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散文 > 散文欣賞

哦,那座石橋!

欄目: 散文欣賞 / 發佈於: / 人氣:1.93W
哦,那座石橋!

村西,有一條流水潺潺、清澈見底的小河;河上,架着一座古老而默默無聞的石橋。
這座石橋是何年、何月、何人建造誰也記不清楚了,只有它那淨光瓦亮的橋面和長滿青苔的橋墩記載着歷史的歲月。橋面是由六條寬半米,長三米的花崗巖石組成。橋面,昔日鐵器殘留的痕跡已被鞋底磨擦的平平滑滑,連那稜角都磨的光禿禿的,像是由沙紙兒打過一樣。更令人驚訝的是,橋面的中央,堅實的花崗石凹下十幾公分,不知是歲月流逝的見證,還是車輪鞋底的功績。橋東靠村落的地方,有一塊空場,並排長着三株國槐樹,西頭則是栽着許多白楊,在春夏季節,樹木葱葱蘢蘢,遮天蔽日,濃蔭密佈,恰巧把個橋面遮住,使這古老的石橋更增添了幾分姿色。
童年時代,這石橋,這小河是我們玩耍的場所。春天,河冰融化,清清河水發出嘩嘩的笑聲,我和夥伴們便在河邊戲笑、打鬧,歡聲笑語從橋邊飛出,隨着小河淙淙流水聲奔向遠方,送到汶河岸邊。夏日,成羣結隊的魚蝦開始在水中出現,常常為了捉到幾條小魚,竟不惜力氣把水引到另一橋洞,待水勢小了,便開始捉起魚蝦來,常因把衣服弄髒受到大人的指責。
別看這小河文靜可愛,但也有發脾氣的時候。有一年夏天,一場暴雨過後,引起一場不堪回首的洪荒。洪水從南山和葫蘆頭山谷中湧出,沿常山東坡而下,聲勢如萬馬奔騰一般。洪水波瀾起伏,洪峯一個接着一個,奔騰咆哮着向村莊撲來,村南河堤一擋,水勢便向河西的石崖撞去,發出轟轟隆隆的聲響,水花濺起一丈多高。水流急鋒直轉向北流去,直向石橋衝來。起初,河水從橋洞而過,漸漸地橋洞便盛水不下,洪水漫過石橋了。這樣以來,洪水帶着枯草朽木和地瓜、南瓜秧兒在河面上打起轉來,漩渦發出“吱吱”的響聲,然後縱身一躍,衝上橋面,跳出一丈有餘,又直鋪下去。此時再望那石橋已變成一座水橋,像一個巨大的簸箕,把洪水高高揚起,猛的灑向遠方;又像一個巨大的瀑布,橫亙在這古老的石橋上。瀑布激起無數水花,飛濺到幾丈以外,景色十分壯觀。每至洪水到來,人們都冒着濛濛細雨,紛紛湧向村西,看水勢上漲,看洪水跳躍石橋的雄偉壯觀之勢。有一年冬天,村裏突然來了一大幫人,在常山腳下築起了一座攔河大壩。從此,這條小河再也沒有鬧過洪水,那奇麗壯觀的景象再也沒有出現過。
石橋又是人們乘涼娛樂的地方。夏天,每當那火辣辣的太陽收起最後一縷光線,夜幕降臨的時候,人們吃罷晚飯,三三兩兩地向橋邊湧來。年紀大的手提馬紮,腰後插把芭蕉扇子,腰間別着一根長長的旱煙袋,提着剛剛點燃的艾蒿火繩,蹣跚着向橋頭走來,坐在國槐樹下,吸着旱煙袋,搖着芭蕉扇,山南地北地啦起來。青壯年習慣於席地而坐,拿出火鐮,有節奏地打着火,熟練地卷好煙,也便吸起來。婦女們也常常集聚在河的上游,啦着村裏村外的傳聞趣事,不時發出陣陣笑聲。“攻打孟良崮的時候,我那個排衝在最前頭,那機關槍像爆豆子一樣,看,我手上這疤!……”明善三叔“老八路”被一羣小青年圍着講起他當年“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來。“諸葛亮火燒戰船以後,便回兵南下……”這邊,“故事家”天來便書歸正傳了,那無枝無葉,生生巴巴的長篇小説,民間故事在當時文化生活貧乏的山村,這是最好的娛樂方式了。在河牀上,增富等幾個戲迷拉起板胡,扯起噪子唱起來。“這架山好像獅子滾繡球,那道嶺,丹鳳朝陽兩翅扇,清凌凌一股水春夏不斷……”這聲音在羣山中縈繞,在河水中盪漾……
這石橋,不光是人們娛樂之地,而是一種像徵。石橋是村裏通往縣城的必經之地,人們迎親送友大都是以橋為界,每當迎接親友,常以送過橋去、迎過橋來為最恭敬不過了。記得我參軍那年,父母把我送出村外,送過石橋。千叮嚀、萬囑咐。當我走至石嘴子拐彎處時,回首遙望,兩位老人家仍然立在橋頭。那蒼老的面龐,佝僂的身影至今我還記憶猶新,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後來我聽人説,我入伍後,母親幾乎每天下午都要到橋邊,望着通往縣城的大道,盼望着我出現在她的視野裏,走在回家的大路上。我終於有機會探家了,可她老人家的身影已在橋邊消逝,駕鶴西去,與世長辭了。我站在這古老而純樸的石橋上,望着這厚厚的石條,這清澈見底的河水,這熟悉的村落,無限激情油然而生。我懷念這為民造富而又不居功自傲、默默無聞的石橋,我更懷念我那勤勞、樸實、慈祥的母親。
※本文作者:常山居士※

Tags:石橋 那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