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傳説

遊百病的來歷_什麼是遊百病

欄目: 傳説 / 發佈於: / 人氣:4K

遊百病是流傳於四川、陝西和貴州,是通過遊覽散步消除百病的一項健身運動。遊百病是怎麼來的呢?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遊百病的來歷,希望對你有用!

遊百病的來歷_什麼是遊百病

遊百病的來歷

在貴州花溪一帶,端午節時,大家不是忙着在家包粽子,而是把從山上採來的艾草、菖蒲、車錢花、牛耳朵香等草藥放在洗澡盆裏洗上一個澡。他們把這個習俗稱作“遊百病”,又叫“洗百病”。

據説這個習俗是從東漢開始的,是為了紀念神醫華佗。

有一年,花溪一帶發生了大地震,地震過後流行一種怪病,不少人無緣無故發起燒來,有的鼻子出血,有的身上生斑,有的瀉肚。病重的或昏迷不醒,或胡言亂語。鄉民們都説那是地震中的冤魂找替身來了。

花溪村的村長到外地請來了一個巫師,讓他施法術,求神靈免去鄉親們的疾病。可巫師使盡了渾身解數,村民們的病不但不見好轉,還有不少人命歸黃泉。

適逢華佗到此地遊歷,他一看就知道鄉親們得了可怕的瘟疫,他勸大家不要迷信,趕快去求醫問藥。村民哪肯聽他這個外鄉人的話,把他趕出了村子。面對鄉民們磕頭求神,華佗長長地歎了口氣,他想了個計策,決定用高超的醫術鬥敗巫師,用藥幫鄉民們把病治好。

當天晚上,華佗悄悄來到廟院內,隔門縫看見神殿前點着兩支蠟燭,那個巫師在睡覺。華佗把一塊白布往身上一裹,再把畫了鬼臉的破瓢往頭上一扣,用紅紙糊成長舌往嘴裏一咬,輕輕地進了廟門。巫師被嚇醒了,他迷迷糊糊地睜眼一看,見燭光下有一個白鬼,血紅的舌頭伸得長長的。説時遲那時快,沒等巫師清醒過來,白鬼就伸着長舌向他撲了過去,巫師驚恐地大叫一聲,忙跪在地上磕頭:“上仙饒命,上仙饒命!”華佗用手捏着鼻子甕聲甕氣地説:“此地只准信奉一種法術,到底你的法術高還是華佗的醫術高,明天你倆要比試一番,輸的要立刻滾出花溪。”那巫師早就嚇傻了,連忙説:“好,好,我一定聽上仙的。”

第二天,巫師找來村長,説要與華佗比試法術,要是華佗輸了,就讓他滾出村去。巫師讓村長去找兩個重患者,看誰先把他們的病治好。説完,他又和村長咬起了耳朵。

村長立即讓人找來兩個重症患者。按照巫師的吩咐,他給華佗找來一個喝多了酒的“病人”,華佗伸出食指和中指往病人的手腕上一摸,頓時雙眉緊鎖:“此人毒氣攻心,已無藥可救,必死無疑。”

村長一聽,哈哈大笑着説:“華佗啊華佗,就你這點道行,還敢獻醜,這人只不過是喝醉了酒罷了,一會兒就能醒來,到時候,看你的臉面往哪兒擱。”説完,讓人弄了一碗醒酒湯,給那人灌了下去,只見醉漢猛地抽搐了一陣,竟然一命歸陰了。

鄉親們催促巫師,快給另一個昏迷的人施法,讓他早點醒來。

巫師圍着那個重患者跳起了大神,一邊跳,一邊用清水往患者的臉上潑,跳了兩個時辰,直累得兩腿抽筋,氣喘吁吁。巫師搖着頭,喘着粗氣説:“此人中邪已深,神仙也難救了,還是趕快給他準備後事吧。”

華佗站起身説:“且慢,待我仔細看過再説。”只見他伸出手指給那個患者把了把脈,然後開了一個處方,讓人抓藥熬湯給患者喝,當天夜裏,患者的病情就有了好轉,三天後,患者就能下地行走了。

鄉親們都説華佗是神醫,專門下凡救百姓於水火的。那個巫師是個大騙子,大家就用亂棍把那個巫師趕了出去。

此時已到了五月初五,華佗見村裏的瘟疫有惡化的趨勢,就勸告眾人暫時上山躲一躲。眾鄉親就拖家帶口地跟着華佗上了山,在一個大山洞裏暫時住下了。華佗讓人找來了生地、黃連、梔子、桔梗、玄蔘等中藥材,支起一口大鍋,熬了一大鍋藥汁,讓每人都喝上一碗。晚上又讓村民們用泡了花草的水洗澡,説可以洗去百病。山上蛇蟲多,為了驅蚊防蛇,華佗又讓人取來艾草、菖蒲等藥草懸掛在山洞口上。

不久,瘟疫過去了,華佗就辭別眾鄉親,又到別處遊歷去了。為了感謝華佗的救命之恩,每年到了五月端午這天,鄉親們都自發地到山洞前來拜,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習俗。

