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勵志 > 勵志文章

個人勵志小文章

欄目: 勵志文章 / 發佈於: / 人氣:2.97W

想必很多年輕朋友都會經常找一些個人勵志小文章來看,那麼個人勵志小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個人勵志小文章

個人勵志小文章:不要輕易服輸,成功源於不認輸

失敗了,有的人選擇放棄,有的人選擇繼續挑戰。放棄的人把成功的機會拒之千里,繼續挑戰的人才有機會拿到打開成功大門的鑰匙。成功源於不認輸,輸了繼續努力就好,別提前退場。

也許你的能力和其他條件都比不上你的對手,你會覺得自己失敗的機率很高,在你幾乎認定自己會輸的時候,對自己説一句:“我不能把勝利讓給這個討厭的人。”點燃心中的鬥志,即使勝算低,也要奮力一搏。誰能保證你不會超常發揮呢?誰能保證你的對手不會出錯呢?世事難料,只有認真地去做了,才會知道結果。

當所有人都認為你不可能會贏的時候,你更不能放棄,你要向他們證明他們是錯的。別人越是不看好你的時候,你就越是要給自己信心,問自己一句:“總有人要贏的,那為什麼不能是我?”不想看見別人舉着獎盃歡笑的樣子,而自己只能在角落裏羨慕,就要勇敢地迎接挑戰,爭取成為那個接受鮮花和掌聲的勝利者。

為了實現理想,你已經拼盡全力了,那些夢想成真之後的喜悦場景仍舊只是白日夢的時候,你累了,想要放棄的時候,該自問一句:“這樣垂頭喪氣的我配得上心中的夢想嗎?”當然配不上那個成功後意氣風發的自己,那麼為了熬到成功的那一刻,就要改變現在的自己,再堅持一會兒。既然已經付出了這麼多,就不要半途而廢。

成功源於不認輸,放棄了就是前功盡棄,眼睜睜地看着別人取得勝利。不要輕易服輸,為自己的理想再努力一次,贏不了別人也要贏過那個想要放棄的自己。

個人勵志小文章:成功是從挫折和失敗中建立起來的

那些不經風雨的人,就像温水沏的茶葉,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那些櫛風沐雨的人,如同被沸水衝沏的茶,在滄桑歲月裏幾度沉浮,才有那沁人的清香。

一天夜裏,一場雷電引發的山火燒燬了美麗的萬木莊園。這座莊園的主人邁克一籌莫展。面對如此大的打擊,他痛苦萬分,閉門不出,茶飯不思,夜不能寐。

轉眼間,一個多月過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見邁克還陷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就意味深長地對他説:“孩子,莊園成了廢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澤,一天天地老去。一雙老去的眼睛,怎麼能看得見希望呢?”

邁克在外祖母的勸説下,決定出去轉轉。他一個人走出莊園,漫無目的地閒逛。在一條街道的拐彎處,他看到一家店鋪門前人頭攢動。原來是一些家庭主婦正在排隊購買木炭。那一塊塊躺在紙箱裏的木炭讓邁克的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線希望,急忙興沖沖地向家中走去。在接下來的兩個星期裏,邁克僱了幾名燒炭工,將莊園裏燒焦的樹木加工成優質的木炭,然後把它送到集市上的木炭經銷店裏。

很快,木炭就被搶購一空,他因此得到了一筆不菲的收入。他用這筆收入購買了一大批新樹苗,一個新的莊園又初具規模了。

幾年以後,萬木莊園再度綠意盎然。

一個人若缺乏勇氣,很容易就會倒下。而一個充滿勇氣的人,則無所不能、無堅不摧。世間沒有死衚衕,就看你如何去尋找出路。正視困境,不在困難面前退縮,才不會讓心靈荒蕪,才不會無路可走。

成功,是從不斷的挫折和失敗中建立起來的,它不僅是一種結果,而且是一種不怕失敗、在磨難中永不屈服的能力。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失敗,我們就不可能成功。那些不成功的人是永遠沒有失敗過的人。

