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散文 > 哲理散文

人生感悟經典哲理散文

欄目: 哲理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1.65W

人生只有走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人生感悟經典哲理散文,供大家欣賞。

人生感悟經典哲理散文

人生感悟經典哲理散文:貧窮

還記得毛澤東曾説過:“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讚美了人在艱苦的逆境環境中不屈的精神,可仔細想想卻充滿了無盡的悲涼。這正是闡明瞭大多數人都處在水深火熱的掙扎中,從古至今多數人的抗爭無非為的就是改變自己的貧窮,改變自己的階級地位,讓自己過的體面。

貧窮這個詞是沉重的,一旦你掛上貧窮的標籤,這個社會就會為你展現出人情世故的涼薄,自古多少作家,多少詩人也都是在經歷人生低谷,看破事態炎涼之後才創造出直擊人心的作品,也許貧窮這種東西才能讓你看清這個社會最真實的一面。

貧窮就意味着你可能沒資格獲得愛情

這個世界真有種愛情叫做田潤葉與孫少安。還記得我第一次看《平凡的世界》的時候,連着幾天幾也都沒閤眼。為別人的苦難而傷悲,為別人的愛情而無奈。貧窮帶給孫少安的是自卑,是面對愛情時候的無力感。就正如少安所説的:“我跟潤葉的事情,我不怪福堂叔阻止,你説我一個農民要娶村支書的女兒,要娶一個人民教師,我這就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有時候我也想別人愛咋説就咋説,我就帶着你結婚,和你過光景,可今天吃一頓飯我就明白了,我一個農民是給不了我心愛人的幸福的......”

我們姑且不談那時候的農民能否給公家子弟幸福,但就拿孫少安來説,他確實是個人才,可中他身上的負擔太多了,他負擔了他這個家庭。十三歲就出來和他爸爸一起扛起這個家庭所有人的吃喝拉撒,無盡的貧窮讓他看不到未來幸福生活的期望,他也覺得自己不能給潤葉任何幸福,所以他放棄了與田潤葉的愛情。

很多人覺得那時候的人貧窮,苦難當然就會更多了。可我想説的是,任何時候,只要有社會的存在,人就會自行的劃分為三六九等,這就好比班級裏總會有學的好學的差的學生。現代人的婚嫁依然要看對方的家庭條件,愛情有時候在世俗的觀念中比一根頭髮還脆弱,輕輕一拉就斷成兩截,任它飄落空中,最後不知去向。

貧窮就意味着你可能沒資格談夢想

夢想是可以天花亂墜的,可以不考慮現實情況的,它和理想不是一個概念。貧窮的人通過幾十年的奮鬥也許可以完成自己的理想,比如成為有錢人,成為有社會地位的人。但你很難去談夢想,因為夢想這種東西很大程度上跟年齡有關,可以這麼説,大多時候夢想是年輕人的專利,因為有些感覺,有些事情,有些想法只能是在你年輕的時候才會產生的。

還記得周星馳接受柴靜訪問時,談到結婚,他反問:“你覺得我還有機會嗎?”我相信中國愛慕周星馳的女孩子應該是很多的,可在星爺眼中覺得自己在愛情婚姻方面已經沒機會了。那種愛情,青春,悸動多數只能在年輕的時候產生。

就好比我身邊的很多人,他們大多不願意通過相親來結婚,理由就是:“我對他(她)沒感覺”有時候我就在想,讓一個三十多歲的人第一次見面就對那個異性產生感覺,這個概率幾乎為零。但是在我們少年或者青年時期這個概率就很高了,這種愛情的夢想在成人眼中是幼稚的,可是我們這些成年人卻無時不刻的想要找到青春時期的愛情的感覺。

曾經的我是一個老師,有個學生特別有文學天賦。一次,他寫了一篇文章,我覺得非常優秀,修改之後,我讓他去打印一下。結果第二天的時候我問他要打印稿的時候,他卻説他爸爸覺得抄一份就行了,何必浪費那個錢。乍聽之下,我很氣憤,覺得他的爸爸太吝嗇了,幾分鐘之後我又懊悔不已,生氣自己為什麼做事不周全,我完全可以幫這個孩子打印的。瞬間腦補了很多畫面:他被爸爸拒絕的無助;面對我生氣的小心翼翼;渴望發表文章的夢想;對自己沒有去打印的無奈......但不管是怎樣的畫面,我都會覺得孩子是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的,這種環境一定是需要物質和精神的支持的。只有這樣才能為孩子的夢想插上翅膀,否則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會充滿各種嘲笑,鄙視等負面的東西。