遊百病文化生活

“遊百病”流行甚廣,各地區不盡相同。

“遊百病”流行甚廣,在四川、陝西、貴州等地都有較大的影響力,是通過四處遊走散步祈求身體健康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20xx年,四川閬中“遊百病”成功申請“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全國人民對“遊百病”有了初步的瞭解,但事實上,“遊百病”在各地區是不盡相同的。

四川閬中市的遊百病活動是在每年的正月十六舉行。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會走到户外,或遊走,或登高,以祈禱來年百病消。

陝北地區的遊百病,流行於陝西各地農村,並多在婦女、小孩、老人、體弱多病中舉行。

晉北地區,如大同、廣靈的遊百病活動,則是家家户户都要吃棗和梨,寓意有病早離。

豫北地區,如安陽、鶴壁的遊百病活動,則包括遊玩、登山、遠足等活動。

貴州地區的遊百病則屬於端午習俗中的一部分。在端午那天晚上,用花草水洗澡,因此又稱“洗百病”。

閬中數十萬人“遊百病”

年一般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就算正式過完,而中國四大古城之一的閬中古城卻在正月十六迎來過年民俗上最為波瀾壯闊的一天。這天,閬中古城市民攜男女老少舉家出遊,萬人空巷只為“遊百病”,自閬中古城“遊百病”成功成為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後,各地遊客慕名而來感受遊百病文化。

雜耍、舞龍、民歌、打水漂、打兒洞、競走、掰手腕等競技類活動引起了古城民眾以及遊客的參與熱潮,而爬滕王閣,登高遠望作為“遊百病”必備節目,人人趨而赴之,人流交織凝滯不前,有不少老人在兒孫的攙扶下登上山頂,共同祈禱新年無病無災。正月十六“遊百病”也成了“春節文化之鄉”閬中市春節一系列年俗活動中人數參與最多,氣勢最為壯觀的活動。

“正月十五看花燈,正月十六遊百病,遊了百病不生病”這句民謠表露了這項民俗活動的深層寓意,祈盼新的一年身體健康,人們在春節期間飽食佳餚、油膩食物後,在正月十六這天登高望遠,賞春散步散心,能促進消化,增進免疫力,祛除百病,增強體魄。

遊百病當天,閬中春節文化主題公園至滕王閣公園廣場還開展了“低碳騎行遊百病”的自行車“遊百病”活動,讓“遊百病”也變得低碳新潮起來。錦屏山、淳風祠、白塔山等景區也免費開放一天,並開展猜燈謎、盪鞦韆、踢毽子等娛樂活動。

“正月十六‘遊百病’,遊了百病不生病”。“遊百病”也叫走百病、散百病,是四川當地人民祈求健康的傳統民俗活動。20xx年,四川閬中“遊百病”成功申請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令這個傳統民俗活動變得廣為人知。申遺成功的第一年,各地遊客紛紛前往閬中,欣然加入“登高遊百病”的活動中,結伴而行,見橋必過,遇高則登,聲勢浩大,堪稱盛況,令人讚歎。

民俗專家眼中的“遊百病”

根據民俗專家介紹,“遊百病”最初僅限於婦女,在每年正月十六這天夜裏,出門四處遊走,祈禱來年身體健康。同時也標誌春節的結束,男人們要開始出門幹活掙錢了,具有特殊含義和地方特色。現在的“遊百病”則有了新的內涵,在春節美味佳餚的伺候下,一家人結伴出門登高望遠,呼吸新鮮空氣,感受春意盎然的美景,沿襲傳統文化活動的同時,還鍛鍊了身體,是件值得推廣的事。

四川閬中的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遊百病”

閬中是華夏民族春節文化的發源地。在上古傳説中,伏羲孕育於閬中,其後在閬中雲台、靈山執規治春,被尊為“春神”。到了西漢,落下閎(閬中人)編著《太初曆》,定正月為歲首,正月朔日為一年之中首日,才有了春節。因此閬中也保留了許多原始的春節樣本,包括“遊百病”在內的民俗特色。

閬中“遊百病”歷史悠遠,起源於上古時期。從中華始母華胥踩巨足痕的遊走之風、大腳板舞俗,到秦漢時期,落下閎、任文公父子和周舒祖孫三代觀天測地,才最終奠定“遊百病”節令時序。千百年來,遊百病已經成為閬中人民心目中不可或缺的傳統活動。根據《閬中縣誌》中的記載:“上元后一日,錦屏山遊人如蟻,謂之遊百病。”

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知道“正月十六‘遊百病’,遊了百病不生病”的諺語。閬中“遊百病”也因此逐漸向四周擴散,部分地區也形成了正月十六“遊百病”的傳統。

遊百病簡介

遊百病又名“走百病”,流傳於四川、陝西和貴州,是通過遊覽散步消除百病的一項健身運動,多在婦女、老人、小孩或體弱多病者中間進行。遊百病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遊玩, 穿新衣,手抱花草, 非常快樂。晚上回家將花草和水煮開洗澡,老年人稱為“遊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遊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頭就不會獲得吉利。四川地區的“遊百病”是在正月十六,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要走出家門,到户外遊走散步,祈求新一年身體健康。20xx年11月,四川閬中游百病成功申請“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推廣項目”。

Tags:百病 來歷