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 《老子校釋》第五章
    發表於:2016-09-03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嚴可均曰:“□□”,別體字。羅振玉曰:景龍、廣明二本作“□”,敦煌本作“□”,均“芻”之別構。謙之案:河上、王弼、傅、範並作“芻狗”。釋文、...
  • 《老子校釋》第四十七章
    發表於:2017-01-04
    不出户,知天下;羅振玉曰:景福本“户”下及下句“牖”下,均有“以”字。謙之案:柰卷、室町及淮南道應訓、文子道原篇、治要、意林引與景福本同。又文子精誠篇、下德篇引“户”下有“以”字,淮...
  • 《老子校釋》第七十二章
    發表於:2017-01-04
    民不畏威,大威至。嚴可均曰:“大威至”,御注、王弼、高翿句上有“則”字。河上無“則”字,末有“矣”字。魏稼孫曰:御注“民”作“人”。羅振玉曰:敦煌庚本作“大畏至矣”,壬本、景福本均作“...
  • 《老子校釋》第二十五章
    發表於:2017-01-04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漠!嚴可均曰:王弼作“□寞”,河上、今王弼作“寂兮寥兮”,鐘會作“飂”。範應元曰:“□”,古“寂”字。“寞”字,王弼與古本同,河上本作“寥”。畢沅曰:説文解字無“寥寞”...
  • 《老子校釋》第十二章
    發表於:2016-09-03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五味令人口爽;謙之案:牟融理惑論引首二句同,文選七命注引第二句同。七發注引作“五味實口爽傷”。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正義引:“五味令人口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
  • 《老子校釋》第六十一章
    發表於:2017-01-04
    大國者下流,高亨曰:此句當作“治大國若居下流”,轉寫捝“治”字“若”字,而“居”字又訛為“者”字也。河上注:“治大國當如居下流。”是河上本原作“治大國若居下流”,其證一也。王注:“江海...
  • 《老子校釋》第五十九章
    發表於:2017-01-04
    治人事天,莫若嗇。魏稼孫曰:“治人事天”,御注“人”作“民”。武內義雄曰:敦、遂二本“嗇”作“式”,“式”為“嗇”之借字。謙之案:邢玄“人”亦作“民”。“若”字,嚴、顧、彭、趙作“如”...
  • 《老子校釋》第四十九章
    發表於:2017-01-04
    聖人無心,以百姓心為心。謙之案:各本“無”下均有“常”字,敦煌本、顧歡本無。又北堂書鈔七引“姓”下無“心”字,御覽四百一引“姓”下有“之”字。案此言聖人不師心自用,唯以百姓之心為心...
  • 《老子校釋》第六章
    發表於:2016-09-03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畢沅曰:陸德明曰:“谷,河上本作浴,雲:‘浴,養也。’”案後漢陳相邊韶建老子碑銘引亦作“浴神”,是與河上本同。俞樾曰:“浴”字實無養義。河上本“浴”字當讀為穀。詩小弁篇...
  • 《老子校釋》第二十二章
    發表於:2016-09-03
    曲則全,枉則正;嚴可均曰:“枉則正”,傅奕與此同,諸本作“則直”。謙之案:遂州本、館本、範應元本均作“正”。範曰:“‘正'字,王弼同古本,一作‘直'。”武內義雄曰:“景、遂二本‘直'作‘正'...
  • 《老子校釋》第五十一章
    發表於:2017-01-04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嚴可均曰:“是以萬物”,御注作“是以聖人”。魏稼孫曰:“德畜之”,御注無“德”字。羅振玉曰:敦煌本無“莫不”二字,景福本無“而”字。...
  • 《老子校釋》第六十二章
    發表於:2017-01-04
    道者,萬物之奧。謙之案:羅卷、範本同上。彭、傅本下有“也”字,後漢書馮衍傳注引亦有“也”字。“奧”字,説文:“□,宛也,室之西南隅。”夏竦古文四聲韻卷四出“奧”、“懊”、“墺”、“隩”...
