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勵志 > 勵志故事

名人勵志優秀故事

欄目: 勵志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83W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會對那些名人勵志優秀故事感興趣,那麼名人勵志優秀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勵志優秀故事

名人勵志優秀故事:讓我當個句點吧

艾森豪威爾是美國第34任總統,他外表憨厚,笑容可掬,和藹可親,是一個大智若愚型的人物。

1944年,他擔任歐洲戰區盟軍最高統帥,周旋在丘吉爾與羅斯福之間,運用巧妙的手腕把英軍與美軍團結起來,糅合兩軍成為一隻無堅不摧的勇猛軍團。艾森豪威爾領導百萬大軍,紀律嚴明,士氣旺盛,他成功的祕訣就是“以身作則”。

有一次談到領導統御的問題,他找了一根繩子擺在桌上。他用手推繩子,它不動;改用拉,整條繩子都動了。艾森豪威爾説:“領導人就像這樣,不能用推,要以身作則,用拉。”

他處事公正嚴明,對人寬大仁厚,而且生性幽默。二次大戰期間,他到前線視察,並對官兵們演説,以鼓舞士氣。不巧天下大雨路滑,講完話要離去時,不小心摔了一跤,引得官兵鬨堂大笑。身旁的部隊指揮官趕緊扶起他,並就官兵無禮的鬨笑鄭重地向他致歉。艾森豪威爾則對指揮官悄聲説:“沒關係,我相信這一跤比剛剛所講的話更能鼓舞士氣。”

艾森豪威爾脾氣暴烈,此事人人皆知。大戰後期,美軍傷亡慘重,於是鼓勵大家獻血。一名士兵對艾森豪威爾大聲説:“將軍,我希望將來能輸進您的血。”艾森豪威爾説:“如果你輸了我的血,希望你千萬不要染上我的壞脾氣。”

還有一樁趣事。有一次他參加某聚會,會中有六位貴賓受邀演説,艾森豪威爾排在最後。當輪到他上台時,已近午夜,全場聽眾在前五人的轟炸之下,都疲憊不堪,昏昏欲睡。艾森豪威爾知趣地説:“演説中總有句點,就讓我當那個句點吧!”他最短的演説贏得了滿堂彩。

名人勵志優秀故事:陳道明活出真我

近年來,陳道明塑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經典的人物形象。年近六旬的他,精氣神越來越好。陳道明是如何保養身體的?他越活越年輕的奧祕是什麼?

藝生活

陳道明從小就彈得一手好鋼琴。只要在家,他每天都要彈上兩三個小時的鋼琴,有時興致很高,一彈就是四五個小時。在外拍戲期間,他無法攜帶鋼琴,只能以電子琴、手風琴或薩克斯取代。

進入中年,陳道明迷上了畫畫。陳道明畫畫與別人不同,他磨好墨汁,鋪好宣紙,手握畫筆,然後打開圖,回想自己多年拍戲所到過的地方,畫起了山水畫。畫好後,他就把自己的隨心之作貼在書房的牆上,一遍遍觀賞,挑出缺陷,這才重拾畫筆,畫一張更好的,取而代之。

陳道明喜歡魯迅的雜文,他買齊了《魯迅全集》。受魯迅的啟發和感召,陳道明的最大夢想是寫雜文。有一次,他接受央視記者的採訪,説:“在陰雨的日子裏,我願意一個人寫東西,我想寫雜文,但很難。雜文的味道真的是要有一個環境和心境,先要把心洗乾淨,無雜念,看着窗外飄着雪,身上披着棉襖,身後一盞紙糊燈罩的燈,一支煙燃着,但不吸,手裏一支沉甸甸的筆,寫一句,思三思,踱五步,方可出雜文。我正在努力。”

對於棋藝,陳道明同樣是行家裏手。從圍棋、象棋、國際象棋到軍棋、跳棋、鬥獸棋、飛行棋、五子棋、華容道棋,他無所不會。並且,陳道明特別喜歡跟自己下棋。

簡生活

多年來,陳道明不沾煙、酒、牌,不喜歡應酬。他很少參加飯局,即使參加,一般也不超過半小時。他從不光顧酒吧、歌舞廳等娛樂場所。圈內朋友戲稱,只有地震才能把他震下樓來。

陳道明的家裏從未請過保姆,他包攬了幾乎所有的家務。妻子杜憲不忍心看見他忙得滿頭大汗。他笑着説:“沒事,流水不腐,户樞不蠹,古人都知道,生命在於運動,男人在家裏不能變成大懶蟲一個。”

作為大腕級的明星,陳道明的衣着很簡單。他最喜歡穿的是打折的棉質衣服,認為低碳、環保、貼身、吸汗,能讓他想起綴滿白雲的棉花地,他最喜歡吃的是麥片粥、蛋炒飯和番茄絲瓜芹菜湯。

陳道明對錢沒什麼概念。他經常對圈內朋友説:“我不想買飛機大炮,也不想買航空母艦,只要保證自己的基本生活水平就可以。錢是衡量我做事情的第二標準。第一標準是首先我認可或不認可這件事情。”

無所事事的時候,陳道明要麼嗅一嗅自己收藏的煙斗,要麼坐在窗前的老式木椅上,看着樓下的人,發一會兒呆。他認為發呆是最放鬆、最幸福的事。他喜歡把自己的腦袋放空,什麼也不去想,如同真空狀態。長時間發完呆後,他就反省自己的言行。

在生活上的低標準,讓陳道明練就了寵辱不驚的本領,排除了來自外界的方方面面的壓力,從而保持着良好的心境。

慢生活

步入中年後,陳道明大幅度放慢工作節奏——儘可能少拍戲。他出生於中醫世家,深知“適度為宜”的養生之道。每拍完一部大戲,陳道明都要歇上一年到兩年。為了不讓外人打擾自己,他總是更換住處,摘掉座機,關掉手機,深居簡出。

有的神通廣大的製片人和導演還是找到了陳道明,一手拿着高額的現金支票,一手拿着劇本和合同。陳道明毫不為之所動,乾脆以自己不喜歡戲中的男一號、男二號、男三號等角色為由,向製片人和導演下達逐客令。於是,陳道明“冷漠孤傲耍大牌”“戲未開拍便漫天要價”之類的傳聞甚囂塵上。妻子杜憲替他打抱不平,勸他召集媒體記者給自己討個公道。陳道明一笑了之,説:“那些傳聞恰巧給我提供了保護傘,許多原本打算找我拍戲的製片人和導演嚇得不敢上門了,這不是挺好嗎?”

