹中也都是屈卷着身體而生長的。可見,沒有屈就不可能有伸,先屈後伸是生命的天性,更是冥冥不可抗拒之天道。

古人説‘小不忍則亂大謀’,如果面對亡命之徒頂在腰間的利刀槍口要你交出錢包,除了你不要命,否則最好的選擇就是破財消災吃點小虧以屈求全。如果一味強調‘伸’,有時連生命都會不保,還有什麼資格和本錢來談事業談理想談未來?試想,春秋時,越王勾踐兵敗被俘,倘若不忍辱求生,卧薪嚐膽,甘心為奴‘身執干戈為吳王洗馬’,甚至親口嘗糞,怎能博得吳王夫差的同情被釋放回國,最後起兵殺死夫差報仇雪恨?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理想,為達到這些目標為了取得更大的利益,面對野蠻霸道,強權政治,甘受寂寞,甘受白眼,甚至甘願被社會和親人的誤解,這些都是應該的,同時也是值得的,因為這並不喪失自己的人格,而是在更高層次地顯示你的人格力量,更重要的是今天你甘願忍受某些人不公平的對待,明天你將可能會受到更多人的尊重乃至敬仰,儘可能委屈自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使自己發展、伸長。

另外,再拿求人來説,人生在世不求人是不可能的,俗話説,‘求人三分矮’,你想求人首先就必須委屈自己,放下架子,如果你認為自己臉皮薄不肯‘屈’:那你可能永遠也成不了事。臉皮的厚薄只是自己心理的一時感受,最後能辦成事才應該是最後的目的,何況臉皮也是可以由薄變厚的。厚黑大師李宗吾説:“起初的臉皮像一張紙,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牆了。”又説,“臉皮一厚,就是走到了山窮水盡當乞丐的時候,討口飯,也比別人討多點。”的確是這樣,“人不要臉,鬼都害怕”。

一天,獅子建議9只野狗同它合作獵食。它們打了一整天的獵,一共逮了10只羚羊。

獅子説:“我們得去找個英明的人來給我們分配這頓美餐。”

一隻野狗説:“一對一就很公平。”獅子很生氣,立即把它打昏在地。

其他野狗都嚇壞了,其中一隻野狗鼓足勇氣對獅子説:“不!不!我的兄弟説錯了,如果我們給您9只羚羊,那您和羚羊加起來就是10只,而我們加上一隻羚羊也是10只,這樣我們就都是10只了。”

獅子滿意了,説道:“你是怎麼想出這個分配妙法的?”野狗答道:“當您衝向我的兄弟,把它打昏時,我就立刻增長了這點兒智慧。”

以這個故事為例,狗能夠分到一隻羚羊就是眼前虧,它若不吃,換來的可能是獅子的利爪。你認為哪個划算?

所以説:“好漢要吃眼前虧。”因為眼前虧不吃,可能要吃更大的虧!

人,不是神,不可能是萬能地樣樣都行、事事皆通,就是會七十二變的孫悟空也難以逃出如來佛的五指山,人總有其侷限性,何況幸運之神也不可能與你長相依。所以,一個人,順利時應揚長避短,能伸能屈,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低潮、困難、逆境,失敗,倒楣落難時應收起鋒芒,委曲求全,韜光養晦,等待時機,用不變應萬變,以圖東山再起,千萬不可急躁妄為。也就是説凡人慾成其事,只有先屈方能後伸,正如出手打人一樣,你必須先向後彎屈手臂才能伸手打得出去。屈是為了伸,以屈求伸,以退為進,是一種很好的做人做事策略。

4.迴避鋒芒,該裝傻時就要裝傻

該裝傻時就裝傻,如果人類一旦進入了一個“完全理性”的社會,也就沒有傻可裝了,到那時候,你就是有屠龍的本領也是巧而無用了。好在人類不可能進入完全理性的社會,如果當一切的一切都以格式化的方式運轉,不成了一部機器了嗎?

