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書100天故事精選3個

欄目: 成語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1.3W

成語故事書100天故事精選 煮豆燃萁

成語故事書100天故事精選3個

三國時的曹操有三個兒子,他看中了聰明的二兒子曹植,幾次想立他為太子,這可惹惱大兒子曹丕,他對曹植嫉妒得牙根直癢癢。

到了公元220xx年,曹丕即帝位,史稱魏文帝。雖然是自己當了皇帝,可他很怕曹植會有一天篡權,總想找個藉口把他殺掉,以除心腹之患。

這一天,曹丕想出了一個陰招。他把曹植找來,對他説:聽説你的詩寫得很好。今天我要你以兄弟為題作一首詩,詩中不能出現兄弟二字,而且要在七步之內成詩,不然就以欺君之罪處死你!

曹植眼含着熱淚,還未走到七步,便滿腔悲憤地吟出了着名的七步詩: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聽了這首詩,不由羞得面紅耳赤,放過了弟弟。曹植雖然以自己的機敏逃過一劫,但此後他一再被貶,最後四十一歲時憂鬱而死。

成語煮豆燃萁就是從這個故事中產生的。萁,豆秸。比喻兄弟間或親朋內的互相迫害、殘殺。

成語七步之才也是從這個故事來的,形容人思路敏捷,富有才華。

成語故事書100天故事精選 一網打盡

【釋義】全部捉在網中,一個也不漏。比喻把自己的對立面或壞人全部逮住或徹底消滅。

【出處】宋·魏泰《東軒筆錄》。

北宋時,進奏院主官蘇舜欽是當時着名的詩人,他少年時就胸懷大志,是被當時政治革新派首領范仲淹推薦提拔起來的。

他豪爽激進,屢次上書宋仁宗皇帝,議論時政得失,批評當時的宰相呂夷簡,引起呂的強烈不滿,致使呂夷簡想伺機陷害蘇舜欽及其改革派。

有一年秋天,恰逢賽神會。以往,各官署衙門都要在此時拿出多餘的東西變賣成錢,然後大家用這錢盡興地吃喝玩樂。

蘇舜欽為了在賽神會這天讓大家玩樂得更痛快些,照例把進奏院裏拆下的舊公文封套紙賣了,而且自己也拿出了十千錢來資助,作為玩樂的花費。其他接受聚宴邀請的人,也分別拿出錢來湊份子。

正當大家喝得高興的時候,蘇舜欽又叫了一些歌女來陪酒助興。

當時,有個名叫李定的太子中舍官也想參加聚會,卻未被邀請,李定懷恨在心,便在京城裏到處宣揚蘇舜欽和一批官員鋪張浪費,尋歡作樂的事。

御史劉元喻素與蘇舜欽不和,知道了這件事後連忙上奏章給仁宗皇帝。宰相呂夷簡一見有機可乘,也跟着在皇帝面前推波助瀾。

皇帝聽了大怒,把蘇舜欽賣掉拆下來的舊公文套一事定為監守自盜罪,免去了蘇舜欽的官職。

那天參加宴會的其他人,有的免職,有的降職,有的被調到邊遠地方去任職,致使革新派受到沉重的打擊。

成語故事書100天故事精選 一意孤行

【釋義】孤行:獨自行事。頑固地按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不接受別人的意見。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酷吏列傳》。

趙禹、張湯都是漢景帝時期的名臣。先後被景帝任命為太中大夫,負責制定各項條令法規,深受景帝的器重。

趙禹為人耿直,嚴於自律,為官清正廉潔,嚴格照章辦事從不被別人所左右。擔任太中大夫以後,他更是深感責任重大,為排除人情上的干擾,他遣散了家中的門客,同時,不再與朝中官員私下往來,並謝絕同僚們的邀請,避免泄露朝廷機密。

逢年過節或喜慶的日子,官員往往找幾個知心朋友在一起飲酒談心。

席間海闊天空,毫無邊際,什麼天文地理、諸子百家、朝中要聞、民間瑣事無不當作話題。趙禹學問廣博,口才又好,談起來更是風趣、詼諧。現在席中少了趙禹,人們都覺得趣味不足。

自從趙禹謝絕朋友間的應酬之後,他的朋友們甚為不滿,有時私下議論甚至多有微詞,誤認為趙禹是官做大了,有意疏遠老朋友。

好心的朋友勸他改變一下作風,免得得罪老朋友,趙禹笑而不答。

開始,朋友對他還有些誤解,時間久了,朋友知道趙禹出於公心,不得不如此,便改變了錯誤理解,對趙禹仍然敬重如昔。

張湯與趙禹截然相反,他為官殘酷,性情貪婪,而且巴結權貴,只要對他有用,他一律熱情接納,從不考慮對方的人品如何。

長安的許多富商不敢得罪張湯,擔心張湯暗中加害他們,只好經常帶上厚重的禮品去巴結張湯。張湯是來者不拒,一律照單全收。

甚至有些風雅名流,儘管討厭張湯,但震於他貪婪、殘酷的惡名,也不得不違心與之交往。不久,張湯因巧於辭令,善於揣摩景帝和丞相的心理,被提升為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在一次討論對待匈奴的問題上,博士狄山提出和親的建議。理由是:當年漢高帝北征匈奴時,猛將如雲,謀臣如雨,尚且被困平城。於今將士不如當年,無力與匈奴抗衡。

張湯怒斥狄山是迂腐之見。

狄山反脣相譏:我是愚忠,你是詐忠,我早就看出你是一個狡詐的小人。皇帝因寵愛張湯,責問狄山:

你能守住一個郡麼?

狄山承認不能。

皇帝又問:

那麼守一個縣呢?

狄山回答是否定的。

後來,勉強表示能守住一寨。狄山被派往前線,不久戰死沙場。

張湯依仗皇帝信任,越發橫行無忌,招致百官的痛恨,皇帝這時也覺察到張湯的肆無忌憚,便派趙禹審問張湯。

趙禹秉公執法,嚴厲斥責張湯的種種不法行徑。張湯見自己的罪行已經暴露無遺,又聽趙禹説得有根有據,自知罪惡深重,便引劍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