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散文 > 哲理散文

現代哲學散文

欄目: 哲理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2.54W

當我們搬開別人架下的絆腳石時,也許恰恰是在為自己鋪路。下面是有現代哲學散文,歡迎參閲。

現代哲學散文

現代哲學散文:其實,生命就是一種堅強

因為雨天天氣,我好幾天沒去光顧陽台上的盆景。今天出去一看,大吃一驚,其中一盆已經落葉滿地,

生命垂危,但她的身邊,一株不知名的植物正長得茂盛,在風中得意地搖曳着。一種悲涼頃刻從心中升起,我既自責自己的疏忽,也哀歎盆景的脆弱。我緊急給盆景補水,可對那外來的不知名植物,我卻下不了手根除。

這是怎樣的生命呀,在盆景因失去關注而漸漸失去光彩,走向衰亡的時候,她卻抓住這一空隙,怒放生命,蓬勃生長自己。是的,如我關注到位,她或許會在不起眼的時候就被除掉了。畢竟,那是盆景的天地,她不屬的生命終究破壞了那份雕琢的美麗。可幾天的功夫,她無畏懼水分缺乏,把住契機,把自己長得如同盆景一般高大,欣喜地張揚生命。

我看着瀕臨死亡的盆景,也看着這不知名的植物,在傷感和感動中忽有所悟:其實,生命就是一種堅強。

不是嗎?植物如此,人不也如此?

生命能呱呱落地,就是因為母親和嬰兒共同的堅強。

生命來自於堅強。生命離不開堅強。

面世之後,我們每天與堅強相隨相依。我想,如果可以選擇,沒有人願意病痛,願意傷感,甚至願意辛勞。但從出生開始,誰也免不了跟一些小病甚至大病打交道,堅強地忍着,搏鬥着。誰都想每天睡到自然醒,曬曬陽光,聽聽歌,看看風景,但每個人,從很小開始,或者自身原因或者家長原因,每天都得在鬧鐘或家長的叫喚中不情願起牀,然後做該做的事,或讀書或工作,都必須依靠堅強,去努力,去刻苦,去謀生,只要這樣,才會留住生命,創造生命的精彩。

塵世中沒有哪一方淨土能讓人隨心所欲,理想與現實總有太大的距離。如果差距太遠,落差太大;如果所處的環境差強人意,總被疏忽,總有傷害;如果病魔纏身,愛人離棄;如果生活中太多是灰暗。堅強,就是生命的支撐。

生命就是一種堅強。生命離不開堅強。

我們必須每天用堅強去面對日常所有的繁瑣;去激發被疏忽和傷害的靈魂;去拯救身心的病痛和反叛的心靈;去對抗世俗的灰暗和骯髒。

堅強是人生的必須;是精神的支柱;是跨越坎坷的信念。

人的一生都在堅強中度過,追求是堅強,自愛是堅強,努力是堅強,正直是堅強,善良是堅強,憐憫是堅強,不放棄自己,是真正的堅強。

即使有一千個理由讓我們放棄和消沉,我們也必須一千零一次堅強。

堅強,是我們活着的狀態。

盆景裏那株不知名的植物,用堅強感動了我。我將無怨無悔留下她,是她讓我徹底明晰:其實,生命就是一種堅強。

現代哲學散文:改變、適應、迴避、放棄

這四字是四個法寶,能熟練掌握的人,一定會有不一樣的人生。能幹的人會選擇改變,讓不喜歡變得喜歡。懶惰的人會選擇適應,不願費力打掃那就享受髒亂唄。懦弱的人選擇迴避,可是眼不見心還是煩的。勇敢的人説,我放棄,一了百了。正好有句名言説:如果不喜歡,那就去改變,如果改變不了,那就去適應吧。如果做不到適應,那就只好迴避吧。如果連回避也做不到,那就只有放棄吧。”