史記留侯世家》中有這樣的記載:秦朝末年,張良在博浪沙謀殺秦始皇沒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隱居。一天,他在鎮東石橋上行走的時候,遇到位白髮蒼蒼、鬍鬚長長、手持枴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橋下去了,便叫張良去幫他撿起來。張良覺得很驚訝,心想:你算老幾呀?敢讓我幫你撿鞋子?那個時候張良甚至想拔出拳頭揍那位老人,但見他年老體衰,而自己卻年輕力壯,便把自己的怒氣剋制住了,走到橋下面把鞋子給他撿了回來。

沒想到這個老人不僅沒有道謝,反而大咧咧地伸出腳來説:“替我把鞋穿上!”張良心底大怒:嘿,這糟老頭子,我好心幫你把鞋撿回來了,你居然還得寸進尺,要讓我幫你把鞋穿上,實在是太過分了!

在張良想破口大罵的時候,又轉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撿起來了,乾脆好人做到底。於是他又默不做聲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張良的恭敬從命,贏得了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後來又經歷了幾次這樣的考驗,這位老人終於決定將自己用畢生心血註釋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予張良。

張良得到了這本曠世奇書以後,便日夜誦讀研究,使之後來成為滿腹韜略、智謀超羣的漢代開國名臣。張良剋制自己的不快,為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窩囊,其實,這並不是一個人軟弱的表現。明知自己比老人身強力壯,處處禮讓,這既表現為對老人的尊重,也表現為對自身品格的完善。張良正是在不斷禮讓的過程中,磨礪了意志,增長了智慧,最終成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真正的強者總是善於把自己的鋒芒隱藏起來,掌握一種外圓內方,綿裏藏針的待人處事技巧。讓別人的攻擊因為沒有着力點而不能發揮作用,反之自己只需輕輕一擊就可以令競爭對手受到重創。

假裝不知,實際上清楚;假裝不行動,實際上因不能行動,或將待機而動。

在如今的社會中,幾乎一切都講求協作,尤其是在企業和團隊組織裏面,很多事情都需要不同專長的人員一起合作才能達成目標。即使是羅納爾多踢足球,如果協作不好的話,同樣也會敗在球技不如他的人手上。換而言之,也就是説鋒芒的個性不但會損害別人的自尊,還可能會破壞單位的團結。因為鋒芒畢露時間長了就會引起一些人的嫉妒,不願意同他合作:“既然他這麼能幹,讓他自己幹去吧。”

當然,做人要回避鋒芒並不是説完全不要顯示自己的才華。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有時候不顯示自己的才華是吃不上飯的。但千萬要記住的是,你可以展示才華但不要“炫耀”;你可以表現得很聰明,但也不要把別人都看成是“傻子”。日本有一名撐高運動員曾經連續六年獲得世界冠軍,並且每年突破世界紀錄。後來,有記者問他突破世界記錄的祕訣,他的答案讓所有的人都感到震驚而又折服:“其實,我第一年拿冠軍的時候就能做到今天(第六年)的記錄,我之所以能連續打破世界紀錄,只是因為我懂得控制自己。”因此説,只有懂得適當地迴避鋒芒才是明智之舉。

唐先生是某名牌大學畢業的,他有着過硬的管理才能和遊刃有餘的公關能力,但有一個缺點:爭強好勝且易衝動。他畢業後分配到一個事業單位,他的領導是很愛才的,所以就把他的缺點都容忍了下了,年方28歲便被提拔為辦公室主任。半年後,他像許多南下尋夢者一樣,辭職南下“淘金”。

隨後,他被珠海市一中型合資企業聘請,負責公司中的宣傳工作,當時他自己也這樣考慮:應該好好幹出一番事業來。剛進企業,寫出來的文件頗受老總喜歡,老總多次當眾誇獎他。但半年後,跟他一起進來的兩個同事都得到了提升,他的位置沒有動,於是,他心裏不免有了點不平衡,最後,他與人事部門的經理當面發生了一些衝突。

