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散文 > 網絡散文

登黃鶴樓

欄目: 網絡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5.43K
登黃鶴樓

自中學讀過崔顥的那首千古佳作《黃鶴樓》之後,黃鶴樓一直是我心中嚮往已久的一個去處。這次五一長假我首選去武漢遊黃鶴樓,然後回程重遊廬山。
黃鶴樓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此樓始建於公元223年,歷史上的黃鶴樓當然是不復舊貌了,一千多年來,黃鶴樓雖命運多舛,屢毀屢建,但始終不廢,僅清朝就重修4次、補修4次。因此,黃鶴樓的規制、形狀迭有沿革。唐代以前只是木結構的兩層高樓,宋代以後則變成三層。晚清時,黃鶴樓凡三層,高七丈二,加銅頂九尺,仍為木結構建築,共有翹角30多個。我們現在看到的黃鶴樓於1985年建成開放,巍峨壯麗,倍勝於前。樓分五層,高514米,黃瓦紅柱,層層飛檐,四望如一。60個翹角層層凌空,72根大柱拔地而起。登高望遠,楚天舒廣,境界不凡。
黃鶴樓因何得名?史書載,此樓因建在黃鶴磯上,仙人王子安乘黃鶴過此憩此而得名。民間傳説是,辛家在黃鶴山上賣酒,有道士前來飲酒,辛家並不索要酒錢。道士臨別時,隨手用桔皮在牆上畫了只黃鶴,酒客拍手即下來起舞,辛家酒店生意日益紅火。10多年後,道士又來到此地,吹起玉笛,跨鶴仙遊。辛家於此地建了黃鶴樓,以示紀念。
歷代名士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陸游、楊慎、張居正等,都先後到這裏吟詩作賦,其中崔顥的千古佳作《黃鶴樓》詩使黃鶴樓名揚天下。
我們一行人是在5月2日上午登臨黃鶴樓,在耀眼的陽光下,黃鶴樓一派輝煌,站在台階下仰望樓頂,氣勢逼人,雄偉壯觀。 拾級而上,走進底樓大廳,樓內一層大廳內高9米、寬6米的彩色瓷畫《白雲黃鶴圖》,生動逼真的再現了黃鶴樓的歷史,二層大廳內,陳列着唐、宋、元、明、清和現代6個時期的黃鶴樓模型,大廳正中是唐代閻伯理寫的《黃鶴樓記》;三層樓內有組畫《人文薈萃》,栩栩如生地再現了李白、崔顥、岳飛、陸游、辛棄疾、黃遵憲、康有為等登樓賦詩的情景。古時,黃鶴樓為佈列有序、構思精妙的建築羣,環樓建有亭、軒、廊、坊。而今,在黃鶴樓四周也建有銅雕、牌坊、喇嘛廟等,如眾星拱月般,拱衞着主樓

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我們登上了樓頂,站在樓上看市容江景,感覺很有氣勢,滾滾長江,盡收眼底。黃鶴樓座落於蛇山上,與龜山隔長江而望,中間是我國長江第一橋,三者合璧,確有“龜蛇鎖大江”之勢。忽想起那首氣勢豪邁的詞——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酎滔滔,心潮逐浪高。”
此時,站在最高層的迴廊上,我極目遠眺,腦海中自然迴盪起崔顥的這首千古佳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我想在視線中找尋當年晴川上的漢陽樹,更想看一看那芳草萋萋的鸚鵡洲,然而我目光所極之處,除了浩蕩的長江,就是重重疊疊,高高低低密集的樓宇建築,極目楚天,漢陽樹已被重重高樓阻隔,鸚鵡洲不見了蹤影,武漢長江大橋就在黃鶴樓下,長長的大橋上緩慢擁塞着許多車輛,在熱烈的陽光中顯得那麼的蒼老和不堪重負。身邊有許多的遊客,出人意料地並沒有太多的喧譁,大多數人只是選定了某個位置,默然佇立,望向遠方,神情有幾分豪邁。
登高憑欄,風滿胸襟,不禁觸景生情,心追神往,想當年崔顥獨立斯樓,面對浩浩江水,長吟出“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那是怎樣一種孤唱苦吟啊!而此時此刻,我心中雖然沒有崔顥的那種鄉愁,卻在心底隱隱升起一股淡淡的惆悵與失望,纏繞我心中多年的黃鶴樓情節已崩然而逝,昔日崔顥詩中的美妙意境已被濃重的現代氣息淹沒。
我這人似乎有點戀古情節,無論走到哪一個歷史文化厚重的景點,都會莫名地生出這樣的失望之情,心中固守的情境會與眼前看到的實景產生一種極不協調的對撞,其結果就是徹底推翻那盤踞心中多年的一種絕美境界。我們現代人面對現實很容易,回到歷史卻很難,歷史與現實是不可能交融的。
在黃鶴樓上看長江滾滾東逝,默唸着“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心中油然而生許多人生感慨,這奔騰不息萬年的浩浩長江,悠悠飄過的千載白雲,閲盡了人間幾多滄桑鉅變。人生一世,莫不是江上的一朵浪花,曾經波起雲湧的人生,轉瞬已東逝。而悠悠歲月中一切的美好,亦如快樂的童年,浪漫的青春,更是眨眼之間杳如“黃鶴一去不復返”了。
今天,我也成了這樓上,這江上步履匆匆的一個過客,有誰看見我此時的千古心情?我不是哲學家,不需要再去思考那些人生命題了。我與身邊那些遊客一樣,臉上帶着微笑,渴望永遠留下這一瞬間的美麗。

