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歷史故事

古代文言文寓言故事

欄目: 歷史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75W

歷史就是過去出現過、發生過的人和事,具有時間久遠、不可重現的特點。故事是歷史傳承的主要途徑,故事取材於歷史,而將歷史故事運用於中學教學中又具有其獨特的真實性、趣味性、針對性和教育性特點。你瞭解多少古代文言文的寓言故事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古代文言文寓言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古代文言文寓言故事

古代文言文寓言故事篇一:東野稷敗馬

東野稷以御見莊公,進退中繩,左右旋中規。莊公以為文弗過也,使之鈎百而反。顏闔遇之,入見曰:"稷之馬將敗。"公密而不應。少焉,果敗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馬力竭矣,而猶求焉,故曰敗。"

(《莊子·外篇·達生》)

翻譯

東野稷憑駕駛馬車的技術向莊公自薦。他駕駛馬車一會兒前進,一會兒後退,車輪壓出的痕跡都是筆直的;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車痕都像是圓規劃出來的。莊公覺得誰也超不過東野稷的駕車技術,就讓他駕車連續轉一百個圈子,再返回原地。顏闔碰見東野稷正在駕駛,就進見莊公上奏道:"東野稷的馬車肯定要翻倒的。"莊公很不高興,假裝沒聽見沒有理會。不久,東野稷果然翻了車。魯莊公便問顏闔:"您怎麼知道他會翻車呢?" 顏闔説:"他的馬力氣用完了,還強求它拼命奔跑,不翻車才怪了。"

古代文言文寓言故事篇二:燭鄒亡鳥

景公好弋,使燭鄒主鳥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殺之,晏子曰:"燭鄒有罪三,請數之以其罪而殺之。"公曰:"可。"於是召而數之公前,曰:"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以輕士,是罪三也。數燭鄒罪已畢,請殺之。"王曰:"勿殺,寡人聞命矣。"

(《晏子春秋》)

翻譯:

景公喜好射鳥,委派燭鄒掌管鳥卻把鳥弄丟了。景公老火,叫來手下準備殺燭鄒,晏子説:"燭鄒有三條罪,請讓我對他數説了他的罪以後再殺他。"景公説:"可以。"於是把燭鄒叫來在景公面前列數他的罪行,説道:"燭鄒,你給我們的君主掌管鳥卻把鳥弄丟了,這是第一條罪;使我們的君主因為鳥而殺人,這是第二條罪;使別的國的諸候聽説了這件事後,從而認為我們的君主看重鳥卻輕視人士,這是第三條罪。燭鄒的罪已數説完了,請殺了他吧。"景公説:"別殺了,寡人聽你的就是了。"

古代文言文寓言故事篇三:傅馬棧最難

桓公觀於廄①,問廄吏曰:"廄何事最難?"廄吏未對,管仲對曰:"夷吾②嘗為圉人③矣,傅馬棧最難: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無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無所施矣。"

(《管子·小問篇》)

翻譯:

桓公察看馬廄,問養馬人道:"馬廄裏的事什麼最難?"養馬人還未回答,管仲答道:"我也曾經做過養馬人,敷設馬柵欄最難:如先敷設歪的木條,歪的需要歪的來配,歪的木條用上了,直的木條無法用上。如先敷設直的木條,直的需要直的來配;直的木條用上了,歪的木條無法用上。"

古代文言文寓言故事篇四:工之僑獻琴

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①,使國工視之,曰:"弗古。"還之。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同款)焉②。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僑聞之,歎曰:"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圖之,其與亡矣!"遂去,入於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終。

(《郁離子》)

翻譯:

工之僑得到上好的優質桐木,刻削做成了琴,裝上弦然後演奏,發出金屬的聲音迴音象玉磬一樣。自認為是天下的極品,獻給掌管祭祀的官員,官派國家級的工匠看琴。説"不古",就還給了他。工之僑回家,求助於漆匠,偽造出斷裂的細紋。有求助於篆刻的工匠,作古代款式的雕刻。裝在匣子裏埋入土中,過一整年後拿出來,抱到市場上。一個顯貴之人經過看見了琴,用一百兩黃金買了琴,獻進宮裏。長官樂器的官員們傳看,都説:"希世之珍啊。"

工之僑聽説了,歎道:"悲哀啊,這世道!難道就單單是一把琴的事嗎?別的方面沒有不也是這樣的啊!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這國家一起滅亡啊!"便離開國土,遁入深山之中,沒人知道他去了什麼地方。

古代文言文寓言故事篇五:欲食半餅喻

譬如有人,因其飢故,食七枚煎餅,食六枚半已,便得飽滿。其人志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飽足,由此半餅,然前六餅,唐自捐棄。設知半餅能充足者,應先食之。"

(《百喻經·欲食半餅欲》)

翻譯:

有一個人因為飢餓,一連吃七枚煎餅。吃到六個半時,就已經飽了。這人非常後悔,用手打自己,並且説:"我現在飽了,是因為吃了這半個餅,前面的六個餅子,都白白浪費了。如果早知道吃這個半個餅子就能飽,應該先吃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