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散文 > 情感散文

父母·大山·我

欄目: 情感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2.44W
父母·大山·我

可能我是自然的女兒、是山水的精靈吧,青山綠水於我有着一種特殊的魔力,只要投入自然的懷抱,彷彿那山精水秀日月精華就會鑽入我的體內,讓我的生命鮮活燦爛、光華閃爍。
我常想,我應該是名村姑,在藍天白雲下放牧牛馬羊羣,或在和風麗日中躬耕田壟採摘桑茶……可能生活的水平不如現在,可生命的質量卻會以幾何級遞增。現在的我,在這鋼筋混凝土的結構中空懷一腔清風明月的情思,只能在記憶的河牀裏擷取幾朵零星的山水浪花,聊以慰籍那皺摺滿身的心靈。造化弄人否?
這幾天是難得的假日,本想將自己放逐在山懷水抱裏,可即將會考的兒子牽住了我,但這顆蠢蠢欲動的心只要稍有空隙就會在黑山白水間流連,那片片的過往、幅幅與山水嬉戲的畫面,温暖着我點滴記憶,特別是與駕鶴西去的父母那一幕幕,模糊了我的雙眼。
我的鐘情于山水,除了與天地那神密的聯繫外,就是得益於父母的遺傳。小時父親是捱整的對象,我們一家子被趕到了鄉下。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在這山環水繞的小山村,父母很快就完成了讀書人與農夫的角色轉換,山的博大,水的清柔,讓父母能神定氣閒地對待一切,那怕是剛被戴高帽掛黑牌地遊鬥過;在這山環水繞的小山村,大自然敞開胸懷盡情地呵護她的小女兒:松濤歌唱,翠竹扶風,荷塘播香,山花送爽,流水隨心,魚兒添趣,小鳥慰懷……黑黑的小丫頭,在父母的寵溺中、在自然的關懷裏,不知世事艱難險惡地歡快成長,將清亮甜美的笑聲撒遍老家的山山水水,和着濤聲、風聲、水聲、鳥聲組成了一首快樂的交響曲。
老家的山水給了我生命初始的滋養,開啟了我與自然的神密鏈接。
父母的熱愛山水,小時我感懷不到,肉體的摧殘、思想的禁錮、生活的艱辛,剝奪了他們的這種權利。在我讀書遠嫁後,已過花甲的父母,對山水的鐘愛漸漸顯露出來:平時生活節儉的他們,只要有機會,就會相互扶持暢遊在天地靈秀之中。我們做子女的,特別是五哥五嫂,盡力為他們創造機會。
記得父母第一次純粹遊玩式地陪我爬山,是春節回家看望雙親之時。那天天氣晴好,久居北方的先生,望着小城不遠處葱蘢的景山(李自成墓葬處),躍躍欲試。我理解他的這份心情,再説我也多年沒親近這景山了,也很想爬爬山。父母知道後,竟也興趣盎然,於是,我們一大羣人(二哥、二嫂、四哥、五哥、五嫂、弟弟、侄兒、侄女、外甥、外甥女),浩浩蕩蕩地朝着景山進發。正應了那句話:對面可以拉話,串門得走半天。看着不遠的景山,爬得大家汗流浹背,好在一路上景點不少,留影、打鬧着上到了山頂。六十多歲的父母,一路上竟沒要兒女扶一下,還不停地呵護着細小的孫輩,這份精神讓我們做兒女的感歎不已。站在山頂,真有一覽眾山小之感。平時熟悉的秀水河象一條玉帶環繞着小巧的城市,綠色的田疇緊擁在秀水的懷抱,真是美倫美奐;山頂天風浩蕩,林濤陣陣,父母如小孩般露出了燦爛的笑臉;父親還隨我們吼上了幾嗓子,“啊——啊——”的迴音彷彿在天地間迴盪。
第二年的春節,爸爸又陪我逛了老家的相師山。
相師山,據説因漢朝宰相張良的師傅隱居而得名;又名眉毛尖,因其形狀象姑娘彎曲的柳眉。海撥八百多米,高聳於湘鄂交界之處名聲在這兩省遠播。老屋正對着它,開門就見,我是遙望着它長大的。它就象家鄉的座標,在陌生的他鄉,只要隱隱約約地望見它,一股温暖就流溢胸間;至今夢裏找不見家時,如果能見到它,就沒了焦躁。
雖然它伴着我長大,可我從沒有真正地光臨過它。那天回家拜過祖墳,站在場院裏我又痴痴地凝望它。父親看見了,輕輕地對我説:“閨女,想不想上去看看?”我一愣,多年來,只習慣於遙望,不知為何就沒有爬山的念頭?是畏懼它的陡峭?還是懼怕路途的遙遠?父親這一問,勾出了我的倔強和好奇:“想啊,可怎麼上去呢?不知道路啊。”“我熟悉,我帶你去。”父親簡潔隨意地説。看着鬢髮染霜的父親,望了望高高聳立的山峯,我猶豫了。父親一笑,“走吧,閨女,比比誰爬山的勁頭足。”於是,我們一行回鄉祭祖的子孫,全嚷着要去。有經驗的父親留下了小孩子,讓他們在場院裏等着我們在山頂向他們揮手的時刻,最後就由五哥、五嫂、弟弟、大侄兒、大外甥、我和父親一行七人向着相師山峯進發。出發前,父親還讓侄兒和外甥各帶了一把砍柴刀,以備路上之需。
沿着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初時,大家還説説笑笑;但越往上路越難走,山路比望着要陡峭得多,有時好象立起來了,有時又幾乎沒路。這時的砍柴刀就披荊嶄棘,開出了一條“路”。我們氣喘噓噓、汗透衣裳,臉紅通通的,大冬天脱得只剩一件襯衫,嗓子眼快冒煙了。才到半山腰,帶的礦泉水就只有碩果僅存的三瓶了。父親看我們艱難的樣子,為了鼓舞士氣,邊爬山邊給我們講與這山有關的傳説和他的經歷,説到了山頂就能望見二百里外的洞庭湖,那個美麗的湖泊吸引着我們,大家拌擻精神。就是這次,我知道了在深山密林裏行走,要準備一件能發出響聲的東西預防猛獸;知道了年青的父親為了生活,多次隻身一人往返在這條崎嶇的山路間,有一次竟差點和兇殘的鬼子兵相遇,前後不到半小時,是命運的眷顧讓父親逃過了一劫。聽着父親淡定的講述,想象着那兇險的環境,我們竟有一種想哭的衝動。
千辛萬苦地攀到了山頂,沒成想那柔眉好看的眉毛尖,在面朝湖南的一邊卻是陡峭如削,樹木稀少,青石聳立。“眉峯”處就如同菜刀背,人彷彿在上面沒有了立足之地。山腳下是湖南嶽陽市毛田區的毛家灣,山到毛家灣嘎然而止,灣前是一條寬闊的河流和一望無際的田野。從眉毛尖下到毛家灣的“路”如同巖羊才能攀越,父親十九歲就在毛家灣的學堂教書,我不敢想象年青的父親是如何一次次攀越這莽莽叢林、峋峋危道的。聽説現在的毛家灣建成了一座“相思園”,是湖南有名的旅遊景點,我們繞道,汽車可直達那裏。
將目光從近處向遠方眺望,想看到父親嘴裏的洞庭湖,可除了淡淡的雲霧還是雲霧,父親見大家眼裏有幾許失望,就笑着安慰:“下次我們早點來,在太陽出來之前,不僅能望見洞庭湖,有幸的話還能見到湖上的輪船呢。”洞庭湖邊就有外婆的家,我們都多次暢遊過。路上父親的講解是為了激發我們爬山的勇氣,我們都明白的。收回遠眺的目光,我挽起父親的胳膊,撒嬌地靠着曾經結實的臂膀,轉身向着老屋,看見了場院裏那如蟻的人影,我們激動地揮着手,我和嫂子取下了紅色的頭巾,在頭頂一個勁地搖晃着,衝着他們盡情地吶喊,還亮開嗓子胡亂地唱了起來,確切地説,是吼;爸爸也年輕了十歲,為我們唱了一曲有滋有味的《借東風》。

