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散文 > 經典散文

關於武則天的隨筆散文

欄目: 經典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1.42W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她的傳奇故事,在歷史的畫卷中,算得上是比較重彩的一筆。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關於武則天的隨筆散文,供大家欣賞。

關於武則天的隨筆散文

關於武則天的隨筆散文:一代女皇武則天

武則天——一個驚天動地的名字;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女人;一個家喻户曉的歷史名人。

她是唐朝開國功臣武士彠的次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幼妾,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在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後,親登帝位,自稱聖神皇帝,廢唐朝於一旦,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唯一女皇。從她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後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歷史功績,昭昭於世。誠如宋慶齡對她的誠懇評價:“武則天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

武則天,出生在唐初新貴顯宦之家,顯赫的權勢,豪奢的生活,滋養了她無限無量的權力慾。然而,初唐極重士族的門閥之風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門第,顯得比較低微,使她飽受流俗的輕視。這一特殊的境遇與遭際,強烈地刺激着青年時代的武則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權力,以達唯我是從的目的,和以冷酷而不擇手段地去報復一切的心理。這一點在她以後從政的一系列政治鬥爭中,表現的尤為突出,成為她一生功過參差的修養,品德、性格和心理根源。

則天自幼聰慧敏俐,極善表達,膽識超人。父親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讀書識字,使她通曉世理。史料記載,則天十三、四歲時,已是博覽羣書,博聞強記,詩詞歌賦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礎,而且長於書法,字體蒼勁俊逸。在當時的女孩子中超然脱俗卓爾不羣。

貞觀十一年,14歲的武則天以長相俊美,入選宮中,受封“才人”。入宮之後,則天行事幹練,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嬌豔,頗得太宗歡心,遂賜號“媚娘”。時日既久,太宗又發現武則天學識尚好,且懂禮儀,便把她從侍穿衣着的行列,調人御書房侍候文墨。這一變故使武則天開始接觸皇家公文,瞭解了一些宮廷大事,並能讀到許多平時不易得見的書籍典章,眼界頓闊,日漸通曉官場政治和權術。

貞觀二十三年,太宗死去,則天與所有嬪妃,發送長安感業寺削髮為尼。武則天青燈古佛,忍辱負重。憑着自己的姿色才情贏得了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的好感。唐高宗對她極有興趣,遂經常往來於感業寺,並於兩三年後重召則天入官,晉封為“昭儀”。永徽六年,極受高宗寵幸的武則天,在內宮的鬥爭中穩操勝券,並日促高宗立己為後。然而,在封建社會中,皇后的廢立乃國之大事,須與重臣們商定。當高宗把廢皇后王氏,立則天為皇后的打算向諸遂良、長孫無忌等元老重臣説明後,立即遭到強烈的反對。他們認為武氏出身卑微,不宜為後。但是,高宗的主張也得到武則天的同謀許敬忠以及李義府等一些朝中要員的支持。在他們的幫助下,高宗終於在這年的十月斷然頒詔,廢皇后王氏,正式冊立則天為皇后。自此,皇家內宮大權,全部落入武氏之手。

則天登上皇后寶座後,機智精明,得天獨厚的才氣謀略得到很好的的發揮和發展,再加上武則天天姿國色,純粹一個曼妙佳人,使高宗對她寵愛之餘,刮目相看。她亦利用皇后的身份,皇上對己的寵愛,積極參與朝政,唐高宗下令“百司奏事,時時令後決之”。從永徽六年到顯慶四年的五年時間裏,她設法清除政敵,貶尚書諸遂良,使其鬱悶而死;黜同中書門下長孫無忌,逼其自縊;罷免朝中諸遂良、長孫元忌的支持者,鞏固和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和權力,掃除了她參政道路上的障礙。

