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散文 > 哲理散文

文學哲學散文

欄目: 哲理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1.11W

人生天地間,如風中劃過的一抹飛絮,往事的一幕幕,也不曾留下什麼痕跡,看白雲悠悠看流水遠去,誰都沒有回頭,只有奔流,遊走。 下面是有文學哲學散文,歡迎參閲。

文學哲學散文

文學哲學散文:跪與不跪

在跪與不跪面前,人們都崇尚不跪,因為不跪是威武不屈,寧折不彎的勇者的體現;但也常有“屈尊下跪”一説,於是下跪成了懦弱膽小者的專利。

文天祥在遭詆譭誹謗之時,深知威武不能屈的道理,面對強權,面對酷刑,他高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邁之歌,他選擇了不跪,選擇了酷刑,同時也贏得了後人的景仰和敬佩。屈原在遭受誣陷之時,也選擇了不跪,“雖九死其猶未悔”,投入浩浩的汩羅江,流向後人的心中。

確實,許多勇者選擇了不跪,但是下跪的一定不是勇者嗎?不跪的也一定是勇者嗎?

大將軍韓信曾從小人的胯下爬過,他不是屈服,不是畏懼,面是他懂得大丈夫能屈能伸的道理,忍一時的屈辱,成就一生美名。

下跪原來也是一種智慧的表現。

1970年的某一天,德國第四位勃蘭特到了位於華沙老城內的猶太人的聚居地。作為一個曾經屠殺600萬猶太人的國家的首腦,面對這片受到嚴重創傷的土地,他雙膝“噗”地跪倒在死者的紀念碑前。他是,他的地位無疑是高貴的,他本不應該向別人下跪。但是,這一跪,這莊重的一跪,這不尋常的一跪並沒有給他丟絲毫的臉,相反,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諒解。

下跪其實也可以這般神聖與偉大。

與之形成照的,是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面對當年的累累罪行,非但沒有下跪,反而參拜靖國神社,篡改教科書,説屠殺是為了自身不受侵犯,搬弄是非,企圖掩蓋罪行。他的不跪不同於文天祥的不跪,他的不跪,只能導致亞洲人民對他虛偽靈魂的憎恨和唾棄!

由此可見,不跪的不一定是勇者,下跪的也不一定就是懦夫。有的不跪確實讓人刮目,有的不跪讓人更加鄙視,而有的下跪卻更能讓的心靈震撼,像勃蘭特這樣的下跪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偉大和不屈,不向錯誤屈服,不向庸俗的尊貴屈服。

現實生活中需要我們下跪的還有很多很多。向恩人下跪,表示一種感激;向祖宗下跪,表示一種尊重;向真理下跪,表示一種明智……

跪與不跪需要理智的思考,需要偉大的人格!

文學哲學散文:心靈的選擇

心靈是一個人的根,人們的觀念在心靈深處徘徊而昇華;心靈是一個人的靈魂,人們的舉動因為心靈這個靈魂輾轉而改變。

面對人生的一次次選擇,我們應始終保持一種純潔高尚的心靈、一種熾熱温暖的心靈、一種堅毅不屈的心靈,我們要像那位登山者一樣,伸出援助之手,用身心去温暖他人,做出正確的選擇。

面對鴉片氾濫,長此下去,全中國將無禦敵之兵且無充餉之銀的危難境況,林則徐毅然挺身而出,虎門銷煙壯舉威懾中外;面對元人的種種威逼利誘,文天祥決然赴義,“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至今讀到這震撼人心的詩句,仍讓人激動不已。從古至今,有多少豪傑,多少壯士為了心中的高尚情操,為了祖國的尊嚴,面對生與死的激烈碰撞,他們拋頭顱、灑熱血,蹈死不顧,至死不悔。這不悔正是他們心中做出的正確的選擇,他們的豪言壯語、英勇事蹟激勵着一代代成長中的青年,他們的選擇已在我們的心中深深地紮下了根,他們的舉動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身而取義者也。”在幾千年前的孟子面對心靈的選擇,毅然發出了捨身取義的吶喊,是心靈的選擇激發出了先哲的思想火花,這將是一條亙古不變的古訓。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三國鼎立的年代,諸葛亮輔佐劉備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了興復漢室,諸葛亮殫精竭慮,在躬耕於南陽與興復漢室中,諸葛亮選擇了後者,至今仍為人們所稱道。我們的朱鎔基在答記者問時不也引用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話麼?這是人的心靈深處的大義,是為國奮鬥而義無反顧的大義。

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從古人心靈深處的選擇中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大義所在。是心靈的選擇促成了他們的最終的美,是心靈的選擇讓他們至今仍閃耀着光彩奪目的光芒。

捨棄自私,選擇高尚;捨棄奸詐,選擇誠信;捨棄小我而完成大我……

這才是人們從心靈、從靈魂的大無畏的選擇。

文學哲學散文:捨生而取義

世界上的東西,一定不是十全十美的,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捨去一些東西,才能取得一些東西。孟子面對選擇,做出了捨生取義。可是,一定要捨生才能取義嗎?捨生就是為了取義嗎?捨生就能取義了嗎?

對於西楚霸王,他寧死不肯過江東的故事被人當做大義凜然的真英雄行為,他用死成就了個人大義,而他,卻看不到為他戰死的千萬士兵,把江山拱手相讓給對手,失去了國家民族的大義。而對於越王勾踐,他的卧薪嚐膽的故事為人所津津樂道,千古傳頌。可是他是在苟且偷生,為吳王做牛做馬,受盡凌辱,才成就一番霸業的,他失去了尊嚴,可是卻換來了復國的大義。由此可見,取義,不一定要捨生。生和義兩者並不矛盾,只是要我們正確處理它們的關係罷了。

正所謂“人為財死”,許多人捨生,僅僅卻只是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為了自己的物慾和享受罷了。多少貪官鋌而走險,收刮民脂民膏,最後落個被判死刑的下場;多少罪犯喪心病狂,殺人放火,只是為了一點錢財……他們把錢看做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為了得到這些東西,不僅拋棄了生命。更拋棄了義。他們沒有清楚認識到義和生的重要性,而把本不重要的東西放在首位,甚至把生和義都拋棄了,是思想的錯位,人性的扭曲。所以,捨生,不一定是為了取義。

而捨生,不一定就能夠取義,而且,還有可能滅義。因為他們錯把愚義當做大義,為了愚義而犧牲。正如陳宮效忠於呂布一樣,呂布本是奸邪之人,而陳宮卻對他忠心耿耿,到最後呂布被殺後,他抱着赴死的決心不投降曹操。他本是一個可以大展宏圖的謀士,卻因為愚忠愚義,把呂布當做明主,誓死效忠一個不義的人。類似的還有被謊言欺騙的德國人民,他們曾經支持擁戴一個瘋狂的納粹分子,還有無數個崇尚武士精神而白白戰死的日本軍人,他們能不怕死而成全義,只是他們錯誤把義定位在愚義,而把大義給毀滅了。

所以可見,捨生取義在今天的詮釋不僅僅是捨去生命而成全道義,而是要明智的認識大義,明智的成全大義,不能白白犧牲,也不能效忠愚義。

※本文作者:※

Tags:散文 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