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成語故事

簡短的成語故事

欄目: 成語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81W

成語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前人勤勞和智慧的結晶,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包括一段或一個精彩的故事,瞭解這些故事,不僅可以讓我們在學習中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更可以讓我們進一步瞭解先人的聰明和才智。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簡短的成語故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簡短的成語故事

簡短的成語故事篇一:三顧茅廬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著名謀士)説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着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卧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説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裏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敦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簡短的成語故事篇二:精衞填海

夏朝以前,國家還沒有形成,那時候的帝王,遠不如後來帝王那麼闊氣,享有許多特權;而是純粹的人民公僕,只有盡義務的份兒。帝王的子女也沒有什麼太子,公主之類的特殊稱呼,身份也尊貴不起來,和老百姓的子女一樣。

炎帝有個女兒,名叫精衞,性格開朗活潑,喜歡打抱不平。一天,她走出小村,找小朋友玩耍,看到一個大孩子把小孩子當馬騎。小孩都累爬下了,大孩子還不肯罷休。

精衞走過去,指着大孩子的腦門怒斥道:“你這個人太不知羞恥,欺負小孩子算什麼本事,有力氣,去打虎打熊,人們會説你是英雄。”

大孩子見精衞是個小姑娘,生得單薄文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裏。他從小孩背上跳下來,走到精衞面前説:“我是海龍王的兒子,你是什麼人?竟敢來管我!”

精衞説:“龍王的兒子有什麼了不起,我還是炎帝的女兒呢,以後你少到陸地上撒野,小心我把你掛到樹上曬乾。”

龍王的兒子説:“我先讓你知道知道我的厲害,往後少管小爺的閒事。”説着動手就打。精衞從小跟着父親上山打獵,手腳十分靈活,力氣也不小,見對方蠻橫無禮,並不示弱,閃身躲開對方的拳頭,飛起一腿,將龍王的兒子踢個嘴啃泥。

龍王的兒子站起來,不肯服輸,揮拳又打,被精衞當胸一拳,打個昂面朝天。

龍王的兒子見打不過精衞,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大海

過些天,精衞到海中游泳,正玩得十分開心,剛巧讓龍王的兒子發現了。他游過來,對精衞説:哪天在陸地上讓你撿了便宜,今天你跑到我家門前,趕快認個錯,不然我興風作浪淹死你。”

精衞倔強地説:“我沒錯,認什麼錯。”

龍王的兒子見精衞倔強,根本沒有服輸的意思,立即攪動海水,掀起狂風惡浪,精衞來不及掙扎,就被淹死了。

精衞死後,變成一隻紅爪白嘴的小鳥,立志要把大海填平。她用嘴銜來石頭與樹枝投向大海,併發出“精衞,精衞”的叫聲,像是在激勵自己。她年年月月,永不停歇。

簡短的成語故事篇三:畫蛇添足

古時候,楚國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後,準備將祭祀用的一壺酒,賞給手下的辦事人員喝。參加的人很多,這壺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夠的,若是讓一個人喝,那能喝個痛快。這一壺酒到底給誰喝呢?

大家都安靜下來,這時有人建議:每個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畫得快又畫得好,就把這壺酒歸他喝。大家都認為這個辦法好,都同意這樣做。於是,在地上畫起蛇來。

有個人畫得很快,一轉眼最先畫好了,他就端起酒壺要喝酒。但是他回頭看看別人,還都沒有畫好呢。心裏想:他們畫得真慢。再想顯示自己的本領, 於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壺,右手拿了一根樹枝,給蛇畫起腳來,還洋洋得意地説: “你們畫得好慢啊!我再給蛇畫幾隻腳也不算晚呢!”

正在他一邊畫着腳,一邊説話的時候,另外一個人已經畫好了。那個人 馬上把酒壺從他手裏奪過去,説:"你見過蛇麼?蛇是沒有腳的,你為什麼要給 他添上腳呢?所以第一個畫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個人説罷就仰起頭來,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以後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畫蛇添足”這句成語,比喻有的人自作聰明,常做多餘的事,反而弄巧成拙,把事情辦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