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成語故事

文言文成語故事大全_文言文成語典故閲讀

欄目: 成語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76W

成語故事有着獨特的魅力,在古代,成語故事很多時候都會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現,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文言文成語故事。

文言文成語故事大全_文言文成語典故閲讀

文言文成語故事1:曾子殺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翻譯: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兒子哭着鬧着要跟着去。

他的母親對他説:“你先回家呆着,待會兒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要捉豬去殺。

她就勸止説:“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

曾子説:“妻子,可不能跟他開玩笑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親學習,聽從父母親給予的正確的教導。現在你欺騙他,這是教孩子騙人啊!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現實教育的方法。” 於是曾子就殺豬煮肉給孩子吃。

文言文成語故事2:狐假虎威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吾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翻譯:老虎尋找各種野獸吃掉他們,抓到(一隻)狐狸。

狐狸説:“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來做各種野獸的首領,現在你吃掉我,是違背天帝的命令。你認為我的(話)不誠實,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隨在我後面,觀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

老虎認為(狐狸的話)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獸看見它們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認為(它們)是害怕狐狸。

文言文成語故事3:懸牛首賣馬肉

《晏子春秋》

靈公好婦人而丈夫飾者(1),國人盡服之(2)。公使吏禁之(3),曰:“女子而男子飾者,裂其衣斷其帶(4)。”裂衣斷帶相望而不止(5)。

晏子見,公問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飾(6),裂斷其衣帶,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對曰(7):“君使服之於內(8),而禁之於外,猶懸牛首於門(9),而賣馬肉於肉也。公何以不使內勿服(10),則外莫敢為也(11)。”

公曰:“善!”使內勿服,不逾月(12),而國人莫之服(13)。

【註釋】

(1)靈公:春秋時齊國國君,公元前581年至前548年在位。好:(hào)喜好。丈夫:成年男子。 (2)服:穿。 (3)使:派遣。 (4)帶:衣帶。 (5)相望:彼此看得見,指到處。 (6)寡人:寡德之人,君主對自己的謙稱。 (7)對:回答。

(8)君:您,對對方的尊稱。內:指王宮內。 (9)猶:如同。

(10)何以:即“以何”為什麼,疑問代詞作介詞“以”的賓語而前置。

(11)則:那麼。莫:沒有人。否定性無定指代詞。為:指穿。

(12)逾:超過。 (13)莫之服:“莫服之”。否定句代詞“之” 作賓語而前置。

文言文成語故事4:三過其門而不人

孟子

禹稷當平世(1),三過其門而不入,孔子賢之(2)。顏子當亂世(3),居於陋巷(4),一簞食(5),一瓢飲(6),人不堪其憂(7),顏子不改其樂,孔子賢之。

孟子曰:“禹稷顏回同道(8)。禹思天下有溺者(9),由己溺之也(10)。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11)。禹稷顏子易地則皆然(12),.今有同室之人鬥者(13),救之(14),雖被髮纓冠而救之(15),可也。鄉鄰有鬥者(16),被髮纓冠而往救之;則惑也(17),雖閉户可也。”

【註釋】

(1)禹:夏代帝王,原是部落聯盟領袖,傳説他治洪水有很大功績。稷(jì):周人的始祖,相傳做過堯的農官。平世:太平時代

(2)。賢:認為……賢,意動用法。 (3)子顏:顏回。字淵,孔子的弟子。

(4)陋巷:簡陋的住處。 (5)簞(dān):古代盛飯的圓竹器。 (6)飲:指水。 (7)不堪:受不住。 (8)同道:相同的原則。 (9)溺:淹沒。

(10)由:通“猶”,好像。 (11)是以:即以是,因此。其:相當於“之”,的。

(12)易地:交換地位。然:這樣。 (13)今:有假如的意思。 (14)救:制止。 (15)雖:即使。被:同 “披”。纓冠:帽繩,本來是從上到下系在脖子上的,這裏指因急迫來不及系在脖子上。 (16)鄉鄰:街坊鄰居。 (17)惑:糊塗。