貧窮對一個人的傷害究竟能大到什麼程度?它可以讓一個人放棄愛情、放棄夢想、放棄尊嚴、甚至是踏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貧窮對每個人傷害的程度也是不一樣,但無論怎樣就像路遙所説的: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

生命裏有着多少的無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樣的愁苦和感傷?雨浸風蝕的落寞與蒼楚一定是水,靜靜地流過青春奮鬥的日子和觸摸理想的歲月。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世界,即使是最平凡最牛逼的人也要為自己世界去奮鬥。在只有在奮鬥中我們才會日漸成熟,日漸強大,從各種不甘中得到自我救贖。

人生感悟經典哲理散文:愛不是施捨,是尊重與往來

多年前在廚房做飯,無意間看到路口垃圾箱處一位老人推車撿廢品,於是忙從冰箱裏拿出魚肉讓他回家過年,老人八十多歲,家裏還有生病老伴。

數月後一日,有人敲門,是老人,懷抱小葱青菜,憨笑着説自己種的,沒有農藥化肥………青菜收穫的季節,變換品種,一直這樣重複。每每我都感激着收下,大讚青菜味道,同時麻煩老人幫我把家裏積攢的廢品拿走……老人太實誠,我每次收到的青菜很多,除分給鄰居,實在來不及吃就蔫的青菜,我也放在車上,扔到很遠處的垃圾箱,怕老人認得那青菜……”愛不是施捨,需要平等與尊重,愛是往來。”

一日,我與朋友談論愛的話題。她説了這些話給我聽,其中的細節,讓我感受到朋友人性中散發某種愛與感同深受般給予他人的那份尊重。這份小心思,也讓我想到另外一件事,僱主因為保姆吃了家裏的幾個蘋果,覺得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就直接辭掉了她。期間的孰是孰非,難以判斷。只是覺得“階層”,“等級”,“身份”這些標籤的劃分在此舉行為中得到了極其明顯的體現。

倘若一個在金錢上還過得去的人心思始終糾結,停留於這樣那樣的小支出,也算是自我執著的一種。人與人之間往來,發心很重要。倘若你的發心是善,最終收穫的也是善;倘若是惡與執念,則難收穫快樂與真心。

幼年,大舅家請保姆。舅媽是菩薩心腸,只有給予和不計較。大舅把她當親人看,幫她解決很多家庭裏麻煩的事。後來她去深圳找工作,就住我們家,我外出幾天,把鑰匙也交給她。我們從不把她當外人看。如今,她已成家,有了好的經濟條件,時常回到小城,去看望舅舅和舅媽。從來沒有任何的芥蒂與身份不適應。

他們最初只是由人介紹認識,最後因為平等與尊重的給予,回饋,完成了一段善緣的交集。一直覺得,生活中,我們應該儘可能的去結交一些善緣,避免惡和傷害。因為愛需要這些,所謂“將心比心,以愛暖愛,大抵只能如此。”

《入行論》雲:“所有世間樂,悉從利他生;一切世間苦,鹹由自利成。”所以很多時候,人的快樂,多是從利他出發,而非總打着自己那點小算盤,計較來計較去,苦往往是因為太過執着和吝嗇才產生的,更別説有利他之心。

可能有人會説,也有不懂知恩圖報的人,給予種種好,最後反而討伐説教你的不是。但我們回頭仔細想想,那樣的人又有幾個呢。即便有,我們亦不會因少數而動搖自己傳遞愛的信念。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無法如很多慈善人士,捐贈或佈施大量金錢,財務,亦無法如同佛陀那樣,終其一生都在自利利他,無量限去做到利益眾生。但我們應該可以微薄之力,佈施己所能及的小事。

孟子説:“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社會是由無數生命個體構建,產生流通和交往,使微小自身產生更多豐富能源,注入活力。在這樣的過程中,你始終要相信,所有付出都如同山谷迴音,只要真心,誠意,你所有的給予都會在一定的時候得到迴應。

泰國曾經有個關於愛與感恩的記錄短片:貧苦小男孩因為母親生病,拿了藥店一瓶藥,被店主發現,扣留於大街辱罵,質問。眾人圍觀,唯有隔壁餐廳店主主動解圍,並幫他支付掉藥費。三十年後一天,幫助支付藥費的店主因生病,無法結清昂貴住院費,而那個曾經得到過幫助的小男孩已經長大成人,成為了一名醫生。最後,他主動獨自承擔了所有費用,並寫下一句話給對方:“所有費用支付於30年前。”

