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成語故事

四字成語故事-賓至如歸的故事

欄目: 成語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3.08W

賓至如歸形容客人到這裏就像回到自己家裏一樣,形容招待客人親切周到。那麼你們知道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嗎?下面是小編為你介紹的賓至如歸的故事,希望幫助到你。

四字成語故事-賓至如歸的故事

賓至如歸的故事

這個成語來源於《左傳》:“賓至如歸,無寧災患,不畏盜寇,而亦不患燥濕。”

子產是春秋時鄭國的大夫,曾當過多年國相,執掌鄭國政權。

公元前542年,子產奉鄭簡公之命出訪晉國,帶去許多禮物。當時,正遇上魯襄公歸西,晉平公藉口為魯國國喪致哀,沒有迎接鄭國使者。於是,子產命令隨行的人員把晉國賓館的圍牆拆掉,然後趕進車馬,放置隨行物品。

晉平公知道這一消息後,大吃一驚,派大夫士文伯趕到賓館責問子產為什麼這麼做。士文伯説:“我國是諸侯的盟主,來朝聘的諸侯官員很多為了防止盜賊,保障來賓安全,特意修建了這所賓館,築起厚厚的圍牆。現在你們把圍牆拆了,怎麼保證其他諸侯來賓的安全呢?晉平公想知道你們拆圍牆的目的是什麼。”

子產回答説:“我們鄭國是小國,需要向貴國進獻貢品。這一次,我們帶來從本國蒐羅來的財物前來朝會,偏偏趕上你們的國君繁忙無比,既見不到他人,也不知道何時允許我們進見。我聽説過去晉文公做盟主的時候,自己住的宮室是矮小的,接待諸侯的賓館卻造得高大壯麗。賓客到達的時候,樣樣事情有人照應,能很快獻上禮品。他和賓客休慼與共,你不懂的,他給予教導,你有困難,他給予幫助。賓客來到這裏就像回到自己家裏一樣。可是,現在晉國銅鞋山的宮室有好幾裏地,而讓諸侯賓客住的卻是奴隸住的屋子。門口進不去車子,接見又沒有明確的日期,我們也不能翻牆而入。倘若不拆掉圍牆,讓這些禮物日曬夜露,就是我們做使者的罪過了。如果讓我們交了禮物,我們願意修好圍牆再回鄭國。”

士文伯回去後,把子產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報告給了晉平公。晉平公感到非常慚愧,便立即吩咐下人傳見子產,並隆重宴請鄭國使者,送了豐厚的回贈,此外,晉平公下令重新建造賓館。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哭竹生筍的故事

三國時期,在吳國有一個叫孟宗的人。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死了,家裏失去了男丁,所以生活比較困苦。即使如此,他的母親仍然想方設法讓他念詩書,學禮儀,鼓勵他結識一些讀書人,以便將來出人頭地。

有一年,縣試(在縣內舉行的考試)時,各地的考生都到孟宗居住的地方來參加考試。有些考生貧困,沒有多餘的錢財住客棧,孟母就請他們到她家裏住宿。她還縫了很大的被子給那些考生蓋。她説:“我的孩子仰慕你們眾位的品德和學問,可我又沒有能力好好招待你們,只能做這點事表示對你們的敬意。”於是,孟母名聲很快傳遍了各地。

孟宗是一個非常孝順母親的人。他知道母親含辛茹苦,才把他培養教育成人,所以心中對母親又愧疚又感激。

有一年冬天,孟母突然病倒了,躺在牀上許多天,什麼東西都不想吃。一天早上,她忽然對孟宗説:“孩子,真奇怪,我現在忽然想喝點筍尖湯。”孟宗聽説母親想喝湯,非常高興,因為母親已經幾天沒有吃東西,身體越來越衰弱了。不過他馬上又發愁起來,因為當時正是寒冬,而竹子要到春天才會發芽,到什麼地方去找竹筍呢?孟宗想着想着,不覺皺起眉來。孟母見兒子這副表情,便説:“哦,我大概是病糊塗了,這節氣哪兒來的竹筍呢!算啦!”

