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史部 > 史記

《史記》讀後感(11篇)

欄目: 史記 / 發佈於: / 人氣:2.68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史記》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史記》讀後感(11篇)

《史記》讀後感1

今天,我讀了一本叫《史記》的書。這裏面的所有故事讓我明白做人應該怎麼做;明白了史上哪些是明君,哪些是昏君,我的感悟真的很深。

這個《史記》它主要講了歷史上人物的功過和是非,一些篡權奪位的人;一些功績很高,下場卻很慘的人;一些後宮干預朝政的人和一些從小努力奮鬥的君臣。即稱讚了歷史上優秀人物,又揭露了醜惡的現象。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想是:有些帝王可真是殘忍,比如:商朝最後一位帝王紂,為了讓妲己開心竟用炮烙燒大臣,挖比干的心,還有更慘的,把他們的肉剁碎,骨頭給狗吃,用肉做大餅讓他們的兒子或父親吃,;周幽王,就為了讓褒姒笑一笑竟然點燃如此重要的烽火,雖然千金難買一笑,但也不用這麼過分把!最終還是自食其果,像這種昏君還多着呢。簡直是數不勝數!

因為他們的壞,才能體現明君的好,比如:黃農氏,為了要醫治百姓,讓百姓可以吃上即好吃又無害的東西,竟然用自己的生命當賭注,勇試百草,還教他們如何耕種,敢問,歷史上有像黃農氏一樣的明主嗎?我很敬佩他;唐堯,他重用賢才,不用小人他不因為丹朱是自己的兒子就讓他當君主,他禪讓賢讓虞舜這樣的孝順的人當上君王。在遠古時期,在五帝的統治下,這個世界是遠離戰爭的,過着這樣和平的日子,這才是百姓嚮往的世外桃源。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偉大的紀傳體通史,體現着古代史官的眼界和良心。無論是體列還是寫作風格都影響着後代史書的撰寫和編纂。所以這本書被魯迅先生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讀後感2

《史記》作為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一直受到很多人們的喜愛。當然我也不例外,自我讀了這本書後,一直想寫一篇讀後感,可總是沒能實現。這次,有機會寫一篇,真稱得上盡訴心之所想。

從神話般的三皇五帝到建立奴隸制的夏朝;從遷都至殷的商朝中興到烽火戲諸侯的西周末年;從五國爭霸的春秋到七雄交戰的戰國;從統一中國的秦朝到休養生息的西漢,這三千年曲折的中國古代歷史,《史記》用自己獨特的語言,將它們描述得更加精彩。不僅是我,凡是讀過《史記》的人都會對它的情節念念不忘。

當然《史記》的魅力不僅在它那曲折離奇的情節,也在那些鮮為人知卻被它一一記錄下的故事。

人們只瞭解儒家創始人——孔子的博大思想,卻不知他一生過着流蕩的生活,未能安享天年;人們只知道那位雄才大略的開國之君漢高祖,卻不知他晚年貪圖美色;人們只認識輔佐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卻不知陷害公子扶蘇,與趙高同流合污的李斯;人們只認識周朝的開國天子周文王,卻不知他曾經受過牢獄之災。我們對於這些人恐怕只知道他們的一面,卻不知另一面。但這卻被《史記》記下了,我們應感謝它,感謝它使我們全面瞭解了歷史人物。

然而,最讓我感動的還是書中所記載的古代聖賢,他們那種忍辱負重、頑強拼搏的精神。

周文王被拘禁,完善了《易經》;孔子終生困頓,編寫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創作了《離騷》;左丘失明,完成了《國語》;孫臏斷了雙腿,撰述了《孫臏兵法》;呂不韋流放蜀地,留下了《呂氏春秋》;韓非子被秦國拘禁,寫下了《説難》、《孤憤》;就連《史記》作者司馬遷本人也受過宮刑,但他寫下了《史記》這部歷史和文學鉅著。這種堅韌不屈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

