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成語故事

最短成語故事3則

欄目: 成語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9.92K

成語故事是我國悠久歷史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把學歷史和學成語故事有機地結合起來,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擴大學生的詞彙量、培養自學能力等,具有一舉幾得的效益,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最短成語故事3則。

最短成語故事3則

最短成語故事3則1:鶴歸華表

在蒼涼古邁的關東大地,山巒無盡,嶺岱莽莽。在這連綿的山嶺中,有近千座狀似蓮花的奇峯組成的千山。千山,古稱為千朵蓮花山,又名千華山,也叫積翠山。千山第一高峯是仙人台,海拔708.3米,它以丁令威成仙化鶴歸來的傳説而得名。

據晉陶潛《搜神後記》中記載,漢朝時,遼東人丁令威,在靈虛山學道。後來,經過多年的苦修,丁令威得道成仙。千年後,他化成一隻仙鶴飛回到遼東,落在城門前的華表柱上。有一少年,見此,就拉起弓弦想射他。丁令威就飛到空中,徘徊良久,不肯離去,並説道:“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説完後,他沖天飛去。

後世常用“鶴歸華表”感歎人世的變遷。

鶴歸華表的意思是:晉陶潛《搜神後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遂高上衝天。”後常用“鶴歸華表”感歎人世的變遷。

最短成語故事3則2:沐猴而冠

秦王朝滅亡後,項羽見宮室殘破沒落,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中,自己又佔着優勢,於是就自傲自大,想回家鄉炫耀此時的身世。

因為在他看來,一個人升官或發財以後,如果不回故鄉誇耀一番,就好比‘錦衣夜行’(穿着錦繡衣服在黑夜裏行走)一樣,沒有人會知道這個人此時的大富大貴。

楚漢之爭正處在最為關鍵的時候,項羽這種務虛的思想觀念反映了他性情的浮躁和短見的政治眼光,對他自己和楚國的前途是極為不利的,所以有人對他鄙視,氣憤地説:“人們都説楚人沐猴而冠,真是説對了。”結果,被項羽投入鼎鑊煮死。

楚人管獼猴為“沐猴”。“沐猴而冠”,是説獼猴而戴上人的帽子,也就是説假充人樣的野獸。這是一句罵人的話。《漢書·伍被傳》也有此語:伍被曾在淮南王劉安手下做“淮南中郎”的官,劉安謀反,伍被多次諫勸,劉安不聽,以輕蔑的口吻對伍被説:“漢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

最短成語故事3則3:以德報怨

春秋時期的齊桓公就是這樣一個充滿睿智的偉人。他在與公子糾爭位時曾捱過政敵管仲的一箭,差點要了他的性命。應該説齊桓公與管仲之仇不共戴天,可是,當他登上國君之位後,卻以政治家的敏鋭,桓公意識到齊國的發展需要管仲這樣的人才,聽從了師傅鮑叔牙的勸説,以博大的胸襟寬容並重用了管仲。

由於齊桓公以毫無芥蒂的重用回報當年的一箭之仇,深深地感動了管仲,從此,管仲便盡心效力國事,鞠躬盡瘁,最終助齊桓公實現富國強兵,成功進行了“尊王攘夷”,率先登上春秋霸主之位,成就了彪炳千秋的歷史偉業。

戰國時期的另一名人藺相如也是一個以德報怨的楷模。他以超人的勇氣和智慧,讓趙國的鎮國之寶和氏璧在秦王眼皮下遛了一圈又完整地回到了趙國,功蓋朝廷;後來,在秦趙兩國的澠池之會上,當趙王處境非常尷尬的之時,他又憑藉自己的睿智和膽略,幫助趙王擺脱了受辱的困境,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由於其功勞顯赫,得到趙王的重用和封賞順理成章,天經地義。可是,生性剛直粗獷的廉頗卻偏偏對藺相如很不服氣,揚言一定要找個機會羞辱居自己之上的藺相如。

而藺相如聽説後,不但沒有嫉恨和報復,反而為了避免發生不愉快,寧願一直躲着廉頗,即使是兩人的馬車在路上不巧相逢,藺相如也讓車伕退避以禮讓廉頗。藺相如以如此忍讓的寬厚和仁義回報廉頗的盛氣凌人,最終感動了廉頗,使廉頗意識到自己的小肚雞腸和無理取鬧的不仁。

後來,慚愧難當的廉頗親自到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請求藺相如的原諒和懲罰,原來不睦的文武二臣終於消除了仇隙和誤解,從此結為生死之交,在戰國後期風雨飄搖的形勢下,共同支撐和維護着趙國的江山社稷。

歷史上還有很多這樣的佳話。秦漢時期,功成名就的韓信沒有殺掉當年讓他受胯下之辱的青年,使這人感激涕零,願意終生為他效勞;三國鼎立時期,孟獲的叛亂嚴重危害了蜀國的穩定,但諸葛亮在討伐南中時,卻一次次放走對手孟獲,最後使桀驁不馴的孟獲心悦誠服,從此效忠蜀漢,聽命於諸葛亮的調遣,成為蜀國鞏固後方的基石……

齊桓公的不記前嫌,藺相如的相忍為國,韓信的寬宏大量,諸葛亮的以德服人,無不讓我們看到歷史上智者的容人肚量和仁者的博大胸懷,讓我們看到人類真善美的瑰麗動人。原來,用寬仁來回報傷害,用仁德來回報怨恨,可以讓我們的生命呈現雨過天晴的美麗,可以讓我們的世界呈現化干戈為玉帛的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