  • 《老子校釋》第五十八章
    發表於:2017-01-04
    其政悶悶,其人醇醇;嚴可均曰:“其人醇醇”,各本作“其民”,御注、王弼、高翿作“淳淳”。羅振玉曰:景龍、敦煌、景福三本均作“□□”。武內義雄曰:敦、遂二本“醇醇”作“蠢蠢”。謙之案:河上...
  • 《老子校釋》第四十二章
    發表於:2017-01-04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謙之案:淮南子天文訓:“道日規,始於一。”王念孫曰:“‘日規’二字與上下文義不相屬,此因上文‘故曰規生矩殺’而誤衍也。宋書律書作‘道始於一’,無‘日規’二...
  • 《老子校釋》第三十四章
    發表於:2017-01-04
    大道汜,其可左右。嚴可均曰:“道汜”,禦注作“道泛”,河上作“道汜兮”。羅振玉曰:釋文:“本又作泛,周、張並同。”景龍、禦注、敦煌三本均無“兮”字。謙之案:“汜”字碑文不明,本作“泛”,或作...
  • 《老子校釋》第二十章
    發表於:2016-09-03
    絕學無憂。易順鼎曰:文子引“絕學無憂”在“絕聖棄智”之上,疑古本如此。蓋與三“絕”字意義相同。今在“唯之與阿”句上,則意似不屬矣。馬敍倫曰:“絕學無憂”一句,當在上章。又曰:晁氏讀書...
  • 《老子校釋》第四十一章
    發表於:2018-02-13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嚴可均曰:“勤而行之”,御注無“之”字,傅奕作“而勤行之”。謙之案:法京敦乙本作“懃能行”,羅卷同此石,與武內本異。範本作“懃”,注云“古本”。案夏竦古文四聲韻卷一引古...
  • 《老子校釋》補注
    發表於:2017-01-04
    三章使心不亂。謙之案:據想爾注校箋:“淮南子道應訓、蜀志秦宓傳及易艮卦孔疏、晉書吳隱之傳、文選東京賦注所引此文,皆無‘民’,劉師培老子斠補謂唐初避諱刪去,今此六朝寫本無‘民’字,可證...
  • 《老子校釋》第四十章
    發表於:2018-02-13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謙之案:碑本“昔之得一者”止“有生於無”句為一章。嚴遵本與上章相連,同此石。又宋趙志堅疏義“反”作“返”。又案“反”,復也,此易義也。易復彖曰:“反復其道,七日...
  • 《老子校釋》第八十一章
    發表於:2017-01-04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羅振玉曰:敦煌辛本“知”作“智”。武內義雄曰:“善者不辯”二句,敦、遂二本在“知者不博”二句之後。謙之案:嚴、顧二句與敦、遂...
  • 《老子校釋》第七十一章
    發表於:2017-01-04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謙之案:淮南道應訓引:“知而不知,尚矣;不知而知,病也。”傅、範本同,唯無二“而”字,“也”作“矣”。文子符言篇引:“知不知,上也;不知知,病也。”李道純曰:“‘知不知上’,或雲...
  • 《老子校釋》第四十六章
    發表於:2017-01-04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羅振玉曰:“糞”,敦煌本作“□”,乃“糞”之別構。謙之案:碑本同。又羅卷“戎”誤作“我”,羅失校。“糞”,傅本作“播”。畢沅曰:“‘糞’‘播’古字...
  • 《老子校釋》第十一章
    發表於:2016-09-03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羅振玉曰:敦煌乙、丙本、景龍、廣明本均作“卅”。謙之案:景龍作“三十”,敦煌、廣明作“卅”,羅誤校。又室町本亦作“卅”。吳雲曰:“卅,諸本作三十。”是也。...
  • 《老子校釋》第十六章
    發表於:2016-09-03
    致虛極,守靜□。陳注:(篤)謙之案:“致”字,景福本、河上本作“至”。“篤”字,景龍本、景福本、趙孟俯本均作“□”。字鑒曰:“篤,説文:‘馬行頓遲,從馬,竹聲。'俗作□。”又室町本“極”字“篤...
  • 《老子校釋》第七十四章
    發表於:2017-01-04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而□之,熟敢?嚴可均曰:“民不畏死”,高翿“民”下有“情”字。“若使常畏死”,御注、高翿“使”下有“人”字,河上、王弼有“民”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