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散文 > 心情散文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欄目: 心情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1.12W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很早就聽過《花兒與少年》這首旋律優美的民歌,還以為“花兒”指的是花朵,後來從圖書館借了一本介紹“花兒”的書,才知道“花兒”原來是流行於西北的一種民歌樣式。“花兒”在青海又叫作“少年”,唱“花兒”又叫“漫少年”。比如有這樣一首“花兒”唱道:“大路上就上來個光棍漢,手拿上了五尺的鞭杆。我把你當人着擦一把汗,你給我送上個少年。”這裏的“少年”就是指“花兒”。這個曲子是小夥子用來邀請姑娘對歌的。“花兒”有很多曲牌,上面這首“花兒”用的是《二牡丹令》,因為它在第一句和第三句歌詞後面要加上“二牡丹來嘛一呀梅花”這樣的襯句。
  十幾年前,我第一次到青海採訪,雖然錯過了六月六老爺山的“花兒會”,但卻在大通土族自治縣朋友們安排的一次野餐會上,聽到了原汁原味的“花兒”。我當即拜兩位朋友為師,一句一句地學了首“花兒”。在朋友們的鼓勵下,我終於大着膽子放聲唱了起來:“清水(麼)擔着(呦)兩桶(呦)來(哎呦兩桶着來),白牡丹(呀)搭着個沿來(呀);哥哥是蜜蜂(着)探花(呦)來(哎呦探花着來),探花者(呦)看一回你來。”雖然,現在回想起來,當時自己的演唱還很不到位,尤其是一些襯字拖腔以被老師們為降低難度有意簡化,但朋友們仍然給了我很大鼓勵。每當我唱完兩句後,他們都齊聲唱和“呦——吼”,那情景使我終身難忘。從此,我便迷戀起“花兒”來。
  我從青海買回一盤由兩位民間歌手用方言清唱的“花兒”磁帶,回家後一遍又一遍地反覆播放,同時對照歌詞邊聽邊看,由開始的聽不太懂,到後來的基本能聽懂並能演唱其中的一些曲子,可以説下了很大的功夫。
  後來去甘肅出差,又買了一盤“花兒”王子馬俊的磁帶,在火車上請列車播音室播放了一曲《出門人》,聽後發現其風格與青海的“花兒”大相徑庭。青海的“花兒”節奏比較舒緩,而甘肅的“花兒”則比較迅疾,曲調也不一樣,以致於兩地的歌手竟無法在同一個“花兒會”上對歌。這以後,我又去寧夏採訪,但卻沒有找到“花兒”的磁帶,不知寧夏的“花兒”與甘、青的“花兒”有什麼區別。
  後來我在各種聚會上多次唱過“花兒”,但再也沒有了第一次唱“花兒”的感覺(那種熱烈唱和的興奮),代之以聽眾的漠然或迷惑。細想起來,大概是因為“花兒”這種曲子原本就不屬於城市,而只屬於山野,它像原野中盛開的野花一樣,只有沐浴着陽光雨露才能茁壯成長。那賦、比、興的創作手法,那真摯動人的情感,很像《詩經》中的《國風》。唱着“花兒”,我彷彿又回到了兩千多年前的《詩經》時代……
※本文作者:天仙配之董永※

Tags:花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