他是這樣想的“我豁出去了,不成功,便走人。”衝撞之後,老總找他談話,意味深長地説:“小唐,請給我一個認識和了解你的機會。”老總準備再考察他一年半載,就準備把他提升為公司的公關部經理。年中薪資調整,他的工資翻了將近一番。這一變化帶來的成功和喜悦沒能維持多久,唐先生又有了新的不平衡。因為跟他一起進來的同事又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要麼升職要麼跳槽,而他卻依然在原地踏步走。

他覺得耐心和等待是不會有什麼結果的,於是又變得任性孤傲。一次休息日公司通知他加班,他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而嚴詞拒絕,給公司高層領導造成極壞的印象,老總終於沒有耐心對他進行繼續考驗了。從此他被打入“冷宮”,他自己覺得無趣,所以又主動地辭職了。

縱使你才華橫溢,也要一步步向上攀。如果你顯露張狂的鋒芒,企圖一步登天,那麼,你將摔得更加慘重。一個成熟的職業人應該懂得把握自己,懂得不斷修整自己的做人處事技巧。

為人處世要懂心計學

1.利用別人的身份和地位來增加自己的籌碼

2.把第一印象塑造得更美好一些

3.對症下藥——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4.犯點錯誤也無妨——白璧微瑕比潔白無瑕更令人喜愛

5.單打獨鬥難成大氣候——學會藉助別人的力量

6.人們渴望獲得讚美和尊重,就好像需要食物和水一樣

7.以裝瘋賣傻之表象行聰明之道

8.人要懂得吃虧

9.為人處世,切忌因小失大

10.運用模糊法

11.有些時候,我們需要裝糊塗

12.適當地裝糊塗,好處無窮

13.關係再好,也要注意保持一定距離

14.先付出再求回報

15.以退為進

16.曲徑通幽——以迂迴的辦法解決問題

17.密集宣傳,可以讓人記憶深刻

18.尊重對方的興趣愛好——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攫機半句多

19.與其逞強,不如示弱

20.激發他人高尚的動機

21.激將法——請將不如激將

22.攻心為上——找到與對方溝通的鑰匙

23.近因效應——你最近的表現很重要

24.超限效應——做事要把握好分寸

25.自己人效應——讓對方把你當自己人

26.利用禁果效應有時能輕易達到目的

27.找到和對方的共同點,從而引起興趣和關注

28.天下沒有一次性人情,人要懂得感恩

29.誠信是人格的根本,人無信不立.

30.主動承認錯誤,更容易得到別人的諒解

31.交往要適度——一斗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

32.關鍵時拉別人一把

33.臉上有微笑的人更受歡迎

34.傾聽——會説的不如會聽的

35.言多必失——逢人只説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

36.注意細節有益無害

37.尷尬時,以開玩笑的方式應對

38.説話委婉,容易被人接受

39.在“忍”中儲存實力,為“伸”打下基礎

40.處變不驚,臨危不亂是最佳狀態

41.擒賊先擒王,打蛇打七寸——做事要學會抓關鍵

42.鼓勵是天堂,指責是地獄

43.避重就輕——先把重點放開

44.逆向思維——反其道而行之

45.重視人脈的作用——不怕不認識字,就怕不認識人

46.平時多燒香

47.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

48.求人時不輕言放棄

49.背後説人好話,效果就是不一樣

50.為人處世不可太吝嗇

51.喜怒不形於色

52.切忌感情用事——學會剋制自己

53.巧妙恭維的計策

54.每個人都要學會拒絕

55.學會堅持,這是世間最樸素的成功哲學

56.先提出一個大要求,再説實際要求

57.利用人們的好奇心,保持一定的神祕感

58.生活中,多把別人當做你的老師

59.寧可欲揚先抑,也不要先揚後抑

60.懂得與他人合作者,能得到更多的好處

61.換位思考才能獲得雙贏

62.讓對方看到對他有利的一面

63.先把最壞的結果説出來

64.與想要交往的人多製造一些見面的機會

65.身陷困境時,沉默比滔滔不絕地辯白更有力量

學會為人處世,處理好人際關係,你才可以在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懂心機為人處世之道,歡迎閲讀!