《史記》使我知人詳細,知事全面,也使我懂得了一種高貴的精神。它確實是本好書,無愧於“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個稱號。

《史記》讀後感3

捧起《史記》,動魄驚心;放下《史記》感慨萬千……

《史記》記載了3500多年的歷史,上至古時代時傳説的皇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作者司馬遷妙筆生花,再現了羣雄逐鹿,鬥智鬥勇的故事。書中許多人物的品質也值得我們學習,如:蘇武牧羊的愛國與執着;張賽出使的堅毅與無畏;陳勝舉兵的大義與凜然……

在《史記》中我最喜歡的片段就是《項羽本紀》。《項羽本紀》中的項羽在走到絕路時,還能為騎士表演突圍、斬將、奪旗,這種無所畏懼的精神是彌足珍貴的。但最令我感動的還是項羽在與愛妾虞姬訣別時,一遍又一遍的慷慨悲歌、淚流不止。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還有着這樣的兒女情長,在我看來,這正是一個英雄最必不可少的東西——情義。

説到情義,那一定少不了伯牙和鍾子期。他倆的情義可謂是家喻户曉,令人羨慕。自古以來就有許多關於情義的名言,比如宋代王安石:人生樂在相知心。還有唐代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可見情誼是多麼的重要。

歷代文人對《史記》都有着很高的評價。魯迅稱他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足以體現他在歷史文壇的地位。且史記還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用紀傳的形式記錄了西漢武帝前的各色歷史事件,改變了如《春秋》等編年體格式記敍方式,開創了文書編纂的先河。

唐太宗李世民曾説過:“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所謂前車之鑑,後車之師便是這個意思。讀史,就是從前人的經歷中吸取教訓、吸收營養。

且《史記》中有許多其他史學家不敢寫的內容——對開國皇帝劉邦和當朝皇帝漢武帝的揭露及批判,這很容易招致殺身之禍。然而《史記》卻完完整整的將他們收入書中,用犀利的語言,寫真實的故事,絕不帶半點阿諛奉承之味。這可是史無前例的啊。這也許正是《史記》為何如此珍貴的原因所在。

歷史如夢,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我輩當努力,誰與爭鋒!

《史記》讀後感4

煮酒論劍、大義凜然,《史記》裏的人物哪個不是黜陟幽明。那蕩氣迴腸、終生難忘的故事仍為人們傳誦不絕。

《史記》的第一個故事便是五帝的傳奇故事:講了為人們的利益歷盡艱辛的炎帝,聰明機敏、明辨事物的黃帝,明察是非、做事一絲不苟的唐堯,謙讓有禮又以德服人的虞舜,治水有功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禹。他們都具有難得的品德,他們為人類發展進化作出了無量的貢獻。

《史記》中還有一個故事:晉公子重耳流亡時,絕糧斷炊,而他的'隨從介子推為了保住重耳的命,不惜割下打退上的肉讓重耳充飢。當到達晉國成功登基後,其他幾位隨從都得到了獎賞,唯獨介子推什麼賞賜都沒要,而且還帶着老母隱居山中,重耳一氣之下下令放火燒山,其實是希望介子推能出山,但是介子推最後還是燒死在了山裏。重耳後悔不已,為了表達自己的歉意和謝意,重耳決定將這座山命名“介山”,並且規定每年這時家家都不可以生火,這便是著名的“寒食節”。介子推這種為主人無怨無悔而在所不辭的忠義、一身清風的廉潔令人驚歎和讚賞。除了堅貞不渝的介子推和為人類發展做出貢獻的五帝。

《史記》還有許多故事:孫臏和龐涓之間的明爭暗鬥;愚蠢至極的秦二世;識大體的藺相如、知錯就改的廉頗;西楚霸王項羽的傳奇;匈奴首領單于殺父自立的殘忍無理;管仲和鮑叔牙的生死之誼;穩重謙和的晏子。這些故事離奇生動,攝人心絃。不愧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據史料記載《史記》作者司馬遷受過宮刑,在古代,宮刑對男子來説是一種莫大的恥辱,但他在欲輕生之前想起“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終於,他想通了,也終於使他的死“重於泰山”。

