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散文 > 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隨筆

欄目: 哲理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1.09W

我想,有些人會認為隨筆是自我主義者的最後一招,是一種扭捏作態、自私自利的文體形式,不對他們的口味;下面是有哲理散文隨筆,歡迎參閲。

哲理散文隨筆

哲理散文隨筆:別讓等待成了無奈

前些日子陪同幾位客户去看項目,偶然聊起各自的工作、生活,一位客户説的話,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他説自己做生意這些年賺了不少錢,在杭州、東莞、南寧等地都買有了房子,但是一年到頭忙忙碌碌到處奔波,住得最多的竟是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酒店,家的概念都變得模糊了。最讓他觸目驚心的是,今年年初,他出差廣東,去東莞看一看自己的別墅,發現裏面除了庭院中雜亂無章的雜草、牆壁上綠得發青的青苔、居室內落滿塵灰的傢俱,再也沒有感覺出一點家的氣息、生活的氣息。

我問他,既然每天都那麼繁忙,幾乎沒有什麼時間回家住,為什麼當初要買那麼多套房子,到處閒置着不是很浪費嗎?他和我説,以前覺得買房是一種投資,感覺大家有點錢之後都會這麼幹,再加上年輕的時候,特別急於想證明自己,覺得能夠買上大房子,甚至買上好幾套房子,是能幹,是面子。可實際上,買了那麼多套房子,有些房子一年都沒得回去看一次,有些甚至都變得荒蕪了。

我不知道要怎麼評價這樣一種現象,畢竟有錢想住大房子,這是人之常情,可有時候想想,一個人如果連家的概念都變得模糊了,再大的房子,不也像是一種擺設而已嗎?

聊天中,那位客户和我提及與他分居兩地長達十六年的妻子,他説他挺對不住妻子的,兩個人相隔上千公里的路途,一年也沒得回去看她幾次,有時候回去也是匆匆忙忙,連話都説不上幾句。而有時候回去心疼妻子老是吃外賣,便買了些菜留在冰箱給她,但是幾個月後回去依然還是原封不動。一問妻子才知道原來妻子是覺得老人自己住,孩子去了學校,不管煮什麼,都總是一個人吃,還不如叫個外賣簡單方便一些。他説聽到妻子的話,他有種莫名的酸楚,但是他很快又補充了一句,我這也是為了工作、為了事業、為了家庭,沒辦法。

我乍一聽,覺得不無道理,但仔細一想,又覺得有點滑稽。一個人,動不動就可以説為了工作、為了事業、為了家庭如何的努力,可反過來想想,既然為了家,為何連家的模樣都差點忘了;既然覺得心疼家人,為何心甘情願讓他們忍受長達十幾二十年的孤獨與寂寞;既然為了事業,那如今事業小有成就,然後呢?

現實生活中,相信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就我們身邊的一些人,都時常能夠聽到他們這樣説:“你以為我想喝嗎?我不是為了工作、為了這個家嗎?你以為我不想早點回家嗎,我不是為了得到更大的訂單,做更大的生意嗎?你以為我不想多陪陪孩子父母嗎,我不是為了讓他們過更好的生活嗎?”沒錯,一個人如果願意為了一個家努力的工作、拼命的掙錢,甚至有時候還得忍辱負重,那真是很值得欽佩的。但是,如果總是以為了工作、為了事業、為了這個家為由,無謂的透支着家人對自己的支持、信任、期盼,讓他們在一次次的等待與守望中感到失落、失望、甚至無望,那恐怕再大的承諾也不過是一紙空文。

看過中央電視台一個公益廣告,每一次都特別觸動我心絃。那個廣告是這樣的:“等你考上大學,媽媽就享福了;等你畢業工作了,媽媽就享福了;等你結完婚,有了孩子,媽媽就享福了;奶奶,等我長大了,就讓你享福了。”當一切畫面暗去之後,屏幕出現了一句話:別讓等待成了遺憾。我兩歲的女兒每一次看到這個廣告,都會對自己的奶奶説:“奶奶,等我長大了,就讓你享福了”。每每這時,我就老是告訴她:“不要等到你長大了才讓奶奶享福,到時候,奶奶都老了。從現在開始,有好吃的你要記得分給奶奶一份,平時做事情的時候,學會自己動手,不要老是什麼事情都叫奶奶幫你,那樣才是真的讓奶奶享福。”女兒雖小,但是,每一次有好吃的東西,她都會小心翼翼地多分一份,留給奶奶。有時候,奶奶説沒空吃,她還是執意要送到奶奶嘴巴里。每一次看到那樣的場景,我都覺得特別温暖,特別感動,有時候,想起自己老了,如果能夠有這樣的一天,都還時常熱淚盈眶。