顯慶五年,高宗李治因患鳳眩,目不能視,遂下詔委託武后協理政事。自此,則天從參政步人執政,人雖在幕後,卻遙控了朝廷所有實權。武則天大權在握,居高臨下,氣勢凜然,唐高宗有時也受制於她,讓高宗心中有些不快,圖謀收回大權,並密令中書侍郎上官儀草詔廢后。豈知機事不密泄露,武則天當機立斷,先下手為強,立將上官儀處死。高宗之舉,功虧一簣,反使武后更為警覺。給武則天日後想獨攬朝政埋下了伏機。

由於則天武后處理政務有章有法,不似高宗久諉不決,唯唯諾諾。甚為羣臣敬服。高宗雖厭其獨斷專行,許多國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這樣,就使武后逐漸從幕後走向前台,竟與高宗同臨紫殿,一起接受羣臣朝拜。上元元年,高宗號天皇,皇后號天后,天下人謂之“二聖”。“二聖”執政,在中國歷史上首屈一指。而且還是夫妻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自此,高宗形同虛設,唐朝權柄,盡在武后則天掌握之中。

從上元元年,則天以“天后”之尊開始執政,至天授元年正式稱帝的20xx年中,武氏為當皇帝做了大量的長時間的準備,採取了多種有力有效的措施。首先,在王位的繼承上,高宗想禪位於長子李弘。武后看李弘和自己有些針鋒相對則不念母子之情,將李弘毒死,立次子李賢為太子。李賢被高宗委以臨國之任,處理政務頗為精幹,武后還是看不上眼,則廢李賢為庶人,立三子李顯為太子。弘道天年,高宗卒,中宗李顯剛剛繼位,武后則以皇太后名義臨朝稱制。一年後便廢掉中宗,改封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帝,是唐睿宗。李顯、李旦都是昏庸無能之輩,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處處受制於武后。

其次,是修改《氏族志》為《姓氏錄》,從傳統上和輿論上打擊和削弱一貫反對自己的士族官僚集團,扶植和依靠新興的庶族地主階級。這樣使士族官僚不再有人仕做官的優越條件,也不能因出身豪貴而為所欲為。而對庶族出身的官員,也不再因門第貧賤而受恥受辱於人。修成的《姓氏錄》再也看不到士族貴族的特權,原來連《氏族志》都不能列入的武氏,在《姓氏錄》中,卻定為姓氏的第一等級。

再次,是變更官名,改東都洛陽為神都,為自己登位稱帝,建立新秩序,邁出重要的一步。向舉國表示自己大位一統至高無上的權力。武后的這些新政措施,很快遭到皇族李氏和許多士族官僚的反對。柳州刺史,唐初元勛徐世之後徐敬業,召十數萬兵馬率先於揚州發難,名著一時的駱賓王《討武曌檄》,遍撒域中。宗室琅玡王李衝在博州,越王李貞在豫州也相繼反武,舉兵討伐。則天武后對此毫不手軟,堅決鎮壓,在她的直接指揮下,這些叛亂很快平息,徐敬業、李衝、李貞等主要發難者,或死於戰場,或被捕殺,無一倖免。

公元69O年,武則天認為親臨帝位的條件成熟,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廣造輿論:“武后為彌勒佛轉生,當代唐為天子。”接着又一手導演了,以唐睿宗李旦為首的六萬臣民上表勸進,請改國號的壯舉。至此,水到渠成,則天武后在“上尊天示”、“順從眾議”的“萬歲”聲中,登臨大寶,君臨天下,實現了夢寐以求的宏大夙願,改唐為“周”,自號“聖神皇帝”。這年,她已是67歲的高齡。67歲高齡,已經屬於老年年齡,若一般女人早已暮氣糟糟,發白齒搖,步履蹣跚,而她精神振奮器宇軒昂,滿腹經綸。足見她超塵脱俗非等閒之輩。

如果説,武則天在稱帝前三十餘年參政執政的政治生涯中,已顯示出驚人的政治謀略和手段。那麼,在稱帝之後的十餘年中,則更充分地顯示了她在用人、處事、治國等各個方面傑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氣魄。