《史記》是一部明寫歷史的書籍;是一本體現作者感情精神文明的書籍。看史記,也就是在看司馬遷的內心世界。相信你一定會喜歡這本書。

《史記》讀後感5

在這個漫長的寒假裏,我讀了很多本書,但最喜歡的還是那套《少年讀史記》。

這套書共有五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呈現了一篇又一篇《史記》裏所記載的新鮮事,從堯、舜兩帝的禪讓故事到大漢帝國風雲錄,我感受到了沙場上戰士的勇猛與絕世英才的風範。我最喜歡的是其中一冊《少年讀史記.辯士縱橫天下》,從這本書中,我認識了許多歷史人物,像以養士而出名的孟嘗君,像縱橫家張儀,像作法自斃的公孫鞅……但是,我最喜愛的卻是孫臏的故事。

孫臏系出名門,是曾寫過《孫子兵法》孫武的後代。孫臏和同門師兄弟龐涓一起在鬼谷子那兒學過兵法,也曾幫齊國大將田忌贏得賽馬比賽,後來孫臏和龐涓都受到了魏惠王的重用,但龐涓心生嫉妒,認為孫臏比他更有作為,所以命人挖掉他的膝蓋骨,還在他的臉上刻字,目的是想讓他一輩子也見不了人。孫臏知道後,在圍魏救趙的戰爭中,用妙計大敗魏軍,也趁機用萬箭射死龐涓,復了大仇。

從這則故事裏,我看出了孫臏的機智勇敢,還看出了他對活着的信念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我想正是這樣,當司馬遷遭受磨難與宮刑,不願存活於世之時,是孫臏的奮鬥故事激勵了他,才使得他克服困難,勇敢地活了下來,最後完成《史記》這樣的驚人大作。

其實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孫臏”。就像此次疫情中的張定宇院長,知道自己身患絕症,生命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但他並沒有因此放棄生命,依然奔赴在前線,他説:“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死神手中奪回更多的病人。”你瞧,多像“孫臏”啊!其實,還有許多成功人士經歷了磨難、挫折,但他們抱着滿懷希望,最後成功邁過。

這套書讓我受益。即使我們不能出門擁抱春天,但我依然能在歷史的長河裏暢遊,看遍春秋戰國時期的烽火煙雲,去解析前人的智慧,所以,我要謝謝你,《少年讀史記》!

《史記》讀後感6

《史記》是司馬遷的一部紀傳體史書,對歷史非常感興趣的我沒事就喜歡看下這裏面的故事。今天我來説説商鞅的故事。

商鞅是衞國國君的後代,因為古代男子的姓氏規則,所以商鞅也叫做衞鞅。我們學過歷史都知道商鞅變法改變了秦國的實力。讓秦國成為當時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國家。其實在商鞅在秦國變法前,已經有魏國的李悝變法,和楚國的吳起變法。但是他們的變法雖然在一段時間內讓這些國家強大起來,但是不久因為得罪了貴族利益集團,最後都失敗了。商鞅來到秦國前,秦國的國君是秦孝公。當時商鞅在魏國相國公叔痤門下擔任門客,公叔痤病重,當時的魏惠王問公叔痤有什麼人可以繼承公叔痤來輔佐他。

公叔痤向魏惠王推薦了商鞅,當時商鞅並沒有特別大的功績。所以魏惠王對公叔痤的話不是很信任。公叔痤又補充了一句,如果不用商鞅的話那麼就應該殺了他。最後公叔痤去世,而魏惠王既沒有用也沒有殺。