誰能説這份因緣延續沒有善與愛撒下的福田呢?偶爾我會去想,我們每個人若能為自己的善行付出一點關愛與溝通,那麼我們所生活的能量場就會因為那些微小的付出而播下愛的種子,以此為傳遞,散發出生長,滋潤的能量。為此,我們才能發現生活中更多的美好。所謂捨得的意義:只有舍才能得;你如何善待別人,別人終將會如何交往於你。

愛不是施捨,也不一定非是金錢上的給予,它有可能是一個微笑,也可能是一杯清水,還可能是一個擁抱。這些可以孕育善意的種子與胚胎,能及時植入或者傳遞於有血緣或者沒有血緣人的生命中,有可能會成為一股暖流或影響,亦有可能會讓一個原本對生命產生絕望,悲觀甚至憎恨的人,重新燃起看待世界的方式。那時候,你可能會為曾經不經意間善的舉動感到欣慰。

生命因平等與尊重滋生歡喜,由此傳遞愛,信任與理解。在這個缺乏規則和信仰的環境中,我們若能相信“施者比受者有福”,相信因果,相信純良也是一種福德,不去計較,索求,希冀回報。那麼你就能做到清淨,自在與喜樂。因為你相信所有一切,正面積極傳送的能量,最終都能寬廣,強壯自己的生命,亦能温潤,滋養他人的人生。

就個體而言,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間都是因愛而生,從而流動,求知成長,看到不同的風景。在這樣的過程中,你所遇見的每個人都可以是一盆花,一畝田地,路過,若可以或願意,隨手澆灌一瓢水,最終你收穫的一定是喜樂與安定,清靜與放下,真摯與不再冷漠。

人生感悟經典哲理散文:和説話不累的人交往

時間越來越貴,

越是要留給説話不累的人。

和這樣的人説話,總讓人覺得很累:

“你還未説完,他就打斷你;剛解釋過的問題重複問上好幾遍;有一句沒一句地迴應着……”

原本兩分鐘就能講完的事,解釋兩個小時還未妥。

時間浪費不少,還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能避而遠之的,就請遠離。

不要在説話累的人身上浪費時間

這些人,並不是因為溝通能力有多差,而是他們根本不屑你説的,要麼心不在焉的聽,要麼先入為主,要麼強加武斷……

就像周濂的那本書名《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你也永遠無法説通一個態度有問題的人。

扁鵲多次拜見蔡桓公,“大王,你這病再不治,會日益嚴重。”

蔡桓公,對醫生心存偏見“醫生都喜歡成天給沒病的人治病,用這種方法來證明自己的醫術。”不以為然地回:“我沒病,不用你醫治。”

扁鵲就這麼三番五次的勸説,每次卻都是徒勞。

蔡康永曾在書中寫道:“對於天生防衞心強或個性冷淡,只需有禮地説清楚該説的話,就可以閃了。”

真正的溝通也並非在於語言,而在於彼此的態度。若一個人交談時,態度有問題,就真的沒必要與之費口舌,浪費時間了。

舒適的談話,是把別人的話放心上

相反,那些説話不累的人,要麼一點就通,要麼虛心聽取,交流起來也很輕鬆愉悦。

曹操看中曹植的才華,想廢了曹丕,立曹植為太子,於是徵求賈翊的意見。但賈翊卻一聲不吭。

曹操好奇地問:“你為什麼不説話?”

賈翊答:“我在想袁紹、劉表廢長立幼招致災禍的事。”

曹操聽後哈哈大笑,即刻明白賈翊的意思,於是再也不提廢太子之事。

最輕鬆舒適的交談,莫過於此,點到為止,彼此便能心有領會,無需過多解釋。

就像安得魯S.葛洛夫説的“溝通得很好,並非決定於我們對事情述説得很好,而是決定於彼此被瞭解得有多好。“

而瞭解的前提是,能把他人的話放在心上,細細體會。

時間那麼貴,留給相處不累的人

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更樂意和相處舒適的人在一起。

赫爾曼·黑塞曾説:“人生十分孤獨,沒有一個人能讀懂另一個。”漫漫人生路,能遇到懂你的甚難,但興許就能在不累的交談中找得。

魯迅碰到瞿秋白時,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能找一個聊得來的人,是一種難得的幸福,亦是我們大多數人嚮往的,正如李白的那句詩“人生貴相知”。

朱軍曾問演員王志文:“你到底想找個什麼樣的女孩?”

王志文想了會兒,回答:“就想找個能隨時隨地聊天的。”

歡樂頌》中安迪對小邱失業後苦口婆心無效時,感慨“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

時間可貴,把口舌留給有趣的事,相處不累的人。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