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名人名言 > 名言

關於道德經的名言名句

欄目: 名言 / 發佈於: / 人氣:1.78W

道德經》的語言非常講究藝術性,運用了多種修辭方式,使詞句準確、鮮明、生動,富有説理性和感染力。下面本站小編為你分享的是關於道德經的名言名句的內容,希望你會喜歡!

關於道德經的名言名句

關於道德經的名言名句最新

1)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3) 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4)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脱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5)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6)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7)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8)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9)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10)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11) 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13)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14)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15)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16)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17)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18)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19)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20) 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關於道德經的名言名句精選

1)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3)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4)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5)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6)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7) 民之飢,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8) 挫其鋭,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9)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10) 不出户,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11)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2)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3) 治人事天,莫若嗇。

14) 治大國,若烹小鮮。

15)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

16) 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17)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18)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19)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20)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關於道德經的名言名句集錦

1)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2)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3)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4)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5)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6)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8)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9)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10)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11)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12)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13)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14)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15)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6)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17)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8)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19)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20)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