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成語故事

四字成語故事-以訛傳訛成語故事

欄目: 成語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1.59W

以訛傳訛意思是把本來就不正確或不符合實際情況的話又不正確地傳出去,越傳越錯。那麼這成語的故事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四字成語故事-以訛傳訛成語故事

以訛傳訛成語故事

【出處】《紅樓夢》第五十一回:這兩件事雖無考,古往今來,以訛傳訛,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些來以愚人。

一天,李紈、湘雲、寶釵、寶琴、黛玉、寶玉等在一起做燈謎兒玩耍。李紈先説道:“我編了個《四書》上的,即‘觀音未有世家傳’,打《四書》一句,請大家猜一猜。”黛玉笑道:“我猜罷。可是‘雖善無徵’?”眾人笑道,猜對了。李紈又説道:“紋兒編了一個是‘水向石邊流出冷’,打一古人名。”探春笑笑説:“是山濤吧?”李紈説:“猜得對。”寶釵聽了後説道:“這些雖然很好,但不合老太太的意,不如做些淺近的,大家雅俗共賞才好。”湘雲想了一想,笑道:“我編了一支‘點絳脣’,卻真個是俗物,你們猜猜。”説着,便念道:“溪壑分離,紅塵遊戲,真何趣?名利猶虛,後事終難繼。”眾人聽後都不解。寶玉想了半天説:“必定是耍的猴兒。”湘雲笑道:“正是這個。”眾人問:“那末一句怎麼解釋?”湘雲回答説:“猴兒不是剁了尾巴的麼?”眾人聽了,都大笑起來。

大家笑過之後,李紈説:“昨天聽薛姨媽説寶琴妹妹見的世面多,走的道路遠,詩又做得好,請她編幾個謎語兒讓大家猜猜。”過了一會兒,寶琴笑笑説:“我走的地方不少,現挑了十個地方的古蹟,做了十首懷古詩,每首詩暗隱俗物一件,請姐姐們猜一猜。”寶琴把詩寫出來後,大家都爭着看。看畢,大家都稱奇道妙。寶釵道:“這十首詩,前八首都是史鑑上有據的,後兩首卻無從考查,是不是另做兩首。”黛玉馬上接口道:“後兩首詩史鑑上無據何妨?寶姐姐太膠柱鼓瑟了。”李紈也接着説:“這兩件事無古稽考不要緊,古往今來,以訛傳訛者甚多,只管留着。”對後兩首所隱之物,大家猜了半天都沒有猜着。

後人用“以訛傳訛”(訛:謬誤)表示把本來不正確的話又妄傳開去。

不燃官燭成語故事

【出處】《北堂書鈔》卷三十八引吳·謝承《後漢書

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叫巴只,他曾任揚州刺史。

巴只為官清廉,品格端方,從來不願意佔公家一點便宜,將公家與私人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他當官時,從來不將妻室兒女接至任所。他的日常開支嚴格限制在自已的俸祿之內。他做官時,晚上若有私人的客人來訪。他寧願與客人坐在黑暗之中交談,也不點官家一支蠟燭。

後人用此典形容地方官吏清正廉潔。

為人説項成語故事

【出處】唐代楊敬之《贈項斯》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説項斯。

唐代時,有一個詩人叫項斯,字子遷,江東人。他在會昌四年(公元844年)中進士,曾任丹徒縣尉。

項斯在未及第時,雖然詩寫得不錯,人品也好,但名聲不大,幾乎不為人所知。有一次,他帶着自己的詩稿去拜訪當時的名士楊敬之。楊敬之曾讀過項斯的部分作品,很讚賞他的才華,這次見面之後,經過交談,更覺項斯是個很有作為的人,便贈給了項斯一首詩:

幾度見詩詩盡好,

及觀標格過於詩;

平生不解藏人善,

到處逢人説項斯。

這首詩的大意是説:多次讀到你(項斯)的詩,句句都好;現在見到你的人品,比詩還高。我從來不主張隱瞞別人的優點,不論碰到誰我都要為項斯稱道。由於楊敬之的推薦介紹,項斯的詩很快在長安流傳,項斯也因此出了名。

後人用“為人説項”(亦簡稱“説項”)稱為人揚譽或説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