商鞅聽説秦孝公非常重視人才,於是商鞅進入秦國,在和秦孝公交談之後秦孝公非常認可商鞅,於是採用了商鞅的變法策略。在秦國商用變法讓秦國採用嚴苛的法律,並且普通百姓可以用戰功升級。後來秦孝公死後,秦國有人舉報商鞅謀反,商鞅聽到消息以後準備逃亡魏國,然而當他風塵僕僕準備趕到旅館休息的時候,遇到旅館人員要求登記。因為商鞅自己立法一定要登記,所以為了安全商鞅只能悻悻離去。後來商鞅被抓住,最後被處以極刑。

讀完商鞅的故事我覺得商鞅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他對秦國統一六國有巨大的作用,如果沒有他可能戰國時代還要持續幾百年吧。在我們現在這個年代,我們要不斷調整自己,認證面對生活。

《史記》讀後感7

《漫畫史記》是我舅在興奮這下便將其買了下來,贈與我的。

我回家仔細品嚐,發現此書特別有趣。便與同學們分享一下。

《漫畫史記》的漢武大帝。

楚漢之爭:劉邦與項羽多次交戰。期間,多次被搶走糧草,多次被包圍,多次求和。最後劉邦棄信追殺項羽,奪得天下。

高祖平亂:劉邦一殺燕王,二敗利幾,三捕韓信,親征韓王信,卻被匈奴包圍,二月才返回長安。最後殺陳希,夷滅樑王三族,敗逃黥布,衣錦還鄉,盧綰隱逃。

本紀呂后:沛公逝世,劉盈繼位,但呂后掌權。期間,漢惠帝公公188年亡;少帝口無遮攔,犯呂后之忌,四年後被幽殺;另立劉弘為帝。又過了四年,呂后篇篤,仍然不肯放棄權柄,但這時劉家子孫與一班元老重臣已容不得她放肆,朱虛候劉章與周勃、陳平先發制人,發動兵變,使呂氏黨羽全部被滅。

文帝本紀:文帝嚴於律己,知人善須知,虛心納諫。並廢除肉刑等一睚嚴苛罪行,實行平獄緩刑。為了造福百姓,甚至十二年免收全國田賦。在民族關係上,他妥善處理漢朝同南越、匈奴的關係,對南越王趙佗實行安撫政策,對匈奴繼續實行和親政策,同時加強邊防力量。而在政治上,他逐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公元前157年,文帝病死於長安未央宮,廟號為太宗,諡號為文帝。

景帝之應七國之亂,殺了晁錯卻未平七國之亂,便派周亞夫等將軍數月苦戰,平定了七國之亂。為漢武帝的削藩打下了基礎。除此之外景帝大力發展生產,打擊地主豪強,強化禮義建設,做下了不可以抹滅的功績。

武帝時期,農村人煙稠密,沃野千里。城市裏市場繁榮,經濟發達。太倉裏陳糧發黴,錢庫裏的錢因長久不用,栓線的繩子都爛了。並在政治上,實現了大一統!

從此可證明,有時候,智慧永遠都很有必要,讀史使人明鑑,“一個勝利者不會放棄,而一個放棄者永遠不會勝利”。我有希望,因為我相信:“只要能執着遠大的理想,且有不達目的絕不終止的意願,便能產生驚人的力量”。

《史記》讀後感8

《史記》講了很多故事。這些故事都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其中有很多內容我非常喜歡,我對張儀欺楚這個故事非常有興趣。

修魚之戰後,齊國出兵打敗了趙和魏,並與楚國結成聯盟。齊是東方的強國,楚則虎視於南方。因此,齊楚聯盟成了秦國的心腹之患。秦惠王十二年,秦國想要攻打齊國,但憂慮齊、楚兩國已經締結了合縱聯盟,於是便派張儀前往楚國遊説楚懷王。