這個原則很強大,環境也好、現狀也好、工作也好、人也好、婚姻也好,基本都適用。

一、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自己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世界,我們就只好以身改變自己,用愛心和智慧來面對這一切。托爾斯泰説:“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觀望者,一種是行動者。大多數人都想改變這個世界,但沒有人想改變自己。”要改變現狀,就得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就得改變自己的觀念。一切成就都是從觀念開始的,一連串失敗,也都是從錯誤的觀念開始的,要適應社會,適應變化,就要改變自己。

柏拉圖告訴弟子自己能夠移山,弟子們於是紛紛請教方法,柏拉圖笑道:很簡單,山若不過來,我就過去。弟子們不禁啞然。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移山之術,惟一能夠移動山的祕訣就是:山若不過來我便過去。同樣的道理,人不能改變環境,那麼就改變自己。

人的性格一旦確立,就會恆定不變,自動發揮作用。一個人的性格,從根本上是很難改變的,人們只能在一定範圍內,做出有限的調整。我們不能夠回到過去,去改變過去,我們可以做的是改變未來,改變未來就要從改變現在開始,現在一點一滴的改變,都將對我們的未來造成影響。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修正現在,完善自我的過程,雖然誰也不可能最終成為完美,但我們都在向着自己心中的完美努力。

人生如水!人只能去適應環境,去改變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克服更多困難,戰勝更多的挫折,實現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環境不利,從而把改變境遇的希望寄託在改換環境上面,這實在是徒勞無益的。

二、適應是一種接受,也是一種挑戰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的一生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適應的過程。適應的問題無時不在,不可避免地存在於我們的生命歷程中。生活不可能靜如止水、波幅不驚,我們時時都會面對各衝變故;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一馬平川,我們也會遭遇失敗和挫折;生活不可能總是如歌行板、水鄉夜曲,我們也會碰到厄運和災禍。當變故出現時,當失敗和挫折發生時,當厄運和災禍降臨時,我們面對的首要問題便是:學會適應。

適應是一種接受。由於我們老愛依戀昔日的安逸,懷念過去的清靜,當客觀現實發生變化時,我們便不願走出昨天,直面這種現實,接受這種變化。不願接受,其實就是不願失去曾經擁有的:擁有的一份令人豔羨的工作,擁有的可心的戀人,擁有的相依為命的親人,擁有的經營頗佳的生意。然而生活由不得你,時光由不得你,我們要生活下去,就必須接受生活中種種不願接受的變化。接受,就是在心理上認同,情感上容納;接受,就是走出“懷舊”情結,及早消除負面情緒,面向未來,重振旗鼓,重新上路。

適應更是一種挑戰。每一次適應,必然就是一次嚴峻的自我考驗和自我挑戰,甚至是一種撕心裂肺的整合,一種脱胎換骨的磨礪:當情斷花季、親朋病故,如果我們不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和心理調適,怎麼能掙脱傷感情懷?挑戰,是對自身各種弱點和缺陷的無情開火,是對意志、性格、能力、水平的綜合檢閲。挑戰的過程就是一個戰勝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取得了一次挑戰的勝利,我們也就實現了一種“適應”。

適應也是一種選擇、一種拼搏、一種磨鍊、一種洗禮、一種鳳凰涅槃的焙烤,一種千錘萬擊的鍛造。因此,適應必然是痛苦而艱難的。生活中,一些人便常常面對種種變化而畏縮膽怯,不願適應,於是他們或在厄運面前一蹶不振,或在挫折面前自暴自棄,使人生蒙上了陰影。其實他們應該明白,適應是人生別無選擇的課題,與其被動適應,不如主動適應。

正是在不斷的適應中,我們堅定了意志、磨鍊了毅力、增強了自信、培養了才幹、開拓了眼界、增長了見識、豐富了閲歷,從而不斷成長,不斷成熟。也正是在不斷的適應中,我們咀嚼了酸甜苦辣,遍嚐了人生百味,飽覽了人生風景,體驗了成功喜悦,從而充實了人生的內涵,豐富了生命的色彩。