只有經歷了風雨的彩虹才會放出美麗的光彩,只有從困境中走出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你是否在遭遇困難與痛苦時,總是認為自己根本無力承擔,更沒有辦法去解決?假若你這樣認為,就犯了極大的錯誤。就像文中的邁克一樣,如果他在失去一切後沒有積極思考,想辦法克服重重困難,那也就不會有後來輝煌的人生。你有相當豐富的經歷,而且也有着寶貴的才華,為什麼發生在你身上的事,就無法解決呢?其實,最主要的還在於,你是否能夠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既不迴避,也不沮喪,而是正視困境,尋求解決的辦法,堅韌執著地走下去。

只有經歷了風雨的彩虹才會放出美麗的光彩,只有從困境中走出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個人勵志小文章:別迷失在“成功故事”中

文|趙暢

不論是誰,都想成功;不論是誰,都想尋找實現成功的最佳途徑。於是,有些所謂的經典“故事”,便粉墨登場。只是,到了後來,有的人在頻頻撞了南牆以後,才覺得有受騙上當之感。“‘故事’變‘事故’”,乃此之謂也。

有個讀國小的孩子,儘管平日説話做事顯得很機靈,可學習並不用功,於是,學習成績不免受到影響,有一次竟還考了不及格。對此,孩子的家長不以為然,依然很自信,自信孩子智商高,以後一定會趕上去的。因為放任自流,缺乏與學校溝通,缺乏對孩子的嚴格教育和正確引導,孩子成績每況愈下便成了必然的趨勢。人們不禁要問:這位家長的自信,源於什麼?難道僅僅是因為“智商高”?後經瞭解,原來,他聽信了愛因斯坦孩提時的“故事”。

殊不知,這個傳説中的故事是以訛傳訛的產物。真實的情況是:愛因斯坦在上國小時學習成績優異,而不是後來認為的劣等生。這個説法之所以會流行,是因為每個人都喜歡這樣的故事—小時候學習不好,長大後同樣可以取得偉大的成就。但是令很多家長“失望”的是,愛因斯坦12歲就開始自學微積分了。

也難怪,有識之士直言不諱:“不要痴迷於從閲讀成功人士的傳記中尋找經驗。這些書大部分經過精緻包裝,很多重要事實不會告訴你,蓋茨的書不會告訴你他父母是IBM董事,是他們給兒子促成第一單大生意;巴菲特的書只會告訴你他8歲就知道去參觀紐交所,但不會告訴你是他國會議員的父親帶他去的,由高盛董事接待的。”是啊,當人們聽完許多關鍵細節被故意忽略後的不厚道的“故事”後,有可能會出現“事故”—因為人們聽信之,“以為從此以後自己走的路一定是正確的,即使偶遇失敗,也是一時的困惑,你堅信最終還是會贏的”,這不是誤人子弟嗎?

一個人的成功,是基礎條件、機遇希望、家庭背景、天賦經歷等諸多主客觀條件相互作用的結果,成功人士要重新複製自我都不可能,遑論後人一定能複製成功。真正能夠複製成功的,便是自我悟徹、自我把握、自我努力。

英國劍橋大學對從本校畢業的曾獲諾貝爾獎的專家進行過調研,結果顯示:他們並非天才,中學時代學習勤奮努力,順利考上劍橋;大學時代大多也是埋頭學業,成績優異;工作後,有的潛心科研,有的將科研與商業結合,但基本仍是兢兢業業,鑽研不止,最終走向輝煌,名利雙收。而美國一本知名雜誌對各界成功人士的調研同樣表明:在天賦、智慧、機遇、能力、勤奮、鬥志、毅力等十幾個成功要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勤奮。

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故事”,不要太相信聰明,不要相信取巧和走捷徑,只須在乎自己的判斷,在乎勤奮、毅力等“大道理”—“大道理是經過幾千年論證的,你以為你是個例外,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Tags:勵志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