文言文成語故事5:毛遂自薦

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勝,則善矣。文不能取勝,則歃血於華屋之下,必得定從而還。

士不外索,取於食客門下足矣。”得十九人,餘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於此矣?”毛遂曰:“三年於此矣。”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脱穎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平原君竟與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廢也。

毛遂比至楚,與十九人論議,十九人皆服。平原君與楚合從,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決。十九人謂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劍歷階而上,謂平原君曰:“從之利害,兩言而決耳。

今日出而言從,日中不決,何也?”楚王謂平原君曰:“客何為者也?”平原君曰:“是勝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與而君言,汝何為者也!”毛遂按劍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國之眾也。今十步之內,王不得恃楚國之眾也,王之命縣於遂手。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聞湯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豈其士卒眾多哉,誠能據其勢而奮其威。今楚地方五千裏,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以楚之強,天下弗能當。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合從者為楚,非為趙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誠若先生之言,謹奉社稷而以從。”毛遂曰:“從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謂楚王之左右曰:“取雞狗馬之血來。”毛遂奉銅盤而跪進之楚王曰:“王當歃血而定從,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從於殿上。毛遂左手持盤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與歃此血於堂下。公等彔彔,所謂因人成事者也。”

平原君已定從而歸,歸至於趙,曰:“勝不敢復相士。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遂以為上客。

譯文:秦兵圍困邯鄲的時候,趙國派遣平原君請求救兵,到楚國簽訂“合縱”的盟約。平原君約定與門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備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平原君説:“假如用和平方法能夠取得成功就太好了;假如和平方法不能取得成功,那麼,(我)就在華屋之下用“歃血”的方式,也一定要‘合縱’盟約簽定再返回。隨從人員不到外邊去尋找,在門下的食客中選取就夠了。

”平原君找到十九個人,其餘的人沒有可以選取的,沒辦法補滿二十人(的額數)。門下有(一個叫)毛遂的人,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説:“毛遂(我)聽説先生將要到楚國去簽訂‘合縱’盟約,約定與門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邊去尋找。現在還少一個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湊足人數出發吧!”平原君説:“先生來到(我)趙勝門下到現在(有)幾年了?”毛遂説:“到現在(有)三年了。”平原君説:“賢能的士人處在世界上,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顯現出來。

現在,處在(我)趙勝的門下已經三年了,左右的人們(對你)沒有稱道(的話),趙勝(我)也沒有聽到(這樣的)讚語,這是因為(你)沒有什麼才能的緣故。先生沒有才能,(所以)先生請留下!”毛遂説:“我不過今天才請求進到囊中罷了。如果我早就處在囊中的話,(我)就會象禾穗的尖芒那樣,整個鋒芒都會挺露出來,不單單僅是尖梢露出來而已。”平原君終於與毛遂一道前往(楚國)。那十九個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卻都沒有説出來。

毛遂到了楚國,與十九個人談論,十九個人都折服了。平原君與楚國談判“合縱”的盟約,(反覆)説明“合縱”的利害關係,從太陽出來就闡述這些理,到太陽當空時還沒有決定,那十九個人對毛遂説:“先生上去!”毛遂手握劍柄登階而上,對平原君説:“合縱’的利害關係,兩句話就可以決定。

今天,太陽出來就談論‘合縱’, 日到中天還不能決斷,(這是)為什麼?”楚王對平原君説:“這個人是幹什麼的?”平原君説:“這是(我)趙勝的舍人。”楚王怒斥道:“為什麼不下去?我是在同你的君侯説話,你算幹什麼的?”毛遂手握劍柄上前説道:“大王(你)敢斥責(我)毛遂的原因,是由於楚國人多。

現在,十步之內,大王(你)不能依賴楚國人多勢眾了,大王的性命,懸在(我)毛遂的手裏。我的君侯在眼前,(你)斥責(我)是為什麼?況且,毛遂(我)聽説湯以七十里的地方統一天下,文王以百里的土地使諸侯稱臣,難道是由於(他們的)士卒眾多嗎?實在是由於(他們)能夠憑據他們的條件而奮發他們的威勢。今天,楚國土地方圓五千裏,持戟的土卒上百萬,這是霸王的資業呀!以楚國的強大,天下不能抵擋。白起,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豎子罷了,率領幾萬部眾,發兵來和楚國交戰,一戰而拿下鄢、郢,二戰而燒掉夷陵,三戰而侮辱大王的祖先。