則天稱帝后,更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使用。她認為“九域之廣,豈一人之強化,必佇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國、定邊疆的人才,她不計門第,不拘資格,一律量才使用。為了廣攬人才,她發展和完善了隋朝以來的科舉制度,放手招賢,允許自舉為官、試官,並設立員外官。此外,她還首創了殿試和武舉制度,為更多更廣地發現人才,蒐羅人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比如,中唐名將郭子儀,就是自武則天此舉勝出。這樣,在她施政的年代裏,始終有一批文臣武將為其不惜肝腦塗地效命出力,有力地維護着武周的政權。具有政治家謀略的唐朝宰相狄仁傑就是武則天一手提拔重用的。狄仁傑以政治家的深謀遠慮,曾經勸説武則天順應民心,還政於廬陵王李顯立下汗馬功勞。狄仁傑因此被歷代政治家、史學家稱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義士。

對於農業生產,則天也非常重視。她説:“建國之本,必在務農”,“務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人富”。她規定,能使“田疇墾闢,家有餘糧”的地方官升任;“為政苛濫,户口流移”的“輕者貶官,甚至非時解替”。這樣,在她執政的年代裏,農業和手工業都得到較大的發展。人口不斷增加。據當時統計,永徽時全國户數為38O萬户,到則天臨終的神龍元年,漸增為615萬户,幾乎增長一倍。僅此一點即可看出這一時期的農業經濟發展情況。她還親自養蠶,給勞苦大眾增加了親民的感覺,也沖淡了她心中的愛恨情仇。

在抗擊外來入侵,保護邊境安寧,改善相鄰各國的關係方面,則天施政時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對吐蕃貴族的入侵和騷擾,則天給予堅決的抵禦和反擊。長壽二年,她派大將王孝傑擊敗吐蕃,收復安西四鎮,復置安西都護府於龜茲。之後,又在庭州設置北庭都護府,鞏固西北邊防,打通了一度中斷的通向中亞地區的“絲綢之路”。在她施政的年代裏,堅持邊軍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間,婁師德檢校豐州都督屯田積穀數百萬。大足元年,郭元振任涼州都督,堅持屯田五年,軍糧可支數十年。武氏的這種大範圍的長期屯田。對邊區開發、減輕人民轉輸之勞,以及鞏固邊防都有着積極的作用。

當然,在武則天掌權近半個世紀的較長時期內,也有很多過失。她重用酷吏,獎勵告密。使不少污吏橫行一時。他們刑訊逼供,濫殺無辜,誣陷於人,使不少文臣武將蒙受不白之冤。雖然對武周政權的鞏固起過一些作用,但是,搞的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必然影響國家的治理和生產的發展。她放手選宮,使官僚集團急劇。增大,官僚機構膨脹,必然要加重人民的負擔。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費大量財資和勞力。這都不同程度影響和延緩了生產力的發展。不過,這些錯誤和過失,畢竟是武則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她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夠排除萬難,在統治長達半個世紀的年代,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革除時弊,發展生產,完善科舉,破除門閥觀念,不拘一格任用賢才,順應歷史潮流,大刀闊斧改革的歷史功績相比,難以同日而語。她的歷史功過,恰如她給自己立下的那塊“無字碑”一樣,只能由歷史去作出評論和判斷。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衝破男尊女卑的羅網,砸碎封建時代的桎梏,一躍登上皇帝寶座,生前唯我獨尊,叱吒風雲治國安邦,有經天緯地之才。一個在中國歷史上舉足輕重的名人死後在她的碑上卻沒有留下一個字,耐人尋味。

有學者則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自知罪孽深重,所以,明智的做法還是不寫碑文為妙。還有資深人士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個聰明的作法,功過是非任憑後人去評説。看郭沫若的《詠乾陵》:

千秋公案翻雲雨,

百頃良田變土田。

無字碑頭鐫滿字,

誰人能識古坤元。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墓。墓前有兩塊石碑,西面為"述聖記碑",是唐高宗的,碑文主要是歌頌唐高宗的功績,由武則天撰文。東面是武則天的"無字碑”。