到楚國後,張儀告訴楚懷王説,“我們秦王所敬重的人沒有誰能超過大王您,即使我張儀願意為臣下的也首推大王您;我們秦王所憎惡的人沒有誰能比得上齊王,就是我張儀也最憎恨齊王。齊國雖然和秦國曾經是婚姻之國,然而齊國對不住秦國的地方太多了。現在我們秦國想討伐齊國,所以我們秦王就不能事奉大王了,我張儀也沒法做大王您的臣子。如果大王能夠與齊國斷絕關係,臣下將請求秦王把商於六百里地方獻給楚國。這樣,齊國就一定會被削弱,齊國被削弱了,大王就可以使役齊國。”他許諾楚國如果與齊國斷交,秦國就把商於之地六百餘里歸還給楚國,並將秦國公主獻給楚王,秦楚兩國結成為親如兄弟的國家。

楚國大臣陳軫奉勸楚王不要聽從張儀的話。楚懷王被眼前的利益所動,不僅怒斥陳軫目光短淺,還把任命張儀為楚國宰相,他馬上派人到齊國大罵齊王,與齊國斷交。張儀回秦之後,佯裝摔傷腳,三個月不露面。已經被楚國激怒的齊國決定與秦結盟,齊楚聯盟破裂。看目的已經達到,張儀竟然翻臉不認賬,説自己答應的不是六百里商於之地,而是自己的奉邑六裏。楚懷王得知後怒不可遏,起兵十萬攻打秦國,卻遭慘敗,損失精兵八萬多人,並被秦國奪走了丹陽、漢中的大片土地。

讀完這個故事我知道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為了利益出賣朋友,就像楚懷王一樣。現在物質條件好了,我們還要豐富我們精神層面上的東西,交朋友就一定要真誠的面對。

《史記》讀後感9

最近,我讀了《史記》這本書。書中的歷史長河中,有着許多讓人感動的故事,如《飛將軍李廣》、《屈原投江》……這些故事中藴含着深刻的道理,給我深深的啟迪。《司馬遷發憤寫史記》、《越王勾踐卧薪嚐膽》這兩個故事感動了我。

司馬遷是西漢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他的父親司馬談是朝廷太史令。當我讀到“他在臨終之時淚流滿面的對司馬遷説:‘你一定要完成我平生想要完成的史書啊 !’ ”這時,我的心顫了一下,我為司馬談在死之前還想着著書的堅定信念所感動。“從此之後,司馬遷每天都忙着研讀歷史文獻,整理史料,時時刻刻都不忘父親的囑託,專心致志地寫作《史記》。就在這時,一場飛來橫禍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司馬遷因為替一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宮刑。監獄裏的司馬遷幾次想 血濺牆頭,了此殘生。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又打開了竹簡,寫下一行行工整的隸字。”雖然司馬遷受了宮刑之痛,但他還是忍辱負重,繼續著書。“終於經過了十三年時間,司馬遷完成了歷史鉅著《史記》。”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生中,經常有無數來自外部的打擊,但這些打擊究竟會對你產生怎樣的影響,最終的決定權在你自己的手中。

“吳國攻打越國,越國打敗,越王勾踐求吳王夫差讓他做吳王的僕人,給夫差做馬伕,任勞任怨。勾踐又送了許多美女和珠寶給夫差,贏得了夫差的信任。”勾踐這種能屈能伸的精神打動了我。“ 幾年後 ,勾踐回到了越國,他住茅草屋,他白天耕種,操練兵馬,時刻做好對吳國征伐的準備。晚上睡在柴草上,品嚐着苦膽的味道,提醒自己不忘吳國之仇。 22 年後,越國終於滅了吳國。”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敍述了黃帝到漢武帝之間三千年的歷史,它包含着許多歷史故事,也包含了司馬遷多年心血的結晶! 史記了骨心志斯人也.