孟宗馬上告訴母親:“您彆着急,我會盡量想法找點筍尖回來燉湯給您喝的。”可是他心中又想,答應起來容易,可是最近這兩天這麼冷,寒風呼嘯不停,動物全在冬眠,花草樹木離出芽生長還有一段時間,我怎能找到筍尖呢?可是一想到母親要喝筍尖湯,他馬上來了力氣,於是扛起鏟子、鋤頭,冒着風雪向山中走去。終於走到了一個竹林。當他看到白雪像地毯似的厚厚鋪了一地,更加心驚:“天哪!幾乎連青綠的竹葉都看不見,上哪兒去找新筍尖呢?這實在是辦不到的事情呀!老天爺,可憐可憐我吧!我母親病得那麼重,若是找不到筍尖燉湯給她喝,那我可一輩子也不能心安哪!”他想到母親正在病牀上期待筍尖湯,鼓足勇氣對自己説:“我挖一挖試試吧,我可以一寸一寸地挖,到挖着筍尖為止。”

寒冬臘月,土凍得像鐵一般硬,他吃力地一剷剷挖下去,一直累得筋疲力盡,仍然看不到半點綠色的筍尖。孟宗挖不出竹筍,又想着病牀上的母親,不由得對着土坑哭了起來。哭了好一陣子,當他睜開淚眼往地上瞧時,不禁吃了一驚。原來,他面前的冰融化了,竹根四周的冰土都變成了軟泥,軟泥中居然有幾個綠尖頂冒了出來!

“呀!筍尖啊!筍尖啊!”孟宗驚叫起來,心想:這不會是做夢吧?他連忙彎腰去拔,拔出一個,摸了摸,哈哈,心中竊喜。原來真的是新鮮筍尖!母親的願望終於可以滿足了!問題是,剛才還什麼都沒有的土坑,怎麼會在突然間長出新鮮的竹筍來呢?太不可思議了!難不成是上天的賞賜?“嗯,一定是的!”孟宗對着上天叩首説,“謝謝老天爺!”

孟宗挖出土坑中的筍尖,趕回家去做筍湯。孟母看見兒子拿了竹筍回來,也非常吃驚。她喝了兒子給熬的筍湯之後,病沒過多長時間就痊癒了。

後來,孟宗更加努力讀書,終於成為一位學者,並且當了朝中的大臣,做了很多好事。

——《二十四孝之十六》

班門弄斧的故事

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這是明朝梅之渙寫的題李白墓詩。李白,字太白,好飲酒,人稱李謫仙,是唐代偉大的詩人。關於他的死,有種種神話般的傳説

例如,有的説李白晚年瀏覽洞庭、岳陽和金陵(現在的南京)等地。一天,泊舟採石(今安徽當塗縣境內,北臨長江)江邊。晚上,月明如晝,李白在舟中對月暢飲,喝得大醉,見水中月影,竟探身去捉,於是溺水身亡。有的傳説更是神乎其神,説這時江中忽然風浪大作,有巨鯨現身,仙童二人,手持旌節,請李白坐於鯨背,音樂前導,騰空而去。

上述傳説,當然不能信以為真,但是在採石,後來卻因此出現不少名勝。不但有李白墓,還有謫仙樓、捉月亭等,並引起了無數遊人的興趣。有些文章不通卻想冒充風雅的遊人更在李白墓上胡寫亂題,十分可笑。梅之渙的這首詩,就是譏諷這類遊人的。他認為在大詩人的墓上亂題歪詩,簡直是“魯班門前弄大斧”——太不自量。

詩中提到的魯班,據説姓公輸,名般,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也稱魯般。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祖師爺魯班面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巧?換句話説,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作“班門弄斧”。和俗語所説的“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梅之渙題李白墓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