這是百代的仇恨,而且是趙國都感到羞辱的事,而大王卻不知道羞恥。‘合縱’這件事是為了楚國,並不是為了趙國呀。我的君主在眼前,(你)斥責(我)幹什麼?”楚王説:“是,是!實在象先生説的,謹以我們的社稷來訂立‘合縱’盟約。

”毛遂問:“合縱’盟約決定了嗎?”楚王説:“決定了。”於是,毛遂對楚王左右的人説:“取雞、狗和馬的血來:”毛遂捧着銅盤跪着獻給楚王,説:“大王應當歃血來簽訂‘合縱’的盟約,其次是我的君侯,再次是(我)毛遂。”於是毛遂在宮殿上籤定了‘合縱’盟約。毛遂左手拿着銅盤和血,而用右手招喚那十九個人説:“先生們在堂下相繼歃血。先生們碌碌無為,這就是人們所説的依賴別人而辦成事情的人啊。”

平原君簽訂“合縱”盟約之後歸來,回到趙國,説:“趙勝(我)不敢再鑑選人才了。趙勝(我)鑑選人才,多的千人,少的百人,自以為沒有失去天下的人才;今天卻在毛先生這裏失去了。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趙國的威望高於九鼎和大呂。毛先生用三寸長的舌頭,強似上百萬的軍隊。趙勝(我)不敢再鑑選人才了。”於是把毛遂作為上等賓客對待。

成語故事有着獨特的魅力,在古代,成語故事很多時候都會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現,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文言文成語故事。

文言文成語故事1:曾子殺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翻譯: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兒子哭着鬧着要跟着去。

他的母親對他説:“你先回家呆着,待會兒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要捉豬去殺。

她就勸止説:“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

曾子説:“妻子,可不能跟他開玩笑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親學習,聽從父母親給予的正確的教導。現在你欺騙他,這是教孩子騙人啊!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現實教育的方法。” 於是曾子就殺豬煮肉給孩子吃。

文言文成語故事2:狐假虎威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吾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翻譯:老虎尋找各種野獸吃掉他們,抓到(一隻)狐狸。

狐狸説:“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來做各種野獸的首領,現在你吃掉我,是違背天帝的命令。你認為我的(話)不誠實,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隨在我後面,觀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

老虎認為(狐狸的話)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獸看見它們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認為(它們)是害怕狐狸。

文言文成語故事3:懸牛首賣馬肉

《晏子春秋》

靈公好婦人而丈夫飾者(1),國人盡服之(2)。公使吏禁之(3),曰:“女子而男子飾者,裂其衣斷其帶(4)。”裂衣斷帶相望而不止(5)。

晏子見,公問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飾(6),裂斷其衣帶,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對曰(7):“君使服之於內(8),而禁之於外,猶懸牛首於門(9),而賣馬肉於肉也。公何以不使內勿服(10),則外莫敢為也(11)。”

公曰:“善!”使內勿服,不逾月(12),而國人莫之服(13)。

【註釋】

(1)靈公:春秋時齊國國君,公元前581年至前548年在位。好:(hào)喜好。丈夫:成年男子。 (2)服:穿。 (3)使:派遣。 (4)帶:衣帶。 (5)相望:彼此看得見,指到處。 (6)寡人:寡德之人,君主對自己的謙稱。 (7)對:回答。

(8)君:您,對對方的尊稱。內:指王宮內。 (9)猶:如同。

(10)何以:即“以何”為什麼,疑問代詞作介詞“以”的賓語而前置。

(11)則:那麼。莫:沒有人。否定性無定指代詞。為:指穿。

(12)逾:超過。 (13)莫之服:“莫服之”。否定句代詞“之” 作賓語而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