懂心機為人處世之道:

無論哪個職業,沒有“心機”,做人是不成功的。成功做人做事需要“心機”。

治國要有方略,打仗要有計謀,下棋要有心計,而做人做事,則要有“心機”。

做人沒有“心機”,就會四處碰壁,孤立無援;做事不懂“心機”,就會稀裏糊塗,深陷絕境。

因此,要想保護自己,發展自己。你就要懂得做人做事的“心機”。本書為你介紹為人處世的各個方面需要的“心機”。讀完這本書,如果你能仔細體會書中的觀點,重新檢視自己習以為常、日積月累的主觀偏見,積極、客觀的將這些方法用到日常生活、社交中,就能讓你生活得更自在、處事更圓融、前途更順遂。

同時,為人處世要有成,就必須求穩,絕不可做超能力之外和沒有把握的事,即不能盲目死拼、死磕,否則到頭來你只能碰得頭破血流,輸得體無完膚。這是為人處世最大的忌諱,屬笨拙手段。反之,你憑自己的眼力、心力,能夠準確地算準自己行動的路數,在能力範圍之內進退、轉換、取勢,就能加大成功的係數,正如美國著名成功學家特魯西所説:“最聰明的人,總能以最好的手段做出最大的事情。”如此能確保做事成功的硬手段在本書中隨處可見。

成功的機會對每個人都均等,你不可能從這裏尋找差別,你唯一能勝過別人,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你做人做事的方式了。

成功做人、成功做事,在於“心機”。

第一章 厚黑之道,最終的勝利才是目的 1

社會關係網的複雜,世事的多怪,人心的險惡,生活當中,要想把身邊的事情處理好,要想對付身邊那些“小人”,一定要有“心機”,還要懂得一些“厚黑之道”。

1.寧得君子不得罪小人

俗話説: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這是什麼原因呢?就因為堂堂正正的君子人格高尚,有涵養,有肚量,小事講謙和禮讓,大事講禮義廉恥。而小人就不同了,他們人格卑鄙,一點小事都能記恨一輩子。他們遇事處事不講信義,不講道德,不擇手段,不計後果。經常無事生非、無中生有也是小人一貫的作風。

因為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是不願意招惹任何事非的,所以小人就更加有恃無恐。你越是躲着他,他便越是追着你;你越怕什麼,他便越幹什麼。如果小人一惱火,他會什麼也不在乎。

小人所用的招數往往會超出善良人們的想象。一般人都不會幹損人利己的事情,而小人卻是百無禁忌:只要把對方整得吐血,打得趴下,他們就會把渾身解數都使出來;只要能抖出一片威風,他們是不惜傷筋動骨也要玩到底的。所以,對於小人,人們自然是敬而遠之,當然更不敢與他“奉陪到底”了。

小人平時很少閒着,他們需要打聽趙家高錢家低張家長李家短,以備戰時所需,關鍵時刻一古腦兒抖出來;他們需要經常練兵,把罵人的話整人的術玩得嫻熟,爐火純青,免得到時候用的着時顯得生疏;他們還需要經常想法子尋找靠山,鋪設後路,厚着臉皮巴結用得上的人,挖空心思找有縫的蛋,為了為虎作倀不惜認賊作父。即使誰也靠不上,什麼人也利用不了,他們也是橫不懼豎不怕的,讓人拿他們無可奈何……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誰都不願意和小人打交道,可是不管你願意或不願意,又總不可避免的要與小人打交道。我們周圍的小人,眼睛始終牢牢地盯着我們所有的大大小小的利益,隨時準備多撈一份利益,並會不惜一切代價準備用各種手段來算計別人,令人防不勝防。與這樣的人打交道時,務必多留幾個心眼。但即使你比他強大,也最好不要與其發生正面衝突。仇視小人和與小人做正面鬥爭,足以顯示出你的正義,但這不是保身之道。在現實生活中,你的正義在與小人鬥爭時會顯得不切實際。因為你的正義,公然暴露了這些小人的無恥和不義。再壞的人也不願意被別人認為自己“很壞”。結果是,小人身在暗處,天天琢磨你,想法設法打擊你,破壞你的正事,分散你的精力,用各種手段要把你打倒,而不會輕易罷手。你所有的理想、事業和一切努力可能因此付諸東流,而得不償失。所以不要得罪小人。面對小人時,最好的辦法是滿臉笑容,尊重他,糊塗了事。