原來,有一種愛,無需等待;有一種美好,觸手可及。不要讓愛成了一種等待,不要讓等待成了一種無奈。人生在世,真正的財富,除了一份好工作、一座大房子、一輛好車子、一大批票子,其實,最不會貶值的,那是愛,來自家人很久而綿長的愛,唯有這樣的愛和財富不可辜負。

哲理散文隨筆:普通人也能成功

普通人也能成功。普通的成功者靠的是實事求是、自我磨練、耐心等待、不急於求成,為今後的發展積累資本。相反,不少聰明人的期望太多太急,當不能立刻出成果時,就變得消沉沮喪。一項研究發現,在校的學習成績和日後的工作能力沒有什麼關係。而一些品格,如:穩重和可信、動手能力和組織能力,比學習成績更為重要。

用人所長一家大公司的主管説得很坦率:“我的成功得益於那些聰明人。我總是把那些聰明人挑選出來。我使用他們,促進他們,當我們有所成就時,和他們共同分享榮譽。”

一位公司女主管説:“善於與他人互助是關鍵。我手下的人都比我聰明,我喜歡這種局勢,我調解他們之間的糾紛,敦促他們,使他們各盡其能。”

打好基礎出色的普通人並不把眼睛盯在很高的職位。普通人只是盯住比眼前的職位略高點兒的位置,這樣他們就能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而有些聰明的人則做不到這點。

發揮你的特長對智力至少有七種劃分:數學、邏輯、外語、音樂、空間思維、運動,還有兩項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想、如何實現理想和對待人生中的恐懼與障研。所以,如果你的數學成績不理想,可能你有籌劃的能力,也許還有説服人的能力,經過培訓,成為一名出色的談判人員。

説到做到一位律師在談到自己的成功時説:“這固然要歸於我出色的執法專業知識,可我成功的根本緣故原由是我一貫信守信譽。如果我答應了我的委託人在某日準好一份文件,到時就一定準備好。時至今日,有這種品種的人不多,而你具備了這種品行,人們就會認為你是個天才。”守信用是一種最好的能力,它能贏得別人的信賴。

從挫折中站起來一位為美容業做廣告諮詢的女士説:“我在學校的學習還可以,但不出色。我曾以一家公司任推銷部門的高級主任,但幹了七個月就被開除了。當時就像有人瞄準你的鼻子狠狠打了一個拳。被開除之後,你猶如坐在火堆上,迫使你去發揮創造力。”現在,她的業務大有起色,收入也不錯,她很滿足這種自己説了算的工作。

歸根到底,有着普通頭腦的人,高高地仰起頭,在生活中滿懷熱情和信心,這是最了不起的。亞伯拉罕·林肯沒有因為是普通人而被隱藏。他沒有社會背景,相貌難看,可我們所見的卻是一位偉人,從而使世人對“普通人”有了新的認識。讓我們引用林肯的一句話,“上帝最愛普通的人,因為他作育了這麼多普通人。

哲理散文隨筆:自己努力的人生才最勵志

曾經一直以為,激勵人生需要靠看很多的勵志文章,要不斷在勵志文章中找到激勵自己共鳴的語句,一次次給自己鼓勁就叫勵志,但現在我發現人生勵志不是這樣的,不是空看些雞湯文,多讀些別人推薦的書開闊自己的視野就是勵志,你可以看着別人寫的勵志文字,卻體會不到別人在背後所經歷的人生辛酸苦辣。

曾有一篇文章寫道,人生從來就沒有感同身受,只有你自己親身去經歷了,那才是你真正的感受感悟,別人經歷過的只是別人的體驗,即使用文字描述出來你也無法和他有一樣的感受,別人的人生是別人的,你的人生只有你自己經歷了才是你的人生,從書上看來的都是別人撰寫的故事。