《史記》讀後感10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的這首詩讚揚了項羽寧死不苟活的精神,但讀過了《史記》中關於項羽的部分後,我對項羽有了自己的看法。項羽是一個大英雄。項羽是一個武藝高強的人,轉瞬的時間就可以殺死敵百個。他用兵很大膽,敢於“破釜沉舟”,置死地而後生,我很佩服他的膽量和勇猛。觀看秦始皇出行時,他竟敢説自己可以取而代之。

千古英雄,誰敢如他一般出此狂言?從這點看項羽的確是一個人人敬佩的大英雄。但有一點項羽是一位失敗的英雄。首先,我認為他不愛文化學習,只愛學武功。他甚至認為讀書無用,只要會寫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可他沒有想到,不學習,有些方面就會無知。無論是帶兵打仗,還是治理國家,沒有知識就會成為絆腳石。其次,我覺得他不善用人,不能把握好時機。無知使他不知人,更不善於用人。張良、韓信都曾經投奔於他,可他竟不知人善任,使兩個不可以多得的人才為劉邦所用,自己被打的一敗塗地。總算有一個謀士范增為效力,可他連范增的才智也給浪費了。

要不執行范增的計劃,“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絕好的機會呀,可項羽偏偏痛失良機,要麼中人家的計策,要麼用人不當,導致范增離開他,在憂憤和疾病中逝世,使自己徹底失去一位謀士。項羽還是一位不善於總結自己失敗原因的一個大英雄。項羽在臨死之前説:“天要亡我”,而不從自身找原因,項羽英雄蓋世,卻是隻會逞匹夫之勇,不能駕馭天下的英雄,到死都不會認識到自身的弱點,知識自欺欺人的把失敗的原因歸之於天。真是太可悲了呀!

《史記》讀後感11

今天,我閲讀完了《史記》這本書,真是深有體會。

史記分為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被人們廣為讚譽,也獲得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在這裏,所記述的人物中我最映象深刻的有兩個人。一個是舜。舜是黃帝之後,以孝敬父母而聞名,當時的天子,帝王堯將兩個女兒嫁給他,觀察他的內在品行,舜自己的各種言行使堯的兩個女兒沒因為家世顯貴而怠慢舜的親屬,並十分尊敬舜。他的父親對二兒子象十分溺愛,於是象與父親密謀殺害舜。當象以為舜死時,舜已逃出來了,而象則佔有了舜的家產,彈起他的琴。而此時舜回家了,他不但沒有責怪的意思,還更加謹慎地侍奉兄弟與父母,使堯的兩個女兒在堯的面前對他大加讚賞,成為了一位新的帝王。舜之所以能得天下人的信任與膜拜,正因為他的德行,也不計較,不懲治,不抱復,盡力侍奉親人,這種品質是我們要學習的,他是我們品行上的榜樣。

第二位是漢朝的孝文帝,他廢連坐,開言路,使漢朝廢除連坐之法,他認為:“法令,是治國根本,用來禁止暴行而引導善人,犯法之人既已依法論處,就不必追究其父、妻等各家屬。”這樣,天下百姓便擁護孝文帝。漢孝文帝又除去詆譭罪,百姓議論或痛罵帝王,都不治罪,天下百姓將孝文帝與湯、堯、禹、舜這些帝王明君相比,他十三年發生了“緹縈救父”一事,又使漢朝免除肉刑,併除去田租,每一件事只要對百姓無利,便不再做。孝文帝以德服人,讓百姓服從,厲行節儉,如時一定要征戰,僅僅派兵守衞,而不追擊,以免讓百姓受苦。當時孝文帝每年僅動用一百兩黃金,而且大部分均是鞏固邊防,興辦教育與朝廷之中。當時朝廷右疋相年俸僅二千五百石,左疋相也只是二千石。孝文帝與湯、堯、舜、禹一樣,以德服人,以禮治國,國家富強,百姓安康,連南越帝王不得不説:“漢國大朝,全靠當今漢帝也。”隨後不再稱帝,而甘向漢皇帝稱臣。

《史記》這本書不僅讓我知道了許多歷史故事,還讓我懂得了許多品行,讓我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