陳道明稱,進入不惑之年後,他只能選擇“慢生活”。打個比方吧,小車不倒慢慢推。耗盡全身氣力快推車,想不倒下,是不可能的事。心穩,才是根本;心亂,一切皆亂。他還強調説,現在,自己只想不被名與利所裹挾,留住自我、本我、真我,就像故事中那個放羊的孩子那樣,擁有簡單、快樂、透明的夢想。

名人勵志優秀故事:既要快樂也要效率

在一個企業裏,效率和快樂總是對立的,看你選擇哪一個。而欒潤峯偏不信這個邪,他的答案是“兩者都要”。

從文革後第一屆大學生到常州市第一位計算機講師,從國內第一批MBA到金和軟件的總裁、精確管理思想創始人,欒潤峯在不斷蜕變着。如今,他已經把自己的精確管理思想輸送到各大企業,金和管理軟件的銷量已過億。

“‘精確管理’不是把人管死,而是讓人快樂高效。”欒潤峯説,掌握到每一分鐘,控制到每一分錢,並讓企業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使員工更快樂,這就是“精確管理”的精髓。

上世紀80年代,一台普通的PC機好幾萬元,加上各種配套設施無疑是一大筆開銷。欒潤峯所在的一家大型國企就購進了這樣的電腦,目的是提高企業效率,可事與願違。欒潤峯由此得出一個結論:對一家企業來説,資金和技術不是管理的關鍵,人才是最關鍵的因素,當人變成機器的一部分,一定會感到不快樂不自由,人性的弱點就會一一暴露出來,企業的效率自然越來越低。

可很多管理者對此視而不見。

“中國的中小企業老闆往往是忙了生意,丟了管理,抓了管理,沒了生意。”學計算機出身的欒潤峯更像是一位為企業把脈治病的“醫師”,一門心思關注的是中國企業的健康。

“傳統管理中,管理就是‘卡’。很多時候,員工需要改變自己的某些個性和個人目標來實現老闆的目標,表面上員工服從,但是在心裏卻並不開心,這樣事倍功半,效率逐漸遞減。”欒潤峯説:“管理在於管人、管人心,但管人心不能靠洗腦。”能不能不改變別人,卻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員工自己管理自己。

比如,人們開車時總是會有意無意地去看儀表盤、反光鏡,為的是不斷調整自己的速度和位置,規避可能發生的危險。而“精確管理”,就是讓企業在每一個員工面前放一面“鏡子”。員工有了精準的“駕駛艙”,開車就會心中有數,一些小的問題就可以提前規避,也就油然而生“一切盡在掌握”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正是快樂、高效的前提。

1996年,欒潤峯去IBM公司美國總部考察,在接觸了互聯網並瞭解其在當地企業的使用情況後,他忽然意識到:如果把自己研究的管理模式與互聯網技術結合起來,那將是劃時代的超越。

經過和創業團隊一年多的研發,1997年,金和誕生了第一款自己的管理軟件。

但這個“天方夜譚”式的管理模式並不被看好。接下來的幾年裏,欒潤峯開始了艱難的遊説。為讓更多的人瞭解精確管理的妙處,他到處尋找講解的機會,甚至許諾:凡是企業高管,只要來聽三個小時“精確管理”,如果覺得不值,每人給200元聽課損失費。

直到20xx年3月,金和軟件才實現了零的突破,但從賣出第一套軟件有了收入到企業真正開始盈利,金和又用了四年多的時間。

在欒潤峯看來,管理是有文化的,而他的“精確管理”就是專為中國人量身定做。欒潤峯説,中國文化土壤裏,其核心是精確分析人性,重視人的管理,“國人頭腦靈活,但民族性格差異不能用好壞來評價”。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説的是人是不可改變的,“人要臉,樹要皮”,説的是要讓員工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從而主動自我規避。“這些老話説的其實都是非常實用的管理哲學,而老祖宗説的‘無為而治’正是‘精確管理’的目標。”欒潤峯説。

基於這種無為而治、自我管理的理念,20xx年,金和軟件的績效管理放棄了傳統意義上考核辦法,進行了一個很大膽的嘗試——員工自我評價,主管不再參與打分。一開始有的員工會高估自己的績效,而有的員工也會低估績效,這些在HR複核時都會提出來並予以糾正。不過,實行一年以後,這個數據越來越準了,大家的工作計劃也越來越完備。

欒潤峯説,金和軟件公司共有員工1500多名,按正常測算,管理人員至少應在100多名,而我們只有10名。運用精確管理思想及其工具載體,不僅能大大節省管理費用,還能大幅提升企業組織績效。

如今,“精確管理”在業界得以普遍傳播、應用。據瞭解,現在每天有數十個行業的近兩萬家企事業單位使用精確管理軟件,包括中國電信、松下等知名企業,“精確管理”也使金和軟件一躍成為業界知名企業。

Tags:勵志 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