曾經我也以為,每天看些心靈雞湯,每天看些別人寫的犀利文章,就是勵志着自己的人生,而現在我才領悟,只有自己激勵自己,自己奮鬥自己,才叫勵志人生,過多地關注別人的故事,你會慢慢迷失了自己,過多的思考別人的人生,就會被別人營銷過度,荒廢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我們應該拼命去努力,得到屬於自己的成績,然後寫一篇回憶錄告訴他們,這是我的經歷,這是我的親身經歷,寫出來説出來分享給大家,那才是真正的分享勵志,而不是每天覆制着別人的豪情壯語分享給別人,説:這篇文章寫的好勵志,分享給大家。這雖然可能勵志了別人,但卻沒有真正勵志到自己,自己都沒有成才成功,分享再多的文章又有什麼説服力呢。分享再多的文章傳遞的只是別人的能量。

最近我看完了別人寫的三本書,《你的孤獨,雖敗猶榮》、《誰的青春不迷茫》、《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這些書都是目前大受年輕羣體歡迎的熱銷書籍,那段時間幾乎大多數的公眾號都曾經轉載過他們的文章,就算沒有看過這本書,但是他們的書中的某一些片段文章你很有可能早都看過了,從我最早看到的《我比誰都更相信努力奮鬥的意義》,到《每個你討厭的現在,都有一個不努力的曾經》,再到《與其擔心未來,不如現在好好努力》,到現在《你是否也想過,這麼努力為什麼》,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文章,還認識了很多很多這麼勵志的作者:一直特立獨行的貓、李尚龍、達達令、楊熹文、靈魂有香氣的女子、張德芬、王小波、毒舌奶奶、正經嬸兒、艾明雅、十二、魏小河等等,那段時間我真的看了好多好多他們寫的文章,無一不是故事再加深刻的道理輔助,讓人讀了之後非常有戳心的感覺,每天都鞭笞着自己要進步要努力,他們寫的文章大多數讀起來也毫不費力,因為這都是他們的經歷,直接就像敍事一樣直白的寫出來就已經很勵志,根本不需要添油加醋的編排,通俗易懂,所以只有寫自己身邊真實的故事,寫自己身上所發生的事情才是最容易寫的,也才是最能勵志人的。

好比如劉同的《誰的青春不迷茫》這本書,基本不用很華麗的語言,其實就是將自己過往走過的路和當時的感受寫下來,寫自己當初是如何告別父母來到北京的,如何從一個北漂走到今天,工作過程中如何與同事相處,誰幫助了他,他們都有什麼樣的特點,他們身上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我是如何一步步從“鳳凰男”蜕變,堅持到今天的等等,説到底就是一個人的生活經歷,但是這個生活過程你必須是非常努力奮鬥的,説出來才更加令人覺得有同感,從而產生激勵的作用,因為這個世界上90%都生活得不容易,道理誰都懂,不用你大費章節,唯一不知道的就是發生在你身上的故事,你是怎麼走過來的,這是最令人感興趣的,故事才是最有價值和耐人尋味的,而且最具有啟發性。

又好比如李尚龍的《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裏面寫來寫去其實都是他身邊的那幾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和親人身上所發生的故事,從他們身上發生的大學故事,愛情故事,職場故事,家庭故事等等,是什麼樣的開始,過程中有什麼樣的感悟,最後是什麼樣的結局,説明了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基本是散文式的寫法,故事不是連貫的,一次性讀完整本書可能沒什麼感覺,但是你會發現很多故事可以連接起來了,但是如果摘其中一些篇章來讀,你會發現真的寫的很合年輕人的口味,這也是這本書這麼熱銷的一個原因;但是這裏最重要的一點是,作者李尚龍自己本身的經歷就是一個非常勵志的榜樣,自己是一個非常重情重義對朋友很好的人,讀大學讀到一半就輟學跑去參軍,參軍之後又跑去新東方做英語培訓老師,再到現在成立自己的工作室“龍影部落”拍電影等等,他身上的這些經歷都不是普通人的經歷,都是有點與眾不同的,也是我們渴望有機會去經歷的,所以他就像是一個傳説型的人物,將他自己的傳記寫出來給我們看,將他自己呈現給大家看,是最棒的勵志方式,而不是無病呻吟寫一些不痛不癢的雞湯文,根本不湊效。

説了這麼多隻是想説,想要勵志別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先去努力奮鬥,然後等到自己真正到了可以跟大家談人生的時候,你説出來的故事才最感人最勵志,不要每天窩在這裏看一些沒用的雞湯文,寫一些微不足道的文字,大多數都是炒炒冷飯,將就着吃只會吃壞肚子,多出去走走,做一些沒做過的事情,去一些沒去過的地方,交一些新的朋友,不需要跟誰比較,只要你是一直努力向上的,就一定不會是落下的那個人。

自己努力過的人生,對自己而言,才是最勵志的。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