三、迴避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本事

中國偉人鄧小平迴避了姓“社”與姓“資”的中國最敏感的問題,提出了“發展才是硬道理”的偉大理論,把中國搞富了;聰明的夫妻們迴避了“忠”與“不忠實”的家庭中的最敏感的問題,給彼此留下了足夠的個人空間,使夫妻感情總是幸福的穩定的快樂着;朋友之間也因為迴避了一些心知肚明的最敏感問題,堅持誠待與明知的態度和舉止,讓朋友之情總是保持了哪份快樂和和諧和神祕和甜蜜;聰明的領導總是迴避了下屬之間發生矛盾的一些最敏感的問題,堅持“視而不見”,所以才終能使本單位保持了一種自然的平衡與活力;......

所以,學會迴避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本事。現實中誰掌握不了它,誰就會迷惑、心累、不會生活和工作。懂得了它,可能你的活法、想法、做法便會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迴避不是做糊塗蟲,是“難得糊塗”。迴避是一種高境界,沒有高境界的人是不會迴避的。迴避其實並不容易,真的比面對還難,這就要顯示一個人的真本事了,沒有真本事的人還是勸您別這樣幹。要學會迴避沒有別的辦法,就是苦心領悟人生,領悟到一定時間自然就得來了。

生活中也如此,懂得迴避,這是人生的藝術。人與人,人與社會,隨時都會有可能出現不協調的時候,學會為別人想一想,退一步天海闊天空,讓迴避的藝術展示出人的美德。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窗外雲捲雲舒”,如果説這種境界,是我們常人難以企及的,那我們就學會放棄吧,放棄同樣也是另一種美麗。

現代哲學散文:人無所舍,必無所成

一個人,能抓住希望的只有自己,能放棄希望的也只有自己。怨恨、嫉妒只會讓自己失去更多。無論成敗,我們都有理由為自己喝彩!跌倒了,失去了,不要緊,爬起來繼續風雨兼程,且歌且行。擦亮你的眼睛,別讓迷茫蠱惑了自己。只有心中有岸,才會有渡口,才會有船隻,才會有明天。

活着,經歷着,堅持着,本就是多麼可喜。人生就是一場艱難的跋涉,我們總要經歷各種各樣的苦痛折磨,沒必要將苦處放大,也沒必要怨天尤人。放下心中負累,生活從沒有拖欠過我們任何東西,不用總哭喪着臉。世界很大,風景很多。喝杯咖啡不加糖,品品苦滋味

未來少預想,儘量別假設,把擁有當全部,看當下成永遠,若浮躁過甚、浮誇過多、浮華過累,必慾壑難填、心境難平、負贅難卸,終勞力傷懷,徒增煩憂。人生需要爬坡過坎、涉險渡困,無須心耿於一處,駐足於一地,唯苦中尋樂、轉苦為樂,方能拓寬視野、壯闊胸襟,看遠了輕鬆點,想開了超脱些。

相信自己的堅強,但不要拒絕眼淚;相信物質的美好,但不要傾其一生;相信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但不要指責虛偽;相信努力會成功,但不要逃避失敗;相信命運的公平,但不要忘了,當一扇門關上的時候,學會給自己畫扇窗。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能受苦乃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痴人;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欲進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慮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應有餘步;事臨頭三思為妙,怒上心忍讓最高;勿貪意外之財,知足者人心常樂。

學會接受殘缺,是人生的成熟。人無完人,缺憾是人生的常態。人生有成就有敗,有聚就有散,沒有誰能得天獨厚,一手遮天。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是人生的無奈。成熟的人,能淡然地面對一切不完美,所以不強求不執着,凡事盡人事,隨緣而安。追求完美是美好的理想,接受殘缺是美好的心態。

年輕時最好不要過分關注社會的陰暗面,要不然內心會越來越分裂,慢慢侵蝕掉積極向上的力量,滋生黑暗力量。無論面臨的社會情景多麼糟糕,我們都有自己可以掌控的部分。社會變革可能需要上百年的時間,可我們的生命僅有一次,也沒那麼長。所以要在有限的時間,儘可能做我們能夠掌控的事。

※本文作者:※

Tags: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