“小人”,相對於君子而言,泛指無德之人。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崇尚道德文明,崇敬君子,鄙視小人。有許多成語格言揭露小人的醜惡嘴臉,鞭撻小人的卑鄙行徑,告誡人們要警惕小人。例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勢利小人”等等。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就是提醒人們要時刻提防小人。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則站在歷史的高度,指出“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把對小人的危害的認識推向極致。

小人往往都記仇,而且報復心也很強,深深埋藏在心底,甚至深入骨髓,須臾不忘,等到機會已到,立刻跳出來,睚眥必報。看到、聽到、讀到的小説、故事、報道中不都有這樣的事情嗎?即使你對小人有恩,小人也會認為那是你應該的,合理的,自然的。小人的胃口大着呢,你對他的好處根本看不在眼裏,更不放在心上。過後忘記那是必然的。假如你有一點沒有滿足小人的要求,他們就會費盡心思地報復你。

君子坦蕩蕩,你可以把他的要求拒絕掉,他微微一笑,知道你有難處,十分理解。君子有缺點,你指出來,他會對你感謝不盡。與君子交朋友,可以袒露心扉,不用有戒心。對小人則萬萬不可。雖然你不用像修長城那樣把自己圍起來,也不必用古代的盔甲把自己包裝起來,但是一定要有一種保護自己的好辦法,儘量不要讓小人有接近你的機會。

如果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必須與小人共事,那麼就應該記住:“待小人要寬,防小人要嚴。”少説多聽,不輕易許諾,不輕易褒貶他人,對小人的缺點千萬不要批評,儘量不要與小人交往,特別不要到小人家串門,也儘量不讓小人來自己家走動。對小人的要求,能辦的一定要辦,不能辦的一定婉言謝絕,千萬不要留下似是而非的話頭。對小人要禮而敬之,敬而遠之,不去招惹他,更不要與小人開玩笑。須知,小人會翻臉不認人,惱了會把開玩笑的話當成真的,他一定會報復你的,讓你吃不了兜着走。

有句老話叫“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總結出這句話的人,一定是深受小人之苦。為什麼不能得罪小人?

因為小人是你前途上的禍根。小人記恨。你也許是無心得罪了他。但他耿耿於懷。他就會不動聲色地等待報復的時機。在你完全忘記這些微小的細節之後,他突然出手,打你個措手不及,你被摧毀的時候,怎麼也想不到,是他在搗鬼。而他卻在暗處看你倒黴偷着笑。

小人的齷齪是你的不屑。在這裏,我們也可以説小人的手段是陰暗的。這是你不齒的地方,但你不得不承認這很有效。小螞蟻的一個洞,就可能決裂長堤。你任何的小疏漏,都可能成為小人致你於死地的傷口。如果明對明,小人也許逃之夭夭。但陰暗裏活動,是他的強項。你不能和他一樣陰暗,你就不要得罪他。

另外,小人的算計你陪伴不起。一般人如果讓他時時刻刻去算計,他也許會覺得累。但小人不然。他的算計是他的樂趣。他算計你是在快樂地遊戲。你反擊他卻是沉重的應付。勝敗早已分曉。你怎麼是他的對手?