山頂的凹陷處有一座小廟,聽説曾經很靈驗,並有許多修道之人飛昇的傳説,文革時被當做“封、資、修”拆成了斷坦殘壁,此時已沒有了人影。父親默默地在跟前站了一會兒,找着旁邊的小井,讓我們大家喝飽了清洌的泉水,我們還從父親那裏知道了山多高水多高的原理。
在父母古稀之年後,我和先生帶着小兒陪父母逛過廬山、五台山;先生一人還陪父母遊過龍門石窟、白馬寺、華清池、兵馬俑、黃帝陵;五哥陪着父母到過蘇杭,攀過黃山,遊過山峽。每到一處,不論山路多險,父母堅持不坐轎,徒步上去,並總要攀到最高峯方才罷休。記得在廬山的山路上,許多坐着滑竿的中年人,見到白髮飄飄的父母,雙手作輯,一臉的慚愧。父母友善地笑望他們,“沒關係,只是體驗的不同而已。”旁邊的我則滿臉自豪。
在父親八十高齡時,五哥五嫂張羅着父母的海南之旅,想讓二老一飽大海的風光,可惜因父親生病沒有成行。誰知一向健康的父親竟一病不起。
父親走後,琴瑟和鳴了一輩子的母親彷彿心被抽走了、魂魄丟掉了,看得身邊的哥哥嫂嫂心痛不已。為了排解母親的思念,五哥安排退休的堂兄嫂陪母親遊了一趟桂林,祈望那人間的天堂能找回母親的歡樂。果然靈秀的山水沒負兒女們的一片心意,笑容又回到了母親的臉上。
……
今天,父母雖然已離我而去,但他們留給我的珍愛自然的心,明暸山水的情,領悟萬物的懷,是我一輩子受用不盡的啊!