“千秋公案翻雲雨”,“無字碑頭鐫滿字。”歷史是無情的、公正的、諷刺的,隨着時間的流逝,歷代文人騷客都在歌頌武則天的功德,無字碑成為了有字碑。不鑿一字,盡得風流!而歌頌高宗李治的“述聖記碑”在歷史風雨的沖刷之下,一字無存,有字碑成為了無字碑。

更值得玩味的是,在我國曆史上,大多帝王墓葬都曾慘遭盜劫,而乾陵是少見的一座保存完好,未遭染指的帝王墓葬。是幾千年來唯一未被盜掘的唐代帝王陵墓。經歷了幾朝幾代風雨無恙,到底是乾陵固若金湯還是藏有機關暗道呢?乾陵又是經歷了怎樣的風雨飄搖而屹立不倒的呢?

在我國曆史上,挖乾陵一事,早已有之。長達1200多年中,梁山上,就沒有斷絕過盜墓者的身影。小毛賊多如牛毛,正史裏不記載,野史裏也懶得寫。歷史上有名有姓的盜乾陵者,就有17次之多,比較大的盜掘活動有三次。但是又都因各種原因中途停止而未盜成功。

第一次大規模的盜掘發生在唐末。當時唐末黃巢農民起義,聲勢浩大,因缺少軍資,他動用40萬起義軍在梁山西側挖山不止。直至挖出了一條深40米的“黃巢”溝,挖走了半座大山,也沒有找到墓道口。因為軍中無飽學之士,不懂乾陵座北朝南的結構特點,結果因為挖錯了方向,終沒得手,至今在梁山主峯西側仍有一條深溝被稱為“黃巢溝”。

第二次發生五代時温韜為後梁耀州節度使期間,據史書記載“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之所藏金寶……惟乾陵風雨不可發。”温韜受了驚嚇,才絕了發掘乾陵的念頭。

第三次是發生在民國初年,當時軍閥混戰,盜掘古墓成風。國民黨將領孫連仲以保護乾陵為幌子,率部下駐紮乾陵,用真槍真炮演習的辦法掩護一個師的兵力盜掘乾陵。士兵們用炸藥炸了許多處地方,卻沒能找到墓道口。後來,當士兵們盲目挖掘時,忽然雷雨大作,數日不歇,軍中一時傳言四起,稱武則天顯靈了云云,盜掘不成,孫連仲匆匆率部離開了乾陵。

種種跡象,無意間給武則天這個獨領風騷功炳千秋的女人披上了一層神祕色彩。還有,據可靠消息稱,國家至少在50年內,乾陵的發掘工作不會提上桌案,就是説,乾陵至今為止不但沒有被盜過,而且國家都沒有正式開啟挖掘過,一直保護她的完好無損。

——是有神靈暗中福佑?還是天意不可違?大家知道一個人如果沒有伏羲之貌帝王之相無論如何也是登不上皇上寶座的,更何況還是一個男尊女卑觀念盛行時代的女人。

袁天罡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星象學家、預測家,據説他是唐代以相術風水稱一代術相大師,生前各種神奇的預測無不準確,想當年,袁天罡一見襁褓中的武則天大為震驚,説她“龍瞳鳳頸,極貴驗也,當作天子”,當時武家人都很驚訝,因為當時女人成為天子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一個女人能夠被稱為皇帝,但是事實證明,武則天后來果然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帝,袁天罡的預言成了武則天一舉登天登峯造極的箴言。

總之,武則天不僅是歷史上絕無僅有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傑出的女軍事戰略家。“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她在各方面都發展了貞觀之治,併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她有獅子的雄心;狐狸的狡猾;駱駝的堅韌,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很多傳奇,填補了中國歷史許多空白。