小人之所以被稱之為小人,因為他們有着許多與君子甚至與常人都明顯不同的“小”的特徵。概括起來主要有:玩小心眼兒、耍小聰明、訂小計謀;拉小山頭,結小宗派,劃小圈子;記小黑帳、抓小辮子、鑽小空子;搞小動作、下小圈套、打小報告。這些“小”可是千萬不能小瞧的,後果往往相當嚴重、相當“大”。一方面,“小”的東西往往不為常人所重視、所警覺、所提防,陰謀相對更容易得逞,從而釀成“大”的後果;另一方面,一旦小人得志,便會大刀闊斧地幹起來,動大手筆,做大文章,大打出手,大開殺戒……

如果君子平常不對小人嚴加防範,個人要吃虧,單位要受損,國家要受害,民族要遭殃。歷史也已經對這句話做出了很好的證明。從前有一位聖者率門徒出國考察,來到某個地方,此地原為一個國家的首都,可是這個國家早已滅亡了。這位聖者是研究興國治亂的專家,他立即進行了一個調查訪問。向一個年紀大閲歷多的老者請教:“貴國為什麼會滅亡?”老者沉思良久,回答説:“亡國的原因是,國君用人只肯作用道德君子,而好人沒辦法對付壞人。”俗話説:寧得罪十個君子,不得罪一個小人。因為君子做事光明磊落,講究公平公正,既使與你為敵,也不會、更不屑耍陰謀詭計。而一旦得罪了小人,他就會不擇手段,斬盡殺絕。從這個意義上説,君子鬥小人難免吃虧。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要善於提防小人,這樣才能避免上當受害。唐朝大將郭子儀就深諳此道,奸相盧杞拜會他時,他總是讓親屬迴避,因為盧杞貌醜心黑,一旦受到親屬的嘲笑定會懷恨在心,圖謀報復。

在“安史之亂”平定之後,功高權重的郭子儀這時也不居功自傲了,為防小人嫉妒,他反而比原來更加小心了。有一次,朝中有一個地位比自己低的官僚要來拜訪郭子儀,此人乃歷史上聲名狼藉的奸詐小人,相貌奇醜,生就一副鐵青臉,臉形寬短,鼻子扁平,兩個鼻孔朝天,眼睛小得出奇,時人都把他看成是個活鬼。正因為如此,一般婦女看到他都不免掩口失笑。因家中侍女成羣,郭子儀事先做了周密安排,郭子儀聽到門人的報告,立即讓身邊人避到一旁不要露面,他獨自憑几等待。盧杞走後,姬妾們又回到病榻前問郭子儀:“許多官員都來探望您的病,你從來不讓我們躲避,為什麼此人前來就讓我們都躲起來呢?”郭子儀微笑着説:“你們有所不知,這個人相貌極為醜陋而內心又十分陰險。你們看到他萬一忍不住失聲發笑,那麼他一定會心存嫉恨,如果此人將來掌權,我們的家族就要遭殃了。”郭子儀對這個官員太瞭解了,在與他打交道時做到小心謹慎。後來,這個盧杞當了宰相,極盡報復之能事,把所有以前得罪過他的人統統陷害掉,唯獨對郭子儀比較尊重,沒有動他一根毫毛。這件事充分反映了郭子儀對待小人的辦法既周密又老練。

要想做到避開小人就必須瞭解小人,因為小人很厲害,但是我們不必怕他,不值得把太多的精力浪費在一些沒有價值的爭鬥上。如果你一不小心把握不好自己的行為界限,得罪了小人,他就會想方設法來琢磨你,破壞你的正事,分散你的精力,使你不能安心工作、學習和生活。所以説,對於那些小人我們還是儘量避開繞道而行。

當你在與小人打交道時務必考慮周全一點才好,最好不要與他發生正面的衝突。論實力,小人並不強大。但他們不擇手段,什麼下三濫的招數都可能使出來。如果衝突起來,縱使贏了小人,也會付出代價,惹得一身腥。俗話説“新鞋不踩臭狗屎”,還是能夠躲得過的。

2.學會“逢場做秀”

人既有鳥的一面,又有山羊的一面,鳥的一面是做秀,山羊的一面是作戰。相比之下,鳥的一面(做秀)比山羊的一面(作戰)更可愛。做秀比作戰損傷更小,花最小成本就能決出勝負。