(2007年5月3日下午成稿)

可能我是自然的女兒、是山水的精靈吧,青山綠水於我有着一種特殊的魔力,只要投入自然的懷抱,彷彿那山精水秀日月精華就會鑽入我的體內,讓我的生命鮮活燦爛、光華閃爍。
我常想,我應該是名村姑,在藍天白雲下放牧牛馬羊羣,或在和風麗日中躬耕田壟採摘桑茶……可能生活的水平不如現在,可生命的質量卻會以幾何級遞增。現在的我,在這鋼筋混凝土的結構中空懷一腔清風明月的情思,只能在記憶的河牀裏擷取幾朵零星的山水浪花,聊以慰籍那皺摺滿身的心靈。造化弄人否?
這幾天是難得的假日,本想將自己放逐在山懷水抱裏,可即將會考的兒子牽住了我,但這顆蠢蠢欲動的心只要稍有空隙就會在黑山白水間流連,那片片的過往、幅幅與山水嬉戲的畫面,温暖着我點滴記憶,特別是與駕鶴西去的父母那一幕幕,模糊了我的雙眼。
我的鐘情于山水,除了與天地那神密的聯繫外,就是得益於父母的遺傳。小時父親是捱整的對象,我們一家子被趕到了鄉下。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在這山環水繞的小山村,父母很快就完成了讀書人與農夫的角色轉換,山的博大,水的清柔,讓父母能神定氣閒地對待一切,那怕是剛被戴高帽掛黑牌地遊鬥過;在這山環水繞的小山村,大自然敞開胸懷盡情地呵護她的小女兒:松濤歌唱,翠竹扶風,荷塘播香,山花送爽,流水隨心,魚兒添趣,小鳥慰懷……黑黑的小丫頭,在父母的寵溺中、在自然的關懷裏,不知世事艱難險惡地歡快成長,將清亮甜美的笑聲撒遍老家的山山水水,和着濤聲、風聲、水聲、鳥聲組成了一首快樂的交響曲。
老家的山水給了我生命初始的滋養,開啟了我與自然的神密鏈接。
父母的熱愛山水,小時我感懷不到,肉體的摧殘、思想的禁錮、生活的艱辛,剝奪了他們的這種權利。在我讀書遠嫁後,已過花甲的父母,對山水的鐘愛漸漸顯露出來:平時生活節儉的他們,只要有機會,就會相互扶持暢遊在天地靈秀之中。我們做子女的,特別是五哥五嫂,盡力為他們創造機會。
記得父母第一次純粹遊玩式地陪我爬山,是春節回家看望雙親之時。那天天氣晴好,久居北方的先生,望着小城不遠處葱蘢的景山(李自成墓葬處),躍躍欲試。我理解他的這份心情,再説我也多年沒親近這景山了,也很想爬爬山。父母知道後,竟也興趣盎然,於是,我們一大羣人(二哥、二嫂、四哥、五哥、五嫂、弟弟、侄兒、侄女、外甥、外甥女),浩浩蕩蕩地朝着景山進發。正應了那句話:對面可以拉話,串門得走半天。看着不遠的景山,爬得大家汗流浹背,好在一路上景點不少,留影、打鬧着上到了山頂。六十多歲的父母,一路上竟沒要兒女扶一下,還不停地呵護着細小的孫輩,這份精神讓我們做兒女的感歎不已。站在山頂,真有一覽眾山小之感。平時熟悉的秀水河象一條玉帶環繞着小巧的城市,綠色的田疇緊擁在秀水的懷抱,真是美倫美奐;山頂天風浩蕩,林濤陣陣,父母如小孩般露出了燦爛的笑臉;父親還隨我們吼上了幾嗓子,“啊——啊——”的迴音彷彿在天地間迴盪。
第二年的春節,爸爸又陪我逛了老家的相師山。
相師山,據説因漢朝宰相張良的師傅隱居而得名;又名眉毛尖,因其形狀象姑娘彎曲的柳眉。海撥八百多米,高聳於湘鄂交界之處名聲在這兩省遠播。老屋正對着它,開門就見,我是遙望着它長大的。它就象家鄉的座標,在陌生的他鄉,只要隱隱約約地望見它,一股温暖就流溢胸間;至今夢裏找不見家時,如果能見到它,就沒了焦躁。
雖然它伴着我長大,可我從沒有真正地光臨過它。那天回家拜過祖墳,站在場院裏我又痴痴地凝望它。父親看見了,輕輕地對我説:“閨女,想不想上去看看?”我一愣,多年來,只習慣於遙望,不知為何就沒有爬山的念頭?是畏懼它的陡峭?還是懼怕路途的遙遠?父親這一問,勾出了我的倔強和好奇:“想啊,可怎麼上去呢?不知道路啊。”“我熟悉,我帶你去。”父親簡潔隨意地説。看着鬢髮染霜的父親,望了望高高聳立的山峯,我猶豫了。父親一笑,“走吧,閨女,比比誰爬山的勁頭足。”於是,我們一行回鄉祭祖的子孫,全嚷着要去。有經驗的父親留下了小孩子,讓他們在場院裏等着我們在山頂向他們揮手的時刻,最後就由五哥、五嫂、弟弟、大侄兒、大外甥、我和父親一行七人向着相師山峯進發。出發前,父親還讓侄兒和外甥各帶了一把砍柴刀,以備路上之需。

Tags:大山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