自中學讀過崔顥的那首千古佳作《黃鶴樓》之後,黃鶴樓一直是我心中嚮往已久的一個去處。這次五一長假我首選去武漢遊黃鶴樓,然後回程重遊廬山。
黃鶴樓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此樓始建於公元223年,歷史上的黃鶴樓當然是不復舊貌了,一千多年來,黃鶴樓雖命運多舛,屢毀屢建,但始終不廢,僅清朝就重修4次、補修4次。因此,黃鶴樓的規制、形狀迭有沿革。唐代以前只是木結構的兩層高樓,宋代以後則變成三層。晚清時,黃鶴樓凡三層,高七丈二,加銅頂九尺,仍為木結構建築,共有翹角30多個。我們現在看到的黃鶴樓於1985年建成開放,巍峨壯麗,倍勝於前。樓分五層,高514米,黃瓦紅柱,層層飛檐,四望如一。60個翹角層層凌空,72根大柱拔地而起。登高望遠,楚天舒廣,境界不凡。
黃鶴樓因何得名?史書載,此樓因建在黃鶴磯上,仙人王子安乘黃鶴過此憩此而得名。民間傳説是,辛家在黃鶴山上賣酒,有道士前來飲酒,辛家並不索要酒錢。道士臨別時,隨手用桔皮在牆上畫了只黃鶴,酒客拍手即下來起舞,辛家酒店生意日益紅火。10多年後,道士又來到此地,吹起玉笛,跨鶴仙遊。辛家於此地建了黃鶴樓,以示紀念。
歷代名士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陸游、楊慎、張居正等,都先後到這裏吟詩作賦,其中崔顥的千古佳作《黃鶴樓》詩使黃鶴樓名揚天下。
我們一行人是在5月2日上午登臨黃鶴樓,在耀眼的陽光下,黃鶴樓一派輝煌,站在台階下仰望樓頂,氣勢逼人,雄偉壯觀。 拾級而上,走進底樓大廳,樓內一層大廳內高9米、寬6米的彩色瓷畫《白雲黃鶴圖》,生動逼真的再現了黃鶴樓的歷史,二層大廳內,陳列着唐、宋、元、明、清和現代6個時期的黃鶴樓模型,大廳正中是唐代閻伯理寫的《黃鶴樓記》;三層樓內有組畫《人文薈萃》,栩栩如生地再現了李白、崔顥、岳飛、陸游、辛棄疾、黃遵憲、康有為等登樓賦詩的情景。古時,黃鶴樓為佈列有序、構思精妙的建築羣,環樓建有亭、軒、廊、坊。而今,在黃鶴樓四周也建有銅雕、牌坊、喇嘛廟等,如眾星拱月般,拱衞着主樓

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我們登上了樓頂,站在樓上看市容江景,感覺很有氣勢,滾滾長江,盡收眼底。黃鶴樓座落於蛇山上,與龜山隔長江而望,中間是我國長江第一橋,三者合璧,確有“龜蛇鎖大江”之勢。忽想起那首氣勢豪邁的詞——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酎滔滔,心潮逐浪高。”
此時,站在最高層的迴廊上,我極目遠眺,腦海中自然迴盪起崔顥的這首千古佳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我想在視線中找尋當年晴川上的漢陽樹,更想看一看那芳草萋萋的鸚鵡洲,然而我目光所極之處,除了浩蕩的長江,就是重重疊疊,高高低低密集的樓宇建築,極目楚天,漢陽樹已被重重高樓阻隔,鸚鵡洲不見了蹤影,武漢長江大橋就在黃鶴樓下,長長的大橋上緩慢擁塞着許多車輛,在熱烈的陽光中顯得那麼的蒼老和不堪重負。身邊有許多的遊客,出人意料地並沒有太多的喧譁,大多數人只是選定了某個位置,默然佇立,望向遠方,神情有幾分豪邁。
登高憑欄,風滿胸襟,不禁觸景生情,心追神往,想當年崔顥獨立斯樓,面對浩浩江水,長吟出“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那是怎樣一種孤唱苦吟啊!而此時此刻,我心中雖然沒有崔顥的那種鄉愁,卻在心底隱隱升起一股淡淡的惆悵與失望,纏繞我心中多年的黃鶴樓情節已崩然而逝,昔日崔顥詩中的美妙意境已被濃重的現代氣息淹沒。
我這人似乎有點戀古情節,無論走到哪一個歷史文化厚重的景點,都會莫名地生出這樣的失望之情,心中固守的情境會與眼前看到的實景產生一種極不協調的對撞,其結果就是徹底推翻那盤踞心中多年的一種絕美境界。我們現代人面對現實很容易,回到歷史卻很難,歷史與現實是不可能交融的。

Tags:黃鶴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