所以,文明的推進力,更多的不是戰爭,而是做秀。

《三國演義》的第十四回,張飛醉酒失徐州,後來見劉備,細説原由,眾皆失色。玄德歎曰:“得何足喜,失何足憂!”這是劉備對公事的評論,應該説還是挺大度的。對於張飛失徐州一事沒有加以批評,因為他知道事已至此,批評也是沒有用的。怪只能是怪自己用人不當。這也從一個側面顯示出劉備在做領導方面的藝術,至少勇於承擔責任,出了事不往下屬身上推。然而他最擔心的不是徐州失守,而是自己家人的安危,但他這時又不好直接問,關公看出了劉備的心思,便問“嫂嫂安在?”飛曰:“皆陷於城中矣。”玄德默然無語。這時劉備就不説話了,其實不説話便是對張飛的一種責備,後來關公又埋怨了張飛,於是張飛便“掣劍欲自刎”,劉備便開始了他的做秀,“向前抱住,奪劍擲地”,然後説“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説得關公和張飛感動得不得了,於是合好如初。通過一場做秀,贏得了兩個副手的尊敬。使兩個副手更死心踏地為他賣命。這也是劉備高明之處。適時地拿自己的私家事做場秀,使下邊人覺得自己公而忘私,贏得軍心。

劉備是個非常善於做秀的人,他既然可以假摔阿斗來騙得趙雲死心踏地為自己賣命;當然也可以為了好名聲多跑幾次;諸葛亮是個非常有心計注重名份的人,算定了有水鏡先生的推薦,劉備就一定會來請自己出山。於是這二人就心照不宣地演起了一出流傳千古的名戲。

現在這個社會時興做秀,很多方面都興起了作秀熱。

換而言之,如果一個企業學會做秀,而且將做秀廣泛傳播。在一個1000人會場裏表演,與在只有幾個人在場的電視裏表演效果是不一樣的。在小舞台上表演的人一年到頭四處奔波也沒有多少人看見他,但在一個收視好的電視節目裏只亮相一小時,他可能已是天下聞名。

在我國古代,姜子牙是千古第一做秀人。他做的是懷才不遇秀,姜太公釣魚願着上鈎。最後釣到的不足魚而是皇上週文王,拜相之後,做秀成功。孔夫子周遊列國作的是克己復禮秀,到處宜講他那套“精神文明”,最後把自己秀成了聖人。李白髮狂寫詩作的是憤世嫉俗秀;給他個官兒做,準保他什麼都不寫了;陶淵明歸隱南山做的是偽山水情結秀;如果不通人煙再美的桃花源也拴不住他;而當代“陶淵明們”到鄉下一天就開始思念起城裏沖涼房、沖水潔具之類都市器物;最值得一提的應該是諸葛亮和孔明,三顧茅廬才出山,其實劉備第一回請他就憋不住了,還是張飛直截了當,一眼就把孔明的心思看透了;試想,不做秀,怎會讓劉備之類的外人慕名而來?後來的“隆中對”完全暴露了諸葛亮掩飾不住的做秀意圖,山野村夫説不出這麼些道道。

古人做秀多數是在自己的抱負沒有實現的時候,他們知道做秀是抬高身價的有效方式。你得承認,古人做秀者現代都是我們歷史上的佼佼者。

現代的企業更是懂得做秀,他們用廣告包裝自己的產品,最早的電視廣告是大姑娘抱暖氣片喊“實行三包”,動作雖説有點兒“文革”味道,但也是“秀”。剛開始一些老派人都不接受為產品和秀,曾有人坐輪胎盪鞦韆的汽車輪胎廣告遭至非議。後來發展到什麼都秀起來,秀人紛紛登場。人才要“供需見面”,你不把最優秀的一面展示出來就謀不到好工作或找不着一流的人才。

現在的網絡時代,也就是注意力時代、眼球時代,就是做秀時代。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誰默默耕耘自己的網站不吭聲誰就是傻子。各種互聯網峯會就是山歌大賽,唱山歌的是站長,風險投資商才是聽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