她一生嫁了兩個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與唐高宗李治,而且這兩個皇帝還是父子,她生了兩個皇帝——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自己又做了皇帝;和唐高宗“二聖”臨朝空前絕後,死後和唐高宗合葬乾陵,絕無僅有。是中國歷史唯一合葬乾陵的兩個皇帝。

“無字碑頭鐫滿字,誰人能識古坤元。”

——融融月,淡淡風,一如那花香裊裊香飄萬里也有散去的時候,再華美的辭藻寫出的功德也有消磨殆盡的時候,一切盡在不言中,留意到空白,讓後世子孫揣摩她的驕傲與哀傷。

繁華絢麗的大唐早已經隨漫漫歲月的流逝而散去,只留下荒冢草青青。正是:

曠世奇女臨天下,一代天驕寫春秋!

光披四海震神威,芳流華夏披九州!

關於武則天的隨筆散文:楊玉環很美,武則天更美

“楚王好細腰,後宮多餓死。”中國古代的大多數帝王對女人的審美標準是“以瘦為美”的,因此,妃子們爭先恐後比賽苗條。“楚腰纖細掌中輕”的趙飛燕,是苗條女子的代表人物,不僅瘦,而且美,而且深得寵幸,如願以償被漢成帝立為皇后,得以享受“國母”的殊榮。

然而,又有多少後宮佳麗會有趙飛燕那樣的好運氣呢?大多數的後宮佳麗,眼睜睜看着自己瘦也瘦了,美也美了,卻很難親近皇帝——她們共同的丈夫;終其一生,這些佳麗們對鏡梳粧,以淚洗面,寂寞鎖在深宮。後宮佳麗太多,皇帝哪有時間和精力一一寵幸?

到了李唐王朝,對女人的審美風氣大大改變,鮮卑族血統的李唐皇族和蒙古皇族有親緣關係,這兩個皇族都有遊牧精神,養羊以“羊大”為美,養女人則“以胖為美”。今天我們在出土的唐代壁畫和宮廷畫中,可以看到“以胖為美”的有力證據。至於“羊大”的風氣,如今在許多城市的“草原小肥羊”餐館仍然被髮揚光大着,君不見,熙熙攘攘的食客們,張口就問:小肥羊大不大?肥不肥?

肥是外在的、身體的,而美往往是內在的、靈性的。遙想李唐後宮,胸脯豐滿、身體肥胖的女子必定不在少數,楊氏玉環,想必一定是肥乳豐臀的楷模。然而,如果她單單只是肥胖,只是豐腴,而不是才藝雙全、風情萬種,怎能把唐玄宗迷得五迷三道,“三千寵愛於一身”,所以,楊玉環很美,很肥美。

既肥且美的女人,還有女皇武則天。這位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畫像十分雍容華貴,大有母儀天下的氣象。不僅肥美,而且才智過人。1993年,我在洛陽小住,在龍門石窟見到了久負盛名的盧舍那石像。據傳説,這座石像是根據女皇的旨意鑿刻而成,其形象源於女皇的形象,頸肩豐滿,臉部豐潤,異常大氣,極為肥美。

從山西小女子武媚娘到大周女皇,武則天完成了從肥胖到肥美的跳躍,從肥美到才智過人的跳躍。縱觀武則天執掌權力的數十年間,勇敢頑強,堅毅果斷,才智超羣,打擊士族階層,強化科舉制度,破格選拔人才,重視發展農桑,改善民眾生活。武則天把唐太宗開創的貞觀之治的盛世維持了半個世紀。

楊玉環很美,武則天更美。

關於武則天的隨筆散文:武則天,大唐的一聲悲鳴

公元720xx年,一朵曾經燦爛和輝煌的女人花,從歷史的枝頭上凋落了,一地的月光和一地的花香也沒有能夠接住她的名字。一個81歲的老人,在人們紛紛揚揚的腳步聲中,又回到了泥土之中,回到了自己永遠的家。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代,她81歲的高齡本身就是一個奇蹟,一個充滿了悲壯的故事。

是什麼力量,是什麼動力,讓她走得這麼遠,走得這麼精彩。

回望歷史,明明滅滅的燈火中,我們依稀可以看到她永遠的背影,聽到她敲打在歲月石板上的足音。

讓她走得這麼遠的,除了權力,還有她的心胸和氣度。

一個女人的胸懷和氣度,一個帝王的胸懷和氣度。

當我們巡視那些歷史角落裏的男人和女人,看到的大多是隻有胸沒有懷的人,沒有懷,就沒有大氣。

就像慈禧,用海軍的軍費為自己蓋了一個雞窩,可雞窩再漂亮,她也抱不了窩,倒是好好的北洋水師被人家給煮了。

中國的這輛馬車,在這兩個不同氣度的女人手中,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一個走上了一條大道。

一個掉進了山崖,死去的那些那個皇帝,成為永遠的封底。

那些男人,碎石一樣擋在武則天的面前,都沒有能夠攔住這輛武氏馬車的滾滾車輪。

不僅僅胸懷,她還是一個理性的皇帝,她的施政綱領,建言十二事,第一方面就是施惠百姓,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唐朝從她執政時的380萬户人家,到最後的615萬户人家,和諧不是説出來的。

是她為天下所有的書生,打開了國的大門。

國家,不是一個名詞,而是兩個名詞,國是帝王的,家是百姓的,如果帝王們不容許百姓走進國門,百姓就只有家。武則天讓書生們走出家門,走進國門,激揚文字,指點江山。她的人才觀,就是英雄不問出處,人才也是,用人不看門第,不看是不是官宦子弟,就看才能。於是天下的書生們,看文章,靠才華,不是靠金錢靠門庭,就可以一展宏圖。

她甚至親臨考場,主持考試,於是,一個真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盛世開始成為了她生命的底色。

就難怪她的身邊“君子滿朝”,婁師德、狄仁傑等著名的賢臣眾星捧月。資治通鑑》評價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 故當時英賢亦竟為之用”。

《資治通鑑》不是黑板報,不是輕易就表揚人的。

唐人沈既濟在談及科舉制度時也評價到:“太后頗涉文史,好雕蟲之藝。”“太后君臨天下二十餘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日久,浸已成風”。

這是怎樣的開明啊,她知道知識分子需要什麼,知道給他們一個事業的天空比給他們一把稻米更重要,這不但是國家的進步的需要,而且是知識分子人格的需要,知識分子不是搖尾乞憐的狗,一根骨頭就可以哄他們一輩子。

無論人們怎麼樣去評説無字碑,我們能夠讀出的只是武則天的淡定和從容。

甚至對駱賓王討伐自己的檄文,她也是以欣賞的目光去看。

這需要怎樣的肚量,量小非君子,一個的肚量要是小了,別説君子,連小人都稱不上,還談什麼君子。小人比君子更能忍,忍辱不是為了負重,而是利益。

一個平凡的女人,靠智慧在這個擁擠的世界上,有了自己的一次生命的燦爛。不僅僅是武則天,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想有所作為,這是一種追求或者説是人的本性,花都想讓自己開得燦爛一些,何況一個生命。

她的書法不但精美,還頗具一股男人的氣概。

她識人,而且會用人。

對於一個帝王,這就夠了,有了這兩把板斧,就能可以砍出一個江山,就能可以守護一個江山。

女人,從來都是歷史給男人的獎勵,對於大勝而歸的將軍,獎勵幾個女人是小菜一碟,而對於江山在握的武則天,多享受幾個男人,不能算是正餐,至多是一盤小菜。於是,我們想從武則天的一生的一個細節破牆而入,我們為什麼習慣去歷史裏找事,去找古人的事情。和古人打架,無論結果如何,都是我們在欺負人。

只是她太累了。

在歷史的舞台上,演了那麼多年主角,迴歸了泥土之後,只有在這泥土之下,她才是一個真實的女人,是鄰家的女子,是故鄉的大嬸。

在她的無字碑前,我只是想問一句,晚飯,你吃了嗎?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